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百草枯中毒主要原因【优秀四篇】

浏览

7241

文章

4

篇1:儿童药物中毒主要原因:误服或者过量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做父母的,最怕孩子生病;而孩子生病了,如何正确安全地给孩子用药,也是家长最犯难的事。一旦用药不当,轻则病情加重,重则致残甚至死亡。

儿童药物中毒主要原因:误服或者过量

儿童急性中毒案例中,药物中毒占首位。在许多城市,儿童药物中毒人数已非同小可。针对全国35个城市114家医院展开的调查显示,有95%的儿科医生报告曾遇到儿童药物中毒病例,平均每位医生一年遇到9.4例。

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儿童药物中毒的病例,成人药品并不能随意用给孩子。我们曾接到一个病例,三个孩子送来时已经昏迷,结果家长发现孩子奶奶的降压药找不到了,原来孩子们把带有糖衣的降压药当成了糖给分吃了。

中毒年龄以1至6岁儿童居多,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智力发育尚不完善,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口尝物品,善于对成人行为进行模仿,一旦看管不力,就可能发生误服或偷服药物现象。

事实上,有86.4%的儿童药物中毒发生于家中,导致中毒的原因有二:一个是家长对药物保管不严,导致儿童误服。根据对京沪广蓉四城的家长调查,有七成家长想起来才检查、或从来不检查家中的药品,近两成的家长选择把成人药和儿童药混放在一起。另一个导致药物中毒的原因则是家长将成人药减量甚至按成人剂量喂给孩子,或者将数种药品混合喂给孩子,却不关心药物的成分,或自行加量,导致药物过量。

■提醒

从日常做起,预防儿童药物中毒

儿童生病后,家长不要擅自做主,一定要遵医嘱给孩子喂服药物。

不要将药物说成是糖果来诱哄孩子服药。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药,因为他们喜欢模仿大人。

绝对要注意将药品、洗发精、清洁剂、杀虫剂、松香油、煤油及其他有毒物品放到孩子摸不着的地方或锁起来。

告诉孩子,未经允许,不可随便吃药片、化学品、野果子等,以免发生危险。

不要将有毒物质存放在食品或饮料的容器内,孩子看到这些容器,以为里面是可以吃的东西。

将成人药品与孩子药品、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存放,注意在家里不要存放毒性比较大的药品。

定期清理自家的药柜,丢弃过期的药物。丢弃时,应保证被丢弃的药物不被孩子拿到。

家中存放的药品的标签一定要原封不动保留,万一孩子误服药物时,可以知道他误服的是什么药,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专家建议,如出现药物中毒,在呼叫120的同时,应第一时间进行催吐,争取最佳抢救时机。催吐一般在中毒4~6小时内进行,通常液体毒(药)物在30分钟内被人体基本吸收,固体毒(药)物在1~2小时内被人体基本吸收,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毒物吸收可使中毒程度显著减轻。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巴比妥类药物是常用的镇静剂和催眠剂。各种巴比妥类药物作用基本相同。巴比妥类药物为什么会引起中毒?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请各位认真阅读。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长期服用长效的巴比妥类药物,而引起蓄积中毒。

2、误服或其他原因,1次摄入这类药物的5—6倍催眠剂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3、少数患者对这类药物高度敏感,小剂量即可引起严重反应。

4、精神抑郁、饮酒及曾用过其他镇静剂或麻醉剂的患者,对巴比妥类的耐受性下降,易致中毒。

5、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常用量也可致蓄积中毒。

6、硫喷妥钠等静脉注射过快,剂量过大,易引起喉痉挛和呼吸抑制。

巴比妥类药物分为长效、中效、短效、超短效四类,儿科常用者有巴比妥、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和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过量应用本品药物所致的中枢抑制表现。大剂量中毒可出现深度昏迷,呼吸中枢麻痹,休克而死亡。

一次进入这类药物5~10倍的催眠剂量,即可引起急性中毒;实际吸收的药量超过其本身治疗量的15倍时,则有致命危险。口服长效巴比妥>6mg/kg,短效巴比妥>3mg/kg,即可出现毒性反应。长期服用较大量的长效巴比妥类药物,较易发生蓄积中毒,肝、肾功能不良病儿尤易引起。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发生严重的中毒反应。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如果大家还想知道药物中毒的急救方法,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中毒急救知识吧,小编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误服是儿童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六个环节应注意

全文共 1768 字

+ 加入清单

4岁以下儿童多是缺乏判断力的天生“吃货”,对外界的好奇心强。他们发现药物后,先做的事情往往是放进嘴里尝,而不是动脑思考,误服药的风险最大。误服是儿童药物中毒主要原因,六个环节注意

误服是儿童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六个环节应注意

1.仔细阅读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用药的向导。然而,调查显示,13%的家长在给孩子服药前从不看药品说明书;25%的家长偶尔或从不关注服药的禁忌,如不应与哪些食物或药物一起吃;还有38%的家长在孩子服药后,很少仔细观察其是否出现说明书中描述的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最好在特定时间服用,如抗过敏药应在睡前服,如果不阅读说明书,可能让孩子出现白天嗜睡等症状,影响学习。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腹泻等副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用药前没有阅读说明书,可能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此时擅自给其加用止泻药,很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阅读说明书还要理解其中词语的意思。例如某些药需要“空腹服用”,这是指腹中没有食物,处于空的状态,如早上起床时和睡前。具体来说,饭前1~2小时和饭后2~3小时都属于空腹。

2.了解药物主要成分

大家到超市买食品时,都会留意成分表,但给孩子用药前,很多家长却不注意药物成分。感冒药和退烧药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成分而用错的药。

退烧药的主要成分多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很多感冒药也含有这些成分。如果孩子感冒发烧,需要同时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应先看是否都含有类似成分,不要自行叠加用,以免出现过量。肝肾功能不全者用前应咨询医生。

如果孩子以前服用过某种药物,且发生了过敏反应,再次服用很可能过敏,这时应及时咨询医生,选用合适的药物。家长带孩子看病时,一定要将孩子的用药过敏史、正在使用哪些药物等信息详细地告诉医生,便于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选对品种和用量

在药店,你可能因为发现治疗同一疾病的药物有多种,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择。其实,同类药分成人药和儿童药,儿童药还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有所区别。建议选择针对相应疾病的儿童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使用。

不可把同样的成人药自行减半给孩子服用。你可能认为把药片一分为二就是减半,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精确地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减半。建议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如悬浊液等,并按说明书的指导给孩子使用。如果某类药物没有儿童剂型,必须用成人剂型时,要听取医生的意见。

4.关注孩子的体重

家长往往会忽视体重对孩子服药剂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儿童口服药会在说明书上注明两个参照标准,一是年龄,一是体重。标注的体重是这一年龄段的平均值。

如果孩子明显超过平均体重,吃药时一般参照年龄标准。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体重为30公斤,已经达到10岁孩子的水平,但他的肝、肾功能还是6岁孩子的水平,如果超量用药,很容易使孩子肝、肾功能受损。这时应咨询儿科医生或药师,选择合适的用量。

即使是对同一个孩子,用药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医生给孩子开过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而发育期的孩子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调整剂量,保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5.使用药品附带的量器

服液体药物时,需要对剂量做比较准确的量取。如果使用日常用的汤匙给孩子喂药,很难估算到位。建议使用药品附带的量器,可将其平放在桌面,按说明书或医嘱指定的量取用。

给年龄较小的孩子喂药时,还可能出现一部分药没有喂进去的情况。一般认为,1/5以内的药物损失不会影响治疗。但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服用的量总是不足可能影响治疗,应及时和医生沟通。如果孩子在服药1小时内大量呕吐出药物,理论上应该补用一次,但如果是因为药物刺激性引起的,贸然再喂服并不可取。建议用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师,如果是有刺激性的药物,选择合适的喂服方式。

6.了解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服药前一定要了解其禁忌,如这种药能否和孩子常吃的食物同时服,在不确定时应咨询医生。大部分药物不建议用牛奶、果汁等饮品送服,以免影响药效,或出现其他难以预测的后果。

如果用牛奶送服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牛奶中的钙可与它们结合成不溶性螯合物而影响吸收,进而降低药效。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大家关注。一位男性因小时候患病,父母常喂红色药剂,且总骗他说是西瓜汁,导致他现在看到西瓜就害怕。很多家长在喂药时都会骗孩子说药是糖果或果汁,这种做法很不可取,不仅可能让孩子从此害怕吃药,还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心理造成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食品中毒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食品中毒主要原因是什么?大家有对其进行过了解吗?今天,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

食品中毒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生产经营者疏于食品卫生管理,对食品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环节中的卫生安全问题注意不够。此类中毒发生率最高,出现在学校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多属此类。

二是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

三是误食。主要是食用亚硝酸盐、河豚鱼、毒蘑菇和农药、鼠药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发生的数量较多,且中毒者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

四是群众食品卫生知识匮乏,食品加工、贮存不当,滥用农药。

五是投毒。近年来,卫生部已收到多起投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投毒物质常为剧毒鼠药或亚硝酸盐。

以上是关于食品中毒主要原因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更专业、更全面的食品中毒安全知识与食品安全知识,如食物中毒如何预防,沙门菌食物中毒原因,海鲜食物中毒原因,豆浆食物中毒原因等,请您时刻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