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模拟试题二(20篇)

嘿,同学们知道高考生物备考攻略技巧又有哪些的吗?可有了解过?不妨一起来关注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4年高考生物备考攻略技巧,希望您能喜欢!

浏览

4614

文章

1000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的形态和结沟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1)在讲述细菌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沦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部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②可以用显微投影议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④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分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阶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编辑推荐:细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宇宙中有没有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出现之前,恐龙是是地球上的统治者,虽然人们没有见过恐龙,但是,人们根据一些化石以及其它足迹足以推断出,大部分的恐龙身形巨大。

体重更是重达几十吨,在当时,称霸一方,但是后来就灭绝了,地球上既然有如此庞大的生物,会不会也有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呢,在浩瀚的宇宙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星体。

人们对于它们的认知还是非常薄弱的,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即使在宇宙中存在生物,那也仅仅比人类大几倍而已,由于引力不同,火星的引力是地球的38%,因此,可以推算出。

如果火星上真的有生命的话,会比人类高达3到4倍,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它很有可能是一个球形,并且日常的一些活动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而人类更是看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外来生物入侵者入侵渠道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外来生物入侵者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

外来生物入侵渠道

1.外来入侵种可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传播杂草的种子,例如紫茎泽兰是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入我国的。薇甘菊可能是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以及美洲斑潜蝇也是通过自然因素入侵中国的。

2.出于农林牧渔生产、景观美化、生态环境改造等目的,从正规渠道引进的物种,但是引进后“演变”为入侵物种,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国将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凤眼莲)作为猪饲料引进,但水葫芦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连绵1000公顷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3.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升温,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

今天小编对外来生物入侵者入侵渠道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跨膜运输方式探讨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针对这个问题,不妨做两个方面的界定:

1,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分标准是不是浓度梯度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属于载体介导的跨膜运输方式,它们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实现跨膜转运是否需要能量。协助扩散的动力来自于浓度梯度,故不需要能量。而主动运输因为一般是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所以需要能量,其运输过程所需能量来源有三种: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和光能驱动。由此可见,葡萄糖氨基酸这两种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自由扩散,其衡量标准不是浓度梯度,而是要看其是否需要能量。从根本上讲,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差异在于载体的类型不同。

2,在不同功能的细胞中同一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不是相同

对不同功能的细胞而言,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会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同一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不是相同的呢?下面以葡萄糖和氨基酸在不同细胞中跨膜运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从当前的人体生理研究成果来看,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分属两类。一类是钠离子协同的继发性主动运输,实例有小肠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顶面)和肾小管刷状缘(肾小管上皮细胞顶面)对葡萄糖及氨基酸的转运。另一类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即协助扩散,实例包括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摄取,以及小肠上皮细胞内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与氨基酸向细胞间隙的转运。可见葡萄糖和氨基酸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到底属于哪一种,不能笼统地去讲,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海洋的广袤并不和其生物多样性的大小相称。虽然所有类群的生物(门、科等高级分类阶元)在海洋中都可以找到,但是它们只占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的13%不到。虽然如此,海洋生态系统相比于陆地生态系统却有很多独特的、古老的类群。在已知的31个动物门中,有12个门的动物是海洋特有类群(扁盘、栉水母、异涡、环口、中生、星虫、螠、帚虫、腕足、棘皮、毛颚、半索)。而只有两个类群是陆地所特有的:多足类和两栖类。这些古老的物种是提供新的分子模型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潜在的宝库。

然而,海洋生物的生物量并不少。毫无疑问,海洋环境在生命的历史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如今仍然庇护着不少古老类群,并可能具有最大的生物量。例如,海洋浮游植物可以占到整个地球上的碳基生物量的一半以上。仅海洋表层的细菌含量就占到全球生物量的10%上。Whitmanetal.(1998)估计海底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的生物量占全球生物量的27-33%。而海洋光合浮游生物则多达一半。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特点:一是物种数由北向南递增,二是中国海域是西北太平洋某些温水种分布的南界,也是许多暖水种分布的北界,三是由于黑潮暖流使得许多暖水种分布的界限北移,四是有12个门类为海洋生物所特有。

今天小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6445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

1.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我国人工林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内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渔业资源减少。

2.物种濒危程度加剧。据估计,我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其中,裸子植物、兰科植物等高达40%以上。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

3.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一些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栖息地丧失,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已经消失或萎缩。部分珍贵和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

今天小编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环境污染是一种生态破坏,随着我们对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系统化,人们越来越发现,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物种大灭绝在很大程度上与全球扩散的环境污染有密切联系。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1.遗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污染条件下,种群的敏感性个体消失,从而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污染引起种群的规模减少,由于随机的遗传漂变,降低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污染引起种群数量减小,以至达到了种群的遗传学瓶颈,即使种群最后实现了完全的适应,并恢复到原来的种群数量时,由于建立者效应,从而造成遗传来源单一,遗传变异性的来源也大大降低。

2.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污染物的直接毒害作用,会阻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生物丧失生存或繁衍的能力。污染引起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积累作用,使食物链后端的生物,难以存活或繁育。

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

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主要是由于生物对突然发生的污染在适应上可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故生物多样性会丧失;污染会改变生物原有的进化和适应模式,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向着污染主导的条件下发展,从而偏离其自然或常规轨道。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降低。

4.生态系统的杂性降低

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污染直接影响物种的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污染大大降低了初级生产,从而使依托强大初级生产量才能建立起来的各级消费类群役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支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趋于简单化。

今天小编就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是哪天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12月20日,通过第55/201号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以增加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指定这一天为国际日是以此庆祝1992年5月22日内罗毕会议最后通过的决议《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

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11月召开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探讨一项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必要性。1989年5月建立了技术和法律特设专家工作组,拟订一个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律文书。到1991年2月,该特设工作组被称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1992年5月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公约》于1992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缔约国第一次会议1994年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1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将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今天小编对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是哪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

⒈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解释生物以及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医、食、住、美学等;

间接价值:维持生态平衡;

潜在价值:尚未开发。

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每年的5月22日。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⒈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其次是环境污染。

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就地保护(最有效和必要的措施)和迁地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①概念:科学家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可用于生产激素、单克隆抗体、营养蛋白、酶、疫苗、各种生长因子及其他一些药物等。

②乳房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③优点: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2)动物与仿生

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某些外形或结构而制造出新仪器、新设备的科学。仿生学是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边缘科学,仿生学的发展与对生物结构和器官的认识水平的深度息息相关,所以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仿生学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仿生学应用实例:①长颈鹿与抗荷服;②蝙蝠回声定位与雷达;③乌龟的龟壳与薄壳建筑;④飞鸟与飞机;⑤海豚与潜水艇;⑥变色龙与迷彩服;⑦萤火虫与目光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物入侵真的没有天敌吗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入侵种对于本地种个体具有着快速而显著的影响。个体在面临入侵的捕食者或竞争者时,生长或生殖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生物个体的形态在面对入侵者时也会产生改变。个体也会由于入侵者的捕食或竞争而产生行为学上的反应,例如改变对资源的利用模式,下面来看看生物入侵真的没有天敌吗?

生物入侵有的存在天敌,而有的在本地区确实没有天敌,应该仔细在本生态系统中查找该生物的天敌,利用本土的生物对该生物进行驱逐。不过利用生物法除去外来生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个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最后是否形成入侵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进入新环境的外来入侵物种的自身特点,以及这个环境是否容易被这个物种入侵称为生物入侵者。

1、入侵物种特点

广域的分布和快速的扩散能力。这两个特征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具入侵性的物种的生活史较短、结果时期较长、种子数量较大、种子体积较小、种子存活时间较长、易于被风和动物传播等。另外,一些研究也指出生活型或功能群与可入侵性有关,但没有哪一种生活型在所有生境中都具有入侵性。

2、被入侵生态系统特点:

和外来入侵种一样,这些容易遭到入侵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

资源供给经常处于一种波动状态的生境要比具有稳定的资源供给的环境容易受到入侵,当一个生境中的限制性资源突然升高或降低时更易受到入侵,受干扰、疾病或虫害侵袭后的生境的可入侵性也将增加。资源供给增加后,当本地的植物能利用这些资源所间隔的时间延长时,可入侵性增加;群落引入牧食者后,将使得生境更容易受到入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组成

(1)生产者:自然界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其他分解者、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是依赖绿色植物而存在的。由此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成分。

(2)消费者:是指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取食其他动植物的生物。动物只有通过取食这种方法,于能获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3)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或残落物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菌和真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1—2—4所示。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也有少数属于消费者,如菟丝子缠绕在大豆上,营寄生生活;动物大部分是消费者,但有的动物也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如蚯蚓、蜣螂等腐生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生物入侵的四大危害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的四大危害包括经济损失、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威胁健康等四个方面,下面带您简单了解一下。

1.经济损失

中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外来生物入侵者制造的麻烦。2001~2003年,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现在损失已经高达2000亿元。

2.物种灭绝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由于缺少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3.破坏生态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4.威胁健康

如40年前传入中国的豚草,其花粉导致的"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甚至由于导致其它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今天小编对生物入侵的四大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比陆地生物更为丰富和复杂,许多类群基因序列的5%~15%是复合型,而陆生哺乳类和鸟类的平均值分别为3.6%和4.3%。据统计,中国海域已记录的海洋生物物种共20278种,隶属于44门,其中鱼类约占世界总数的14%,蔓足类约占24%,昆虫类约占20%,红树林植物约占43%,海鸟类占23%,头足类占14%,造礁珊瑚物种约占印度-西太平洋总数的1/3。

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1、红树林生态系统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广东20世纪50年代仅雷州半岛的红树林面积就有140km2,但因砍伐、围垦、建虾塘等,1985年仅剩不足60km2;2001年全省红树林面积9084hm2;广西曾有红树林湿地面积223km2,现在仅存56km2;海南多数江河出海口及沿岸独立的海湾均有红树林生长,20世纪50年代初期琼山、文昌、陵水、三亚、儋州等地约有红树林100km2,但到20世纪80年代剩下不足50km2。

2、珊瑚及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礁生态系是由造礁石珊瑚生物群体本身形成的底质所支持的特殊生态系,被称为“海底雨林”和生物多样性保存库。在遭受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压力下,珊瑚礁生态系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尤其是人类的活动对珊瑚礁影响形势更为严峻。

3、海草床生态系统

目前,海草的生境已受到围海养虾、海水养殖、非法渔业作业、环境污染、开挖港池航道等人类活动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和威胁。

4、还有海湾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以及重要的产卵场生态系统等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今天小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十大生物入侵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很容易缺乏天敌而大量的繁殖,严重影响威胁原有生态的物种生存,造成原有生态平衡的破坏。下面带您了解一下比较著名的十大生物入侵事件。

十大生物入侵事件

1.10年前,狮子鱼入侵美国海岸,严重影响当地的渔业,给渔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时,美国政府决定将他们全部引到其他海域,借用训练好的鲨鱼猎杀狮子鱼。

2.几年前,一大波缅甸蟒入侵美国佛罗里达州,使得当地居民寝食难安。这种蟒蛇极其强悍,就连成年鳄鱼也沦为它们的食物。

3.斑马贝在船只的帮助下顺利进入美国国内,这种贝类生活繁殖能力超强,而且不易消灭,大肆侵入千家万户的下水道,情形相当恶劣。

4.蛇头鱼在澳大利亚大肆繁殖,这种鱼牙齿极其锋利,只要被咬到除非死去,否则绝不松口,当地人都不敢下水,叫苦不迭。

5.亚洲鲤鱼曾一度成为美国人的大烦恼,入侵的亚洲鲤鱼繁殖能力惊人,很快便吃光了附近水域的食物,导致当地物种多样性骤降。

6.地中海寄生虫,专门寄生在鱼类最内,靠吸食鱼类血液为生。

7.我国食人鱼的入侵,曾引发恶习攻击事件,一名在河里洗澡的人,被“食人鱼“咬下手上的一块肉。

8.”食人蜂“来自非洲,后全世界到处蔓延,这种蜜蜂最内藏有剧毒,动物和人类被咬伤,救治不及时会危急生命。

9.澳洲曾引入有毒的海蟾蜍,希望帮助他们清除庄稼地里的害虫,结果由于没有天敌,这种蟾蜍开始大肆繁殖,侵入千家万户。

10.来自美国的灰松鼠入侵了整个英国森林,这种松鼠身上携有剧毒,其他生物一旦碰上便会感染,甚至死亡,后来英国出动大批消防部队进行捕杀,才延缓了它们的生长。不过,它们繁殖力极强,不久这些灰松鼠又呈指数增长。

今天小编对十大生物入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物变异现象及其分类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这是从古到今所有进化论者毋庸置疑的共识。但是,关于变异的来源以及如何交织于成种过程(渐变—突变)却是历来进化论者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然而生物变异现象及其分类都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生物变异小知识:

(1)染色体变异:由于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从而使生物发生变异,具体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农业育种上,染色体数目变异应用较广,如整倍数目变异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等,自然界整倍数目变异的农作物较多,如四倍体的草莓、四倍体马铃薯三倍体香蕉、三倍体无籽桔柑等。

(2)基因重组: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互换造成,生物的变异多数由基因重组造成。农业上的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应用的就是基因重组。

(3)基因突变:该类型的变异是基因内部结构改变造成的,多因DNA复制差错造成,包括能使生物产生性状改变的有义突变和不改变生物性状的无义突变。基因突变一般具备不定向性、普遍性、多害少利等特性。太空育种和辐射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提醒您:变异主要是由环境问题引起的,所以我们可以学习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保护环境,这样可以避免变异的发生,另外也可多了解一些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生态破坏小知识直接在本网站查询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我们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伟秀丽的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今天小编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环节动物门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从教材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在接触活体动物的过程中去了解它并思考问题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好方法,所以,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是本课的重点,观察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蚯蚓的系统了解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可以发现许多问题,例如,“蚯蚓没有脚,是靠什么来运动呢?”“蚯蚓没有眼睛可为什么能够对光线做出反应呢?”等等,同时,通过观察也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发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科学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虽然从“观察水螅”就开始了,但是,由于水螅的结构简单,个体又小,学生对其又不熟悉,兴趣性不高。所以,其效果是不明显的,而对蚯蚓的观察则大不一样。首先是学生对蚯蚓很“熟悉”,有着极大的兴趣;其次是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强;如将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玻璃板上来观察其运动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提出疑问等等。这样仔细地观察蚯蚓即使是对那些非常“熟悉”蚯蚓的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因此,引导学生做好实验的每一步并充分理解该步骤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是认真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话,那么,其收获将超出教材的要求,因为在实验中,学生会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并提出许多问题,从而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不仅仅是有关蚯蚓的,其更多的知识可能是有关生物实验方面的。例如,“将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棉球浸多少醋?浸什么样的醋?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是近一点好还是稍远一点好?……等等。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会在实际操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收获。也许有些学生会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实验操作方法,它可能会与教材或老师的要求有差别,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更简练,更精确。所以,重视实验,尤其重视学生分组实验是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决不能以讲述为主,而要以学生实验为重点。

本课的难点有二:其一是实验方面的,例如,在实验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步都要求学生得出结论,但由于实验材料的个体差异,每条蚯蚓的运动和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在实际观察中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做为老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及实验操作两个方面,而把握这两个方面最好的方法是做好准备实验,随机地从学生的实验材料中选取一条或二条蚯蚓,按实验步骤认真进行,从中既可发现在学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许多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另外,在学生观察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及时予以纠正,例如:抚摸蚯蚓身体腹面,应该感觉到比较粗糙,因为腹面有较多的刚毛,但可能会有些学生没有这种感觉。这时,老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操作,首先要从颜色上分辨蚯蚓的背腹面(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然后在抚摸时要稍用力才能感觉到粗糙。这些细节,在准备实验时都应充分想到,否则,学生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其二是有关蚯蚓结构和生理知识方面的。这里有二个问题,第一是关于蚯蚓的体腔,前几章内容都没有提及体腔问题,是不是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没有体腔呢?学生会自然产生这样的疑问。作为老师应该做科学的解释,但不宜展开,对初中生应充分注意量力性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将水螅、绦虫、蛔虫和蚯蚓做一简单的比较:

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蚯蚓的结构比前几种动物要复杂,从而得出蚯蚓比前几种动物更高等的结论。由于蚯蚓出现了真体腔和身体分节的现象,所以,蚯蚓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第二个是蚯蚓索状神经结构的功能特点。这里出现了“神经节”的概念。教材中说明:“神经节是由许多神经细胞集合而成的”,……那么,由神经节和其发出的神经所构成的索状神经系统与前面学习过的水螅的网状神经系统有何不同呢?神经细胞集合成“节”与分散成网相比有什么意义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生产当中,我们周围的因为电子设备无时无刻不在侵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研究电磁辐射生物体的影响对防治电磁辐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小编就来讲讲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

相对于令人恐慌的电离辐射,日常生活中的电风扇、手机、电磁炉等电器,以及通信基站所产生的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的范围。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热效应,人体70%以上的水分子,受到电磁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体内器官周围的温度。电磁波进入肌体后,使神经兴奋系统、肌肉运动系统和生物体电路系统产生异常,刺激心脏,甚至使心脏停止跳动。

另外,电磁波可以穿透皮肤,达到人体器官,细胞中的水分在电磁能的作用下变成热能散发掉,使体温升高,细胞被破坏。睾丸因体温升高,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受障碍;子宫温度达到39℃以上,影响胎儿的免疫力,产生白血病。

第二是非热效应,电磁辐射会打乱和干扰人体器官和组织中存在的微弱电磁场,如被X射线过多照射后,虽然身体不会发热但会影响身体健康。

在电磁波透入肌体中,大脑皮质UHF、VHF的作用下,有钙离子流出。而钙离子在信息传达,免疫系统功能中影响细胞增加,同时也影响钾、钠、氯离子的分布。从而影响激素分泌和调节平衡功能。

第三是累计效应

一般一次低功率电磁波辐射后人体会受到伤害,如果恢复前受到第二次辐射,伤害就会累积,这种伤害是永久性的,这种累积结果的表现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几年或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后才会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1、微生物在食品和酿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1)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食品: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使食物腐败变质。

(2)保存方法:①风干保存(如:鱼干等);②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

③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④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