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推荐六篇)

浏览

4434

文章

6

篇1: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生活中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辐射本底比以前增大了。那么辐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知识。

一、辐射的分类

辐射按效应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是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或粒子辐射(如α、β、高速电子、高速质子及其他粒子)。而波长大于100纳米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水和机体组织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如光和超声波等。

关于电离辐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mSv/年。国际标准《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IAEANo.115)》及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对公众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1mSv/年;对辐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不限值为20mSv/年。(标准中的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本底剂量及医疗剂量在内。)与天然本底相比,公众的年剂量限值要低于天然本底辐射平均年剂量;辐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要高于天然本底辐射平均年剂量。

二、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辐射防护

针对电离辐射:

1.遇到核辐射威胁的时候最好的预防方法还是将自己处于相对隔离的环境,避免接触核污染物;

2.出差或旅行时,如果可能,尽量选择坐高铁、火车,少乘坐飞机以减少旅行带来的宇宙射线辐射;

3.在医院接受放射性检查时,去正规大医院,谨遵医嘱;

4.乘坐交通工具接受安检时,手不要伸进铅门帘里取包;

4.装修时,不要大量使用大理石等天然石材,装修完找检测机构检测下室内是否放射性超标;

5.陶瓷釉彩类材料要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不要贪小便宜买劣质产品。

针对电磁辐射:

1.通过在办公室和家庭摆放绿色植物来减少辐射;

2.合理安排家用电器,用距离进行防护;

3.使用合格符合标准的电子设备;

4.孕妇尽量少使用微波炉和复印机,开了微波炉之后离开一定距离;

5.家周围有变电站、发射塔的人,及时掌握居住环境电磁辐射数据,学会保护自己必要时维权;

6.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孕妇可以考虑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来电;

7.不要总在电子环境中工作,参加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远离电子环境;

8.健康生活,合理膳食。黑芝麻、紫苋菜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人体健康。绿茶中的茶多酚是抗辐射物质,可减轻各种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辣椒、黑胡椒、咖喱、生姜之类的香辛料,还能保护细胞的DNA,使之不受辐射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

全文共 2828 字

+ 加入清单

常用的射线有X射线和γ射线两种。X射线和γ射线能不同程度地透过金属材料,对照相胶片产生感光作用。利用这种性能,当射线通过被检查的焊缝时,因焊缝缺陷对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使射线落在胶片上的强度不一样,胶片感光程度也不一样,这样就能准确、可靠、非破坏性地显示缺陷的形状、位置和大小。那么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安全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知识。

现场X、γ射线探伤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固定的屏蔽设施,属于移动式射线探伤。

向监理业主报送射线检验告知书

在告知书明确射线检验的时间、地点、射线种类、射线能量、安全距离、现场辐射安全负责人及联系电话等内容。射线检验地点、时间、射线种类等变化要重新报送射线检验告知书。

1、射线检验的时间及地点

(1)合理确定现场进行射线检测的工作时间,避开正常的上班的时间段,选择夜间或中午作为射线探伤固定的工作时间,同时向保卫及安全部门递交书面的工作时间表。

(2)具体的射线检验的时间及地点见告知书。

2、射线种类及能量大小

(1)X射线:本现场使用X射线其射线能量为120~350KV,X射线机型号有RD-2805A、XXG-3005CDHG、XXG-3205CDHG,均为Ⅱ类射线装置。

(2)γ射线:本现场使用γ射线Ir192其射线能量为0.355Mev,型号为TS-1A,Se75其射线能量为0.206Mev,型号为TS-1S,均为Ⅱ类射线装置。

工作场所射线探伤作业警戒区的设置

(1)进行探伤作业时,必须考虑辐射源和被检物体的距离、照射方向、时间和屏蔽条件,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低于年剂量限值,并应达到可以合理做到尽可能低的辐射水平。

(2)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时,在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离X射线机15米的范围内划分控制区,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在4μGY/h以上的范围内可划为管理区,在管理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

(3)进行γ射线透照检查时,在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离γ射线机30米的范围内划分控制区,监督区位于控制区外,允许有关人员在此区活动,培训人员或探访者也可进入该区域。其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2.5μGY/h。

(4)在管理区或监督区的边界上用黄绳组成临时警戒线并悬挂清晰可见的“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告诫非探伤作业人员不要靠近或进入该区域。

射线检验前请场

射线检验前,对射线检验管理区或监督区内的场地进行人员清场,要求非射线检测人员全部离开,确认无非射线检验人员后方可开始射线检测工作,在射线探伤过程中,各通道及出入口有专人监视,防止非射线作业人员误入射线探伤作业区。

设置警示红灯

在X射线机旁设置自激式闪烁红灯,在γ探伤机旁设置报警闪烁红灯。

自主综合防护的方法

1、距离防护

从外照射剂量估算中可以看出,对于点状源,某点的照射率(吸收剂量率)是与该点距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说,距离增加一倍,照射量率将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对于非点状源,照射量率虽然不再与距离成简单的平方反比关系,但也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因此,离源越远,照射量率越低,在相同的时间内受到的照射量越小。

2、时间防护

如果剂量率一定,受照剂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所以工作人员在辐射场停留的时间越长,他所受的剂量也必然越大,反之,就越小。时间防护就是以减少工作人员受照时间为手段的一种防护方法。如果采取适当措施,使工作人员操作时间减少一半,则他所受的总剂量也减少一倍。

减少受照时间的方法有:提高操作技术熟练的程度,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及减少在辐射场中的不必要停留等。当操作遇到意外情况,需要研究对策和做准备工作时,必须即时离开辐射场,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在某些场合下,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强辐射场进行,而且需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可采用轮流、替换办法,即限制每个人的时间,使每个人所受的剂量控制在拟定的限值以下。

3、屏蔽防护

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可以通过控制时间和距离来减少人体受到的照射,但是为了达到辐射源的预期应用目的和保证对似定的照射程序的有效控制和操作,客观上不允许无限制地缩短时间和增大与源的距离。在此情况下,为了达到有效的防护目的,可采取屏蔽防护措施。屏蔽防护是在放射源与工作人员之间设置一种或数种能减弱射线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利用射线通过物质后能量损失,达到减少辐射强度的目的。

4、位置防护

移动式探伤防护最佳的操作位置选择在辐射场内辐射水平最低的方向,据实际监测辐射水平最低的方向在辐射源出口的背后,即后散射线180°的空气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最低。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由于移动式探伤的特点,没有固定的作业场所和屏蔽设施,放射工作人员尤其需要自主防护意识和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把辐射危害降到最低,保护自身健康。

(1)放射工作人员应穿防护用铅背心、铅短裤、带防护用铅玻璃眼镜。

(2)放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利用现场设施进行辐射防护,如混凝土结构、厚壁钢结构、管道、坑道等。

(3)在现场没有可供利用的设施进行防护即空旷地带,应用简易铅屏、累积铅防护等手段进行防护。

(4)放射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5)放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在控制区的边界外操作,否则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6)放射工作人员应根据剂量监测情况,调整射线探伤作业次数。

辐射监测

1、辐射监测是辐射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实践,判断其有无危害与危害大小,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或对已有的防护设施合理性的验证,均依赖于辐射监测数据作为科学依据;而在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后,对防护效果或污染的控制程度进行正确评价,则辐射检测数据又是必不可少的客观指标;在实践运行中出现的意外照射更离不开辐射监测。

2、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的人员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并可能受到显著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他职业照射剂量可能大于5mSv/年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剂量监测,在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不现实或有困难的情况下,应根据工作场所监测结果和工作人员受照地点和时间的资料对这类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做出评价。

3、对于在监督区或只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预计其职业照射剂量在1~5mSv/年范围内,则应尽可能进行个人监测。应对这类人员的职业受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应以工作场所或个人检测结果为基础。

4、工作场所外照射监测是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环境和与其从事的操作有关的辐射水平的数据而进行的检测,是个人外照射剂量检测的一种辅助手段,其评价标准同样是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即连续5年内平均有效剂量20mSv,眼晶体的当量剂量150mSv/年,四肢或皮肤的当量剂量500mSv/年。

5、通过工作场所监测确认工作环境的安全程度,及时发现辐射安全上的问题和隐患,评估工作场所的辐射状况,审查控制和监督区的划分是否适当,鉴定操作程序及辐射防护大纲的效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估计个人剂量可能的上限,为制定个人监测计划提供依据,为辐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医学诊断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措施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辐射的危害确实太吓人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长期受到电磁辐射,则可能出现皮肤衰老加快、抵抗力降低、头痛、失眠、心律失常、生长发育迟缓、流产、畸胎、罹患恶性肿瘤等症状,让人十分恐惧。那么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知识。

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理设计、安装、使用、维护大功率微波设备,严格控制设备本身的微波泄漏和辐射电平。

(2)远距离操作和降低操作处所的辐射强度。

(3)建立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

对从事微波作业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安全技术的教育,使他们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正确的操作规程;正确地认识微波对人体的影响;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4)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在高强度微波辐射场中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微波防护服、头盔、围裙和罩衫,使用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5)加强卫生保健工作。

对长期从事微波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检查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辐射防护安全知识

全文共 2581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我们生活环境中的石头、泥土、建筑材料、宇宙射线等都会产生辐射,正常情况下,每个人每年接受的来自自然环境的射线辐射量(本底辐射量)为3mSv。那么辐射防护安全知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知识。

辐射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放射性检查或治疗的医疗设备、安检使用的X射线机、建筑材料、天然石材、陶瓷、荧光灯起辉器、烟雾探测器等有电离辐射;如电视、冰箱、微波炉、电脑、复印机、空调、高压线、发射塔、通信基站、变电站、手机等会产生电磁辐射。现代生活中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辐射本底比以前增大了。

辐射安全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先是日本地震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引发的恐慌,然后是深圳大运会安检X射线机公众对辐射安全的担忧,最近又在质疑孕妇防辐射服的效用。在日常生活中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放射性安全知识和防护知识,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辐射按效应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是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或粒子辐射(如α、β、高速电子、高速质子及其他粒子)。而波长大于100纳米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水和机体组织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如光和超声波等。

关于电离辐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mSv/年。国际标准《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IAEANo.115)》及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对公众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1mSv/年;对辐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不限值为20mSv/年[1]。与天然本底相比,公众的年剂量限值要低于天然本底辐射平均年剂量;辐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要高于天然本底辐射平均年剂量。

[1]标准中的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本底剂量及医疗剂量在内。

在做医学影像检查时,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优先考虑无放射性辐射的MRI,但是很多诊断MRI是不解决问题的,一般是先拍X片,必要再局部做切片CT,所以选择正规大医院就诊且谨遵医嘱为上。另外,针对儿童和孕妇的诊疗有区别于普通成人的标准。

X射线安检机的剂量水平:我国标准GBZ127-2002《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15208.1-2005《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给出的设备剂量率要求是:距外表面5CM任意一点不应大于5µGy/h,通常的安检机为1µGy/h。只要是正规厂家的合格质检产品,X射线安检机的泄漏剂量对公众不造成威胁。

辐射剂量参考值:

胸透一次大约1.1mSv

胸片一次剂量0.2mSv

颅部CT2mSv

胸部CT8mSv

腹部CT10mSv

骨盆CT10mSv

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

每天吸20支烟年剂量0.5-2mSv

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

(地铁安检乘客的接受剂量进行过专业计算,有兴趣可以私下探讨)

辐射照射有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有阈值,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多少,随机性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有关,严重程度和剂量无关。也就是说单次照射即使受照的剂量大,也不一定导出问题,具有随机性。

人体是可以通过自然代谢来抵御一定的辐射伤害的。关于低剂量照射的健康威胁程度在辐射防护领域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声音说:“低剂量照射不仅对健康不造成威胁,反而有益健康”,而反对方坚持辐射危险比现在的估计值要高。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抗争,而不是严肃的科学探索。

那么,针对辐射防护,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针对电离辐射:

1.遇到核辐射威胁的时候最好的预防方法还是将自己处于相对隔离的环境,避免接触核污染物;

2.出差或旅行时,如果可能,尽量选择坐高铁、火车,少乘坐飞机以减少旅行带来的的宇宙射线辐射;

3.在医院接受放射性检查时,去正规大医院,谨遵医嘱;

4.乘坐交通工具接受安检时,手不要伸进铅门帘里取包;

4.装修时,不要大量使用大理石等天然石材,装修完找检测机构检测下室内是否放射性超标;

5.陶瓷釉彩类材料要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不要贪小便宜买劣质产品。

针对电磁辐射:

1.通过在办公室和家庭摆放绿色植物来减少辐射;

2.合理安排家用电器,用距离进行防护;

3.使用合格符合标准的电子设备;

4.孕妇尽量少使用微波炉和复印机,开了微波炉之后离开一定距离;

5.家周围有变电站、发射塔的人,及时掌握居住环境电磁辐射数据,学会保护自己必要时维权;

6.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孕妇可以考虑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来电;

7.不要总在电子环境中工作,参加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远离电子环境;

8.健康生活,合理膳食。

以下是一些日常能够抗辐射的食品:

黑芝麻: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入肾,“肾主骨升髓通于脑”,各种辐射危害主要影响人体大脑和骨髓,使人免疫系统受损。多吃补肾食品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

紫苋菜:紫苋菜能抗辐射、抗突变、抗氧化,与其含硒有关。硒是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人体健康。常吃含硒丰富的紫苋菜,可提高人体对抗辐射的能力。

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是抗辐射物质,可减轻各种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茶叶中还含有脂多糖,能改善机体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血球等。

蔬菜、水果: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能摄取大量的维生素A、B、C、E。这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细微影响,避免神经系统发生紊乱。

辛辣食品:辣椒之类辛辣食品属于常用调料,同时也是抵御辐射的天然食品。吃辣椒不但可调动全身免疫系统,辣椒、黑胡椒、咖喱、生姜之类的香辛料,还能保护细胞的DNA,使之不受辐射破坏。

一些争议问题:

有些人质疑绿色植物以及抗辐射的食品对辐射防护是否有帮助,我请教了身边的专家,他给我讲了他的理解,大家自己来判断吧!

1.绿色植物对防辐射有帮助吗?

植物防辐射,多是针对电磁辐射的。物质能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也能部分吸收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当于屏蔽),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某些植物对特定的物质能选择性地吸收,能利用这个特性来净化空气中的放射物,到达防辐射的目的。

2.抗辐射健康食品,这个靠谱吗?

食品可以通过代谢(或物质交换)的作用达到抗辐射(具体涉及到物理及生化的机理)。比如吃碘片防止大量吸收I131,所以还是有道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何做好工作中的辐射安全防护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辐射技术在工业生产、医药事业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诞生了许多有用、有价值的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应用的同时也要特别重视这些产品的负面影响,即各种对人体的辐射和对环境的污染。那么如何做好工作中的辐射安全防护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知识。

下面是对辐射技术在生产中使用的一般安全要求:

1.必须掌握所用辐射源的辐射防护基础知识,并能经常用来考虑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要求。特别是独立操作的人员,必须受过辐射防护的专门训练,并经考试合格才能进行操作。分装、倒装辐射源,排除故障或检修等操作,容易受到较大的照射,因此,更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在专用设施内或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进行。要合理使用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工作鞋帽、服装等;遵守个人防护规则,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中,禁止一切可能使放射性元素侵入人体的行为,如禁止饮水、吸烟、进食、化妆等。并且事前应做好专门的准备工作,一切操作要求准确、迅速。少照射时间,外照射的总剂量与总照射时间成正比,因此必须昼减少受照射时间。可采取减少不必要停留时间、轮换作业、提高操作技术等措施,减少个体受照射时间。

2.对所用辐射源要熟悉它的性能,例如辐射特性、强度和结构等,以及辐射源工作或不工作状态时的剂量场强度的分布情况。不论使用何种类型的辐射源,都必须以明显标志划出控制区,以免有人误入。在控制区内,非因工作需要不得有人进入。围封隔离,对于开放源及其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封锁隔离”的方法,把开放源控制在有限空间,防止向环境中扩散。

3.对辐射源在使用或操作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设想和分析,并制订出预防和处理措施。所有安全装置,例如传动装置、安全讯号装置、监测装置和连锁装置等,应经常检查其性能完好情况,不符合要求时不准开始工作。

4.一切特殊操作和不符合安全规程的各种操作,应经安全防护部门批准,并在其监督下进行。工作人员必须进人强辐射场操作时,应力求采用足够的局部屏蔽措施,并尽量选择在照射量率最小处进行。加强屏蔽防护,在放射源与人员之间设置防护屏,吸收或减弱射线的能量。

5.对一切辐射源,都要定期检查其泄漏或破损情况,特别是对可能放出气体或气溶胶的辐射源,例如镭源等,要检查勤一些。当有破损怀疑时,必须立即检查。凡已破损的,在未查明原因和采取防范措施前不准继续使用。

6.一切辐射源要有专人管理,并建立账目,登记人册,经常检查账物是否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电离辐射,可以说,电离辐射就在我们身边。电离辐射可以造福于人类,它在工业、医学、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离辐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我们要学会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防护的三大原则

(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来达到防护目的。

(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