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215

文章

6

篇1:石祖娘娘庙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石祖娘娘庙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祖娘娘山在会宁县太平店镇石娘娘山(亦称蟠龙山)峰顶。远远望去恰似一顶皇冠镶嵌在蟠龙山上。该庙占地390亩,建筑占地30亩,主题建筑包括“石祖娘娘大殿”、“百子圣宫”两个大殿和“天坛”、“黄天楼”、“山门”五个部分,另外还包括碑台等附带建筑。整个庙宇寺观依山修建,大殿、黄楼、碑亭、门楼、天桥、圣阁、仙池、石洞,楼台,重重叠叠,美轮美奂。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谈到石祖娘娘庙,人们总会津津乐道有关石娘娘的美丽传说。

传说在清代,有个青江驿人去四川当麦客赶麦场,回来的路上到一个破庙里投宿,由于困乏也没有看清是什么神位就倒在供桌前睡着了,睡梦中,见一美丽仙姑朝自己走来,言说自己是石祖娘娘,并央求麦客把她送到甘肃青江驿的盘龙山,惊醒之后仔细观察,原来庙里供奉的石雕神像乃是石祖娘娘,于是这位青江驿人便将石像抬到自己的独轮车上,开始了艰难的归程,走啊走,晓行夜宿,栉风沐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石像推到了青江驿的杜家辽屲,这时载石像的车子重得再也推不动了,麦客便放下来,由于连日的奔波辛劳,这位青江驿人疲乏得睡了过去,睡梦中依稀听见石娘娘说他的脚下有一墩狗尿稍草,草中有给他的盘缠,一觉惊醒,好生纳闷,再看看自己的脚下,果然长着一墩狗尿稍草,他在草下试着挖了几铲子,果然看见一个瓷瓦罐,打开罐口,里面满满的一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阿弥陀佛,这位青江驿人一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他怀揣着银子三步并作两步朝自己家里跑去,早已把石像丢在脑后,天色已晚,可怜石像神仙孤零零地躺在杜家阳屲山上。

第二天早上有个放羊娃去杜家阳屲放羊,来到山顶后无意中发现有一尊石像躺在山顶,小孩子顽皮,就滚着石像玩耍,玩啊玩,直至把石像滚下了山。

后来这个孩子发现,他明明是把石像滚下山的,可是隔了一夜,这一石像又在山上,他将这一情况转告大人,大人们也颇为奇怪,就警告自家的娃娃再不敢往下滚那个石像了。

再说当地有位姓贾的掌柜,有天晚上梦见一位貌似天仙的女子,言说自己是石祖娘娘,石祖娘娘说要借他的耕牛用一下,如果答应,可以保证几辈子的富贵荣华,掌柜很高兴的说那就用去吧,第二天贾掌柜醒来时果然发现自家的耕牛个个浑身冒汗,牛槽里的草料全是一层层的长虫节节,再看杜家辽屲的时候发现这里早已是椽檩成堆,砖瓦满地,贾掌柜好生奇怪,他相信这是真的,于是他就牵头给石娘娘修了庙宇,这便是后来的石娘娘庙的由来。庙宇修起来了,从此贾掌柜一家五谷丰盛,牛羊满地,人丁兴旺,代代不衰。

据县志记载,石祖娘娘庙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清朝乾隆年间扩建,改革开放以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发展至今已是会宁庙宇寺观建筑里比较大也比较独特的建筑群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王家墕娘娘庙古建筑群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王家墕娘娘庙建筑群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墕娘娘庙古建筑群

时代:明

地址:佳县康家港乡王家墕村

保护范围:东、南至寺庙现有围墙,西至寺庙现有围墙外扩30米,北至寺庙大门外扩80米。

2018年,王家墕娘娘庙古建筑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康家港乡:佳县辖乡。1958年前属坑镇区,同年设康家港公社,1984年改为康家港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1万。榆(林)吴(堡)公路过境。辖康家港、火石山、麻地沟、沙坪上、李家圪台、东山、石峁头、雷家沟、任家沟、李家焉、王家焉、元条则、石曹焉、前郭家沟、下焉、大社、李家圪凹、刘家焉、赤土坡、康家焉、张家山、小社、李家湾、王家畔24个村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娘娘庙遗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娘娘庙遗址为南召县文物保护单位。

娘娘庙遗址位于南河店镇漆树园村娘娘庙自然村东。

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总面积12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3.5米,遗址上暴露大量战国筒瓦、板瓦片,陶壶口沿、陶片和宋代扒村窑白底黑花釉瓷片、青瓷片等,内含丰富,形成文化层叠压。1976年5月,该村群众马连山、苏文全、马连德等在此掘得铁釜1个、窑瓷碗6个(破碎两个)。1976年,地区文物工作队收回陶瓷碗4个(其中一个残破),根据出土器物残片判断,此遗址为战国—宋代文化遗址

漆树园村:漆树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北顶娘娘庙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北顶娘娘庙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顶娘娘庙位于北四环路边,北顶娘娘庙是明代皇家敕建的庙宇,庙内原供奉碧霞元君,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北京寺庙众多,城内庙宇多为香火之地,城外庙宇多为游春、庙市的场所。北京城郊的“五顶”,功能各有特色,中顶以社火、走会为主;南顶跑车、赛马闻名;西顶为皇太后祝厘之所;北顶、东顶为庙市,是民间物资交流的场所。如今,北京的五座娘娘庙(五顶)能够得以修复的只有北顶娘娘庙了。

北顶娘娘庙建于明代,是北京著名的“五顶八庙”中五顶之一;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的北端,是北京北端的标志性建筑。

目前,以“燕墩” 和 “北顶”作为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两端坐标。“燕墩”已经被列入“人文奥运行动计划”之中,建成“燕墩”遗址公园,并竖立北京南端坐标标志碑。

北顶娘娘庙原有四进五层殿,庙前有大戏台,早年每逢庙会必唱几日大戏。民国时期逐渐衰败,文革时期残存古建损毁严重,只遗存山门、二进殿和钟楼三座古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

时代:清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零号路35号增1

类别:古建筑

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位于丁字沽小学校内,始建于元代,位于北运河西岸,坐西向东,庙内供奉娘娘。原有建筑情况不详,现只剩大殿保存完好。2001年大殿内浆皮脱落,发现彩色壁画,经专家鉴定为清代中晚期作品,笔画共有69.44平方米,是天津市市区内首次发现彩色壁画。

原丁字沽娘娘庙始建于元代,内供奉娘娘。同治九年(1870)《续天津县志》上有记载。1930年改为学校至今。现为红桥区丁字沽小学校办纸盒厂使用。

2001年初,殿内发现彩色壁画69.44平方米,内容为观音等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人物最大的30公分,最小的15公分,线条简练,色彩鲜艳。

原丁字沽娘娘庙是目前天津现存的几座娘娘庙之一,大殿保存完好,是典型清代建筑。殿内彩色壁画是天津市市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龙婆西湖庙西湖娘娘庙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龙婆西湖庙(西湖娘娘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从海口绕城高速往右下高速,往观澜湖度假区的出口方向隐藏着一处风光旖旎的冷泉湿地。这里是海口美舍河的源头,也是海口一处文物古迹所在地——龙婆西湖庙(又称龙婆庙或西湖娘娘庙)。

下了高速进入辅路几十米之后,你会看到右手路边有一块半人多高的火山石上,刻着“龙婆西湖庙”字样。

路口左边的湿地就是西湖,水面清澈。

婆西湖庙,景点总占地面积20余亩,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略大。主要由一座独立的庙宇,包括庙前的西湖湿地;庙宇广场(停车场);玉龙泉井;一条小溪流;一座火山岩石桥,还有一座“西湖”牌坊等文物和景观组成。景区虽不大,但在湿地清澈甘甜的火山岩冷泉水(当地人也称之为“龙水”)长年泽被之下,周围植物丰茂、婀娜秀气,灵气十足。泡一泡“龙水”能洗净都市尘埃;喝一口“龙水”能涤荡心灵,让你暂时忘却世间的烦恼。这就是海口永兴西湖及玉龙泉带给我们的“世外桃源”般的感受

龙婆庙建在玉龙泉形成的小溪流的北岸,到庙里参观要经过一条3个桥孔的小石桥,和大多数琼北的石桥一样,用的主要材料都是火山岩,桥上及桥面附近的岸边建有古色古香的石栏杆,许多游客都喜欢站在岸边凭栏远眺西湖美景。琼岛火山岩独特的湿地风光于质朴冷岭中,并不缺少磅礴大气。

龙婆庙由一座庙门、二进悬山式主建筑、两间横厢房组成。手持朝芴、头戴风冠的西湖娘娘是这里的主神,左右各有一黑一白、手持绿蛇的两位水神拱卫。在正殿中庭香炉前,有一个约3平方米的石池,上有明代进士郑延鹊手书的“玉龙泉”碑。池底镶有两头石龙,两股清泉自石龙嘴中一吐一纳,又由暗沟“回首”而出,经另一石龙口流向庙前的西湖。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观澜湖互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