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才子排名汇编14篇

百家姓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那么你知道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吗?下面咱们就来说说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浏览

1568

文章

14

篇1:盘点中国古代著名的六大厨师

全文共 142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说中国民以食为天,其实,中国人总是把吃放再第一位的,那么,吃也是中国的传统,现在也是有一档节目叫做舌尖上的美食就是讲的美食文化,好吃的食物少不了好的厨子做出来,那么,在中国古代就有好多好的厨师,小编今天也是盘点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六大厨师,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彭铿原

彭铿原是陆终氏的三子,是帝尧时代的厨艺师,常得到帝尧欣赏,受封后建立大彭氏国。封地就是昔日彭城(现为徐州)。徐州龙山北麓有一口古井,相传即是彭铿用过的井。彭铿厨技高超,屈原《天问》说:“彭铿斟雉帝何飨”。彭铿烹制的野鸡羹味极美,极得帝尧欢心,彭铿原可以说是华夏第一位著名的厨师了。

2、易牙

易牙也名狄牙,为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制作的菜肴酸甘咸淡都是美味可口的,得宠于齐桓公。齐桓公在春秋时是霸主之首,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威名显赫。但其晚年却昏庸无道,吃喝玩乐无所不为。他山珍海味吃腻了,异想天开地竟想品赏人肉的味道,如果臣子易牙不办,即为不忠,随时便有杀身之祸;若办,去找别人家的婴儿,必是伤天害理,无奈易牙横下心来将自己的大儿子杀了。昏君齐桓公居然十分高兴,并给了易牙一定的权力。待到齐桓公病倒在床,易牙把宫门堵塞起来,并且筑起高墙,把齐桓公困在宫内,活活饿死。六十七天的尸体置于床上,蛆虫爬出宫外,却无人问津。过去封建统治者的卫道者一直破口大骂易牙是“杀子媚上”的罪人,并不谴责主谋齐桓公,显然是不公正的。

3、浊氏

西汉时期专卖胃脯的浊氏,她的胃脯是用羊胃做的,常在农历十月制作。先烧沸汤,把羊焯洗干净,然后在羊胃中放花椒末、生姜末等拌好的香料,放在阳光下曝晒,使其干燥。这种胃脯可以久贮不败,利于远行食用,且味道很美,所以浊氏靠这销路广的胃脯发了大财。她是我国香肚的创始人。

4、刘娘子

据《春渚纪闻》载:宋高宗宫中,有位女厨师刘娘子。宋高宗登基前,她就在赵构的藩府做菜了,她烹制的菜肴很得高宗的胃口。按皇宫规定:主管皇帝膳食的负责官员叫尚食,只能由男人担任,还得是五品官,可是刘娘子是女流,不能担当此官,然而皇宫里的人多称她是“尚食刘姑子”。刘娘子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宫廷女厨师。

5、宋五嫂

宋五嫂是南宋著名的民间女厨师,从开封逃难到杭州,因丈夫姓宋排行老五,大家都称她宋五嫂。那时从北方逃难来杭州的中原人很多,官民思乡难归,很想尝点乡味以解乡思。宋五嫂在钱塘门外开了一家小饭店,专营鱼羹,因是传统汴京风味,颇能招徕那些异乡之客。一日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龙颜大悦,于是名声大振,宋嫂鱼羹身价倍增。

6、王小余

清乾隆时,王小余是袁枚家的掌勺大厨师,是一位烹饪专家,身怀技艺,有高明丰富的理论经验。他烧的菜肴香味散发到十步以外,闻到的人无不咋舌想吃。他对于烹饪技艺颇有研究,曾发表过一系列高见,这些技术上的真知灼见,对袁枚影响很大,袁枚的《随园食单》有很多篇幅得力自王小余的见解。袁枚喜欢王小余,对王的要求亦很严。王死后,袁枚为了纪念这位优秀厨师,专门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王小余是我国古代唯一死后有传的名厨师。

除此以外,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的五代时的尼姑梵正、善制菜蔬糕点(灌吞董糖、卷酥董糖)的清初董小宛、做熏鱼的干嘉之时的孙春阳、做“十样猪头”的江郑堂、做拌鲟蝗的江南溪、做杂锦豆腐羹的文思和尚、芜湖做豆腐皮的敬修和尚、天津做狗不理包子的高贵友、河南做道口烧鸡的张炳、御膳房的抓炒大王王玉山等等都是历史上的著名厨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盘点中国古代十大美男许公都排不上号?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古代想必大家都想到的是什么帝王将相,三国战争等等这些很霸气很有爷们气概的事情了,这些内容我们今天先不说了,因为小编要为大家来盘点盘点一下关于中国古代美男子这个事情的,这一次盘点的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到底谁最美吧,话说兰陵王才排第六啊!

Top10:

十.独孤信

听上去很熟悉对不对?没错,独孤信就是最近大热的《独孤天下》里的女主父亲。不同于电视剧,历史上的他容貌仪表俊美,且擅长骑射,深受皇帝信任。他又极有政治眼光,懂得择明主辅佐,而且他的三个女儿都是皇后,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闻所未闻的。

Top9:

九.慕容冲

慕容冲似乎是最悲惨的皇帝,这源于他的娈童生涯。慕容冲是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符坚攻破前燕后,纳慕容冲姐姐清河公主为妃子,又见慕容冲龙章凤姿,便让他与姐姐一起陪伴左右,慕容冲也开始了屈辱的娈童生涯。

Top8:

八.韩子高

韩子高本名韩蛮子,是南北朝时期陈朝人。子高生有异色,面若好女,16岁时为太守陈倩所遇,陈倩认为他的名字当不起他以后的富贵,便亲自为他改名子高。韩子高与陈文帝恩爱十数年,与他披甲上阵,坐拥天下,不离不弃。他也是第一个提出男皇后的概念,近年上映的电影韩子高,便讲述了他的传奇故事。

Top7:

七.嵇康

嵇康是三国时期的音乐家,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不光俊朗不凡,音乐造诣更是难能可贵,由他所做的广陵散至今也广为流传。

Top6:

六.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却因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次打仗都要带上面具掩饰去面容。然而出色的美貌却无法拯救他悲惨的结局,兰陵王最后饮下毒酒结束一生。

Top5:

五.宋玉

宋玉是楚国文人,不仅容貌秀美,且善辞赋,为人所称颂。李商隐也曾写诗文感怀宋玉: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

Top4:

四.宋文公

宋文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他容貌俊美,因国人拥护而继承君位,又曾平定过叛乱,并与楚国交战过,英勇不凡。

Top3:

三.子都

子都是春秋第一美男,他玉树临风,连亚圣孟子都被他的风流神韵所折服。

Top2:

二.卫玠

卫玠是比较倒霉的美男,这是因为他是被人看死的。卫阶有风度姿容,深受时人喜爱,但他体弱多病。当年他到南京时,人们听说他的到来,围的像是一堵墙,卫玠本就身体虚弱,受不了劳累,如此一来,便重病而死。

Top1:

一.潘安

潘安算是最知名的美男子,人们常用貌若潘安来形容一个人,就是对他外表最大的肯定。潘安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古传潘安“美姿仪”,寥寥三字,尽显风姿。人们对潘郎的喜爱溢于言表,掷果盈车便是其中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中国古代才女盘点

全文共 2942 字

+ 加入清单

1、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庄姜可谓诗经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2、卓文君:西汉著名才女,貌美,擅琴,能诗,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与之私奔,够浪漫的吧。二人开了个小酒铺,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打杂。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此女结局还算不错。

3、班婕妤:汉成帝妃,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班固祖姑。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班婕妤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所以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无人可及。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但数月后夭折。她虽然承宠时间很长,却再也没有生育。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

4、班昭:东汉女辞赋家。一名姬,字惠班。生卒年不详。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学高才,和帝下诏令其续成。她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为“曹大家”。每有贡献异物,常令昭作赋颂。及邓太后当朝,班昭与闻政事。著有赋、文等16篇。

5、蔡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代表其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足以把她送上中国古代第一才女之位。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

6、甄洛:魏文帝皇后。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在《塘上行》里写出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相思到极致的、一往无悔的深情泣诉,可怜最后等来的却是曹丕的一纸死令。甚至死后对尸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极尽侮辱与凌虐。

7、苏若兰:北朝著名才女,一首《回文诗》享誉古今。后因苻坚的胞弟苻融荒淫无耻,紧紧相逼,自缢身亡。

8、谢道韫:东晋女诗人,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咏雪诗名扬千古。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

9、鲍令晖:南朝著名诗人鲍照之妹,曾作“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闺怨诗,颇具才情。

10、上官婉儿:初唐著名诗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谋废皇后武则天的诏书,与其子上官庭芝同被诛。时在襁褓中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没入掖庭即内宫为婢。上官婉儿14岁时,武后召见她,让她执掌诏命。中宗复辟,拜上官婉儿为婕姝,旋拜为昭容。后在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推翻韦后政权时被诛,活了46岁。

11、李冶:唐代才女,六岁作《咏蔷薇》时就有“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的佳句。最后也只能西风残荷空余恨:“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李冶的美貌和才气使她成为女冠中的风云人物,在暮年曾一度被召入宫中。在宫中,李冶以她不凡的才气赢得了赞许,一些公侯相将也和她笺诗相赠。但正是因此给李冶引来杀身之祸。兴元年间(784),将领朱渍因叛乱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而李冶因曾经上诗给朱渍,也被德宗以罪处死,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李冶虽行为浪漫不羁,和众多男子有着亲密交往,但在她内心深处也是渴望有一个人能和她相守白头的。但她用了一生的时间也没有等到。

12、薛涛:唐代名*和女诗人,字洪度,祖籍长安,出生于成都。其父薛郧宦居成都时去世,薛涛由母亲抚养。当其及笄之年已辩慧知诗,兼撤擅书法,描眉涂粉,才貌超群。但因与母亲生活无靠,只得加入乐籍,成为官*。后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赏识,成为私人秘书,还准备奏请朝廷任命其为“校书郎”,虽位或准,但人们从此称其为“女校书”。

13、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14、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15、管道升: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妻,字仲姬,号栖贤山人,工书画,尤善梅竹,曾经给皇太后画过一幅墨竹,被封为魏国夫人。文才亦高,箸有《画梅》,《渔父词》,《我侬词》。其中《我侬词》更是为传世之作: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管道升夫唱妇随,一生还算幸福。

16、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才女,秦淮八艳之首。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曾与当时两大著名诗人陈子龙、钱谦益切磋过武功,虎视群雌,不让须眉。20余岁时,嫁给钱谦益。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1666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

17、顾太清:清代满族著名女词人,与同时代大才子龚自珍有交,有〈东海渔歌〉词集传世。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里把她与纳兰性德相提并论,是难得的少数民族女诗人。顾太清本姓西林觉罗,名春,字梅仙,其祖父鄂昌系雍正朝权臣鄂文泰之侄,曾任甘肃巡抚,乾隆朝因诗狱受株连,被抄家赐死。所以顾太清一生下来便是“罪人之身”,累受白眼,倍尝冷暖,11岁前居住在北京,家庭生活极拮据;11岁之后又流落江南,在坎坷流离中度过了其少女时代。及笄之后,因才丰色尤,为清高宗曾孙奕绘贝勒所喜,纳为侧室,但因是“罪人之后”,在上报宗人府时,谎报为荣亲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此后,便以顾春为名,号太清,亦号云槎外史。晚年时,顾太清倾力写了《红楼梦影》一书(为《红楼梦》续书),署名“云槎外史撰”,以一女子续写众士大夫都望之畏难的《红楼梦》,顾太清不可不谓之非凡,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小说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大型瘟疫有哪些?盘点中国古代几大瘟疫事件

全文共 287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瘟疫事件其实在历史上还是非常非常多的,不仅仅是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全世界上都有,所以瘟疫这个东西还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最近很多人都问了,这个中国古代有哪些比较大型的瘟疫事件呢?这个问题也还是值得一看的,所以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看看!

瘟疫,亦称大流行,最常见的是鼠疫,又称黑死病,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跨洲际的传染力。最早在《旧约圣经》中已出现类似鼠疫侵袭亚述军的记载。首次的大流行发生於西元6世纪,疫情持续了五十多年;14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发病1至3日之内死亡,大约死亡一千七百万至两千八百万条生命,死亡人数占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义大利、英国死者半数,据称是由中国商人和蒙古军队传入。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於1860年,正值中国清朝后期。其它的疫疾还有痘疹(天花)、大头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

上古时期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1]。「疠」字可见於《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汉朝

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三国时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魏晋南北朝

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五芩夷强盛,州兵屡败,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资治通鉴》)

永嘉年间(307年—312年),战乱频仍,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谯纵据四川,自称成都王。义熙二年(406年),刘裕派遣刘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义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队势如破竹,到达遂宁郡之黄虎,谯纵请求后秦姚兴出兵,姚兴遂派遣平西将军姚赏等率兵增援,黄虎之战中刘敬宣前进受阻,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敬宣部队粮草啖尽,此时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时,士兵十不存一。

隋朝

开皇十年(590年),首都长安发生疾疫。

大业八年(612年),山东、河南大水,不久出现疾疫。山东地区灾情尤惨。

唐朝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书。」(《吊道殣文》)

宋朝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大水,次年三月疫灾。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带大疫。(《宋史·五行志》)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区大疫。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为元军占领,城内居民四处逃窜,「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闰正月,元军包围了临安府,德佑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

辽、金、蒙古

金末年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汴京疫病大起,「都人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而死者继踵不绝。」当时汴京有城门12座,每日各门送出死尸多达2千具。

元朝

至大元年(1308年)春,绍兴、庆元、召州大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皇庆二年(1313年)冬,京师大疫。(《元史·五行志》)

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纪》)。

1344年,中国淮河流域爆发黑死病,河北商人再沿「丝路」将之传到印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同时期蒙古人西征时,将染疫尸体用投石机投入城中,由此散布病毒至欧洲各处。造成1347年欧洲大流行,大文豪薄伽丘的《十日谈》即是以这场瘟疫为故事背景,描写浩劫下的人性。

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和广东南雄路大疫。

明朝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万历《山西通忘》卷26记载,潞安「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

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瘟疫。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年(1637年)以后,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崇祯十二年夏,商洛山中瘟疫流行,李自成、刘宗敏的义军将士染病。

崇祯十三年,顺德府(今邢台)、河间府(今河间)和大名府(今大名)有大疫,人死八九。

崇祯十六年二月,北京大疫,病名叫「疙瘩病」,「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抱阳生《甲申朝事小计》卷六)

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崇祯十七年,天津督理军务骆养性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清朝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咸宁大疫。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黄县大疫。(《清史稿·灾异志》)

俞樾的《曲园笔记》记载,「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胔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於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光绪二十年(1894年),鼠疫曾发现於香港,后即酿成疫疠。流行於世界。(《中国医学史》,陈邦贤)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京津地区爆发霍乱。死亡超过一万余人。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六月初十日给徐世昌的信函中说:「近日疫症大作,伤人甚多。」

1910年,伍连德(1879年—1960年)的《伍连德自传》记载「这种病……满州里一带的俄国人恐是最先染到的。有一部份以捕土拨鼠为之山东移民,患得更多。他们将鼠捕来,剥取其皮,染以颜色,冒充黑貂,售与西方妇女。……一俟有了二三十条鼠皮,即往客栈居住,静候顾主之光临。如果一人患有疫疾,即可传染整个客栈,再延至他处。

瘟疫其实各个时期都还是有的,只要做好准备,不慌乱,都还是比较好对抗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古代江南四大才子都是谁,分别叫什么名字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的文人雅士特别的多,每个时代都有着一些时代的代表,不同的地区文人的组成也是不一样的,这些文人雅士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组成,让中国的文化形式变得多姿多彩,为中国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纪念物,江南四大才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人物,江南四大才子的名字是什么呢?

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江南是的风景非常优美,这里的山水组合是非常有特色的,而且江南地区的经济也非常发达,在中国的各个朝代江南都是文人辈出的地区,江南的美丽风景也是历代统治者非常喜欢前往的地区,江南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商品和工业资源等,历史上面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就是出于这片区域,说明了江南是非常养人的美丽区域。

江南四大才子的名字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以及徐祯卿,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吴门四才子,是指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个才华横溢、性格洒脱的文人雅士,电视剧的编排中则是把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周文斌并列为四大才子,其实周文斌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四大姓氏排名,统治了中国古代多少年?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最“牛”的四大家族,统治了中国古代千余年,如今人口近两亿,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可是统治了中国古代将近千年有余,如今人口也是接近2亿。

首先第一大家族应该就是以前的刘氏家族,对于刘氏家族他们的王朝可是非常厉害的,就比如说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当时他们这个王朝统治时期也是高达几百年,姓刘的皇帝是足足超过了70个。

第二大家族应该便是李氏家族了,李氏家族在李世民执政期间,他们也是直接到达顶峰,也是属于最繁荣的时代,当时李氏皇帝在位也是足足超过了60个,他们通知国家的时间也是长达300多年。

第三大家族应该就是古代的朱氏家族了,当时他们在位的皇帝也是超过了16个,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朱氏家族也是迅速的庞大兴起。

第四大家族应该就是宋朝时期的同事者,当时宋朝是分为南宋和北宋的,他们统治国家的时间也是长达300多年,当时在位的君王也是足足达到了18位。

这四大姓氏家族可以说在古代可是统治了中国足球将近千年有余的时间,即使到如今姓这四个姓氏的人也是足足达到了将近2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盘点中国古代的那些匪夷所思的“奇技淫巧”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古代的奇技淫巧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些,什么地震仪,什么四大发明,但是这些比出名的我们就不说了,我们今天来说说那些比较不出名的,而且给大家介绍介绍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还真的是有很多的,而且也非常的给力,所以到底有哪些呢?跟随小编脚步一起来探秘吧!

奇技淫巧:指过于奇巧,让人着迷,却又无益的技艺与制品。虽说华而不实,却能万分讨人喜欢,确实不简单。能在当时得到认可并得以传下来,令人匪夷所思,确实花费了设计与制作者不少匠心。

古代有哪些特殊的“奇技淫巧”物品呢?一、日常小用具:

水晶杯:现作为一级文物珍藏于杭州博物馆。看起来很象现代的工艺品,但是出土于战国一号墓。

曾侯乙尊盘:最复杂的青铜器,现在在很多博物馆都可以看到。

编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造,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现湖北省博物馆内有珍藏。

酒樽:温酒或盛酒器具,盛于汉晋。

铜车马:奇异之处在于伞柄,伞柄中空,可藏利器。

宋孩儿瓷枕:古代夏季寝具。相传以明目,爽身怡神。二、工用具:

这些用具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确实是奇技。

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用于运粮。分为木牛和流马。可以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诸葛连弩:可十矢连发。

木鸢

相传是木匠祖师鲁班制作,敲三下会飞。鲁班在凉州制作建筑时,经常晚上坐这个木鸢回来,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他的父母才知道鲁班夜晚回来过。在那个年代,能靠木制工艺制作出能飞的东西,真的很神奇。

游标卡尺

西汉时期,这个王莽游标卡尺就存在了,如此精密的仪器,可见古人的智慧。

猛火油

类似于燃烧弹,缘于宋代。

震天雷

手榴弹的鼻祖,用于战场,北宋后期发明。

象牙席

用象牙制作成的席子,可见其制作的精巧和难度。最难的工序是将象牙劈成厚薄宽度均匀的片,又将片打磨出有光泽,最后还要劈成丝,再进行编织。三、情趣用品:

任意车

传说中一代昏军隋炀帝的任意车,是最早的情趣用品,供其寻欢作乐。

相传西门庆用的一些情趣用品有:银托子,外形半弧状,金属制造。 硫黄圈,环形用具,加入“硫黄”成分,起延长时间作用。 悬玉环,玉养人,起保养作用。

乌龟迭塔

七只乌龟,一敲锣最大的先出来,爬到中央,第二只爬到第一只背上,依此类推,第七只爬到第六只背上,最后随着鼓点七只乌龟,头尾向上,像宝塔。

香囊

不会漏出,还能取暖,很漂亮,是精美的工艺品。

迪士尼

相传迪士尼也源于古代宋朝,故有《大宋.东京梦华》演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

全文共 191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富豪大多两种出身:一是贪官;二是靠经营智慧而成巨富的商人。贪官大都没好下场,和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然而,那些靠勤劳、智慧发家的巨贾们,结局却各不相同。

乔致庸

1、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年)

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他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速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朝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 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范蠡

2、清朝巨贪—和珅(1750年—1799年)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清代最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世界级富翁行列。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叶澄衷

3、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沈万三

4、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和珅

5、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 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吕不韦

6、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王炽

7、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伍秉鉴

8、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胡雪岩

9、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辅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理应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端木子贡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着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

全文共 1927 字

+ 加入清单

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10

中国古代富豪大多两种出身:一是贪官;二是靠经营智慧而成巨富的商人。贪官大都没好下场,和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然而,那些靠勤劳、智慧发家的巨贾们,结局却各不相同。

乔致庸

1、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王炽

2、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年)

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他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速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朝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 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范蠡

3、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伍秉鉴

4、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 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吕不韦

5、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和珅

6、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沈万三

7、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辅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理应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端木子贡

8、清朝巨贪—和珅(1750年—1799年)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清代最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世界级富翁行列。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叶澄衷

9、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着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

10、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胡雪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盘点中国古代丞相排名哪一些受到大家关注?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伊尹、姜子牙、管仲、商鞅还有诸葛亮。这些古代丞相都会拥有着出色的实力,曾经辅佐过很多的君王,拥有着众多的代表作品,可以让自己所辅佐的朝代能够拥有一番霸业,可以进入到巅峰的时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历史上也留下了知名度,始终不被大家忘记。

伊尹

这是商朝的一位政治家,出生于洛阳伊川,通过以鼎调羹的理论能够治理天下,然后辅助商朝。并且还辅佐五代君王,使得商朝能够进入到巅峰的状态,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以及政治家。

姜子牙、管仲

姜子牙在遇到周朝的开国元勋之后开始成为首席智能团,一直都会府主君王创建一番霸业,更是消灭了商纣王,然后创建周朝。是一位不可以忽视的军事家政治家。管仲因为得到鲍叔牙的推荐,因此开始走上了丞相之路,一直都会留在齐桓公的身边,更是让春秋拥有了一番霸业。在管仲的管理之下,使得国家富国强兵,因此直接被大家称之为仲父。在春秋时期是一位伟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后期还被大家称之为是华夏文明保护者,是法家先驱。

商鞅、诸葛亮

之前也写过很多的作品,比如商君书,秦律等等,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改革家,政治家。曾经积极的实行变法,改革一系列的民风民俗,在经济上一直都会认为需要注重于农业,更是帮助秦朝的军队有效收复河西。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天下,曾经大败曹军,然后就能够形成三国鼎足之势,是三国非常有名的一位丞相。同样也会拥有很多著名的代表作品,之前也曾经给大家发明许多的产品,比如木牛流马还有孔明灯等等。是中国古代非常有知名度的发明家,还有文学家,因此不可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代神箭手排名,盘点古代神箭手排名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有着很多厉害的人物,又像诸葛亮这样优秀的谋士,又像曹操这样的政治家,也有像关羽这样的武将。那么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神箭手呢?他们谁最厉害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我国历史上那些最厉害的神箭手,看看谁是最厉害的。

第一名:后羿

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一说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建立者,有“人王”之称。神话中后羿之箭连射天上九个太阳,这个第一名当之无愧。

第二名:纪昌

纪昌,相传是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从小便练得一身好箭法,据说早期“射之射”时射虱如射马,后来遇到一个老人点化他,使他学会“不射之射”,这个有多强就不知道了。纪昌死后,邯郸城内的武士们都耻于张弓。这个第二名应该没问题。

第三名:养由基

春秋时楚国名将,原为楚庄王近卫军成员,任楚国宫厩尹,古代著名神箭手,百步外射柳叶百发百中。成语“百步穿杨”典故出此。相传楚国山中有一白猿机灵无比,而且善于接矢,其他射手都射不中,但养由基一去,白猿看见他后,向天哀嚎数声,结果被养由基一箭将其射杀。

第四名:吕布

吕布,三国时期第一猛,武功箭术无人可比,有“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之说,三百步外辕门射戟,一箭救了“大耳”刘备的命,使纪灵无话可说,十万大军空手而回,排第四没话说。

第五名:哲别

哲别,原名只儿豁阿歹,成吉思汗的大将,蒙古国第一勇士,箭无虚发,有一箭双雕之说,被蒙古人尊称为箭神,哲别这个名字后来也成了蒙古语中“神箭手”的代名词。排第五。

第六名:黄忠

黄忠,三国时蜀汉大将,神射无敌,三国时期公认的“神箭手”。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国演义》里,刘备称汉中王后将其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黄忠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第七名:李广

“飞将军”的神射功夫,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射石搏虎: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第八名:太史慈

太史慈,三国时东吴名将。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北海救孔融时曾单枪匹马凭一张弓箭冲出黄巾军的重围调来援兵解北海之围。归附孙策后在一次作战中,他一箭将一名校尉之手反钉在城楼之梁上,东吴第一神射将军。排第八。

第九名: 斛律光

斛律光,南北朝时北齐著名将领,善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被高欢提为都督,一次随世宗打猎,一大鸟在云际飞翔,斛律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大鸟如车轮旋转落地,却原来是一只大雕,被时人称之为“落雕都督”。在作战中也依神射功夫令敌胆寒。

第十名:南齐云

南齐云,又称南八,唐朝中期猛将,南霁云青少年时代勤劳能干,喜爱学习,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传说他会七十二路枪法,善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因家境贫寒,不得不弃家外出谋生,后投奔张巡部下被委以重任。随张巡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勇冠三军,在一次作战中一箭射中叛军大将尹子奇的左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

全文共 191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富豪大多两种出身:一是贪官;二是靠经营智慧而成巨富的商人。贪官大都没好下场,和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然而,那些靠勤劳、智慧发家的巨贾们,结局却各不相同。

乔致庸

1、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伍秉鉴

2、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 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吕不韦

3、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辅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理应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端木子贡

4、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胡雪岩

5、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王炽

6、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年)

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他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速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朝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 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范蠡

7、清朝巨贪—和珅(1750年—1799年)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清代最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世界级富翁行列。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叶澄衷

8、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沈万三

9、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着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

10、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和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连枷是什么武器?盘点中国古代连枷的历史演进

全文共 302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这里面都是使用面积较广的冷兵器,长期被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而广泛装备着,或者是在礼仪方面有着非常强的象征意义。而凡是不属于“十八般兵器”之内的中国古代冷兵器都可以统称为杂兵。

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古代杂兵可以简要分为钝器、软兵、暗器以及类矛武器(如叉)四类,这些武器因为容易误伤队友或者使用不便等原因,虽然未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但是在中华民间格斗和武术传承等方面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连枷作为中国软兵的始祖,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活跃在古代军队的战场之上,不过这一冷兵器一直以来都处于默默无闻的地位,直到两宋时期才得以重现光辉。软兵之祖——宋代之前的连枷

连枷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的周天子要求“国人”履行兵役,但是要求他们自行配备武器,而此时的连枷只是一种农业上使用的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捶打谷物,使得谷粒与谷壳分离。由于在西周时期拥有正规兵器的“国人”实在是少得可怜,因此“国人”们只能拿着镰刀或者连枷和敌军打仗,这一时期的连枷使用频率虽然不低,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一旦有更好的冷兵器能够使用,作为农具的连枷毫无疑问会首先被从军队的武器序列中被淘汰。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金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军队制式武器的改变,连枷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守城兵器,专门用于攻击隐蔽在城墙拐角处或者凹陷处的敌军,如《墨子·备城门》记载:“城上二步一渠,置连挺(梃)、长斧、长椎各一物。”这里的“连挺(梃)”指的就是连枷,是当时守城军械的必备武器。

关于连枷的具体结构,从某种意义来说,它和现代的“双节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分为两节:其中下面的一节长约50厘米,通常用于手持;而连接两节棍棒的绳索以及上端棍棒长度也在50厘米左右,是该武器的主要杀伤点。使用时,守城者站在城头的女墙之后,只需要扬起这种武器的一端,无需探头就能够使用弯曲的棍棒攻击到登城士兵,无形之中保护了守城者的安全。

从汉至宋,连枷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当然,这并不是指连枷在军事领域的广泛使用,而是在农业生产与传统祭祀之中所发挥的作用。两汉时期,统治者们相当重视农业发展,连枷也往往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道具之一,建立“新”朝的王莽常常以身作则,挥舞手中的连枷鼓舞百姓们勤于农事:

“予之北廵,必躬载拂,每县则粟,以劝盖藏。师古曰:拂,音佛,所以击治禾者也。今谓之连枷,粟谓治粟。”(《汉书·王莽传》)

除此之外,连枷还经常用于从事农业上的祭祀与祈祷工作,据明代著名音乐家朱载堉的《乐律全书》考证,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以连枷为主体的一整套农业祭祀活动:

“灵星雅乐,汉朝制作。时人皆不识,呼为村田乐。童男十六人,两两相对舞,手持各执事。从头次第数:……第七对教舂柫,手执连耞舞,舞四转,共计三十二势。转初,转半,转周,伏睹仰瞻回顾。”

可见在汉代的《灵星队赋》之中,连枷已经成为农业祭祀活动的代表性农具。

在宋代之前,连枷这一武器尽管没有被中原军队用于野战和骑兵战,但是却被西北地区的匈奴、突厥等少数民族骑兵所广泛运用,他们对连枷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将手持部位做得更短,同时在挥击部位的短棒之上裹以铁皮,甚至干脆以小型铁质刺锤作为替代,这样制造而成的连枷棒杀伤力很高,并且在高速的马上交锋之中难以被对方所格挡。大放异彩——两宋政府对连枷的开发与利用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宋的边境地区时常遭到少数民族的入侵。此时的少数民族骑兵们大多身着防护能力较强的锁子甲,中原地区骑兵所使用的剑或者马刀等劈砍武器根本无法对锁子甲保护的骑兵造成致命伤害。由此,打击类兵器再度受到两宋政府的重视,原本被埋没的连枷也迎来了让自己大放异彩的时代。

据《宋史》记载,最先发现并且将连枷这一武器传播开来的是北宋名臣杨偕。宋仁宗年间,杨偕担任并州知府时,将自己搜集到的《龙虎八阵图》、劈阵刀、铁连枷锤等兵法武器全部送往汴京,由此连枷在骑兵作战时的威力开始受到宋朝军事主官的重视。在仁宗时期曾公亮、丁度所编写的《武经总要》之中曾经提到了使用连枷守城的方法:

“凡筑城为营,每百步置一战楼,五十步置旋风炮一具,每三尺置连枷棒一具。若登城者渐多,则以狼牙、铁拍手御之;攀城之上,则以连枷棒击之,剉手斧(一种斧柄与斧刃垂直的特制战斧)断之。”

此时的连枷多使用铁质,“铁”的引入使得连枷有了更为强大的钝击能力,因此两宋时期的连枷又被称为“铁链夹棒”。随着两宋对铁链夹棒的不断推广,“夹棒”也成为了民间武术家们所勤学苦练的重要兵器之一,甚至成为宋代戏剧的表演节目,在舞台的表演兵器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与劈刺类兵器相比,以连枷为首的打击类兵器在骑兵对决之中有两大优点:1.破甲能力强。由于“杠杆原理”的作用,以锁链分开的铁连枷在战斗时不仅容易命中敌方要害部位,并且由于惯性作用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也足以将身着锁子甲的骑兵震成重伤;2.坚固耐用,便于维护。劈刺型兵器在命中敌方兵器或者身体之后,常常会发生卷刃甚至断裂的现象,而长枪类武器在刺入对方身体之后往往会被卡住一时难以拔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往往不得不放弃。而连枷却不存在这一问题,它能够连续放倒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敌人,即使兵器发生了弯曲或者变形,却依然威力不减。

北宋历史上不乏有使用铁连枷而出名的将军,比如长期镇守西夏边境的狄青。据南宋儒学大师朱熹的《宋名臣言行》记载,狄青在平定侬智高叛乱时曾经身先士卒,使用沉重的铁连枷击破了侬智高的“标牌军”,侬智高被击败之后只能纵火烧城逃跑,从此不知所踪。明清时期连枷地位的迅速提升

自两宋之后,连枷依然在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明清时期,连枷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明朝对民间武道家使用武器的禁令有所放松,这从客观上促进了连枷在民间武术界的发展与繁荣。在明朝时期,“夹棒”是武道家们必须要修行的防身兵器之一,堪称“杂器”名流,如明代中期学者郑若曾的《江南经略》中,“夹棒”位于十大杂器之一。

到了清代,清朝统治者一方面严格控制民间武装的发展,将“反清复明”的火苗扑灭在萌芽之中;而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却大力发展国家武装力量,于是连枷摇身一变,成为汉军之中的主要军械之一,甚至还常常用于展示皇帝的权威。

如《大清会典》曾经多次提到,清帝国的汉军之中经常配备连枷,甚至在雍正年间,清朝皇帝的仪仗队之中出现了手持连枷的士兵,这充分说了清朝统治者对连枷这一武器的重视。不过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与“汉军”相对立的“八旗军”却很少使用连枷作为骑兵武器,也许是满族人并不习惯使用“连枷”这一武器的缘故。

随着军用连枷武器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农业所使用的连枷地位也开始不断攀升,甚至常常成为农业生产的代名词。比如最爱写诗的乾隆皇帝,他的诗词之中经常出现连枷的身影,比如“屋边傍筑圃平,振茎留秸起耞声”(《连耞》)亦或者“响落连耞急,尘浮夕照浓”(《持穗》)都能够看出乾隆皇帝对连枷的情有独钟,因此在清朝写诗吟诵连枷是皇帝的专利,一般大臣根本不敢僭越。结束语

和其他冷兵器一样,连枷作为一种军事武器最早来源于西周时代的农业生产,它的历史发展规律大致可以总结如下:宋代之前,连枷作为特种兵器通常用于守城,在中原地区主要作为农具进行使用,只有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才使用连枷作为马上武器;两宋时期,专门的“铁链夹棒”被宋朝率先用于对付披甲的游牧骑兵,此后连枷在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地位和农业地位不断上升,直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盘点中国古代那些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人

全文共 139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文武双全这样的人其实中国古代也还是挺多的,当然了这些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学习和学武也是两不误的事情了,但是如果要说到古代的帝王们那就会显得十分的尴尬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忙了,那么这类人有没有“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乾坤”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盘点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

1.曹操

曹操的武力方面大家应该都会非常的熟悉不过了,征战猛将吕布的时候,把吕布打入到了孤城围困;征讨袁术时,使得袁术失去江东钱粮补给基地,最终导致粮尽哗变;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使得袁兵溃败。在文治方面也是一位天才,不但能排兵布阵、写诗,还会提拔人才,比如后来的青州军,都是曹操运用自己的智慧所得。

2.李世民

李世民,庙号唐太宗,唐朝第二任皇帝。16岁起开始带兵打仗,18岁跟随父亲起兵反抗隋王朝,然后挂帅东征西讨四方草头王,灭薛举、平刘武周、战窦建德、定王世充。打下了大唐一多半的江山,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即位后第一战就是反击悬挂在汉民族头上百年之久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东突厥汗国,一战将其灭掉!而后又陆续消灭企图叛乱的薛延陀部族,采取怀柔政策稳定和部族,赢得了天可汗的美称!

剽悍的武功扬于外时,英明的文治立于内。李世民在位23年,虚怀纳谏,体察民情。彻底摆脱了前后数百年中原战乱不休的局面,国势于是蒸蒸日上,开创了盛唐第一个高峰。

3.赵匡胤

赵匡胤,庙号宋太祖,宋朝开国皇帝。原是后周王朝禁军统帅,后来发动兵变去帝位而代之。前后十三年东征西讨,先后灭掉自唐朝灭亡后割据自立于华夏大地的各个王国,重新统一中原。

内政方面,剥夺大将兵权,改派文官管理地方,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事力量,但是终宋一代,从无武将造反的事情发生,国家也可以保持持续的经理繁荣。

4.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庙号明太祖。从一个放牛娃到做到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第一个。

朱元璋即位前即扫灭了割据江南的各路草头王,然后挥师北伐,攻灭统治中国将近100年的蒙元王朝,建立明朝,重新确立了汉族对中国的统治政权。

内政方面,朱元璋严惩贪腐,对于腐败分子零容忍,在位三十年间,因贪腐而被处以死刑的官员数以万计。虽然手段严酷,却深得民心,国家也从数十年战乱中彻底摆脱出来,为日后的繁荣盛世奠定了基础。

5.王守仁

王守仁(王阳明)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开创了一个精神独立且更加的符合儒家精髓的思想理论。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从诞生至今仍然受到人的关注,且历久弥新,栩栩生辉!在武力方面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平叛了明朝中后期最大的一次藩王叛乱,在当时明显弱势的情形之下,王阳明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将宁王之乱以其中最小的代价给平定了。可以说王阳明先生既符合文可提笔安天下也符合武可上马定乾坤。

6.康熙帝

满清王朝统一中国大陆后的第二任皇帝,年号康熙。在位61年,创古今帝王在位时间第一位。期间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粉碎企图割据台湾的明郑政权,遏制沙皇俄国在亚太的扩张,亲率大军三次征讨企图取代清王朝的蒙古准葛尔部落,予以沉重打击,逼杀其首领噶尔丹。

内政方面,为了笼络汉族人士,推行博学鸿儒科,吸纳汉族人才。同时为了抑制汉族士人的坐大,在一定程度上又推行文字狱,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国家因此逐渐强盛。康熙晚年,九王夺嫡,康熙帝以大局为重,果断废黜了皇太子,直到临终前方才确立继承人,避免了大的动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