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溪口镇历史文化名镇最新20篇

高二年级是高中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学习,对高三的学习乃至应对高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和问学吧小编具体了解下溪口镇历史文化名镇。

浏览

7085

文章

191

篇1:历史上的张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有文化的土豪让你大跌眼镜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的张飞,在人们心中一向是一个膀大腰圆,走路都恨不能横着走的粗犷大汉。其实这些都是后人根据史料做出的想象,再加上现代影视剧的造型设计,这样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但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吗?他的形象与影视中又有多少差别呢?

在三国演义里张飞的形象是粗犷、野蛮、直脾气,一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大力士造型。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张飞这个人?如果有,那他真的跟小说描述的那样吗?听完小编说的故事,你肯定大跌眼镜!

张飞河北涿州人,原本是一个屠夫,有天一时兴起玩了一个游戏,把猪肉放到一口井里,然后搬来一块大石头压在井口之上,然后他放出话说,谁能搬开这个石头,井里的猪肉就归谁,正是因为这件事,刘关张三人就认识了,后来他们一起去张飞家,还在他家桃花园里磕了头,有了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很多人就纳闷了,难道历史上的张飞真是屠夫出身?

《三国志平话》里面提到的张飞是屠夫,但腰缠万贯,家豪大富,专家就纳闷了,如果张飞是屠夫,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火不断,在这样的乱世中,老百姓要吃上一口饱饭都不容易,更别提吃肉了,但是张飞庄园之大让刘备、关羽都为之惊讶,其次结义之后起兵也是张飞出的钱,光买马买粮食打造兵器都不知道花费多少钱,如果张飞真的只是一个屠夫,在乱世当中怎么会积攒这么多财富?那么,张飞的家豪大富又是怎么来的?

张飞曾自述说,某姓张名飞,字翼德(正史中为“益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说明张飞其实并不是卖猪肉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大地主。专家分析说张飞不仅有屠宰场这个产业,还自己种植桃树批发水果,烂了的桃子用来喂猪,猪粪用来给桃树施肥,用余粮酿酒,所以张飞还有好几家水果业、酒坊。可想而知张飞的产业在当时应该算是不小的,放到现在至少是一个私企老板。

大家是不是想张飞既然是屠夫出身,他是不是目不识丁呢?其实张飞不但识字,而且还是个不错的书法家和画家。据史料记载,张飞被封为新亭侯的时候,亲自在刀尖上书上“新亭侯,蜀大将也”的铭文。张飞在铜质炊具上所书写的铭文极为工整,简直是铁画银钩。写的很是不错。

小编讲到这里相信各位的眼镜是不是已经掉了。本来以为张飞就是个屠夫,结果人家是个富豪,以为他目不识丁,结果人家能写会画,还以为是一介莽夫,原来是个有勇有谋的文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堡子历史文化古城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红堡子历史文化古城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堡子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红堡子村。始建于明代,呈正方形,边长90-97米。堡墙为夯筑,夯层厚0.07-0.1米,基宽7米,顶宽2.9米,高10米。顶原有木栅栏女墙,现存石柱基上有直径约0.1米的石孔,每隔3米一处。门向西开,宽3.5米,拱形,门内侧两边有石砌宽约4.7米的台阶形马道。东墙中间有马面,为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刘顺驻防洮州所筑。历史上临潭地处“西控番戎,东蔽湟陇”,“南接生番,北抵石岭”的军事要冲,该堡址对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临潭县流顺乡红堡子历史文化古城,距县城25公里,在徐合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红堡子城堡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距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堡子中居民为明代守边将领刘顺的后代,现流顺亦因此而得名,其刘氏家谱及当时皇帝所颁三道圣旨至今还保存完整。城堡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10米,占地面积14300平方米。古城保留完整,交通便利,离历史文化名城新城镇1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江西历史文化名村有哪些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文化名村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载体。一座城市的传统文化会随着时代慢慢消逝,只有在那些古老的村落当中,一些比较传统的旧习俗和文化才能够得以留存下来。在江西文化中也有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随着一些村落流传至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江西的历史文化名村吧。

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景德镇

浮梁县鹅湖镇高岭东埠村

上饶

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

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

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

婺源县思口镇延村

吉安

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

吉水县金滩镇桑园村

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

安福县洲湖镇塘边村

宜春

丰城市张巷镇白马寨村

丰城市筱塘乡厚板塘村

赣州

安远县镇岗乡老围村

于都县马安乡上宝村

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

瑞金市九堡镇密溪村

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

鹰潭

贵溪市耳口乡曾家村

南昌

安义长埠镇罗田村,水南村

石鼻镇京台村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南昌

进贤县架桥镇陈家村

宜春

万载县株潭镇周家村

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

宜丰县天宝乡天宝村

吉安

吉安县横江镇唐贤坊村

安福县金田乡柘溪村

吉水县金滩镇仁和店村

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

景德镇

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

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

上饶

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

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

婺源县镇头镇游山村

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

婺源县段莘乡庆源村

抚州

东乡县黎圩镇浯溪村

赣州

赣县白鹭乡白鹭村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

铜鼓县排埠镇

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村

南昌县三江镇前后万村

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

江头毛家村

浮梁县西湖乡磻溪村

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

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

横峰县姚家乡兰子畲族村

乐安县牛田镇水南村

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

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定南县天九镇九曲村

赣县湖江乡夏府村

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

莲花县路口镇湖塘村

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

修水县山口镇

都昌县苏山乡鹤舍村

崇仁县相山镇浯漳村

黎川县华山场洲湖村

乐安县湖坪乡湖坪村

吉水县白沙镇桥上村

峡江县水边镇湖洲村

永新县石桥镇樟枧村

金溪县琉璃乡东源曾家村

德兴市银城镇新营村

德兴市海口镇

乐平市涌山镇涌山村

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

浮梁县峙滩乡英溪村

泰和县马市镇蜀江村

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

青原区富田镇横坑村

猜你可能也喜欢:

佛山最好玩的地方:西樵山

香港文化名人一览

海南好吃的特产推荐

各地婚礼大不同,佛山结婚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盘点:佛山历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广义上的名人,是指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狭义上的名人,是指知名人士、杰出的人物,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革命众多,各个乡、县、市都有名人,佛山文化已有多年历史,其中名人辈出。下面,小编来盘点下佛山的历史文化名人。

黄飞鸿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其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过。黄飞鸿自六岁起随其父黄麒英习武,因家境贫寒,经常随父在佛山、广州等地卖武售药。十三岁时,黄飞鸿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到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得传铁线拳、飞铊等绝技,奠定了日后成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础。

康有为

康有为,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初年学习传统儒学。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开始糅合古今中西之学,改良政治。1888年10月,鉴于中法战争后形势险恶,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1890~1893年,在广州、桂林聚徒讲学,着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

简氏兄弟

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两位出自佛山的着名实业家和爱国华侨--简照南、简玉阶兄弟。简照南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简玉阶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他俩是佛山澜石黎涌乡人。简照南家贫,17岁到香港,在叔父简铭石开的“巨隆号瓷器店学做生意,不久便派他长驻日本收理账款。清光绪十九年(1893),玉阶随兄到日本经商。不久在曼谷开办”怡生兄弟公司“经营百货,赚了大钱,随后又开办了”顺泰轮船公司“,由租船航运到自购船承办海运,航线遍及东南亚各地。

吴勤

吴勤,革命烈士。佛山南浦村人。1911年开始受佛山的革命志士王寒烬、钱维方等人民丅主革命思潮的影响,热心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1916年参加民军,在广州对龙济光军队的战斗中,只身泅水爆破济军军舰,受到孙中山嘉奖,被任命为孙的卫士。1918年孙中山离粤赴沪,吴勤回到佛山重新务农。带领本村农民在大桥头的鸿胜分社练习武术,组织”保境安民“,以对付邻乡地主民团的欺负,并站在佛山工人一边对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

你可能也喜欢:

南宁艺术文化典范:板鞋舞

长春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宁的历史文化以及起源

精美绝伦的长沙菊花石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国火锅文化历史悠久 可追溯到5000年前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朋友可能想不到,大家都爱吃的火锅,在5000年前就已经被发明了,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用青铜火锅了,而且古代帝王也对火锅钟爱有加。关注食品百科的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下火锅历史传承相关的常识。

古代火锅发展史

中国的火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与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可以算是火锅初级形式。北京延庆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火锅,有加热过的痕迹。

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一种小铜鼎,高不超过20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有的鼎与炉合二为一,即在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人们称这种类型的鼎为“温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火锅了。

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积一般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

唐宋时,火锅开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

在五代时,就出现过五格火锅,就是将火锅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时的火锅又称暖锅,一种是铜制的,一种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食用。

到了清代,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火锅是中国所特有的食用食品的方式,火锅的圆形设计,使就餐者集成一个圆圈,也在预示着中国人讲究团圆的传统习俗,这种在冬天采取碳加热水烹饪牛羊肉的吃饭,也符合了满族人的饮食习惯。嘉庆皇帝登基时,在盛大的宫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陆并陈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锅宴请嘉宾,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帝王与火锅的特殊情节

古代一些帝王与火锅有一定情结,元世祖忽必烈喜欢吃火锅。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嘱对,大臣们顿时个个面面相觑。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父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火锅作为一种可以兼容各种人口味的美食,在经过5000多年的发展后,在吃法上有了很多变化,但不变的是那种大家围坐在一起热闹吃火锅的情怀。想了解更多吃火锅相关的安全知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岭南文化的特点:集历史与地理的特色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岭南文化有着悠久璀璨里历史印记,从岭南遗址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是由其他文化的融合还有吸收演变而来的。在地区文化中岭南文化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主要是以海洋文化还有农业文化为源头,随着后来的发展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那么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岭南文化都有哪些历史和地理特点吧。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汇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到了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

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从洪秀全金田起义、康梁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岭南文化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

从此之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广州作为现阶段岭南文化的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

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革新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中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它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地区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如北京路的骑楼,就有岭南建筑的特点。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结束语】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梅尔夫历史与文化公园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梅尔夫是中亚地区丝绸之路沿线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绿洲城市。梅尔夫(Merv)又称马雷(古称蒙奇、马鲁、麻里兀、马兰),是中亚土库曼斯坦马雷州的一个绿洲城市。古梅尔夫城在撒马儿罕和巴格达之间(今土库曼斯坦马雷市附近),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这片宽阔的绿洲横跨了四千年的人类历史,有许多纪念性的建筑,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梅尔夫历史与文化公园建于十二世纪,公园中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土库曼斯坦帝国时建造的。现在国家公园内大部分建筑不是受到人为的破坏就是毁于一次接一次的地震。梅尔夫历史与文化公园是一个一般游客难以想象的国家公园,这里没有入口、没有大门,所以也就没有门票;也没有任何告示牌、没有护林员、没有公园地图、宣传册子;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公园附近连厕所、快餐厅都没有,有的只是沙漠上一些废弃的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印度人创立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阿拉伯人的贡献

①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②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③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和平交往的意义

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历史文化

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的活动,也是我们敬奉自然的举措,月亮不止是人们的崇拜,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包括方方面面。魏晋之时,我国民间便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历史文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秋吃月饼配茶

月饼比较油腻,而且吃多了不消化,除了吃的时候要小块这么品尝以外,我们在吃月饼的时候完全可以配上一些其他的点心和水果茶水。吃月饼的时候建议和热茶搭配着吃,热茶能解渴、解油腻还有助于消化。但要记得是热茶,因为中医认为月饼甘甜油腻,遇热则“化”(消化),遇冷则“凝”(积滞),易导致恶心、厌食、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中秋节注意饮食

中秋节节在热闹收获的同时很容易让人们失去少吃控制力,但是月饼,脾虚体热的人不宜多吃月饼。建议这个时候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少吃米饭和高热量的油炸物品,因为月饼的加工过程大部分都要经过干制烘烤,所以不管月饼是五仁馅、蛋黄馅、肉馅,其性都偏热,除豆沙馅外的月饼,过多食用后很大概率会引起体内的湿症。

中秋关于节日的描写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4月十五中秋节的历史文化

唐代:中秋赏月风俗盛行

唐代的中秋赏月带着浓厚的思乡、盼望团圆的感情。赏月一般是亲友聚集在一起,一边宴饮,一边赏月聊天,文人则对月赋诗。也有人独自赏月,独赏明月留下的记载多为思乡、思友之作。一般是个人离开亲人,出差在外,面对圆月,想到家中亲人也在欣赏明月,为月圆人不圆而伤感,并将这种遗憾写在诗歌中。

可以说,唐朝的中秋节习俗就是亲友团聚在一起赏月,其中心内容是赏月,团圆是因赏月而起的,是依附在赏月活动上的。如果不是因为赏月活动,就不会凭空生出中秋团圆的习俗。这为后世中秋节转为团圆节打下了基础。

宋代:中秋节成为隆重节日

宋代中秋节成为隆重节日,跟唐代中秋节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唐代主要是中秋当夜宴饮赏月,宋代则是全天都过节,甚至之前几天就用心准备;二是唐代中秋节活动的主角是文人、中上层家庭,唐朝中后期一般百姓开始参与,到了宋代就更加踊跃、热烈。

这说明宋代的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节日了。朝廷也重视此节,给公职人员一天的假期。

明代:团圆成为中秋的主题

到了明朝,中秋节继续发展演变,习俗也有了很大变化。中秋节不再以赏月活动为中心。

明清时期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并且此时有了“团圆节”之名。《帝京景物略》中说:“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意思是,中秋节前回娘家的已婚妇女,中秋节这天必须返回公婆家,因为这是团圆节。同时,重视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亲友之间要互送月饼、瓜果等过节的东西。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秋节是唐朝初年开始的。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儒学三千年: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

全文共 4277 字

+ 加入清单

儒学千年

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

据说,巴黎和会在讨论山东问题时,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的顾维钧有一个精彩发言。顾维钧说,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人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我们不是在这里讨论顾维钧的发言与巴黎和会的得失,而是觉得顾维钧的精譬之语道出了孔子、懦家对中国及世界的意义。作为圣人,孔子与耶稣地位相埒;作为圣地,山东与耶路撒冷同等重要。

这个判断,也最简洁地说出了这部《中国儒学三千年》的写作旨趣。孔子、儒家,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简单的文化现象,而是与生命相关联,是中国文明的根,其意义、表征,就像耶稣、基督教在西方人心灵深处那样,是一体的,而不是外在的依附关系。

儒学的起源,曾建构了一个新的文明体系

从历史学的视角说,孔子并不是儒学的最初创造者。儒和儒学的起源,都远在孔子之前。孔子只是懦家典籍的整理者,儒家思想体系化的创建者。但“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道”,儒家经典经过孔子之手,后世儒生一般不会提出疑问,足见后世对孔子所谓的“顶礼膜拜”、“马首是瞻”,也反映了孔子、儒学、经典对我们民族的巨大影响力。

据研究,儒的发生大约在殷周之际。在那个天崩地裂的大变动时代,官学解体,学术重心下移,渐渐转移至民间。儒的前身大约是负责礼仪典章的文化管理者,原本依附于殷商王朝,然而在殷商王朝灭亡后,很多殷商遗民也因周朝统治者的安排,离开故都,迁往宋国等地,集中居住,便于管理。

贵族的文化传统养成绝非一朝一夕,而彻底丧失更非易事。于是,这批殷商遗民在宋国一定程度上反而自得其乐,传承着自己的文明,尤其是在殷商那几百年来形成的制度、典制、礼仪、习俗。

反观周朝的统治者并不是一批起自乡野的文盲,在漫长的“先周时期”,周人的祖先也在创造、传承着自己的文明,因而当周人取代殷人统治时,他们并不是只顾着庆贺、狂欢,而是有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他们思考的问题是,如此强大的殷商王朝为什么不堪一击,周王朝如何才能避免重蹈殷商王朝的覆辙?

思索的结果是我们看到中国历史至此出现了第一次大的转折,根据王国维先生《般周制度论》的研究,就是一个全新的宗法社会体系由此建立了起来。其要点有:立子以嫡的嫡长子继承制,比较稳妥地制定了一个政治权力传承、经济财富继承的基本规则;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又衍生出一系列宗法社会规则,诸如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直至以个人为同心圆的五服制度,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等。

这些制度不仅结束了此前中国社会的无序、混乱的面貌,而且建构了一个新的文明体系。

新兴的周王朝统治者确实有大格局,有长远的考量,特别是周文王姬昌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为周王朝网罗了一大批有用之才。而他的第四子周公旦更是任劳任怨,竭尽全力协助幼主周成王执政,既让周王朝平稳度过了建立之初的困难时期,更为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制定了一套文明制度。周公之所以被誉为儒家功臣,孔子之所以时常梦见周公,其实都应该从制度层面给予解读。

周公主持制定的礼乐制度,主要凭借的还是那些迁徙至宋国的殷商遗民,这些遗民拥有渊博的知识。而周朝统治者的礼遇,让他们有了一个传承文明的机会,儒家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得以产生的。

据太史公《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先人就是迁徙于宋国的殷商贵族,拥有较高程度的知识、教养,精通殷商的礼乐制度。

经过周朝八百年发展,政治架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诸多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周王朝政治架构上的双层体制,既有以周天子为中心的联邦要素,又有以各诸侯为中心的地方自治。各诸侯国的政治制度绝无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相互比较、相互竞争、相互激励。

周天子有自己的经济来源,除了象征意义,用以维持“天下共主”身分而令各诸侯国按礼制进贡方物外,周天子实无力向诸侯国摊派更多的费用,但周天子、周王朝是正义的化身,率有道伐无道,占据道德至高点。

因而各诸侯国不论国力强弱,在很多时候仍愿意与周天子一起,“同仇敌忾”。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周天子确有可以利用的价值。这种双层政治架构既维持了一个大的共同体以应对新的挑战,又使各诸侯国因时因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

孔子后来动辄赞美周制,梦见周公,是因他确实看到了周制的价值与意义。

然而,周朝的这种政治制度发展到中途,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的实力和影响逐渐式微,诸侯弱肉强食,遂相继形成了几个大的诸侯国。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实就是这些诸侯国在丛林规则中的胜出,征服、兼并其他诸侯国的结果。

假如周王室仍然能维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体制运行,并始终占据主导,那么即便出现几大诸侯国相继或同时争雄称霸的政治格局,也并不是绝对的坏事。毕竟许多事情超出了一个小的诸侯国范围,诸如治水。可惜的是,到了战国晚期,秦国异军突起,以武力征服诸国,一统天下,进而彻底废除了具有象征联邦意义的周天子。

遭遇秦朝致命打击,儒学反而发扬光大

秦帝国的统一,对于后世中国确实具有许多意义,但秦帝国的政治架构是对周朝双层政治架构的彻底破坏,以单一架构取代双层架构,完全废除了诸侯国的自治权,天下一统;又以郡县制替代封建制,对全国实行垂直管理。

对于秦帝国的政治选择,当年的争论不可谓不激烈,但统治者无视反对者的意见,一意孤行。统一帝国建立了,但相应的问题其实两千年来并未获得真正解决。这是中国历史上继“殷周之变”之后发生的第二次大变动,许多历史学家称之为“周秦之变”。

殷周之变产生了儒家,周秦之变遏制了儒家。在周秦之变争论最剧烈的时候,力主维持双层政治架构的仍是那些儒家学者,只是秦王朝的统治者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而坚定不移地废封建、行郡县,甚至不惜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方式解决了持不同政见的儒者。

这是儒学史上最惨烈的一幕,被坑杀的儒者不算多,但焚书确实是对文明的摧残,给后来的儒学发展,甚至儒家学术史留下来许多持续争论的问题。后来所谓的“今古文之争”、汉宋之争,尤其是清代学术的内在理路,其实都与秦王朝的坑焚之虐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关联。

我在这本书里解释了,焚书坑儒的实际结果与动议者、批准者、执行者的愿望完全相反,坑焚之虐反而提升了儒家的地位,推动了儒家典籍更大范围的流传。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学甚至被提升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儒术独尊,一家独大,而且持续了两千多年。直至20世纪,儒学的地位才受到冲击。

近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反而促成新儒学的崛起

晚近儒学受到冲击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变局,即继“殷周之变”、“周秦之变”之后,因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而引发的大变局。这个变局至今没有结束,如何定位还可以研究。

中西文化交流引发的对传统价值的再思考,其实是晚近的事情。在中西文明交流之初,双方彼此间都抱持着一种欣赏的态度。本书中就专门讲述了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形,不论是最早的利玛窦、徐光启、李之藻、王徵,还是稍后的汤若望、南怀仁、梅文鼎、方以智,他们似乎都没有像佛教东来之初儒佛之间那样的相互敌视。

中国的儒家学者谨记圣人“儒者以一事不知以为耻”的教诲,对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带来的西方文化抱着一种急切的学习态度,他们发誓与西儒合作,用二十年时间,将西儒带来的六千部西方典籍,就像《几何原本》那样全部译成中文。果真如此,中国的面貌将焕然一新,西方也将在文化交往中受益良多,比如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也确以某种形式参与了西方的启蒙运动。

换言之,起初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流时,并没有感到丝毫不适和无所适从,但中西文化后来发生冲突也是事实。

18世纪中期之后,英伦三岛的工业革命给全世界注入新的动力,遥远的东方也被波及。因工业革命而产生的工业社会、工业文明,与中国旧有的农业文明、儒家文明,并没有结构性的冲突,工业文明并不是要直接取代农业文明、消灭农业文明,即便融合到后来,也不过是用工业文明的手段去调整农业文明。

用从事农村建设的专家梁漱溟的观点解释,引进吸收西方工业文明之后的中国,工业文明的好处不妨应有尽有,中国固有的农业文明也会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调整自身。中国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完全替换掉农业文明。

理解这个道理现在当然不是问题,充分工业化的西方成了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而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的中国反成了世界工厂。但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并不清楚这些道理,因而当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缓慢不前,又不断受制于先发国家的丛林规则,处处吃亏时,一些思想者如陈独秀、吴虞等人将中国落后的责任推向思想文化,以为儒家伦理、孔孟之道必须承担中国落后的责任。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正像贺麟后来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所说,陈独秀等人对儒家、孔子的责难,不仅没有将孔子、儒家打倒,反而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孔子和儒学的意义。

“后五四时代”新儒学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五四新文化极端反传统的回应。这个思潮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走向。20世纪末再度掀起国学热、儒学热,以及对孔子地位不断的重新认同。

这些历史细节,书中尽量都予以描述与解释。由此可见,对于中国人而言,儒学就是类似于基督教在西方的意义,即便儒学不是宗教,但对中国人而言,它确实具有准宗教的意义。

书中没有从形而上的视角解读儒学、儒家与孔子、孔孟之道,因为纯理论的探讨、解读过于艰涩与枯燥,本书的主旨是希望从大历史的视角,给三千年的儒学发展史做一个鸟瞰式的描述,为读者诸君呈现一个宏观景象。

是为序。

近代以来关于儒学的争论太多太多,却逃不出两种极端:不是拟古不化,就是全盘否定,两种极度矛盾的观念交替流行,形成了一个圈套,把国人的思想都局限在里面,止步不前。

而本文作者马勇却跳出了这种思维的局限,用现代自由主义的观念,从大历史的视角,给三千年中国儒学的发展做了鸟瞰式的描述,为读者建构了一个宏观框架,为读者揭开三千年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密码。

为此,诚挚推荐马勇《中国儒学三千年》,了解儒学在漫长历史中的发展与演变。

普及版“儒学史”:本书简洁而不简单。由于长期以来对儒学的两极化评价,中立客观的大众“儒学史”实际上是一个空白。本书则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一个崇尚文明的社会不应总是行走于极端,而只有普罗大众不被极端所裹挟,才成其为可能。

通过儒学,透视中国:孔子与儒学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现象,而是中国文明之根,是中国人之魂,与国人血脉相连。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天然就有儒学的基因,读懂中国,必先读懂中国儒学;一部中国史,就在三千年儒学史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西京是哪个城市?有什么历史文化?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北京,人们都知道是我国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提起南京,大家也能想到金陵城下美景多,秦淮河上歌声飘。那么西京呢?它是哪儿?

西京,在中国能被称为“京”,一般都是作为首都亦或陪都出现的,西京也不例外。中国版图最中心,西北腹地,十三朝古都,旧称长安、京兆,现今的西安,就是人们寻寻觅觅的西京。

西安,古时亦称西京,陕西省省会城市,陕西省政治经济中心。北临渭河,南依终南,曲流环绕,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拥有“关中八景”之誉。

历经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朝古都,后经东汉、曹魏、后赵、大夏、后唐、后晋六朝陪都,文化流淌在这个城市的血脉中,历史在这个城市的一砖一瓦中。

历史的西京如此优秀,当今的西安也不甘落后。全市各类高等院校42所,1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约100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300多处硕士学位授予点,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的现代化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的摇篮”,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西部硅谷”。

这就是西安,也是西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悠久的刘三姐歌谣文化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天下最美的地方就是广西,人们爱唱歌鸟儿爱啼叫。在广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刘三歌谣”也是山歌传承以来最久的一种民间曲艺。那么,大家对于刘三姐的歌谣文化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领略刘三姐的歌谣文化风采吧!

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才形成的,刘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标志。歌圩的歌就是刘三姐的歌。刘三姐被广西民间视为“歌仙”,宜州市是刘三姐歌谣最有代表性的地区,被认同为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传播广泛。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3年),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被视为“神女”。

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罄腹结舌,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飘然而去,等等。

虽然传说不一,但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她的尊崇与热爱之情却是一致的。现在,广西很多地区都立有刘三姐的塑像或刘三姐庙。每当有新的壮歌集问世,必先捧一本供在她的像前。有些地方的歌圩,第一项议程是抬着她的像游行。壮族人民尊她为“歌仙”,至今还有“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传颂。

刘三姐歌谣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方式的杰出性、扎根社区人文传统的鲜明的民族性、传承序列的完整性、歌谣种类的多样性及广西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传播的广泛性与影响的深远性等特征。因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文化史研究价值,还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然而,随着壮族传统“倚歌择配”社会基础的消失,以及强势文化和新的娱乐方式的冲击,刘三姐歌谣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保护。2006年5月20日,刘三姐歌谣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文化名镇,榆林高家堡古城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高家堡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神、榆、佳三县区交接处的秃尾河流域。高家堡古城是陕北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同时也是当地的旅游文化景点。在榆林文化中,它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估量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据传说,高家堡城明正统以前在镇东塬上,即志书所载弥川县治所。明正统四年(1439),陕西巡抚陈镒择秃尾河与永利河交汇处的永兴川开阔地的高家庄构筑堡城,以庄名堡,移民实边。时属葭州领辖。成化巡抚余子俊、万历巡抚涂宗浚、清乾隆葭州知州祖德宏都有修葺。乾隆二十七年(1762)拨归神木,复经知县方万年续建。

城周三里零三十八步,砖石包砌,东南西三门各建瓮城、箭楼,分别镌刻耸观、永兴、安澜石额。环城女墙整饬,垛口齿列,数十米处必有马面突出,俗语戏称“城小拐角大”,实际纯为军事防御所需而置。北城无门,外百余米处横建小城垣,东西贯通,长千余米,高近3米许,兼有防洪御寇之功用。

城中央建中兴楼骑街分野,十字街与棋盘巷互相钩连,石板墁街,字号林立,垂柳掩映。明代建有楼铺15座,烟廛千户。四合院飞檐踞兽,廊腰漫回。其建构具有浓郁的京城风格,时人雅号“小北京”。着名的四合院有东街韩氏院,东头道巷扇门院,东二道巷张氏院,同心巷张氏院、刘氏院、杭氏楼院、李氏楼院,北巷李氏院,西街韩氏院等。

其建筑格局有“丹凤亮翅”、“八卦扶鸾”、“太极两仪”等称谓。所用砖、瓦、木、石雕绘极尽工巧,遗韵至今不逊。衙署建筑屡多废置,明清两代先后有都指挥署、参将署、都司署、阜益仓署、驿正站署等官邸。2004年,高家堡古城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升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堡古庙宇众多。城内中兴楼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字洞分街,二层重檐十字歇山顶回廊翘角楼阁,南伸两翼,券窑举阁,石阶勾连。楼建玉皇阁、日月洞、观音殿、老爷殿,骑街四洞三批三碹,分嵌石额,东书中兴楼、南书镇中央、西书幽陵瞻、北书半接天。

顶楼北壁砖雕明人法书玉皇阁三字,笔力遒劲。旧时楼上匾额楹联极多,四面额匾皆为集古法字精雕而成,有“紫气东来”、“夕阳西照”、“北极呈祥”、“南官毓秀”等巨匾,异彩纷呈。东西两壁分嵌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琉璃画。以中兴楼为南北中轴线,北城墙突一方墩,洞门石额榜书“映北辰”,上建二层重檐歇山顶三官殿一座。

城内侧近建白衣殿一座;侧东建财神庙一座,并戏台、配殿、券棚等。南城门内侧石洞骑街,上建戏楼一座。东南城墩建魁星楼一座,下窑上阁,木雕神像,有机关可使神像腾挪。东二道巷建地藏庵一座,前庵后殿,殿脊佛塔,地狱诸神俱有本位。城东北处建城隍庙一座,重门三进,前庭后宫,泥塑、木雕神像及彩绘壁画均极精妙,匾额楹联尤为丰富。

道光县志说该庙“神极灵应,相传前代每有边警,先期钟鼓自鸣”。民传康熙驾幸高家堡时感其灵异,敕封“灵应侯”,晋秩“三品正堂”,赐着冕旒衮服,十六抬黄轿,半副仪仗执事。因此,“城小神灵大”又成当地美谈。城隍庙对南临街处建戏楼、木牌坊各一座,侧建五道庙一座。

西街建上帝庙一座,殿阁宏伟,庭院深广,民国间改办为学校。西门处建大兴寺(俗称西门寺)一座,计有天王殿、韦陀阁、弥勒龛、钟鼓楼、禅堂、祖师殿、伽蓝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大雄宝殿横窑起脊,侧开三门,环廊抱厦,顶建藏式法相轮白塔一座。该寺戒规森严,僧众多精于修为,亦不乏高僧大德,明清两代享有盛名。

你可能也喜欢:

行嫁月是什么意思,行嫁月的忌宜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兵马俑的来历,兵马俑背后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安徽省内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景点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省位于中原地带,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几个很不错的旅游景点

操作方法

1

捉月台:捉月台是诗仙李白的葬身之处,据说,李白在采石矶矶头喝酒的时候看见了江水之中的明月,恍惚中,他觉得明月之内有嫦娥在向他招手,于是,在醉意之中,他纵身一跃,跳入了江中,从此后便再也没有出来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此处取名为捉月台。

2

琅琊山: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部,因为东晋琅玡王曾在此避难而得名琅琊山,琅琊山内有一处为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成为了很多人都熟知的诗句。

3

陋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是它背后的故事,相传,刘禹锡虽屡次左迁,但他性格开朗乐观,因此,即便身处偏远地带,也赋予了这陋室美好的意义。

4

霸王祠:霸王祠又名项羽庙,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此,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立祠纪念他,祠内还有他的爱妻虞姬与爱臣范增相伴。

5

桃花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仙李白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在这里,李白和汪伦相识相知,共同畅饮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怀,因此,桃花潭也是纪念他们二人友情的地方。

6

杏花村:杏花村安徽省贵池城西郊,还记得那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吗?相传杜牧在迷路之时看见了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之上,便上前询问路,顺着牧童所指的方向走下去,看见了杏花村,顿时,杜牧便感觉到阵阵杏花酒的香味,于是兴起作诗一首。

7

黄山怪石:黄山上有很多的奇峰怪石,有些像“姜太公钓鱼”,有些像“犀牛望月”。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都来此游玩并写下了许多诗句。1964年郭沫若先生,也曾来到了黄山,并留下了一句“森罗万象难比拟,纵有比拟徒费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古文字

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了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楔形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发明的,因为文字的形状像楔子,所以叫楔形文字。人们称字为“东方的拉丁语”。

腓尼基的字母文字:

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佛教

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建立,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主要流行于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四谛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茶叶的历史起源以及文化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茶叶起源并没有固定的说法,不过比较出名的起源主要有:

1、神农说:有人说茶叶起源于神农时期,可是后来经过考证发现这只是一个传说,并不能够证明;

2、商周说:商周时期生活在陕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是最早种植以及食用茶的民族,距离现在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

3、西汉说:西汉时期的史书中已经大量记录有关茶叶的食用。

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叶也被叫做茶,主要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依据季节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茶文化的发展阶段:

1、魏晋:茶更多的是王公贵族的专属,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盛行,饮茶逐渐流行起来了;

2、唐朝:唐朝由于国泰民安,茶叶慢慢走向了社会大众,这一时期以陆羽为主的文人骚客开始深入研究茶叶,初步形成了内容多样、内涵丰富的茶文化;

3、宋朝:茶文化在宋朝形成一个高潮,出现了品茶社团,宫廷也设立了茶事机关,到了宋朝之后,茶文化逐渐衰落。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华民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并将其传播到全世界,造福人类。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从远古到南北朝时期,相传是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到战国以后,在古文献中就有茶的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东关街上的“老字号”商家就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纸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张洪兴当铺、1938年的庆丰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

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古街区。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整治、开发,更能凸现扬州文化名城的非凡品位。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个园、逸圃、汪氏小苑,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马监巷内有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清真寺,在东关街西头有香火很旺的财神庙和广储门街口的砖砌圈门,拱门上还镶嵌有“盛世岩关”四个大字。

东关历史文化陈列馆位于东关城楼内,2013年2月建成开放。从城楼南翼入口走进展馆,首先看到的是砖砌门楼,门楼上额为“盛世岩关”,背景为东关街道。展馆分千年东关街、城门遗址与水系、衙署与会馆、寺观与祠堂、名人故居、老字号与工艺、书院与学校、传奇故事等部分。“衙署与会馆”介绍了两淮盐运司与东关街繁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重点介绍了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兼管两淮盐政的史实。“寺观与祠堂”底色为寺庙常见的暗红色,里面有东关街区内不同宗教的雕塑,体现了扬州明清建筑的特色。老字号商铺则展示了东关街上的四美酱园、谢馥春等史料。“书院与学校”用雕像展示的是“仪董学堂”教学的场景;“名人故居”展厅,用幻影成像的手法,再现了曾国藩作客壶园看戏的场景,戏台两边是是何莲舫为补祝曾国藩六十大寿的楹联:“后舞前歌,此邦三至;出将入相,当代一人”。由200多个表情各异的彩俑组成的“田秀英出阁”的送亲队伍,蔚为壮观,其阵容之大、技艺之精湛,十分罕见。展馆最后在东关街区的平面图上,用“西洋镜”的手法,观众可以从圆孔里看到各景点的风光片。此外还有居住在东关街上“联圣”方地山挥毫作楹联的塑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北京故宫历史文化遗产资料 北京故宫的资料大全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故宫资料: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北京故宫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862690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中国全国文物总数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

故宫的主要建筑分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之后为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墙和碑林都是游客来西安必看的经典景区。城墙之于西安人,那是老城完整轮廓的记忆。碑林,之于西安人那是文化的根基所在。跨出碑林的东门穿过顺城巷就可以登上古城墙。当它们联手,就成为西安的靓丽窗口。

西安城墙是196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周长有13.74千米。是西安这座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见证了古代王朝的更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记录着历史的脚印,城墙上厚实青砖或残损或变色或变形都是历史的印记。

西安碑林也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的第1号),碑林景区收藏有11000余件文物,其中有不少国宝级文物。碑林里的各种石碑,既是最真实的历史记载,又是汉字书法的神圣演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悠久的扬州漆器文化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漆器便是在物品上涂漆来观赏,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扬州漆器文化,扬州漆器从古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漆器最为鼎盛的时期就是明清时代。本期小编就带你去扬州文化了解一下扬州漆器文化。

扬州漆器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种之一。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亦有所展。

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

早在秦汉时期,扬州彩绘和镶嵌漆器制作工艺就有很高的水平,扬州北郊天山汉墓,北京老山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都有扬州漆器的早期作品;唐代扬州漆艺还被鉴真大师传播至日本;到明清时代,扬州成为全国的漆器制作中心,盛极一时。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扬州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据史书中的记载,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战国时期扬州的漆器。1967年,扬州邗江西湖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直径40公分,以木制卷胚作内胎,髹朱红漆,用黑漆彩绘云水飞禽纹样,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很能体现当时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

汉代扬州漆器的代表作:三足奁和七子盒汉代漆器生产不仅规模大、品种多,而且技艺精湛、水平高超。

你可能也喜欢:

浙江历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四川文化名人,古代四川名人有哪些?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