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爆破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优秀10篇)

浏览

6748

文章

10

篇1: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全文共 6026 字

+ 加入清单

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未来无线通信领域中几项最关键的技术革新。随着无线业务的扩展,对高数据速率通信的需求必将导致能提供高频谱效率的新的调制和编码技术。我们讨论了满足这一条件三种物理层技术: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传输、空-时调制/编码。另外由于室内接入正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前沿,本文对宽带局域网(WLAN)和即兴(Ad hoc)网的应用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空-时处理 多输入多输出 超宽带 正交频分复用 即兴网 一、概述 用户和路由设备可以在网络中随机移动的即兴(Ad hoc)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种新兴的技术必将扩展便携式的接入,并且使突发情况下的通信成为可能。传统的无线网络中,网络接入点固定接入到宽带主干网上,而且对数据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IEEE 802.11a/g要求54Mbps的数据速率。许多新技术应运而生,并将对无线通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超宽带(UWB)技术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而脉冲所占用的带宽高达几GHz。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将基带信号上变频为射频信号不同,UWB可以认为是基带传输,不过刚好是在射频频率上而已。它可以在室内提供高达100Mbps的数据速率,而功率谱密度却非常低。另一种高效的技术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它提供了以往的调制方式所没有的多址接入和信号处理方式,使得无线网络可以在较窄的频带上获得较高的频谱效率。上个世纪90年代的研究表明,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多天线可以获得很高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一系统在独立的瑞利散射信道中获得的理论数据速率与天线数成正比,并且接近最大香农容量的90%。朗讯的V-BLAST实验室系统模型可以在平均信躁比24-34dB的室内环境中达到20-40bps/Hz的频谱效率,而收发端采用16个天线时可以在30dB的信躁比下获得60-70bps/Hz的频偏效率。 下面我们将详细的介绍以上这些技术以及它们在未来无线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二、无线通信在室内接入中应用 传统意义上说,人们只有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才使用宽带资源,而这些活动往往发生在室内。而众所周知,无线通信技术的诞生最初是为了提供移动的语音业务,为旅途中的人们提供通信服务。 Internet的飞速发展得宜于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所提供的固定的室内连接,这些服务提供商往往与当地的有线运营商是同出一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无线通信领域,运营商为了购买带宽资源的使用权、建设户外的移动覆盖投入了大量资本。因此他们一直难以涉足于室内领域。而且,所有现行的第二代数字无线通信系统都主要着眼于提供以话音为主的业务。这就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将室内的数据通信业务拱手让给了有线通信系统。 在未来十年,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室内无线接入将成为无线通信领域最重要的议题。蜂窝和个人通信的发展要求第三代无线设备以能为室内用户提供类似于Internet的网络业务为核心。绝大多数运营商都没有现存的系统来提供这样的室内覆盖。这就为可以提供低成本的设备的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新竞争者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利用建筑物或校园内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结构,就可以快速并廉价的使用WLAN,并可以达到比昂贵的3G蜂窝设备更高的数据率。随着VoIP技术的发展,相信WLAN能进一步提供融合了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的移动/便携无线业务,而不采用蜂窝结构。 现在有许多公司在努力将2.5G和3G的蜂窝技术于WLAN技术融合,生产出能完成各种室内链接和业务的手机等无线设备。 提到室内无线接入时,WLAN和现存并广泛采用的基于IP的有线网络结构将成为以无线电波为核心的蜂窝/个人移动通信系统的有力竞争者,而后者正试图将其势力范围从户外扩展到室内。与此同时WLAN也将涉足户外,如观光地和机场。 三、无线通信数据速率 接下来的十年中,高速无线数据业务将更为成熟。而使这成为现实的关键在于频带利用率的提高。在物理层,有三种技术将在这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空-时结构、以及超宽带通信技术。 1. 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载波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多载波传输的特例,一个高速的数据流用多个低速的子载波进行传输。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进步,使得高速大规模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芯片成为可能,OFDM技术也成为了商用高速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候选。另外,OFDM技术还拥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使得它颇具吸引力:由于低速并行子载波上符号速率的增加,OFDM技术可以对抗多径衰落和码间干扰。(对于给定的延时扩展,OFDM接收机的复杂度大大小于单载波情况下使用均衡技术。);OFDM技术通过运用自适应调制和子载波上的功率分配技术有效的利用了射频频带资源,而这些都可以用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由于窄带干扰只能作用于子载波的一小部分,OFDM技术因而具有了抗窄带干扰能力;与其他宽带接入技术不同,OFDM技术无需连续的带宽资源;OFDM是单频网络成为可能,而这非常适用于广播应用。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OFDM技术已广泛用于宽带数据通信中,如高达1.6Mb/s的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环路(HDSL)、高达6Mb/s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高达100Mb/s的超高数率数字用户环路(VDSL)、数字音频广播、数字视频广播。OFDM还被引入新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包括IEEE 802.11a和IEEE 802.11g,在5GHz范围提供高达54Mb/s的速率。在高性能局域网如HIPERLAN/2和ETSI-BRAN中也有采用。OFDM技术还被用于了IEEE 802.16的城域网标准和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T)设备中。 当今的潮流表明,OFDM技术将成为第四代宽带多媒体无线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然而在该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之前还有若干问题需要解决。与单载波调制相比,OFDM技术有以下缺点: OFDM固有的较高峰均功率比(PAPR),这会降低射频放大器的功率利用率。因为多载波系统的输出是多个子信道信号的叠加,因此如果多个信号的相位一致,那么所得到的叠加信号的瞬时功率就会远远高于信号的平均功率。这就对发射机内放大器的线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会带来信号畸变,使信号频谱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各个子信道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产生干扰,使系统的性能恶化。 多载波系统对于频率偏移和相位噪声非常敏感。由于无线信道的时变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无线信号的频率偏移或发射机与接收机本地振荡器之间存在的频率偏差都会使OFDM系统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产生子载波间的干扰(ICI),这将大大降低系统性能,除非采用适当的补偿技术。 以上的问题影响了OFDM技术的广泛应用。如ETSI的HIPERLAN/1标准在1996年曾考虑了OFDM技术,却最终放弃。从那以后,许多研究多载波通信的大学和实验室开始考虑如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由于其固有的采用自适应调制和子载波间的功率分配的方便性,OFDM技术仍是未来宽带无线领域的一种优秀的调制技术。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与之结合,OFDM技术将获得更大的性能提高。越来越多的新的多载波通信思想结合了OFDM技术和单载波系统如扩频技术的优点。 2. 超宽带(UWB)技术 超宽带(UWB)调制技术采用上升和下降时间都非常快的基带脉冲成形,这样脉冲占用的带宽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几百Mbps。这样避免了传统的窄带调制技术所需的上变频过程。另外由于发射机的脉冲成形不经过上变频直接用于天线,UWB技术可以利用低成本的宽带发射设备。 UWB技术除了带宽大,通信速率高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有点。首先,UWB通信的保密性好,其系统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有用信息完全淹没在噪声中,被检测到的概率很低。其次,UWB能抗多径衰落,因为UWB系统每次的脉冲发射时间很短,在反射波到达之前,直射波的发射和接收已经完成,所以UWB系统适合在高速移动环境下使用。而且,UWB通信被称为无载波的基带通信,它几乎是全数字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因此减小了系统复杂性。可以说,UWB通信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耗、高速率、简单有效的优秀无线通信方式。 2002年2月14日美国通信协会(FCC)批准了UWB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申请。UWB的带宽被限制在3.1-10.6GHz范围内,该频带上的发射功率要求低于41dBm,这是为了保护GPS应用、以及航空和军事应用。 超短脉冲使应用UWB的雷达具有高的分辨率,而宽带宽使其拥有高的信号速率适用于下一代无线局域网。 3. 空-时处理 随着业务的扩展,由于频谱资源受限,无线业务提供商必须改进技术来扩大蜂窝系统的容量。通过小区分裂的办法可以增加容量,但是却以增加基站为代价。然而空-时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结构运用天线和差错控制编码充分利用了小尺度时间和空间分集,大大增加了频谱效率,用比小区分裂更低的成本增强了覆盖。而且空-时技术既可以应用于蜂窝系统又可以用于即兴(Ad hoc)网络结构。 多径是影响无线链路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分集技术是减小深衰落影响的有效技术。过去绝大多数的分集都是基于接收端的,主要是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最近,更多的研究着眼于基站和移动台双方的空间分集。原因之一是工作在更高频率的新系统的发展。例如,载波频率高达2.4GHz或5GHz的无线设备需要的天线阵列的间隔并没有大大增加移动终端的体积。双发射分集已经被3GPP和3GPP2用来改善下行信道的数据速率,因为未来的无线多媒体业务对下行速率的要求大大高于上行速率。 通过合理的选择编码,可以实现时域上的分集;而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多天线,则提供了空间分集。这大大增加了频谱效率,并且用较低的复杂性(所有发射端的编码和接收端的处理都可以用线性处理实现)获得了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研究结果表明多发射多接受天线结构采用最大可能检测器的信号与单发射双接收结构采用最大比合并结构获得的结果相同。这样分集的负担就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转移到了发射端。 在闭环发射分集技术中,接收机会通过反馈消息将当前信号的特性提供给发射机,这样就能通过信号选择或预失真来补偿当前信道特性所带来的影响。显然闭环发射分集技术优于简单的“盲发射”STBC。除了STBC,“盲发射”分集也可以通过延迟分集结构实现,即不同的发射天线上的信号具有不同的延迟,因此避免了频率选择性信道。接收端的均衡器用训练序列来补偿信道失真,将具有不同延迟的各路信号进行合并就可以获得分集增益。这一方法的缺点是信道间的差异不是符号周期的整数倍,就会收到码间干扰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接收端的反馈来调整延迟。 MIMO技术同时在发射和接收端应用多个天线来满足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Bell实验室的分层空-时(BLAST)方案是MIMO系统的应用之一。该系统可以将无线系统的容量扩大m倍,其中m是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的较小值。与延迟分集结构类似,BLAST也没有采用信道编码,它通过多发射天线利用了多径,然后在接收端用先进的算法将信号进行合成。有关BLAS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训练序列、检测算发,以及将BLAST技术与编码相结合。其中较成功的研究成果是垂直BLAST(V-BLAST),它的处理更为简化,使其成为了下一代室内和移动无线应用的有力竞争技术。 许多无线通信系统已经计划采用空-时码。例如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标准IEEE 802.16.3考虑将空-时码作为内码,里德-所罗门码作为外码。欧洲的WIND-FLEX项目在为室内应用的64到100Mbps的自适应调制解调器选择最优的发射和接收天线数量。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标准计划在每个蜂窝内达到20的频谱效率,提供高达20Mbps的数据速率。空-时编码是可以达到这一要求的技术之一。 四、即兴(Ad hoc)网 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的数据速率是无线通信领域的关键。前面的介绍表明有许多物理层的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另一要素是在没有固有的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存在的能力。因此,即兴(Ad hoc)网就成为了未来系统的关键技术。Ad hoc网络是在没有任何现存网络基础设施或集中管理的情况下通过一组移动节点的合作动态形成的临时网络结构。网络内部的链接是动态的,常常会因为节点的移动而断开。Ad hoc网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当时刚刚兴起对ALOHA网络的研究。ALOHA的协议支持单跳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到达所以其他的节点)的分布式信道接入,但这最初用于固定网络节点。1973年,DARPA开始研究多跳的分组无线网络协议。多跳技术通过空间域的复用增大了网络的容量,不过这需要更为复杂的路由协议来支持。过去Ad hoc网络主要用于战场和灾区这些无法或不便预先敷设网络设施的场合。现在,随着新兴的无线技术如蓝牙技术的成熟,Ad hoc网络的商用前景也越来越被看好,各种便携设备如笔记本、移动电话、PDA、MP3播放器的互联成为可能。 现行的蜂窝系统要依靠集中控制和管理,而下一代移动无线系统的标准将努力朝Ad hoc的方向发展。例如HIPERLAN/2的直接模式,相邻的终端之间直接通信。蓝牙技术、IEEE 802.11的Ad hoc模式、IEEE 802.16的Ad hoc网络(MANET)、IEEE 802.15的个人领域网络(PAN)提供了分散的无线、接入和路由技术。因此Ad hoc无线网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Ad hoc网络没有预先确定的结构,加之网络链接的多变性,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挑战,包括: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和路由问题,保证网络在分布式环境下有效运行;附加开销要在确保动态网络拓扑的条件下最小化(尽量降低路由表的更新频率);通过合理的路由协议设计,多跳网络中链路容量的不稳定性要保证最小;网络链接(覆盖)、延时需求、网络容量和功率预算之间要合理折中;通过合理的应用功率控制机制和最优的媒质接入控制(MAC)设计,降低与其他技术之间的干扰。 五、结论 本文介绍了无线通信领域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有可能蓬勃发展的若干新技术。相信Internet和无线通信将很快的融合起来。我们注意到无线通信领域的许多前沿技术都是室内的,现有的蜂窝/个人通信牌照的持有者和采用WLAN技术的Ad hoc网络的建立者之间将会有一场争夺接入的大战。 而对高数据速率的需求必将导致能提供高频谱效率的新的调制和编码技术。我们讨论了满足这一条件三种物理层技术: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传输、空-时调制/编码。我们相信无线技术将为未来的通信事业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未来论文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网上有很多关于区块技术应用未来论文的文章,讲解了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未来论文的方向。区块链技术已经存在十多年,但是前几年获得的成就比较小,这几年各国才大肆发展区块链技术。其实区块链技术是一门有争议的技术,不过它真的很强大,能够融入各个行业改善现有的问题。所以区块链除了用来发展数字货币,应该运用到更多的领域,造福我们这个社会。下面一起来瞧瞧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未来论文的发展方向吧!

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原本区块链技术只是用来创造比特币的,但是没想到比特币诞生之后又出现了以太坊和其他虚拟币。随着数字货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区块链技术被运用到更多的领域。因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遇到了难题,而区块链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难题,所以便运用到金融行业。然而除了金融行业,我国区块链技术还用到了农业、医疗和电商等多个领域,不过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未来论文中提到,以后要将区块链发展应用到更多领域。希望未来区块链技术能得到更好的创新,应用变得更广泛。

二、区块链未来论文方向而区块链未来论文方向可以是具体的某项研究,也可以是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等。我国已经定下区块链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者只要按照这个大方向研究写论文就行。尽管网上已经有不少关于区块链技术的论文,但有的技术已经实现,有的却只是一种设想,所以我国需要解决的区块链难题还有很多。为了更好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我国现在有十所大学加入了区块链这个专业,打算从本科生研究所开始培养区块链人才,这样未来区块链会发展的更好。

既然我国会大力支持和发展区块链技术,那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未来论文主要符合我国区块链的发展方向就行。至于未来区块链还会融入到哪些行业,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大家就拭目以待吧。作为普通人若是想了解区块链技术,追上它发展的脚步,现在就可以下载OKLink浏览器学习基础区块链知识。OKLink浏览器上还有各种数字货币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在这上面学习数字货币投资,通过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知识来赚钱,让自己所学知识发挥真正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全文共 4326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交叉学科领域,它要综合利用数学、物理、生物、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长期知识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进行自主创新研究,研制相关的应用产品,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协同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包括的主要技术有:密码技术、高可信计算机技术、网络隔离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网络监管技术、容灾与应急处理等技术。一、密码技术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身份识别、密钥管理、PKI技术等)和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1、基于数学的密码技术基于数学的密码技术分为经典密码学技术、对称密码学技术、非对称密码学技术。经典密码技术出现比较早,比较简单而且容易破译。对称密码体制(SyUneirtoKeyCrtytograhy)中,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所以需要通信的双方必须选择和保存他们共同的密钥,各方必须信任对方不会将密钥泄密出去,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对称密码算法的优点是计算开销小,加解密速度快,是目前用于信息加密的主要算法。它的局限性在于它存在着通信的贸易双方之间确保密钥安全交换的问题。此外,在电子商务中,当某一贸易方有几个贸易关系,就需要维护几个专用密钥。它也没法鉴别贸易发起方或贸易最终方,因为贸易的双方的密钥相同。另外,由于对称加密系统仅能用于对数据进行加解密处理,提供数据的机密性,不能用于数字签名。非对称密码体制(AsymmetricKeyCrytography)也叫公钥加密技术(PubicKeyCrytography),该技术就是针对对称密码体制的缺陷被提出来的。在公钥加密系统中,加密和解密是相对独立的,加密和解密会使用两“把”不同的密钥,加密密钥(公开密钥)向公众公开,解密密钥(秘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非法使用者根据公开的加密密钥无法推算出解密密钥,故称为公钥密码体制。如果一个人选择并公布了他的公钥,另外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一公钥来加密传送给那个人的消息。私钥是秘密保存的,只有私钥的所有者才能利用私钥对密文进行解密。公钥密码体制的算法中最著名的代表是RSA系统,此外还有背包密码、McEliece密码、Diffe-Hellman、Rabin、椭圆曲线、EIGalnal算法等。公钥密钥的密钥管理比较简单,并且可以方便的实现数字签名和验证。但缺点是算法复杂,运算量大,加密数据的速率较低。因此,常用来对少量关键数据(例如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进行加密,或者用于数字签名。目前,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实用密码技术是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国外的PKI应用已经开始,如Baltimo比,Entluat等推出了可以应用的PKI产品,有些公司如verisign等已经开始提供PKI服务。网络许多应用正在使用PKI技术来保证网络的认证、不可否认、加解密和密钥管理等。2、量子密码技术及其他非数学的密码技术我国在密码技术领域具有长期的积累,在认证码、椭圆曲线密码系统、序列密码的设计与生成以及分析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首要的问题是缺乏自己的标准和规范。由于我国采取专用算法的做法,针对每个或每一类安全产品需要开发所用的算法,算法和源代码都不允许公开。受限制密码算法不可育目进行质量控制或标准化。其次是密码实现技术方面比较落后,密码芯片处理速度与国外差距非常明显。二、安全操作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安全操作系统技术主要包括可信技术、虚拟操作系统环境、网络安全技术、公用数据安全架构、加密文件系统、程序分析技术等。安全操作系统产品主要包括安全操作系统(为SMP、刀片服务器和巨型计算机等高端计算机配备的安全操作系统)和桌面安全操作系统(在现有桌面操作系统上进行安全增强,使其具备部分安全特征)。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人可信计算组织(TCG),可信计算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几年来,可信操作系统已经不仅仅是政府、国防和安全敏感领域的专用产品,在主流操作系统供应商将密码技术和操作系统更加紧密的结合,纷纷向可信操作系统靠拢。近年来,主流操作系统SUN公司的Solaris10以及如微软的WindowsServer2003都采用新的安全机制,提高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能。在微软名为“Windowsvista”(最初代号为“longhorn”)的下一代操作系统中将采用基于TCG定义的可信平台计算规范的NGSCB技术,使“WindowsVista"成为可信操作系统。由于国外安全操作系统都是基于成熟的、占据相当市场分额的操作系统进行的,而我国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起步晚,研究水平滞后,原创成果匾乏;我国政府对安全操作系统投入有限并且比较分散,产学研的体系尚未成熟。总起来说,我国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三、网络隔离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网络隔离技术从整体上可以分为逻辑隔离和物理隔离两大类。根据公安部制定的《GA370-2001端设备隔离部件安全技术要求》的定义,逻辑隔离的含义是公共网络和专网在物理上是有连线的,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在逻辑上是隔离的。物理隔离的含义是公共网络和专网在网络物理连线上是完全隔离的,且没有任何公用的存储信息。四、网络行为安全监管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网络行为监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方面,研究的范围包括网络事件分析、网络流量分析、网络内容分析以及相应的响应策略与响应方式。该领域涉及的主要产品包括:人侵检测系统、网络内容审计、垃圾邮件过滤、计算机取证。从02世纪0年代到现在,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简单攻击行为模式匹配检测;第二阶段,基于异常模型检测;第三阶段,基于人侵报警的分析检测;第四阶段,基于攻击意图检测;第五阶段,基于安全态势检测。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品。国产的人侵检测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算法先进性和系统性能方面还有明显差距,但是让人欣慰的是已经形成了全系列的产品线,并占有了一定的市场分额。随着大量高速网络技术在近年里得到广泛应用,人侵检测将向宽带高速实时和大规模分布式两个方向发展,IDS需要进行海量计算,高性能检测算法、新的人侵检测体系、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在人侵检测系统的应用,高速模式匹配算法及基于纯硬件的IDS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此外,嵌入式人侵检测以及多种安全技术的集成(如集成IDS、Scanner、Firewal等功能)的入侵阻断系统(IntrusionPreventionSystem)成为IDs的发展方向。五、容灾与应急处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容灾与应急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涉及到众多网络安全关键技术,需要多个技术产品的支持。其主要技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应急响应体系的整体架构;应急响应体系的标准制定;应急响应的工具开发。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应急响应工具以及小规模(如LAN)的一些应急响应技术,而像容灾与应急响应整体架构、标准、大规模网络的应用服务、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以及系统联动技术,大规模网络的协同预警定位与隔离技术,安全时间综合管理平台等方面的工具和产品的研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就容灾技术而言,国外的系统级容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推出了成熟的产品。国内在系统级容灾产品方面还不成熟,应用级的容灾系统也只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的应急响应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标准制定和体系结构的设计问题。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以及系统联动技术、安全时间综合管理平台等高端产品和技术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联动和主动防御技术也将是容灾与应急处理的主流思想。六、身份认证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身份认证技术作为其他安全机制的基础,因而在信息安全地位非常重要,只有有效的身份认证,才能保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人侵防范等安全机制的有效实施。通常身份认证技术有以下几类: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给予密钥的认证鉴别技术,基于智能卡1智能密码钥匙(USBKEY)的认证技术,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技术。专家预测,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态势:首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必将成为未来身份认证技术的主导技术,特别是与其他认证技术互相融合后,如生物信息技术与数字水印技术相结合,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应用都非常引人注目。其次,口令认证系统逐渐向动态口令认证的过渡;此外,作为数字证书载体的智能密码钥匙(USB陇Y)将快速发展并形成统一的标准。七、可信计算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计算机系统就其规模和互连程度而言,可分为单独计算平台和计算网络系统,高可信计算的实现可分为高可信计算平台以及高可信网络。为了解决PC机结构上的不安全,从基础上提高其可信性。199年10月由国际几大IT巨头Compaq、HP、IBM、Intel和Microsoft牵头组织了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CPA(TrustedComPutingPlatformAlliance),成员达10家,遍布全球各大洲主力厂商。TCPA以定义了具有安全存储和加密功能的可信平台模块(TPM),并于2001年1月发布了基于硬件系统的“可信计算平台规范(v1.0)”。2003年3月TCPA改组为TCG(TrustedComputingGroup),同年10月发布了TPM规范(v1.2)。其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可信计算的概念由TCG提出,但并没有明确定义,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增强现有的PC终端体系结构的安全性来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意义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搭建一个诚信体系,每个终端都具有合法的网络身份,并能够被认可;而且终端具有对恶意代码,如病毒、木马等有免疫能力。在这样的可信计算环境中,任何终端出现问题,都能保证合理取证,方便监控和管理。对于可信计算平台的实现来说,可靠性包括硬件可靠性研究和软件可靠性研究。硬件可靠性主要是通过硬件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具体的手段是通过增加系统故障诊断部件和冗余部件,这个领域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5、60年代,目前在技术和实现上都比较成熟。软件可靠性研究主要包括设计技术和平测技术两方面内容。其中软件可靠性设计又可以氛围高可靠性设计、鲁棒性设计和可测试设计等研究领域,即利用软件的技术手段使得软件少发生故障以及在软件发生故障时能够自我检测和修复的技术。软件可信评测技术是可信性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已经对此开展了研究,但是还没有达到实用化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全文共 3161 字

+ 加入清单

1引言

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用户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未来安全技术是延续现在的趋势还是有新的变革?当前,安全解决方案的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更多的是倾向于对现有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如各种安全设备不断升级换代等。然而,量变往往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质变,甚至会导致现有技术方案被逐步抛弃。将来会有哪些技术变革?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变革?本文将从宏观上简要介绍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在将来的发展趋势中探寻技术变革的脉络。

2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特点

(1)保护的网络层面不断增多

电报时代通信网络比较单一,通信线路和通信用户比较固定,网络安全主要关注数据传输的安全,主要是采用物理层加/解密的手段来进行,即通信线路两端设置加/解密机进行加/解密,其成本高,可扩展性低。随着一条物理线路可以同时承载多个信道,安全技术也进入链路层保护阶段,如电路交换网络。当IP网络逐步大规模商用,出现了网络层安全保护和会话层安全保护手段,如IPSec协议、TLS协议。业务多样化的发展使得应用层的安全保护日益受重视。当网络日益复杂,管理漏洞成为安全威胁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逐步引起重视。网络安全需求随着网络和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促使网络安全评估周期性地进行,将网络安全上升为一种服务。

(2)内涵不断扩大

安全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的扩大,内涵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加密、认证技术,扩展到访问控制、监听监控、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病毒查杀、内容过滤、应急通信和容灾备份等领域。

(3)组成系统不断扩大

网络安全技术起源于加/解密算法,随着网络成为可运营的对象,安全技术扩展到以认证和授权为核心的阶段,产生了一系列安全协议。由于IP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很多安全漏洞产生,安全技术也随着IP网络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随着安全技术朝着整体防御方向的发展,产生了安全平台,为安全设备的联动和管理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

(4)从被动防御发展到主动防御

被动防御主要根据已经发现的攻击方式,在网络中寻找与之匹配的行为,从而起到发现或阻挡攻击的作用。而主动防御主要对正常的网络行为建立模型,再把所有的网络数据和正常模式相匹配进而做出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阻挡任何未知攻击,安全技术之所以从被动防御走向主动防御,主要是因为新的攻击技术层出不穷,网络承载的信息资产价值越来越大,被动防御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迫使人们逐步发展主动防御技术。

3未来的发展趋势

(1)网络溯源技术和支持系统,是网络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黑客攻击网络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就形成了一种无止境的对抗,这种对抗的背后是网络溯源技术的缺失。溯源技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内容、网络行为以及应用行为等追溯到该行为发起者。而溯源技术的缺失更多的是由于开放的IP网络缺乏足够溯源能力,导致针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法规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

导致IP网络缺乏足够的溯源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IP网络在设计之初,并没有预料到会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其次,在网络应用规模较小时,采用技术对抗的方式,使用安全技术阻止黑客攻击花费的社会成本更低且更直接。

然而随着网络对社会生活渗透的逐步深入,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社会经济行为日益依赖网络,仅仅依靠安全技术应对威胁所承受的代价越来越大。因为安全防护的投入规模和网络扩张规模同步增长,同时更因网络承载的信息资产价值增长而增长。更经济的方式是通过法律的手段将黑客的行为列为违法行为,并通过法律有效执行来打击黑客对网络的各种破坏。与单纯的安全防护技术相比,依靠法律的手段将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显示其社会成本优势。

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的法规要得到有效执行,离不开对网络的有效监管和网络溯源技术的支撑。对网络进行必要的监管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但单纯依靠监管会明显限制用户使用网络的便利性和网络业务的创新,不利于网络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网络很大程度上没有国界,依靠一国管制难以奏效。而对网络溯源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一方面会对法规有效执行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尽可能维持用户使用网络的便利性,用户个人隐私和通信自由得到有效保障。

(2)从协议到系统,全面支持差异化的安全业务

差异化安全业务支持系统形成的原因如图1所示。从网络运营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运营商还是部署企业网的企业,对网络安全的投入越来越多,除了购买必要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等,还需要定期对网络安全进行评估。由于网络攻击技术不断发展,迫使运营商为网络安全投入资金处于不断增长过程中。特别是网络融合的趋势逐步成为现实,IP网络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承载网。当电信运营商运营全IP化的网络时,为了达到电信级的服务标准,对网络安全的投入更是急剧增加。从运营的角度来看,一个持续投入的领域,必然希望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本回报,由此才能产生良性发展,即把投入转化成有效投资,因此安全成为一项可运营的业务有其明显的内在需求。

随着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网络上承载的业务日益多样化,面对多样化的业务,信息资产价值差异化程度也日益明显,这对过去的安全解决方案提出了挑战。传统上,安全解决方案往往建立在对网络安全域划分的基础上,同一个安全域采用单一的安全机制。当网络和业务紧密绑定时,这种方案具有合理性,而当业务独立于承载网,业务安全需求日益多样化,依靠单一的安全机制既不能满足业务安全需求多样化,又极大地浪费资源。理想的方案是对不同安全需求的业务,提供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体现安全需求的差异化。

安全成为一种业务的运营需求以及安全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现实情况,有必要研究差异化的安全业务支持系统,并成为NGN的一个重要的业务。

(3)通用的安全协议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融合安全技术

当网络安全还没有成为网络应用的重要问题时,制定的通信协议基本上不考虑协议和网络的安全性。而当这些协议大规模使用出现诸多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后,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即发展安全协议保护通信的安全,因此IPSec、IKE、TLS等通用的安全协议应运而生,并获得广泛的应用,在充分重视安全重要性后,新的协议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安全方面的需要,协议的安全性成了新的协议是否被认可的重要指标,因此新的通信协议普遍融入了安全技术,如SIP本身就附带诸多安全机制,IPv6本身附带了必要的安全字段,这种发展趋势将会持续,由此可以预见,传统的通用安全协议应用范围将逐渐缩小,最终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所有通信协议都具备相应的安全机制。

除了协议融入安全机制外,网络安全从系统设备的角度看,还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一个发展趋势体现安全设备的独立性。网络安全从安全算法、安全协议逐步扩展出独立的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网络的安全防御体系和安全平台,这部分服务主要由专业安全厂商提供。而另一发展方向则体现安全技术的非独立性。通信设备通过含有安全机制的通信协议,构成通信系统,即通信系统本身包含一系列安全技术,这部分服务主要由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可见,随着安全技术的发展,融合安全的通信协议将是这两个互相对立的发展趋势的桥梁,也是沟通通信设备制造商和专业安全厂商的桥梁,从而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技术链和产业链。

图2安全技术的双向演进

4结束语

纵观安全技术以上3个发展趋势,其发展过程将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溯源技术获得大量应用后,安全技术的非独立性将得到增强,而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促进安全技术朝着非独立性方向发展,且这种趋势也会促进差异化安全业务支撑系统的应用。由此可见,未来安全技术的独立性将会被逐步弱化,因此留给专业安全厂商的传统市场空间将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SDN是如何改变了路由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全文共 2441 字

+ 加入清单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是:属于自适应的选择协议(即动态的);是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即分自治系统内部和自治系统外部路由选择协议。

近30年来,以路由器和交换机为核心的IP网络始终遵循摩尔定律,与其他IT设备共同构建了现代化信息文明。其中,路由器作为广域网和局域网出口的核心设备,始终扮演者关键的角色,也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无数次的更新换代。

时至今日,路由器的接口已经从五花八门的X.25、E1、ATM、POS、SDH等窄带接口转变为宽带纯以太接口为主,辅以少量的更高速和更高性能的波分接口;在运行协议上,逐步统一成分布式IP/MPLS体系。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更小的体积、更优的成本使得路由器以及其“兄弟”交换机、PTN成为几乎所有网络的基础。

路由器演进遵循“三大定律”

不过,变化和运动是永恒的,发展是硬道理。当前,受百兆宽带入户、4K在线视频、4G/4.5G/5G、万物互联的驱动,以及用户体验至上、SDN/NFV思潮的影响,路由器也在面临着持续的演进和变革。

首先,路由器组建的广域IPWAN网络是一个应用范围极广的网络,一般新建一个全新网络的代价都非常高,所以很大一部分需求是扩充网络容量,在技术上需要一定程度的兼容。因此,路由器发展的基本轨迹和竞争焦点仍然是合理速度的演进,要在继承历史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容量和能力上的持续提升。以核心路由器为例,目前可以商用的主流设备是每系统16至20槽位,每单板400G,形成6.4T至8T的单子架系统。而后的发展和竞争点则是在合适的时间点推出1T、2T、4T单板,而且最好是兼容的,容量提升了,且功耗和价格不要提升,继续满足摩尔定律。这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产业供应链已被破坏,需要依赖自身垂直产业整合的能力,要在合适时间推出合适容量、适宜成本的产品,则非常考验一家公司的综合实力,包括对新技术的储备能力和IC设计能力等。

其次,更小的体积。传统的中高端路由器都是体积庞大的“铁疙瘩”。而随着物业成本的逐年提升,占用空间更小的“小体积大带宽”路由器开始受到欢迎。对于一些基站的站点路由器,客户甚至希望是直接抱杆的户外型。在这种趋势下,研究路由器的小型化或户外化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能做得好,产品将非常受欢迎,也可以形成不少差异化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被传统厂商封锁的市场地盘上,具有以上特色的路由产品可起到攻城掠地的奇效。在路由器的发展趋势上,“小型化”作为一个重要分支,应该予以重视。

最后一点是关注客户体验。类似小米家庭网关路由器的设计就很值得推崇。在硬件组成上,小米路由器采用的都是常用元件,但在软件上,其创造了一套基于APP的应用链,不仅用起来方便,创造了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带动更多小米智能家居的布局销售。中兴通讯虽然聚焦于中高端的路由器,但也可以借用类似理念把现代互联网的元素移植到路由器体系上,打造出一套便利的生态环境,增强客户对中兴路由器体验的黏度。

SDN让路由器不再“低能”

上述三点,都还属于演进的范围。随着SDN/NFV的发展,以路由器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正在逐步演绎一场变革。

变革的基本点是SDN(软件定义网络)的引入。IP网络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部署,靠的是一套分布式的协议体系——一个或多个节点的路由器崩溃,IP网络仍然可以继续运行,这非常了不起。然而,正是这个分布式体系,使得很多本来很容易的全局性特殊策略难以实施,IP网络的“智商”其实很低。更麻烦的是,网络的控制在应用层软件和路由器软件之间有断层,难以全自动地实施应用策略。SDN的引入,正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在路由器组成的广域网领域,牵一发动全身,因此SDN的引入策略也相对保守,保守的表现在于尽量不去触及路由器的转发面,并且在控制面也尽量保持兼容,以一种混合体系运行的方式,逐步把路由器上分布式运行的控制面转到集中式运行在控制器上,并且通过层次化的控制器,及合理的北向接口,实现软件全面自动化的诉求。控制器与设备之间采用原来的接口,如NETCONF甚至CLI,或者原有协议的扩展如BGP-LS和PCEP,路由器上原有的概念PW、L3VPN、MPLS TE隧道等仍然保留,只是运行模式发生了变化,原来“智能低下”的问题通过SDN得到很大改观。

NFV促使网络功能“通用化”

SDN的引入只是变革的起点,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引入则让这场变革充满了变数,拥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NFV是把网络设备上的各类功能“通用化”。原来,一些网络业务的功能,如NAT、防火墙、DPI、负载均衡都是以专用设备或专用板卡实现的,与路由器转发设备共同组网实现一些智能或L7应用层功能。现在,NFV的引入使得组网模式产生了非常戏剧化和混沌的变化。一方面,所有业务层的功能包括IP/MPLS转发功能等在内,都可以用虚拟化的方式来运行,以软件方式运行在服务器上,由此可以彻底使路由器设备“消失”;另一方面,所有这些业务层功能包括IP/MPLS转发功能,都可以用虚拟化或非虚拟化的方式通过加速优化全部运行在新型路由器上,从而赋予新型路由器前所未有的全面智能,以及适应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这场博弈有赖于大家思考和实践的深度,最终可能以“按需分布”达到一个平衡,数据中心服务器上会运行全面的功能,企业出口会运行新型路由器一体机,两者之间的软件可以做到共享,而部署的分配则严格尊重客户体验,帮客户解决各自的问题。毕竟,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创意都会得到尊重。

这种NFV化的路由器体系在DC未来网络体系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比较方便地帮助VDC的网络出口实现上公网或互联所要求的功能。

NFV在路由器上发展和应用,将引发路由器上通用业务和转发一体化硬件的出现,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其不仅能使SFC业务链等功能更容易实现,还可能使SDN原来不愿或不敢动的转发面逐步实现变迁,由此促成IPWAN SDN的第二次革命,不过这个时间点何时到来,现在还难下定论,但重点在于,我们需要针对那些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应用积极开展有关SDN/NFV的思考和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思科技最新的业务发展方向——软件质量与安全

全文共 2408 字

+ 加入清单

为构建完整、安全、高质量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及供应链提供最全面的解决方案

“新思科技(Synopsys 以下简称新思科技)是为全球集成电路设计提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工具的主导企业。为全球电子市场提供技术先进的IC设计与验证平台,致力于复杂的芯片上系统(SoCs)的开发。”这是之前我了解的新思科技。

无疑,新思科技在EDA & IP,半导体及& 片内操作系统(芯片设计)的领导地位已经根深蒂固,那你是否听说其在软件安全与质量领域悄然布局发力……近日,新思科技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SIG)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关于在华发展策略的一场活动,新思科技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陈玉贞,新思科技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高级安全架构师杨国梁出席并就新思科技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做了详细介绍。

新思科技最新的业务发展方向——软件质量与安全

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安全的软件”,尤其在物联网设备数量开始爆发式增长,同时安全威胁日益严峻的今天,指导着新思科技最新的业务发展方向——软件质量与安全。陈玉贞表示,中国正进入了一个“大安全时代”,网络安全不再单指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而是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人身安全等更广泛意义上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经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如果违反规定,最高罚款为100万元人民币(约15万美金)。网络安全建设未来3-5年行业复合增速将达到25%-30%,有望到2020年成为千亿级市场。

新思科技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陈玉贞

但是,中国网络安全目前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较2016年底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据《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2016年,有37%的网民因收到各类诈骗信息而蒙受经济损失。在个人信息安全中,72%的网民认为个人身份信息泄露情况最严重,包括网民的姓名、手机号、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陈玉贞强调说,中国正凭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其它颠覆性技术大力推进产业改革。软件是实现这些重大转型计划的驱动力。因此,软件行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

作为提供完整应用安全测试解决方案的商,新思科技的技术特点有哪些?

自1995年以来,新思科技一直致力于中国市场。目前,新思科技在上海、香港、深圳和武汉设有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和研发中心目前拥有200多名销售、研发和技术支持人员。武汉研发和技术支持中心于2013年正式启用,目前有189名员工,并且新思科技正在武汉新建工业园,总投资为5,000万美元,预计2019年底投入运营。武汉研发团队预计到2020年壮大到500名员工。

“新思科技是全球第15大软件公司。新思科技采取一种整体的方法来设计、构建和维护安全软件,我们将这一概念称为“内置完整性” (Building Security In)。凭借一套全面的软件安全性和质量解决方案组合以及本地化服务, 新思科技可以在中国成为软件完整性领域的领导者,将功能、质量和安全性均无缝地融入SDLC。“陈玉贞介绍道。那么作为提供完整应用安全测试解决方案的商,新思科技的技术特点有哪些?

杨国梁详细介绍了新思科技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能够提供的测试项目及其优势。

新思科技软件质量与安全部门高级安全架构师杨国梁

Coverity(静态代码分析):可以进行代码的语义和缺陷分析,主要针对研发人员。支持主流SDLC方案的集成,需要分析的代码可以在夜间提交到构建服务器,Coverity平台的分析结果在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给到研发人员。Coverity每年会有两个大版本更新,目前支持语言包括C/C++、C#等14种,对主流的操作系统同和编译器都有较广泛的支持。开源软件方面,Synopsys从2016年开始为开源社区免费提供Coverity Scan服务,目前有超过4600个开源项目用户。目前武汉研发中心大约有20 名开发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编译器配置:扩展编译器和版本覆盖,推动软件标准,例如MISRA(汽车产业软件可靠性),CERT C/C++ 安全编程规范,汽车开放系统架构。

Defensics(智能模糊测试):不需要软件源代码,针对测试和安全人员,在产品完成后,进行协议级别的模糊测试,和版本迭代测试。目前支持250+的协议(如下图所示,可按行业、技术领域进行检索),以及厂商私有协议的SDK支持。目前武汉研发中心大约有10 名开发工程师及4名测试工程师, 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套件开发,测试套件,团队从2016年10月开始开发套件,2017年7月开始开发测试套

Seeker(交互式应用安全测试):交互式介于Coverity和Defensics测试之间,不需要源码,但是可以提供代码级问题定位的精准测试结果。通过在Web服务器代理的方式,对数据流进行监控。优点在于零误报(安全问题均得到验证后才会告警)、提供针对编程语言及函数的修复建议,以及可简单地实现与现有研发和测试流程方案的集成。

除此之外,新思科技还提供托管服务及程序设计及开发,并且会进行大量的线上线下培训。

近几年,新思科技分别获得了Gartner 2017年魔力象限应用安全测试领导者,美国软件开发行业权威杂志SD TImes 新思科技入选SD TImes 100强排名(安全及表现类别)等大奖,并且特别清晰自己在中国的业务重点,陈玉贞讲到,互联网及电商: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电信:中兴、中国移动、烽火和联想,汽车:上汽和泛亚汽车,IoT: 大华股份都已经是SIG的客户了,新思科技将重点关注金融服务、汽车、电商及互联网等。陈玉贞最后强调说:新思科技在价值定位上力争为构建完整、安全、高质量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及供应链提供最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静态分析,软件组件分析,智能模糊测试,交互式应用安全测试,软件安全服务及培训等方面持续深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深圳区块链培训包括哪些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是啥?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是现在当红技术,想要学习这项技术的人很多,所以这几年新增了不少深圳区块链培训机构。因为区块链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技术,所以深圳区块链培训机构要讲解多种基础。08年比特币被一个自称为中本聪的人提出来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直到区块链又发展了以太坊旗下的各种代币和一系列的虚拟币,人们才将目光转移到区块链上。现在区块链技术早已从数字货币圈转移到别的行业,想学习的人更多。你知道深圳区块链培训机构讲解包括哪些技术吗?区块链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一、深圳区块链培训包括哪些技术

大数据和区块链不同,它是单一的处理庞大复杂数据的技术,而区块链则是多种底层技术的合集。而且深圳区块链培训机构想要讲解和教学区块链技术,自然要将这种底层技术都教了才行。区块链包含着P2P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的支付。另外还有分布式存储技术,可以让各个节点都能记账,而且还互相不会影响。当然区块链还包含着密码学,所以才能够创造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当然区块链上面还采用了哈希算法,这样才有了我们常说的哈希值。

二、区块链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区块链不像别的新兴技术,但它毕竟涵盖了多种底层技术,所以用途非常多。现在区块链的发展重心除了数字货币,还扩展到了多个领域。深圳区块链培训机构之所以现在教授区块链知识,是因为未来区块链的应用会更加广泛。未来区块链技术会大肆运用到金融领域,改善跨境支付高成本和时间长的缺点。而且还可以融入农业生产,提高产量,让农产品运输实现实时追踪,让大众吃上更加新鲜的蔬果。另外交通、电力和互联网也会陆续融入区块链技术,改善各个行业的现状,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福利。正因为区块链包括了多种底层技术,所以它才能同时有用分布式存储、防篡改性、隐匿性和可追溯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好区块上的数据。

不过包含的底层技术多,想要学习区块链就没那么容易。学员不但要在深圳区块链培训机构学习这些底层技术,还要灵活掌握区块链的应用。若是觉得区块链技术太复杂,也可以自己下载OKLink浏览器学习数字货币知识。OKLink不收取任何费用,免费给大家提供各种及时的数据,能够让大家了解币圈行情和区块链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爆破安全技术—爆破基础知识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爆破安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与保证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关联爆破器材加工、运输、装药、填塞、起爆等关键工序的操作安全问题;(2)与防止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噪声、飞石、尘土、毒气等公害关联的问题。

(四)爆速

爆轰波沿炸药稳定传播的速度称爆速,单位是m/s。

爆破方法

常用的爆破方法有:浅孔爆破法、深孔爆破法、硐室爆破法、药壶爆破法、裸露爆破法,为控制爆破破坏作用而使用的光面爆破法、预裂爆破法、缓冲爆破法,为改善爆破破碎效果而使用的挤压爆破法等。

(1)浅孔爆破的孔深为4—5 m,孔径为25—75 mm。浅孔爆破主要用于井巷掘进和浅孔崩落矿,在大中型露天矿山作为辅助爆破手段。

(2)深孔爆破主要用于露天矿或井下深孔崩落矿以及深孔爆破成井。孔深为lo一15 m以上,孔径—一般为75—310mm。

(3)硐室爆破主要用于露天矿基建期间和一些特殊需要少数穿孔能力小的采石场,也用作生产爆破的主要手段。

(4)药壶爆破用于穿孔工作困难的条件下,以减少钻孔工作量,克服较大的抵抗线。一般与浅孔爆破配合使用,以降低大块率。

(5)裸露爆破即是俗称的糊炮,这种爆破是在岩石大块的表面放一定药量进行爆破的方法。主要用于二次破碎大块或处理根底。

(五)爆压

爆破产物在爆炸完成瞬间所具有的压强称为爆压,单位为Pa。

(六)爆炸功

炸药爆炸时,其潜在化学能瞬间转化为热能,靠高温、高压气体产生的膨胀作用对周围介质所做的功,称为爆炸功。

炸药的起爆与传爆

炸药在一定外能作用下发生爆炸的过程称为炸药的起爆。炸药在起爆后其能量以冲击波的形式在炸药内部传递称为炸药传爆。

爆破安全

(一)爆热

炸药爆炸反应生成的热量称为爆热。在工程中爆破是以l kg炸药爆炸所产生的热量为计算单位的,一般用kJ/kg表示。常用工业炸药的爆热为600—1 000kJ/kg。

(二)爆温

炸药爆炸瞬间爆炸物被加热达到的最高温度称为爆温。单位用摄氏温度(℃)表示。矿用炸药的爆温一般为2 000~2 500℃,单质炸药的爆温可达3 000~5 000~C。

炸药爆炸性能

(1)爆力:是指炸药在介质内爆炸做功的总能力,亦即炸药具有的总能量。

(2)猛度:指炸药爆炸的猛烈程度,是衡量炸药对直接接触的局部介质破坏能力的指标。

(4)殉爆:炸药爆炸时引起不相接触的邻近炸药爆炸的现象叫做殉爆。

(三)爆容

单位质量炸药爆炸所产生的气体产物在标准状态下所占的体积称为爆容。通常以L/k2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防病毒技术发展方向是哪里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反病毒领域应尽快研制主动防御型产品,以适应网络时代信息安全防护新的要求。在深刻反思国际国内反病毒实践和当前网络新病毒日益泛滥的现状后,在过去病毒传播速度不快、新病毒数量和种类较少、感染多为区域性、利益危害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杀毒软件因其对厂商已捕获的病毒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可有效清除和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与破坏的优点,被政府、企业和个人作为最主要的反病毒工具,为病毒防范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来具体的看一下防病毒技术发展方向是哪里吧?

1、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集成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真正危险在于威胁网络和大型信息系统的安全。在网络上防范计算机病毒涉及到病毒检测、网络技术发展及病毒对网络攻击的机理。可以预见,网络操作系统集成网络防病毒技术是必由之路,这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开拓性的重要工作。网络防病毒技术向集成化发展网络防病毒技术正由单一的预防、检测和清除病毒功能向着集三种功能于一体的方向发展。

2、网络开放式防病毒技术将成为技术主流

网络开放式防病毒技术是一种让用户自我更新的防病毒技术,它将病毒的结构用一个统一的数据结构加以描述,用户可根据对病毒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特征识别随时更新自己的病毒库,从而自己就使防病毒产品升级,以达到和新病毒的对抗。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防治病毒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完全有理由深信;会有更多更好的防病毒产品推出,这些技术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爆破安全技术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爆破属于一项高危的行业,而很多工程爆破都需要一定的安全技术,如果没有技术难题到安全因素,所以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总结一篇爆破安全技术的常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爆破安全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爆破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如爆破器材装卸和运输、储存与保障、装药与堵塞、联网与起爆、早爆预防与处理拒爆(或瞎炮)等。二是爆破产生的有害效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爆破地震波、爆破冲击波、个别飞石或飞散物、爆破噪音和有毒气体等。因此,爆破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开展研究。

爆破安全技术的发展,对爆破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解决好与工程爆破有关的安全技术问题,工程爆破技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弄懂并掌握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工程爆破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必须进行爆破安全检算和校核,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在此应强调指出,《爆破安全规程》是除军事爆破外一切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都必须遵守的法规,必须在工程爆破设计和施工中严格遵守和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