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物理压强计算题经典(经典20篇)

下面小编和初二学生谈如何学好物理压强计算题经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物理压强计算题经典,仅供参考。

浏览

1302

文章

800

篇1:初三物理热和能的知识点:能量守恒定律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1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2、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物理知识点:分子运动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分子运动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②分子的体积非常小(直径约为0.3~0.4nm)。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________20ml)。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二扩散①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没有方向)。

②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态,气态,液态中(书图)。

③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时间)的做无规则(空间)运动,也表明分子间有间隔。

三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②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表明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注:引力和斥力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什么是硬盘 硬盘物理特征介绍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一、硬盘物理特征

先从硬盘的外观看看它长啥样

在从硬盘的物理结构可以看到它由以下部分: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

所有的盘片(一般硬盘里有多个盘片,盘片之间平行)都固定在一个主轴上。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很小(所以剧烈震动容易损坏),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统一控制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则按照指定方向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可以到达盘片上的任意位置了。

硬盘基本的物理结构就是这样子的。

二、硬盘的数据组织(所谓软件、固件逻辑部分)

那么硬盘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至于硬盘是如何进行读写的,必须要知道硬盘是如何管理使用磁盘的,所谓硬盘的数据组织。硬盘将扇区划分在磁盘盘片上,然后将这些扇区编号,统一管理。按照软件(含固件)指令移动磁头按照磁道轨迹在盘片上来回运动,定位扇区,进而读、写。下面是一下枯燥的术语,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扇区:

整个硬盘上一般有很多的盘片组成,每个盘片如同切西瓜一样被“切”成一块一块的扇面,同时沿着半径的方向被划分成了很多同心圆,就是传说中的磁道,每条磁道被扇面切成很多的扇形区域叫做扇区(扇区是从磁盘读出和写入信息的最小单位,通常大小为512字节),不同盘片上的同半径磁道组成了柱面,这些都是磁盘物理上的概念,知道便可。

磁盘的容量:

磁头数 × 磁道(柱面)数 × 每道扇区数 × 每扇区字节数

磁头(head)数:

每个盘片一般有上下两面,分别对应1个磁头,共2个磁头;

磁道(track)数:

磁道是从盘片外圈往内圈编号0磁道,1磁道...,靠近主轴的同心圆用于停靠磁头,不存储数据;

柱面(cylinder)数:

同磁道数量;

扇区(sector)数:

每个磁道都别切分成很多扇形区域,每道的扇区数量相同;

圆盘(platter)数:

就是盘片的数量。

寻址模式: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在LBA地址中,地址不再表示实际硬盘的实际物理地址(柱面、磁头和扇区)。LBA编址方式将CHS这种三维寻址方式转变为一维的线性寻址,它把硬盘所有的物理扇区的C/H/S编号通过一定的规则转变为一线性的编号,系统效率得到大大提高,避免了烦琐的磁头/柱面/扇区的寻址方式。在访问硬盘时,由硬盘控制器再将这种逻辑地址转换为实际硬盘的物理地址。

LBA下的编号,扇区编号是从0开始。

逻辑扇区号LBA的公式:

LBA(逻辑扇区号)=磁头数 × 每磁道扇区数 × 当前所在柱面号 + 每磁道扇区数 × 当前所在磁头号 + 当前所在扇区号 – 1

例如:CHS=0/0/1,则根据公式LBA=255 × 63 × 0 + 63 × 0 + 1 – 1= 0

也就是说物理0柱面0磁头1扇区,是逻辑0扇区。

其实硬盘“很简单”,你知道扇区在哪,然后把字节读出或写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车胎爆炸物理变化,车胎爆炸的原因是因为车胎里面的气压高于车胎所能承受的压强,而导致车胎发生爆炸。在这个爆炸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新物质产生,只是车胎的外形发生变化,所以说车胎爆炸是属于物理变化的。

所有的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物质本身的成分没有发生改变,比如说体积、温度、压强的变化,或者液态、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它都是属于物理变化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原子或者成分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分子或者旧分子消失,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总是会伴有物理变化,物体进行化学变化的时候,会有发光、放热、吸热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输卵管粘连该如何物理治疗呢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女性出现了输卵管粘连的情况发生,那么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女性患者的身体的健康,很多的治疗输卵管的方法都不是很好,因此女性出现了这方面的问题要注意及时的咨询医生来治疗,避免治疗的方法不对从而影响到病情的治疗导致恶化,那么输卵管粘连该如何物理治疗呢?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的几率逐年升高。在众多的不孕症患者中,由于此病的导致输卵管粘连的占到了21%~47%。异位内膜通常会导致女性患者的输卵管和四周的脏器组织出现了粘连,令输卵管的伞端出现粘连、闭锁等现象,影响女性生育。

2.细菌感染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阴道内有大量的细菌存在,通常是不会致病的。但是如果患者的内局部防御功能遭到了破坏,如手术操作过程中影响了输卵管的功能令其抵抗力下降,则可能会导致阴道内细菌上行,进而引发输卵管炎症。危害女性生育健康。

3.手术操作引发的感染导致的输卵管粘连通常常见于宫外孕患者,女性在手术操作之后很容易令盆腔脏器发生粘连,影响女性生育。

如果女性的患者出现了输卵管粘连的情况发生,那么女性的患者要注意及时的咨询医生来保证身体的健康,避免因为病情出现了恶化从而导致女性的患者出现危险,尤其是很多的方法治疗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可以放心的选择物理治疗方法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儿发烧五种物理降温法是什么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宝宝肯定都发过烧,也许发次烧宝宝不会记得,但是父母在面临宝宝发烧时一定非常揪心,恨不得能自己来帮宝宝承担发烧的痛苦。在选择降烧方法时很多父母都是把宝宝送到医院去,或者服用药物,可这两个方法一个费时间,一个对宝宝身体不好,所以我们要选择物理降温法,下面来看看小儿发烧五种物理降温法是什么吧?

一、冷敷法

冷敷能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也可减轻疼痛,制止炎症扩散,降低体温。

1、冰枕冷敷:适用于发烧头痛。

注意:冰枕不要触及肩膀以下部位,宝宝用冰枕时如感到过冷,用垫毛巾等方法来调节。

2、冰囊冷敷:适用于扁桃腺炎、耳下腺炎以及牙痛、喉痛。

用一只狭长的袋,装入冷水和冰,从袋的中间处拧转一圈,贴在宝宝的下腭,然后用三角带固定。

3、冰袋(或冰帽)冷敷: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

自制冰袋消肿止痛的方法:准备冰袋及套、冰块、盆。将冰块装进盆里,用水冲去冰的棱角,将冰装入冰袋约半满。排气后将冰袋口扎好、擦干,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套内,放在所需部位。

如果没有冰袋,用厚一些的塑料袋也行,装完冰后如果过冷,可以用毛巾包裹,但时间一长毛巾会变热,失去治疗作用,所以要勤换。

二、酒精擦浴

酒精可以扩张血管,蒸发时可以带走大量热量,宝宝发烧时可以以此来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等量温水并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之间。水温不能过冷因为可能会导致肌肉收缩,导致体温再度回升。擦浴时,用宝宝的毛巾式活手帕蘸取配好的酒,可先从一侧颈部开始,从上往下沿臂部外侧擦到手背,再从腋下上臂内侧往下擦到手掌,擦完一侧用相同的方法擦另一侧。擦下半身时要从大腿的外侧擦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着大腿内侧擦至足心。酒精擦浴时最好用点力气,擦到宝宝皮肤发红为止。注意宝宝的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的反应。并且新生儿不适用于这种方法。

三、洗温水澡

用温水洗澡可以帮助宝宝快速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很好,就可以多洗洗澡,水温要控制在27~37摄氏度之间。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引起缺血缺氧,使病情加重。

四、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宝宝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妙处在于能够帮助宝宝降温。泡脚要用足盆或者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维持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准。泡脚时妈妈轻轻搓搓宝宝的脚丫,这样既能让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五、降温贴的使用方法

宝宝突然发烧,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可以使用降温贴。

宝宝出牙时常出现低烧或发热的情况,此时贴于脸部牙床位置能舒缓不适感。

宝宝运动后皮肤发热或小腿过于劳累,肌肉酸疼,用它来冷敷,可以减轻疲劳,缓解酸痛症状。

有扭伤、夹伤、碰撞等不出血的外伤时,用它来冷敷,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消除瘀血、红肿等症状。

使用降温贴的注意事项:不要用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因为宝宝不会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开始使用时先垫上1~2层毛巾,逐渐降低温度,以免对宝宝刺激太大。降温贴只是辅助降温用品,不能代替药品使用。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发烧五种物理降温法是什么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发烧是各位妈妈们的心头大患,特别新手妈妈一遇到宝宝发烧,就手忙脚乱,心里特别焦。宝妈们,你们知道吗?宝宝发烧,其实可以用物理降温来缓解。物理降温是在发烧时利用人体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差而加快散热方法,因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常被人们选用。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是什么吧?

●冷湿敷

冷湿敷适用于一般发热,体温不是特别高的患者。将毛巾放入普通冷水中或冰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前额部或者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最好准备两条毛巾,每3~5分钟更换一次;于冷湿敷后30分钟测量体温,当体温下降到38℃以下时,则停止使用。

●冰袋冷敷

将适量冰块用锤子砸碎后,放入盛有清水的盆中,融掉冰块的一些锐利棱角,以免损伤冰袋。将小冰块装入冰袋中,装一半即可(冰袋一般网上有售),然后加入适量水充填冰袋间隙,把冰袋放平,用手将气体压出后拧紧塞盖,外面裹上一层毛巾,防置在患者的前额。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现皮肤苍白、青紫或有麻木感,应立即停止用冷,防止冻伤。应用15~30分钟后撤去冰袋,测量体温,降到38℃以下时,停止使用。

●温水擦浴

适合于高热患者,通过蒸发和传导作用促进机体散热达到降温。方法是准备一盆34~36℃的温水,将毛巾浸入,脱去患者的衣物,调节室温至21~24℃,然后用浸湿的毛巾按顺序进行全身的擦拭,边擦拭边按摩,以助于散热,擦拭完后,擦干身体,穿好衣物。擦浴全程应控制在20分钟内,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出疹子的小儿发热不宜用此法。

●酒精擦浴

利用酒精易挥发和刺激血管扩张的作用来降低体温,适用于发热较高者。酒精的浓度是25%~35%,可将60°的白酒或70%酒精,兑入1倍的水使用。温度应保持在27~37℃(酒精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过冷的刺激使大脑皮质更加兴奋,促使横纹肌收缩,致使体温继续上升);方法是用毛巾蘸湿酒精后,擦拭身体,在经过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可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擦拭全程应控制在20分钟内。半小时后测量体温。此法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不宜使用;麻疹等出疹患者也不宜用此法。

●冷盐水灌肠

通过灌肠的方式既可以降温又有通便的效果;但不适宜家庭自行操作,一般是医护人员操作。方法是取生理盐水200~300ml,温度以4~6℃为宜,将肛管用甘油润滑后插入肛门,再将注射器吸入准备好的盐水,注入肛门后,嘱患者夹紧肛门,保持10分钟,以防盐水排出。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其它温度计

全文共 1870 字

+ 加入清单

气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某些性质(体积或压强)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支撑的,一般用氢气和氮气制成。因为氢气和氦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故它的测温范围很广。这种温度计精确度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高温温度计:是指专门用来测量500℃以上的温度的温度计,有光测温度计、比色温度计和辐射温度计。高温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都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讨论。其测量范围为500℃至3000℃以上,不适用于测量低温。辐射温度计:辐射温度计是靠接受热辐射来测量温度的。这种温度计通常用来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他能测量高达1600℃的高温。

双金属片温度计: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双金属片通常是用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且铜片在左,铁片在右。由于铜的热胀冷缩效果要比铁明显的多,因此当温度升高时,铜片牵拉铁片向右弯曲,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右偏转(指向高温);反之,温度变低,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左偏转(指向低温)。

转动式温度计:转动式温度计是由一个卷曲的双金属片制成。双金属片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着指针。两金属片因膨胀程度不同,在不同温度下,造成双金属片卷曲程度不同,指针则随之指在刻度盘上的不同位置,从刻度盘上的读数,便可知其温度。

电阻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是利用金属或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而改变的性质制成的。金属温度计主要有用铂、金、铜、镍等纯金属及铑铁、磷青铜合金的;半导体温度计主要用碳、锗等。由于这种温度计测量精确,往往用作测量温度的标准仪器。它的测量范围为-260℃至600℃左右。半导体的电阻变化和金属不同,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反而减少,并且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少量的温度变化也可使电阻产生明显的变化,所制成的温度计有较高的精密度,常被称为感温器。

温差电偶温度计:是一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测温仪器。利用温差电现象制成。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焊接在一起形成工作端,另两端与测量仪表连接,形成电路。把工作端放在被测温度处,工作端与自由端温度不同时,就会出现电动势,因而有电流通过回路。通过电学量的测量,利用已知处的温度,就可以测定另一处的温度。这种温度计多用铜--康铜、铁--康铜、镍铭--康铜、金钴--铜、铂--铑等组成。它适用于温差较大的两种物质之间,多用于高温和低温测量。有的温差电偶能测量高达3000℃的高温,有的能测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

热电偶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是根据“两根不同的金属线组成的闭合环路中,如果有一个接头被加热,环路就会产生电流,两个接头的温差越大,电流越强”的原理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是由两条不同金属连接着一个灵敏的电压计所组成。金属接点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在金属的两端产生不同的电位差。电位差非常微小,故需灵敏的电压计才能测得。由电压计的读数,便可知道温度为何。

光测高温计:物体温度若高到会发出大量的可见光时,便可利用测量其热辐射的多寡以决定其温度,此种温度计即为光测温度计。此温度计主要是由装有红色滤光镜的望远镜及一组带有小灯泡、电流计与可变电阻的电路制成。使用前,先建立灯丝不同亮度所对应温度与电流计上的读数的关系。使用时,将望远镜对正待测物,调整电阻,使灯泡的亮度与待测物相同,这时从电流计便可读出待测物的温度了。

液晶温度计:用不同配方制成的液晶,其相变温度不同,当其相变时,其光学性质也会改变,使液晶看起来变了色。如果将不同相变温度的液晶涂在一张纸上,则由液晶颜色的变化,便可知道温度为何。此温度计之优点是读数容易,而缺点则是精确度不足,常用于观赏用鱼缸中,以指示水温。

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仪是根据“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的原理制成的。

压力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是利用封闭容器内的液体,气体或饱和蒸气受热后产生体积膨胀或压力变化作为测信号。它的基本结构是由温包、毛细管和指示表三部分组成。它是最早应用于生产过程温度控制的方法之一。压力式测温系统现在仍然是就地指示和控制温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测量方法。压力式温度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机械强度高,不怕震动。价格低廉,不需要外部能源。缺点是:测温范围有限制,一般在-80~400℃;热损失大响应时间较慢;仪表密封系统(温包,毛细管,弹簧管)损坏难于修理,必须更换;测量精度受环境温度、温包安装位置影响较大,精度相对较低;毛细管传送距离有限制。压力温度计经常的工作范围应在测量范围的1/2--3/4处,并尽可能的使显示表与温包处于水平位置。其安装用的温包安装螺栓会使温度流失而导致温度不准确,安装时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尽量使温包工作在没有震动的环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土壤改良物理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改良是指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统称。

土壤物理改良是指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具体措施有:适时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客土、漫沙、漫淤等,改良过砂、过黏土壤;平整土地;设立灌、排渠系,排水洗盐、种稻洗盐等,改良盐碱土;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设立沙障、固定流沙,改良风沙土等。

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结构改良、盐碱地改良、酸化土壤改良、土壤科学耕作和治理土壤污染。

1.土壤结构改良是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和人工土壤改良剂(如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来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保护土壤耕层,防止水土流失。

2.盐碱地改良,主要是通过脱盐剂技术盐碱土区旱田的井灌技术、生物改良技术进行土壤改良。

3.酸化土壤改良是控制废气二氧化碳的排放,制止酸雨发展或对已经酸化的土壤添加碳酸钠、硝石灰等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今天小编对土壤改良物理方法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其他的改良土壤的方法有哪些等更多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还请关注,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物理考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显微镜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物理知识点:惯性定律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但我们必须正确的理解惯性:在外界的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任然保持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任然保持静止状态,可以简单记忆为:原动者任动,原静者任静。

我们要学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例:古代的战争中会用到绊马索,飞奔的马,马蹄遇到绳子时,马为什么会立即倒下?

答案:马原本是飞奔的,当蹄子遇到绳子时立即停止,由于惯性的存在,马的身体仍然保持向前运动状态,所以会摔倒。(惯性只是一种性质,不能讲由于惯性的作用,只能讲由于惯性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物理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1、幻灯机与投影仪:幻灯片或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

屏幕上要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倒放。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或投影片的距离减小,同时使屏幕远离透镜,即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景物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加大像距,即照相机离景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

3、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

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4、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物理知识点: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能源能量守恒定律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1.能源分类:一次能源:自然界存在的木柴、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二次能源:电能、汽油、酒精等从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

2.能源分类:不可再生能源:木柴、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旦被消耗,是不能再生的,这类能源叫做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是不会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这类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叫做可再生能源。

3.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①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内能,如:太阳能热水器;②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如:太阳能电池;③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如:太阳能制氢,驱动小汽车。

4.核能有两种方式:①核裂变;主要用于核电站,制成的武器叫原子弹,发生的反应叫链式反应;②核聚变;不能控制,制成的武器叫氢弹,发生的反应叫热核反应。

5.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6.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7.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8.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输出的有用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哪些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很多,常见的有:

1、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由于惯性作用。

2、做饭时,厨房会有很多“白气”,这是由于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又液化成小水滴。

3、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在“9”的位置处受到重力的阻碍作用最大。

4、在自来水管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会发出阵阵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5、油罐车行驶时常拖着一条铁链,这是为了将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入地下。

6、人们常用镜子整理发型和着装,这是利用光的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怡思丁isdin防晒霜适合干皮吗 水润物理防晒霜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怡思丁isdin防晒霜一直很火,在网上超多人推荐,防晒霜是很常见的护肤产品之一,防晒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小编多说了,那么怡思丁isdin防晒霜适合干皮吗?水润物理防晒霜。

怡思丁isdin防晒霜适合干皮吗

怡思丁防晒霜我已经空瓶了2支,非常好用,手上这只在考拉上面拍成了儿童装,不过并不影响使用

以前测的皮肤是中性,就在去年春天突然变成了干性皮肤,很干,涂以前喜欢的安耐晒金瓶已经不行了,又改成安耐晒银色的(适合干性皮肤)结果还是有拔干的感觉(以前我从来没有体会过拔干是什么感觉)

逛淘宝的时候看到怡思丁,说是水做的防晒霜,于是我立马就买了,17年夏天我一直涂这个,身边人都觉得我没有被晒黑。真的真的非常水润,一点都不拔干,不油也不腻,很容易推开,不过涂完之后要等一会再上粉底(因为防晒霜涂在脸上成膜后才有防晒效果,所以妹子们别急着马上涂粉底,会把防晒霜推乱没法成膜)

这款味道是有点清香,但是我并不是特别喜欢,但是我并不在意。

重点是水润不拔干,不刺眼,无色也不用担心趁到衣服上白屑屑(就在写这篇的时候就有一个小伙伴被种草买了一瓶,哈哈)

油皮的小伙伴也可以分享一下这款的使用感受。之前两瓶是在淘宝的海外旗舰店买的,手上这瓶是在考拉。

碎碎念:一年4季都要用防晒,一年4季都要用防晒!!!

怡思丁isdin防晒霜效果

质地乳液不油腻,防晒指数50+高达100+

这是一款对于高度敏感的皮肤的日常保护的防晒乳液。盛夏由于紫外线强烈,很多人有斑斑痘痘的亲都会因为长期暴露在日光下而长出令人讨厌的太阳斑,甚至原来的斑斑痘印更加浓那么这款ISDIN防晒乳液的特征就是有着超强的保护和隔离的功效,通勤使用。

其高的防晒指数以及易于被皮肤吸收的透明质酸,能改善皮肤弹性,减少细纹,更可以防止因色素沉积产生的色斑。该防晒乳液建议在日晒前半小时前均匀涂抹在面部及身体。特别是在出汗,游泳后需重新使用,并于每2个小时再涂抹,最好的就是这个防晒乳可以直接在洁面后用上爽肤水之后就可以直接用来当面霜用不用涂其它护肤品也是OK的而且还带有一点点的白色还可以使你的肤色看起来更有亮度。

怡思丁isdin防晒霜测评

SPF50+PA+++防晒指数和力度都是市售上很高的产品了

有30ml和50ml两种规格价格在80—160之间我手上的是30ml

质地:乳液质地、水润、好推、粘腻感略重

使用感:一般,抹开后粘腻感强。婴儿的味道,无色。

推荐理由:虽然这款防晒使用感很一般,但是用它之后产生的妆效是目前我用到过最好的,完全的不斑驳、细腻。

适用人群:以追求妆效为第一目标的小仙女。中性皮、干皮。(秋冬更适合,夏季可能略感油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考点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考点

1、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撑杆跳高中弯曲的撑杆和跳水时的弯曲跳板都具有弹性势能。

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方向是竖直向下;作用点是重心。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大小与确定其空间位置所选取的参考点有关,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3、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作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有哪些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有:基本概念、运动图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 基本概念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薄凹透镜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凹透镜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均指绝对值)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与物体同样大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以外(指绝对值)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欧莱雅小金管防晒是物理还是化学 欧莱雅小金管要卸妆吗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欧莱雅小金管防晒霜是一款特别好用的防晒霜,这款防晒霜成膜很快,而且不会有很黏腻的感觉,擦在身上肤感不错,那么欧莱雅小金管防晒霜是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呢?

欧莱雅小金管防晒是物理还是化学

欧莱雅小金管防晒霜是物理化学防晒二合一的防晒霜。

因为从欧莱雅小金管防晒的成分可以看出,里面添加了如桂皮酸盐之类的化学防晒剂,也同时存在二氧化锌或者氧化钛之类的物理防晒会含有的成分,因此,这款防晒霜采用的是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相结合的方式。

欧莱雅小金管要卸妆

欧莱雅小金管防晒是需要卸妆的。

一般的防晒霜,按照防晒剂,可分为两类: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物理防晒剂的作用原理是靠反射作用,屏蔽紫外线,达到防晒的目的,这就好比是给肌肤穿件防护衣,阳光照射到这件防护衣上后,就被放射走了,肌肤也就不会和紫外线接触。物理防晒剂是“趴”在肌肤表面,由于要把这类防晒剂与其他成分稳定地调和成防晒霜,一般都采用油性溶剂,因此,物理型防晒霜都比较厚重,涂抹在面部,肌肤泛白,颗粒性较重。

化学防晒剂是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并把它转化成热能,从而避免紫外线对肌肤的伤害。这类防晒霜的优点是质地清爽、不泛白、不油腻,适合所有肤质,但是它被皮肤吸收需要时间,而且“不持久”,这也是说到防晒霜要卸妆吗,会有人说不用的原因。化学防晒剂虽然会随着紫外线的吸收而转化掉,但是不是所有涂抹的防晒剂都会转化,而且,化学防晒剂如果不卸妆的话,容易渗入皮肤,引发过敏等问题。

欧莱雅小金管防晒怎么样

欧莱雅小金管防晒霜有欧莱雅集团独家专利麦色滤,防晒力肯定没啥问题,比较容易清洁,不需要特别卸妆,感觉对皮肤没什么负担,适合夏天通勤使用,轻度防水,大夏天上山下海度假还是选择一些防水的摇摇乐防晒叭。

今年它家的防晒系列全部做了升级,一共六种防晒单品,每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比如这支“小金管”就是主打“外防御,内修护”。也就是说,除了有强大的防晒性能以外,还有养肤效果。总的来说,它是一支适合绝大多数人的防晒,优点多,还解除了以往防晒品的一些bug,也因此成了今年欧家防晒系列中的扛把子。

欧莱雅小金管防晒霜用法

在护肤步骤完成后,取适量涂抹于面部和身体。

无论是什么防晒霜,使用的最佳时间都是出门前15-30分钟,因为防晒霜涂抹之后并不会立刻发挥出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效果。所以妹子们在出门前15-30分钟涂抹是最佳时间,这样就能够让防晒霜在出门的时候刚好发挥出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生活中物理百科知识

全文共 4159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们可知道?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物理现象,物理现象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生活中物理百科知识,希望您能喜欢!

生活中的物理热学知识

1.燕子低飞有雨

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

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丰年

覆盖在地面的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过冬。雪花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凝结了许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有一定的肥效。雪化成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故小麦来年必然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处于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行。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东方射来的阳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会随着西风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到傍晚看到东方有虹,这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这种虹的出现,说明西方已没有雨了,天气将晴。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高中地理,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10.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 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吸热

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纸里包不住火

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3.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4.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15.钻木取火

内能的改变方式

1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17.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18.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9.十雾九晴

时至初冬,我们经常会发现早上有雾当天多半是晴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雾九晴”。

“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雾与晴天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先得从雾的成因上说起。

雾是指在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据资料表明,根据成因,雾一般分为四种:

①辐射舞。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日出前雾最浓,日出后随地面气温升高而逐渐消散或上升为层云,其厚度一般为100—200米,最薄者只有2—3米。

②平流雾。暖空气移行到较冷下垫面上,其下部分水汽冷凝结成雾。平流雾的生、消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暖湿平流的特性,一般说它比辐射雾范围广,厚度大,时间长,日变化也不很明显。平流雾形成于冬季热带暖湿气团移行在高纬寒冷地区时;春夏大陆暖气团移行到较冷海面上时;冬秋季海洋暖湿气团移行到较冷陆地时;海洋上暖湿空气移行到冷海面和冷暖洋流交汇时。

③蒸发雾。冷空气移到较暖水面上,水面蒸发加快,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雾。

④锋面雾。是暖锋锋前降雨蒸发后使低层空气达到饱和形成的雾

很显然,这里所指的“雾”应该是“辐射雾”。它的形成是因为晴朗的夜晚,无云或者是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同时因为无云、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特别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弱,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因而当天多半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20.大树底下好乘凉

阻挡辐射,通风对流,水分蒸发吸热

生活中物理百科知识

1、铁块的体积在夏天会变大吗?

答:会的,这是热胀冷缩的原理。

2、电闪雷鸣的时候,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答:先看到闪电,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快。

3、为什么真空包装的东西不容易坏?

答:细菌不能在无氧的环境中生存。

4、车座子下面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弹簧?

答:弹簧具有缓冲作用,可以减震。

5、为什么纸包不住火?

答:纸达到一定的燃度就会燃烧。

6、前进的车子突然刹车,人往为什么往前倒?

答:因为停车时的加速度是往前的。

7、自行车、汽车的轮胎上为什么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答:为了增大摩擦。

8、为什么小小秤砣能压千斤?

答:利用的是杠杆原理。

9、汽车的方向盘上为什么会有花纹?

答:主要是为了增大摩擦。

10、冬天脱毛衣的时候,为什么会有火花?

答:这是摩擦产生的静电。

生活中物理小知识简短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