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分为原生生物汇编20篇

浏览

5081

文章

1000

篇1:生物形态的起源

全文共 2592 字

+ 加入清单

大自然具有多种机制,使细胞组织成为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形状。如用最简单的方法分类——按照体积的大小,人的位置便是在离最大顶端的百分之 0.001 的地方。鸟、鼠、蜂或许看上去不大,其实它们也处于离顶端的百分之一之处。其余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昆虫和小虫,它们的平均长度仅仅三毫米——“这样大小的东西,就是掉在汤里,我们也很少注意到”。要详细描述多样化配方,为期尚远。然而,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着和其它生物,诸如昆虫、蒲公英、黑猩猩同样遗传程序的控制,这一事实使我们继续有希望能对演变有个一般性的理解。

有些科学家只想对实际过程略加澄清。有的却想发现生物界的牛顿定律。本世纪早期,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动物学教授达西·汤普逊(D′ Arcy Thompson)在他关于多细胞有机体成长的专著中写道,有生命物体的进化必须受几何所规定的框架的限制。今日的生物学家,许多都会认为这是条死胡同,认为该学科的大步进展不是出诸笔墨,而是来自实验室中的观察。

尽管如此,在生物学实验研究激增的同时,理论学者也在背后悄悄地致力于了解,这些生命图案如何在时间上编织出来。从理论上我们不仅可以得到酵解和细胞钟所表现的时间上的图案,我们也可以同样取得诸如条纹、点子、山形纹等的空间图案,这些可以看作为驻波:虽然组成花案的彩色分子本身可能在作剧烈活动,整个图案是固定不动的。此种可能性早被杜灵在他 1952 年的一篇论文中认识到。关于形态起源——有机形式的发展,杜灵的看法近来有人研究是否可以用来解释诸如斑马的条纹、金钱豹的点子,以及身体各部分的初始分化。

要使一个图案从亿万个运动不已的分子混合体中出现,其所需要的配料在本书第六章讨论过。其一是扩散;化学浑汤不同的部分到底是经过扩散彼此才“交换信息”。另一个是化学反应。分子一面扩散一面起反应,反馈出现,于是花样产生。为了对这些空间结构作数学模拟,非线性动力学必须描述不可逆化学反应的速度,同时要顾及各种化学配料不同的扩散率。因此,杜灵的基本途径现今称为“反应-扩散理论”。第六章提到的“可激发性”可能也很重要。

生在淡水里的水螅,有人说有一百个、有人说有五十个、有人说有九个头。虽然古希腊的大力神,借助于其驭者,终于结果了它的性命,它的一个低贱的远房亲戚现今仍然健在,并且在对形态发生的研究中作着贡献。从水螅身上一、二毫米的一小段,就可以长出整个的水螅。这惊人现象早在 1744 年就被出生于日内瓦的动物学家特兰布利(Abraham Trembley)注意到。它为形态起源的研究,提供一个虽非典型、确是方

便的系统。如果从水螅头附近取出一小片组织,放在身体的另一个部分,

48  小时以内就会长出一个新头;那个新头甚至可以拿走,它自己又会再长。“局部组织受到某个物体的感染了”,马普病毒研究所的马因哈特(Hans Meinhardt)这样写道。马因哈特对此形成图案的能力,在杜灵式反应-扩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按他所说:“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关于简单有机体成长的控制,水螅将会提供一幅颇为完整的图画。”

水螅中图案的形成似乎取决于两个因素:短程的化学激发(经由自催化)和远程的抑制。产生出的非线性导致许多有机体所共有的图案特点。典型情况是:一小片组织开始与其周围稍有不同,开始释放少量的“激发剂”,由于自催化,激发剂的浓度很快地增高。局部的高浓度触发抑制信号的制造,这是另一种生物分子,它散布到周围的组织,使别处不生产激发剂。这些所谓“形态子”的浓度分布轮廓,实际上告诉细胞它相对于特殊组织的位置,从而决定此细胞演化为头细胞还是尾细胞。例如,要看是昆虫身体的哪一段,结果是腿还是触角。一般认为,激发和抑制不仅模拟初始图案的发展,并且对请如鬃毛、毛发、羽毛、树叶重复式结构的间隔,也扮演重要角色。反应-扩散理论已被运用于四肢软骨的排列,羽毛鳞甲的分布,动物的体纹,以及蝴蝶翅膀上的复杂花纹。是否成功,尚有争论。反应-扩散式方程可以产生各式各样不同的图案。杜灵的母亲写道:“他给我看了一些(图案),问我它们像不像牛身上的斑点。它们的确很像,以至于现在我一看到牛就想起他的数学图案。”

动物的这种图案一般规定在壳或子宫里的胚胎上面。图案形成的精确时刻和当时胚胎的大小,是决定动物终身穿戴的花纹的关键因素。数学模型启示我们,为什么处于哺乳动物体积分布谱两端的象和老鼠,它们身上颜色比较均匀一致,而不太大也不太小,像短鼻鳄鱼、金钱豹、斑马,它们身上的花纹就会很不寻常。此类模型表明,金钱豹的尾巴太细,装不了斑点,斑点都合并为条纹。的确,按照牛津大学数学生物学中心的詹姆士·默里(James Murray)教授所说,数学模拟可以解释为什么“世上有身上是斑点、尾巴是条纹的动物,而没有这个样子反过来的动物”。

然而,用杜灵不稳定性来描述图案形成有个大问题,那就是:该不稳定性从来还没有在任何实验中真正出现过。对有些似乎控制发育的物质,有人建议它们是“形态子”:哈佛医学院的一对夫妇小组得到很好的证据,证明视黄醛酸会触发鸡胎中的一团细胞,使它们成长为腿或者翅膀;而座落在曲宾根的马普生物演

在胚胎时期决定的动物身上的花纹,各动物的大小有关。老鼠体

积太小,因此多数身上没有班点。体积大的动物,好比象,也倾向于全身一个颜色。用数学我们可以预言,面积不够大时,班点就要变条纹:右下方的楔形图说明,猎豹身上和尾巴上花纹不同。

化学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得到证据,证明果蝇胚胎的发育受 bicoid 蛋白梯度的影响。可是这类例子不符合杜灵关于花样产生的图像。其理由本书第六章已经略为提及。杜灵的反应-扩散理论无法描述自组织所有可能的机制。加州伯克利的吉姆·默里(JimMurray)、奥斯特(George Oster)和其他人提出了一个与此有关但性质不同的处理方法。他们用一个类似的模型,但里面采用直接测量的生化量和细胞密度,他们叫这“力学-化学”方法,因为细胞受到的化学和力学影响都考虑到了。此模型可以和已知量或实验可测量挂钩,它是否正确因而比较容易检验。默里使用了一个力学-化学模型,对短鼻鳄鱼身上花纹是在怀孕期哪个时刻规定在胚胎上,作了精确的预言,这个具体结果可以直接检验。此种措施进一步的运用将帮助我们了解,创伤如何自我治愈,正常发育期中四肢的软骨布局如何规划,以及是何种因素导致先天性缺陷和畸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1)生态系统的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成分.

a.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温度等.

b.生物因素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绝大部分的动物,包括所有寄生的生物

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物链常常相互交错成网状叫做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是循环不息的,在食物链及无机环境中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平衡的特点.

a.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具有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不一样,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强,相反,这样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了,其恢复能力就越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体伤残分为几个等级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法律不断完善,也因为近年来关于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伤害事件的常发生,而关于这些受伤的赔偿纠纷也随之增多,因为不同等级的受伤也就涉及到赔偿的不同。那么人体伤残分为几个等级呢?人体烧烫伤等级鉴定方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人身伤害维权小知识。

人身伤残鉴定标准依据《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该标准依据里面对人身伤残等级分为十级,各个级别都有做非常详细的分类说明。

依据被鉴定人治疗后遗留的组织器官损害及功能障碍,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丧失的程度,参照医疗和护理依赖的状况,将残疾分为十级,最重为一级,最轻为十级。

我国目前伤残鉴定有三个标准,即:

一、《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起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并归口,2014年09月03人发布,2015年1月1日实施,代替GB/T16180-2006,适用于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工负伤和因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

该标准共分十级,一至四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五至六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至十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该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员在雇佣活动中造成人身损害用什么标准评定伤残的答复》((2013)他8复函)其它人身伤害赔偿鉴定也采用该标准。

该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X级(10%),每级相差10%。

三、《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2013年8月30日,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替代《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司发[1990]070号)、《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法(司)发[1990]6号)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146-1996)。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所涉及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

该标准按受伤程度分为重伤(重伤一级、重伤二级)、轻伤(轻伤一级、轻伤二级)、轻微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生物安全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所谓生物安全一般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下面来具体的看一下生物安全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吧?

1、BSL-1,代表病原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都是已知的所有特性都已清楚并且已证明不会导致疾病的多种微生物物质。研究通过日常的程序在公开的实验台面上进行。不需要有特殊需求的安全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只需经过基本的实验室实验程序培训并且通常由科研人员指导,在这样的环境下并不需要生物安全柜的存在。

2、BSL-2,代表病原体:流感病毒

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是一些已知的中等程度危险性的并且与人类某些常见疾病相关的物质。操作者必须经过相关研究的操作培训并且由专业科研人员指导。对于易于污染的物质或者可能产生污染的情况进行预先的处理准备。一些可能涉及或者产生有害生物物质的操作过程都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在这些条件下最好使用二级的生物安全柜。

3、BSL-3,代表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

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一般都是本土或者外来的有通过呼吸传染使人们致病或者有生命危险可能的物质。我们需要保护一切在周围环境中等操作者免于暴露于这些有潜在危险的物质中。通常使用二级或者三级的生物安全柜是必需的。

4、BSL-4,代表病原体: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

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是一些极高危险性并且可以致命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且现今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者治疗方法来处理。操作者必须经过熟练的关于进行这种极高危险性物质研究的培训,并且应该很熟悉一些相关操作,保护设施,实验室设计等等方面对于这些极高危险性物质的预防。同时也必须由在此研究领域非常有经验的科研人员进行指导,严禁独自在4级实验室工作。对于实验室的进出应当严格的进行控制,实验室一定要单独的建造或者建造在一栋大楼中于其他任何地方都分离开的独立房间内,并且要求有详细的关于研究的操作手册进行参考。在这样的实验研究中三级的生物安全柜是必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真菌动植物人类危害

细菌和真菌中某些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物质,成为病原体,致使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有些腐生细菌能使食品腐败变质;有些真菌如青霉、曲霉,使食品、衣服等发霉变质、长毛腐烂等;还有一些曲霉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素,使人致癌。

大型真菌中的蘑菇,有些种类本身含有毒素,称毒蕈(毒蘑菇),如毒蝇鹅膏、毒伞、花褶伞(“狗尿苔”)等,误食了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酗酒人体健康危害

长期饮酒会留下永久性损伤,造成大脑萎缩,并导致在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发生障碍。许多酗酒者都会慢慢患上“韦尼克-科尔萨科夫综合症”(Wernicke-Korsakoffsyndrome),这种病是由缺少硫胺素(一种维他命B)所引起的。之所以会缺少硫胺素,是因为酒精干扰了人体对维他命B的吸收。患有尼克-科尔萨科夫综合症的人会陷入精神紊乱、协调性不足,还可能出现记忆和学习障碍。

持续饮酒会使身体逐渐对酒精产生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会导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发生长期衰变。为适应经常性饮酒,大脑会改变神经传递素的生成。但当酗酒者停止饮酒或大幅减少饮酒量时,大脑会尝试重新调整其化学物质,并在24到72小时内进入所谓的戒断状态。戒断症状包括定向障碍、幻觉、震颤性谵妄(deliriumtremens,简称DTs)、恶心、出汗和疾病突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手机软件分为几类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基本上时刻都要用到手机,手机里有我们喜欢的游戏,歌曲,聊天工具,这些都是手机软件,那么您知道手机软件分为几类吗?

手机软件主要分2大类,一个是系统软件,如安卓,iOS等。一个是应用软件,如我们手机中运行的各种软件,如QQ、微信等。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指控制和协调手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系统,是无需用户干预的各种程序的集合,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手机系统;负责管理手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系统软件使得手机使用者和其他软件将手机当作一个整体而不需要顾及到底层每个硬件是如何工作的。一般您买到的手机里面就自带了很多系统软件,如:日历、日程表、java游戏等等。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applicationsoftware)是和系统软件相对应的,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的集合,分为应用软件包和用户程序。应用软件包是利用手机解决某类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的集合,供多用户使用。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它可以拓宽手机系统的应用领域,放大硬件的功能。如QQ、微信、酷狗等等,这些都是应用软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不是像过去的那么简单死板,目前发展到了可以和电脑相媲美。手机软件与电脑一样,下载手机软件时还要考虑你购买这一款手机所安装的系统来决定要下相对应的软件。

早期的手机主流系统有以下:Symbian、BlackBerryOS、WindowsMobile.但是在2007年,苹果推出了运行自己软件的iPhone;Google宣布推出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平台。苹果跟安卓两款系统凭着强大的优势,迅速占领手机市场大部分份额。

360近期发布了《2015年Android手机应用盗版情况调研报告》,通过内容显示2015年安卓手机应用盗版情况仍然猖獗,平均每款正版App对应92.7个盗版,工具类软件以及模拟辅助类游戏最易遭仿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物进化的漫长岁月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宇宙中是不是独一无二,也就是别的星球上或其邻近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提出比我们知道恒星是别处的太阳还要更早。尼古劳斯·冯·屈斯(NikolausvonKues,1401-1464)和乔尔丹诺·布鲁诺

(GiordanoBruno,1548—1600)都曾为此伤过脑筋。为此,两人之中一位幸免于难,另一位不得不在烈火中为真理而献身。

讲到银河系中其他天体上的生命问题,这里只打算谈那种和地球生命的化学成分类似的情况;特别要提出来作为先决条件的是,这种生命离不开液态水。我们想知道,在某行星上是不是已经存在类似人类甚至进化阶段更高的生物。不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像地球上那样长的演变年代

① 想更多了解星际通信的读者不妨读一读赖因哈德·布罗伊尔(ReinhardBreuer)的 KontaktmitdenSternen (和星星联系)一书,1978 年法兰克福市 Umschau 出版。

看来总是必需的。南非德兰士瓦省翁弗瓦赫特的发掘结果告诉我们,早在

35  亿年前地球上就存在过比较高级的单细胞生物蓝藻,而人们估算的地球年龄只比这个数量大 10 到 15 亿年。所以我们要搜索的对象星周围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使原始生物至少已有 40 亿年之久能稳定地向较高级生物进化。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这个行星上的生命发展史。天文学家海因里希·西登托普夫(1906—1963)作过这样的形象比喻:假想我们能把大约

50  亿年长的地球史压缩成一年,那么原来的 1 亿年就变成 1 个星期,实际演变中的 160 年就转化为一秒钟。这样一来,从宇宙和银河系最老的恒星起源到太阳和地球的形成用这样的压缩时间表示大约经历了 1 年。假定太阳系的行星,包括地球,形成于第二年的 1 月份。那时大气的主要成分还是氢,也就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后来,氢逃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氮和氧成为地球大气的决定性成分。可是早在氢大气时代,简单的生命形态已经出现,而 3 月份就有了翁弗瓦赫特单细胞生物。生物仍在不断进化,但是我们了解得比较确切的只有假想压缩年的最后 6 个星期,这是因为得到了由化石揭示的信息。在此期间大部分的氢已经逃散,各类生物的习性转而与氧相适应。11 月末是植物,稍后是动物征服了各个大陆;曾经在地球上称雄 1 星期之久的古代巨形爬虫类,在圣诞节两天假日①期间灭绝了;

12  月 31 日 23 时出现了“北京人”②;新年来临前 10 分钟,尼安德特人才来送旧迎新;夜半前 5 分钟,现代人种诞生了;新年只差 30 秒钟时,世界历史记载开了头。就在这最近 30 秒钟内地球上的人数增加了百倍。这种增加在最末若干秒内更是急速,光是最近一秒钟间全球人口就增长为原先的 3 倍。在除夕花炮上天前不到 4/10 秒钟的时候,人类开始发射无线电广播节目。

尽管地球从诞生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中都孕育着生物,但是我们称之为文明的年代却只占生物存在时期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在自然状态下,对一种生物来说,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据估计,在高等生物中,约10五次方到10的八次方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1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突变率是10的负五次方到10的负八次方,然而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原因都有哪些?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生物变异小知识:

导致变异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控制性状的基因发生了改变,比如人的血红蛋白基因发生改变,就导致血红蛋白异常,红细胞由正常的形态变为“镰刀形”,使人患上“镰刀形贫血症”,这种类型的变异叫基因突变。

有的是因为生物体的染色体发生了改变,比如不同类型菊花之间在花型、颜色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主要就是由于不同菊花品种间的染色体数目不同,这种类型的变异叫染色体变异。

我们还发现,即便是同一对父母的孩子,彼此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究其主要原因,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发生了重新组合,这类变异叫做基因重组。上述三种类型的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随着遗传物质从亲代传到子代的。

有的时候,生物遗传物质不改变,仅仅环境因素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变异。比如生长在稻田边缘的水稻,它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只是因为它能得到更多的光照及水、肥等,产量就比稻田中央的水稻要高,但是如果将这棵“高产水稻”的种子种在稻田中央,长出的水稻产量就不那么高了。可见,仅由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提醒您:当发生变异后一定要找出原因,然而环境问题是导致变异的一大原因,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一定要学习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保护环境。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生态破坏小知识可在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生物知识点:真菌与食品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1.细菌与食品制作:营腐生生活的细菌,许多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简单的有机物,改善食物的营养结构或物理结构,人们利用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可以制作很多食品,如利用乳酸菌制泡菜、酸奶和奶酪;利用醋酸杆菌制醋;而制味精则需棒状杆菌等。

2.真菌与食品制作:人们利用某些真菌能分解各种有机物的作用来加工生产各种食品、酿酒等,如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制面包,用曲霉酿酒、制酱油和各种酱类,就是制豆腐乳也离不开曲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1.总体上随纬度的减少而增大;

2.陆地环境的多样性随海拔的增高而减少;

3.水生环境的多样性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少;

4.岛屿的面积越大,多样性越多,与大陆距离越远的岛屿,多样性越低。

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

今天小编对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生产当中,我们周围的因为电子设备无时无刻不在侵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研究电磁辐射生物体的影响对防治电磁辐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小编就来讲讲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

相对于令人恐慌的电离辐射,日常生活中的电风扇、手机、电磁炉等电器,以及通信基站所产生的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的范围。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热效应,人体70%以上的水分子,受到电磁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体内器官周围的温度。电磁波进入肌体后,使神经兴奋系统、肌肉运动系统和生物体电路系统产生异常,刺激心脏,甚至使心脏停止跳动。

另外,电磁波可以穿透皮肤,达到人体器官,细胞中的水分在电磁能的作用下变成热能散发掉,使体温升高,细胞被破坏。睾丸因体温升高,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受障碍;子宫温度达到39℃以上,影响胎儿的免疫力,产生白血病。

第二是非热效应,电磁辐射会打乱和干扰人体器官和组织中存在的微弱电磁场,如被X射线过多照射后,虽然身体不会发热但会影响身体健康。

在电磁波透入肌体中,大脑皮质UHF、VHF的作用下,有钙离子流出。而钙离子在信息传达,免疫系统功能中影响细胞增加,同时也影响钾、钠、氯离子的分布。从而影响激素分泌和调节平衡功能。

第三是累计效应

一般一次低功率电磁波辐射后人体会受到伤害,如果恢复前受到第二次辐射,伤害就会累积,这种伤害是永久性的,这种累积结果的表现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几年或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后才会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营养素来源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研究发现,同类蔬菜由于颜色不同,营养价值也不同。紫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它能增加微血管壁的抗压能力,改善血管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紫癜和易发生出血倾向的疾病患者,有相当裨益。

黄色胡萝卜比红色胡萝卜营养价值高,其中除含大量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强烈抑癌作用的黄碱素,有预防癌症的功能用。

科学家还发现,同一株菜的不同部位,由于颜色不同,其营养价值也不同,其营养价值也不同。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价值要高得多。每100克葱绿含维生素B1及维生素C的含量也不及葱绿部分的一半。颜色较绿的芹菜叶比颜色较浅的芹菜叶和茎含的胡萝卜素多6倍,维生素D多4倍。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动物性食物中以蛋类(鸡、鸭、鹅、鹌鹑蛋)、瘦肉(猪、羊、牛、家禽肉等)、乳类(母乳、羊、牛乳)、鱼类(淡水、海水)、虾(淡水、海水)等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中以黄豆、蚕豆、花生、核桃、瓜籽含量较多,米、麦中也有少量的蛋白质。

含矿物质较多的食物

含钙较多的食物:豆类、奶类、蛋黄、骨头、深绿色蔬菜、米糠、麦麸、花生、海带、紫菜等。

含磷较多的食物:粗粮、黄豆、蚕豆、花生、土豆、硬果类、肉、蛋、鱼、虾、奶类、肝脏等。

含铁较多的食物:以肝脏中含铁最丰富,其次为血、心、肝、肾、木耳、瘦肉、蛋、绿叶菜、小白菜、雪里蕻、芝麻、豆类、海带、紫菜、杏、桃、李等。谷类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铁质。

含锌较多的食物:海带、奶类、蛋类、牡蛎、大豆、茄子、扁豆等。

含碘较多的食物:海带、紫菜等。

含硒较多的食物:海产品、肝、肾、肉、大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细数荷兰猪的五种生物特性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荷兰猪

相信饲养荷兰猪的主人们一定都是被荷兰猪那萌萌的外表所吸引的吧,他们吃东西的可爱样子,有多少人能受得了呢。小编今天就来告诉你饲养荷兰猪也要注意他们的生物特性,这样才能养出健康的荷兰猪宝贝。一、喜群居,头大,颈短、耳圆、无尾,全身被毛,四肢较短,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有尖锐短爪,有抓人的习惯,不喜于攀登和跳跃,故可放无盖小水泥池中进行饲养。习性温顺,胆小易惊,有时发出吱吱的尖叫声,喜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二、嗅觉、听觉较发达,对各种刺激均有极高的反应,如对音响、嗅味和气温突变等均极敏感,故在空气混浊和寒冷环境中易发生肺炎,并引起流产,受惊时亦易流产。三、豚鼠是草食性动物,嚼肌发达而胃壁非常薄,盲肠特别膨大,约占腹腔的1/3容积,粗纤维需要量比家兔还要多,但不象家兔那样易患腹泻病。四、豚鼠食量较大,对习惯了的食欲旺盛,但对变质的饲料特别敏感,常因此减食或废食,甚至引起流产。对抗菌素也特别敏感,投药后容易引起死亡和肠炎,如使用青霉素,不论剂量多大,途径如何,均可引起小肠和结肠炎,甚至使其发生死亡。对青霉素的敏感性比小鼠高1000倍,故用青霉素治疗时应特别小心。与大鼠和小鼠相反,它夜间少食少动。五、豚鼠属于晚成性动物,即母鼠怀孕期较长,为63(59~72)天,胚胎在母体发育完全,出生后即已完全长成,全身被毛,眼张开,耳竖立,并已具有恒齿,产后一小时即能站立行走,数小时能吃软饲料,2~3日后即可在母鼠护理下一边吸吮母乳,一边吃青饲料或混合饲料,迅速发育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脑的结构与功能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教具准备:

脑的纵剖图、脑模型、大脑内部结构图、大脑中各神经中枢的功能示意图。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脑的形态结构→大脑结构与功能→小脑的功能→脑干与脑神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从脊髓知识出发,提出:脊髓在结构上与脑相连接,在功能上受脑的控制,那么脑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的呢?引出本节课题:脑和脑神经。

2、了解脑的形态结构:

教师出示脑的形态图,并示脑模型请学生观察。

首先介绍脑的位置、外形,简要说明大脑半球、表面沟回、小脑位置、脑干及其与脊髓连接关系,然后介绍脑的正中矢状剖面与额状剖面的方位,并结合脑模型说明之。总结脑的大体形态结构特征。

3、认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观察脑的额状剖面,认识大脑灰质与白质的分布特点。

教师拿出兔的脑模型,与人的脑模型比较,请学生观察其大脑发达程度与表面形态之不同。然后指出,人的大脑皮层沟回起伏,尤为发达,这与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功能高度进化相适应:人的大脑皮层成为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教师提出:人们对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功能是如何研究的呢?

教师可介绍典型研究实例。如:

一位法国医生[Broca(1860)]曾观察了这样一个病人,他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

以上内容为新东方在线编辑采编,其他栏目更精彩。敬请关注:2014中考报名指南、2014中考政策、2014中考报名、2014中考时间、2014中考成绩查询、2014中考录取分数线、2014中考体育评分标准、2014中考志愿填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物变异的现象有哪些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有利变异,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环境是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生物如果不能产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然而生物变异的现象有哪些?

生物变异小知识: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在这些变异现象中,有的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有的变异现象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这是从古到今所有进化论者毋庸置疑的共识。但是,关于变异的来源以及如何交织于成种过程(渐变—突变)却是历来进化论者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提醒您:大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因为这是可以保证我们基因不变异的方法,然而大家也可以看一些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等相关的问题,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生态破坏小知识可在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肾结构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肾脏是在横膈之下,体检时,除右肾下极可以在肋骨下缘扪及外,左肾则不易摸到。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

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在肾纵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肾皮质新鲜时呈淡红色,由一百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所构成,部分皮质伸展至髓质锥体间,成为肾柱。

肾髓质新鲜时呈红褐色,为10-20个锥体所构成。肾锥体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集合管,锥体尖端称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向肾小盏漏斗部开口。

在肾窦内有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肾椎体与肾小盏相连接。每肾有7~8个肾小盏,相邻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每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扁漏斗状的肾盂。肾孟出肾门后逐渐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

肾小管汇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汇合成乳头管,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

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和肾上腺。由于肾筋膜在肾的下方开放,当出现肾周围的脂肪减少等情况使肾的支持力下降时,肾的移动度增大,容易向下移动,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又由于肾筋膜下端的开放,可向下通入直肠后隙,临床上可经直肠后隙注入空气,行腹膜后充气造影,以显示肾等器官的变化。

总结:肾脏的位置:右肾门正对第二腰椎横突,左侧针对第一腰椎横突,右肾由于肝脏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正常肾脏上下移动均在1-2厘米范围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为什么便秘?便秘病因分为两大类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便秘并不是一种疾病,很多人都将便秘误认为是疾病,所以总是在服药治疗,结果并没有看到什么效果,反而便秘容易越来越严重。彻底治疗便秘就应该从病因入手,而便秘的病因则分为两大类。

1.器质性

(1)肠管器质性病变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2)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

(3)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

(4)系统性疾病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5)神经系统疾病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6)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

(7)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

(8)神经心理障碍。

(9)药物性因素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

2.功能性

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

(6)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进化证据化石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说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3.潜在使用价值是指潜藏的、一旦条件成熟就可能发挥出来的价值。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有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但人类对它们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占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任何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今天小编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