0

禾葡兰护肤主张【精品20篇】

离春节只剩几天,办年货成了市民关心的大事。那么,你对禾葡兰护肤主张吗?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1532

文章

51

篇1:庄子的思想主张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其理由是万物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庄子主张追求自由和超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苏步青主张多读、精读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学时,苏步青用《左传》笔法写成了一篇作文,老师起初不相信是他写的,问他:“是你写的吗?”他说:“是的,我会背《左传》。”于是,老师挑了一篇让他背,他很快就背出来了。可见苏步青的古诗文写得好,是和他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优秀作品分不开的。

苏步青在读书上主张要多读、精读,他说:“我过去念一本书或阅读一篇论著,从来没有念一遍就让它过去的。要么不念,要念就念个透……每次念的时候总觉得比前一次有新的体会。”他还说:“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我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这样的。我最喜欢《聊斋》,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我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读数学书也是这样,要把一部书一下子读懂不容易,我一般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末一遍,题目也全部做完。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肖伯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方面有什么主张 叶圣陶写文章的主张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叶圣陶先生写作方面主张是“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推出了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 于1918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除此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火灾》、《含羞草》、《线下》等。

叶圣陶写话主张的内容

1、“写话”应该是自然、简明、易懂的,嘴里怎么写,用语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囗头话。

2、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如“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一句,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用的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克己复礼是谁的主张 克己复礼是谁的主张呢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是“仁”,而克己复礼是孔子提出的达到仁的办法。通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可以逐渐达到“仁”的境界。

克己复礼的出处

“克己复礼”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复礼的内涵

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是孔子提出的达到仁的办法,即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上西汉韩安国主张与匈奴和亲,为什么又抗击匈奴?

全文共 3114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时期,一直都面对着一个外部的强大的敌人,匈奴,而与匈奴的对抗并非是从西汉才开始,只不过在西汉创立之初,好几任皇帝时期都选择了休养生息,没有发动战争。不过,没有发动并不代表当时没有人主战,有人主站就会有人主和。然而在这中间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虽然主和,但是却在后来抵御匈奴的时候冲在最前面,他就是韩安国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匈奴派使者来汉朝请求和亲。西汉自高祖白登山被围之后,文、景两帝,包括女汉子吕后,都奉行“无为而治”的国策:一边给匈奴送女人——所谓的“和亲”,一边窝在家里老老实实搞生产。

这次请求和亲,到底是像往常一样同意还是趁机翻脸开打,汉武帝和一众大臣在朝堂商议。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这时,一位御史大夫跳出来说:“咱们军队跑到千里之外——那么远的地方去打仗,就如同强弩之末,到那里也没劲了。再说,匈奴那地方离咱太远,得到也没什么用处,无利可图,打这仗干嘛?所以,还是和亲吧,天下太平!”

主和派的官僚们立即齐声附和,最后力压主战派,和亲一事顺利谈妥。从历史来看,汉匈战争前的最后一次和亲,就这么被这位御史大夫极力促成了,这位御史大夫名叫韩安国。不论是当时的主战派,还是后世的热血青年,都对主和的韩安国恨得牙根痒,说上许多理由,其实就是不敢打,妥妥一个投降派。但实际上,韩安国和亲主张说明,他对当时国家的军事实力有准确的估量。而他本人,更是一位拥有谋略、计策的能臣,在景帝、武帝时期,出镜率相当高。

一、一战成名

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今商丘民权县)人,早年拜师学习《韩非子》和其它学说。他聪明好学博采众长,成长为远近闻名的集学问、辩论于一身的能人,并被梁王(景帝之弟刘武)慧眼识珠,请入朝中担任中大夫。而韩安国很快就显露能力,成为梁王不可或缺的重要谋士。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叛军一路高歌挺进到梁国。危难之中,韩安国被梁王刘武任命为将军,抵御叛军的围攻。韩安国稳固防守,另一位将军张羽则奋力厮杀,将士的拼死抵抗使叛军无法绕过梁国这一防线,因为牵制住叛军的主力,为最后平息叛乱七国之乱贡献了力量。韩安国因此一战成名,梁王刘武也更加倚重于他。

受梁王的重用,韩安国也忠心而侍,为梁王排忧解难。

二、断“家”务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这“家”还是皇家——窦太后、景帝与梁王,他们之间越来越僵化的关系,事情更加棘手。

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景帝和梁王,窦太后更偏爱小儿子梁王,不论权力还是财物,都大力赏赐。景帝是孝子,对母亲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梁王以为有母亲撑腰,渐渐地有恃无恐,在封地内大兴土木,出行的动静弄得比皇帝还大,这就让景帝有所不满了。太后得知后,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臣。

这次梁国派来的使臣恰恰是韩安国,这下他可撞到枪眼上了——太后、景帝、梁王关系僵持,一不小心就是掉脑袋的事。韩安国清楚当下的处境,他没有直接向太后、皇帝请罪,而是去找了馆陶公主——窦太后的女儿。

一见到公主,韩安国就哭着说:“从前七国叛乱时,各诸侯都起兵,梁王一想起太后跟皇帝在关中就流眼泪水,他知道跟皇帝最亲,所以拼命抵抗,因而叛军才无法向西进军,这不都是梁王的功劳吗?而现在,梁王用皇帝赏赐的车子、旗帜出行,虽然排场大了点,但不过是向小地方的人炫耀,自己的父兄都是皇帝,母后与兄长都爱他,这又有什么过错呢?太后因此苛责他,他知道后整日泪流不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太后为什么不体恤一下做儿子孝顺、做臣子忠心的梁王呢?”

馆陶公主将这些话告诉给窦太后,太后大喜,并把这话原封不动地告诉景帝。景帝心结打开,对韩安国等使者大大奖赏,从此对刘武更加宠爱。不能不说,韩安国的诡辩很厉害,把黑的都说成了白的,他这手亲情牌打得更漂亮,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家庭危机,也是政治危机。

“春色满园关不住”——韩安国的能力、名声正如这“春色”一般,从梁国传到了朝廷,受到景帝与太后的信任。

三、死灰复燃

不过韩安国不是完人,有一次,他就因为犯事被捕下狱。“虎落平阳被犬欺”啊,狱卒言语间对韩安国多有侮蔑。韩安国听了不受用就说:“你小子知不知道,死灰有可能会复燃吗?”不料那狱卒答道:“就算它复燃,我也能一泡尿给它浇灭了!”

不过,这位狱卒很快就后悔了。梁国内史空缺,因为之前在太后那里留下好印象,韩安国被窦太后任命为太史,从一名囚徒翻身为年俸二千石的官员。狱卒闻讯,职位也不要了,撒腿逃命。韩安国下令,你不回来就任,我就灭你宗族。无奈,这位狱卒回家安排好后事,向韩安国谢罪来。没想到,韩安国大笑道:“你可以撒尿了!”狱卒不知所措之际,韩安国又说:“这事不值得我惩办你,回去好好工作吧。”

相比李广对待霸陵尉,韩安国的胸襟,不得不让人佩服!

四、替梁王收拾“烂账”

话说回来,梁国内史这职位,梁王属意的人还真不是韩安国,而是“新宠”——齐人公孙诡。公孙诡不断游说梁王,向皇帝申请做皇位接班人,并增加封地。对于立刘武为储君一事,景帝似有此意,但朝中袁盎的反对声最高,在梁王的授意下,公孙诡将袁盎暗杀。景帝知道后,派使臣去梁国务必捉拿公孙诡。但使臣来了十批,却一批一批空手而回——根本找不到人。人的去向,韩安国心知肚明,他来到梁王宫中,一看到梁王就哭起来:“大王没有好的臣子辅佐以至到这种地步,既然抓不到公孙诡,请您赐我一死吧!”

梁王不允许,韩安国继续两眼泪流,从太上皇刘太公与高祖的关系、景帝与废太子刘荣的关系说起,劝诫梁王,治理天下,不能以私情乱公事,就算是亲父子也无法保证不会有变化。如今皇上因为太后不置办您,如果太后去世了,您还能依靠谁?

一语点醒梦中人,梁王痛哭流涕交出公孙诡。公孙诡畏罪自杀,景帝既往不咎,梁王派人杀袁盎的这笔烂账,算是被韩安国一把抹干净了。从此,景帝与太后更加看重韩安国。

五、抵御匈奴

除了是一名颇具谋略的谋士,韩安国还是一员大将——在梁国时曾参与平叛七国之乱,入朝后也曾领兵前往闽越平乱。后来,韩安国到朝廷为官,因主张与匈奴和亲,而被人认为是窝囊的投降派。但是到了汉武帝决意要打匈奴时,韩安国却勇敢地冲在了第一线。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有人献计在马邑伏兵收拾匈奴单于。韩安国担任最高统帅——护军将军率兵埋伏于马邑,最后计策泄露,马邑之围无功而返。丞相田蚡死后,韩安国担任代理丞相,汉武帝有意将他扶正,哪知韩安国时运不济,竟然从马车上摔下,跌跛了脚,只得家中养病,汉武帝只好改任他人。

韩安国病好后,担任材官将军,驻守渔阳。马邑之后,汉朝与匈奴等于撕破了假面和平,匈奴单于为了报复,带军攻打汉朝,而渔阳正是最前线。有一天,韩安国抓到几个匈奴俘虏,得知匈奴军队已经远去。于是,他上表汉武帝,请求暂时停止屯军,趁着农耕时节都回家进行农业生产。

可谁知匈奴玩了花样,没多久转身又回来攻打渔阳,韩安国军营里只有不足千人,被打得措手不及,从未吃过败仗的他,这次遭受惨败,匈奴劫掠两千多人与财物扬长而去。汉武帝得知后,专门遣使将他一顿责备,再调他向东驻守右北平。韩安国感到,皇帝的宠信越来越少,加上被匈奴打败,损失严重,耻辱,失意,郁闷……百感交集,只短短几个月后,韩安国就生病吐血而亡。

只是,韩安国不知道,正是他在渔阳的坚守,牵制住匈奴的部分军力,使得大将军卫青有机会兵出北郡,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后方对其造成大包围态势,活捉敌军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取得河套大捷。

河套大捷成了汉匈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大汉一雪旧耻,扬眉吐气吊打匈奴;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因功被封为长平侯,而所有这些荣光的背后,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韩安国以一员老将的身份,在渔阳的浴血坚守,在抗匈前线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他也是汉朝雪耻匈奴的大功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海国图志提出了什么主张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海国图志》简介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治制度、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海国图志》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作者简介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魏源21岁的时候便随着父亲去了北京,和林则徐、龚自珍等爱国志士交往甚密,经常议论时政。由于魏源富有朝气,思想出格,所以在功名场中他是很不得意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做幕客和从事写作,代表作有《海国图志》、《圣武记》、《清夜斋诗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张昭主张投降曹操,为什么江东却如此敬仰他?

全文共 3693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站在哪一方来说,如果自己的队伍里出了一个主张投降的人,自己一方怎么都不会对他有什么好脸色。然而凡事却总会存在一些例外,比如三国时期东吴的张昭,在赤壁之战之时主张投降曹操,不仅没有人鄙视他,反而有很多人对他极其敬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嗯?

赤壁之战时力主降曹的张昭,从来并非真正意义的“投降派”,相反,从孙策攻取江东起,张昭就一直被孙氏兄弟信赖为老师,并从无到有组建了孙吴政权整个幕僚文官系统,地位等同于荀彧之于曹魏、诸葛亮之于刘备。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写信挑拨孙权张昭关系,正是想让孙权自毁长城,自取灭亡。

孙吴政权的致命伤,就是政治根基不足,统治合法性严重缺失。孙氏一门出身寒微,孙坚之祖父仅仅是个瓜农,再此前三代以上皆不可考,论家世,别说和太尉之子曹操比,就算和比起本身是汉室宗亲、自己祖父也举孝廉当过县令的刘备比,都相差甚远。

孙坚倚仗军功,获得了长沙太守和乌程侯的官爵,奋先讨董,攻破洛阳,被誉为天下名将,忠烈之士,然而这过程中却也攻杀朝官,非止一次,颇为时人诟病。孙坚英年早逝,孙策初为袁术之部属,替其攻城略地,渡江后又以杀戮名士而立国开基,因此江东世家大族,对这个纯系武力强权建立的豪强政权,皆潜藏深刻不满。

历史上孙策死时,并未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他真正托孤的便是张昭。当时情形就如同刘备托孤诸葛亮一般,孙策许诺张昭可以凭自己的判断,去决断孙氏政权的行止进退,生死存亡。周瑜率军奔丧,协助孙权和张昭压服众将帅之心,才有和张昭同理军政大事的地位。

张昭作为中原名士受命托孤,辅佐孙权继领江东,以其名望人脉长袖善舞,有效缓和了和江东大族的关系,逐渐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孙氏政权方能在巩固了政权基础,在江东扎下根来。在赤壁之战之前的整整七八年里,中原地区人士对江东的认识,皆是只知道有张昭,其次则是周瑜,唯独不知有孙权,只当他是一块江东文武共同供奉的招牌。

曹操在官渡之战取胜后,以势如破竹之势,统一了河北、河南、山东、两淮,又新进收取荆襄,势力之强,已经超过了光武帝刘秀正式称帝之时。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看来,曹操统一天下已成定局,至多不过两三年内,如关中韩马,汉中张鲁,益州刘璋等,就就得一一拱手而降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是否真有立刻以武力征服江东的计划?只怕未必。他连荆州也才刚刚到手,远谈不上统治巩固。因此《程昱传》表彰有程昱认为孙权联合刘备反曹的先见之明,亦等于说曹营其他智者,包括荀彧荀攸在内,包括曹操本人在内,都认为孙权会和公孙康杀二袁一样,杀了刘备这个头号反贼,献其首以归附中枢,才对此盲目乐观。

因为有之前曹操认可公孙氏割据辽东四郡的先例,扬州菁华之地本在淮南,孙氏占据的江东五郡,在当时中原人士看来,同样也是户口稀少,贫瘠偏远的化外之地。所以张昭为首的东吴文臣,会相信孙权只需表面臣服,绑送刘备或斩其首级给曹操示好,曹操会同样允许孙权名义上归附,合法割据江东,也在情理之中。

以张昭及其他一众东吴文臣在历史上的品行,若单凭鲁肃一面之辞,便以为他们都是只顾个人功名利禄之徒,不惜卖主之人,不免太失之片面。莫忘孙策托孤时遗训,同样是嘱托张昭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归附中枢,争天下野心自此而止,只要能保孙氏一门子弟在新朝平安,才是孙策临终时最看重的。

再退一步说,即使赤壁之战时,曹操自持武力强大,定然不许孙权割据江南,定要武力统一,张昭的做法也不能算错。孙策是天下闻名之英豪,如果投曹,当然生不如死。而此时的孙权并不是孙策,天下大多数人皆以为他是个临时接替兄长的招牌,江东诸事皆由张昭做主,本身也严重缺乏声望和号召力,对曹操而言也没有什么威胁可言,更不会因此忌惮,而必欲除之而后快。

就如历史上是马超先背父起兵,马腾才会被杀。无野心如张鲁及其子孙,包括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后在魏国都过得不错,虽然不免被曹操背后鄙视为“豚犬”。

孙权此前非但和曹操无怨无仇,甚至他15岁时举孝廉踏入仕途时,曹操有以礼征辟之恩。后来孙策死时,他接任会稽太守,并封讨虏将军,形式上也是由曹操向朝廷举荐。

若按东汉王朝传统,就意味着孙权类似于曹操的“门生”,要终身对曹操尽类似僚属对主公的义务,如果曹操哪天去世,孙权还要类似曹氏子侄一般,给他这位“恩主”服丧。正如刘备从前举袁绍之子袁谭为孝廉,因此哪怕兵败落魄来投,作为汉朝大将军的袁绍,也要亲自出迎,待以客礼。

因此孙权若举江东之地投曹,作为曹操的嫡系门生,被厚赏实为理所当然。想要封侯、入朝得九卿、中二千石之高位,丝毫不难。等到曹操当真统一天下,代汉称帝,此后孙权作为天子门生,在新生的曹魏朝堂,挪腾进退的余地就太大了,可说是上升空间十足。

之后孙权大可培养子弟,熟读经学,交好大族,提高门第,历几代人之功,努力跻身到世家大族之列,亦不是完全绝无可能。可以参见窦氏是如何完成从割据诸侯到新朝勋戚的转变,河内司马氏又是如何完成从将种到高门士族的华丽变身。以江东孙氏瓜农子之门第,如此这般也可算光宗耀祖了。

至于曹操好色“好人妻”,欲得江东二乔云云,莫忘记他一生收纳的都是寡妇和败虏之妻,可从来没有类似历史上吕布的毛病,并不会去打麾下群臣诸将的家室主意。

而像孙策之大乔这样年轻守寡孤苦一生,本身就极不人道,改嫁给英雄如曹公者未必不是幸福。看看曹操对假子们的比照亲族的优厚待遇,曹真秦朗何晏们在中央帝国的政治舞台叱咤风云,只怕比历史上的孙策之子孙绍在东吴身份尴尬,只得默默度过一生,更强甚多。

所以,张昭受吴太夫人和孙策母子双重托孤,对孙权视若子侄,感情真挚,他力主降曹,完全符合孙氏一族和孙权个人的利益,绝不是让孙权去死或生不如死的。

至于孙权自己,他的野心本来就是一步步被鲁肃等人怂恿、加上赤壁之战大胜后志得意满滋长出来的。乱世男儿,谁不想割据一方威福自专,但虽不甘心却认清现实而归顺的亦是大多数人的抉择。

如广陵太守陈登,素有湖海之志,善养士得民心,又两破孙策大军得勇名,然后被曹操调离广陵时,他为什么选择服从,而不是索性据地反了?情势比人强。

从赤壁大战事后来看,孙权周瑜鲁肃们抗曹抉择,何其正确英明,赤壁之战堪为东吴立国之战,诸人一齐以英雄君臣之誉名垂青史。然则另一方面,在天下局势明明已然大定时,归顺中枢、重建本邦、天下太平方是绝大多数人的理想。而为个人野心和功业便好武弄险,生生令天下分崩延续百年,从华夏历史高度,孙权鲁肃等诸人此举亦颇值得商榷。

毕竟这从来不是如抗日战争那般抵抗侵略,从来不是如岳飞抗金那般对抗异族,而仅仅是作为地方势力的孙吴,是否要归顺朝廷中枢,结束分裂,尽快实现天下一统。比起远距离欣赏鼎足三分一众英雄们的武功,又有多少人念及苍生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人相食的惨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实现华夏民族大一统亦是判定国史问题的重要标准,一如我们对秦皇汉武这等伟大人物的颂扬。一姓之帝业,万姓之哀毁。从这个角度,称孙权等竭力抗拒统一的逐鹿群雄皆为“民贼”,亦不为过。他们个人的功业原不足道,只为天下的分崩和黎民的苦难而憾。

因《三国演义》及其相关影视游戏的影响,军阀如孙权以百姓为鱼肉逐鹿争锋,智士如鲁肃以诈变为本能成就功名,仿佛便是汉末时代天经地义的道理。然则真实历史中确实还有一些仁人志士,希望着维持两汉四百年法统,早日恢复秩序、平定乱世;如若不能,至少也能安定一方,救民水火,为这样的本心才决然投入到乱世污浊中。

张昭就是这样的人。他身体力行先哲修身治国之道、息息心念黎民苍生哀苦,才会放弃自己身为东吴托孤大臣、文臣之首的偌大权柄,力劝孙权归顺朝廷。

事虽不成,然而他的不朽人格、无瑕品行、皎洁操守,已赢得江东万众归心,正如孙权后来自己愤然所说:「东吴众臣入朝拜我,下朝则拜张公,几十年来都是如此,从无例外。」

赤壁之战,曹军损失荆州归降水军六七万人,南郡之战,曹军又损失兵马上万人,然而东吴军方首席大将周瑜亦天妒英才,不幸夭亡。所以,当曹孙两家已然决裂结仇,曹操又洞悉了孙权对张昭这般爱恨交集的复杂情绪,所以妄图借刀杀人,除掉作为东吴政权剩下一根擎天之柱的张昭,进而引发东吴君臣离心,同室操戈,原是再合理不过。

孙权既是能与曹操抗衡的枭雄人物,又怎会不明白这等诡计?时隔二十余年后,孙权随着赤壁大战、夷陵之战两场大胜,连续收取交州荆州,将地盘从继位时的五郡扩张到二十余郡,统治早已巩固,威望早已无以复加,却仍然对德高望重的张昭异常忌惮,每次和他说话都斟酌再三。

所以孙权称帝后才会始终力排众议,不将丞相之位授予张昭;借赤壁归降之议,公开羞辱这个看着他从幼小长大成人的老人;并多次拒绝他的正确谏言,甚至堂堂一国之君,做出堵门烧屋的闹剧。

而性情威严刚烈的张昭,却丝毫不以为意,朝堂失意便归家著书立说;但凡看到孙权有失礼胡闹举动,仍然是头一个批评指正,不给主君甚至是后来的皇帝留丝毫情面。

孙权哪怕被气得挥刀而向,情急之下恨不得手刃这个讨厌老头儿,终究尚有一丝天良和理智,弃刀在地,和张昭追忆往昔,抱头痛哭。而张昭一生秉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活得顶天立地,心中敞亮,便如后世北宋张载之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宋明理学的特点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核心主张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明理学,是指两宋至明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思辨化。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深深吸引了儒学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佛教与中国的道教、儒家思想的发展。理学家们吸收利用佛教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

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本体论、人性论、境界论、功能论,还是“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墨子的简介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墨子作为中国思想史上重要学术流派的创始人,以其独特的见解和鲜明的主张,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的理论思想包括以下几点:

①爱而不是攻击。所谓的爱,包等与博爱。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自己的身体;";,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由于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色。墨子认为天之有志—爱天下百姓。因为人不分幼长贵贱,都是天之臣,";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将受天之罚,反之亦然。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特别认为他们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和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要求人民和天子上同天志,上下同心,实行义政。尚贤包括选举贤者为官,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人民应该服从公共行政。

墨子要求上面了解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废除不肖者。墨子非常重视尚贤,认为这是政治事务的基础。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而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主张。

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批评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特别是反对儒家看重的长期丧葬习俗。他们认为君主贵族应该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廉洁朴素的生活。墨子要求墨家在这方面实践。

墨子(约前468~前376)[1](dí),东周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人说鲁阳人,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医生。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农民背景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击、尚贤、尚通、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王守仁的教育观点和主张 王守仁的教育观点和主张是什么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王守仁教育观点有:1、有教无类,学为圣人。2、趋向鼓舞,中心喜悦。3、因材施教,循序渐进。4、以人为本,寓教于乐。5、自家解化,点化诱导。

王守仁的主张有:1、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2、宇宙便是无心,无心便是宇宙。3、致良知。4、知行合一。5、格物致知。

王守仁在儿童教育观有:1、平等观,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有所成就的,注重平等教育。2、强调人伦,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道德观点。3、学习文学,注重对诗歌的学习,陶冶情操。4、学习礼仪,养成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其中孔子提出“仁”,主张“礼”;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孔子思想主张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孟子,儒家理想主义派代表,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张“政在得民”,要养民、教民,取民有制,反对苛政。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

荀子,儒家现实主义派代表,继承并发展早期儒学的“礼乐”思想,并吸纳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兼行。在人性论上与孟子相对立,提出了“性恶论”。

朱熹,新儒家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了“理气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妈咪自制玩具的聪明主张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玩具的种类也在不断地翻新增加,设计巧妙、功能众多的益智玩具更是层出不穷。琳琅满目的玩具,让孩子和家长都有些应接不暇。只要有利于开发智力的,或是孩子想要的玩具,家长都会尽可能买,但效果往往没有想像中的好,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妈咪自制玩具的聪明主张

虽然现在的玩具功能、形式多了,但现成的玩具在玩法、功能、以及它的复杂程度上都有一个范围限制,重复性较强。相对而言,以前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的玩具,玩法、形式更为灵活、多样,让孩子自己动手的空间相对更大。这样的自制玩具可以促进孩子的想像力,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孩子对于经过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也是玩劲十足,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所以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些自创玩具。

妈咪自制玩具的聪明主张

妈咪经常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引导宝贝充分发挥想像力,制作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让他们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他周围的世界,培养宝贝的观察力、思维力与创造力——

自制玩具——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

找材料、设计构思、尝试制作、不断完善,到最终制作成功一个完整的玩具,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玩。当一个最初构想的玩具在宝贝的参与甚至全盘操作下制作成功,那种成功的喜悦将有效地提高宝贝的自信心。此外,自制玩具的过程可以让宝贝更好地了解玩具的构造以及玩具的来之不易,既发展了宝贝的认知能力,也让宝贝学会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孩子自信心两大训练要诀。

自制玩具——教会宝贝合作技巧

宝贝在与家人或者小朋友等一道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当他遇到困难或者当别的同伴需要提供帮助时,大家彼此之间的配合与参与给宝贝提供了一个愉快的学习与人合作的环境,对宝贝良好性格的养成起着非常好的作用。

自制玩具——开发宝贝创造力

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宝贝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可能突发奇想,冒出新的创作意图,于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宝贝不得不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设想及时修改设计方案,整个过程都由宝贝自己控制,灵活而又主动,对开发宝贝的创造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妈咪自制玩具的聪明主张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杜威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威主张教育思想有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杜威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约翰·杜威的思想曾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他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因此,他的思想被称作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约翰·杜威的主要观点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增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是指什么?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的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因为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认为“格律可从两方面讲……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还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了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了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音尺说”是闻一多最为得意的发现,以致于他在论文的结尾认为“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时期了”。

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 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板桥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诗入画,卓尔不群。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

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并把它与律诗具有的建筑美相比,得出“(律诗)可差得多了”的结论,因为“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上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先生所说的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另类主张:怀旧的男人是好男人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老公平时很好,但是喝了酒,就会怀念旧情人。大喊大叫,使她十分伤心。一些MM也在那里口诛笔伐。奋力声讨怀念旧情者。这里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不过,可能又要被人围困在中间,免不了一场奋战了。但是,我不怕。因为,我爱真理。

在实际生活中,只要我们是在正常情况下生长起来的人,进入了青春期都有可能对异性产生向往,爱慕和追求的可能。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胆子大一点,会把这个向往化作为实际行动,从而成为早恋等。有的人胆子小一点,或者感到家庭贫穷配不上他(她),或者由于有某些远大的理想,等,从而,把对对方的爱慕,向往等深埋在心里。不敢向对方表露出来。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成年了,就有可能谈恋爱。有的是自己认识的,有的是人家帮忙介绍的,有的是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特殊原因认识的。这种恋爱,多数是初恋的。一般来说,不管是男是女,初恋是最真诚的,感情是最专一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有的幸运者可能一炮就打响,成为夫妻。但是,绝大多数人的初恋,往往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失败。从而,很多人会有第二次,或者是第三次,甚至是更多次的恋爱,最后才成为夫妻。由于人们在恋爱期间,几乎都有尽量向对方显示优点,掩盖缺点的本能。(即使很多低级动物也懂得这样做)。

而结婚后,大家生活在一起,当然,庐山真面目就出来了,优点缺点都遮不住了。这样,不少的人就会和以前的对象去比较。而这时的比较,往往是把老公(老婆)的缺点拿去和原来的恋人的优点去对比。把老公(老婆)的缺点去比原来的恋人的优点去对比,肯定是原来的恋人比现在的老公(老婆)好了很多。从而自然在心里就产生了一种不平衡的心态情绪。因而也就会有一种怀念旧人的思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人是高级动物,人和人想处在一起,总会有一些爱憎分明的事件,或者是使人难以忘怀的情感事件。比如,得到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恩惠,或是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攻击等。会怀念一些旧情,本身也不能够就说是坏事。一个人如果连旧情都会不念及的人,那么这个人的心肠实在是太狠毒,太无情无义了。

为什么说怀旧男人是好男人,我认为,一个人如果结婚后,会怀念原来的对象的人,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人。这正好说明了这个人是有情有义的。聪明的人,应该懂得这一点。对自己的老公,(老婆)更加关心,爱护。最后从感情上去打动对方。最后使他(她)向你降伏。当然,当他(她)怀念旧人时,只要他(她)没有和老恋人采取实质性的行动的话,另一方一定要用宽大的胸怀来容纳,千万不能够因为他(她)口头上说了一些怀念旧人的话,就闹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伏尔泰思想主张是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伏尔泰思想主张的核心内容有:1、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自由言论。2、反社会学。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3、理性主义史学。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伏尔泰(法文:Voltaire,生于1694年11月21日—逝于1778年5月30日,享年83岁),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著名学者、作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著述宏富,在戏剧、诗歌、小说、政论、历史和哲学诸多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他一生反对专制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并在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舆论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妇产科教授主张女性来例假应该「带薪」休假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他甚至问,如果女员工意外怀孕,老板是否应该支付人工流产的医疗费,但他承认,目前人们不应该接受这种做法。

来见见格鲁津卡斯吧

格鲁丁格斯卡斯解释道:“有些女性在月经期非常不舒服。来上班只是一种挣扎,他们心情不好。在这种状态下,很难有能力高质量地工作或完成任务。在这个时候,雇主应该是合理的。”就像产假一样,他认为月经假也不应该影响职业发展,“每月3天是可以的,不能算作病假,因为它毕竟不是一种疾病。”

月经期假在一些亚洲国家已经被认可,例如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这被认为始于20世纪初的日本。伊利诺斯大学的艾丽丝·丹在一篇文章中解释说,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月经假期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当时工作的大多数女性都很年轻,她们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她写道:“缺乏卫生设施和材料使月经非常麻烦,尤其是对于在工厂和运输系统工作的女性来说。”结果,公共汽车售票员和纺织工人第一个要求月经假。她还写道:“因为大多数女性员工都是21岁以下的未婚女性,所以月经假比产假更有吸引力。”

1947年,日本立法规定,月经期间特别不舒服或其工作对其月经健康有害的妇女应获得月经假。然而,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休假的天数以及是否有报酬。过去,人们还认为月经假可以预防怀孕和分娩期间的问题,如流产和早产。

然而,实际休月经假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丹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包括女性员工平均年龄的提高,以及职业女性越来越担心经期休假会影响她们的职业发展。

台湾现行的月经期休假规定保证女性员工每年有3天的月经期休假。印度尼西亚妇女每月可以享受两天的月经假,但是许多公司无视法律,而其他公司要求女雇员提供必须休假的证明。目前,加拿大也在讨论是否应该有月经假。去年,俄罗斯议会也讨论了这个问题,但在引起了很多噪音后被否决了。

月经假期如何实现?女性需要证明她们来月经了吗?格鲁金斯卡斯说:“我认为女性应该更加大胆。没有必要证明雇主应该基于诚信批准休假。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从记录中可以看出这种循环。”如果反对者说有女性滥用休假权利呢?格鲁丁格斯卡斯说:“我认为这是雇主显示他们重视并希望留住女性员工的合理方式。”

男人呢?他们当然不希望女性一年多获得36天的带薪假期。格鲁金斯卡斯说:“伙计们,你们想每天回家喝杯茶吗?你想让你妻子受苦吗?毕竟,怀孕生子的不是你,理解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儒家思想主张什么 代表人物是谁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孝。儒家代表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儒家主张以仁、德、仁为重点。

仁慈:仁慈。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仁慈、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起源和儒家思想的核心。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礼";。孔子以"义";作为判断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友)者,人也适合。

礼:孔子和儒家的政治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在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绳索,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识、理解、观点、知识、智慧、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识的性质、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内容、知识的效果等方面。关于知识的性质,孔子认为知识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类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诚实不欺骗,言行一致的态度。儒家的。"五常";一个。孔子将是。"信"作为"仁";它的重要体现是圣贤必备的道德品质。凡是言行真实,都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别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人民不会欺情相待。

忠诚:自立而立,自立而达。孔子认为忠诚表现在与人交往中的忠诚和诚实。

孝道:孔子认为孝道是仁慈的基础。孝道不仅限于赡养父母,而且应该关注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他认为,如果缺乏孝道,赡养父母就被视为养狗,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孝。

艾:指对兄弟的爱。孔子非常重视友谊的道德品质。如果他的弟子按照自己的思想把友谊和孝孝顺并称,他就会把它当一种对待。";为仁之本"。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命、创新、文明、和谐、法治等道德思想。

它对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理论支持,巩固和建立高舆论地位,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寻求长期和平的良好政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平与和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孟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孔子的“有教无类”是一样的,孟子的的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

孟子的教育主张

一方面,孟子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孟子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孟子思想主张八个字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思想主张法先、仁政、王道、德治。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