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硬盘自检开不了机【通用20篇】

电脑的硬盘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那么在使用电脑的时候硬盘坏了该怎么去修理才好呢?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你整理的电脑硬盘坏了如何修理,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6798

文章

1000

篇1:硬盘1tb等于多少gb 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1tb等于多少gb?基本上大多数的硬盘的容量都是等于实际标称的容量,原因很简单,1TB不等于1000GB,也不是1024GB。

1TB=1000GB=10000MB

10000M*1000/1024*1000/1024*1000/1024=93132.25746154785M

格式化后电脑实际显示大小:931.32GB

由于硬盘上记录的是二进制数据,所以容量的方法也不是按照我们通常理解方式除以十,计算1T硬盘的容量计算结果如下,如果是分区之后可能实际容量还会稍微减少一些,但是不会太多.分区表会占用少量的空间.具体解释在下面.

众所周知,在计算机中是采用二进制,这样造成在操作系统中对容量的计算是以每1024为一进制的,每1024字节为1KB,每1024KB为1MB,每1024MB为1GB,每1024GB为1TB;而硬盘厂商在计算容量方面是以每1000为一进制的,每1000字节为1KB,每1000KB为1MB,每1000MB为1GB,每1000GB为1TB,这二者进制上的差异造成了硬盘容量“缩水”。

以120GB的硬盘为例:

厂商容量计算方法:120GB=120,000MB=120,000,000KB=120,000,000,000字节

换算成操作系统计算方法:120,000,000,000字节/1024=117,187,500KB/1024=114,440.91796875MB=114GB。

简单算法:硬盘容量 /1024*1024*1024

80,000,000,000/(1024*1024*1024)=74.5GB

40,000,000,000/(1024*1024*1024)=37.25GB

硬盘需要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系统之间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安装操作系统时的复制文件的行为,硬盘会被占用更多空间,所以在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和标称容量会存在差异,而硬盘的两类容量差值在5%-10%左右应该是正常的。

计算公式

硬盘容量=柱面数×扇区数×磁头数×512B

厂家计算公式:

比如:

320G硬盘:320,000,000,000 /1024/1024/1024 = 298g 实际只有298G

300G硬盘:300,000,000,000 /1024/1024/1024 = 279g 实际只有279G

容量关系

计算机硬盘存储容量通常使用字节(byte)、千字节(kb kilobyte)、兆字节(MB megabyte)、吉字节(GB, gigabyte)、太字节(TB ,terabyte)和PB(Petabyte)、EB(Exabyte)、ZB(Zettabyte)、YB(Yottabyte)等来衡量。

1KB = 2(10)B = 1024B; 括号中的数字为2的指数(即多少次方)

1MB = 2(10)KB = 1024KB = 2(20)B;

1GB = 2(10)MB = 1024MB = 2(30)B

1TB = 2(10)GB = 1024GB = 2(40)B

1PB = 2(10)TB = 1024TB = 2(50)B

1EB = 2(10)PB = 1024PB = 2(60)B

1ZB = 2(10)EB = 1024EB = 2(70)B

1YB = 2(10)ZB = 1024ZB = 2(80)B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希捷硬盘各个系列有什么不同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

希捷硬盘有很多系列产品,比如说酷鹰、酷鱼、酷狼、V5系列等等,那么希捷硬盘各个系列有什么不同呢?这可能很多朋友都不会区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下面我们就针对希捷硬盘各个系列有什么不同做简单的介绍。

希捷硬盘各个系列有什么不同--酷鹰

希捷“酷鹰”--仍是“监控盘”的代名词

希捷在安防监控行业拥有10年的技术积累,推出了安防界第一块监控硬盘。通过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多家安防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研发专用于安防监控领域的监控硬盘和解决方案,现已全面支持安防核心行业应用(公安,金融,楼宇,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等)希捷监控卫士---“酷鹰”全新升级优化,带来全新体验---敏捷、安全、放心。

希捷硬盘各个系列有什么不同--酷鱼

酷鱼系列,从一代开始到5代分别为Barracuda(酷鱼一代)、Barracuda II(酷鱼 二)、Barracuda III(酷鱼 三)系列、Barracuda IV(酷鱼 四)系列、Barracuda V(酷鱼 五)系列。

自从酷鱼五以来,希捷酷鱼系列的硬盘的安静就是出了名的,而7200.7继续秉承了这一传统。虽然噪音达到了39.9分贝,要比酷鱼五的高一点,但是还是不错的。总体来说,只要低于40分贝,就可以认为是很安静的了。SATA硬盘的噪音和PATA的是一样的。在电源风扇和CPU风扇下面,我们几乎听不到硬盘的声音。

而当希捷推出SATA的酷鱼V硬盘时候,同期也发布了其第一款8MB版本的ATA硬盘,以企图来改变2MB酷鱼V硬盘的部分磁盘性能的弱势,可是,事与愿违,SATA版本的酷鱼五在一些重要的指标上落在了WD和日立的相对应产品后面。

不过,令我们惊奇的是希捷迅速推出了更新版本的酷鱼硬盘,即酷鱼7200.7,并且启用了全新的产品命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酷鱼V硬盘作为一款单碟60G的产品,似乎一面世就决定了它只是一款过渡型产品,因为最终稳定的产品将会是单碟80G的硬盘。

希捷硬盘各个系列有什么不同--酷狼

酷狼硬盘适用于个人家庭NAS系统或小型企业的小型文件服务器/NAS系统。

酷狼Pro硬盘则适合硬盘数较多、高端的网络存储设备,针对的是高端企业用户。简单来说,酷狼Pro在性能、响应时间、写入负载、抗振动、SAS接口支持和质保期限上都要优于普通NAS硬盘。

酷狼Pro硬盘应用于多盘位服务器上,最多支持16盘位组合托架,可7*24小时不间断工作,所以它的性能必须特别可靠,质量必须特别过关,酷狼Pro标配了RV旋转振动传感器(可更有效应对多盘位环境震动,保持硬盘最佳工作状态),硬盘的工作负载评级限制 (WRL) 是 300TB/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 120 万小时。

一般情况下,普通NAS盘的质保期是两三年左右,酷狼Pro是五年,而且它提供2年希捷独有的 Rescue +数据恢复服务,确保数据更加安全。

希捷硬盘各个系列有什么不同--V5系列

支持 8TB 近线硬盘实现行业最佳响应速度,通过我们最先进的综合型缓存技术,希捷企业级 3.5 寸海量盘可帮助实现最快的数据传输。

利用当今市场上最高效、最划算的小体积数据中心满足您的存储工作负载要求。凭借用户可定义的创新技术提升,如 PowerBalance?、PowerChoice? 和 RAID Rebuild?,您可以控制批量存储要求,在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方面得到更大提升。

多硬盘机箱中的大容量存储需要可预期和可靠的性能。希捷Enterprise-class 3.5 寸海量盘可支持的Enterprise-class近线工作负载高达每年 550TB,是台式机硬盘的 10 倍。显然,希捷企业级 3.5 寸海量盘可帮助确保您满足严苛的大量存储服务级别协议。提供 12Gb/秒 SAS 或 SATA 6Gb/秒接口选择,可轻松集成至现有平台。

希捷硬盘各个系列有什么不同?

一、规格参数不同:比如硬盘尺寸、专属、磁密度,磁碟数等因素。

二、设计指标不同:硬盘的工作环境不一样,由此带来制造工艺、测试标准都不相同。

三、可靠性指标不同:质保期限不一样,硬盘是否自带数据恢复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双硬盘盘符混乱是怎么回事 双硬盘盘符混乱解决方法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盘符混乱是怎么回事?

双硬盘是电脑DIY者对自己在电脑里挂两块硬盘的称呼。有的同志为了不把自己的老硬盘浪费,就买一个新的硬盘装在电脑里;有的同志纯粹是为了学习这一技术而去挂双硬盘。但是有时候双硬盘会导致盘符混乱。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将其排列好。

一、屏蔽硬盘法

将两块硬盘设置好主从关系并正确连接,然后开机进入BIOS设置程序。在“Standard CMOS Features”选项中将从盘参数项设为“NONE”,屏蔽掉从盘。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选项中设置主盘为启动硬盘。保存设置后重新启动,则硬盘盘符就会按照主、从盘的分区顺序排列好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从盘只能在 Windows下正常使用,在纯DOS模式下无法识别从盘。

二、重新分区法

设置好主从关系并正确连接硬盘后,使用任一款分区软件将从盘全部划为逻辑分区,则从盘的盘符就会按顺序排在主盘后面。

三、修复Windows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接着展开“存储→磁盘管理”,右键选中需要调整的分区,选择“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选项,点击“编辑”按钮,然后进行调整工作即可。

注意:所设定的驱动器名称只能是未使用过的;当设定完成后,会弹出警告窗口,说该操作可能造成驱动器停止,不用理会,点击“确定”即可。

四、利用PartitionMagic

PartitionMagic(分区魔术师)可以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格式化、复制分区等操作,使用它修改盘符的操作方法如下:

启动PartitionMagic,鼠标右击需要修改的盘符,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高级→修改驱动器盘符”,然后在弹出的“更改驱动器盘符”窗口中选择新的盘符,单击“确定”按钮,接着选择“常规→应用改变”命令,按照提示重新启动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固态硬盘SSD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也称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是由控制单元和固态存储单元(DRAM或FLASH芯片)组成的硬盘。

SSD泛指使用闪存芯片组成的SSD固态硬盘,是使用FLASH闪存颗粒作为存储单元,不再使用传统的机械存储方法,使用模拟的方式虚拟出传统硬盘存取方式和扇区等,也可以简单的理解固态硬盘就是一个采用硬盘接口(SATA/ATA等)的“大U盘”,与众不同的是没有机械结构,利用传统的NAND Flash特性,以区块写入和抹除的方式来作读写的功能,因此在读写的效率上,非常依赖闪存技术的发展,与传统机械式硬盘相较,具有低耗电、耐震、稳定性高、耐低温等优点

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IDE 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外观可以被制作成多种模样,例如:笔记本硬盘、微硬盘、存储卡、优盘等样式。这种SSD固态硬盘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目前应用范围较窄。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绝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卷设置和管理,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或者服务器。应用方式可分为SSD硬盘和SSD硬盘阵列两种。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

固态硬盘SSD的优点:

1.SSD固态硬盘比常规1.8英寸硬盘重量轻20-30克,可以大量应用在笔记本电脑、卫星定位仪等随身移动产品上。

2.经久耐用、防震抗摔。由于全部采用了闪存芯片,因此SSD固态硬盘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3.SSD固态硬盘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 。具有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较小的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

4.数据存取速度快。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支持一项名为ReadyBoost的技术,这项技术能通过闪存减少常用软件从较慢的机械硬盘中调用的次数,把读取延误减至最低。这项技术可以说就是为SSD准备的。

SSD固态硬盘的缺点不足:

1.较高的售价阻碍了SSD固态硬盘的普及,价格高于同容量的机械硬盘几倍甚至几十倍。

2.SSD固态硬盘的容量较小,和目前动辄500GB甚到上TB的硬盘,而SSD固态硬盘最高容量仅为128GB。

3.缺乏终端设备的支持也是SSD固态硬盘所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方正文祥e620的报价简介以及去除硬盘保护卡的方法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方正电脑是一度占领销量头条的品牌,虽然今天市面上的鳌头变为联想等等新兴品牌,但是方正电脑在广大消费者的心中依旧是难以超越经典。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方正文祥E620这款电脑就是方正品牌旗下最为经典的产品之一,它不仅外观设计新颖美观,并且在硬件参数等等几个方面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因此可以说它是一款兼具口碑以及销量优势的产品

一、方正文祥 E620的报价简介

方正文祥 E620(i3 2120M/2GB/500GB)台式机采用19英寸宽屏 显示器 。方正文祥 E620拥有Intel 酷睿i3 3240处理器,主频3.4GHz,拥有4GB内存,500GB硬盘,日常办公没有压力。

目前报价3427元。(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二、去除方正文祥E630硬盘保护卡的方法

拆开机箱,换块硬盘接上,开机。原硬盘上的保护卡程式自动失效。BIOS显示查找方正保护卡程式,按ESC进入换上硬盘的系统。有的桐子可能已经把这个硬盘保护卡程序删了,但每次开机时都要按ESC,麻烦。现在本方案能彻底去掉硬盘保护卡。

进入新的系统(笔者用的GHOST XP)后,启动WinFlash,SAVE OLD BIOS保存旧的BIOS(见后面的附件)。WinFLASH是一个可以在WINDOWS上刷AWORD类型的BIOS(AMI的就不提了)。重启进DOS工具箱矮人DOS,用CBROM606.exe查看BIOS信息。方式:CBROM606BIOS文件/D(CBROM606、BIOS文件、/D之间都要有空格)。

发现BIOS里面的ISA设备里M32D-FZ.BIN即为方正硬盘保护卡程式。再执行CBROM606BIOS文件 /ISA RELEASE,提示有两个ISA设备,选择一个剥离,选择上面的M32D-FZ.BIN,分离成功。再CBROM606BIOS文件/D后会发现已经没了那个ISA设备。其实还可以改启动LOGO,不过要小心点,刷失败了点不亮主板不要怪我噢。

再CTRL+ALT+DEL重启,进XP。启动WinFlash,Update BIOS更新BIOS,选择刚才CBROM606分离M32D-FZ.BIN后的BIOS文件。重启后会发现那恼人的BIOS查找方正保护卡程式不见了,不用按ESC,直接进XP了。

关机,换上原硬盘。启动后,硬盘上的方正保护卡程序还在,提示找不到硬件(在BIOS里面干掉了),一直显示保护卡状态。不用急,硬盘上的保护卡程序虽还在,但此时BIOS已经可以用。

重启,进BIOS,把第一启动设备设为光驱,保存退出。在光驱放入启动盘,笔者用的老毛桃的PE。进入光盘的DOS模式。执行FDISK/MBR,或者启动笔者提供的硬盘保护卡克星,选择去除硬盘保护程序,注意不要选择格式化硬盘,再重启。如此这般就OK了。

以上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方正文祥 E620这款产品的报价简介信息,希望能够给有意向购买方正文祥 E620这款产品的朋友们一些帮助。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大家详细介绍的去除方正文祥E630硬盘保护卡的方法,其中包括一些专业的步骤。以上信息告诉我们方正文祥 E620是一款定价亲民、操作流程、硬件出色的优质产品,在市面上被广大消费者所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移动硬盘的缓存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移动硬盘缓存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硬盘的缓存主要起三种作用:一是预读取。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的时候,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对写入动作进行缓存。当硬盘接到写入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而是先暂时存储在缓存里,然后发送一个“数据已写入”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并继续执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盘则在空闲(不进行读取或写入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虽然对于写入数据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数据还在缓存里的时候突然掉电,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对于这个问题,硬盘厂商们自然也有解决办法:掉电时,磁头会借助惯性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等到下次启动时再将这些数据写入目的地;第三个作用就是临时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数据。有时候,某些数据是会经常需要访问的,硬盘内部的缓存会将读取比较频繁的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直接传输。

缓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盘缓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几百KB,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2MB和8MB缓存是现今主流硬盘所采用,而在服务器或特殊应用领域中还有缓存容量更大的产品,甚至达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缓存虽然可以在硬盘进行读写工作状态下,让更多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以提高硬盘的访问速度,但并不意味着缓存越大就越出众。缓存的应用存在一个算法的问题,即便缓存容量很大,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算法,那将导致应用中缓存数据的命中率偏低,无法有效发挥出大容量缓存的优势。算法是和缓存容量相辅相成,大容量的缓存需要更为有效率的算法,否则性能会大大折扣,从技术角度上说,高容量缓存的算法是直接影响到硬盘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缓存是未来硬盘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怎么挑选固态硬盘 挑选固态硬盘方法介绍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对电子产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了,即使固态硬盘降不降价都是小伙伴们所追求的,大家本着早买早享受的态度去购买固态硬盘,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固态硬盘要是选择错了,钱就白花了。那么,怎么挑选固态硬盘呢?下面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些小知识,让大家购买时更有信心。

一、固态硬盘需要购买多大好呢?

现在固态硬盘的容量都算比较小,一般都有64GB、120GB、128GB、256GB以及512GB等,容量太小对性能的影响也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用寿命哦。很多小伙伴因为预算成本问题,贪图便宜购买了120-128G的固态硬盘,但是其实这是不合算的,虽然128G做系统盘是挺不错的想法的,但是只需加点钱就能买到翻倍的容量,有何不可?划算到家了好么?好处多多哦。

二、怎么了解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

其实,固态硬盘受到大家如此之欢迎,是因为它具备高速的读写速度,所以我们购买前需要了解它的读写速度哦,一般在参数中会标注有SSD的读取与写入速度,而数值越大就代表性能越好,有些厂家标注的是平均,有些厂家标注的是最大读写速度,大家可以通过平均与最大数值做了解,可参考下图了解。

三、固态硬盘TLC与MLC闪存颗粒有何分别?

固态硬盘是有TLC与MLC闪存之分的,现在来说是MLC是全面取代TLC的,就算TLC耐久度够用,价格便宜,但是现在来说数码产品都是买最新不买旧货的。其实写入速度对于电脑用户而言都是相关紧要的,因为我们玩个游戏就需要了解硬盘写入。

尽管TLC耐久度够用,但是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当然要上新的了。写入速度对于每一个PC用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玩个游戏也要看硬盘写入啊。最关键的是闪存寿命直线下降,MLC的P/E次数至少还有3000-5000次,而TLC公认的P/E指标是1000次,好点的可能做到1500次,依然比MLC差很多。喜欢记得关心快启动哦!!!

四、固态硬盘接口怎么选?

SATA/M.2接口要怎么选,需要看你的电脑主板,要是200系/300系新主板,并且你的新主板还支持M.2接口,当然是M.2 SSD更值得选择了。

五、固态硬盘选啥品牌好?

其实购买固态硬盘时,也需要注重品牌的选择,因为ssd最核心是芯片与主控部分,一些大品牌厂商都拥有自家的主控与芯片技术,而小品牌则选用厂商代工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大家一定要尽量选择大品牌的吧,一般推荐:三星、浦科特、金士顿、影驰、闪迪、Intel、威刚、OCZ、金胜维。

到这里选择固态硬盘的注意事项就为大家分享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什么是SSD固态硬盘 SSD固态硬盘基础讲解

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经常有朋友会问小编:都说电脑装机是安装SSD固态硬盘好,那么到底什么是SSD固态硬盘呢?它又如何选择呢?不用担心,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什么是SSD固态硬盘,请往下看。

如何理解硬盘的各种指标和分数

1、顺序读取/写入速度

一般来说,顺序读取/写入速度就是说SSD读写一个在硬盘一个位置的大型连续文件的速度都会在列在规格表的顶端,较高端的固态一般都会有500MB/s的传输速度甚至更高。虽说这些数字在某些时候确实重要,要是你需要同时传输许多数据,比如你在一个视频制作公司然后经常需要传输很多的视频。

2、4k性能和日常电脑办公

对于日常使用来说,更重要的往往是4k性能,这指的是一块固态硬盘在读取散布在不一样位置的小块文件时的速度,这项指标重要的原因是普通用户的日常操作比如上网杀毒、保存文档之类的,都需要读取零散在各处的小块文件,而不是连续的大块文件。除了MB/s,我们也能从规格表上的IOPS看出固态硬盘的性能,这指的是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这个指标表示了硬盘的处理读写请求的速度。除非你买SSD就是为了不停地复制粘贴。了解与4K性能有关的IOPS是选择固态硬盘的一个好方式。

3、关于SSD跑分和寿命

如果你是想研究跑分结果的话,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跑分结果是基于可压缩数据还是不可以压缩数据,一般来说,可压缩数据的结果更有意义。取决于系统负荷,因为很多固态硬盘,实际上会自动压缩许多常用的文件种类,不管是文档还是系统文件,以避免SSD损耗太快,同时也让其性能更优。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可压缩文件,这些文件已被压缩至MP4或MP3格式,如果你经常操作的是那些不可压缩文件,那不可压缩文件的跑分可能会帮助你更多一些。

4、SSD跑分也是有技巧的

除了单纯的速度,在固态硬盘的寿命方面,SSD的写入次数是有限的,超过这个极限SSD会报废。一般来说,大品牌高端SSD会用得久一些。

5、什么是SSD的预留空间

格式化占用的空间,也就是说当你的电脑准备空硬盘的时候,它会将硬盘划分为区块,这会消耗一部分空间,SSD和传统机械硬盘都有这样问题。但是SSD之所以容量不寻常,与一种叫做"预留空间"的数据储存方式关系更大。

6、SSD读写原理和预留空间

因为构成SSD的NAND闪存有着固定的寿命,闪存的写入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在SSD上采用"预留空间"非常合理。SSD按页储存数据,然后页组成区块,和机械硬盘不一样,机械硬盘里的数据能随时被覆盖,但SSD的话需要擦除整块区块,才能更新已经写入的页。因此,SSD主控会先把新数据写在完全空白的区块上,之后将原区块中"好"的页复制到其他区块中,再将原区块整个擦除掉,这个过程叫做垃圾回收。现在应该很好理解SSD为了能让用户随时都能覆盖数据,需要保存有一些空白空间又或是预留空间。而预留空间是导致原始和可用空间不一样很大的元凶之一

把新数据写在空白区上

然后复制在其他区,原区被擦除掉

而且别忘了,不是所有硬盘都有相同比例的预留空间,SSD快满的时候速度会变慢,因此制造商通常会预留远高过最低7.37%的空间,也就是定义是10亿字节的GB和2的30次方,也被称为GIB的差值。实际上,高端SSD通常会预留高达28%的空间,因此对于一个真实容量512GB的SSD来说,在你的系统里可能只显示有400GB的可用空间。虽然不能用这些空间令人不爽,但这点牺牲延迟了SSD的寿命,保证了SSD的速度,对于硬盘写入大户来说 尤其是个好消息。你也可以自行预留更多空间,可以通过保留SSD空间为未分区,这样那部分空间应该就会被当成预留空间来运用,或者软件操作也行。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SSD固态硬盘的一些知识讲解,现在想必大家都应该了解什么是SSD固态硬盘了吧,对于SSD固态硬盘你还有其它需要补充的吗,一起来谈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固态硬盘怎么选 固态硬盘选购要点|指南

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固态硬盘由于体积小速度快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电脑用户的追捧,不少用户表示将机械硬盘换成固态硬盘后,电脑仿如凤凰涅磐,无论是启动速度还是软件加载速度都有了明显提升。为了让用户选购到合适固态硬盘,我们将详细讲解固态硬盘的选购要点

固态硬盘选购要点

一、固态硬盘读写速度

读写速度是用户选购固态硬盘时最重视的一点,影响固态硬盘读写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接口标准、接口类型、颗粒类型等,下面就从以上几大方面和大家讲解。

1、固态硬盘接口标准

AHCI:SerialataAdvancedControllerInterface,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标准,基于机械硬盘特性设计。机械硬盘具有高延迟的特征,AHCI每条命令需要读取3次寄存器,消耗8000次CPU循环,造成读取延迟。虽然目前较多的固态硬盘都采用AHCI标准,但是其设计初衷与低延时的闪存不适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固态硬盘速度。

nvme:Non-volatileMemoryExpress,非易失性存储器标准,专门为闪存类存储设计。nvme接口标准在执行命令时无需读取寄存器,能够有效地降低控制器和软件接口之间的延迟。同时,在nvme标准能够提高固态硬盘的iops(每秒读写次数)性能,并且具备低功耗和广泛的驱动适用性优势。部分m.2接口固态硬盘已经开始采用nvme标准。

2、接口类型

SATA3.0,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硬盘接口类型,接口方案成熟,理论传输带宽为6Gbps,常见于2.5英寸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

mSATA,可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本,针对便携设备开发,物理接口于miniPCI-E一致,理论传输带宽仍为6Gbps。唯一的优势在于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在体积上比SATA的小。

PCI-E,常见于显卡、声卡等拓展卡上,数据直接与处理器相连,无需通过内存调用,传输效率比标准SATA高。应用在固态硬盘上的PCI-E接口有两种类型,一种为PCI-E2.0×2,另一种为PCI-E3.0×4.0,前者理论传输带宽为10Gbps,后者为32Gbps。

m.2,被看作是用于取代msata的新一代接口标准。分为Socket2和Socket3,前者支持SATA、PCI-e×2接口,理论传输带宽为10Gbps;后者支持PCI-E×4,理论传输带宽为32Gbps。

u.2,是由固态硬盘形态工作组织推出的接口规范,能够兼容包括SATA-Express、SAS、SATA等规范,理论传输带宽为32Gbps。u.2接口规范较新,目前只有少数固态硬盘厂商采用,且u.2接口的固态硬盘体积较大,规格为2.5英寸。

3、颗粒

对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起关键作用的是固态硬盘所采用的闪存芯片,不同类型的芯片颗粒读写速度不同,寿命、价格上也会有所差别。

目前市面上的固态硬盘的闪存芯片多为MLC和TLC两种,性价比较高,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日常数据拷贝的需求。而SLC一般出现在高端的固态硬盘当中,适合企业用户使用。

注:正常厂商会通过更直观的测试读写速度来告知消费者产品性能,而不会直接标注闪存颗粒类型,硬件发烧友或其他专业用户如有需要了解可另行咨询客服查询。

二、固态硬盘容量

在相同容量下,固态硬盘的价格要高于机械硬盘。因此按需选择固态硬盘容量才是最明智实际的做法。

如果只是为了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一般选购64GB~120GB容量的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即可;如果需要加快一般设计类或游戏应用的加载速度,推荐选择240GB~480GB容量的固态硬盘,基本适用多数游戏玩家和设计用户的需求。480GB以上乃至1TB的固态硬盘更一般面对企业用户,性能和寿命更高,价格也更加昂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的安装双硬盘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安装硬盘的方法。

一、确定连接方案

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

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有些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什么是硬盘盘片划伤 划伤种类有哪些

全文共 1163 字

+ 加入清单

通常硬盘划伤是有恢复的机会,而且多数是可以成功,但是划伤的硬盘数据受影响比较大。当需要恢复数据的客户,被告知硬盘盘片划伤无法数据恢复时,也许你无法理解,怎么可能无法恢复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什么是硬盘盘片划伤,同时让我们认识到数据恢复不存在100%的成功率。

正常的硬盘图片:

盘片划伤的硬盘图片:

一、盘片是如何划伤的?

首先,能划伤盘片的只有磁头。这个磁头在工作的时候是悬浮于盘片表面工作的,和盘片的距离以微米计。断电的时候磁头会回归泊位区(脱离盘片,停靠在一侧)。通常磁头划伤盘片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含:外力撞击导致剧烈震动,跌落,意外断电磁头未回到泊位区等。

内部因素包括:磁头组件缺陷,出现坏扇区。当出现硬盘划伤时,一般会出现硬盘异响,无法正常识别,不能正常读取数据,盘片出现的同心圆划伤痕迹等。

二、硬盘盘片划伤是如何造成的?

下图标注的是一个损坏的磁头:

下图硬盘在高速旋转,磁头在读取硬盘盘片上的数据:

磁头和盘片摩擦后的磁头:

三、划伤的种类有哪些?

盘片的存储是连续的,即CHS三维模式,可以理解为盘片上有N多个同心圆,有点像箭靶的形状,存储方式暂且无法清晰表述,简单说,如果划伤的轨迹是同心圆状的还好些,如果是由主轴向盘片外径方向划伤的(如图7),则很难处理。

为什么说圆圈样的划伤和半径线装的划伤一个容易些一个难些。我们还是把硬盘的数据存储理解成无数个同心圆,如果是前者,假设划伤的是一圈(只是假设),那么损伤的数据只是这一个同心圆,如果是半径状的,则所有在这个半径线涉及的的同心圆的数据全部遭到破坏。如果这个线等同于盘片半径长度,那么这张盘面上所有数据都遭到破坏。

四、盘片划伤后数据还能恢复吗?

出现硬盘划伤时,不要擅自操作给硬盘通电,晃动硬盘都是不可取的,会对其造成第二次破坏甚至导致数据的永远丢失。在出现盘片划伤的时候,通常要开盘进行数据恢复。开盘修复对开盘环境还有专业需求是要求很高的,所以非专业人士请勿操作。

这时候需要联系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进行开盘操作是及其必要的,在无尘工作室拆解开盘腔,了解盘片损伤的类型和程度,检测该故障硬盘,排除其他一些故障,发现磁头损坏,盘片有轻微划伤痕迹,如果只是有轻微划伤,部分数据可能无法提取,一般恢复率恢复在90%左右。

如果是圆圈状划伤,且划伤的圈圈很多则放弃恢复。或者是半径状划伤,基本直接放弃。因为通常盘片有划伤的硬盘,本身的上面的磁头也损坏了(盘片划伤的主要杀手也是磁头),想要恢复这类数据,必然要替换匹配的磁头组件,更换磁头组件是要成本的(有备用的匹配的磁头,也有为了匹配要购买全新的硬盘拆解)。

从数据恢复专业角度来说,不能数据恢复的关键点在于:盘片划伤位置会产生很多毛刺,即使更换磁头后,这些毛刺会很快把读写数据的磁头再次磨坏,导致划伤以外的那部分数据也不能读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哪些硬盘问题需要开盘数据恢复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一旦硬盘出现问题,里面又存有重要资料,为了保住里面资料的完整,用户一般会找专业数据恢复公司。而数据恢复公司拿到一个问题硬盘,都需要对其进行专业检测。很多时候检测完毕工程师告诉用户需要开盘恢复。用户一般是不懂的,那么,什么问题的硬盘需要开盘恢复呢?简单说,任何盘腔腔体以及腔体内的组件的破坏都需要开盘恢复!

小编总结出以下几种硬盘问题需要开盘的情况:

情况一:硬盘异响、磁头破坏

表现:

1、硬盘通电后,硬盘内部一直发出疙瘩疙瘩的敲击声,这种硬盘绝大部分是磁头破坏或者盘面破坏,必须要开盘进行恢复。

2、硬盘通电后,硬盘疙瘩疙瘩几声就停止转动,没有任何反应,重新通电后又是如此,这种盘排除电路板问题外,也可以确定为磁头破坏,需开盘恢复。

3、硬盘通电后,声音基本正常,但硬盘不识别或识别慢,此类盘大部分也是因磁头破坏引起的问题。

4、硬盘读取慢或基本正常工作,但出现规律性坏道,此类现象在多磁头的硬盘上出现较多,是由部分磁头破坏造成的,如需完整恢复数据也必须开盘更换磁头。

情况二:硬盘卡死、电机抱死

表现:

1、硬盘忽然断电、运用过程中摔了一下,造成磁头死死的贴合在盘面上,电机无法转动,在盘外听硬盘无转动的声音,此类盘大部分磁头已经破坏、也有少部分正常,都需开盘处理。

2、电机本身破坏抱死,在部分Toshiba2.5寸硬盘,希捷多盘片台式硬盘以及希捷服务器硬盘出现较多,通电后,电机不起转或转动不均匀、速度慢,此类问题需要更换硬盘主轴电机。

情况三:硬盘盘体损伤、变形

我们经常遇到硬盘在移动的时候磕碰、不小心摔伤、放在包里挤压等等现像,受到外力影响造成硬盘盘体损失、扭曲变形等,由于受硬盘盘体破坏,盘体内的部件,如:磁头组件、盘片同样受到挤压,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开盘恢复。

情况四:硬盘溅水、进水

表现:

1、硬盘在没有通电时溅上水或者其他液体时,请马上将液体清理干净,并用吹风机烘干,确定完全烘干后才能通电尝试,如果硬盘无法正常工作,请尽快找专业恢复公司进行恢复,避免液体残留腐蚀硬盘及盘片,造成数据彻底无法恢复的严重后果!

2、硬盘在工作时溅上水或者其他液体,请立即断开电源,马上将液体清理干净,并用吹风机烘干,尽量不要通电,尽快找专业恢复公司进行恢复。

3、如遇水灾、硬盘意外浸泡在液体中,请立即将硬盘取出,尽可能的清理干净液体,千万不能通电,尽快找专业恢复公司进行开盘恢复,此类硬盘需尽快开盘取出盘片进行清洁,避免液体残留盘面腐蚀破坏盘面,造成数据彻底无法恢复的严重后果!

情况五:硬盘烧坏、雷击

表现:

1、因电源引起硬盘破坏的,轻则电路板烧坏,更换电路板并做ROM适配即可搞定,严重的则电路板、磁头组件甚至主轴电机都被击穿,这类硬盘就必须开盘取出盘片,更换到同型号完好的盘体上进行恢复工作,恢复难度系数也是极大的。

2、因雷击造成的硬盘烧坏,这类盘大部分会电路板及磁头组件同时被击穿,必须开盘更换磁头组件和电路来恢复。

3、因火灾、高温环境造成硬盘烧焦、烧糊的,应尽量保留硬盘电路板、硬盘标签,因为电路板和标签上有硬盘重要参数,是找配件及恢复必须的数据,受高温的影响,盘片损伤的可能性最大,这类盘需取出盘片清洁,并更换到同型号完好的盘体上进行恢复工作。

以上硬盘开盘情况让用户有了一个了解,日常生活中,应做好硬盘保护,如果遇到硬盘问题的情况知道自己怎么做,然后尽快找找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u启动GDISK工具如何进行硬盘快速分区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在装系统之前我们通常都需要执行硬盘分区操作 (硬盘若已分区也可以重新分区操作),那么怎样执行硬盘分区操作呢?为此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u启动一键硬盘快速分区工具GDISK执行快速分区操作。

制作一个u启动u盘启动盘,制作方法可以参考“ U启动制作U盘启动盘详细教程 ”;

一键u盘启动快捷键使用方法可以参考“ u启动一键u盘启动快捷键使用教程 ”;

注意事项: 执行快速分区操作会删除分区内所有文件数据。

1、把制作好的u启动u盘启动盘插在电脑usb接口上,然后重启电脑,在出现开机画面时用一键u盘启动快捷键的方法( 一键u盘启动快捷键查询方法汇总 )进入到启动项选择界面, 如下图所示:

2、再选择所对应的u盘启动项(USB/USB HDD/u盘名称开头的选项),按回车键执行, 如下图所示:

3、随后选择 【02】运行u启动win8pe防蓝屏版 ,按回车键确认选择, 如下图所示:

4、双击打开win8pe桌面GDISK快速分区工具,在弹出的工具主界面,选择须分区的硬盘, 如下图所示:

5、接着选择一个硬盘分配方案,结果会在上方空白框中显示,选择适合的方法即可, 如下图所示:

6、选择好对应方案后,在上方的分区大小如果满意,那么点击“ 开始分区 ”按钮继续, 如下图所示:

7、随即会弹出提示执行此操作有一定危险(删除分区所有数据),请注意备份数据,点击“ 确定 ”按钮立即执行, 如下图所示:

8、然后等待硬盘快速分区完成即可, 如下图所示:

9、硬盘快速分区完成后,会自动打开计算机,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分区完成的所有分区(注意当前是有多个硬盘,所以有其它分区), 如下图所示:

u启动u盘启动一键硬盘快速分区工具的使用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在使用GDISK快速分区工具执行快速分区操作的时候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就可以达到满意的分区配额。希望今天所介绍的u启动一键硬盘快速分区工具能够帮助到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thinkpad e430c笔记本修改硬盘模式bios设置操作介绍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thinkpade430c笔记本在装win7以上版本系统时,为了防止系统安装完成后出现蓝屏导致无法进入系统,我们需要把它的硬盘模式修改为ahci模式,那我们该怎么修改thinkpad e430c硬盘模式呢?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将thinkpad e430c笔记本修改ahci硬盘模式bios设置的详细操作

进行 修改ahci 硬盘 模式biso设置 之前,我们需要知道thinkpad e430c笔记本的bios设置启动热键: F1

1、 打开电脑,在出现开机画面时按bios设置启动热键F1进入thinkpad e430c笔记本的bios设置界面, 如下图所示:

3、 进入到serial ata(sata)界面后,如果我们看到的sata controller mode option后面中括号中显示的不是“ ahci ”时,按回车键打开硬盘模式修改窗口, 如下图所示:

完成上面的操作后,按F10保存设置并退出重启电脑,此时 thinkpad e430c硬盘模式ahci模式bios设置就完成了,在安装win7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都需要将硬盘该为ahci模式,才不会出现蓝屏的现象,希望今天我们分享的thinkpad e430c笔记本ahci硬盘模式bios设置教程能够帮助到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u启动ADDS无损分区工具如何进行电脑硬盘分区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利用ADDS无损分区电脑硬盘进行分区?今天就教大家如何来使用ADDS无损分区!

将用u启动v5.0制作好的u盘启动盘插入到电脑的usb插口处, (台式电脑建议将u盘直接插入到电脑主机后置的usb插口处) 开启电脑进入到u启动的主菜单后,用键盘上的方向键将光标移至“ 【07】运行硬盘内存检测扫描工具菜单 ”后,按下回车键“ Enter ”确认; 如下图所示:

运行“硬盘内存检测扫描工具菜单”后,用键盘上的方向键将光标移至“ 【07】运行ADDS无损分区中文版 ”,点击回车键 “Enter” 键确认; 如下图所示:

运行ADDS无损分区后,点击电脑硬盘未分配区域;点击上方的“ 创建分区 ”; 如下图所示:

点击“ 创建分区 ”后,选择“ 未分配空间(U) ”,点击“ 下一步(N) ”按钮; 如下图所示:

在跳出的窗口中,选择电脑磁盘后点击“ 下一步(N) ”按钮; 如下图所示:

在出现的分区大小的窗口中,可以通过拉动上方的横条选择分区的大小,也可以在下方的方框中输入分区的大小,确认分区的大小后点击 “下一步(N)” 按钮: 如下图所示:

在出现的分区类型的窗口中,选择“ 主分区 ”后点击 “下一步(N)” 按钮; 如下图所示:

在出现的文件系统的窗口中,通过下拉列表选择“ FAT32 ”后点击“ 下一步(N) ”按钮; 如下图所示:

在出现的分区标签的窗口中,直接输入“C” (可任意输入) 后点击“ 下一步(N) ”按钮; 如下图所示:

完成上述的步骤后,在跳出的“ 硬盘驱动器结构 ”就可以看到分区的信息,确认分区的信息后,点击“ 完成(F) ”按钮; 如下图所示:

按照同样的方法对剩下的空间进行分区 (在分区类型下选择逻辑分区) ,分区完毕之后将会看到分区的具体信息, 如下图所示:

确认分区信息后点击上方的 “关闭” 按钮,在跳出的窗口下点击 “是(Y)” 按钮; 如下图所示:

在“ 个挂起的操作 ”下点击 “继续(P)” 按钮; 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就只需要等待进度的完成就可以了, 如下图所示:

到此,就将ADDS无损分区工具的使用方法教给大家了,你学会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硬盘跳线怎么设置 硬盘跳线设置方法

全文共 4207 字

+ 加入清单

硬件是有参数作为开关来设置的, 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跳线(Jumper)。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 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 。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 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

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 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 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 当运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 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 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 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 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 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遗失。 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

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运用比较方便, 使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 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 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 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2.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 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运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 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

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 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 而对于组合状态的运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 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 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 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3.软跳线。

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 也就是对处理器相关的设置不再运用硬件跳线, 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 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二、设置跳线。在电脑配件中,主板、硬盘、光驱、声卡都存在跳线, 以主板跳线最为复杂,硬盘次之。

1.主板跳线

主板上的跳线一般包括处理器设置跳线、CMOS清除跳线、 BIOS禁止写跳线等。其中,以处理器设置跳线最为复杂, 如果主板比较老,就必须在主板上设置内核电压、外频、倍频跳线。 根据主板说明书和处理器频率,设置上述对应跳线。 通常情况下,主板上对应处理器电压的是一组跳线(如图4所示), 每个跳线都对应着一个电压值,找到合适的电压值, 插上一个键帽短接它,就选择了这个电压值。 同理,找到外频跳线(如图5所示)和倍频跳线(如图6所示), 分别进行设置合适的外频和倍频。 注意,每组跳线中只能选择一个跳线短接。

新的主板更为用户考虑的周全, 几乎所有运用相似的软跳线, 只剩下主板上的CMOS跳线开关还运用着最最原始的键帽跳线, 它多是三针的跳线,如图1所示。 通常,短接针1、2,表示正常运用主板CMOS, 而短接2、3则表示清除CMOS内容。

禁止写BIOS的功能并不是每个主板都有的, 一般为两针跳线,具体是短接才能写BIOS还是断开才能写BIOS, 要看主板说明书。

有些主板会让用户自己选择软跳线还是DIP跳线, 如华硕的P4T,若将主板上的10个DIP开关全设置为OFF, 就表示运用BIOS中的软跳线设置,否则,就选择DIP跳线, 其中开关6~10表示外频设置, 主板说明书上有个大表格, 需要对照表格操作,选择合适的外频, DIP开关1~4表示倍频,它有2的4次幂种状态, 即有16种状态,最多可以让运用者选择16种电压值。 说明书上提供了14种倍频选择,剩余的两种状态, 不是留着将来扩展功能, 就是厂家没有公开的跳线或参数!

2.硬盘跳线

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 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 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 而硬盘表面和这个“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 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 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

虽然不一样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有所不一样, 但因为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 所以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 它们分别是“Master”、“Slave”、 “Cable Select”(简称CS)。 “Master”(主)表示主盘, 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 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 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 它们有主从之分。 “Slave”(从)表示从盘, 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 “Cable Select”(线缆选择)表示运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 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 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 其黑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接口,蓝色端连接主设备, 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你的硬盘运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 这样的线适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接口的硬盘。

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 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 多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 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 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 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 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但不兼容的事情发生的还是不多。

因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看一下主流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 通常可以在硬盘的电路板上、 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1)Seagate(希捷)硬盘

Seagate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反面找到, 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长方框,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 “Master or Single drive” (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 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 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 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运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 无跳线(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2)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硬盘

Western Digital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正面找到, 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黑色长方块,主要有三种设置方式: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Slave present” (表示当前盘为主盘,同时存在从盘)、 “Single or Master” (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 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3)Maxtor(迈拓)硬盘

Maxtor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正面找到, 短接的跳线被涂上黑色,主要有三种设置方式: “Master(Factory default)”(主盘)、 “Slave(Jumper Parking Position)”(从盘)、 “Cable select for Master/Slave”(电缆选择)。

(4)IBM硬盘

3.光驱跳线

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相似, 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 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 如光驱后面跳线图。 一般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种, 很少有其它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 相对来说很是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 通常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如图11所示。

4.声卡跳线

PCI声卡一般只有连接光驱的CD模拟输出接口的 几种音频线接口和SPDIF音频数字接口(与光驱数字接口连接), 根本没有任何跳线需要设置。 旧的ISA声卡的跳线也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两个跳线, 比如是否运用声卡上功率放大器, 搞定麦克不兼容跳线,如图12所示当中的JP1跳线。 当麦克在声卡上不能正常运用时, 可以尝试改变这个跳线。 对于功率放大(AMP)跳线, 它表示是否采用声卡上的功率放大器, 它一般运用在没有功率放大器的音箱上, 这类音箱现在已经很少运用, 因此该跳线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关于Maxtor 硬盘跳线

星钻、金钻 跳线图注:星钻三代D540X—4K 、金钻PLUS 8和金钻七代D740X—6L不属于此范围。跳线图如下:左边是数据线接口,右边是电源线接口。 横着插的跳线帽不起作用,拔掉也可以。 除了主盘限制容量的跳线需两个跳线帽, 其他情况一个帽就够了。

从盘跳线:

主板无法识别大硬盘时:先设置如下跳线, 然后运行MaxBlast软件对硬盘分区格式化。主盘跳线(限制容量): 这种情况必须要两个跳线帽,跳J50和J46。

从盘跳线(限制容量):运用MaxBlast 3软件时,请不要用此跳线。

>>>美钻和金钻PLUS 8 跳线图

跳线图如下:左边是数据线接口,右边是电源线接口。 横着插的跳线帽不起作用,拔掉也可以。 除了主盘限制容量的跳线需两个跳线帽, 其他情况一个帽就够了。

一般情况下:主盘跳线:跳J48

主板无法识别大硬盘时: 先设置如下跳线, 然后运行MaxBlast软件对硬盘分区格式化。主盘跳线(限制容量): 这种情况必须要两个跳线帽,跳J48和J44。

昆腾盘体 跳线图

包括:金钻七代D740X—6L、 星钻三代D540X—4K和其它昆腾盘体的硬盘。 跳线图如下:左边是数据线接口,右边是电源线接口。 横着插的跳线帽不起作用,拔掉也可以。 除了主盘限制容量的跳线需两个跳线帽, 其他情况一个帽就够了。

一般情况下:主盘跳线:跳DS。

从盘跳线:PK可以拔去不用

主板无法识别大硬盘时:先设置如下跳线, 然后运行MaxBlast软件对硬盘分区格式化。主盘跳线(限制容量): 这种情况必须要两个跳线帽,跳DS和AC。

从盘跳线(限制容量):不推荐运用。

限制容量的跳线老主板不能识别大硬盘时,可以设置“主盘限制容量”的跳线, 然后运行MaxBlast 3软件分区格式化硬盘, 如果该软件能正确识别所有容量,您的问题就搞定了。 也可以用升级主板BIOS或用相应的PCI控制卡来搞定。数据线选择跳线(Cable Select)同一根数据线上的两块硬盘都设置为“数据线选择跳线”时, 机器可以根据硬盘在数据线上的连接位置确定主从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如何对硬盘进行分区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当组装人员组装好电脑之后,接下来就是为电脑安装系统了,那系统安装前就需要设定还硬盘分区和格式化了,由于这是新装的机子,所以不用担心数据安全问题,可以大胆的去设定,关于硬盘分区常用的工具就有:PartitionMagic、DI SKG EN等。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怎么将新机子的硬盘分好区呢?详情请看下文。虽然很少需要自己来帮电脑硬盘分区,但是也要了解一下。

有了光盘系统或U盘系统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将U盘或光盘放入电脑了。

第一步:需要设置一下电脑的启动顺序,这时需要进入BIOS,把光驱设为第一启动设备。调整启动顺序一般有多种方法,现在的主板厂商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把调整启动顺序设置成快捷键,在 电脑开机 显示画面的时候按住快捷键即可调整,具体是哪个快捷键,不同的主板会有不同的设置,只需按照画面提示进行操作即可。

进入到PartitionMagic硬盘分区工具之后,即可进行硬盘分区了,不过在硬盘分区之前,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硬盘分区首先要明白C盘一般是作系统盘,其他盘做存储盘。而C盘系统必须预留比较充足的空间,因为C盘空间过小,会影响系统性能。一般分区按照所使用的操作系统而定,假如现在还在用Windows XP的话,建议留给操作系统的空间为10GB为宜。

如果是用Windows 7的话,建议分出30GB—50GB为宜,把其余的容量用于个人数据的存放及软件的安装。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C盘。那么,D盘的话建议大家用来当做软件和游戏的安装目录;像E盘、F盘具体该怎么分配就根据大家的意愿自行分配即,由于目前硬盘普遍达到500G以上,所以一般C盘预留100G比较推荐。另外一般硬盘最好创建3-6个盘符可以比较方便分类存储数据。

在进行硬盘分区时,需要了解创建的C盘是为引导分区(也称主分区),然后后面的D盘等等统称为扩展分区,具体对应的D盘或E盘等单个磁盘称为逻辑分区。

明白以上层次关系之后,就可以开始硬盘分区了,首先创建主分区(也就是大家说的系统盘(C盘))。

第二步:在左侧选用硬盘,然后在顶部菜单中找到新建分区,也可以直接在硬盘容量图示上面右键,选择新建分区,首先选择主分区。

创建的主分区即为创建系统(C盘),在新大小中输入要创建C盘的容量大小。一般根据硬容量大小为C盘创建合理大小,C盘系统建议至少留50G以上(如果硬盘容量很小,建议分配30G以上)。

第三步:选择好主分区容量之后,点“确定:进入如下界面,选择硬盘分区格式:

这里建议大家都选用NTFS硬盘分区格式,因为该格式不管是可分大小还是安全性对于个人用户都是最好的。

第四步:完成以上步骤之后,选择硬盘剩余容量部分,创建扩展分区,方法一样,

第五步:创建扩展分区后,选中扩展分区,再在扩展分区内部创建逻辑分区,

由于扩展分区内,可包含多个逻辑分区,所以创建多个逻辑分区注意分配好每个逻辑分区容量即可。

第六步:需要将主分区设置成活动分区,该步骤必不可少,C盘必须设置为活动分区,不然安装系统可能无法进入系统下,设置主分区(C盘)为活动分区的方法

以上步骤全部结束之后,硬盘分区也大功告成了。,这里再为大家解释下以上相关名词,加深菜鸟朋友的理解。创建的主分区就是我们的系统盘,一般是C盘(该盘必须设置成活动盘)。创建的扩展分区是除了C盘以外所有磁盘的统称,具体的如D盘,E盘等称为逻辑磁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disk工具如何为新硬盘分区 disk工具为新硬盘分区方法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有购买新硬盘的用户都知道,新买的硬盘是处于无法使用状态,而这个问题只要将新硬盘分区即可解决,那么新硬盘如何分区呢?我们今天就教大家使用u启动u盘启动disk分区工具进行新硬盘分区的方法来解决。

1、把u启动u盘启动盘插在电脑usb接口上,然后重启电脑,在出现开机画面时用一键u盘启动快捷键的方法进入到u启动主菜单界面,选择 【02】运行u启动win8pe防蓝屏版 ,按回车键执行, 如下图所示:

2、双击桌面 分区工具diskgenius ,分区工具diskgenius主界面中可以找到到一个灰色状态的磁盘空间, 如下图所示:

3、它就是我们此时准备的新硬盘,在这大家要注意用户自己删除的分区,它们也是灰色状态,然后点击“ 快速分区 ”操作按钮, 如下图所示:

4、在打开的快速分区界面,我们可以看到左侧分区表类型和分区数目这两个设置,分区表类型建议按默认模式即可,分区数目自行分配,右上方的高级设置是针对每一个分区的属性进行调整,而下方对齐分区是专为SSD固态硬盘而设的功能,完成以上的设置后,点击“ 确定 ”按钮即可, 如下图所示:

5、然后耐心等待新硬盘分区完成, 如下图所示:

6、disk分区完成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分区完成的各个分区状态属性, 如下图所示:

使用disk分区工具来为新硬盘分区的操作就介绍到这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找到相对应的新硬盘,不要选择错了。希望今天我们所分享的u启动u盘启动disk分区工具进行新硬盘分区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XMGR模式下MHDD检测硬盘坏道方法介绍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Mhdd是俄罗斯某公司出品的专业硬盘检测工具软件,具有很多其他硬盘工具软件所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今天就向大家介绍mhdd在XMGR模式下硬盘坏道检测的详细使用方法

对硬盘进行分区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已经用 u启动u盘制作工具 制作好的 u盘启动盘 。

将u盘插入到电脑的usb插口处 (若是台式电脑,请将u盘直接插入到电脑主机后置的usb插口) ,然后开启电脑,在出现开机画面的时候按下相应的快捷键进入u启动主菜单界面,将光标移至 “【06】运行MaxDos工具箱增强版菜单” 后按回车键确认即可; 如下图所示:

在随后出现的两个菜单选择中,我们需要将光标依次移至 “【02】运行MaxDos9.2工具箱增强版G” 和 “K.XMGR 模式.” 后按下回车键确认。 如下图所示:

我们便可以进入到 “主菜单” 的选项,此时,我们需要将光标移至 “3.硬盘检测/MBR工具” 后按下回车键即可; 如下图所示:

在 硬盘检测/MBR工具 的菜单选择中我们需要运行的是MHDD硬盘坏道检测,所以我们需要将光标移至 “1.MHDD 硬盘坏道检测” 后按下回车键确认即可; 如下图所示:

MHDD 硬盘坏道检测工具有分为英文版和中文版,在此小编选择的是中文版来运行, 如下图所示:

现在我们需要选择硬盘来进行坏道检测,在此步骤中我们需要在下方输入相应的硬盘编号后按下回车键确认即可检测硬盘坏道, 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只需要按下键盘上的 F2 键即可开始检测; 如下图所示:

检测过程需要数分钟时间,我们只要耐心等待检测结果出来即可; 如下图所示:

在XMGR模式下MHDD硬盘坏道检测工具使用方法小编就向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你学会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笔记本怎么安装固态硬盘 笔记本安装固态硬盘教程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我不得不介绍一下我这古董级别的笔记本硬件升级,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笔记本安装固态硬盘教程

dell戴尔1320,cpu t6500 主频2.1ghz 。内存运用了淘汰的ddr2 分别是两条1g,共2g 800频率。这样的古董用的着用固态么?SATA2.0接口完全成为了瓶颈,更何况内存和cpu呢?我得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原因是这个电脑还开得起机,完好运行,安装一个Win7 32位系统还是勉强办公看电影。主要原因是我把里面的机械硬盘拆下来又别的用处。

介绍完背景那我们开始安装固态硬盘吧!

卸掉电池拆掉后面这颗螺丝

回到正面,扣掉这个卡套

卸下卡套里面螺丝,这颗是固定键盘的

取下键盘,注意数据排线卡扣,不要弄坏了

看见硬盘,卸下螺丝,取出硬盘

将硬盘套里面的硬盘取下,换入新买的固态硬盘

装回电脑

接下来就不介绍了,把键盘上回去,固定好螺丝,记住电池后面有个螺丝

装好后

开机测验,硬盘需要分区和重新做系统,出现这一步证明正常了

装好系统后

这就完美收工了!

总结:我这电脑属于老马吃细粮,太好了它反而吸收不了。SATA2.0 和cpu、内存严重制约了固态硬盘该有的性能,但是安装后电脑确实快了很多,比如原来开机要45秒,现在20秒左右。程序打开响应快速,就算内存占用率高的情况下机器也没有机械硬盘那样严重的卡慢感。所以我把电脑机械硬盘拿去给矿机,给笔记本运用固态硬盘(当然我这个笔记本不存多少东西,分区为三个,50g系统盘,其它的均分,主要是在家看电影,办公用用128g容量够了)

sata2.0接口的理论最大传输速度为:3Gbps。

sata3.0接口的理论最大传输速度为:6Gbp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