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通用20篇)

浏览

6319

文章

1000

篇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处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其中,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处

1、生物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

2、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

3、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生物多样性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传统医学的医生依赖植物和药草治疗疾病已经有很长时间。长期以来人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

5、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自动清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树和其他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这种主要由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产生的温室气体,然后还给自然纯净的氧气。生物多样性是这个世界的空气净化器。

今天小编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菜地如何生物除虫

全文共 1516 字

+ 加入清单

绿色防控不仅省工、省力、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还可避免或减少化学农药给果品造成的农药残留,确保果品食用安全,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下面来看看菜地如何生物除虫吧?

1、细菌杀虫剂

细菌类杀虫剂是国内研究开发较早的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目前,研究应用的品种有苏云金杆菌、青虫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其中苏云金杆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能产生伴孢晶体毒素,昆虫寄主谱较广的重要昆虫病原菌,是一种胃毒性杀虫剂。我国苏云金杆菌制剂研制始于60年代,经过科技人员的多年努力,在菌株选育、发酵生产工艺、产品剂型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均有突破,尤其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方面,噬菌体倒灌率从10%以上降到1%以下,这两项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苏云金杆菌的研究开发正向改善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防治对象的方向发展,同时对苏云金杆菌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对其杀虫晶体蛋白的编码基因Cry的研究已有许多突破,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效Bt工程菌株已有报道。我国现已通过国家农药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的Bt生产厂家近70家,年产量超过3万吨,产品剂型以液剂、乳剂为主,还有可湿粉、悬浮剂。在20多个省市用于防治粮、棉、果、蔬、林等作物上的20多种害虫,使用面积达300万公顷以上。大量的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苏云金杆菌对多种农业害虫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这些害虫包括棉铃虫、烟青虫、银纹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菜蛾和茶毛虫等,对森林害虫松毛虫有较好效果。另外,还可用于防治蚊类幼虫和储粮蛾类害虫。[2-3]

2、真菌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是一类寄生谱较广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触杀性微生物杀虫剂。目前,研究利用的主要种类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座壳孢菌和轮枝菌。

⑴白僵菌白僵菌是我国研究时间最长和应用面积最大的真菌杀虫剂。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国内开始研究利用白僵菌防治林业害虫松毛虫和农业害虫玉米螟,至70年代,已开发出固相培养和液固两相生产方法和应用技术,并陆续建厂生产白僵菌粗产品,大面积防治松毛虫和玉米螟。80年代后期,经过中国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等多家单位的科技人员多年的攻关研究,研制成功了球孢白僵菌液固两相一体化产孢生产新工艺,实现了白僵菌工业化生产工艺的突破。90年代后期,浙江大学研制成功了球孢白僵菌液固两相优质生产新工艺。中国农科院研制成功了卵孢白僵菌生产工艺。在产品剂型上,已开发出粉剂、可湿粉剂、油剂、乳剂和微胶囊剂。目前,白僵菌的研究开发重点在工业化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剂型和产业化技术等方面。我国白僵菌生产厂仅10家左右,企业规模小,采用的生产工艺多为固相浅盘、窗纱开放式培养,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大多未能达到规模化生产,产品自产、自销、自用,年产量为200吨左右防治粉,年防治面积达67万公顷。白僵菌的寄主很多,可防治对象有玉米螟、松毛虫、多种金龟子、水稻叶蝉、飞虱、桑天牛、茶小叶蝉、茶毛虫、大豆食心虫和蚜虫等,特别是对玉米螟和松毛虫,已作为常规手段连年使用。

⑵绿僵菌绿僵菌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菌,在国外应用其防治害虫的面积超过了白僵菌,防治效果可与白僵菌媲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干旱对生物生存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那么大家知道干旱对生物生存有哪些影响呢?下面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干旱对生物生存有哪些影响?小编总结如下:

干旱是水少导致生物无法很好的完成生理活动从而导致作物减产。干旱本身就是一种严峻的逆境条件,对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本次干旱使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很多浅根性的植物因缺水而死亡,同时岩溶地区的水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使该区域的植物面临严重的挑战,甚至死亡。

干旱及其相关的温度较高的气候条件,影响生物行为。如迁徙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提前离开,在云贵高原上过冬的黑颈鹤也过早离去,因缺水导致食物减少和营养不良,对长距离迁徙构成影响。长期过着迁移生活的亚洲象因干旱可能较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停留,常规的迁移生活发生改变。很多植物因干旱高温无法完成春化过程而难以成花,生长质量下降也会引起生活史过程发生改变。这些生物行为的变化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改变的一种方式。

另外,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主要与其发生的季节和农作物的种类、生长周期、品种的选择和种植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春旱会影响到春天播种的时期,如冬小麦的越冬返青,造成种子萌发困难,出土困难,直接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夏旱的发生发展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抽穗、盛花和授粉过程,甚至会影响到作物不能正常的灌浆和成熟,最终作物的果实饱满程度,是作物减产。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关于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小编会在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中给大家做详细解答,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外来生物入侵情势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外来生物入侵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

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外来生物入侵者。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目前已经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中国,造成的损失已经高达2000亿元。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入侵中国的物种有50余种,其中11种主要外来生物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

中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包括30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其中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牛蛙等。环保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今天小编对中国外来生物入侵情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例题】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功能是()。

A.食用B.观赏C.食用和观赏D.繁殖后代

解析:一株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生殖器官的作用就是繁殖后代。

答案:D

练习:1.下列属于组织的是()。

A.皮肤B.肝脏C.胃D.血液

2.植物体的茎是()。

A.营养组织B.营养器官C.生殖器官D.保护组织

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构成的结构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A.个体B.系统C.器官D.组织

4.下列结构都是你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它们当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A.洋葱表皮B.杨树的叶C.西瓜D.月季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厌氧法既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也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有些有机物,如固体有机物、着色剂蒽酮和某些偶氮染料等。那么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是什么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厌氧生物处理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和CO2的过程,厌氧过程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1881年,法国的LouisMouras发明了“自动净化器”,用以处理污水污泥,从而开始了人类利用厌氧生物过程处理废水废物的历程。随后人类开始较多地应用厌氧过程来处理城市污水(如化粪池、双层沉淀池等)和活性污泥工艺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如各种厌氧消化池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加强了利用厌氧消化过程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相继出现了一批现代高速厌氧消化反应器,如: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厌氧流化床(AFB)、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AAFEB)等,从此厌氧消化工艺开始大规模地被应用于废水处理,这些现代高速厌氧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有机负荷大大提高,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例题】水和无机盐可以进入活细胞,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活细胞,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细胞壁有保护作用

C.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D.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解析:物质的进出主要由细胞膜控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让有害物质轻易进入细胞,也不让有用物质任意渗出细胞。而任何物质都可以自由通过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与细胞核和细胞质关系不密切。此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作用。

答案:A

练习:1.下列各项中动物细胞所不具有的是()。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壁D.细胞质

2.下列各项中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线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的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环境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反之,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分布等。

(1)影响大气环境: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影响降水量。某些植物的叶可吸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2)影响水环境: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

(3)影响土壤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增加肥力。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变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宇宙中有没有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出现之前,恐龙是是地球上的统治者,虽然人们没有见过恐龙,但是,人们根据一些化石以及其它足迹足以推断出,大部分的恐龙身形巨大。

体重更是重达几十吨,在当时,称霸一方,但是后来就灭绝了,地球上既然有如此庞大的生物,会不会也有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呢,在浩瀚的宇宙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星体。

人们对于它们的认知还是非常薄弱的,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即使在宇宙中存在生物,那也仅仅比人类大几倍而已,由于引力不同,火星的引力是地球的38%,因此,可以推算出。

如果火星上真的有生命的话,会比人类高达3到4倍,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它很有可能是一个球形,并且日常的一些活动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而人类更是看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由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组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等,那么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湿地生物多样性,既丰富又复杂。湿地的物种丰富,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动物中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湿生或水生种类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对于保持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陆地湿地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据资料反映,湿地鸟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细菌和病毒的物种多样性十分重要,一些有益的细菌被人类利用,而有害的病毒和细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对它们的研究甚少,主要研究是在医药方面。SARS等病毒使亚洲和全世界为之恐慌,对这些有害生物,至今还是出现一个研究一个,缺乏系统的研究,实际上它们的变异也大而频。

海水藻类的数量是惊人的,全球约有15000种,淡水藻类数量更大,达20130种,但中国淡水藻数量较小,约8979种,约为全球淡水藻种类的44.60%。

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地衣,在生物进化中是一重要阶段。在物种多样性上,也表现得相当特殊。全世界约有地衣20000种,中国约有2000种,为世界地衣总种数的1/10。

动物界的物种多样性,统计也有困难。如昆虫,已知物种数和可能物种数还有非常大的差异。有人认为昆虫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类群,其物种数约有3000万种,但统计的数量为92万种,约为估计数的3.06%。在昆虫这一类群中,尚有无数物种未被发现,或者没有记录。

无脊椎动物是一大门类,在湿地中的种类、数量和分类极为复杂。在类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中,我国有蟹类600余种、虾类300余种、磷虾42种。贝类中的类型也很多,有双神经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等,各纲都有许多门类。

湿地中的浮游动物,在中国有轮虫类250种、枝角类140种、桡足类200种,总计达590种。底栖动物有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扇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担轮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多种门类,常见的种类有:肉足虫、海绵、水螅、沙蚕、龙虱、水螨、蜉蝣、水蚯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⑴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

⑵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⑶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⑷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今天小编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水体生物性污染种类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水体生物污染是指水体中进入了细菌和污水微生物等,那么水体生物性污染种类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动物污染:有害昆虫、寄生虫、原生动物、水生动物;如食人鱼事件;

二、植物污染:杂草、某些树种、某些藻类;如紫茎泽兰的生物入侵;米草的生物入侵;

三、水葫芦的危害:疯狂蔓延使很多水生生物处于灭绝的边缘。

四、凤眼莲的入侵:凤眼莲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凤眼莲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

五、微生物污染:病毒、细菌、真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知识点记忆口诀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悬铃木科

落叶乔木有星毛,树皮苍白大片脱。冬芽包于叶柄下,直到早春随风落。

长柄互生叶掌裂,雄雌花序不同枝。聚合坚果为球形,枝头摇曳如悬铃。

一美二英三法国,数球种类即分明。

蔷薇科

多具托叶叶互生,蔷薇花冠有萼筒。花萼5枚基联合,花瓣5数或重瓣。

花萼凹凸心皮数,四个亚科借此分。心皮1枚为桃李,心皮离生绣线梅。

心皮合生苹果梨,花托凹陷为蔷薇。

豆科

植物多为羽状叶,三处羽状或多回。花瓣5数为蝶形,不为蝶形别亚科。

雄蕊10枚9+1,子房上位单雌蕊。边缘胎座成荚果,凭借花冠分三科。

辐射对称含羞草,真假蝶形辨云实。

酢浆草科

草本常有地下茎,三出复叶如心形。辐射整齐花两性,萼片5枚覆瓦状。

花瓣同数雄蕊10,5皮5室房上位。蒴果浆果最常见,绿化栽培作草皮

牻牛儿苗科

草本通常有腺毛,单叶互生或对生。羽状深裂或掌裂,对生托叶花两性。

萼片45稍合生,花瓣同数下周位。雄蕊与之成整倍,雌蕊结合5心皮。

蒴果先端有长喙,开裂翻卷样式奇。

蒺藜科

草本常为羽状叶,刺状托叶常宿存。辐射对称花两性,萼片5枚稍合生。

花瓣同数无腺体,雄蕊与之成整倍。子房上位45室,每室胚珠2至多。

蒴果开裂常有刺,因而得名作蒺藜。

芸香科

木本植物常有刺,单身复叶或复叶。叶片常有透明点,内有油质味独特。

花冠辐射相对称,花瓣离生雄蕊多。子房上位有花盘,柑果蓇葖或蒴果。

苦木科

木本树皮有苦味,羽叶互生罕对生。花序总状圆锥状,或为聚伞顶腋生。

辐射对称花单性,萼片通常3-5。覆瓦排列或镊合,花瓣同数可缺如。

果实浆果核果状,或为翅果不开裂。

楝科

羽状复叶为木本,互生全缘无托叶。叶基多少有偏斜,各型花序腋顶生。

杯状萼小45裂,偶尔离生覆瓦状。花瓣同数稍合生,花药连成雄蕊管。

无柄花药内向着,子房上位胚珠多。

远志科

草本全缘叶互生,偶尔对生或缺如。两侧对称花完全,具有苞片小苞片。

萼片5枚不等长,花瓣如同蝶形花。龙骨花瓣仅一枚,其它狭小如鳞片。

雄蕊8枚丝连鞘,子房上位鞘中包。

大戟科

植物通常具乳汁,花序杯状聚伞形。单叶互生花单性,同株着生亦不同。

花序外围具总苞,雄蕊数目随种异。子房上位3心皮,中轴胎座为蒴果。

秋海棠科

单叶互生茎有节,叶不对称基歪斜。托叶2枚常脱落,雌雄同株单性花。

雄花花被2-5,雄蕊多数稍合生。

雌花花被同样多,子房下位中轴座。柱头常常稍扭曲,果为蒴果或浆果。

仙人掌科

多年草本茎肉质,叶片退化变为刺。花冠辐射或两侧,花萼花冠数目多。

雄蕊多数生花喉,子房上位胚珠多。花柱合生柱头裂,肉质浆果不常见。

本生沙漠干旱区,本地栽培为观赏。

黄杨科

常绿木本无乳汁,不具托叶近革质。单叶对生对互生,全缘或者有锯齿。

花不完全且绿色,萼片花瓣常缺失。雄花雄蕊4-6,雌花3室房上位。

漆树科

木本树皮含树脂,复叶互生无托叶。两性单性或杂性,花小整齐性别奇。

萼片离生3-5,花瓣同数偶尔无。雄蕊与之成整倍,雌蕊1室房上位。

果实多为核果状,种子肉质无胚乳。

苦木科

木本树皮有苦味,羽叶互生罕对生。花序总状圆锥状,或为聚伞顶腋生。

辐射对称花单性,萼片通常3-5。覆瓦排列或镊合,花瓣同数可缺如。

果实浆果核果状,或为翅果不开裂。

编辑推荐:生物知识点记忆口诀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上5次生物大灭绝是哪5次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的生命能够追溯到大约35亿年前的一种单细胞物种。从那时起,物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不断增加,数百万个物种由此进化而来,那么历史上5次生物灭绝是哪5次?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

生态破坏小知识: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0%的物种绝灭。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事件: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

事件:突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提醒您:物种灭绝的越来越快,我们只有做好预防那么才能保护好动物们,另外在日常时我们也可以多了解一些环境污染小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物醇油添加剂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醇油主要原材料是甲醇,其次是添加剂,能用来调配燃料的原料性能、热值也是千差万别,会用身边的各种原料、以热价比、清洁度、采购难易度、调制难易度、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化随时调整原料与制作方式来配制燃料。生物醇油添加剂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生物醇油添加剂

生物醇油乳化剂(添加剂)是一种高强度催化剂,能有效提高生物醇油的热量,该粉状助燃剂由多种高热值化工原料混合而成,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比例加入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即可使用,可提高原生物醇油的1/3的热值,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使甲醇分子更加稳定,从而大大的减少挥发,使生物醇油在生产,贮运,使用过程更加安全。用生物醇油乳化剂生产的生物醇油,在全国广泛,获得用户一致好评。

生物醇油乳化剂的使用,使生物醇油生产更简单,用户只需购买甲醇即可,无须再用其他化工原料,大大降低了生物醇油的生产成本,只在甲醇中加入乳化剂简单搅拌几分钟就是高热值的生物醇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如何避免儿童饮食中的生物性污染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污染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的、细菌性的、真菌性的、病毒性的和由此引起的有毒代谢产物对食品的污染,经常引起儿童食物中毒和胃肠疾病,是危险性较大的一类儿童食品安全问题。

避免此类污染,家长需特别注意:

1、不给儿童吃生猛海鲜、涮羊肉。

2、不食用除鱼脑以外的其他动物性脑组织。

3、不吃不新鲜的蔬菜、水果。

4、凉拌菜充分清洗、消毒。

5、不让儿童吃剩饭剩菜。

6、因微波炉加热的不均匀,慎用微波炉给儿童制作食品。

7、制作好的食物尽快食用,放置不超过两个小时(夏季不超过一小时)。

8、因一些菌在低温下可以繁殖所以冰箱不是保险箱,存放食品有一定的期限。打开的罐头、果酱、沙拉酱在冰箱中存放后不给儿童直接食用;打开的果汁在冰箱中存放不超过一天。

9、少给儿童食用含沙拉酱的夹馅面包。

10、夏季谨慎食用冰棍、冰淇淋。

11、不给儿童吃熟食肉制品及熟食凉拌菜。

12、儿童的餐具经常消毒。

13、不吃过期食品。

14、不吃霉变甘蔗。

15、科学制作儿童食物,加热彻底,尤其是海产品。

今天小编对如何避免儿童饮食中的生物性污染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什么是食品生物性污染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什么是赤潮生物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赤潮生物?能够大量繁殖并引发赤潮的生物称之为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动物和细菌等,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居多,其次为硅藻、蓝藻、金藻、隐藻和原生动物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的相关海洋灾害小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赤潮爆发频繁,已成为海洋灾害之一,目前治理赤潮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应为其自身明显优势,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法对环境无二次污染,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一种赤潮的治理方法。

为使赤潮灾害控制在最小限度,减少损失,必须积极开展赤潮预报服务。众所周知,赤潮发生涉及生物、化学、水文、气象以及海洋地质等众多因素,目前还没有较完善的预报模式适应于预报服务。因此,应加强赤潮预报模式的研究,了解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衰机理。为全面了解赤潮的发生机制,应该对海洋环境和生态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赤潮的多发区,海洋污染较严重的海域,要增加监测频率和密度。当有赤潮发生时,应对赤潮进行跟踪监视监测,及时获取资料。在获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赤潮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预报模式,开展赤潮预报服务。

加强海洋环境和生态监测一是为研究和预报赤潮的形成机制提供资料,二是为开展赤潮治理工作提供实时资料,三是以便更好地提出预防对策和措施。

以上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赤潮的详细分析,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登陆进行查询,相信大家一定会满意而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甲流病毒变异3大追问是什么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北半球逐渐进入隆冬,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令人更为担心的是,甲流病毒已经出现了变异。甲流病毒变异这一突发现象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变异之后的甲型流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下面就跟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甲流病毒变异3大追问是什么?

1.如果新型病毒出现人际间传播,情况会更严重吗?

由于甲流病毒变异的实际病例刚刚检测到,目前尚无足够临床证据显示变异后的病毒特征全貌。WHO从挪威国家卫生当局获得的信息显示,新病毒有可能更深地侵入患者的呼吸道,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症状。至于英国局部地区出现个别人传人的病毒案例,也不足以证明新病毒必将引起较大范围的人际间传播。

2.变异病毒是否变得更加厉害和难以控制?

即使上述诸国先后发生了甲流病毒变异的案例,至今尚无足够证据显示变异的病毒能感染更多的人,或重症甲感患者将会因此剧增。病毒发生变异后,相关机构已经开始对其特性展开全面深入地研究,希望能尽快掌握有效办法。

3.得过甲流的患者还会感染变异后的病毒吗?

从理论上讲,甲流患者是指感染过H1N1初期病毒的病患,即使那些接种过甲流疫苗的群体,他们只是对早期的以及未变异的甲流病原体有较好的免疫力。目前世界各国最普遍使用的甲流疫苗都是根据最早的甲流病毒株研制出来的,所以对接种了疫苗或已康复的甲流患者来说,他们体内的抗体对变异的病毒是否有效目前还不能下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