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略阳县生态环境局(汇集20篇)

浏览

1517

文章

91

篇1:臭氧层破坏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与许多物质起反应而被消耗和破坏。在所有与臭氧起反应的物质中,最简单而又最活泼的是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学物质,如氧化亚氮(N2O)、水蒸汽(H2O)、四氯化碳(CCl4)、甲烷(CH4)和现在最受重视的氯氟烃(CFC)等。这些物质在低层大气层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平流层受紫外线照射活化后就变成了臭氧消耗物质。这种反应消耗掉平流层中的臭氧,打破了臭氧的平衡,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从而给地球生态和人类带来一系列问题。臭氧层破坏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吗?是由环境污染导致,会导致生态破坏。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采矿生产对环境危害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矿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采矿过程中含化学物的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等,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矿山开采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1、水污染

主要由于采矿、选矿活动,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含酸性、含重金属和有毒元素,这种污染的矿山水通称为矿山污水。矿山污水危及矿区周围河道、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当有毒元素、重金属侵入食物链时,会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威胁。

2、大气污染

露天采矿及地下开采工作面的钻孔、爆破以及矿石、废石的装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石场废石(特别是煤矸石)的氧化和自然释放出的大量有害气体,废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物质和粉尘,以及尾矿风化物等,在干燥气候与大风作用会产生尘暴等,这些都会造成区域环境的空气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风景区附近的露天矿场,因采矿对地面景观的破坏时旅游观光环境极不协调,许多矿山随意倾倒固体排弃物导致沟壑、河道淤塞,泄洪不畅,水患不断。

4、土地破坏及复田、土壤的污染

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遭到破坏或被占用。

5、地质灾害

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的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排放的废石(渣)常堆积于山坡或沟谷在暴雨发生下极易引起泥石流。

今天小编就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多大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四大因素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经过长期治理虽在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仍呈恶化趋势。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紧缺、植被覆盖度不高和人地矛盾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马松尧介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的第一个因素是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地退化加剧。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就达到14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56%。西北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有174.0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7.41%,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57.04%。

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的第二个因素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平衡失调、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和地下水位下降。西北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总量贫乏,干旱频发。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但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1/10,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许多湖泊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面积缩小,有的甚至已经干涸。西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新疆艾比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1200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500平方公里,青藏高原上的湖泊30%以上干化成盐湖或干盐湖,黄河源区有不少的湖泊已经干涸。缺水和干旱成为影响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第三个因素是西北地区林草植被覆盖度总体不高,质量和功能下降。西北地区现有森林面积约为22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只有4.87%,远低于全国12.98%的平均水平。江河源头森林植被不断萎缩,涵养水源,稳定江河径流的能力明显减弱。西北地区草场广阔,但主要是干旱半干旱的稀疏草场;退化草场的面积已经达到草原总面积的75%。

第四是人地关系矛盾十分突出。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土地承载能力十分有限。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及全方位开发,造成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肥力下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成为现实的破坏。

马松尧介绍,目前,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已经提出了针对西北地区荒漠绿洲区、黄土高原区、草原生态区、陇南山地和黄河沿线灌区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是城市人口爆炸,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为42.99%,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接近70%;各大城市的出租车及私家机动车数量猛增,而公共交通系统更新较慢,城市路网密度和人均道路面积均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城市人口、工业集中,工厂任意排放“三废”,使江河遭受严重污染,空气烟雾弥漫,垃圾堆积如山,造成了城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这些污染进一步导致了土壤污染,从而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造成城市环境的恶性循环。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解决途径

1.改变发展观

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把增长作为惟一目标的经济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另外,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发展中所消耗的资源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计算在内。从而提高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加环保投入资金,使城市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核心,建立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生产方式。加强城市的环保规划,保证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3.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监控管理城市生态

要根据区域的、国家的、全球的生态系统的科学规律,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如现代空间技术与对地观测系统等对城市生态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对生态破坏给出预报,以使采取相应对策。

4.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与公众参与

今天小编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跨区域的特点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环境污染生态保护一直是我国热点关注话题,尤其是跨区域性生态保护问题尤为严重。那么基于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跨区域,法律规定有哪些措施?

基于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跨区域的特点,新环保法规定,应当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保护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防治的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环保部门应从区域发展战略高度谋划环境保护工作,既要着眼当前,又要谋划长远。

专家建议,要强化并严格执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建设要严守底线,明确功能定位,规范开发秩序,从源头上发挥“防火墙”的作用;要支持培育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的主导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实现绿色发展;应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以西安—成都—重庆高铁经济圈为依托形成跨省市区的生态保护联合、联动协作发展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解决措施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呢?

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严格控制新的生态破坏的产生,使原有的生态破坏区域得以逐步恢复治理;在生态管理方面,坚持“强化监督”的方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多种方法,实现更加有效的生态管理目标。

为实现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采取下列措施:

(1)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坚持提高全民族生态意识,树立正确发展观。

(3)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可在个体、遗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上产生影响,造成物种濒危、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并严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生态安全的关键。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生物种类丰富,是我国生物资源宝库。但现在,只要是飞机草入侵的地方,其它本地物种就很难生长,原因是飞机草可分泌有化感作用的化合物抑制其它草本植物发芽和生长,排挤本土植物并阻碍植被的自然恢复。飞机草现在已经侵占了大量的农田和荒地,使海南岛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外来种在其侵入区内,除了直接的生存竞争对当地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干扰、破坏外,还以其他形式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在南非,对14种引进的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130多种害虫均系本地种,它们原来并不取食这些农作物,由于引进的外来植物促使这些本地种昆虫改变了食性,从而造成了灾害。

今天小编就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态环境主要面临问题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影响,加之人为开垦、超载过牧、破坏生态用地等影响,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那么我国生态环境主要面临问题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3、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的严重退化,从而导致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5、水体污染明显加重

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6、大气污染严重

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何正确认识环境与生态的关系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学的观点看,资源、环境、生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三大自然要素,分别体现着人与自然的不同功能关系。如何正确认识环境与生态的关系呢?

其中,所谓“资源”,泛指“自然资源”,对于一个特定的国家来说,它具体指的是在该国主权领土和可控大陆架范围内所有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发利用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并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实物资源的总称。

所谓“环境”,泛指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环境”,特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前者称为“原生环境”,后者称为“次生环境”。环境有两个明显区别的部分: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后者构成其他有机体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合作。从人类与自然的功能关系看,环境是客体,人类是主体,人类与环境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所谓“生态”,泛指“自然生态系统”,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零次产业是指依托什么和生态环境发展的产业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零次产业是指依托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发展的产业。零次产业又称环境资源产业,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进行环境资源的保护、恢复、再生、更新、增值和积累的生产性事业。

扩展资料

产业结构理论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17世纪。威廉.配第在17世纪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他于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就通过考察得出结论:工业比农业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附加值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70年代以来,大批劳动力从农村涌上城市,致使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而人是改变城市生态环境主要原因,下面带您了解一下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1.城市的环境效应

城市的气温不断升高;城市环境噪音问题;城市放射性污染严重;城市电磁环境效应。

2.城市的大气水污染效应

(1)城市大气污染严重。人类活动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如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排放大量氮、氟里昂,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2)城市水污染恶化。城市工业用水量增加,水污染严重,水污染加剧水资源危机,因水污染导致的地方病增加。

(3)城市固体废物污染。以通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相关设备生产、使用、更新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工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汞、溴、金等金属元素,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3.城市生态植被效应

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环境,也改变了城市植被的生存环境,城市的扩展侵吞了田地,铺装了其地下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成分,而污染的大气在直接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同时,又改变了光照、气温、风等气候条件。以人工种植为主的城市植物群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种类组成较原生植被减少,尤其是灌木、草木和藤本植物更少。城市植被结构分化明显,并趋单一化,城市森林缺乏灌木层和草木层,藤本植物更为罕见。

今天小编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草原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破坏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草原资源丰富的国家,宽阔的草原承载着维持我们生态环境的重任,一旦发生草原火灾,对生态环境将有很大的破坏,那么,草原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破坏呢?

小编了解到,草原火灾后,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有:

1、草原火灾不仅会烧死草地,降低草地密度,破坏草原结构;同时还引起草原植物演替,降低草地的利用价值。

2、由于草原烧毁,造成草场裸露,失去草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3、被火烧伤的草地,生长衰退,降低畜牧承载能力,并促使草原退化。草原火灾后,促使草原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草原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4、草原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动物。草原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

稍后,我们来总结草原火灾的危害有哪些,欢迎关注这部分草原火灾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生态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含义相近,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较而言自然环境的外延要比生态环境的大,自然环境包括所有的天然因素。但生态环境仅是指符合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这个整体才被称为生态环境。也就是说生态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因素的组成成分,也包括一些自然环境,但不能笼统的称之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破坏经济发展影响有哪些呢?

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正在飞跃发展,然而这样的发展却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果长时间没有解决这一问题,那么环境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与生活。

总之,环境生态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的协调性、发展动力的协调性、发展格局的协调性和发展要素的协调性,形成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形成社会生态意识,政府、企业、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才能以生态环保作为出发点和行为准则,才能全方位地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才能实现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生物知识点:生态与环境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食物链的写法(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3.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怎么变化(难降解的有害物质循环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富集,即最高营养级最多)

4.有机物与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如何变化(越来越少)

5.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生物圈)

6.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一般遵守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多越复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7.树立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所有生物由细胞构成,病毒例外,但是病毒是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区别

3.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4.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细胞核中储存有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5.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先分裂,接着细胞质分裂,出现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出现新的细胞壁。

6.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分裂的结果形成组织。生物体由小到大,表现出的生长现象,也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的。

7.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也是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9.动物体的组织与植物体的组织

10.植物体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1.人体的器官:心脏,胃,小肠,大肠,耳,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湖泊污染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危害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那么湖泊污染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危害呢?下面和了解下吧。

湖泊生态系统本身造成破坏。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由于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其被排入湖体经降解释放出氮、磷等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质变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进而变成沼泽。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被利用。

一些人问:水污染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危害?

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1989年国家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1994年、1995年,淮河干流连续发生的水污染事故,引起淮南、蚌埠、盱眙等市县上百万人一段时间没水喝,当地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太湖近年来蓝藻频发,造成无锡自来水厂取水困难,部分水厂停产。海河流域有不少地区已经成为“污水县",“污水乡",当地群众饮水发生困难。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饮用水尽量安装家用净水器过虑在饮用,这样更有利于用水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l.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首先要了解当地生态环境。调查时目标的选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河的污染情况调查、××山的绿化情况调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等。

(2)调查时可进行实地调查,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到环保部门咨询等。调查现在的,了解以前的,预测以后的。

(3)就问题展开讨论,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口数量和人的活动有无关系,有什么关系等。

2.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家庭环保

对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并丢在不同环保垃圾箱里,如废电池、购物袋不乱丢;拒绝一次性消费品;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洗衣服。

(2)个人环保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不随地吐痰,讲究个人卫生;少用或不用洗涤剂,多用肥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用布袋购物,不做影响环境保护的事。

(3)绿化环境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木)则乔、宜灌(木)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能够造福当代,荫及子孙。

3.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保护环境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几个方面分析,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农业。

(2)对工农业和生活中污染物排放进行综合治理,减少各种污染。

(3)建设生态城市,减轻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

(4)加强物种引入或入侵的监测,避免物种引入或入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控制人口增长和结构比例,避免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与利用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今天,深刻认识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吧。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总体幸福指数也得到大幅提升,但生态环境等问题也开始凸显,人民群众从注重“温饱”逐渐转变为更注重“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实际上是强调要从民生改善与人民福祉的角度去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民生。必须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惨痛教训。因此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就是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生态环境还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发源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但因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文明衰落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说,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良好生态环境是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良好生态环境也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既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也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良好生态环境是“生产力”和“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直接相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基础和材料,因此是生产力直接的“构成要件”。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就可以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价值,变成真金白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大家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吗?

生态破坏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后者可能导致前者。污染是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而破坏则可理解成是指某一种资源的不可恢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臭氧空洞等,治理难度很大。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猎杀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捕猎,对许多动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据国际捕鲸协会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6万头鲸被杀(平均每小时3头),其中俄罗斯和日本的捕鲸数占总捕鲸数的95%。例如蓝鲸,是从古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在半个世纪前还有30万头之多,今天只剩下了大约2000头;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黄金还贵,捕杀犀牛的行为加剧,致使黑犀牛的数量已锐减了90%,处于灭绝的边缘。

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可以导致野生动物灭绝,生态环境失衡

1.破坏食物链,导致一些其他野生动物的退化、灭绝和爆发性繁衍;

2.破坏生态环境,依靠野生动物传播种群的植物遭受影响;

3.破坏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被迫中断;

4.破坏生态平衡,加大野生动物于人类的直接冲突,尤其是野生食肉动物再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会袭击人类。

今天小编就猎杀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猎杀动物对生态平衡有什么影响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