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种子的萌发笔记(通用五篇)

浏览

2720

文章

5

篇1:生物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全文共 2246 字

+ 加入清单

种子萌发条件

自身条件

有完整的和生命力的胚

被昆虫咬坏了胚的种子不能萌发。种子在离开母体后,超过一定时间将丧失生命力而不能萌发,对不同种子而言其寿命时间长短不同。例如:柳种子仅有12小时,花生1年,小麦和水稻一般能活3年,白菜和蚕豆的能活5~6年。

有足够的营养储备

正常种子在子叶或胚乳中储存有足够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干瘪的种子往往因缺乏充足的营养而不能萌发。

不处于休眠状态

多数种子形成后,即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暂时也不能萌发,这种现象被称为休眠。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种皮障碍。有些种子的种皮厚而坚硬,或种皮上附着蜡质层或角质层,使之不透水、不透气或对胚具有机械阻碍作用。二是有些果实或种子内部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比如某些沙漠植物在长期的生活中,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在种子表面具有水溶性抑制物质,只有在大量降雨后,这些抑制物质被洗脱掉才能萌发,以保证形成的幼苗不致因缺水而枯死。对于休眠的种子,若需促进萌发,应针对不同原因解除休眠。

外界条件

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充足的水分

休眠的种子含水量一般只占干重的10%左右。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启动一系列酶的活动,开始萌发。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含蛋白质较多的种子如豆科的大豆、花生等吸水较多;而禾谷类种子如小麦、水稻等以含淀粉为主,吸水较少。一般种子吸水有一个临界值,在此以下不能萌发。一般种子要吸收其本身重量的25%~50%或更多的水分才能萌发,例如水稻为40%,小麦为50%、棉花为52%,大豆为120%,豌豆为186%。种子萌发时吸水量的差异,是由种子所含成分不同而引起的。为满足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要,农业生产中要适时播种,精耕细作,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的吸水条件。

适宜的温度

各类种子的萌发一般都有最低、最适和最高三个基点温度。温带植物种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范围比热带的低。如温带起源植物小麦萌发的三个基点温度分别为:0~5℃,25~31℃,31~37℃;而热带起源的植物水稻的三基点则分别为10~13℃,25~35℃,38~40℃。还有许多植物种子在昼夜变动的温度下比在恒温条件下更易于萌发。例如小糠草种子在21℃下萌发率为53%,在28℃下也只有72%,但在昼夜温度交替变动于28℃和21℃之间的情况下发芽率可达95%。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温度还常因其他环境条件(如水分)不同而有差异,幼根和幼芽生长的最适温度也不相同。不同植物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萌发都受影响。超过最适温度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部分种子能萌发,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高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种子萌发逐渐缓慢,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小部分勉强发芽,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低温度。了解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以后,可以结合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特性,选择适当季节播种。

足够的氧气

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增强,需氧量加大。一般作物种子要求其周围空气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也叫含油种子,如大豆、花生等的种子萌发时需氧更多。空气含氧量在5%以下时大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土壤水分过多或土面板结使土壤空隙减少,通气不良,均会降低土壤空气的氧含量,影响种子萌发。

充足的阳光(少数植物)

一般种子萌发和光线关系不大,无论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都能正常进行,但有少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如黄榕、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这类种子叫需光种子。有些植物如早熟禾、月见草属的Oenotherabicnusis和毛蕊花等的种子在有光条件下萌发得好些。还有一些百合科植物和洋葱、番茄、曼陀罗的种子萌发则为光所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需光种子一般很小,贮藏物很少,只有在土面有光条件下萌发,才能保证幼苗很快出土行光合作用,不致因养料耗尽而死亡。嫌光种子则相反,因为不能在土表有光处萌发,避免了幼苗因表土水分不足而干死。此外还有些植物如莴苣的种子萌发有光周期现象。

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大致可分五个阶段:

吸胀

为物理过程。种子浸于水中或落到潮湿的土壤中,其内的亲水性物质便吸引水分子,使种子体积迅速增大(有时可增大1倍以上)。吸胀开始时吸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种子吸胀时会有很大的力量,甚至可以把玻璃瓶撑碎。吸胀的结果使种皮变软或破裂,种皮对气体等的通透性增加,萌发开始。

水合与酶的活化

这个阶段吸胀基本结束,种子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发生水合,原生质从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各种酶开始活化,呼吸和代谢作用急剧增强。如大麦种子吸胀后,胚首先释放赤霉素并转移至糊粉层,在此诱导水解酶(α-淀粉酶、蛋白酶等)的合成。水解酶将胚乳中贮存的淀粉、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物质(麦芽糖、葡萄糖、氨基酸等),并陆续转运到胚轴供胚生长的需要,由此而启动了一系列复杂的幼苗形态发生过程。

细胞分裂和增大

细胞分裂和增大时吸水量又迅速增加,胚开始生长,种子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开始大量消耗。

胚突破种皮

胚突破种皮时胚生长后体积增大,突破种皮而外露。大多数种子先出胚根,接着长出胚芽。

长成幼苗

长成幼苗以后长出根、茎、叶,形成幼苗。有的种子的下胚轴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只由上胚轴和胚芽长出土面生成幼苗,这类幼苗称为子叶留土幼苗,如豌豆、蚕豆等。有些植物如棉花、油菜、瓜类、菜豆等的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把子叶顶出土面,形成子叶出土幼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种子的萌发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种子萌发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动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例:下列不是种子萌发必需的条件的是()

A、一定的水分B、充足的阳光C、适宜的温度D、充足的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种子的萌发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一节。

本节课设计的主旨是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认识大豆种子的结构,并且在老师指导下,能探究归纳出玉米种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初一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想多动手多尝试,求知欲强的特点,给教师留下较大的发挥余地。?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运用观察、比较法识别种子的结构,并加以描述。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解剖、观察大豆种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大豆与玉米种子结构的对比,提高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实验、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疏导:通过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准备阶段?

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

2、学生准备好大豆种、玉米种,提前一天浸泡,以备上课解剖观察用。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你知道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

生:种子。?

师:对。用种子繁殖后代首先是种子的萌发,本节课我们来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种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利用实物投

影仪展示老师和同学们所收集的各种植物的种子。)

生:这是花生、黄豆、玉米、绿豆、米、瓜子、松子、莲子……

师:对,很好。看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观看形形色色的种子,展开联想,进入情境。)

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等等。

师:那么你们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结种子呢?……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先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其余的问题,大家可以课后继续探究。刚才有同学问: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是否一样?同学们先别忙着回答我,我希望你们通过实验探究后再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种子的萌发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课是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一节《植物种子萌发》的第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种子的结构的理论基础。此时,安排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萌发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亲自体验中,探究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知识的结构上看,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内化,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

初一学生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喜爱动手操作,但由于自身实验和思维能力的限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散乱,肤浅单一,不能触及问题实质。所以教师要做到组织引导,建议本课时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一周前)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第2环节:课上展示交流实验方案,分析得出结论。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并能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在自行设计的探究方案指导下,通过探究活动,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沟通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激发培养善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种子萌发需一定的自身条件与外界条件,树立内因与外因辩证观点。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习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过程,并将设计方案书面化,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第一环节课前探究实验

(提前1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除了自身结构的内部条件,还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学生自主结合成2-4人探究小组,组织引导他们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大胆猜想,提出假设。

(二)确定探究主题,制订探究方案

探究小组根据猜想,设计对比实验,指导学生从实验内容、探究目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方面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施探究方案

学生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完成书面实验报告。

第二环节课堂展示研讨

(四)展示方案

各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实验方案、操作情况,并由此得出何种结论。

(五)交流研讨

其他小组自由提问,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各组方案中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启发思考,开展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相互交流互补,获得正确结论。

(六)分析综合

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讨论分析,从而建立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

指导观看种子萌发过程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前实验观察,使学生对种子萌发过程有个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由学生总结种子萌发过程。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胚根首先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