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湖南邵阳天子湖湿地公园管理工作处(合集15篇)

水族馆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少人看过水族馆内那些神奇的水生动物,而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馆——新佐治亚水族馆更是不凡,总蓄水量达到了2.2万立方米,馆内约有10万种海洋生物,小编觉得大家有机会千万别错过!

浏览

5032

文章

15

篇1:湖南邵阳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邵阳天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邵阳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3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林业局正式批文(林湿发字〔2013〕243号)批准同意试点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784.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72.1公顷,湿地率为60.2%,建设期为8年(2013-2020年),概算投资为12.8亿元。

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邵阳县城西北,为资江两大支流赧水和夫夷江汇合地,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生态良好,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湿地公园内有微管束植物106科、430种,脊椎动物有5纲25目63科15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省级81种。

这里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由中国南方岩溶区域库区蓄水后形成的由库塘湿地、此生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喀斯特溶洞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组成的典型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鸳鸯、鹭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冬季,有大量的鸟类在这里越冬,春夏时节,有上万鹭鸟在这里群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湖南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369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绥宁花园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三湘林业第一县"的绥宁,有"神奇生态绿洲"之称,属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

湿地公园主要以流经绥宁县关峡苗族乡至长铺苗族乡溶岩苗寨的巫水为主体,包括石脉河、兰溪等支流河段和沿岸部分林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2′1″~110°17′15″,北纬26°29′51″~26°35′31″。规划总面积780.1公顷。

湿地公园集永久性河流、库塘湿地、洪泛平原湿地、水产养殖场等多个湿地型,形态自然婉转,是沅江水系上重要的生态廊道,是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节点,其表现出来的自然水生态过程、优良的水质、丰富的水量和多样的生境以及沿岸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亦不多见。同时受地质构造与岩性的影响,沟谷深切、变化多姿,形成高峡-平湖-河谷为一体的独特的湿地景观,营造并组合而成具有不同景观风貌及丰富多样的复合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内湿地面积为51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87%,广阔的湿地面积和复合的生态系统,孕育了湿地公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维管束野生植物158科,324属,804种,占湖南省已知种数的18.61%,其中蕨类植物35种;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762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Glycinesoja、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等6种;同时还有绞股蓝Fiveleaf Gynostemma Herb、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等稀有植物。有脊椎动物5纲26目67科196种,占湖南省已知种类的22.82%;其中鱼类46种,占湖南省已知鱼类种类的25.27%;两栖类11种,占湖南省已知两栖类种类的17.74%;爬行类23种,占湖南省已知爬行类种类的25.84%;鸟类103种,占湖南省已知鸟类种类的23.57%;哺乳类13种,占湖南省已知哺乳类种类的14.61%;有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虎纹蛙Rana tigrina、红隼Falco tinnunculus 、草鸮Tyto capensis 等11种,被IUCN评级收录的共20种;有中日候鸟保护物种32种;有中澳候鸟保护物种10种;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99种;有世界贸易公约收录物种17种;有国家林业局相关文件规定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国家保护物种117种。彰显了湿地公园内生物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重要的珍稀保护价值,在湖南省内具有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巫水作为绥宁县的母亲河、是苗家圣河,民族文化风情浓郁,形成了以库塘湿地、自然河流湿地景观为主体,森林景观为补充,聚落和古建筑为点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八"姑娘节、"逗春牛"等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景观风貌,彰显了巫水作为苗家圣河的人文元素和民族符号,体现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赋予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拓展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湿地公园秉承"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被区划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保护保育区包括溶岩苗寨至小湾、李家团经江口塘电站大坝至梅口,以及石脉河、兰溪和沿岸的部分林地。规划面积为517.5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6.34%。规划对现有水体、动植物及其生境进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外源污染防治,控制内源污染,开展适度的水禽栖息地恢复和营建项目,建立结构完善、功能完备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水禽栖息地,打造水禽自然乐园。

恢复重建区指田心苗寨区域的巫水河段,规划面积73.3公顷。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规划通过湿地生态滤场的建设,解决沿岸村寨、农耕生产等造成的局部水质富营养化问题;并在水域与农田之间合理营造水禽栖息地,形成水域-水禽栖息地-农田-苗寨的结构布局,打造优美的水岸植被景观、扩大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丰富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并保证区域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宣教展示区指以现有水岸公路为轴线的区域,规划面积16.8公顷。规划依托湿地公园沿岸道路系统进行湿地文化载体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河流-森林-文化复合系统,让文化在传承中促进河流的保护。主要通过合理布设宣教馆、宣教点、宣传牌,将湿地文化、民俗文化、人文山水景观、湿地生态产业、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通过室内、室外等多样化的场景和设施营造湿地宣教展示的空间,调节游客情感,使其成为大众了解绥宁、认识湿地、欣赏湿地公园人文山水的窗口、湿地文化展示的平台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基地。

合理利用区指梅口至石脉河区域,规划面积170.2公顷。规划合理利用区域内现有的湿地产业、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开展生态养殖、设置游憩休闲、水上娱乐等项目,以及提升水岸植被景观,建立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合理的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链,提高湿地公园的自养能力,并带动周边社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社区群众受益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管理服务区主要指湿地公园管理局、湿地管理站、游客服务中心等。根据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及游客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良好的管理、保护和服务功能。

通过"一轴"、"两带"、"一廊"、"两区"、"多点"的总体规划布局建设,湿地公园将被打造成为"高峡-平湖-河谷"为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的典范;沅江流域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苗家文化的保护、复兴和传承的文化河流;"神奇生态绿洲"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科普宣教设施完善、休闲娱乐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湖南南洲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南洲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南洲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林业局林湿发[2011]273号文件(《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浙江杭州湾等5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纳入试点单位的,于2011年开始试点工作,2016年8月通过国家林业局的验收。

湖南南洲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北隅的南县境内,是洞庭湖重要腹地和心脏地带,北依长江,四面环洞庭,是东、西洞庭湖走廊地带,主要包括淞澧洪道,南从茅草街开始,向西包括天星洲大部分、再西洲、北洲子、护山洲、顶兴垸、五公滩、张家湾、龙船洲、中洲、乐安垸、大佑垸、年丰垸、达峰洲,北至马泗脑;藕池河贯穿南县境内的中支、西支的全部及包含的洲垸;南茅运河及其沿岸14m缓冲区域;沱江水库及其沿岸14m缓冲区域,规划总面积11383.5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湖南会同渠水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会同渠水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会同渠水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会同县西部,主要包括从朗江电站坝址沿河向上至靖州县交界处的渠水河和两岸部分林地,涉及朗江镇侗族苗族自治乡、林城镇、广坪镇、和连山乡。南北长约19.2公里,东西宽约15.2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6°46′52″~26°57′27″、东经109°36′40″~109°45′29″,总面积1319.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014.4公顷,湿地率为76.9%。

湿地公园是由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等组成的复合湿地系统。其湿地系统表现出来的自然水生态特征、水生态过程和良好的水环境质量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

公园及其周边共有维管束野生植物148科,324属,704种。有保护价值植物达10多种,包括榉木、黄连木、野菱、萍蓬草、苦苣苔等稀有植物。野生脊椎动物5纲27目75科202种,其中:鱼纲42种,两栖动物19种,爬行动物23种,鸟类102种,哺乳动物16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湖南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909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一、地理位置:公园位于宁乡县城玉潭镇与东南近郊的历经铺、城郊、白马桥、坝塘四乡镇交汇处,规划面积1472公顷,范围东起金洲坝,北以堤坝为界,西至珍洲坝、美女山后,向南沿山脊线经下箭塘-天子山-胡罗山-大峰岭-千凤龙-窑洲寨-溜子洲后,沿堤坝至沙河桥,经南苑路后沿堤坝至金洲坝。地理坐标东经112°30′00″-112°37′00″,北纬27°11′30″-27°17′05″。

二、总体布局:公园于2009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总体布局是"一线、两带、三区、三主题"。"一线"即一条沩江水系景观主轴线,"两带"即沩江东、西两岸沿江风光带,"三区"即生态保育区、宣教服务区、观光休闲体验区三个重点功能区(其中生态保育区又包括金洲湖湿地保育区、鳝鱼洲生态保育区、溜子洲植物保护繁育区、南太湖山地生态保育区),"三主题"即金洲湖湿地生态展示休闲区、珍洲水乡风情园区、南太湖森林景观游憩区。

三、水系情况:公园以湘江一级支流沩江为主体,园内金洲坝、沩丰坝、珍洲坝梯级相连,形成长约16公里的河道型水库。园内沩江长约16公里。沩江发源于宁乡县扶王山西部的大沩山山区,自西向东蜿蜒而下,横贯宁乡全境,于长沙市望城区新康汇入湘江。河道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流经宁乡境内大半区域,于长沙市望城区注入湘江,全长144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4302750平方公里,流经宁乡境内120公里,流域面积2200平方公里,占整个沩江流域面积86%,占宁乡县域总面积76%。其中宁乡县城(金洲坝)以上的中、上游流域面积2200平方公里,占沩江整个流域面积90.53%。千百年来,沩江用不竭的甘霖滋润着楚沩大地,养育了两岸的人们。同时,她也是一条历史的河流,沿途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古迹、丰富的乡土民间传说和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因此,沩江被誉为"宁乡母亲河"。

四、湿地资源:公园以河流湿地为主,兼有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稻田湿地。湿地资源面积1219.35公顷,占公园总面积82.84%。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293.27公顷,占公园总面积19.92%;泛洪平原湿地面积445.53公顷,占公园总面积30.27%(包括三个河心洲:珍洲143.59公顷、溜子洲10.41公顷、鳝鱼洲4.10公顷);湖泊、库塘湿地面积93.45公顷,占公园总面积6.35%;稻田面积387.09公顷,占公园总面积26.30%。其他为有林地与宜林荒山地约252.65公顷,占公园总面积17.16%。

五、野生动物资源:公园内有有国家Ⅱ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有有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7种,有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动物有127种,有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动物3种,有列入世界贸易公约附录二、附录三的动物分别有31种,、有列入世界贸易公约附录三动物6种,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评为濒危级别的动物有3种,有中国特有物种有2种。公园内鸟类资源有15目40科125种,其中10种为国家Ⅱ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8种为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13种为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鱼类资源有4目14科46种,以华东鱼类区系为主,兼有南北和西部区系成分渗透,具有较强的过渡性。

六、野生植物资源: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105科228属287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5科19属23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3种,被子植物有88科207属261种(包括双子叶植物73科157属200种、单子叶植物15科50属61种)。公园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有水杉、银杏、花榈木、香樟、野大豆等。

七、自然人文资源:公园内金洲坝、沩丰坝、珍洲坝梯级相连,形成长约10公里的河道型水库。沩江河道及沿岸有金洲湖、金洲风雨廊桥、鳝鱼洲、状元楼、溜子洲、正农仿古街、美女山等景点。南太湖一带山水秀丽,素有"宁乡后花园"之称。沩江、乌江在珍洲坝汇合,形成长约2公里的幽深峡谷,两岸树木葱茏,林间鸟兽出没,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八、生态价值:公园是以拦蓄形成的河流湿地为主体,还包括了山间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及其沟渠、库塘、稻田等人工湿地,以及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在内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相对完整且类型丰富多样,发挥着蓄纳洪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湘江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由于公园位于我国候鸟南北迁徙中线,淡水湿地水禽种类较为丰富,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价值,是开展河湖类型湿地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湿地保护宣传的极佳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沅陵县境内,是以中亚热带独具魅力的河流、人工湖、沼泽和环湖森林组成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五强溪水库水面及其周边消长带、酉水及其河岸、入库溪流、五强溪下游沅水段和岩屋潭水库。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呈狭长型廊道走向,最南端至五强溪水库沅陵县与泸溪县交界处,最北端至沅水沅陵县与桃源县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0'19"-111°4'53",北纬28°15'24"-28°48'11"。湿地公园东西垂直长约为160公里,南北垂直宽约为60公里,规划总面积20613.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9789.3公顷,是湖南省现有1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中湿地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20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态区之一。

区域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百里之内汇集了五强溪、凤滩、髙滩、岩屋潭等十处水电站,总装机212.408万千瓦。自五强溪大坝锁定了沅水,婀娜多姿的沅水和酉水婉转于山峦峻岭中。二百里峡谷便成了仅次于洞庭湖的水乡泽国,这里花红水碧,鱼跃鸟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水上行,两岸游"是沅陵具有特色的旅游黄金线路。从坝区上溯,一马平湖,碧波粼粼,千岛突兀。沿岸雄奇险峻的群山,万古峥嵘的岩壁,披霞带雾的峡谷,婀娜妖娆的林泉实属耐人寻味,令人陶醉。

该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据调查,湿地公园内有湿地植物64科171属268种(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兰科植物被列入国际公约保护植物名录);有鸟类15目35科118种;有鱼类4目12科57种(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6种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

沅陵县历史悠久,湿地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各具特色。世界文化遗产专家邓微说:"沅陵传统龙舟十分有代表性,它拥有历史最悠久、参赛规模最大、运动员最多、观众最多四个世界之最,将填补世界遗产项目空白。"对这一民俗奇观,刘禹锡倾倒过,王阳明感动过,沈从文心痛过;神秘莫测的巫傩文化源远流长,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原生态的山歌号子文化已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傩戏、传统龙舟、山歌号子已被列入全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沅陵县委、县政府-远瞩,十分重视湿地建设发展工作,刚刚闭幕的中共沅陵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旅游富县"的发展战略。顺时应势地规划了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遵循"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将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成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示范点;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浓郁湖湘文化和湘西文化特色的湖南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提高"的国家示范点;湖南湿地科普教育基地。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湖南鼎城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鼎城鸟儿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鼎城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鼎城区十美堂镇境内,由沙潮河、牛耳湖、水产养殖场、稻田和周边河堤组成。以沙潮河(即澧水古洪道)为主体,连接澧水和牛耳湖,总面积1641公顷。

沙潮河原为澧水古洪道,由于国家治理水患和水资源利用,澧水改道,沙潮河由此而成。1974年进行了人工修缮,又名南干渠,沙潮河是民主阳城垸沙河口排灌区的两条主干之一,起于沙河口,沿澧水古河道经十美堂、教育村、紫流洲、黑山咀止于罗家铺,河道总长17公里,水面面积0.22万公顷,堤排面积10.22万公顷,蓄水量670万立方米,保护人口十万人,保护耕地1.53万公顷。

2014年鼎城区政府确定了鸟儿洲湿地公园申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并明确了湖南省林勘院对该项目进行总体规划;5~7月,省林勘院组织专家对鸟儿洲湿地公园开展了各种专项调查;8月,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评审;11月,接受了国家林业总局专家组的现场考核,考核组的杨桂山教授(中科院南京地理和湖泊研究所所长)和安树青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称鸟儿洲湿地公园中的沙潮河是东方的莱茵河,是洞庭湖生态廊道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繁衍地,是目前洞庭湖区保存最完好的湿地;12月,通过全国专家组的评审,国家林业总局以林湿发【2014】205号文件,正式批准湖南鼎城鸟儿洲湿地公园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湖南鼎城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典型性。它是由永久性河流、湖泊、水产养殖场和稻田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澧水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二是独特性。鸟儿洲所在的沙潮河是古洪道,其独特的河湖网络水系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公园处于东亚候鸟重要迁徙路线其天然湿地为众多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觅食和越冬场所;三是物种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公园及周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有111科324属455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樟树、金荞麦、野大豆、中华结缕草共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尾鹞、燕隼、红隼等8种;湖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黄鼬、鼬獾、乌梢蛇等62种。

湖南鼎城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目标:通过湿地保护和恢复、科学研究、科普宣教、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统筹安排,将湿地公园建设成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保护的典范和湖南省湖泊-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示范;使湿地公园成为环境良好、生物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窗口;具有浓郁湖湘文化特征的生态旅游区;具备较高管理水平的科普宣教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湖南萱洲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是201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的,坐落于湖南省衡山县与衡东县的交界区域,主要包括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衡山县、衡东县境内主库区和洪泛淹没区,与之相连的龙阴港(河)、黄泥港(河)、大源江及其周边的洪泛平原区和部分水稻田,以及周边部分山地。湿地公园由南向北呈狭长型廊道走向,最北端至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大坝,最南端至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库区的衡山县与衡阳市珠晖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41′36″~112°51′49″,北纬26°58′33″~27°11′20″之间,南北长23.6千米,东西宽16.9千米。总面积2659.0公顷。

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湿地公园的试点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其工作职责为:保护萱洲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负责湿地公园管理、保护及资源调查与监测;负责规划区内建设、开发和经营活动的监督;负责区内野生动植物保护和防疫;负责湿地知识科普和交流合作;负责区内生态修复、基础设施等建设与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林业、渔业、环境保护及绿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湖南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东安县中部,公园范围主要以紫水河和高岩水库为主体,包含紫水河两岸人工湿地、河洲漫滩和高岩水库周边部分山地,属"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公园。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06′04″~111°23′45″,北纬26°19′01″~26°28′55″之间,总面积1096.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95.0公顷,湿地率63.41%。

公园生物多样性相当丰富。园内湾多、滩多、洲多、树多、鸟多、珍稀物种多。现已查明共有维管束植物195科、676属、110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极小种群的报春苣苔,在公园内分布点多,资源较为丰富,极具保护价值。已记录野生脊椎动物28目74科192种。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5种,21种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9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公园自然景观十分优美。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碧水潆回,水清见底,大树、古树连绵不断,青山绿树倒映水中,宛如一条柔软透明的绿色绸带,盘绕在青山绿水之间。紫水河是华南保存最原始、景观最美丽的河流之一。

公园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拥有广利桥、吴公塔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文物20多处,还有汉文化、舜文化历史文化遗迹,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公园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紫水湿地公园是湘桂重要生态通道,也是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走廊,更是重要的城乡居民优质饮用水源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对保障湘江流域乃至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安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湖南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松雅湖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是长沙县团结垸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形成的城市湖泊。公园东西长约3.1km,南北长约2.6km,总面积36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274.4公顷,占总面积的75.2%,是湖南省现有国家级湿地公园中湿地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2011年3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松雅湖正式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公园区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休闲体验区和管理服务区共5个功能区。

园内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水杉和银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分别为鹅掌楸、黄樟、莲、金荞麦、野大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种,分别为鸢、赤腹鹰、雀鹰、普通鵟、白尾鹞、燕隼、红隼、领角鸮、红角鸮、领鸺鶹和斑头鸺鶹;另外,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有不少中国与日本、中国与澳大利亚共同保护的候鸟,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29种,如白鶺鸰、树鹨等;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9种,如家燕、白腰雨燕、背鹭等。

松雅湖生态宜居新城的规划尊重和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系统,融合地域性文化要素,深入挖掘区位优势,吸引游客和观光客,使之成为有特色的文化之城,强化松雅湖与周边区域的连接关系,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松雅湖为核心,将松雅湖生态宜居新城建成一个以湖光山色、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集休闲、旅游、娱乐、健身、水上活动于一体的生态、人文、国际化宜居新湖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726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包括"五湖一库"即东湖、罗帐湖、北汊湖、中西湖、下西湖以及北汊水库,规划总面积5700.7公顷。以华容东西湖为主的东湖湿地处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古洞庭湖的一部分,也是洞庭湖区域候鸟的非常重要的栖息地。

园内有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3类5型,湿地面积共计4976.1公顷,占公园面积的87.3%。

天然形成的五大湖离县中心距离较远,基本没有受到过严重的污染。水质清澈,水质均在Ⅲ级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Ⅱ级水质。自然的湖泊群在我国洞庭湖生态系统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湿地公园区域及周围丘岗地有维管束植物164科、492属、735种,其中90科272属403种生长在湿地环境。有金荞麦、野大豆、野菱、绶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有细果野菱、莲、菹草、菖蒲、假稻、南荻等十多个湿地植物群系。区域内脊椎动物有5纲30目75科198种。其目数、科数和种数分别为湖南省已知种类的68.18%、52.45%和23.05%,为全国已知种类的41.10%、17.76%和3.35%。其中,鱼纲40种;两栖纲9种;爬行纲12种;鸟纲124种;哺乳纲13种。被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1种。有包括16种鱼类在内的22个物种为中国特有种。虎纹蛙、黑斑蛙、中华鳖、灰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和哺乳动物中的3种分别被IUCN列为近危级别(NT)或者易危级别(VU)。有10种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14种为世界贸易公约收录物种、53种为中日候鸟保护物种、18种为中澳候鸟保护物种、102种为国家林业局规定的"三有"物种。

因此,湿地公园不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公园以东湖水文景观为主体,丰富的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镶嵌互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水蓝、境幽、秀丽不事雕琢的湿地风光清新、灵秀、奇特、多样,蕴含着动与静的妩媚与神韵。公园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文化沉淀深厚,这些景观、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湿地知识科学普及、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湿地公园管理主体明确,土地权属清晰,与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多年来,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利用相结合,基本保持了湖泊的自然状态和人湖和谐。

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遵循"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把湿地公园的"五湖、一库、一环带"分为五个功能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

保护保育区包括罗帐湖栖息地、中西湖栖息地和东湖湿地生态养殖功能保护保育3个小区。规划对湖泊水体进行严格的保护和保育,以水质保育为核心,积极实施周边外源污染的治理。主要建设内容有:汇水口截污、生物截污工程、乡村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工程、湖岸保护工程、栖息地保护工程等。

恢复重建区(一环带)为环湖生态恢复与重建带,是湿地公园的保护缓冲区域,规划通过人工促进为主的方式恢复和重建原有的湖泊临岸生态系统,改善湖泊水陆联系,建立湖泊与周边农田的生态缓冲带,提高湖泊的水质和水禽栖息地质量。

科普宣教区包括"一馆二园":东湖鱼博馆、下西湖荷花园、下西湖湿地经济植物园。主要建设内容有:东湖鱼博馆、"鱼与人类息息相关"主题鱼文化广场、下西湖荷花园、下西湖湿地经济植物园、湿地宣教长廊、良种莲园等。

合理利用区包括北汊水库、北汊湖和五七渔场生态养殖与休闲小区。通过建设形成环湖慢行、东湖捕鱼、(下)西湖取藕、十里荷香的观光游览休闲,体现"水上人家"、"鱼舟野营"、" 北汊夜钓"的水乡风情。规划西湖赏荷、中西湖认草、上西湖识水、东湖观鱼、罗帐湖观鸟的生态教育休闲,充分展现湿地公园的科学与生态价值。

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1局6站"。1局指东湖湿地公园管理局;4站是插旗保护站、终南保护站、南山保护站和北景港保护站,另外有一个社区站、一个休闲管理站。

通过规划与建设,树立"生态东湖"、"风情水乡"的湿地公园形象。将东湖湿地建设成为以自然湖泊为基础;以保护自然湖泊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突出健康利用与地方鱼文化,集湿地保护、恢复修复、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湿地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867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的澧县境内,是以涔水永久性河流和山门水库、王家厂水库库塘湿地为主体,以自然河流、库塘、河心洲滩、洪泛平原湿地、沼泽和环湖森林组成的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规划面积27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06.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6.63%。公园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和水产养殖场四大湿地型。湿地公园呈南北走向,最北端至山门水库的北端尾闾,最南端至王家厂水库大坝。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7′28″~111°32′33″,北纬29°45′28″~29°54′56″之间,南北长17.50千米,东西宽8.16千米,总面积2778.0公顷。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0℃,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14.0℃。年日照时数在1700小时以上,年均无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53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3%。公园外围涉及王家厂、火连坡、闸口、方石坪等4个乡(镇)21个村人口3.8万余人,公园内无常住人口,包括王家厂镇的大兴村、双庆村、偏估佬林场、生产街居委会、建设街居委会、黄木村,火连坡镇的金山村、古台村,闸口乡的沿溪村、芦桥村、花园村、丫角村、石庄村、新桥村、羊耳村、古城村,方石坪镇的杨家湾村、柳树村、枞杨村、龙神潭村、球山村共21个行政村(居委会)。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组成主体为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最高海拔为山门水库120米,最低海拔为王家厂水库大坝泄洪口71米。王家厂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澧水支流涔水中游澧县王家厂镇上游1千米处,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国家大(II)型水库,1960年建成蓄水,总库容2.78亿立方米,正常库容2.0亿立方米,集雨面积484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1%,坝址以上河长48.5千米,河道坡降3.5‰。水库建有坝后式电站,装机3台1360千瓦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915万千瓦时。王家厂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是国家防总在1998年全国16座大型水库进行的洪水调度系统工程试点之一,洪水调度系统工程于1999年4月1日投入试运行,担负着澧阳平原2.3万公顷农田的灌溉和下游100万人口、6.7万公顷耕地的防洪保安任务。山门水库位于澧县闸口乡的大垱口,王家厂水库上游,拦截涔水支流九河湾溪河形成。水库大坝外两座大山紧锁有如一扇天然的大门,因而得名"山门水库"。水库始建于1975年,1976年竣工蓄水,其正常库容0.92亿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积35.41平方千米,流域多年降雨量1277毫米,灌溉面积0.39万公顷。山门水库水源丰富,库区内水质无任何污染,连续多年达到Ⅲ类水质,是澧县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源。公园内群山环抱,景色秀美,水溅银花,湖光迷人。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和涔水作为湿地公园的景观主体,串联起滨湖地带的森林景观、田园景观和村落,营造了丰富多样的复合湿地系统和湿地景观,形成了融多种风格为一体的沿河风光带。

该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有14个,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环湖低丘植物区系性质,以及由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湿地植物有68科、179属、238种,共有保护植物11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即:银杏Ginkgo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即: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莲Nelumbonucifera、野大豆Glycinesoja、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花榈木Ormosiahenryi、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

公园规划范围内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30目77科234种,其种数为湖南省已知脊椎动物总数的25.55%。其中鱼类有6目13科68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鱼类的33.17%;两栖动物有1目6科15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两栖动物的21.74%;爬行动物有3目7科18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爬行动物的18.18%;鸟类有16目43科119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鸟类的26.56%;哺乳动物为4目10科14种,种数占湖南省已知哺乳动物的14.74%。湿地公园现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分别是虎纹蛙Ranarugulosa、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zonorhyncha、黑耳鸢Milvusmigranslineatus、鹗Pandionhaliaedus、雀鹰Accipiternisusnisosimili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sgularis、白尾鹞Circuscyaneuscyaneus、燕隼Falcoubbuteostreichi、阿穆尔隼Falcoamurensis、大杜鹃Cuculuscanorusbakeri、东方角鸮Otussuniamalayanus。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有20种,其中附录Ⅱ物种有14种,附录Ⅲ物种有6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8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动物129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保护名录有40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协定》保护名录有11种,列入湖南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有101种。

湿地公园内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交融,历史悠久的"城头山古遗址"、"彭头山古遗址"、"八十档古遗址"及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石器文化",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荆河戏文化"和"船工号子文化",都体现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底蕴,拓展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和国家林业局2005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的精神,有效保护涔水湿地、澧水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弘扬涔水湿地文化,满足澧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澧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为主体申报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力争在涔水流域建成"河湖为廊、青山为屏、山水相映、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加快澧县"生态家园"建设步伐,实现"生态强县"战略目标,力争将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洞庭湖澧水水系廊道保育的典范和湖南省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公园示范基地,集湿地保育、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湘潭市和娄底市交界处,总面积2126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0694公顷。公园呈不规则的带状分布,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8公里不等;西起娄底市内涟水天王寺,东止湘乡市洋潭水库大坝;南起双峰县侧水镇洛阳湾,北止娄底市西阳河的石桥边。公园内已发现维管植物(相对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而言)147科464属802种、脊椎动物30目82科236种,其中,有中国国家规定的“三有(有研究、保护、经济价值)保护动物”144种。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是湖南省唯一一个横跨两个地级市的湿地公园,自2007年11月由中国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以来,湘潭、娄底两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相应工作。2009年,娄底市成立了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2013年5月,湘潭市成立了“湘潭水府示范区筹备委员会”,全面负责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核心区7村一鱼场的管理和建设工作;2013年12月,湘乡市批准成立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湖南溆浦思蒙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溆浦思蒙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2013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审批将思蒙湿地公园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该公园属河流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溆浦县西部的岩溶、丹霞地貌区,东起卢峰镇地坪的桔颂坝,西至江口镇的犁头咀,范围包括溆水下游河道、银珍水库、河洲漫滩和周边部分山地,共涉及卢峰镇、仲夏、思蒙、小江、江口镇等五个乡镇,28个行政村,总面积1018.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715.8亩占70.32%,陆地面积(林地及其他用地)302.2亩。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22′38″~110°34′23″,北纬27°49′17″~27°54′08″之间,南北长8.8千米,东西宽19.3千米。

湿地公园境内河流(包括常年有水流的小溪)总长度36.5千米,主河流床宽100~150米,最大流量396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99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26.3立方米/秒,思蒙湿地公园地处低山岩溶、丹霞地貌区,母岩以砂砾岩、石灰岩为主,土壤主要为红壤和近代河湖冲积物发育而成的河潮土,另有少量水稻土.

公园内主要有江口、思蒙、仲夏3处码头,桃源洞天、三闾滩等主要景点设有简易码头,通航里程27.0千米。通讯条件较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信号实现了全覆盖.

园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种子植物145科、431属、637种,属湿地植物有64科、159属、206种。其中重点保护植物有8种,分别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银杏、水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樟树、莲、野大豆、大叶榉、喜树、中华结缕草。

有野生脊椎动物26目67科171种,其中鱼类有4目9科33种,两栖动物有1目4科13种,爬行动物油3目7科20种,鸟类有14目37科88种,哺乳类动物有4目10科17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0种,分别是:虎纹蛙、黑耳鸢、赤腹鹰、雀鹰、燕隼、阿穆尔隼、红隼、红腹锦鸡、东方角鸮、斑头鸺鶹。

公园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湿地资源丰富,由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组成了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沿河山水风光与田园风光交辉相应,丹霞山水、溶洞峡谷、古村驿站等景观资源丰富多彩。主要景点有烟雨思蒙、溆水屈儃、桃源洞天、五佛山、三闾滩、犁头咀古驿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湖南琼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琼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琼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南洞庭湖与西洞庭湖2处国际重要湿地交汇处,资江、沅江与澧水三水汇合的半岛之上,包括以沅江市区为中心,互为连通的后江湖、蓼叶湖、上琼湖、下琼湖、石矶湖及胭脂湖等湖泊群构成,是洞庭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6′35″~112°23′58″,北纬28°44′36″~28°51′42″。

公园内水域阔广、港汊密布、岸线曲折、堤岸自然、林草丰茂、景色秀美、观赏性强,与沅江市城区形成"湿地-森林-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特征典型、生物多样性丰富、历史遗迹文物众多,人文底蕴深厚、景观资源组合度高,是洞庭湖周边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保护意义重大。

公园总面积1760.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702.9公顷,占规划面积的96.7%。涉及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3大湿地类和永久性淡水湖泊、草本沼泽、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库塘6个湿地型,湿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

公园及周边地区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于353属、119科,其中湿地种子植物138种,有金荞麦、中华结缕草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古树名木70余株;有脊椎动物共计5纲30目73科198种,鱼类与鸟类资源突出,有鱼类48种,占湖南已知鱼类的27.9%;鸟类110种,占湖南已知鸟类的28.7%;有鸳鸯、雀鹰、鸢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动物众多,保护和科研价值极高。

公园所在地沅江市,被誉为"鱼米之乡",渔耕文化深厚,是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李白、杜甫、王安石、曾国藩、毛泽东等历代名人曾寄寓沅江,文化底蕴深厚;现在的沅江市有对洞庭渔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洞庭渔火节;有洞庭湖标志意义的双塔 "凌云塔"、"镇江塔";有百年历史的木质楼阁-魁星楼;有清朝学府-古琼湖书院;有展示洞庭湖历史文化的洞庭博物馆,此外还有湖区特有的防洪堤与防浪林;有纪念98抗洪胜利的洞庭阁,此外还有悠久的船文化、知青文化、美食文化、诗歌文化、傩文化等,文化资源多姿多彩,人文荟萃。公园内外的历史、湿地文化与风景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教育和旅游价值。

一、五湖公园

公园所在的沅江市2011年游客规模已超过180万人之多,在湖南省旅游中具有较高影响力,是长张国际黄金旅游线与环洞庭湖生态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因此,湿地生态休闲与科普宣教功能能够得到了充分展示。

二、胭脂湖公园

胭脂湖象一个张开五指的巨大手掌,四周茶山叠翠,桔岭摇金,一年四季鲜花常开,树木常青,环湖丘岗桔、桃、茶、竹葱郁,赤红色的湖岸线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尤其是在春天,桔花喷雪,茶叶含香,处处香味弥漫。湖中香气袭人,游人不饮而醉,大有飘飘欲仙之感。到了秋天,亿万只红桔裹于翠绿之中,如同群山张灯结彩,给胭脂湖送去最美好的祝福。胭脂湖相传是当年范蠡偕西施泛舟湖中,玉人临湖妆扮,滑落胭脂,遂得名胭脂湖。

三、宣教中心

宣教中心由展示厅、阅览室、影音室和办公室四个部分组成,总面积700多平方米。其中,展示厅包括介绍琼湖国家湿地公演的由来,普及湿地知识,展示琼湖和胭脂湖常见的动植物及其标本,通过多媒体视频声画多面展示琼湖国家湿地公园。

四、人才建设

湖南琼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现有工作人员10人,琼湖管理站工作人员3人,胭脂湖管理站工作人员3人。其中本科学历1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以上7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