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社会心理学问题有哪些(通用20篇)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我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浏览

4680

文章

1000

篇1:如何解决博士生心理问题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博士生也有博士生的苦,是不是大家都认为读到博士的学生,在心理上应该逐渐走入成熟期,能够勇敢的接受挫折了,其实不然,博士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博士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看看大家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博士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如何解决博士生心理问题;博士生的心理问题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博士生的压力分为;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婚恋及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由于博士生专心于自己的研究,二忽略的自身存在的这些压力,从而导致发展成心理问题。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推荐解决博士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专项基金,提高博士生活保障

二实行弹性学制

三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四建立博士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五强化导师在博士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六加强博士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上是对博士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大家要仔细阅读,欢迎引荐。如果想知道大学生有哪些心理特征,那就来关注我们的校园安全知识吧,你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全文共 7640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中学生活,缩短适应期,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有什么呢?下面和小编去看看吧!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时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2、孩子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与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生活空间,孩子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

3、自我意识在青春期这一阶段里飞跃发展,这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迅猛变化。

第三课时 为什么少年爱看爱情小说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爱看爱情小说的原因,讨论爱情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待爱情小说,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消除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一个学生的实例----“琼瑶迷”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少年爱看爱情小说的原因。

原因一:青春期是充满幻想希望,充满爱的时期,但现实却是枯燥平淡的,朦胧的初中生漫无目标的爱往往受到压抑,爱情小说是他们寻求感情寄托的好去处。

原因二:青春期是一个渴望理解的时期,渴望理解别人,渴望被别人理解,渴望理解人生,渴望理解生命,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很难得到满足,而成人则对少年的性渴望,要么粗心地忽视了,要么冷漠地加以禁锢,要么粗暴地加以制止。少年难在成人世界中得到理解,于是转向在小说中寻找感情滋润。

原因三:在小说中寻找自我,他们希望和小说中的人物相互映照,逐渐形成自己对爱情的稳定看法,找到合适自己的爱情位置。

活动二: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地阅读有关爱情的书刊,先询问学生课外书的主要来源,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看一些有益的、高尚的书刊,要坚决杜绝下流淫秽的书籍。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要请求老师或父母帮助。

活动三:引导学生千万注意:不要沉迷于爱情小说而荒废了学习引导学生千万注意:在人的生命旅程中,爱情决非生命的全部内容,家庭与社会都期盼你,家庭与社会都看你快快长大,去探索人生与自然的更多奥秘。

活动四:互相帮助

第四课时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

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活动二: 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

第一阶段 ---- 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

1、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性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有益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避免不良刺激,如淫书,淫画等感到刺激。

教后记: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使少男少女的感情世界经历大起大落的巨变,充满了希望、惊喜和平安。走过这一人生旅程的人,当他回顾的时候,总留恋这一花季。

第五课时 初潮的心理特性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生理知识的基础上,知道初潮是怎样来临的月经期内应注意哪些方面的生理卫生知识及心理卫生知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先在班级进行调查,女生中来月经的比例是多少,在第一次来月经时你的感受如何?从而引入初潮的话题。

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初潮,意味着青春期的开始,有的国家各民族甚至还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如日本吃红豆饭,非洲许多部落中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

活动二: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生理卫生知识中月经的形成及大概过程,再详细分析初潮的形成。

胎儿期:原始卵泡(数万个)

青春期:开始成熟,成熟卵泡(每月成熟一个)

成熟卵泡开始旺盛地分泌激素,在其作用下,子宫内膜渐渐增厚,卵子成熟后,从卵泡中分离出来,叫排卵,排卵后卵巢又分泌一种黄体孕激素,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孕激素减少,子宫内膜开始萎缩破裂、脱落,内膜上大量的毛细血管在内膜脱落时破裂而少量出血,血和内膜碎片从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它标志着女性卵巢功能开始成熟,因营养、精神状态、体质、遗传环境因素的影响年龄会有所不同。

前后两次月经之间间隔时间叫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最长30-34天,最短21天,每次大约3-7天干净,经血呈暗红色,初潮后又能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

活动三、引导学生注意初潮的心理卫生及心理调节。

初潮心理特点:情绪波动较大,易怒,心神不定,烦躁不安,对周围的人要求过高,极易与人发生争吵。

教后记: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如何度过这一时期是每人都必须面对的,故应多交流探讨,做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于未然

第六课时 早恋现象透视

教学目标:

了解早恋现象的实质危害性及怎样正确处理早恋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举例说出“早恋”现象,讲述自己对异性的感觉,“早恋”是单纯、幼稚的非理智的,“早恋”的人是不懂得责任的,不懂得透过情爱的面纱客观地评价自己所爱的人的个性品质,不懂得爱情是要有附加的,爱情以外的天空依然是广阔的、美好的。

活动二:讨论早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早恋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2、早恋增加了父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3、会使青少年缩小社会范围,因为爱有排他性,专注性。

4、少年心理发展很不成熟,加上外界的压力,早恋多半是不成功的,而失败给双方带来严重创伤,处理不好对以后的婚恋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有的少男少女,因此轻生或者终生不再婚嫁。

活动三:讨论怎样正确处理早恋。

1、当收到异性有求爱信时,要拒绝但要有策略,不要侮辱挖苦,伤害对方自尊心,不要张扬,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交由老师和家长处理,要原谅对方鲁莽之举,大可不必因此而拒绝同任何异性来往。

2、正在早恋的,要理智地告诉自己,让童心再次驻留心间,把对异性的美好的感觉珍藏在心底,让友谊长存,同时加强男女不同的正常交往,扩大兴趣。

活动四:

思考:

1、 什么是友谊?

2、 什么是爱情?

3、 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

活动五:

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

第七课时 怎样划分友谊与早恋的界线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

在此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一个班长、学生会干部、优秀团员过早涉足“爱河”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情,两者之间的细微区别。

活动二: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友谊发展到爱情有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而使他们如何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不把友谊发展到爱情。

1、一般的爱慕阶段

流露出对异性的好感,有了一种朦胧而且隐蔽的异性爱慕心理。

2、早恋的情感阶段

对异性的爱慕之情,开始慢慢聚集到一个异性身上,对异性的疏远仅仅是为了掩饰对异性的那份情感。

3、早恋的行为阶段

此时已不满足于对异性暗暗的爱慕,由地下转入地上,公开递纸条写情书,如果双方有意则发展成为出双入对,朋友圈子越来越小,只喜欢两个人单独相处,纪律松懈,甚至性格都开始变化。

活动三: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友谊与早恋有区别,但并非有鸿沟,一般的爱慕和早熟的情感都应算是友谊,而有早恋的行为则是不折不扣的早恋了。

活动四:提出希望:

愿青少年朋友能慧眼区分早恋与友谊,顺利度过青春花季!

活动五:“一帮一”活动

第八课时 少年自恋心理浅析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恋现象及自恋原因和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自恋事故引入,学生讨论提出自己对自己的欣赏,师生一起剖析是否属自然现象,青春期身体发育进入高峰期,第二特征出现,引起心理上的关注,这时期少男少女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体会与欣赏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这种反应在某些人身上出现----性心理歧变----自恋现象。

活动二:剖析自恋的原因

1、自恋是性驱力的一种不合理的释放方式,在青少年中尤为多见,指个体在欣赏自己时产生强烈的性冲动,同时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通过性幻想来获取性快感,真正的自恋是排异性,兴趣完全集中于自身。

2、原因是由于强烈的社会原因而造成,如严重的性禁锢、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创伤等,性格都比较内向,自我封闭性很强,缺乏自信心,生活空间狭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不健全的人格上。

活动三:讨论解决的办法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开朗坚强的性格,才会避免陷入性心理歧变。

第九课时 怎样克服单恋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单恋的原因及如何才能避免单恋,并从

单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宋朝词人聂胜琼的词勾勒出饱受单恋之苦的多情人的形象,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单恋及如何区分单恋与恋爱。

活动二:通过分析回顾知道产生单恋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那些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的同学,他们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但不善于交际,故比较容易在周围的异性同学中寻觅自己的心中偶像,而且,心中偶像大都是热情大方、活泼开朗、亲切和蔼、乐于助人的异性,而他们往往没有勇气与信心向对方挑明,故只好默默爱着对方。

活动三:在分析原因的基础,引导学生得出单恋的危害

单恋犹如一剂慢性毒药,侵蚀着年轻人的心灵,它使单恋者浪费宝贵的青春,而且常常造成心理上的失调,精神上的痛苦,往往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创伤,甚至可导致学业荒废,心理失常,情感失控等。

活动四: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答:

如何才能避免单恋,从单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①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中学时代是人的一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应当以学习为首要任务。

②不要跟随感觉走,以免作出自缚。

③要学会激流勇退。

④要学会排遣心中郁闷。

⑤要转移喜爱对象。

第十课时 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体型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体型及怎样使自己有一个较满意的体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说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在体型方面出现的各种烦恼。

体 验:自卑

活动二:说出人的体型的五种类型。

高胖型、高瘦型、矮胖型、矮瘦型、运动匀称型,其中运动匀称型是最健美的体型。

事实上,这几种体型各有可爱之处,高有高的气魄,矮有矮的韵致,胖有胖的神采,矮有矮的风度。

体型只是美感的载体,只要自然、和谐,就是美。

活动三:如何面对体型美

外形受遗传影响,美不仅指容貌美和体型美,真正的美出自人本身的气质和修养、学识、人品等等各种内在美的品质。世上不少体貌不扬的伟人、名人。如果外形不好,则可在才智和勤奋上寻求补偿。

活动四:青春期关心体型美是正常的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体型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体型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性别角色的分化,对体型的关注,既有对身体发育是否正常的担忧,也有对未来形象的憧憬,这种过于敏感的心理是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活动五:思考:

怎样获得自己较满意的体型?

(取决于营养状况和运动锻炼的状况。)

正确认识自己的体型,认识到内在的气质修养比外表美更重要,不盲从社会风尚,从而做到“以健为美”,重心灵美。

第十一课时 男女两性的智力特点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智力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谈谈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班级、年级及自己的成绩与分布情况(男生、女生)。

活动二:引导学生自己说说什么是智力,智力包括哪些方面。

总结:

智力包括记忆、思维、感知、语言等诸多方面。男、女两性的智力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女性的语言能力胜过男性,而男性在立意新奇,运用抽象名词上比较更胜一筹,女性偏向于形象思维,而男性偏向于逻辑思维。

活动三:先调查学生,让说产生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心理及生理原因:

1、心理原因:女性的语言能力比男性发展得早,故使女性在学龄学期具有压倒男性的优势,因最早的学校学习集中在语言能力、符号识记方面,而这正是女性的优势所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学习的内容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转化,而这时的智力测验内容多集中于这一方面,而男性智力优势恰好反映在这一方面。许多女孩在学习内容发生转变时,未能及时转变以前那种形象思维的方式,从而导致成绩不佳。

2、生理原因:男性y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短,所携带的基因数也大大少于X染色体,故患遗传病的男性绝对多于女性,使男性智力低下者大大超过了女性,男性的智力又使他们在后期的学校学习中盖过了女性。

活动四:讨论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原因:

1、父母对男孩、女孩的不同期望。

2、社会对男女形成的一套刻板印象。

3、个人的意志努力。

活动五:讲故事(教师激励学生,个人努力的没有性别差异!)

第十二课时 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使同学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教师询问学生:

你们平常与异性同学交往得多吗?有没有碰到过引起别人误会的时候?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出:异性同学间交往次数多些、时间长些、周围的人就会认为不正常,甚至飞短流长,这是正常的。

活动二: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是封建思想残余的作用。

2、是青春期发育时对异性交往的敏感和排斥心理以及猜忌心理的作用,是出于少年特殊好奇心理。

活动三: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对待周围的误会。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① 友谊要真诚。

②只要没有掺杂杂质,对周围的冷眼猜疑,可不屑一顾。③要用理智控制感情,把握分寸,防止逆反心理破坏纯真的友谊。

活动四:如何与异性同学处理好关系呢?

1、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现代意识和气质,积极参与男女同学间的广泛接触和感情交流,主动友好相处。

2、异性交往接触时,不要将性别作为能否接触的前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3、男女同学交往应注意男女有别,不失礼仪不尽情放肆。

4、自尊自爱,不说粗话脏话等。

5、交往时,言词举止要得体,否则易产生误会。

6、庄重正派,不虚伪、不造作、不小心眼、不粗鲁放纵。

第十三课时 怎样治疗青春期厌食症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厌食症的现象及危害。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教师以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厌食症的现象及危害。

青春期厌食症也称神经性厌食症,它多发生于13-28岁之间的青春期女性身上。

具体表现:拒绝进食,长时间未进食也不觉得饿,精神萎靡不振,整天昏昏欲睡,渐瘦至月经完全中断,伴随身体虚弱及其他身心疾病,整个发病过程大致可分2个阶段。

开始时,对食物不感兴趣,见到食物就烦躁,没胃口,勉强能吃些爱吃的零食;

后期,则会对食物产生神经性的呕吐反应。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青春期厌食症的原因

1、当今的社会风尚的“苗条为美”。

2、青春期身高体重显著增加。

3、青春期女性偏食挑食,导致体态丰腴,但追求时尚,又不堪忍受锻炼之苦,而导致此症发生。

4、青春期少女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胖瘦感觉。

活动三: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克服与治疗这种疾病。

1、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

2、个人的理想自我主要是受社会风尚的影响,由公认的审美标准决定,我们应顺应潮流,又不能为它左右。理想自我的塑造应当以真实自我为基础,结合实际,决不能舍本逐末,脱离现实。

3、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明确发胖的原因也至关重要。

4、增强体育锻炼,加快脂肪消耗,这是值得提倡的减肥方法之一。

5、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6、培养广泛的兴趣,参加有益活动,转移注意力,减少对自己身材关注,达到预防与治疗青春期厌食症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犬猫混养需注意性格问题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可卡犬(详情介绍)

虽然猫狗混养能带来很多乐趣,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猫和狗都能混养,有些猫咪和狗狗的脾气性格天生不合,所以主人在混养前一定要做清楚了解。有的狗狗也不是真的想要伤害猫,他们天生性格就是喜欢追逐猫咪的,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天生捕猎性较强的成犬即相当具有威胁感。部分品种的犬只与猫在一起生活要尤其注意。若曾被用来比赛或打猎的中大型犬只,经常会将叫小的动物看作为追捕的对象,所以务必要注意。自小即被训练来追逐动物的狗儿,相当难以与猫平静共处。此外,那些颜面较为扁平且眼球突出的种类,像是北京犬、巴哥犬等等,因为眼睛极易损伤,并不适合和具有攻击性的猫咪处在一起。

一般在猫咪安静时,狗儿也会一动也不动地观察,但猫咪只要开始跑窜,狗儿就会开心追随。贴心的饲主要帮猫咪铺排一个离开路线,尽量以高处或与狗遥隔的区块较佳。当聪颖的猫儿晓得自己有退路能安全脱身後,与狗狗在一起时就比较可以放心与宽容。切记,永远别让猫犬在外头追逐对方,以免因为车祸或走失造成不可抹灭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空巢老人怎么办 如何解决老人的心理问题

全文共 301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可以发现当人老时,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热闹的在一起,但是如今子女都忙于工作,很少会呆在家里,这就成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也致使很多的老人会有空巢的心理,那么空巢老人怎么办呢?老年人吃什么好呢?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开始衰老,使得老人的能力逐渐丧失,此时老年人心理健康便成为社会上常研究的话题,一不小心就会有空巢的心理,这往往会危害到健康。究竟空巢老人怎么办呢?快来看看吧。

四招摆脱空巢心理

感情冲淡法

当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此时,老人更应关心自己的老伴,两人不仅要常沟通、常交流,做到“体己话”唠一唠,“心里事”聊一聊,“乐子事”摆一摆,通过“话聊”进一步密切夫妻间的感情。

外出活动要尽量带上老伴,避免一方外出活动一方在家留守,使留守老人产生孤独感。

爱好冲淡法

可以重拾或是培养新的生活爱好,让自己沉浸在爱好中,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疗法。可尽快地拾起平日里的各种爱好和兴趣,比如钓鱼、画画、养鱼、打太极拳等。

并根据个人兴趣培养一些新爱好,如旅游、爬山、游泳、打保龄球等。用爱好和兴趣在“空巢”内种满笑声,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作息冲淡法

节日期间热闹、和谐、愉快的场面和气氛淡去后,老年人要马上回归到以前“二人世界”或“一人世界”的生活作息状态。

按照以往的生活规律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的回归,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稳心绪,淡化节日氛围,走出“空巢”的阴影。

社交冲淡法

老年人要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在交往中冲淡生活的孤独感。也可以选择外出去探望老友,参加社区联谊会等,用热情、充实的生活内容来填充寂寞和孤独。

四种心理有益老人健康

1、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议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尽管健康有益,但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更能长寿,比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等。

3、防止过度乐观

过度乐观的人往往没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细心。为了保持健康,小心谨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护,更少从事高风险活动,比如,抽烟、酗酒、吸毒或者飙车等。这些人也会远离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4、“好压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关键一点是,工作必须是你的最爱,而且能让你产生成就感。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老年人面对衰老,以及伴随着衰老而来的权利和能力的丧失,定会产生诸多不健康的心理。而这些不健康心理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样是很不好的。那么,影响老人健康的不良心理有哪些?快来关注下吧。

1、怕孤独心理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

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

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2、抑郁心理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

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3、偏激心理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

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4、多疑心理

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5、幻想心理

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6、怕死心理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老年人吃什么好?7种食物各有益

1、鱼肉有助心脏健康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可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却很少受到这一疾病的困扰,原因就在于他们经常以鱼肉为食,从而补充了大量的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控制胆固醇水平,并能预防心律失常,是人类的贴“心”卫士。

2、巧克力有利血管健康

在巴拿马附近的一个群岛,同样生活着心脏异常健康的库纳人,他们比巴拿马人心脏病发病几率低9倍,而他们心脏健康秘诀是什么呢?

原因是他们的饮品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可可,而可可中含有丰富的黄烷醇,可保护血管机能,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以及帮助预防2型糖尿病、肾病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适量食用富含可可的巧克力同样促进身体健康。

3、坚果延年益寿

提倡健康生活和素食的美国某团体,研究指出,经常吃坚果的人可平均延长2年半的寿命。

为何坚果有如此神效呢?因为坚果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很好来源,这一点与橄榄油颇为相似,此外,坚果还蕴含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健康物质如抗氧化剂等,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4、橄榄油抵抗老年病

早在四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研究出橄榄油的神奇作用:橄榄油中的不饱和单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脏病及癌症的发病几率。

现在,人们有了更多的发现:橄榄油中还含有一种功能强大的抗氧化剂——多酚,能帮助人类抵御年龄增长带来的疾病。

5、红酒延缓衰老

适度饮酒可预防心脏病、糖尿病和记忆减退。尽管任何一种酒都可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佼佼者却非红酒莫属,因为红酒中特有的白藜芦醇能激活控制细胞老化的因子,从而使人延缓衰老,更加年轻。

6、蓝莓保持身体灵活

1999年,一个营养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给老鼠喂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蓝莓提取液,这段时间相当于人类的十年。

结果发现,食用蓝莓的老鼠们在老年以后比普通老鼠具有更好的平衡感、身体协调能力。这也证实了蓝莓中的化合物有助于减轻炎症、缓和氧化损伤,从而提高年老后的记忆力和肢体灵活性。

7、豆腐护肝

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随息居饮食谱谓:“处处能造,贫富攸易,询素食中广大教主也,亦可入荤馔,冬月冻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美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结语:上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对老人身体健康的食物有很多,在面对自家老人出现空巢心理时,要正确的引导、治疗,并且要多与老人谈心、交谈,这样会更好的解决老人不好的心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儿童容易受惊是心理问题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睡觉经常有受惊情况,有时要安抚很久才能继续睡觉,很多妈妈疑惑:儿童容易受惊是心理问题吗?下面和关注下吧。

儿童容易受惊原因有很多,但也不排除心理原因,如一些孩子被烫伤后心理留下阴影在睡着惊醒。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儿童受到惊吓怎么办?

小孩受惊妙招一:安抚

这招非常实用,当小孩受到惊吓而哭闹不停时,爸爸妈妈可以尝试抱抱小孩,摸摸小孩的背部、额头、手臂等,这样可以让小孩感到安全、舒适,让小孩感到亲切温暖、情绪慢慢稳定,这样小孩便不会再因受惊而哭闹。除了安抚外爸爸妈妈也可以加上语言的安慰,这样效果更好。

小孩受惊妙招二:转移注意

如果是环境原因造成小孩受惊吓,那么首先要离开这样的环境,去到相对安静舒适的场合,这样避免了一些噪音、光线、景象的刺激,小孩往往会很快稳定情绪。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找一些小美食、糖果、玩具等转移小孩的注意力,这样便可以很快缓解小孩的情绪。

小孩受惊妙招三:理疗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奏效,那么可能是小孩身体状况出现问题,这时可以接受一些简单的理疗比如按摩、小儿推拿等,再配合一些营养保健食谱,也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孩容易受惊的问题。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儿童意外伤害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申请案件再审有哪些法律问题需要注意

全文共 4245 字

+ 加入清单

案件的判决一向是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么不服案件判决的该怎么办呢?可以申请案件再审。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申请案件再审的相关法律知识。

(五)关于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问题

一是恰当把握与抗诉机关的互动关系。对于原审确有错误的,要坚决予以改判,对于没有错误的,要依法予以维持。既不能迁就检察机关的不当抗诉,又不能袒护原审法院的不当判决。对于原审裁判和检察机关的看法均有道理,只是因为法律规定模糊、理解认识不同等因素提出抗诉的,要注意与检察机关交换意见,不要简单地驳回或维持。对于被害方上访、闹访的再审抗诉案件,要针对个案具体情况,认真做好附民调解、司法救助等工作,切实化解社会矛盾。对于维持原判的案件,要向检察机关说明维持原判的理由,争取检察机关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处理好上下级法院和法院内部工作衔接问题。对于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再审的刑事案件,要坚持“审查的归审查、审理的归审理”原则,不必受制于立案审查的结论。对于审理结论与审查结论不一致的,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多听取审查部门的意见,必要时提请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对于指令再审的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要纳入跟踪督办和重点案件评查范围,上级人民法院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对这些案件进行信息汇总、分析、反馈。对于“指定再审”的案件,要充分重视异地审理带来的调卷、提讯、押解被告人、开庭等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沟通、协调工作,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检察院、监狱部门和被指定法院的配合与支持。

三是准确把握减刑、假释审理中的有关问题。要以贯彻新修改的减刑假释司法解释为契机,健全机构,充实人员,积极探索制定公开审理细则,推动建立规范、公开的案件审理程序。要进一步树立依法审理的意识,准确把握减刑、假释的条件、起点、间隔和幅度,防止出现减刑、假释适用不一致、不平衡。要切实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减刑、假释制度改造罪犯的积极作用。减刑假释的归口管理已在此前多次会议中强调,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明确由审监庭负责,个别尚未实现归口管理的省份也在调整中,请有关法院要尽快完成调整分工,确保上下级法院对口协调指导。

(二)民事抗诉案件的审查与审理问题。

一方面,应对抗诉案件予以必要审查。抗诉案件依据法律规定应当再审,但并不是说抗诉必然启动再审,人民法院要依法先行审查,审查后符合应该再审的标准才决定再审,审查期是30天,审查内容是当事人的主体要素、时间要素、法定范围要素、顺序要素等。这个审查只审查上述形式要件,对于当事人的再审诉讼请求等实质内容,需要法院在再审中进行处理。关于这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指导案例,经审查,不符合抗诉标准,要商检察院撤回抗诉,否则,不应受理。检察机关移送的抗诉卷宗中缺少必要材料的,应退回检察机关补充,拒绝补充的,可裁定不予受理。对于当事人在一审后放弃上诉权符合申请抗诉条件的,要根据“两高”会签文件的规定,加强对不上诉“正当理由”的审查。

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抗诉案件的审理范围。民诉法审监程序司法解释规定,抗诉案件的审理范围,就是检察机关支持的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这句话是很科学的,民事诉讼是当事人平等主体之间的诉讼,检察机关不是诉讼主体,只能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因此,审理范围应该是当事人的诉讼请求。需要注意的是,被申诉人一方其实也有合理诉求。比如前面所举的例子,我们要争取达到再审案件的案结事了。

实践中,经常会发生抗诉支持的诉讼请求与当事人实际主张的诉讼请求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大于检察机关抗诉书上的诉讼请求,那应该审理的是抗诉书中的诉讼请求;如果当事人的请求小于检察机关所支持的请求,除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之外,法院审理的应该是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三)启动再审的检察建议办理的问题。

检察建议是民诉法这次修改明确规定的,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受理时进行审查的问题。提出检察建议应有书面建议书,并且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指明原审中的缺陷或原审违反的法律规定,且根据两高“会签文件”,检察建议要经同级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才能向法院提出,有人认为这样的要求过于苛刻,因为抗诉案件尚未要求通过检委会讨论。我们认为,抗诉是由上一级检察机关监督后提出的,而再审检察建议是不经上一级检察机关监督的,因此,要求同级检委会监督有利于规范和促进这一新制度的健康发展。

二是符合受理条件后的审查问题。审查检察建议的标准是原审是否“确有错误”,若“确有错误”应按新修改的民诉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决定再审。如果经审查没有达到非改不可的错误标准,不能决定再审。不要将审查检察建议等同于诉讼案件,不要求组成合议庭、进行质证等,可用一切可以允许的手段进行审查,一般情形下不要简单地举行听证。

另外,对检察建议的审查是对实质内容的审查,这项任务跟抗诉和再审有着密切联系,这项职责由审监庭负责更适宜,最高人民法院也明确办理检察建议和抗诉这两项任务应由审监庭负责,希望在座的各位院领导们注意调配好审监庭的力量。

(一)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审查和审理的有关问题。

一是关于申请再审案件的审查标准问题。目前,部分高院、中院审监庭承担着申请再审案件审查的任务,明年新修订的民诉法实施后,要特别注意提高审限意识,立案受理后应在“三个月内”审查完毕,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当事人可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经审查驳回后,当事人再向法院申请再审的,根据新修改的民诉法,法院可以告知其依法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申请抗诉。

二是关于申请再审案件的管辖问题。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对于申请再审的管辖一律“上提一级”的现行规定开了口子,即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两类案件,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这对学界和立法部门主张的申请再审应一律由上一级法院审查的理论是个突破,对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减轻当事人讼累也具有积极意义。应当看到,民事案件中大约95%是基层法院一审裁判后就生效的,二审生效案件在全国案件中占的比例并不高,而在一审裁判生效的案件中,公民之间的诉讼和一方当事人众多的群体诉讼比例是比较高的,这两类案件数量也是不少的。假如当事人一律都选择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这样有违立法的初衷。目前各高院就这个问题都有一些很好的做法,积极引导当事人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原审法院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可以化解掉大量的纠纷。

三是关于再审案件审理范围问题。这个问题应统一认识,再审应当在原审范围内审理,又要在当事人申请再审的诉讼请求范围内审理。要注意区分再审诉讼请求和再审事由,现在实践中往往再审事由、抗诉事由和再审诉讼请求分不开,其实已经再审了就无需纠结于再审事由。应该看到,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或抗诉事由,往往和再审的诉讼请求有交叉关系(甚至重合),但再审事由并不等于再审诉讼请求,再审庭审应当准确归纳当事人的再审诉讼请求,以确定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再审如果真正能成为终审,就应该尽可能把合理的诉求都解决。现在过于机械地理解申请再审的诉讼请求,往往忽略了被申请人合理的抗辩请求。比如,原审判决有三项,一方当事人申请再审,只要求改变其中一项,而对方当事人提出对其他两项中的某项也有意见,要求调整这一项,这是很正常的。但现在只能对申请再审的那一项进行审理,这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再审的终局性,势必还要引发新的再审。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再审诉讼请求,尤其是法官在判决后要有自觉的修补意识,前后结合起来才不至于一个再审案件判决出去,马上又引发申请再审和抗诉。

四是关于申请再审驳回裁定如何处理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很多同志纠结于当事人申请再审被上一级法院驳回了,但下级法院依职权启动或因检察院抗诉而进入再审程序,那之前的驳回裁定如何处理,再审判决书上应否撤销该驳回裁定,如应撤销则下级法院如何撤销上级法院的裁定等,这个问题现在是有结论的,就是无需撤销。简单地说,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驳回再审申请的裁定是非诉讼的审查程序作出的裁定,一般说来,非诉讼程序的结论不约束诉讼程序;二是已经依法进入再审程序,就不用去纠结不允许进入再审程序的文书,它已经不构成进入再审程序的障碍;三是客观上此类撤销是无法做到的,若真以此理类推,可能涉及多级法院和多份裁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五是关于举证期限的问题。修改后的民诉法对举证期限制度作出重要规定,大家在适用中应注意:一是确定是否根据申请延长期限;二是对逾期举证的后果把握上,要根据当事人逾期的理由,过错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区分不同情况适用采纳证据但不予处罚,或者予以训诫、罚款的措施;三是严格把握证据失权的适用,仅适用于当事人极端恶意的情况,这主要出于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当事人的诉讼能力情况考虑。

六是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关系问题。现行民诉法规定了执行程序中执行异议之诉制度,规定了案外人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的制度,故相关司法解释据此赋予案外人申请再审权,这次民诉法修改又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项全新的制度,意在当原诉当事人通过恶意诉讼等手段侵害第三人利益时,为第三人提供救济途径。

司法实践中,既要认识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对于保护案外第三人权益的积极意义,更要高度重视这项新制度对法院生效裁判稳定性带来的重大影响,如协调不好,很可能会造成程序的混乱。就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们正着手开展调研,力争在修改后的民诉法实施前出台司法解释。目前倾向性意见是,鉴于是对生效裁判提起的诉讼,与一般的一审起诉有较大不同,因此立案的审查标准应从严掌握,要进行一定的实质性审查,办理过程中,原则上应当比照审判监督程序的有关制度规定。#p#副标题#e#

(四)依职权启动民事案件再审的问题。

依职权再审案件是与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抗诉再审案件在再审事由、再审审查程序等方面均不同的审判监督案件,其来源比较复杂,办理难度较大,对于这类案件的启动和审理程序,确有必要予以规范和统一。要特别注意坚持慎重启动原则。从调研情况看,不少法院对依职权启动再审的尺度掌握得比较松,适用起来相对随意,新修改的民诉法实施后,由于新法为解决多头申请、申诉、反复缠诉的问题,力求有限再审、终审终局而设定了新规,因此,对于依职权启动再审一定要从严把握,否则,又很可能出现当事人申请抗诉不成后又重回法院缠诉的情况。

要正确认识依职权启动再审与依申请、依抗诉启动再审的关系,一般只有在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当事人依法又不能申请再审和抗诉的情形下,人民法院才可以依职权启动再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关机关建议对生效裁判进行审查的案件,当事人依法可以申请再审的,应先告知当事人申请再审,一般情况下不直接启动再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何老人患病会有心理问题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有调查显示,老年人是心理疾病的重灾人群,其中记忆障碍、睡眠障碍占50%左右;心境障碍、情绪问题约占25%;人际交往、子女教育、躯体疾病引发的精神障碍占20%。所有的这些都向人们揭示,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不可忽视。那么为何老人患病会有心理问题?如何化解患病老人心理问题?

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一、心理原因

人的性格不同,处理事情的态度也不一样。一般问题发生在常人身上所产生的影响不可能延续太长时间,没有对正常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危害。然而,心理素质差的人情感脆弱、神经敏感,遇到一些小事就会久久不能忘怀,感情易受伤害,继而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产生系列的身心障碍。如:考试焦虑、升学就业、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等问题,它是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主要对象。

二、生理

有的人先天存在某些机能的缺陷,如脑功能不完整等。这类人是心理疾病的易发人群,需要长期的服药抑制病情。除此之外,遗传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如果某人的直系长辈中有人曾经患过精神类的疾病,那么他患上精神病的几率要比常人高的多。

提醒您:患病老人心理跟健康老人心理是不同的,所以为了防止他们更加脆弱,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亲情的关怀和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孩子恐惧心理的表现

全文共 2899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有哪些恐惧心理?不管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而这些心理问题,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对宝宝来讲,他们也会存在一些恐惧的心理。下面小编准备了孩子恐惧心理的表现,希望对您有帮助!

引起儿童恐惧心理的原因

造成儿童对外界事物恐惧的原因是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知识和生活常识的不足

如儿童缺乏对地球与太阳之间运转规律的认识,从而会莫名地害怕黑夜;不了解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对身边亲人的死亡感到莫大地恐惧。

2.儿童自身的经历带来的恐惧

古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儿童在生长过程中遭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可怕记忆,即使时光流逝也挥之不去。

3.受他人恐惧的影响

他人在遭受威胁的情形下惊恐万状的样子会对儿童造成严重的影响。即使自己原本对这件事物没有恐惧,也会慢慢受其影响而害怕该事物。如母亲害怕狗,每当狗吠叫都惊恐不已,天长日久这种恐惧会影响儿童,使他也害怕狗。

4.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

这样的变化让儿童觉得不能适应,原有环境下的行为方式在新环境下无效,从而形成恐惧。如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变化,父母突然生病等情形。

5.恐惧的泛化

把对一种不良刺激物的恐惧延伸到与之有一定相似性或相关性的其他事物上,这就是恐惧的泛化。例如,有的儿童从害怕警察,发展到害怕所有穿类似警察制服的人(如邮递员)。

孩子恐惧心理的表现

一、怕生

一般来说,6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认识自己的妈妈了,并和妈妈建立起了依恋的感情。到7个月左右,孩子不仅能识别陌生人,还会害怕陌生人,尤其害怕男性。其实,这种“怕生”的自然表现也是孩子自我保护本能的一部分。建议不要让孩子总是待在家里,要经常带他外出,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给孩子创造接触更多人的机会。此外,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和陌生人亲近,如被抱、被亲等,让孩子在他自己感觉安全的距离内和他人交往。

二、害怕陌生事物

有时孩子害怕的东西在成人看来十分可笑,如一只会摇头唱歌的娃娃,甚至是妈妈戴了墨镜的样子。研究发现,完全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物品都不会让实验的动物感到害怕,但中等陌生程度的物品则会激起动物的恐惧,因为熟悉意味着安全,而完全陌生的事物因为不了解反而不被对方引起关注。但中等程度的陌生,既可能被识别又与以往的经验不同,最容易引发孩子的恐惧心理。建议让一件事物从陌生逐渐变成熟悉,就不会让孩子害怕了,例如娃娃摆在房间里让孩子逐渐熟悉,然后再让娃娃发出声音,孩子就不会害怕了。父母还可以主动示范玩娃娃,让孩子知道娃娃并不危险,孩子就会从父母的态度中消除害怕的心理。

三、对黑夜恐惧

怕黑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要和父母分房睡觉;还有的可能是孩子经历了精神创伤,表现为怕黑。父母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建议如果孩子是因为和父母分房睡而怕黑,可以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逐渐缩短睡前陪伴孩子的时间,直到孩子适应。另外,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很爱他,给他安全感。如果孩子是因为想像而产生恐惧,“素材”大多来自电视,要尽量让孩子看内容和他日常生活更接近的节目,临睡前尽量选择阅读等安静的活动,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解释,让孩子理解想像和现实的区别;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活变动而产生怕黑心理,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如果是出于创伤性事件导致孩子经常恐惧,那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了。

上面这几种心理,是宝宝比较典型的恐惧心理,对他们的成长,其实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家长在教育,或者是照顾孩子的时候,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恐惧的心理。

孩子教育的正确方式

一、教孩子遇到困难学会自己解决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家长要随时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学会动脑、用脑,解决身边的小事、小问题,用智慧去战胜困难。教育孩子克服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

二、教孩子学会面对自己

面对挫折,家长应教会孩子该抱着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把每次挫折变成一次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挫折不是拦路虎,而是垫脚石。经历生活中的一次次挫折,才能慢慢成熟,逐渐长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对待挫折,增添勇气去战胜挫折。表扬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个蜜罐;批评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种刺激,我们既不能因为得到表扬而沾沾自喜,进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气馁,失去上进进取之心。

三、教孩子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其实,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教会孩子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同时,要教会孩子学会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减少失误,减少摩擦;争取理解,注重与孩子沟通,和做到的感情,相互理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使孩子想、愿意和自己沟通,否则父母就会失去对孩子教育的机会,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平时要抽时间跟孩子坐下聊聊,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总之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多与孩子了交换看法,沟通信息,交流情感。

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儿童自然会选择学父母。但是父母也要分场合做出一些行为,不要给孩子造成不健康的影响,同样的父母表现的感情好也会给孩子造成一个有爱的环境,这样也是一个家庭健康发展和和谐状态做基础。

如何看待儿童恐惧心理

儿童出现恐惧心理实属正常,家长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而是要用科学的观点认真对待:

1.科学引导,切忌嘲笑或责备

例如,儿童可能会害怕所谓的“鬼神”。这时候,父母要予以他科学的引导,从小给予唯物主义的教育,告诉他世界上本无鬼神之说,以此来解除他的恐惧心理。而不是一味的嘲弄或辱骂他是个懦夫,“胆小鬼”,“没出息”等。

2.不要让儿童隐瞒自己的恐惧

不论小朋友害怕什么,父母都要坦然面对,并告诉他这很正常。同时要在平时多和他进行沟通,经常普及一些常识,帮助小朋友消灭恐惧感。当小朋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然就能淡定下来。当然对于一些预知的困扰父母可以提前帮助其做好相应准备,勇敢面对。

3.分析恐惧原因,采取应对措施

家长们要判断儿童的恐惧与他的年龄相符与否。要了解儿童情绪的变化,分析到底是因为什么让他感到恐惧不已。只有明白了原因,才能积极采取措施。

4.让儿童学会自信与自强

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让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的。帮助他们形成相信和依靠自己的良好心态。

看过“孩子恐惧心理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心理压力大的表现 男人心理健康问题的N大类型

全文共 331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人都有着心理压力大的表现,尤其是男性,家庭压力、事业压力都将他们压的“喘不过气来”。压力过大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很多男性朋友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患上抑郁症或者是产生脱发的现象,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他们正常的生活,因此缓解压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怎样缓解压力好呢?下面小编与大家了解一下关于心理压力的知识!

压力是对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要求。尤其是男人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心理压力之中,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以及情感、生活,心理压力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无声杀手”的角色,如果人的精神和肉体能接受压力的挑战,那么压力就是受人欢迎、有益无害的。“物极必反”,压力过度(即当要求超过承受力时)则会极大地危害身心健康。一般来说,压力大的表现和危害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理方面

心悸和胸部疼痛、头痛,掌心冰冷或出汗、消化系统问题(如胃部不适、腹泻等)、恶心或呕吐、免疫力降低等;

第二、行为方面

失眠、过度吸烟喝酒、拖延事情、迟到缺勤、停止娱乐、嗜吃或厌食、吃镇静药等;

第三、精神方面

记忆力会明显下降,一些男性朋友因为生活带来的压力过于大,而自己又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就会去逃避一些事情,继而会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有时候他们会选择性的失忆,自己做过的事情或

者是没有做过的事情在他的脑海里面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印象。

第四、情绪方面

易怒、急躁、忧虑、紧张、冷漠、焦虑不安、崩溃等;

心理压力连累皮肤“受伤”

可能你并不知道你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达到的程度,但你的皮肤却可以清楚地告诉你,因为人体的皮肤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相同的胚胎组织。所以,注意一下你的皮肤,你就会了解自己。

疱疹

心理压力使身体的抵抗力降低,这样一来,免疫系统的防线就不那么牢固了。如果你带有疱疹细菌,你将很可能会感染上水疱和生殖器疱疹。

皱纹

焦虑消耗了许多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使细胞活动和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皮肤就会表现出灰暗和缺乏弹性,皱纹也就更容易显露出来。有时,在心理压力状态下的皱眉和肌肉紧张也会加速皱纹的产生。

粉刺

心理压力促进了皮脂腺的活动,使皮肤出油,促进了粉刺的产生。

体重减轻或增加

心理压力会改变你的食欲,在心理压力状态下,有的人体重会增加,而有的人却会减轻。

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癌症和猝死都与压力过大有关,由此可见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对人体健康又很大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寿命。减轻人类的压力已经迫在眉睫,呼吁人们要重视压力带给我们的危害,减轻压力,保护我们的健康。

人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当的压力对人是有好处的但是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也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压力大易患抑郁症

生活中或许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事情,一个开朗的同事突然会变得郁郁寡欢,不爱和大家交流了,大家会奇怪,这个人难道是性格大变吗?其实不然,他可能抑郁了。由于男同事们的压力大于女同志,平时思考的东西要比女性多很多,当他们心理积蓄的太多的压力不能解决的话,他们就会选择性的封闭自己。研究表明,压力大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压力大动脉易硬化

感到工作有压力的中年人很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症。也是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素。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所从事工作压力很大的人中有36%的人出现动脉硬化症,而在从事比较轻松工作的人中则只有21%出现该情况。动脉硬化会部分阻塞动脉,损伤血液运输功能,可能会引起中风。

压力大伤大脑

随着激素在身体里的急剧上升,压力会使人的大脑出现问题。压力大的人常常感到精神紧张或失眠,同时大脑无法正常运转,最终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记忆力丧失等不良反应。

压力大损皮肤

压力导致的激素在通过皮肤表层释放时会引起粉刺、皮疹和发痒的斑点等现象,其中一些人的皮肤会变红,而另一些人的皮肤则会变白,在极端压力下,还可能起麻疹或牛皮癣,从而使皮肤的状况越来越糟。

压力造成免疫体系紊乱

极端和长期的压力会降低你血液中的血小板,从而使人容易受到疾病的同扰。一项研究表明,肺炎疫苗在长期压力下会失去免疫的效果。研究人员发现,压力和自身免疫能力之间的链条会发生混乱现象,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压力大危害大该如何减压?

第一、凡事要量力而行

有事业心,有远大的理想和报负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品质,但是我们在制定理想或者工作目标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理想会成为包袱,心理压力过大,反而会成为前进路上的阻力。

第二、学会倾诉

当心理压力很大的时候要学会倾诉,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不要把心事闷在心里,把它说出来,宣泄出来,你会感到很轻松。生活中要多交朋友,使生活丰富一些。

第三、凡事循序渐进

我们做事和工作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图一口气做完,疯狂的工作不是明智的做法,这是一种激情状态下的工作方式,激情散去,剩下来的就是身心的疲惫了,如果工作完成的好还可以有成就感,如果完成的不好,而自己又是那么拼命的付出,这种反差就有可能给人带来悲观和失望,心理压力自然就增大了。所以凡事都要有计划的一步一步的去做,要循序渐进。

第四、增强自信心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社会是进步很快,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老担心自己被社会淘汰,或者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应付职位的升迁和变动。

第五、面对压力要有心理准备

要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性和高挑战性,要有足够心理准备,免得临事力不从心,加重压力。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逆境,牢骚抱怨。第六处理好家庭关系家是心灵的港湾,所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很重要。它可以冲缓在外的各种压力,同时也是努力工作的动力。

压力总会发生的,不管你生活得多有组织,多有系统性,或许你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多么友好,压力会找到一种方法不时地探出它邪恶的头。你会做什么呢?转向一个方便的减压方法——一个小简单的活动,清除你的头脑风暴使你平静下来。当你感到被压力攻击了,这是个最佳的时机把压力踢出门。

这里有七种我们最喜欢的减压方式,让你感觉自由,提升自我

1、散步

想要从办公室休息一下吗?你的房子感觉像是精神病院吗?溜出了门,让你的脚带着你。步行不仅会给你的头脑清醒,从繁忙的情况下休息一下,这还是伟大的有氧运动。

2、打电话给一个朋友

某些人的声音会让我们听了觉得振奋。所以给他们一个小问候,甚至几分钟。一个笑话或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只是通过倾听,他们可能会把一个微笑放在在你的脸上,让你冷静下来。除此之外,朋友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3、写一篇日记

表达我们的感觉可能是最好的方式来处理压力。写日记是一种随时捕捉那些感觉的方法。你不必担心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只是让你的钢笔做这项工作。你完成的时候,压力的感觉会摆脱您的系统。

4、玩棋类游戏

记得这些?也许藏在你的衣柜里有一打,等待被扔掉。但是大富翁也许应该被保存,等你有几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可以玩孩子们的游戏,像糖果乐园,梯子和滑梯,四子棋,甚至“扭扭乐”也是个很好的让你欢笑的游戏。

5、出一身汗

有一些被压抑的挫折?没有比锻炼更好的方式来摆脱它们了。锻炼的时候带上流行音乐磁带,骑着自行车或跳绳。你只要致力于浑汗如雨,想象压力通过你的毛孔排出你的身体。

6、计划一些有趣的事情

有一些事你想过但没时间去做吗?或者你一直想做晚餐?现在是时候了。不仅会转移你的注意力,还有让你花时间去期待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7、洗个热水澡或者睡前喝杯牛奶

有时候我们拖着疲累的身体到家就会顺势躺在床上不想动弹了,这时候家人就会说先去洗个热水澡吧。其实洗澡也是一个解压的好方法,洗澡的时候你可以暂时性的放松自己,不用去想生活中的琐事,当水流冲在身上的时候你会感动整个人都很轻松,就像按摩师在帮自己按摩一样。当然,睡前喝杯牛奶再好不过了,牛奶有助于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进入睡眠状态,夜晚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一下,不要再去烦恼事情,好的睡眠才能让自己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次日工作中。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怎样缓解心理过大的方法,大家应该了解了吧。我们都知道,男人是一家人的顶梁柱,因此男人不能“倒下”。男性朋友平时一定要关注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理压力虽然很大,也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压力而影响到家人的生活。为自己的家人撑起“一片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讨债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全文共 3087 字

+ 加入清单

讨债主要为委托人或机构如银行或信用卡公司进行讨债活动。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相关法律知识。

1.万般无奈下,试用“绝招”

“青椒肉丝讨账”,则是媒体曾披露过的“绝招”。一家酒店欠送货公司6,000元货款不还,讨债人邀亲朋好友,将酒店所有桌位坐满,每桌只点一份青椒肉丝,整整吃了四天,酒店无法营业,老板只好还债。某商场欠一供货商货款不还,讨债方一批人,每人用一张大纸写上“xx集团,欠债三年,至今未还,万般无奈,来此乞讨”。坐在商场大门旁,每人面前放一张乞讨书及破碗,同时还向该商场其他供货商发出通知,告诉事实。欠债的商场终于坐不住了,三天后同意现款偿还债务。

2.讨债中防止逃债

债务人为了逃债,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形:(l)企业兼并、倒闭、撤消,法定代表人更换,新负责人不明前情,推卸不管;(2)债务人将资金汇入所立账户, 秘密账户或其他单位,难以查寻冻结;(3)债务人准备将商品转移、处理,换上代销商品,难以用于抵债;(4)公款私存、公物私名,频繁地变更经营场所; (5)企业不清算就擅自关闭;(6)虚拟注册资金,虚拟投资主体。

3.充分妙用“情”、“理”、“利”、“法”

“动之以情”:凭着多年积淀的友情,只要说到伤心为难处,对方不会不有所考虑。“晓之以理”:情中寓之以理,晓之以利害,以理服人。“辅之以利”:在 事实基础上给客户一定的让利,保本舍末,或许能激起客户有效回款的积极险。“诉之以法”:山穷水尽,仁至义尽,别无选择,诉之以法。

常用讨债方法

和解法

协商和解是指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债权到期或即将到期时,债务人暂无能力偿还债务但有还款诚意的,债权人可以就履行债务的期限、方式、数额等同债务人进行磋商,敦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或签订还款协议。

如果该债权有抵押担保或者有第三人提供担保的,债权人可与抵押人或者保证人进行协商,也可请第三者“牵线搭桥”,使抵押人以足额的抵押资产抵偿债务,或者由保证人来代偿债务。协商解决债务纠纷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自愿;2、合乎法律法规规定;3、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调解法

债权人如果不想伤和气、结冤仇并迅速化解债务纠纷,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根据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申请调解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明确的被申请调节人如公民、法人等的基本情况。2、有具体的调解要求。如要求被申请人履行还款义务等。3、有提出调解申请的事实依据,如借款合同、担保协议等。4、该纠纷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债务人应按约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对于签订协议后债务人又反悔或部分反悔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仲裁法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统一实行或裁或审、一终局制度,同诉讼的两审终审制相比,仲裁更有利于当事人之间迅速解决纠纷。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向仲裁机构递交仲裁协议、申请书及副本。申请书要详细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及事实理由。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债务纠纷,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当事人之间大多没有激烈的对抗性。另外,申请仲裁的费用一般比提起诉讼的费用低。

诉讼法

债务纠纷诉讼就是打民事官司。对一些较为复杂、对方当事人较难对付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很难解决的案件,债权人就可选择诉讼程序来解决。诉讼的优势表现在:1.法院处理债务纠纷是最终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解决方式。2.诉讼时限受法律的严格限制。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在收到公民的民事起诉状或口头起诉立案后,民事案件的第一审理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也可延长6个月;不服第一审判决的,当事人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第一审裁定的,当事人须在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民事案件的二审审理期限为3个月。法院判决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申请支付令法

我国民事诉讼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如果债务人在规定日期内不自觉履行义务,又不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申请先予执行法

先予执行是人民法院在某些案件作出判决以前,为解决原告当前的生活等困难,先向被告执行一定的财物的临时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一)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二)追索劳动报酬的;(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申请先予执行应具备下列条件:1.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肯定;2.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对待给付的义务,只存在一方当事人享有权利,另一方当事人承担义务;3.行使权利的紧迫性,即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急需实现其权利,如不实现势必严重影响其生活或生产;4.须有当事人申请声.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申办强制执行公证法

强制执行公证,是指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申请,对于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经审查核实认为无疑议的,对债权文书进行公证,并依法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采用这种方式,使债权人省去了复杂的诉讼过程,节约了诉讼费用,不失为一种简便而高效的讨债方法。当事人申办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应当向管辖权(即当事人住所地或行为发生地)公证处提出申请,并提出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是法人的要提供法人资格证明,有委托代理人的要提供本人的身份证件和授权委托书;需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如还款协议、借据等;有关经济担保的文件,如抵押协议、担保书等;其它有关材料,如债务人的资金和偿还能力证明;要求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要提供借款人未按期归还借款的证明。

优先受偿权法

按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向债权人提供不动产、动产抵押或质押,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抵押或质押的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比如,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中的义务人,不支付保管费、加工费或运输费用的,权利人即可以留置保管、加工或运输的财物,拍卖或变卖优先受偿.

保证人优先追偿权法

指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之后,有向债务人请求偿还的权利。在一般情况下,保证人只有在清偿了其担保的债权后,才可向债务人主张追偿权。但在特殊情况下,保证人也可以预先行使迫偿权。我国担保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保证人可以参加破产财产分配,预先行使追偿权。”法律之所以作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人仍对债权人负有保证清偿的义务。如果保证人不预先追偿,等破产财产被分割完毕后,就会失去追偿对象,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代位追偿法

债权人的代位追偿权,就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权利的权利。我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代位权的发生须具备以下条件:1.债务人之间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存在;2.债务人享有对第三人的到期的债权;3.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4.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的行为使其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

5.讲究技巧、策略

讨债前要认真了解债务人有关情况,收集信息和资料,在请教顾问、专家基础上,确定讨债的方法、策略。讨债中要振振有词,咄咄逼人,要善于抓住对方把 柄,攻其薄弱环节,出其不意,以决制胜。针对不同性格的债务人,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对“强硬型”的,运用沉默策略,软硬兼施策略;对“固执型”的可采用试 探策略,先例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应激或压力是外界刺激明显超出了个体所具有的应对资源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反应。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方面的相关研究均表明,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应激的状态会造成身心的损害。

随着初、中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日益加大,教师职业日益成为具有高压力的高危职业,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压力的作用下,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主要有:考试压力(升学率)、学生因素(学生的教育,学生的管理)、自我发展需要(晋升职称职位、发表论文)、家庭人际关系(家庭和睦与否、同事关系融洽与否)工作负荷(课时多少)、职业期望(获奖、评优等)五个方面,如果缺乏合理、正确的应对,常可导致: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一系列心理和健康症状和疾病。

不同特征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职业压力的特点有所不同,中学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小学男教师,中学男教师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小学男教师,这可能与教育管理部门将升学率与中学教师的晋级、奖励挂钩有关,也与中学教师所教授的对象的特点以及教育内容的复杂程度有关。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在性别上并无差异,说明男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同。消极应对、工作负荷大、职业期望过高、自我发展需要紧迫、考试压力大可能会增加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而积极应对则有利于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

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教师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也显著相关。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明显,说明教师职业压力作为外源因素严重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而教师职业压力和应对方式联合起来对其心理健康有确定的预测作用,当教师积极应对职业压力时(即教师自身对压力源的积极认知与评价),可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综上,正确的应对方式是缓解应激,保障心理健康的关键。在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从减少职业压力与让中小学教师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评价的内外环境两方面来减缓各种职业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总是性幻想是心理有问题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总是性幻想心理问题

许多人认为性幻想是一件可耻的事,在幻境中“肆意妄为”令人感到懊悔和自责。但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性教育学家与医疗专家特别推崇性幻想,并认为应该给它“平反昭雪”,鼓励人们给性爱插上幻想的翅膀。

多数人的性幻想内容都是一样的,最常见的包括裸露身体、爱侣极具魅惑地撩动和幻想第三方等。而且,男女之间的差异不大,只是男性更倾向于具体的性行为和性器官,涉及到更多视觉的内容;女性则更多涉及熟悉的伙伴、性爱中的小细节。

女性的幻想内容就是一部唯美的情色电影,会设定一个浪漫的氛围,挑选一位优秀的伴侣,设计好故事的起承转合,以及高潮时的卿卿我我。若每一场性爱都能如此美好,获得高潮就不再是难事。性幻想能给人带来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比如,在没有实际性生活的时候,性幻想是很棒的替代品,它能使性生活更富情趣;帮助人克服性焦虑,提升性自信,并且在性爱中花样翻新、妙招频出。此外,性幻想不限时间、地点,且没有成本,夫妻们可以借此唤醒沉睡的激情,帮助彼此达到高潮。

性幻想虽是大脑自由驰骋的结果,但所有形式和对象应是切实可行的人物、时间、地点,这是保持性生活活跃、有力的重要元素。此外,如果不违背伦理或社会道德,夫妻应该将幻想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多花点时间与伴侣产生共鸣,这样有助于克服性爱的单调与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如何解决五年级学生心理问题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在慢慢形成,他们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不过现实中很多家长和老师总是训斥孩子,使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问题变化很严重。如何解决五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

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答案。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在学校中,由于我们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校规、班规、----),这也不准,那也不准,似乎学生的一切必须服从老师的意志,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环境之中,结果学生要么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品质,要么形成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其生活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能力。

二、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这是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忧心忡忡、情绪状态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的情绪控制力是较差的,常常喜怒形于色。

三、给学生传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识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依赖于我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以便对日常心理行为能进行正确地鉴别,分清是非。如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传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识。

四、积极诱导学生构建并完善自我调控机制

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非积极因素和动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够预料到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随时铲除消极心态,努力按社会的规范调节自己的情绪、需要和行为。在每一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考试前,总有一部分同学视考试为无所谓的态度、消极怠学、虚度时光,一发现这些学生的消极思想后,就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多给予一些鼓励等;于是这些同学又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

上面这些教育方法可以满足五年级孩子的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使得孩子可以得到平等、尊重,从而身心都会变得很健康,只有多了解小学生有哪些心理特征才可以找到这些校园安全知识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留守儿童的三大心理问题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的三大心理问题

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杨艳杰教授认为,这些孩子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在她看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全文共 4309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最近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也十分多,那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范文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去看看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范文:

信息学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目的及意义: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我院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院团委决定对我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专题调研。此问卷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统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出现的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

调查方法:问卷调研

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研的形式,由我院各团支部同学填问卷,并从中采取样本。这次调查对象是我院所有年级的学生。调查样本的选择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这次有效资料为540份。

调研结果及总结

1.您是哪个年级的学生?( )

统计结果:

1.大一 2. 大二 3.大三 4.大四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以看出,这次调研对象各年级按一定比例进行调研,这样更能体现这次调研的客观性。从而使调研更加准确、更有成效。

2.请问您的性别? ( )

统计结果:

1. 男 2. 女

分析与总结:这次调研对象男女比例各为50%,这样更能反映这次调研的客观性更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从而使调研更有效。

3.目前大多数人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请问您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概念清楚吗?

统计结果:

1.非常了解 2.有点了解 3.朦胧知道一点点 4.很不清楚

分析与总结: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很多人的心理都呈现一种“亚健康”状态。但很多学生对于 “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概念不太清楚,了解的人很少。可见,学生在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待加强。

请选择你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概念清楚么?4.现在的生活节奏如此快,请问您是否感到生活非常紧张?( )

统计结果:

1. 是,经常觉得压抑 2.否,没有这种感觉 3. 偶尔出现这种状况

分析与总结: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同学们感到生活紧张,压力大。但也有只是偶尔感到紧张或甚至没有这种感觉。可见,对于生活的态度,每个人都不一样。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还是应该加强自己的危机感,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

5.目前您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可多选)( )

统计结果 :

1.学习压力大 2.就业压力大 3.家庭经济压力大4.人际关系紧张 5.其他

分析与总结: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苦恼来自于几个主要的方面,有学习压力大 、就业压力大 、家庭经济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其中学习压力的大占28%,就业压力大占了33%。这两者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让许多学生对于未来能否就业产生忧虑,同时也带来了学习压力的增大。当然,家庭经济压力大和人际关系紧张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6.在您现在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下列哪种情绪?(可多选)( )

统计结果:

1. 郁闷 2. 抑郁 3.焦虑 4.敌对情绪

5. 愉快 6.充满希望 7.其他___

分析与总结: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出现郁闷、抑郁、焦虑等不良的情绪,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加以改正。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向上。

7. 您是否有过轻生的念头?( )

统计结果:

1. 偶尔有 2. 经常有 3. 从来没有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已看出我院将近60%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轻生的念头,可见,这些同学对生活乐观,不会逃避。然而,也有近40%的同学偶尔有轻生的念头,这是不健康的心理,应当杜绝。

8.您认为造成大学生轻生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 )

统计结果:

1. 学习压力大 2. 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 3. 家庭条件比别人差

4. 失恋 5.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6.人际关系失败

7.四级没过拿不到毕业证书 8. 其他

分析与总结:造成大学生轻声的原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主要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大和家庭经济条件比别人差。在求学阶段,学习压力是大是正常的,因此同学们应该学会如何释放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在大学,有些学生喜欢攀比,家庭经济条件比别人差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轻声的一个重要原因。

9. 您认为轻生的大学生存在以下哪种问题?(多选)( )

统计结果:

1. 缺乏社会责任感 2. 不能真正理解“死”究竟意味着什么

3.心理受挫能力差 4.适应能力差 5. 缺少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会轻生是因为心理受挫能力差,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而是采取了逃避的方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学生应该加强心理受挫能力的培养,以正确对待挫折。

10.经过这么长久的大学生活,您对自己目前的大学生活觉得满意吗?( )

统计结果:

1. 满意 2. 不满意 3. 没感觉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以看出,对自己目前的大学生活觉得满意同学仅占20%,而大多数是没有感觉。对于那些不满意目前大学生活的同学,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实的大学生活跟他们想象中的相距甚远,对这样的大学生活感到乏味和无聊。

11. 目前的大学生活与您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差距吗?

1. 有,差距很大 2.有,但差距不大

3.没有,感觉一般 4. 没有,和想象的一样

分析与总结:有近6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差距很大,这是必然的,想象终归是想象,生活才是真实的。同学们应该面对生活,不要沉湎于自己的想象之中。

12. 您认为您的心理状况健康吗?( )

统计结果:

1. 非常健康 2. 基本健康 3.有一点心理疾病

4.不健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反映出,认为自己非常心理健康的同学只有10%,而认为基本健康的占60%,还有一些是认为有一点心理疾病或不健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病。所以,同学们应该时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调整。

13. 当您意识到自己心理有偏差时会怎样做?(可多选)( )

1. 自己沉默不语 2. 和家人倾诉 3. 找朋友同学聊天

4. 找老师谈话 5.上网找陌生人倾诉 6. 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7. 自暴自弃 8.走自杀等极端方式

分析与总结: 当已是到自己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大多数同学是选择跟同学聊天,这是一种很好的舒解方式。而选择沉默不语是不可行的,应该找家人或朋友倾诉。但从上表可以看出,没有同学选择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可见同学们没有看到心理咨询的好处,当家人、朋友都不能帮助你时,心理咨询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14. 您所读的大学是否有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

统计结果:

1. 有 2. 没有 3. 正在建立或者完善之中

分析与总结:在大学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心理困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15. 您是否认为向心理咨询中心这类地方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统计结果:

1. 是 2. 不是 3.无所谓,没想过

分析与总结:大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每个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困惑,进行咨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这些疑惑,让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16. 您认为学校在注重学生成绩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

统计结果:

1. 应该 2.不应该 3. 没意见

分析与总结:在大学,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心里是否健康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在注重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开一些关于培养健康心理的讲座,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17. 您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多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应变挫折的能力?( )

统计结果:

1. 有必要2. 没必要 3.没意见

分析与总结:由上图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应变挫折的能力。通过开展“挫折教育”,同学们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不会轻易屈服,可以加强同学们的抗挫折能力。

18. 您身边有没有发生过学生轻生的事件?( )

统计结果:

1. 有,而且经常发生 2.有,但很少 3. 没有,从来没有发生过

分析与总结:在我们同学身边很少发生学生轻生的事件,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19. 您对生命的理解是( )

统计结果:

1. 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 2. 生无可恋,不如死了干净

3.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他人的承认 4. 人应该为自己而活

分析与总结:从上表可已看出,同学们对生命的理解都正确的,可见同学们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0.您认为自己在人与人间的沟通交往上有存在障碍吗? ( )

统计结果:

1.有很大障碍 2.有时有障碍 3.比较少 4.无,畅所欲言

分析与总结:据表反应,在人与人间的沟通交往上同学们都很少存有障碍,可见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际关系是极好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21. 如果您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您会觉得心烦气燥吗?( )

统计结果:

1.经常会 2.从来不会 3.偶尔会 4.有时会

分析与总结:据上表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时,大部分同学会表现得心烦气躁,这是同学们应该学会冷静、耐心,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22. 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 )

统计结果:

1. 转移(心里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2. 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

3. 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 4. 顺其自然,让它自然调整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可以看出每个人应对压力的方式不同,有些是可取的,而有些则是不可取的。所以,同学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应对压力,例如,找朋友或家人倾诉,或者是写信、写日记,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而喝酒、睡觉等则是不可取的

二、简答题

24.您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或者说学校应给予怎么样的帮助?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参与各种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同时,学校也要给与必要的指导。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信息学院团总支调研部

二00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父母端正孩子的复读心理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高考落榜了怎办?一年一度的高考刚结束,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家长们万分焦急的时候,家长们当然是希望孩子可以考上一所好学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金榜题名,如果落榜选择复读的话,就更应该注意孩子心理的开导。

父母端正孩子的复读心理(1)

避免造成心理压力。复读学生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往往强于应届高三考生,家长不要因为这一次成绩提高了,就提高对孩子的期望值。某一次成绩降低,家长也不要因此丧失信心,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度的心理压力。

因为如果孩子高考落榜之后,给他们安排复读的话,那么他们本身就会有压力,这个时候要是家长们对他们还是过于的关注,或者在复读的过程当中总是询问他们的成绩,那么对他们的也会造成更多的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孩子学习成功的秘诀

01掌握时机

老人的头脑在早晨比较清醒。加拿大贝克莱斯特健康科学院的罗特曼研究所曾对一组60至82岁的老人开展测试,发现他们在上午8:30至10:30之间较易集中精神、排除干扰,而到了下午1点至5点,他们的表现就会下降。核磁共振也显示,到了下午时分,这些老人的脑袋就“闲置”起来、转到了所谓的“缺省模式”,这时的他们往往耽于遐想。而相比之下,年轻成人脑中和维持注意有关的区域在午后仍旧十分活跃。

不过,为了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大回报,年轻人也不妨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规划一番。另一项研究指出,年龄在十六七岁的女孩,如果下午3点学习,她们对材料的记忆就比较牢固,而如果在晚上9点学习,记忆的效果就比较差。不过,如果学的是包含动作的技术,那就是在晚上效果更佳了。德国弗赖堡大学的克里斯多夫·尼森(Christoph Nissen)解释说:“这个结果表明,下午比较适合学习语言,晚上适合学习钢琴和其他乐器。”

学习的时机为什么重要?我们知道,在学习新知和技能之后,可以用睡眠来巩固记忆。尼森认为,在学习和睡眠之间可能有一个“关键时期”(critical window),且动作学习的关键时期或许比其他类型的记忆要短。至于成年人是否能像青少年一般从这个关键时期中受益,这一点还不清楚。“事实证明青少年的学习能力较成年人强、睡得也更好。”尼森说。

02考考自己

普渡大学的杰弗里·卡尔皮克(Jeffrey Karpicke)曾用一项重大研究证明了自我测试的重要作用。他让学生学习40个斯瓦希里语单词,一部分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回忆这些单词的意义,他们在一周后的测验中平均记起了80%的单词;另一部分学生只是细读单词、并未主动测验自己,他们平均只记起了36%。这以后的其他研究也指出了同样的观点:自我测试的效果要超过一些常见的学习策略,比如画泡泡图来归纳一段文字的大意之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太过辛苦,不要灰心。威廉姆斯学院的奈特·康奈尔(Nate Kornell)和同事发现,要提高学习成果,重要的是努力回想学过的内容,至于是不是想得起来倒在其次。与我们想当然的观点不同,查看正确答案大大有助于日后的回忆,作用和你凭自己努力回忆不相上下。

“这个发现相当使人意外。”康奈尔说,“研究记忆的人向来认为,在问题和答案之间隐藏着一条条‘通路’。他们还错误地以为,学习者只有自己走通这些道路,才能学到最多,如果中途放弃或者走了岔路、接着直接去翻看答案,学习的效果就会打折。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发现指出,我们必须对记忆的工作机理重新思考。同时,这个发现也给那些偷懒的学习者送去了希望。

有的时候,一些人会强迫自己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肯定是错误的。我们要为不学而学,要懂得学习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只要自己稍微的努力一下,不经意间就可以把知识的精髓掌握住。如果总是强迫自己学习,那么肯定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父母端正孩子的复读心理(2)

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否复读。调查显示,高考不理想,八成家长支持孩子复读,但并非所有考牛都适合复读,高考失意并不意味着人生理想的终结,事实上,成功的路从来就不是只有一条。

父母端正孩子的复读心理(3)

孩子复读期间家长少会客。复读生都经历过一次或几次失败的高考,心态不易稳定。家中接待客人,难免会有—些声音,不知情的客人,有时候聊天时间一长,情绪越来越高,声音也越来越大,孩子势必反感。

父母端正孩子的复读心理(4)

别对复读生说这句话:“既然选择复读,就赶紧安下心来吧。”-再给你一次机会,省得以后你埋怨我们!”“人家每晚学到深夜,早上还一大早.就起来读书,你呢?”“花费再多,爹妈就是不吃不喝也供你上学,还看电视,还玩电脑,你明年还考不上怎么办?现在找个工作容易吗?。“儿子,你今年就差几分,好好努力,明年实现考上北大,清华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你是父母的唯一希望,给咱们争口气,不相信大学有什么难考的!”

父母端正孩子的复读心理(5)

共同找出失利原因。这是家长与学生需要共同完成的第一份“高考复读”作业。只有把导致失利的真正原因挖掘出采,才能避免再次在这方面-栽跟头”。

父母端正孩子的复读心理(6)

复读的整个过程中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小小进步,并及时因势利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个常见的专利问题

全文共 1692 字

+ 加入清单

你听说过专利吗?“专利”即是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后来指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独占权利证书。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专利的相关法律知识。

专利的特点

专利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是一种无形的财产,具有与其他财产不同的特点。

排他性

也即独占性。它是指在一定时间(专利权有效期内)和区域(法律管辖区)内,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否则属于 侵权行为。

区域性

区域性是指专利权是一种有区域范围限制的权利,它只有在法律管辖区域内有效。除了在有些情况下,依据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以及个别国家承认另一国批准的专利权有效以外,技术发明在哪个国家申请专利,就由哪个国家授予专利权,而且只在专利授予国的范围内有效,而对其他国家则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其他国家不承担任何保护义务。但是,同一发明可以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申请专利,获得批准后其发明便可以在所有申请国获得法律保护。

时间性

时间性是指专利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才有效。专利权的有效保护期限结束以后,专利权人所享有的专利权便自动丧失,一般不能续展。发明便随着保护期限的结束而成为社会公有的财富,其他人便可以自由地使用该发明来创造产品。专利受法律保护的期限的长短由有关国家的专利法或有关国际公约规定。

世界各国的专利法对专利的保护期限规定不一。( 知识产权协定)第三十三条规定专利“保护的有效期应不少于自提交申请之日起的第二十年年终”。

看过“五个常见的专利问题

2个常见的专利问题

一、专利有哪些类别?

专利可以分为三类: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如何区别呢?例如:电话机的研制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将台式电话机改为壁挂式电话机时,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而卡通电话机(如把一只电话机做成狗的模样)则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二、怎样申请专利?

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

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以及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等文件,并且应当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及其所属的类别。

三、什么是专利代理?

当发明创造人不能按照专利局的规定办理专利申请等各种专利事项时,可以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办理有关事项。专利代理顾名思义是指由他人代为把当事人的创造发明向专利局申请专利或代为办理当事人其它专利事务。

专利代理是一种委托代理,它是指专利代理机构受一方当事人的委托,委派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在专利局正式授权的专利代理机构中工作的人员,作为委托代理人,在委托权限内,以委托人的名义,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向专利局办理专利申请或其它专利事务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

专利代理人资格是经特定考核后取得的,任何其他机构和个人无权接受委托,不能从事专利代理工作。?

专利代理机构可以承办专利咨询;代写专利申请文件;办理专利申请;请求实质审查或者复审的有关事务;请求撤销专利权、宣告专利权无效等有关事务;办理专利权的转让、解决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归属纠纷等事务。

四、什么是冒充专利行为?

(一)制造或者销售标有专利标记的非专利产品;

(二)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继续在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记;

(三)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

(四)在合同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

(五)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五、对冒充专利行为如何处罚?

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孩子健康心理禁忌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保障儿童心理健康?家长们当然是希望,从小就能够培养儿童独立的性格和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成长之后的为人处事,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而想要达到这种效果,下面这些行为不要出现。

孩子教育的正确方式

一、教孩子遇到困难学会自己解决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家长要随时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学会动脑、用脑,解决身边的小事、小问题,用智慧去战胜困难。教育孩子克服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

二、教孩子学会面对自己

面对挫折,家长应教会孩子该抱着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把每次挫折变成一次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挫折不是拦路虎,而是垫脚石。经历生活中的一次次挫折,才能慢慢成熟,逐渐长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对待挫折,增添勇气去战胜挫折。表扬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个蜜罐;批评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种刺激,我们既不能因为得到表扬而沾沾自喜,进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气馁,失去上进进取之心。

三、教孩子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其实,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教会孩子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同时,要教会孩子学会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认识问题的本质;减少失误,减少摩擦;争取理解,注重与孩子沟通,和做到的感情,相互理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使孩子想、愿意和自己沟通,否则父母就会失去对孩子教育的机会,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平时要抽时间跟孩子坐下聊聊,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总之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多与孩子了交换看法,沟通信息,交流情感。

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儿童自然会选择学父母。但是父母也要分场合做出一些行为,不要给孩子造成不健康的影响,同样的父母表现的感情好也会给孩子造成一个有爱的环境,这样也是一个家庭健康发展和和谐状态做基础。

孩子健康心理禁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希望家长们能够明白,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生活以及教育过程当中,没有注意正确的方法,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让他们的性格,变得更加的恶劣,所以家长们要避开不良的教育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后心理问题多 掌握疏导方法很关键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心理问题掌握疏导方法关键

今年高考标准答案揭晓当晚,复读考生李新(化名)默默地离家出走。几天后,家人接到警方电话,他在郊区投河自杀,身上还带着今年高考准考证……

特别是每年高考结束以后,人数都会大幅度提升,问诊量是平时的200~240%左右。今年也不例外,最近几日的咨询量比往常增加一倍多。

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估分以后,觉得考得非常不好,或成绩与预期目标有差距,于是变得沉默不语、睡眠变差,有些孩子会表现得焦躁不安、情绪激动,容易向父母发脾气,有的甚至会产生自我伤害等极端行为。这类情况大约占总咨询比例的80%。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孩子认为自己考得不错,而且多年的学习压力一下子得到释放,开始自我放纵。有些孩子每天玩乐,或过渡沉迷网络游戏,变得狂躁。这类情况占总咨询比例的20%左右。

没受过挫的孩子易走极端

家长平时帮了太多忙,孩子没经历过挫折,因此在遭遇重创之后,容易走向极端。现在不少家长给独生子女灌输一个概念: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做,其他的家长都会做好。

学生心理疏导可分3步走

第一步:自我疏导。考生首先需要给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学会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先要不断告诉自己,接受自己的考试成绩,然后再给自己打打气。”

第二步:家长也要学会接受。不能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应引导孩子面对客观事实,寻找自我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可以带他旅游、健身,到大自然去放松心情,也可以陪他读书,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力量。”

第三步:如果考生情绪严重失调,应尽早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心理指导。

要着眼孩子一生幸福家长应少点虚荣攀比

经历很多后会越来越相信“性格即命运”。因此当家长期盼孩子一生幸福时,就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为关注,家长也应少些虚荣和攀比。

虽然这四个字朴素常见,但这个不玄虚,这四个字比黄金更珍贵。

现在多数家庭一个孩子,望子成龙心使不少家长虚荣、浮躁。孩子在虚浮的生活中非常痛苦,更容易遭受失败;家长却不知道自己对孩子做了什么。

高考后心理问题多掌握疏导方法很关键

一个25岁的女孩患上抑郁症。父亲是一所有名中学的高级教师,他教的学生不少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女孩在这样的家庭中一直被严格要求,从小学习不错。高考时按当时排名,有可能考上清华,但没把握。

填报志愿时,父亲说要是不考上清华,我以后教书就没说服力了,力主女儿报清华,而且没报第二志愿。结果女孩差8分没考上,只好复读。一年后女孩第一志愿不敢报清华,想报另一所大学。但父母认为那所学校以去年的分数就可以上,既然都补习一年了,就应该争口气考上清华,于是又怂恿孩子报了清华。

这次幸好在清华后填了第二志愿,结果还是差了几分,没被清华录取,上了第二志愿。第二志愿大学其实也不错,但这一家人却总认为不上清华就委屈万分,父母也觉得孩子补习了一年才考个普通大学没面子,弄得孩子读了四年大学一直很郁闷,中间甚至休了半年学。

后来女孩考硕士和工作晋升中,都遇到一些挫折,终于女孩受不了,得了抑郁症,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甚至连窗帘也不允许别人拉开。

女孩的父亲一直争强好胜,任何事上都不服输,孩子的事给他的打击非常大,他觉得作为家长很失败,也没面子。

一个孩子走到今天包括高考生选择自杀,都不是孤立的事件,但几乎可以肯定,孩子平时的思维方式是积淀已久的一个问题,高考如果不成功只是把问题往更坏处推了一把。可以说虚荣浮躁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容易坑了孩子。

家长往往不容易对自己的虚浮产生警觉,这也是虚荣和浮躁经常发生的原因——小到胡乱奖赏和惩罚孩子,说虚话;大到在孩子选专业、选工作甚至选对象等乱指挥,不知不觉就搞乱孩子的价值观。如果一直是此心态,很难客观地面对自己和他人。

在教育孩子方面,“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是错误的,孩子的幸福是一生的,而非仅仅在起跑线上的那一个点,也不是高考的那一个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何解决老人性心理问题

全文共 1631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性犯罪的总体比率呈下降趋势,但老年性犯罪却有增多的趋势。而且因为老年男性的心理和体质特点,他们往往会把性目标锁定在幼女、弱智女性身上,影响十分恶劣。对这类事件叹息与愤怒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老年人的“性健康”与“性心理”。那么,你对如何解决人性心理问题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性心理特点:迷惑与疑虑

人步入老年后,由于生理机能发生了明显变化,性能力也随之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许多老年人因此对性生活产生了迷惑和犹豫。男性对自己性能力的担心和忧虑比较明显,有一点变化就感到惊慌,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或抑郁情绪。部分老人担心妻子会不满意,通过潜意识的心理投射机制,对妻子产生猜疑或嫉妒妄想。

有人调查发现,老年人的性功能除了与年龄、躯体疾病及服药情况相关外,对性的态度积极与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女性由于阴道干燥,性交疼痛等也会对性活动产生一些忧虑,而且较多地受到配偶对性的态度以及配偶对性的要求等方面的影响。另外,在家庭中的角色变化对女性性心理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子女的成长,她们逐渐承担了母亲与祖辈的身份,希望在儿孙面前显示自己的圣洁,因此,可能会造成性压抑。

离退休引起的社会角色变化以及患上各种慢性病或老年病,会使老年人出现比较强的衰败心理,子女逐渐独立和离家也会使老年人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这些情况将造成老年人对性生活的兴趣自发性减退。当一两次性生活不满意时,更易形成思想负担,从而减少性生活。还有一些老年人认为,人应该保持人体的真阳,应当清心寡欲,去除邪念,尽量减少性生活。因此,他们会主动压抑自己的性欲念,或忍精不射,达到节欲养“神”的目的。独身老人常怀念自己的配偶,心理时有消极,性回忆往往比同龄老年夫妻多,并常通过电视、电影等性爱镜头,满足精神上的性体验。由于性要求不能被子女、社会理解,会使得他们感到烦恼和压抑,性情变得古怪,有时无故发脾气。实施性犯罪的往往也是独身老人居多。

安享“性”福:老年人的正当权利

老年人有性的要求并不是丑事和坏事,而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对老年人来说,性生活不可以没有,性欲望不应该断绝。不仅仅是老人自己要打消顾虑,还要呼吁社会与家庭正确对待老人的性需求,关注独身老人的社会交往与再择偶要求。

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老年人应该抱着积极愉悦的态度,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性能力下降的事实。年纪大了,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容易勃起,勃起的程度也降低,射精相对减慢,射精的能力也较差,这是正常的生理改变,没必要给自己增加心理上的负担。总与年轻时相比是不现实的,只能徒增悲伤。

了解老年性生活的特点

老年人的性交流方式是多方面的,感情上的和谐与依恋显得更重要。老年男性不应把性功能的好坏与勃起是否良好和性高潮是否强烈相联系,这种传统看法容易使老人感到忧虑,对自己的性能力丧失信心,产生失望感。只要老年人对自己的性欲有充分的认识,就可以拥有符合自己特点的性生活。老年性生活较少依赖于强烈的性高潮或性发泄,甚至也不一定总需要性交,而是更多地来自性生活的乐趣,以表达对伴侣的温柔情感。老年人在性活动中需要充分的拥抱与被拥抱,要善于倾诉或表达感情及接受他人的感情。老年夫妻的双方互相依恋,会找到更多的情趣和寄托,往往是老年生活的精神支柱。

排解不良心理刺激

调查表明,经常受到精神折磨、抑郁、沮丧的人,性功能往往过早衰退,男性表现为无性欲或不能勃起,女子表现为过早绝经,性冷淡。因此,老年人应注意情绪的自我调节,消除忧虑,排除烦恼,保持乐观情绪,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而言之,老年人要摆脱衰败心理、羞耻心理、恐惧心理、禁欲心理等不良心态的影响,使自己的性生活和谐愉悦,充分享受晚年的“性”福生活。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国外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老人自杀的心理特征是什么?丧偶老人的心理特点?怎样了解老人心理?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