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破坏电脑硬件的病毒(六篇)

浏览

1854

文章

6

篇1:木马病毒的破坏目的是什么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网络病毒主要以破坏数据,破坏软硬件为目的木马病毒和它们的目的不一样,那么,木马病毒的破坏目的是什么呢?

小编了解到,木马是一种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木马一般分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er)。客户端就是本地使用的各种命令的控制台,服务器端则是要给别人运行,只有运行过服务器端的计算机才能够完全受控。木马不会像病毒那样去感染文件。

新的特洛依木马程序,像是在你的键盘上方装设隐藏针恐摄影机一般,它可以记录你敲下的每1个键盘指令或在你的计算机暗地里动手脚,有朝一日发动”阻断式服务攻击”(denial-of-serviceattack)时,只需敲1个键就OK。

如「BadTrans.B坏透了」夹带的木马程序Keylog、则会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个人密码等资料传回给病毒作者。它的变种还会利用IE已知的漏洞自动开启附件,所以造成全球快速且大量感染。更令人忧心的是,变种的”坏透了”也会夹带另一只木马程序PWS.Hooker,它不但会记录受害者敲下键盘的哪些键,还会知道对方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

“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

“木马”与计算机网络中常常要用到的远程控制软件有些相似,但由于远程控制软件是“善意”的控制,因此通常不具有隐蔽性;“木马”则完全相反,木马要达到的是“偷窃”性的远程控制,如果没有很强的隐蔽性的话,那就是“毫无价值”的。

由此可见,木马则主要以偷窃数据,篡改数据为目的。中木马后有可能对丢失上网帐号,各种口令和用户名,远程控制你的电脑,远程控制开启你机器的外围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埃博拉病毒作用机制发现:破坏感染免疫反应力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博拉病毒的显微照片

外国媒体15日报道称,研究埃博拉病毒的科学家称,他们已经发现该病毒如何阻断和破坏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这将有助于找到治疗方法和疫苗。

今年3月西非爆发埃博拉病毒后,死亡人数已超过1000人。美国的一组科学家发现埃博拉病毒携带一种叫做VP24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干扰对免疫反应至关重要的干扰素分子。

“埃博拉病毒如此致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破坏了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之一克里斯·巴斯勒说。"找到一种摧毁VP24的方法将提供一种战胜病毒的新方法."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盖亚·阿马拉辛格领导的团队发现,VP24通过阻止携带干扰素抗病毒信息的“转录因子STAT1”进入细胞核并启动免疫反应来发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计算机病毒破坏硬盘和数据怎么办

全文共 121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进入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与迅猛繁衍已成了威胁计算机应用的严重问题。那么,计算机病毒破坏硬盘数据怎么办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计算机病毒破坏硬盘和数据处理措施:

1、中毒后,应马上备份转移文档和邮件等

中毒后运行杀毒软件清除是不在话下的了,但为了防止杀毒软件误杀或是删掉你还处理完的文档和重要的邮件,你应该首先将它们转移备份到其他储存媒体上。有些长文件名的文件和未处理的邮件要求在windows下备份,所以第一点这里笔者建议您先不要退出windows,因为病毒一旦发作,可能就不能进入windows了。

不管这些文件是否带毒了,你都应该备份,用标签纸标记为待查即可。因为有些病毒是专门针对某个杀毒软件设计的,一运行就会破坏其他的文件,所以先备份是以防万一的措施。等你清除完硬盘内的病毒后,再来慢慢分析处理这些额外备份的文件较为妥善。

2、需要在windows下先运行一下杀CIH的软件(即使是带毒环境)

如果是发现了CIH病毒的,要注意不能完全按平时报刊和手册建议的措施,先关机、冷启动用系统盘来引导再杀毒,应在带毒的环境下也运行一次专杀CIH的软件。这样做,杀毒软件可能会报告某些文件在受读写保护无法清理,但带毒运行的实际目的不在于完全清除病毒,而是在于把CIH下次开机时候的破坏减到最低,以防它再次开机破坏主板的BIOS硬件,那么就会黑屏,让你的下一步杀毒无法进行。

3、需要干净的DOS启动盘和DOS下面进行杀毒

到现在,就应该按很多杀毒软件的标准手册去按步就班地做,即关机后冷启动,用一张干净的DOS启动盘引导是不能少的了;另外由于中毒后可能windows已经被破坏了部分关键文件,会频繁地非法操作,所以windows下的杀毒软件可能会无法运行。所以请你也准备一个DOS下面的杀毒软件来以防万一。

即使能在windows下运行杀毒软件的,也请用两种以上工具交叉清理。在多数情况下windows可能要重装,因为病毒会破坏掉一部分文件让系统变慢或出现频繁的非法操作。比如即使杀了CIH,微软的outlook邮件程序也是反应较慢的。建议不要对某种杀毒软件带偏见,由于开发时候侧重点不同、使用的杀毒引擎不同,各种杀毒软件都是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交叉使用效果较理想。

4、如果有Ghost和分区表、引导区的备份,用之来恢复一次最保险

如果你在平时作了windows的Ghost备份,用之来镜像一次,得到的操作系统是最保险的。这样连潜在的未杀光的木马程序也顺便清理了,当然,这要求你的GHOST备份是绝对可靠的,呵呵,要是作Ghost的时候把木马也“备份”了就……

5、再次恢复系统后,更改你的网络相关密码

包括登录网络的用户名、密码,邮箱的密码和QQ的等等,防止黑客已经在上次入侵过程中知道了你的密码。另外因为很多蠕虫病毒发作会向外随机发送你的信息,所以适当的更改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U盘破坏者病毒是什么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2006年12月31日,有关部门发出警告,有一个通过U盘传播的病毒正在肆虐,该病毒为“U盘破坏者(Worm.vb.hy)”。如果用户不小心把带毒U盘插入计算机,就可能使整个硬盘上的所有数据丢失,并且很难恢复,目前已有数家企业用户遭到该病毒袭击。由于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安全意识并不很强,在新买电脑之后不及时安装杀毒软件,这就给那些破坏力强的老病毒带来可乘之机。

“U盘破坏者”病毒采用“我的电脑”图标,很容易被用户误点击,点击后就会在后台破坏硬盘数据,致使中毒电脑重新启动的时候完全崩溃,该病毒破坏的文件很难修复。专家提醒用户,当点击U盘中的“我的电脑”图标后,如果硬盘灯频频闪动,应该立刻关闭计算机,阻止病毒对硬盘数据的进一步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黑客病毒的破坏方式是什么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计算机病毒是以破坏计算机网络或为了炫耀自己计算机水平为目的的人为编制的恶作剧程序。那么,黑客病毒的破坏方式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黑客病毒的破坏方式:

1、后门程序

由于程序员设计一些功能复杂的程序时,一般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将整个项目分割为多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设计、调试,这时的后门就是一个模块的秘密入口。在程序开发阶段,后门便于测试、更改和增强模块功能。正常情况下,完成设计之后需要去掉各个模块的后门,不过有时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如将其留在程序中,便于日后访问、测试或维护)后门没有去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穷举搜索法发现并利用这些后门,然后进入系统并发动攻击。

2、信息炸弹

信息炸弹是指使用一些特殊工具软件,短时间内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超出系统负荷的信息,造成目标服务器超负荷、网络堵塞、系统崩溃的攻击手段。比如向未打补丁的Windows95系统发送特定组合的UDP数据包,会导致目标系统死机或重启;向某型号的路由器发送特定数据包致使路由器死机;向某人的电子邮件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将此邮箱“撑爆”等。目前常见的信息炸弹有邮件炸弹、逻辑炸弹等。

3、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又叫分布式D.O.S攻击,它是使用超出被攻击目标处理能力的大量数据包消耗系统可用系统、带宽资源,最后致使网络服务瘫痪的一种攻击手段。作为攻击者,首先需要通过常规的黑客手段侵入并控制某个网站,然后在服务器上安装并启动一个可由攻击者发出的特殊指令来控制进程,攻击者把攻击对象的IP地址作为指令下达给进程的时候,这些进程就开始对目标主机发起攻击。这种方式可以集中大量的网络服务器带宽,对某个特定目标实施攻击,因而威力巨大,顷刻之间就可以使被攻击目标带宽资源耗尽,导致服务器瘫痪。比如199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遭到的黑客攻击就属于这种方式。

4、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是一种监视网络状态、数据流以及网络上传输信息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将网络接口设置在监听模式,并且可以截获网上传输的信息,也就是说,当黑客登录网络主机并取得超级用户权限后,若要登录其他主机,使用网络监听可以有效地截获网上的数据,这是黑客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网络监听只能应用于物理上连接于同一网段的主机,通常被用做获取用户口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病毒是怎样破坏硬件的

全文共 1715 字

+ 加入清单

CIH病毒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以前的各种病毒最多只能破坏硬盘数据,而CIH却能侵入主板上的Flash BIOS,破坏其内容而使主板报废。不要轻视病毒对硬件的破坏。很多人现在已经开始担忧:CIH越来越凶猛,病毒破坏硬件的“手段”,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破坏显示器,众所周知,每台显示器都有自已的带宽和最高分辨率、场频。早期生产的14英寸彩色显示器,带宽大约只有35-45MHz,对应的最高分辩率为1024×768@60Hz场频;目前的14英寸彩色显示器,带宽大都有60MHz,对应的最高分辨率为1024×768@75Hz场频;15英寸彩色显示器(高档的),带宽有110MHz,对应的最高分辨率为1280×1024@85Hz场频。大家可以查看一下显示器的说明书,上面都有场频与最高分辨率的配合。若其中有一项超过,就会出现花屏,严重了就会烧坏显示器。病毒可以通过篡改显示参数来破坏显示器(如把分辨率、场院频改到显卡能支持的最高档等)。虽然新型显示器有DDC标准化与系统联络,但病毒想钻空子并不难。所以大家如果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器出现了花屏,要立即关掉显示器的电源,重新启动后进入安全模式再找原因。

2.超外频、加电压破坏CPU、显卡、内存等,目前新型主板采用“软跳线”的越来越多,这正好给病毒以可乘之机。所谓“软跳线”是指在BIOS中就能改动CPU的电压、外频和倍频。病毒可以通过改BIOS参数,加高CPU电压使其过热而烧坏,或提高CPU的外频,使CPU和显卡、内存等外设超负荷工作而过热烧坏。这类事件的前兆就是死机。所以,如果发现机器经常死机,就要赶紧到CMOS中看看以上参数是否有改动。可喜的是,目前很多主板都有CPU温度监测功能,超温后立即降频报警,可以基本杜绝烧坏硬件的情况发生。

3.超“显频”破坏显卡,目前很多中高档显卡如Voodoo等都可以手动改变其芯片的频率,并且改的方法更简单:在Windows 9x注册表里改。病毒改动了“显频”,显卡也就容易超负荷工作而烧坏。这种事件的前兆也是死机。所以,死机时也不要忽视对“显频”的检查。

4.破坏光驱,光驱中的光头在读不到信号时就会加大激光发射功率,这样长期下去对光驱的寿命极为不利。有人做实验,让正常的光驱不停的读取一张划痕很多,信号较弱的光盘,28小时以后光驱就完蛋了。病毒可以让光头走到盘片边缘无信号区域不停的读盘,结果光头读不到信号,便加大发射功率不停地读,要不了几天,光驱就要“No Disc”了。所以要经常注意光驱灯的闪亮情况,判断光驱是否在正常工作。

5.破坏主板、显卡的Flash BIOS,这就是现在的CIH病毒破坏主板的方式。病毒用乱码冲掉了BIOS中的内容,使机器不能启动。不过现在很多主板都有带有Flash BIOS写保护跳线,可以有效的防止CIH病毒破坏主板。但是不要忘了,很多显卡也有Flash BIOS,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冒出一种破坏显卡BIOS的病毒。

6.破坏硬盘,大家都知道,分区、高级格式化对硬盘都没有什么损伤,惟独低级格式化对硬盘的寿命有较大的影响。据说硬盘做上10次低级格式化就会报废。如果出现一种病毒,不停的对硬盘的0磁道做低格式化,0道坏了再做1道……硬盘容量就会一点一点地被蚕食,而且0、1、2道坏了,要想再使用该硬盘,就得在BIOS中重新设定起始磁道,再低级格式化,非常麻烦。其实,该病毒有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方法,那就是将BIOS中的Boot SectorVirus Protection(引导区病毒写保护)设为Enable(打开)。

7.浪费喷墨打印机的墨水喷墨打印机的喷头特别容易堵塞,为此打印机公司特别发明了专门浪费墨水的“清洗喷头”功能,即让大量墨水冲出喷头,清除杂物。这项功能可以用软件控制实现,于是乎病毒便神不知鬼不觉的一次次调用该功能,却对打印机的呻吟声却听而不见。当发现时,大量的墨已经被浪费了。这种病毒唯一的预防办法就是不用打印机时把打印机关了。其实,只要常注意一下打印机上的模式灯就可以了,清洗喷头时它通常是一闪闪的。另外还要仔细倾听它的呻吟声,清洗喷头时打印头总是要来回走动几下的(为了加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