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石柱革命烈士【20篇】

我们现在之所以生活的那么幸福,是抗日战争中那些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石柱革命烈士,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浏览

7037

文章

1000

篇1:台上镇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台上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集安市台上镇兴安村东侧4华里,兴安村与光明村交界处的山坡上。

纪念碑是1989年春,在台上镇刘家村农民崔东健的倡导下,台上镇党委、台上镇人民政府以及台上镇人民武装部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捐资修建的。当时参加捐款的人共计1291人,累计捐资3419元,同年5月20日修建完成。这座烈士塔高7.5米,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塔尖立有五角星一枚。塔身正面铭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碑文为:“自抗日战争至抗美援朝,我台上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幸福,在共产党领导下,军、干、群一体与敌人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讴歌曲曲篇章,特别是王堃、李高瑞等十五名同志离乡背井,为国为民、不幸牺牲,郭万山、周绍芳等四位同志以土为荣,坚持斗争,为国捐躯,这十九位烈士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另有三十九名台上儿女杀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现在,全国进入和平建设阶段,追悼先烈,宜当奋勉,谨立塔石,永志纪念。”纪念塔左侧碑文为:根据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牺牲在台上镇的本、外地烈士19人,台上人牺牲在外地战场上的烈士39人,计58人。

在这座烈士塔的后面有三位无名烈士陵墓。墓碑是台上镇刘家村农民崔东健于1987年3月树立的。上面题有“烈士墓”三个字,背面题为:“一九四六年,解放战争时期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斗撤退中三位解放军同志身负重伤,由担架队抬往后方匿隐的途中不幸牺牲,至今没有留下姓名。为纪念三位烈士为国捐躯的业绩,特立此碑,与世永存。”一九八七年农历丁卯三月八日,主碑人崔东健”

纪念碑是集安市和台上镇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

兴安村:兴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四明山区革命战争修枪总所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明山区革命战争修枪总所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四明山区革命战争修枪总所旧址位于海曙区龙观乡龙谷村下茶耷西南五龙潭风景区内,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一直作为我地下武装修理枪械的场所,主要有二处天然山洞。其一,位于纪念碑之后的山坡上,可登石阶而上,有一排坐东朝西的三个洞口组群。山洞从右起第一洞约4米高、5米深和5米宽,第二洞约2.5米高、3米深、2米宽,第三洞又略小。其二,在山上继续向南沿溪登山约100米转东,可见坐西朝南的大型天然山洞,成望远镜状,但左大右小。洞口最高处可达12米、最宽处可达20米,最深处可达8米。

五龙潭山岙险要,具有独特的防御条件,为宁波一带的革命战争创造了天然而理想的武器制作场所。2001年7月,鄞州区人民政府在五龙潭山顶上,树立了抗日解放战争革命遗址纪念碑。碑高3.7米,记述当时反“扫荡”斗日寇的战斗情况。2005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位于宁化县水茜乡邱山村南凹坪。

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国民党-派对苏区实行血腥--,勾结地主、恶霸和团匪,疯狂镇压苏区人民,大肆捕杀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群众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1934年12月,泉上县巫坊区石下乡(今湖村镇石下村)红军后方医院的百余名红军伤病员和医护人员转移至泉上县店上区邱山乡(今水茜乡邱山村)时,当地刀团匪将手无寸铁、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红军伤病员及医护人员全体刺杀活埋在南凹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邱山惨案”。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邱山大队于1966年8月在邱山惨案南凹坪原址北侧20米处建成邱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坐北朝南,用四块条石砌成,外以水泥抹面,占地面积43平方米。由二级方形碑堂、二级圆形碑堂以及碑身组成。碑顶置五角星,北面阴刻填红漆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南面书“向革命烈士敬礼”。因自然因素侵蚀,年久失修,致使碑文风化腐蚀,字迹不清,四周砖砌围栏倒塌,基座水泥抹面部分脱落,整体建筑保存一般。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光华镇同心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光华同心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光华镇中部的同心村村北1华里处、哈泥河南岸,与镇政府所在地光华村相毗连。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0平方米,1975年4月始建,2006年修缮扩建。

1947年1月30日,国民党军以3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第二次进犯,我参战部队密切配合,至2月8日共歼灭国民党军52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进攻。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纠集一切可能之机动兵力,以近4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进犯,我参战部队浴血奋战,至3月24日,此次战役共计歼灭国民党军14000余人。两次保卫战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我参战部队也付出了较大牺牲。通化县各乡镇的革命烈士墓,主要安葬着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我东北民主联军三纵、四纵部队将士。光华镇同心村无名烈士墓是其中一座,安葬着5名战士,墓碑题字:永远铭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遗址得到维护和利用。(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同心村:同心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杜八联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地址:济源市坡头镇泰山村泰山顶

2、简介:“杜八联”位于济源市西南的黄河北岸,东起留庄,西至桐树岭,东西长约20华里,南北宽约18华里,辖蓼坞、桥沟、泰山、祖师庙、毛岭、连地、马住、留庄8个行政村、40多个自然村,共计万余人口。这里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河清口、蓼坞两个著名的黄河古渡,是南下中原、北上晋陕的重要通道,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在漫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杜八联”先后涌现出杨廷桃、齐鸿斌、薛平山等141位革命烈士和杨伯笙、史向生、杨力勇等一大批高级干部。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原馆建于1998年,2001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纪念馆在原址上重建。新纪念馆分为黄河怒吼、众志成城、浴血苦斗、河防堡垒、战旗高扬、浩气长存等6个展区,以图文资料记录了杜八联人民的辉煌业绩,全面展示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生动再现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杜八联革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卢志英烈士故居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在太保庄街道望仙埠村,座落着我党著名的地下工作领导人之一——卢志英烈士故居。现已被太保庄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列为“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985年,昌邑县民政局拨款5000元重新修建了卢志英故居,建成了卢志英烈士纪念馆。正房五间,白石基,红砖墙,红瓦盖顶,玻璃门窗,西三间为陈列室。正门上方悬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的“卢志英烈士纪念馆”匾额。室内正北摆放着烈士生前用过的春台桌,桌上放着卢志英遗像及其夫人张育民、儿子卢大容的照片。遗像前为一玻璃盒,内盛南京市孝陵卫中心小学师生赠给卢大容的雨花石一方。

春台桌边,陈列着烈士生前用过的半旧皮箱和木箱。皮箱呈棕色,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皮箱上面陈列着烈士穿过的黑色毛布坎肩一件。春台桌左边有一张铁制双人床。东侧有一取暖铁炉和台灯、电风扇、笔筒等,都是烈士当年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用过的物品。

这里一直是当地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经常有人前来拜谒革命先烈,缅怀卢志英同志的英勇事迹,亲身感悟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广昌县驿前镇贯桥村。纪念碑座东向西,砖石水泥结构,碑高11.6米,占地面积145.4平方米。纪念碑1988年8月5日建成,正面碑名“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为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左侧题词:“向高虎脑战斗顽强作战英勇杀敌光荣献身的烈士们致敬”,为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写。右侧题词:“长征前夕的激战”,为时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刘志坚题写。纪念碑为纪念1934年7、8月间在高虎脑一带阻击战中牺牲的红军将士而立。

贯桥村:贯桥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管理单位是定安县民政局。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南部的中瑞农场,在原红军操场司令台遗址上建设,占地20亩,总投资230万元,园中央建有冯白驹将军和琼崖革命主要奠基人王文明主席两人的3.5米高的铜像。园中建有陈列馆、接待室、值班室、题词亭、湖中亭、假山池、两座石狮子、大门、围墙、停车场等,总建筑面积5394.6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89.46平方米的两层楼陈列馆,陈列了海南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个阶段的革命斗争史料及珍贵文物,包括琼纵战士使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工作用品、武器、旗帜、印章、历史照片等。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于1992年经海南省委、省政府同意筹建,由省委领导任组长的筹建委员会负责筹建工作。1993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兴建,1996年8月1日举行落成剪彩典礼,同日对外开放。

纪念园中《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简介》等3篇碑文均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政府名义镌立,两座题词亭里刻有各级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各级政府、单位和个人捐款的《芳名榜》。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方圆100多里,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琼崖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母瑞山是土地革命时期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独立师三大领导机关的驻地。1928年3月,国民党蔡廷锴师抵琼“围剿”琼崖革命,琼崖军民反“围剿”受挫。同年底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率部转移到母瑞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第一次保存了革命火种。1929年6月,红军独立团在此成立。1930年4月,中共琼崖“四大”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召开,作出发动“红五月军事攻势”等重要决议。8月,红军独立师在母瑞山成立。同月,琼崖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母瑞山召开,成立第二届琼崖苏维埃政府。

1932年7月,国民党广东政府警卫旅陈汉光部到琼“围剿”琼崖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失败后,冯白驹率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和警卫部队100多人在母瑞山与敌周旋、坚持斗争,最后剩下25人。在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于1933年4月成功突围,第二次保存了革命火种。

地址:

定安县国营中瑞农场中学西南侧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

15元

建议游客驾车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安远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安远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为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建设时期为国捐躯2192名烈士,启迪后人,1963年3月,安远县人民委员会拨款在县城北侧“无为塔”东侧山坡上兴建革命烈士墓,墓宽7.75米,座高1.04米,中间为拱形照壁,高5米,正中塑“永垂不朽”右上角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烈士”字样。

1977年县拨款在烈士墓前中心兴建烈士纪念碑,碑高15米,宽7.06米,厚5.25米。1983年县政府又拨专款建烈士陵园,增建了陵园大门和凉亭等实施。

目前“无为塔”公园和烈士陵联成一片,并把烈士陵园重新改建、维修,现在烈士陵园内设施焕然一新,园内苍松翠柏,绿草成阴,道路宽畅,是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和缅怀先烈游览观光的胜地,我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2009年被评为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凤岗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凤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凤岗镇中心区东面的花果山,由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黄友亭组成。纪念碑GPS坐标:北纬22°4453.9",东经114°0844.2",海拔高程67.8米;黄友亭GPS坐标:北纬22°4453.7",东经114°0844.2",海拔高程67.8米。

烈士陵园由花果山公园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凤岗镇政府投资兴建。1994年7月22日奠基,1995年7月22日落成。

1973年10月,凤岗人民公社在花果山上首建凤岗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4月重建,耸立于山顶中央,占地面积324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南面西北,花岗岩碑体,方尖形,碑座分两级,碑高13.35米,碑身立体正面刻着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座正面铭刻凤岗镇人民政府撰写的纪念碑碑文,背面刻有46位烈士的英名。

在纪念碑西南面约20米处,矗立着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凤岗籍东江纵队战斗英--友而建的“黄友亭”。凤岗镇人民政府于1995年建,建筑面积17.2平方米,占地面积86平方米。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亭由4根钢筋水泥圆柱支撑。“黄友亭”牌匾悬于亭正面檐下,亭名由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亲笔所题。亭中立有黄友亭志碑,碑文由原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飞鹰队)队长何通撰写,介绍黄友生平事迹。1944年7月21日,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在凤岗老虎山与日军400多人遭遇,独立第三中队少年班班长黄友率全班战士抢占制高点阻击日军,掩护中队主力转移。战斗中,黄友及4名小战士傅天聪、尹林、赖志强、李明壮烈牺牲。战后,延安《解放日报》以《东江纵队五少年英雄以一当百光荣殉国》的标题,报道了黄友班的英雄事迹。中共中央军委追认黄友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战斗英雄”和“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黄友是凤岗镇凤德岭人,1927年生,1942年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黄友牺牲后,凤德岭的乡亲们把黄友及其战友的遗体埋在老虎山下。1973年,凤岗镇政府把黄友及其战友的骨骸移葬到花果山上。

凤岗革命烈士陵园庄重、肃穆、清幽、既体现凭吊先烈的凝重氛围,又充满南国园林的独特景色。

凤岗镇:凤岗,古称塘沥洞。民国初期,因建凤岗新圩,才确立凤岗这个地名。凤岗镇位于东莞市的东南部,北纬22°40′35″,东经114°6′42″ 。东南西三面,昔日与惠阳、宝安(现为深圳市龙岗、宝安两区)接壤,北面与本市的塘厦、清溪相连。距东莞市区50多公里。凤岗属丘陵山区,山岭连绵,东北面地形较高,西南面较低,超过海拔200米高的山岭有七座,其中位于黄洞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邓子恢在浦尾村宣传革命时住处旧址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邓子恢在浦尾村宣传革命住处旧址位于漳浦县石榴镇象牙村浦尾自然村。

1931年12月24日,中共福建省委派邓子恢来漳州,任务是转变漳州游击队的单纯军事观点,使游击队活动与群众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当时的漳州县委书记李金发、游击队长王占春带领的游击队,打仗勇敢,与群众关系密切,但由于游击队的单纯军事行动,始终未能建立游击根据地。邓子恢在听取汇报后,认为在远离漳浦县城约60里的靖和浦交界的小山城地区,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因此,他来到漳浦县石榴镇小山城村领导附近农民实行武装抗捐斗争,在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建立象牙村及周围村庄的秘密农会,响应小山城武装斗争。

邓子恢在浦尾村宣传革命时住处旧址原为象牙村村民吴氏的住宅,新中国成立后,吴氏住宅仍保留有邓子恢用过的衣箱和药箱,并作为革命文物送交中共漳浦县委党史研究室。吴氏住宅目前已因严重漏雨而致屋顶坍塌。

信息来源: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象牙村:一、 象牙村概况象牙村原名象牙庄(讹音为上坪庄),位于石榴镇西部,距镇区7公里,东南邻芳林村,东北邻崎溪村,北邻攀龙村,南邻胜利村,西过桐木山至“交令门隙”与平和县五寨乡交界。下辖10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有815户2956人口,现有正式党员63名,其中女党员8名。全村总土地面积4860多亩,实有耕地面积约2670亩。源自平和矾山的西溪流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93年,位于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左侧,占地60多亩,主体分为大门、碑标、碑廊、题词、纪念碑五个部分。萧宿铜灵边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连接豫东、皖东北两大战略区的重要通道,亦是敌我必争的交通命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孙象涵为首的边区爱国青年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中萧铜边区人民抚育的第二十五团萧铜独立团和萧铜总队等子弟兵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编入华东、中原野战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和入藏平叛,南征北战,屡建功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塘村铜锣岭,陂头至贵东公路右侧,距贵东圩1公里处。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属方塔式建筑,火砖、石灰、沙等材料构成;碑高4米、宽1米,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的正面书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的底部嵌刻1950年在贵东剿匪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

1950年5月8日,江西籍匪首袁瓦发潜入贵东,纠集当地-地主,组织--武装,阴谋发动----,幸被及时发现。连平县县大队1个连,陂头、贵东100多名民兵以及解放军1个排参加了剿匪战斗。经过几个月清剿,终于消灭了土匪,保护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贵东剿匪战斗中,连长刘常胜等19位同志壮烈牺牲。

为纪念革命先烈,当地人民政府于1954建立了这座纪念碑。1981年进行了重修。

贵塘村:贵塘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雀园革命旧址群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白雀园革命旧址群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红色旅游景区—白雀园革命旧址群,位于光山县城东南33公里的白雀镇白雀老街(白雀园明清街)。是土地革命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军事基地。是联系豫东南、鄂东北、皖西北三志片红色区域的交通要衢。也是1946年6月中原军区突围的主战场之一。

1930年2月初,光山县委派县委委员、光山县红色补充军军长来合云率光山赤卫队一部,在白雀、沙窝共产党的配合下,一举攻克了白雀园,建立了中共白雀园区委员会。4月白雀区苏维埃政府成立。6月白雀园区苏维埃改为白雀园市苏维埃政府。同时,光山战斗营、教导营、特务营和光山独立团、独立师先后成立并驻扎于白雀园,还设立了红军枪械修造所、红军医院、工农俱乐部、列宁小学,白雀园成为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军事基地。同年秋,鄂豫皖省苏经济公社、红军招待所设立于白雀园。

1931年9月至11月,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为了维护他个人的--,实施他个人的政治野心,把党的集体领导变成家长统治,对持不同意见的红军指战员进行残酷打击,无情破孩,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制造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肃反”运动,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9月底,张国焘强令红四军从胜利的战场上全军撤到白雀园明清街上。仅在白雀园和徐畈,被张国焘以“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莫须有的罪名而逮捕杀害的红军高级将领就有许继慎、周维炯、庞永俊、肖方、熊受暄等,还有中下级干部和革命战士2500多名。为了悼念含冤九泉的烈士并警示后人,在白雀园南端白露河畔的香炉山上树立了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碑文的“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

1945年10月24日,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斗争,中央决定王震率三五九旅,王树声率嵩岳军区与在大别山的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会合,成立了由李先念任司令员,王震、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的6万余人的中原军区,同时成立第一、第二两个野战纵队,其中一纵一旅在旅长皮定钧率领下进驻白雀园。6月26日中原突围时,皮定钧旅长在白雀率部与敌作战,掩护主力突围。

1947年6月30日晚,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十二余万精兵,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由此展开了战略-的序幕,胜利进入大别山区。9月24日,刘邓-在白雀园明清街召开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各纵队长会议。10月成立了中共光商县委,光商爱国主义政府,光商县武装支队。1948年3月,改光商县为白雀县,1949年5月16日并于光山县。

白雀园革命旧址群包括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白雀园大肃反监狱、白雀园市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政治保卫局分局、鄂豫皖省苏经济公社、红军赤卫独立师指挥部、红四军司令部、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明代城门及古城墙、小东门、皮定钧旧居、白雀园会议旧址以及白雀园明清街等,现有保护房屋一千余间。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旧址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雀园镇:白雀园镇位于光山县东南部,东与商城县搭界,南与新县相连,西和凉亭乡、砖桥镇毗邻,北与潢川县接壤。距县城35公里,距京九光山站20公里,106国道纵贯镇境。全镇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7.8公里。年平均气温15℃。全镇辖34个行政村(街),545个村民组,总人口6.2万人,户数14597户。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96835亩。白雀园镇历史悠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步革命烈士纪念碑及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大步革命烈士纪念碑及革命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麻涌镇大步村集体公墓“安陵”内西南角,由大步村于1993年10月22日建成。

纪念碑坐北向南,高3.8米,宽1.85米,长1.85米,底坐外砌瓷砖,碑柱为石米砌成,碑体正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字。纪念碑后面是墓园,一字型列着祝厚良、祝窝群、祝国良、陈有、何炽科五位烈士的墓。每座墓相对独立,墓顶为拱形,两侧分别立有两根石柱。每座墓高1.6米,长2.9米,宽2.4米,墓体外砌马赛克瓷片。南面的墙上嵌着墓碑,墓碑上刻有烈士的姓名。另外三面用砖围砌起来,成为一个完成的小陵园。

祝厚良,1943年在大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东江纵队,1953年3月在湛江执行公务牺牲,牺牲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二师五团指导员;祝窝群,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水乡队的蛟龙队当排长,1952年在东莞县人民武装部任参谋,同年到太平参加剿匪工作,在沙田遭敌暗杀牺牲;祝国良,1945年参加中共大步地下党组织,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同年在东莞寮步浮竹山战斗中牺牲;陈有,1949年参加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水乡队的蛟龙队,在吴家涌鹤田战斗中牺牲;何炽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

烈士墓园内树木葱郁,安宁静谧。

大步村:大步村是东莞市麻涌镇集行政、文化、居住、商业于一体的新中心区,与麻涌镇办事中心相连,东距东莞市区22公里,西距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5公里、广州市区29公里、毗邻华南最大港口“新沙港”,南有西部快速干道和建设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北接中麻公路连通107国道、离广深珠高速公路立交口只有2公里,村内水道直通珠江口,水陆交通方便快捷。全村总面积8.4平方公里,下设5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位于衡阳市祁东县黄土铺镇五四村张飞岭。

1949年9月到10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在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市)地区对国民党白崇禧部实施进攻战略。在今祁东境内,135师在黄土铺、119师在杨家桥、405团在黄土铺西南、404团一连在黄土铺鹿门前村、121师在石亭子秋塘坪等开展的战斗相当激烈,特别是黄土铺运动进攻战斗,勇猛顽强地捣烂了所谓“钢七军”的心脏和神经中枢——军部,打乱了敌人整个部署,歼灭了敌衡宝前线指挥机构,加剧了敌军混乱,有力地迟滞了敌军的退却。今洪桥镇廖家村是解放军后方医院所在地,营长陈金朝等9名军人因伤医治无效而牺牲,烈士墓地设施于20世纪90年代建成。

为纪念在衡宝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祁东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修建烈士纪念碑。2009 年7月,济南军区部分官兵来此纪念和体验当年战事,产生较大影响。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于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纪念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位于鼓楼区西洪路312号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内。1927年“四三”--政变后,国民党-派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搜捕,自那时起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先后壮烈牺牲于鸡角弄。

百年荔枝树见证了那段岁月。牺牲于此的第一位烈士是1926年被-军阀杀害的共青团福州地委组织部长翁良毓。1927年,福州第一批共产党员,中共福州地委第一任书记方尔灏被害,年仅23岁。第四任书记徐琛与革命伴侣余哲贞在这里上演了“刑场上的婚礼”,当时年仅20岁。同年捐驱的还有罗杨才、郑长璋、朱铭庄等。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杰出指挥员叶凯、陈祥榕、陶仁官、林孝吉、柯成贵、陈兴桂以及闽中特委五英烈王于洁、黄孝敏、潘涛、陈炳奎、余长钺等在这里英勇就义。至1949年,殉难于此的八闽大地优秀共产党人有据可查的就有180余位,被称为“福州雨花台”。

碑文: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

鸡角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西门外,古垣边。-派无道,疯狂杀戮;共产党有节,视死如归。仅大革命前后数年间,即有翁良毓、方尔灏、徐琛、余哲贞、叶凯、陈祥榕、陶仁官、柯成贵、陈兴桂、王于洁、黄孝敏、潘涛、陈炳奎、余长钺等数十位革命志士、共产党员、红军战士在此慷慨就义。为心目中的理想,为天下人的福祉,他们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寄父母遗爱于寰中,真是忠肝昭日月,浩气壮山河!

鸡角弄何辜,时见男儿喋血;老荔枝默伫,久萦英烈精魂。青山有幸埋忠骨,逝水衔声慰长眠。人民江山人民坐,毋忘狂飙一曲,铁血三千。值新中国六十五华诞之际,特立此碑,以彰先烈勋绩,以表怀念深情。并共勉同侪,砥砺后昆;不忘历史,继承遗忘,为福州的科学发展,为家乡的跨越前行,同心戮力,奋发精神,不负厚望,共图明天!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福州市委

福州市人民政府

2014年9月30谨立

后记:

民国时期,福州西门外鸡角弄是-派杀害共产党员的地点。1926年革命志士翁良毓、1927年首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方尔灏在此慷慨就义。革命伴侣徐琛、余哲贞,工农红军叶凯、陈祥榕、陶仁官、柯成贵、陈兴桂,中共闽中特委王于洁、黄孝敏、潘涛、陈炳奎、余长钺等等,先后数十位革命同志殉难于此。烈士们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福州革命史上光辉壮烈的英雄篇章,是福州人民的骄傲,永远值得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焦竹园革命圣地

全文共 2335 字

+ 加入清单

竹园革命圣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焦竹园革命圣地:位于泌阳县城东30公里铜山乡焦竹园村,地处泌水源头,北靠白云北麓,南与铜山相望,是竹沟革0据地的前身,是豫南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8月,豫鄂边省委在此成立,1936年民主革命时期成为0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所在地,也是当时全国十四块革0据地之一。先后有张星江、王国华、周骏鸣、张旺午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游击战争,于1938年1月13日,0豫南特委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迁往竹沟,其间流传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常让人忆念和敬仰。如今焦竹园革命圣地也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焦竹园,是一座被桐柏山余脉群山环抱的小山村,位于泌阳县东部的铜山乡。村中有一处修葺一新的古代大院落,青砖青瓦,房屋布局错落有致,典雅大方。70多年前,这里是0鄂豫边省委机关所在地,如今这里已建成一座纪念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的创始人有张星江、王国华、仝中玉、周骏鸣、张旺午、陈香斋等。1935年,0鄂豫边省委机关最初设在焦竹园以西的王店张楼村。1936年,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信阳吴家尖山成立,初成立时仅有7个人。成立游击队,首要问题是解决0。经过努力,游击队员借来一支九七汉阳造步枪,一支八音手枪,买来一支橛把子枪(没有抓子钩)。不久,0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进驻焦竹园和距焦竹园南约1公里处的邓庄铺。

1936年3月,游击队已经发展到30余人。3月18日,鄂豫边省委在桐柏县郭竹园开会,为解决因人员增加急需0的问题,决定趁桐柏县平氏镇孤峰山三月三庙会时“浑水摸鱼”,夺取土豪劣绅和保安团的0,武装游击队。平氏镇是桐柏县与唐河县交界处的一个大镇。3月27日,张星江、周骏鸣、王国华带领游击队员和农民赤卫队员进入会场。下午4时,夺枪战斗打响,游击队员、夺枪队员各自扑向自己的目标。在一声哨音后,游击队员和夺枪的赤卫队员随着人群,安全撤离庙会。这次战斗,游击队员夺得长短枪9支。张星江在掩护大家撤退时,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周骏鸣腿部中弹。

平氏夺枪战斗中,一位游击队员叫马长富(于1995年辞世,享年94岁)。当年他是鄂豫根据地地下党、省委交通员,建立和疏通了以张楼为中心的地下组织秘密通道。参加过众多游击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泌阳县烈士陵园工作。马长富有一个孙子叫马荣光,是一个很用心的人。他少年时就经常听爷爷讲游击队员的战斗故事。1983年他21岁时,就萌发了写作红军游击战斗的书籍,曾经参与《泌阳县志》的写作,重点写那段红色历史。他根据爷爷马长富的讲述,重走当年红军的战斗路线,有时还要带上年事已高的爷爷一同前往,找到并确定了张星江当年壮烈牺牲的地点,就在孤峰山下。如今这里立起了一座纪念碑,每年清明时节,马荣光都要带上家人到这里祭奠英雄张星江。

在焦竹园村的纪念馆内放着一件珍贵的文物,是一件古时妇女裹腿用的象牙楔。马荣光说,这是爷爷马长富珍藏了数十年的文物。当年平氏夺枪战斗中,周骏鸣大腿中弹受伤,马长富背着周骏鸣撤退,后来游击队员们找了一块门板抬着他来到泌阳县城外。为了避免敌人盘查,大家将周骏鸣化妆成一个老太婆,裹上腿,用手推车将周骏鸣送到泌阳县城一位进步医生的诊所治伤。而后,马长富又将周骏鸣接到王店乡张楼村自己的家里养伤。3个月后周骏鸣枪伤痊愈。焦竹园纪念馆成立时,马荣光将这件文物捐献出来,存放在纪念馆内,供大家参观。

9月4日,记者来到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在馆长王瑜廷的指引下,见到了一位老人。他叫焦润江,今年81岁,他的家就在纪念馆的西侧。上个世纪30年代,他十多岁,他家虽在焦竹园村,却住在离焦竹园南1公里远的邓庄铺村。邓庄铺那时候是一个古寨,为躲避土匪,附近的村民都搬进了寨子。他清晰地记得,经常有一个“叫花子”来到寨子里。可是这个“叫花子”不往富人家去,专往穷人家跑,谁家穷就进谁家门。后来长大后他才知道那个人叫王国华,人称王老汉。那时候王国华任鄂豫省委组织部部长,他当年奔走于泌阳、确山一带,引导穷苦农民走向革命之路。

革0据地的迅猛发展,引起-顽固势力的仇视。1938年1月7日,敌人趁独立团到信阳、桐柏剿匪扩军之际袭击焦竹园、邓庄铺。敌人攻占了邓庄铺后,又向焦竹园进攻。由于独立团留守部队占据了有利地形,顽强作战,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当地群众和自卫队也积极配合,用土炮、石头反击顽军。后抗日独立团回到焦竹园,将顽军团团包围,剩余残兵狼狈逃回泌阳县城。战斗胜利后,抗日独立团在邓庄铺进行两天休整,于1938年1月13日,鄂豫边区省委和独立团进驻确山县竹沟镇。这支部队经改编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由周骏鸣任团长。1938年3月,八团全体官兵1300多人在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的带领下,踏上东征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焦竹园革命旧址建筑群的保护有县乡负责。2000年,该旧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2006年,省文物局、省财政厅拨付300万元,对焦竹园革命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恢复建筑群的原貌。纪念馆馆长王瑜廷介绍,近两年来,许多当年的老红军及老红军的后代们千里迢迢来到纪念馆,回顾那段战斗历史,瞻仰先辈们过去工作和战斗的地方。2009年6月1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40余名成员来到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进行了学术交流。当年在鄂豫边打过游击战的万海峰,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为鄂豫边革命纪念馆欣然题词:红色鄂豫边,伟业照千秋。

焦竹园村:焦竹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紫金县义容镇。

1948年6月,紫金人民抗征大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第四团紫金大队。同月,国民党160师92旅400多人,进攻安墩、松坑、上义、好义、蓝塘、青溪等地。青溪伪乡长刘鉴明、-地主蓝员、叛徒蓝素增勾结国民党军星夜包围了驻青溪的紫金大队长春中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中队长赖炎等27位同志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其余30多人被捕。其中指导员赖方平等4人被押至广州杀害。为纪念这些革命烈士,中共紫金县委和紫金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兴建了义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刻有19个牺牲烈士姓名。

1994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容镇:紫金县义容镇位于紫金县西部,东接附城镇,西连古竹镇,南毗凤安、蓝塘,北邻临江、柏埔。省道中石线穿境而过。距紫金县城50公里,至古竹15公里,到河源市区50公里。全镇总面积356.2平方公里(2003年8月青溪撤并入义容镇),其中山林地面积29766公顷,耕地面积34013亩。全镇有24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2476户,人口53974人。200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德州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德州革命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88年,前身为原德州市(现德城区)烈士陵园,1995年德州地改市后划归德州市民政局管理,2004年迁于现址(德城区虎仓路8号)。园内共安葬着83位有名烈士和350余位无名烈士。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市烈士陵园占地160亩,栽有100余种数万株花卉树木,绿化面积达60%以上。主要设施有:可容纳近万人的5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海拔46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意含德州1946年解放);面积1200平方米的人民英雄纪念馆;安葬着83位有名烈士的烈士墓区;镌刻着全市19525位各个时期牺牲的英烈名字的英名录墙;集中安葬全市350余位无名烈士的无名烈士纪念园等。

市烈士陵园肩负着三区(德城区、经济开发区和运河开发区)70万人民及大、中、小学校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任,自2004年4月建成以来,每年接待前来参观瞻仰的社会各界群众约100余批次1万多人。今年以来,已接待前来瞻仰祭奠的党政机关干部、大中小学生、单位职工、烈士家属及社会各界人士30余批次5000多人。

近年来,市烈士陵园着力打造“真情褒扬,慰烈强国”的服务品牌,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推动烈士纪念工作深入开展。

(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一是加强教育,增强职工服务意识。坚持每周五下午的政治业务学习,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二是健全制度,促进工作规范化。全面实施首问负责制,实行一条龙无缝隙服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将单位职责、服务范围、监督电话等以及工作人员的照片、姓名、职务、职责在明显位置张榜,接受社会监督;细化岗位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全面落实百分考核制,建立完善服务体系。三是真情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认真践行“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的服务承诺,对社会各界、烈士遗属提出的合理要求,限时答复、办理,对不尽合理的要求,也耐心解释,讲清政策法规,取得谅解。每逢国家法定和民间重要纪念日,在每位烈士墓前敬献花束,表达哀思。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建设维护水平。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市烈士陵园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1年,在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投资200余万元,将散葬在全市各地的350余位无名烈士遗骨统一迁葬到市烈士陵园,修建了无名烈士纪念园。2013年8月,投资30万元,将“三区”(德城区、经济开发区、运河开发区)的63名烈士遗骨迁入市烈士陵园安葬,实行集中管理。2015年7月份,为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投资50余万元,对人民英雄纪念馆进行维护修缮,对馆内展出图片、物品进行了调整充实。今年3月份,投资69万元,对无名烈士纪念园进行升级改造,现已基本建成完工。烈士陵园大门改造、人民英雄纪念馆二楼布展调整项目目前正在规划设计。

(三)搭建教育平台,做好烈士褒扬工作。在每年清明、五四、七一、十一、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假日期间,为做好社会各界参瞻革命先烈活动的组织接待工作,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现有人员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二是保障设施人员安全,提前检查检修电路、电器和消防设施,制订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三是精心布置会场,制作标语条幅,摆放鲜花、绿植,安装音响设备,烘托现场气氛。四是做好卫生保洁工作,将烈士墓区、纪念广场、人民英雄纪念馆、无名烈士墓区、烈士英名录墙等区域,采取先扫除、后水冲洗的方法,保持环境整洁。五是建成开通了“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网站,设立了新闻动态、烈士事迹、历史事件、政策法规、网上祭奠等8个栏目,为宣传烈士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新载体,为社会公众缅怀英烈、祭奠亲人营造了新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