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潮汕洪氏始祖(精彩20篇)

浏览

3996

文章

160

篇1:潮汕出花园成人礼具体介绍

全文共 5983 字

+ 加入清单

七月初七乞巧节,除了大家熟知的牛郎织女传说,其实还有很多的民俗文化,比如成人礼。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潮汕花园成人礼,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七夕乞巧礼仪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

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

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

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的,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

潮汕出花园成人礼仪

出花园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中文名:出花园

节日时间: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广东省潮汕地区

节日起源:成人礼

节日意义:为孩子举行成人礼

1、习俗仪式

广东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汉族传统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而且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2、习俗类型

在澄海,父母采来12种不同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浴,母亲给孩子扎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新腰兜,兜里一般放着12颗桂圆和2枚“顺治”铜钱。

出花园之日,成年的少年有许多拘束和讲究要遵守。现今,许多仪式内容有所简化。

在汕头市潮阳区的关埠镇,出花园的孩子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了,父母需给回礼,买些喜庆的东西送过去,包括食用油、白糖、饼等;这各家有各家的安排。潮安县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要换新衣,穿红皮屐,围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圆和“顺治”钱)——而且这一身行头必须是舅舅家送的;当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

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

澄海县风俗与潮安县大体相同。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成人肠肚”,与童年告别。揭西县出花园者之家要给亲友赠送酵踝、鸡鸭,亲友回敬布匹。

3、仪式细节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习俗,年满15岁的孩子要举行“出花园”仪式。因各地习俗不同,比如,有些地区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要用12种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淋浴等等,所以现以揭阳市区为例,浅谈一些“出花园”礼节。

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

“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当然,现今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并且,这天早晨,父母会让小孩子把一枝带有吉祥意义的“石榴”花别在耳朵上。

吃早餐,“咬”鸡头 这一天吃早餐,一般是凑齐八人,早餐有公鸡一只,甜品,青菜等各种拼凑成八道或十二道菜。就餐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她)的专利。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出花园”者举箸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 当出花园者属鸡时,应该以鹅代鸡。

出花园 “咬鸡头”

宴请亲朋好友,收送礼物这天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好友。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出花园”前几天或当天,亲戚们都会前来送礼,或是红包或是礼物,礼物是给“出花园”主角的,但一般是由父母操办,进行回礼。

其他在揭阳,有一个说法,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4、具体时间

揭阳市出花园一般都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这一天,有部分的要先求神问捕,也有择日提前出花园的,头家人笔者当年就是。如果当年有出花园者的话一舅舅家会从年头就开始养一只公鸡在七月初六送过去.

5、古代情况

中国古代汉族男子15岁“束发”“成童”,即少年成年加冠礼在20岁,女子成年“及笄礼”在15岁;各少数民族男女成年礼的年龄各有不同,一般在18~20岁之间。

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给15岁者举行成人礼,说明将成人岁数提前。

潮汕地区过去的成人加冠礼,府县志多无记载,惟清嘉庆《澄海县志》有载,谓时在男子结婚之前,家人为其预备冠巾,冠巾由族长授予。举行仪式时,由赞礼的人致祝词,然后加冠。

此俗仅在士大夫家庭中偶有举行,平民无此俗。

女子则在将嫁时,用笄把头发簪上成髻,就是及笄,不论贵贱都这样做。

在此之前父母要准备好各种糕点以便祭神,并要为孩子准备好新衣服在出花园当天穿。

在当天,会广邀好友亲戚前来庆祝,在此时会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祭拜,诉说孩子已经长大了,还会煮上十几个鸡蛋由孩子吃下表示吉祥。

接下来就是请客人入席,摆上酒菜。

在这其中会在出花园的孩子前面摆上一只鸡,其他人不能动。

有条件的一般还会摆上很大的螃蟹,意为“拜蟹手足”(在潮汕话中的意思是手脚多动),即告别儿童时代。

6、传说记载

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而且在出花园当天,孩子会一直很悠闲不能干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

还有的那天要早早起床,穿上大红的新衣,还要穿红色木屐,连内衣也要大红色的。

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要到家里来吃中饭。吃午饭前,出花园的孩子要先吃 1.猪大肠炒蒜 2.韭菜炒蒜 3.猪肝炒蒜 4.猪心炒蒜 5.春菜炒蒜 6.猪肺炒蒜 7.汤圆(一定要吃两个 好事成双)等共9种,拜祭的有三禽,要咬一下鸡头和鸡屁股,意为长大了。

因为在当地,未满15岁的孩子不能吃鸡脚,因为人们认为吃了鸡脚的小孩手会颤抖,写不好毛笔字。

然后大家一起吃饭。

出花园这天不准把电话打出去,不能见生人,不能出门,凡事都要百依百顺,无论是孩子对爸妈说的,还是爸妈对孩子说的,都要说个“好”字,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拒绝,以图个好兆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

全文共 199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个合家团圆的喜庆节日。你知道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秋节日促销语

1、月是故乡明,饼表思亲情!

2、传统风采,回味无穷!

3、月色柔和的凉爽中秋。

4、十五团圆合家欢,中秋月饼话神仙!

5、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月大团圆!

6、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8、中秋合家欢,佳节大献礼

9、伴着一轮明月,就可以浪漫一生,天伦月饼——月亮代表你的心。

10、月是故乡明,情是亲人浓,一份天伦好礼传达永远的祝福!

中秋节武夷山旅游攻略

首先要先分清楚景区内的路线。武夷山的景点统一从两个大门进入,分别是南大门和北大门;主景区的景点有:天游峰,九曲溪竹排漂流,虎啸岩,一线天,水帘洞,大红袍等,除了水帘洞和大红袍这两个景点外,其他的景点都要从南大门进入。

武夷山交通比较简单,从市区到火车站、机场、印象大红袍剧场、度假区以及两个景区入口,都可以乘坐6路公交车、星村班车和仙店班车直达。星村班车没有经过景区南大门,其他的地点也都有经过。

景区内的各个景点之间往返只能靠景区观光车,每个景点以及大门都设有专门的调度室,只需告诉工作人员你的游览景点,就有专人指引你怎么坐车,因此,在武夷山完全不必担心会找不到景点或者在景区内迷路之类的。

第一天早上可以先游览天游峰,天游峰大约需要3小时的游览时间, 结束后也刚好到了午饭时间,可以乘坐观光车返回景区南大门,再返回度假区吃饭。

用餐地点可以选择在旧街,那里有很多小吃摊和小炒店以及快餐店。从南大门坐6路车到太阳城站下车,走到马路对面,选择一条小路走进去就可以了,旧街的街道四通八达,很容易找。如果要到酒楼饭店吃饭,则可以在度假区内随意找一家,度假区有很多饭店。

吃完饭后到虎啸岩,一线天游览,这两个景点是连在一起的,合起来刚好是半天时间。可以先玩虎啸岩,游览虎啸八景,绕岩一周后又回到了起点,耗时约2小时。返回出口处再做观光车到一线天游玩。一线天景区游览时间比较短 ,一小时之内就可以结束了。

从一线天出来后,就可以返回度假区了,吃晚饭可以还是选择在旧街,或者在度假区找一处大排档用餐。吃完晚饭可以到茶博园观看印象大红袍演出 ,这是一场以武夷山的真山实水为舞台配上360°旋转观众席,配以灯光打造出来的视觉盛宴。不过票比较不好买,剧场购票也没有打折,建议提前预定好比较方便。

第二天早上需要早点起床,最好7点钟就起床,吃完早饭直接从南大门坐观光车到九曲溪竹筏码头购买竹排票。坐竹排之前可以先买几包鱼食,到时候可以喂鱼。上了竹排后,记得要给竹排艄公10元景点讲解费,这样就可以一路观光并听艄公讲解景点了。

竹排漂流大约是1.5个小时,下了竹排后就是武夷宫景点了。武夷宫游览大约40几分钟就差不多了,如果要买土特产的话可以到外面正规的商店购买,特别是蛇制品之类的东西。

游完武夷宫,可以直接在武夷宫宫门对面马路边等车,乘坐星村班车到岗亭站下车,1元/人,约5分钟。然后就到了旧街了。下午吃完饭后,前往北大门 ,乘坐观光车到水帘洞景区游览;然后再返回下车点乘坐观光车到大红袍景区游览。水帘洞与大红袍之间有一条“岩骨花香漫游道”,也可以走这条路步行至大红袍景区,但需要走很久,也会比较辛苦。

漫游道一路都是茶田,如果不想辛苦的话,建议直接坐车就好了。大红袍景区主要是观赏大红袍母树,在生长母树的茶园下方有一家茶亭,可以在茶亭里品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茶叶蛋很值得一尝。从大红袍景区出来后,就结束了武夷山二日游了,如果要当天返回则可以选择傍晚或晚上的飞机或火车返回了。

由于武夷山景点基本以半天为一个组合,所以会比较好安排路线。武夷山门票有分二日游和三日游,但每个景点只能游览一次,因此抵达武夷山的时间点不同,游览景点的顺序也需要做相应调整。基本上讲上面的顺序调整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还需要更多详细的路线和景点资料的话,可以到武夷山旅游之家查询。

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

潮俗中秋烧瓦塔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为害。

潮汕有的地方现在还有赛烧塔之俗,以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为胜。揭阳炮台等地,则有搭竹塔之俗,塔高有达数丈者。燃烧时,全塔尽烧,火势猛烈,更为壮观。目前,一些旅游景点,如汕头中信度假村、澄海莱芜景区,也有在中秋夜举行烧瓦塔活动,吸引游客。但他们已把原来低档次的瓦塔发展为红砖塔,如中信度假村请泥灰工把2800多条红砖搭建起8米多高的砖塔,用水泥拌细沙把砖条粘固,像一座壮观的建筑物。塔建在沙滩上。中秋夜晚,观赏烧塔的游客簇拥海滨,被烧得通红的塔身与明月大海交相辉映,辉煌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像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潮汕冬至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人很重视冬至,称之为“小过年”。所以潮汕冬至习俗更是多样,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潮汕冬至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潮汕冬至习俗3:吃团圆饭

在潮汕地区,冬至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一家大小在这一天都会尽量赶回家中吃顿暖暖和和的团圆饭。

长辈们在冬节晚餐上会说:“食丸阖家团圆,食糯米饯就有钱,食芹菜蒜有钱算也有钱劝(藏)。”虽然都是由食物名称引申而来的谐音,却也体现出潮汕人重视家庭,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

潮汕冬至习俗5:贴甜丸

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不再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甜丸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传说,有一年冬至,从外地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逃荒者。饥寒交迫,老妇饿死了,只剩下父女两个人。父亲向人家讨了一碗冬节丸给女儿吃,但女儿却坚决不吃,要让父亲吃。推来让去,父流泪说:“女儿,为父不能养活你,眼看你忍饥受饿,不如在这里择一人家嫁了,图一口之食。”女儿也就含泪答应,两人分食了一碗冬至丸后便分手了。

后来,女儿嫁了一个好人家,日子好过一点了,但她天天思念父亲。到了冬节时候,更是忧伤万分。她的丈夫问起原因,妻子就将详情告知。后来夫妻俩想了一个方法,在大门环上贴了两颗大大的冬至丸,心里想:“父亲若看到,定会触景生情。”这样,年复一年,这习俗终于沿袭下来。

潮汕冬至习俗4:吃冬至丸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潮汕一带,冬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舂糯米粉末儿,做糯米汤丸。

到冬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主妇就张罗把一个大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儿揉成搓成团。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仔公孙”丸,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未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丸给他吃。

潮汕冬至习俗2:上坟扫墓

上坟扫墓则是冬至的另一项活动。按潮汕的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

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潮汕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因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起娱乐身心作用。

潮汕冬至习俗1:祭拜祖先

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谢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须还要有冬节丸,人人必须食用以示一家圆圆满满,大小平安。

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为什么还要给玉帝打工?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游记》中,玉帝是三界最高主宰,所有的神仙教派都要听令玉帝的指挥,包括太上老君在内。不过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在道教中被称为“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乃道教的至高主宰。玉帝也算是道教当中的神话人物,太上老君作为创造道教的人辈分明显更高,为什么反而要听从玉帝的指挥呢?实际上,太上老君虽然道行和修为要高于玉帝,但他们两人的职责是完全不同的。太上老君作为道教的创始人,也不代表他就是能号令三界的最佳人选,玉帝才是被三界选出最合适的管理者,所以太上老君贵为创始人,但在三界的秩序中他依然要听令玉帝。其实玉帝和太上老君之间的关系也没那么固化,我们也能看出玉帝不是那种喜欢把弄权术的人,很多神仙甚至都不把玉帝放在眼里,这三界统领也是不好当啊。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好像就是专门负责给玉帝炼丹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太上老君早已完成自己的使命,但他又具有永生不灭的寿命,所以必须要给自己找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做,不然这一天天过下去岂不无聊死了。玉帝也挺为难,不知道究竟该给太上老君安排怎样的工作,所以太上老君决定当天庭上的先驱者,负责炼制丹药发明各种神器法宝。可以看出十件宝物其中九件都出自太上老君之手,等于说太上老君承担了天界发明家的重任。

实际上这份工作还是挺适合太上老君的,安心搞研发自己能从中收获不少乐趣,还能造福三界。在道教体系中,可能还有很多人对太上老君的来历不是很清楚,以为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是老子一气化三清才变成了太上老君。实际上这种说法在道教是不成立的,道教认为老子只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所以可以认为老子是太上老君,但太上老君不是老子。太上老君早在天地呈混沌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和盘古是同一时期的人物。

太上老君是三界成型的见证者。还有把太上老君当做是开天辟地的万物之先,元气之组,而且天地的运行规则也都是太上老君制定的。传说伏羲、祝融、神农都是太上老君的弟子,然后由他们把人界带向正轨,三界之中只有人界是最贴近自然的,所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太上老君并没有包办一切,而是完成了他最初的使命,后面的就交给其他人来做就行了。

太上老君早已不想在三界担任什么重要的位置,这些根本就不是他会在乎的事情,而且最终肯定是要把这些职责和使命都分担出去的。可能对于太上老君来说,如何能让自己找到更多三界存在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汕尾属于潮汕吗?在什么地方?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汕尾属于潮汕。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属潮汕文化区和潮汕方言区,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与集中地,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莲花山南麓,东临惠来县,西连惠东县,北接梅州市和紫金县,南濒南海。

汕头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汕头是广东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辖区内地形内陆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多平原、丘陵。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汕尾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是全国沿海开放第一类口岸。

潮汕地区隶属广东省,是全球潮汕人和潮商的发祥地,具有共同的地缘、亲缘、族群、商帮、方言、民俗以及信仰,从建制以来到当代汕头市2000余年均同属一个城市政区,是历史相承、山水相连、潮语相通、族群相同、利害相关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潮汕鱼丸怎么做 潮汕鱼丸怎么做好吃

全文共 181 字

+ 加入清单

步骤1

准备食材:主料:鱼200克、盐1茶匙、料酒1茶匙、姜1块、蒜3瓣、大葱1段、鸡蛋液30克。

步骤2

鱼洗净去皮剁成泥。

步骤3

姜切末。

步骤4

蒜切末。

步骤5

大葱切末。

步骤6

碗中倒入鱼肉,调入盐、料酒、鸡蛋液,向一个方向搅拌打上劲。

步骤7

然后加入姜末、蒜末、大葱,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8

接着锅中烧热水,水开将鱼肉用手捏成鱼丸放入锅中,煮至浮起。

步骤9

最后捞出装盘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潮汕地区中秋习俗

全文共 182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跟过年一样,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日子,你知道潮汕地区中秋习俗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潮汕地区中秋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秋节小故事

过去,每到中秋节,北京街头的许多店铺里都摆满了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泥塑玩具----兔儿爷。关于兔爷还有一个传说呢。

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老百姓们愁眉苦脸,只好烧香拜月求嫦娥保佑他们。这天正好是农历八日十五,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空中,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

玉兔变成了一个身穿素白衣裙的少女,当天就来到了北京城。她去敲开了一家家的大门,但是,人们打开门一见到她,都连忙把门关上,不敢让她进去。

玉兔想来想去,不知为什么人们不让她进门。她只好坐在一座小庙里寻思。她低头一看自己这一身素白的衣裙,忽然恍然大悟:只有办丧事的人家才穿白的衣服,现在人们家里都有重病人,看到我一定觉得不吉利,我应该换一身衣服去试试。玉兔儿看见身边的神像穿着一身铠甲,就借来穿在了自己身上。

玉兔穿戴好后,又去敲人家的门。人们一见她这身打扮,吓了一跳,后来一听说她会治疑难病症,就让她进屋来了。玉兔给病人吃了红、白两种小圆饼,顿时,病人的精神就好起来了。玉兔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但是,人们见到这身装束,都有点害怕,对那种神奇的药也感到莫名其妙。玉兔想:我不能总穿这身衣服了,可是,穿什么好呢?

人们感谢玉兔走街串巷,不辞劳苦地解救病人,都要送给她东西。玉兔什么也不要,只向人家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衣服,有时候象个卖油的,有时候象个算命的,有时候又象个卖菜的、唱戏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是

女人打扮。病人太多了,玉兔跑得再快也忙不过来,她就骑马骑鹿、乘凤乘鹤;或者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玉兔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欢乐。

在人们的赞扬和感谢声中,玉兔高兴得有点忘乎所以,把自己的两只长耳朵露出来了。拜月的人们看到这人身兔首的少女,觉得很奇怪,抬头看看月宫,发现嫦娥身边的玉兔不见了。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月宫中的玉兔来到了人间,为百姓们布医施药,解除病痛来了。

玉兔忙了一天一夜,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就回到月宫中去了。可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北京人的心中。

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人们还都亲切地称她为 “兔儿爷”、“兔奶奶”呢。

潮汕地区中秋习俗

潮人中秋拜月娘,供品中必有芋头,民间有剥芋食芋之俗。这方面方志也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志》云:“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清嘉庆《澄海县志》说:“(中秋)用熟芋去皮食之,曰‘剥鬼皮’。”清乾隆《揭阳县志》载:“(中秋)或剥熟芋而食,谓之‘剥鬼皮’”。

中秋之夜,用芋头拜月娘,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相传,元兵攻进潮州城后,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还规定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其上哪家睡觉,尤其是新娶媳妇头夜要跟元兵睡觉。百姓忍无可忍,便利用中秋夜拜月娘之机,在月饼下垫一“杀”字白纸,并放一盘芋头祭拜,相约请元兵吃饼时齐动手起义。因芋头的“芋”字与潮州话“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结果中秋之夜,起义如期成功。后来,潮人便世代保留中秋拜芋、剥芋食之俗。剥芋头皮即剥胡头皮之意,告诫人们不忘过去受胡人统治之苦,享受起义成功之喜悦。

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中秋节的诗句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潮汕属于哪个省的城市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不是一个城市,而是广东省的一个地区。

潮汕地区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包括汕头(经济特区)、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市,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与集中地,属于潮汕文化区和潮汕方言区,同时也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

潮汕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大陆海岸线与北回归线交汇处。潮汕北靠莲花山脉,南濒南海,西至海丰县,东至饶平县,与台湾对望。地处粤港澳台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重要节点,也是大湾区发展规划广东省“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之发展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只有160海里的“华南要冲”,是3000多万海外潮汕人魂牵梦绕的家乡。

潮汕在古代的时候称为潮州,是隋唐时期经略台湾的始发地,唐宋十相留声之地。自唐宋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对台的主要通道,大量的国内瓷器、茶叶、红糖。丝绸、工艺品等通过这里被运往世界各地,是明朝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基地,也是南澳一号的发掘地。

潮汕地区有“美食之乡”的美称,是闻名遐迩的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汕牛肉丸火锅的发源地。广东菜三大菜系中的潮州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潮汕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驰名海内外的中国名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潮人有很多风俗活动,除祭祖外,还有插艾花、采草药、浴药汤、食药膳、吃粽子、赛龙舟、贮龙须水等习俗。下面就让小编告诉大家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吧!

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浴药汤

“浴药汤”的风俗,在文献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比插艾挂蒲还早。《大戴礼记o夏小正》中写到: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可知这种习俗在周代已经普及,所以端午节也别称为“沐兰节”。在潮汕,育儿知识这种浴药汤的习俗也长期存在。

清顺治《潮州府志》和清乾隆《揭阳县志》都有“(端阳)采百草为汤以浴”的记载。这比起古时单用泽兰沐浴,显然减少了驱病避邪的巫术色彩,而增加了卫生保健的作用。

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插艾蒲

五月夏至,气候温湿,是疫病流行季节,故古人认为除了要施行巫术驱除毒病之外,还要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黄之类药物。由于这些药物具有芳香解毒、驱毒避瘟之功能,后来便在端午节广为使用,并成为民俗。

潮汕插艾挂蒲的历史悠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中说到:“(五月五日)仍悬蒲艾于门,以迎祥避恶”。可知早在明代前,潮汕已有插艾蒲的习俗。至清代,这种活动更盛。清顺治《潮州府志》曰:“(五月五日)插艾蒲于门”。

清乾隆《南澳志》云:“端午日,昔人取艾悬户,挂蒲泛酒。今合艾与蒲共悬之,谓蒲似剑也”。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更为详细:“(端午节)以艾叶、榴花簪发,童稚用彩绸缝小荷包,裹雄黄末并道符佩身上,谓可避邪”。

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吃粽子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冬至潮汕谚语大盘点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节气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创造的,而人们也通过年复一年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并且用简短的一段话总结,口口相传这就是谚语。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潮汕地区在冬至这天的谚语都有什么。

“冬至不离十一月”

“冬至大如年”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冬节乌,年夜苏。晴暖);冬节红,年夜耽(淋湿阴雨)。”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节令天。稼接桃李奈”。

“冬至稻无刈,一夜脱一箩”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冬至地干燥,钟响人咳嗽”。

你可能也喜欢:

解惑:广东东莞清明节的习俗

上海清明节吃什么过节?

莆田冬至习俗有哪些

河南冬至的习俗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潮汕风俗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风俗有:劳热、功夫茶、剃胎发、七样菜、打油火等。

劳热:劳热是潮州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活动,往往比过年还要重要,不少远在他乡的潮州人,也要赶来参加。“闹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乡人之间的交流。

功夫茶:潮州工夫茶艺是广东省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揭阳、汕头、汕尾等城市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是潮汕茶文化和潮州茶道重要组成部分。

剃胎发: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婴儿出生满月时,长辈要为其剃胎发。新生儿的第一次剃头历来被看做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带出来的胎毛,终于可以从头开始。

七样菜: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

打油火:打油火,施于疾病沉之时。其法是毕摩将油放入锅中煮沸,念咒作法之后,口吹滚油于竹帚之上,竹帚骤然起火,以惊吓逐走鬼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鲨鱼始祖最怕谁?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天的海洋中,大白鲨,鲨鱼家族的杰出代表,几乎没有天敌,而几百万年前在海里游泳的大齿鲨,更是不可战胜。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鲨鱼很强壮。诚然,鲨鱼经过数亿年的进化,已经成为海洋中无可争议的赢家,但在进化的初始阶段,它们也经历了“人为的武力恫吓,我就是鱼”的尴尬局面。这把军刀是当时海洋中的大鱼,地牢。

杜氏藻生活在3.6亿到4.15亿年前的泥盆纪。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鳞翅目恐龙科。从这种分类中,也许有人能猜到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鱼,而且确实如此。杜氏藻是一种巨大的鱼类,其中最大的是泰里尔杜氏藻,体长10米,重4吨。头部和颈部以及其他重要部位包裹着坚硬的像盔甲一样的外皮,身体呈流线型,腹部呈银白色,背部颜色较深。

Dunkleosteus

像大多数海洋生物一样,杜氏藻最强有力的武器是它的嘴。虽然杜氏藻的嘴里没有真正的牙齿,但有两个长而锋利的锯齿状骨刃。当杜氏藻闭上嘴时,两根肋骨会随着下颚的移动而闭合,从而咬穿嘴里的食物。杜氏藻的另一个武器是它强大的咬合力。科学研究发现,它们的咬压力可达每平方厘米5.6吨,这使得它们很容易咬任何种类的硬壳保护鱼或无脊椎动物,如菊石,甚至在中间切断原来的鲨鱼。

杜氏盐藻将鲨鱼祖先减半。

虽然杜氏藻有能力吞下许多当时的海洋生物,但它们通常没有好的食物。出土的杜氏藻化石经常伴随着吐出的半消化的鱼碎片,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种强大的海洋生物经常受到消化不良的影响。同时,巨大的体型和盔甲般的身体严重限制了杜氏藻的速度和灵活性。随着环境的变化,慢游的珀耳帖鱼逐渐被新生的快游硬骨鱼所取代。杜氏藻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并在泥盆纪末期与其他珀耳帖鱼一起灭绝。

尽管在现代海洋中没有发现与杜氏藻相关的生物物种,也无法提取其完整的DNA,但科学家们仍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他们能够复活未来已经消失了3亿多年的海洋霸主。我们是否能得到我们想要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潮汕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1、降神

降神活动也是中秋夜一个神秘有趣的活动。据说,一到中秋,诸神也 都出游赏月。因此,这一天 ,人们只要通过特殊的降神仪式或咒语,就可以使神袛显灵。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搞降神活动,主要有关戏童、请篮 姑等等活动。

关戏童即由12个少年捧着香火,到水田里拔来一株水稻带回晒谷场。 大家围着唱:“关呀关,关 戏神,戏神雅雅来显身……神来演老爹,神来演老爷。老爷老爹去底处,老爷老爹来显身。”这样反复唱上二十来分钟, 就会有一少年像青蛙一样跳出 来,手舞足蹈地唱“关蛤婆”。唱一阵后,要往此人脸上喷水,方可复原。而请篮姑是妇女们的游戏,在一间黑暗的 屋子里,用一件女人穿的衣服披 在竹篮四周,然后在篮子里放一个椰子壳, 这就是篮姑了。降神时,两个人面对面地盘坐在地上,用手托住竹篮,前 面放一张矮凳,其他人则唱“篮 饭姑,篮饭神,盘山过岭去抽藤。抽藤缚篮饭,篮饭老老好诓神。”如果有神,那么这篮就能以叩头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此外,潮汕地区的中秋节,还有“游月娘”、“落阿姑”等习俗。现在,有些习俗已被淘汰,有 些习俗也没旧时那么盛行,但设案赏月,把酒问月,遥祝远方亲人,共庆美好生活等习俗仍然流行。

2、芋头祭祖,吃芋头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 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 ,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3、赏月拜月吃月饼

中秋节各地都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关于中秋吃月饼相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唐太宗 在征边胜利后将月饼分给百官品尝的故事。另一是说在元朝末期,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但朝廷官兵戒备森严,消息传 递十分困难,他们便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于月饼中,各路义军见字即揭竿起义。潮汕的中秋吃月饼主要是源于此说。

4、烧瓦塔

中秋夜烧瓦窑(即“烧瓦塔”)是潮汕的另一习俗。瓦窑高1至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 的瓦窑要用砖块砌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瓦窑的下方要留一个窑门口,以供投放燃料。近年来,一些地方砌的瓦窑,则全部用砖条砌 成,瓦窑的高也超出了3米,有两三层楼之高,更是吸引了四方的人前来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潮汕婚宴礼仪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潮州婚礼遵循“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仪节。但城乡各地婚礼仪轨的叫法与环节也因地而异,繁简也会有所不同。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潮汕婚宴礼仪,希望各位客官喜欢!

潮汕婚宴礼仪3、鸡脚笼与花头

这实际上是两种头饰品。由一种绢纸粘于小铁条上,成花状。新娘过门后,应把“鸡脚笼”戴于家中女性长辈头上,如“婆婆”。“婆婆”也向人说明,我已娶了媳妇,已有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了。这实际上“著代”的一种表现方式。“著”是彰明,彰著。“著代”就是彰明新娘从此将接替婆婆成为家庭主妇的意思。当婆婆的这一天是最高兴的。而“花头”要插于发上,表示家庭各项事业样样兴旺发达,能开花结果。

除了上述物品外,还有其它种种,如“扇子”,因其音与潮语“送子”谐音,其意是显而易见的。

婚姻是继宗传代的大事,而新娘既已“著代”而为新的内主,对整个家庭负起了重要的责任,能否传宗接代,奉养老人,敦亲睦邻,和顺上下,关系起整个家庭的稳定,兴盛。而从这些物品的意义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物品的筹备围绕一个“顺”字展开,同时,又是以新娘为中心的。不论物品多少,不管其实用意义有多大,都透露出新娘新郎对婚姻生活的良好愿望。为此,必须要求新妇过门之后,里外诸事遂心顺意念。所以,上述物品寄予的意义和作用可见一斑。

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些物品已经显得过时了,不再有多大的实用意义,但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及意念,在经历了很长的社会变革之后,在人们心中不仅顽强活下来,而且成为潮人普遍的心理定式及文化特征之一。

潮汕婚宴礼仪2、香粉、五色丝线

以前潮汕城乡妇女每隔一月或欣逢喜庆都要进行修容。先在脸上抹上粉,再由熟练掌握技术的,专门干这一行的妇女的用丝线在脸上刮,这种形式叫“挽面”,是潮汕妇女的一项美容民俗。而新娘出嫁前,要选择吉日“挽面”,意谓挽过面,将为人妇,已开窍,要会持家,因此也谓“去开额”。出嫁满月,四个月也要“挽面”,潮俗谓此“挽脱产”。然后,把“挽面”用的丝线挂在石榴花上,而把香粉留下,以前是留到生孩子时给孩子作爽身用。这种形式其意为预祝新娘产育顺利。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到美容院去刮个脸图个好意头的人更多,但在潮汕各地,这种古老的民俗仍然可见其身影。

潮汕婚宴礼仪1、鞋

潮俗俗称“上轿鞋”,一般是五双,按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安排,根据不同季节穿不同的鞋。另加一双水靴,以便雨天的行动。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新人上轿,便是人生的新起点。夫妻俩必须共同走好今后的道路。所以,新妇准备的五双鞋,正应了一句老话“穿新鞋,走新路”。表达了夫妇今后风雨同路见真心的心愿。其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而通过这一准备,向人展现新妇的灵思巧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比干姓什么?为何比干是林姓始祖?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比干想必很多人对他都是非常熟悉的了,比干在《封神演义》里面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商朝忠臣,只是可惜忠臣在那个时候,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因为是奸臣当道,昏君当道,忠臣是无法在商朝活下去的。比干就是如此,被挖了心之后,又被害死,实在是令人痛心。不过,“比干”这个名字想必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了,比干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他原本就叫做比干吗?难道说在古代还有比这个姓?而为什么比干的后人都姓林,他为何会是林姓的始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比干简介

比干(约公元前1110年—前1047年),牧野(今河南卫辉)人,因封于比地,故称比干,也称王子比干,商王文丁庶子,商王帝乙之弟,商纣王帝辛之叔,殷商王室的重臣。

幼年聪慧,勤奋好学。授以少师,辅佐商王帝乙。接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历经两朝,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帝辛二十九年(公元前1047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唐太宗时期,追赠太师,谥号忠烈。2.比干姓什么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幼主纣王。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纣王残杀,终年(公元前1063年)63岁。

子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我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这是为什么呢?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祸及到身,逃出朝歌,于长林(今河南省淇县,古朝歌)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并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比干则为林氏之太始祖。

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干岭、比干墓(殷比干莫)。3.比干后人为什么姓林

商纣王只因比干三日不出宫门,留守强谏,甚对之恨之入骨,于是在剥开比干之心后,又派兵包围比干府,意欲满门抄斩。而此,比干的两个妃子都怀孕在身,黄氏被捕立即处死,并剖腹取出胎中婴儿,并将尸体以火焚烧。

正妃盥妫(guan hui)氏,为了保住比干一脉,放弃殉葬,忍辱负重,被同情的士兵放走,并与四个婢女逃出朝歌,隐居长林石室中,生下遗腹子——竖。

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于是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竖。

而比干死后,姜子牙封神时,将其封为文曲星。而素有“亘古忠臣”的比干林姓后人,也是个个出类拔萃,后世更有“无林不开榜,无林不开科”的说法。

纣王暴戾无度,只为一已私念而剥挖其心,也是由此,终造就了历史上第一位素有七巧玲珑心的“亘古忠臣”——比干。

民间有传,国神比干被封为“天官文财尊神”,兼于三官并掌管年神,春神,财神,文财神,准财神等,并以金圣孔雀为座骑的财源主神。

比干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是敢于直言劝谏,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爱国者,也被后世历代君王所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们总说的潮汕地区属于哪个省份呢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在揭阳的管辖范围之内,算的上一个地级市,不过人们不知道揭阳潮汕属于哪个省份,接下来给大家具体说一下。

揭阳潮汕属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称之为"省尾国角"。潮汕地区东邻漳州,西接惠州,南濒南海,北界梅州、龙岩。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北回归线贯穿而过,气候宜人,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地少人多,总面积10918.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1500万,人均耕地不到3分田,有"耕田如绣花"之美誉。

揭阳潮汕属于广东省,在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是一座东南沿海城市,有"耕田如绣花"之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潮汕草粿怎么做好吃美味简单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草粿是凉粉在潮汕地区的叫法,不过草粿的味道更接近仙草蜜,潮州的草粿味道要比凉粉龟苓膏的味道更正更好吃,潮汕的草粿的做法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草粿的做法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

潮汕草粿的营养价值

1、 草粿是潮汕地区一款颇具地方特色的大众化小食。

2、每当立夏之后,潮汕地区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卖草粿的小贩,或推着小车,或摆着小摊档,一手执瓷碗,一手拿铲草粿的金属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着,以招徕生意,那声音十分清脆动听。

3、草粿具有清热解毒、退肠火的功效,且价钱低廉,所以草粿这小食十分惹人喜爱,每当人们经过卖草粿的小摊时,都喜欢停下来,站在路旁吃一碗黑溜溜而爽滑清甘的草粿。

4、制作草粿需用一种称为草粿草的植物,草粿草是梅县一带地区的特产。

5、草粿草也有人称为神仙草,而草粿有的地方也叫凉粉。

6、草粿软软滑滑,也有人在路旁小摊买后,装入塑料袋,带回家中和家人一起享用。

7、拌些白糖粉,有人也滴一两滴香蕉油,以增加其口味。

8、制作草粿时要注意一点,就是勾芡时,湿粉水不能太多,这是因为草粿草本身就有胶粘质。

9、调入湿粉水后,草粿还是稀稀水水的,这时别以为是勾芡不够,因为待其温度退凉后,自然会凝结。

潮汕草粿的做法

1、在锅中放7500克的水,再放下500克整棵的草粿草,10克食用纯碱,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熬至草粿变成烂浆。

2、这时候用密勺把锅中草粿草的草枝过滤掉,过滤后再放炉上煮滚,并随即捞去面上的浮沫杂质,这时候就用雪粉调成湿粉水,进行勾芡。

3、勾芡后,锅中的草粿还是稀稀水水的,但不能碰它,把它倒入陶钵中,待其温度退至70℃左右时,自然会凝结。

草粿的注意事项

草粿之所以会凝固,是草粿草所含的胶性物质在起作用。制作草稞时要注意一点,就是勾芡时,湿粉水不能太多,这是因为草粿草本身就有胶粘质。调入湿粉水后,草粿还是稀稀水水的,这时别以为是勾芡不够,因为待其温度退凉后,自然会凝结。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潮汕特产油甘 秒杀所有进口水果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油甘又叫做油甘子,牛甘子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它的应用前景十分的广泛,用于各种领域。本期的汕头文化,为你解析。

近年来,油甘中的新品种“甜油甘”推出后大受欢迎,更颠覆了市场上油甘的价格,原来每市斤几元钱的草根油甘,变身为每市斤几十甚至近百元的贵族油甘。

1、严选种植环境

崩坎甜油甘种植在普宁云落崩坎村,村里农业多,工业少,空气清新怡人,水源澄清无污染。在这样的环境下种植出来的甜油甘,原生态,品质佳,营养价值更高。

2、新鲜采摘

崩坎甜油甘坚持自然养殖,不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农历七月,正是油甘丰收的季节。崩坎甜油甘种植农场开始了每日的采摘工作。熟透了的甜油甘新鲜采摘后经过筛选包装,即可面市销售。

3、营养价值高

甜油甘具有果大、酥脆、纤维少的特点。并且含有硒、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C含量达到365mg/100g,远远超过大家熟知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苹果、柑橘等。此外,油甘果还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

4、油甘具有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等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潮汕嵌瓷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嵌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嵌瓷是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造型,为建筑物装饰或制成单件摆设的特种工艺。它的艺术特点是:构图雄伟,色彩绚丽,形象生动,质地坚实,虽久经风雨或烈日曝晒而不褪色。

潮州嵌瓷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就已在民间出现。当时,潮州陶瓷生产发达,民间雕塑兴旺。出现用瓷片剪裁成简单的花卉,镶嵌在建筑物上的创意。

清代,潮州各地采用嵌瓷装饰祠堂、民居更加广泛。到了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嵌瓷艺人配合,专门烧制各种色彩的瓷碗,供裁剪并镶嵌成平面、浮雕或立体的花卉植物、飞禽走兽、戏曲人物,用于装饰建筑物或庭园室内。潮州嵌瓷终于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

2011年,潮州嵌瓷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潮汕仙草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红花仙草是潮汕两大瑞草,大多数潮汕家庭均有种植,其中的红花指的是石榴花,仙草指的是三叶青。

三叶青学名三叶崖爬藤,又名金线吊葫芦、蛇附子、石老鼠,属于鼠李目葡萄科草质藤本植物。每年3-6月均可开花,4月至秋季均可结果,花果期较长,开花后一个月左右开始结果,果实绿豆般大小,成熟后色泽鲜红艳丽、味甘,全草均可入药。

三叶青的小枝纤细,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疏柔毛,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3小叶,小叶披针形、长椭圆披针形或卵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近圆形,边缘每侧有4-6个锯齿,锯齿细或有时较粗,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花序腋生,比叶柄短、近等长或较叶柄长,下部有节,节上有苞片,或假顶生而基部无节和苞片,集生成伞形,花梗通常被灰色短柔毛;果实近球形或倒卵球形,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圆钝,表面光滑;花期4-6月,果期8-11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