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朝闭关锁国是谁提出来的(汇集20篇)

浏览

4011

文章

722

篇1:清朝最冤枉的大臣 签下所有赔钱割地条约 有人却说他是被逼的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晚清名臣李鸿章,他虽然与左宗棠、张之洞以及曾国藩一起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但是他也是最争议的人。有人称他是卖国贼,也有人认为他是国之栋梁。

被骂卖国贼的人认为他签订了太多的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国家的权力。但是他签订的这些条约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他肩负的权力有限,根本无法左右整个政府。李鸿章也有良知,他在为中国的利益尽力争取,一直在周旋于列国之间。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尽量减少不公的条件。

李鸿章在清朝充满腐败,优柔寡断,甚至陈旧不堪的政府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他带领的洋务运动也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增添了一分力量。当时的清朝的军队装备薄弱,技术水平差,训练也不到位,导致在打仗时失败居多。李鸿章并非军人出身,将他的失败归咎于他不公平,这并不合理。

李鸿章的成就比缺点更值得肯定。他为近代化的中国做出了贡献,历史上许多人也为他所尊重。只不过他在签订条约时的确犯了一些错误,也曾经受人贿赂,这些行为应该受到批评。但是我们在对待李鸿章这样的历史人物时,没有必要极端化。他是一位较为复杂的人,也有良心,对他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八字方针是哪个会议提出的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八字方针是在1960年7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提出的。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八字方针,即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少量的投资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配套成龙,发挥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在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具体指导下,到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全国人大代表提出 要加快建设地方师范大学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建设地方师范大学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基于全国教育经费总体有限的情况,建议加快打造“一省一标杆”地方师范大学,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水平。

调研发现,一些师范院校毕业生在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的双重影响下,知识迁移能力弱于综合性院校学生。部分重点中学更愿意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

有数据表示,一些全国知名中学近年来录取的新教师,有90%以上来自综合性大学。

对此,赵国祥表示,希望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尽可能地统筹资源,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切实加大对标杆地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从而实现包括国家级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等在内的重大举措全覆盖,为教师教育振兴提供充分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朝比和珅更得宠的权臣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乾隆时比和珅更得宠权臣是谁

乾隆时期算是我国清朝时期的最后一个强盛时期,在乾隆统治的时候,他有很多喜欢的臣子,但是说到乾隆最喜欢的臣子,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何坤,因为何坤的办事能力出色,受到乾隆的喜爱,也就是因为乾隆的恩宠,所以何坤才会肆无忌惮的敛财,成为了后来的贪官,不过要是说到乾隆最为宠爱的臣子,这里应该另有其人。

这个人就是阿圭。阿圭是乾隆时期的一位将军,骁勇善战,头脑灵活,他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有一次阿圭带着部下到敌军去查看情况,但是被对面发现了,对面就派兵来追。阿圭这边的人就胆怯想要逃跑,但是阿圭想到如果逃跑,一定会被人从后面乱箭射杀,于是他们就把衣服撕碎挂到树上,然后慢慢的往后退,然后对面敌军看到树上挂的衣服,以为人很多,所以就不敢贸然前往。因此,阿圭也是带领着将士们逃过一劫。

之后阿圭带兵拿下金川是功不可没的。在这之后,他又受命前往到广西平叛。同样也是凯旋而归,可以说阿圭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评判了不少的反乱,所以乾隆皇帝很是欣慰,授予了他很多的官职。在阿圭38岁的时候,依旧身体硬朗,被乾隆派到了新疆。那时候的新疆动乱,所以乾隆派他前往去解决新疆的问题,新疆也在他的手底下恢复了统一。之后乾隆更加的重用阿圭,也就是阿圭,靠着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在朝廷中有了如今的位置,所以朝中并没有人敢得罪于他。

所以说,在乾隆年间,阿圭才是最为得宠的权臣,他的地位要比何坤高很多,并且也不贪财,不好色。可以说,相比于臭名远扬的和坤,阿圭的名声要更好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第一部环保法是哪个国家提出的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就是我国2000多年前秦朝制定的《田律》,它是1975年12月在湖北发掘的战国到秦代的古墓中发现的,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保护环境的条款。

在条款中规定耕田者不许砍伐山坡上的树木,捕鱼者不许用毒药捕鱼,猎人不许捕杀幼鸟和未成年野生动物。《田律》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体现了古代“以时禁发”的原则,是先秦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的生态学思想和各种保护生物资源的理论的法律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朝的大内侍卫在站岗时都有哪些规矩呢?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杜绝口臭,不得打呼噜,非礼勿视,随时保持警惕,要财不乱看。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做一个大内侍卫,并不是如此的简单,稍微一个不谨慎,随时都有可能会葬送自己的性命,因此一定要特别注重于防患于未然。

杜绝口臭

平时会有一定机会遇到皇上以及太后娘娘,在平时办理事情时就会有机会交谈,如果有口臭就会被严厉的禁止。为了保持没有口臭,值班大臣基本上就会发一些糖,如此嘴巴里面就会散发着扑鼻而来的香气,一时之间整个屋子都会芳香无比。

不得打呼噜

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打呼噜,如果在睡觉的时候打呼噜马上就会被调到其他的地方。或者就会专门发一个竹板,在睡觉的时候直接放在嘴巴里面,能够有效用来预防打呼噜。除此之外大力侍卫也会非常的讲究,在睡觉的时候应该保证头冲着北部,脚必须要朝着南部。

非礼勿视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保证寸步不离,一定要坚守宫中的规矩,在没有经过准许的情况下是不可以抬头看皇上。除此之外更加不可以亲近女流之辈,在没有经过传唤时不可以直接用双眼去看,否则就属于违背规定。

随时警惕

需要保证其态度端正,需要随时保证,昂首挺胸一定要看着前方,还需要做到不卑不亢。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御前侍卫时时刻刻就需要保证手里面拿着刀,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如果因为一时没有注意放过一些不熟悉的人,一旦发生意外,随时都有可能会导致杀身之祸。

要财不乱看

需要特别注重于不要随意的乱看,因为皇宫内部可能就会有一些奇珍异宝,在此时必须要注重于防护,一定不可以随意的接近,但凡是偷盗者都必须要及时的驱逐,否则在这背后也可能会留下一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清朝皇帝乾隆有几个儿子?乾隆的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167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代清朝小编相信大家都会觉得当时的清朝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朝代,当时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不与外界进行沟通,同自然而然,人们的思想便非常的落后了。不过,清朝还是有皇帝在挽救的,就比如乾隆皇帝,当时乾隆在位期间还是做了很多有用的事情的,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乾隆的儿子一共有几个呢?乾隆儿子都是怎么死的呢?具体的我们也做了一番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乾隆有几个儿子?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清朝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康。乾隆皇帝及其风流,有40多个登记在册的妃子,共有17个儿子。那么,乾隆皇帝的儿子们名字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

乾隆皇帝的17个儿子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还有3个早逝,没有名字。

乾隆的儿子们简介及死因: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东巡,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皇帝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永璜的一生及死亡都与乾隆皇帝废立太子有关。1750年薨,年二十三。乾隆皇帝虽感后悔,但为时已晚,遂痛心地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追封定亲王,谥曰安。永璜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清高宗乾隆帝第二子,也是嫡长子。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乾隆帝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但于乾隆三年十月患寒疾夭折,乾隆帝悲痛不已,追封他为皇太子,谥号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亿。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谥曰“庄”。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乾隆帝疼爱,乾隆帝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母淑嘉皇贵妃,幼工书,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子绵勤,袭亲王爵。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在生时没得到爵位,死后也仅追封贝勒。乾隆五十一年薨,年24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颙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子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五讲四美三热爱是哪一年提出的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1981年提出的。

五讲四美三热爱中的五讲是“讲礼貌、讲秩序、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四美指的是“语言美、环境美、心灵美、行为美”;三热爱是指“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是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的历史时期首创的群众性活动。“五讲四美”有着极强的思想性,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数字化的经典口号是“五讲四美三热爱”。该口号不仅是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明传统,而且也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新特点,并提炼出了一些较为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动员群众相互激励,并相互约束,一起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的社会关系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朝时期慈禧获宠是因为咸丰帝吗?到底是怎样的?

全文共 588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慈禧太后那可是当时清朝时期著名的一位风流人物,当时的慈禧位高权重,虽然不是皇帝,但是确是最高的统治者,在当时皇帝是光绪帝,但是,光绪帝并没有任何的实权,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为什么慈禧权利这么大呢?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慈禧能够获宠,那完全是因为当时的咸丰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咸丰帝是当时清朝出了名的抠门皇帝为什么会让慈禧这么有钱呢?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揭秘慈禧获宠之路 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咸丰帝

咸丰二年(1852),那拉氏慈禧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那拉氏既凭借与生俱来的自身特有的优选条件,又利用了咸丰帝对声色的追求迷恋,所以,她妃嫔的品级急速晋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揭秘慈禧的获宠之路,看看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天子咸丰帝,一步步登上太后宝座的。

咸丰二年(1852),那拉氏慈禧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她出落得俊美可爱,娇媚迷人。恰在这一年,皇太后为咸丰帝挑选秀女。经层层筛选,慈禧幸运地被选中了。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后来成为皇后的钮祜禄氏。当时,钮祜禄氏被选为嫔,比那拉氏高一级。那拉氏被选为贵人。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那拉氏被封为兰贵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岁的那拉氏正式入宫,住在长春宫。这长春宫的正殿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诫后宫妃嫔要严格遵照祖宗家法行事,谨慎地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

兰贵人看到这四个字做何感想呢?这位争强好胜的年轻女子是不会受任何规条约束的。她想的是如何不择手段地攫取到更高的权位。但是,谈何容易。清代后宫妃嫔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皇后以下的妃嫔共分七级:第一级是皇贵妃,第二级是贵妃,第三级是妃,第四级是嫔,第五级是贵人,第六级是常在,第七级是答应。以上统称内廷主位。

当时,慈禧只是一个贵人,是第五级。慈禧对她这个地位,很不满意。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她深知,不能过于着急,要一步一步来,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去争取。实践证明,慈禧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二年的努力,她晋为懿嫔;又过二年,晋为懿妃;再过一年,晋为懿贵妃。也就是说,只经过短短五年的时间。慈禧便由第五级的兰贵人跃升为第二级的懿贵妃了。此时的慈禧已经22岁了。在咸丰帝的眼里,她是越发美丽了。

慈禧在众多的妃嫔中脱颖而出,固然有天赐的自然机缘,但也不能否认独造的人为因素。从某种程度讲,这独造的人为因素正是天赐的自然机缘的前提。在妃子如林、宫女如云的宫廷内部,一个年轻的妃子要想尽快超升,只有获得皇帝的青睐和宠幸。那么,兰贵人是怎样获得咸丰帝宠幸的呢?这要先从咸丰帝谈起。

一 追求声色的咸丰帝

咸丰帝是个悲剧人物,他是个忧患皇帝和风流天子。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八日(1831年7月16日),死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他18岁当皇帝,31岁病死,在位约12年。

说他是忧患皇帝,是因为他在位的12年,在他看来,没有一天是平安无事的。对咸丰帝来讲,内忧外患无一日不在。

内忧是指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拜上帝会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而此时,咸丰帝即位刚刚8个月。这对年仅18岁的青年皇帝咸丰是个沉重的打击。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853年5月6日),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天京为太平天国首都。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遍及18省,几达大半个中国。咸丰帝死后三年,这个大起义才被镇压下去。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大起义伴随了咸丰帝一生。

外患是指英、法、俄、美诸列强酝酿与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诸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之前,战争就已处于酝酿阶段,然后步步升级。他们先攻广州,次攻天津,再攻北京,直逼得咸丰帝北逃热河。

一个年轻皇帝,对内要对付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对外要对付武装到牙齿的英、法、美、俄等世界上几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他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可以说,一个年轻而软弱的皇帝遇到了复杂且艰难的局势。

不仅如此,咸丰帝还是个不争气的风流天子。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他一筹莫展,便开始追求声色,贪图玩乐了。他即位之初,年轻气盛,也想干一番大事业,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统治。汉史氏说:“观其初政,非不思振作有为。曾不数年,晏安如故。”他久居宫内,初涉政坛,对国内国外情况,均不甚了了。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他一筹莫展,便开始追求声色,贪图玩乐了。

他恋女色。《满清外史》载:

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这里的园指的是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兼有御苑和宫廷两种功能,距紫禁城四十里。自雍正帝始,圆明园便成为清朝历代皇帝春秋驻跸之所,即是夏宫。圆明园景观各异,宛若画境。且礼节比紫禁城的要求疏简些。皇帝为求舒适与方便,都愿意住在这里,前朝皇帝于三四月始入园,八月往热河木兰秋狝,然后回宫。咸丰帝比前任有过之而无不及,极为贪恋园居。他是刚过新年即赴园。热河秋狝后,尚须返园,至十二月始还宫。或者干脆不往秋狝,一直在园中住下去。其原因在于宫禁森严,必须恪守祖制,不得纵情声色。所以,咸丰帝托言因疾颐养,在园内耽延时日。

园居久了,在他眼前转来转去的全是清一色的满洲女子,不免生厌,便捉摸起婀娜多姿的汉族女子来。本来清代家法极严,入关之初,顺治帝之母庄妃,因福临春秋未壮,恐他日惑于女色,因于宫门外竖二块铁牌,上书:“敢以小脚女子入此门者斩。”小脚女子是指汉族女子,因满族女子是不缠足的。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祖制也是可以打破的。某奸佞大臣为阿谀奉迎咸丰帝,便心生一计,“托言天下多事,圆明园地在郊外,禁御间,夜徼宜加严密。内侍既不敷用,且亲近左右,恐不能周至,今雇民间妇女入内,以备打更,巡逻寝室四周,更番为役。文宗(咸丰帝)旨允之。此数十女子,始得入内。每夕以三人轮直寝宫外,人执梆铃一,入夜则于宫侧击之。文宗因召入,随意幸焉”。理由可谓冠冕堂皇,然不过是为满足咸丰帝心理变态的需求而已。

以后,咸丰帝在这数十名年轻貌美的汉女中挑选出更为佳丽动人的,加以位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春”。“文宗渔色,于圆明园隅,暗藏春色,谓之四春,世竞传之”。这“四春”是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她们都是良家女子,是被迫入宫的。《清稗类钞》对“四春”的称呼不同:“园中侍有五春之宠,所谓天地一家春者,乃孝钦后(慈禧)所居。其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皆汉女分居之。”除四春之外,咸丰帝还钟情于一位曹寡妇。这位山西孀妇,长得美妙绝伦,特别是一双小脚,不到三寸。她的鞋也与众不同,鞋底是菜玉做的,内衬香屑,鞋尖缀着光彩夺目的明珠。入宫后,“咸丰帝最眷之”。

咸丰帝因近女色,不得不借助于秘药。《十叶野闻》记下了一个故事:

咸丰中,贵阳丁文诚翰林,一日上疏言军事,上大嘉赏,特命召见。上方驻跸圆明园。文诚于黎明诣朝房,候叫起。时六月初旬,天气甚热,丁方御葛衫袍褂,独坐小屋内。忽顾见室隅一小几,几上置玻璃盘一,中贮马乳蒲桃十数颗,极肥硕,异于常种,翠色如新撷者。私讶六月初旬,外间蒲桃结实,才如豆耳,安得有此鲜熟者。方渴甚,遂试取一枚食之,觉甘香迥异常品,因复食二三枚。俄顷,腹中有异征,觉热如炽炭,阳道忽暴长,俄至尺许,坚不可屈,乃大惊。顾上已升殿,第一起入见己良久,次即及己,无如何,则仆地抱腹宛转号痛。内侍不得己,即令人掖以出,然尚不敢起立,亦不敢仰卧。其从者以板至,侧身睡其上,舁归海淀一友人家中。友,故内务府司官,习知宫内事,询所苦。文诚命屏左右,私语以故。友曰:“此媚药之最烈者。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即阉人服之,亦可骤生人道。与妇人交,药力弛则复其初。此必内监窃出,未及藏庋,而君误食之尔,然亦殆矣。”急延医诊视,困卧十余日始起。

这位文质彬彬的翰林总算机智,装病脱险,没有露丑。但这媚药是咸丰帝所用则是无疑的。

咸丰帝常近女色,毫无节制,身体愈来愈差。问御医如何才能使身体强壮起来,御医对症治疗,建议他饮鹿血,借以补阳。咸丰帝立命养鹿一百余只,每天都喝鹿血。北逃热河时,他还想带着这些鹿走,只是由于兵荒马乱,未能如愿。

咸丰帝还是个酒徒。但一饮即醉,一醉便耍酒风。“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及醒而悔,必宠爱有加,多所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则故态复萌矣”。大概他心中苦闷,借酒浇愁,拿人泄愤吧!

他有些艺术细胞,爱看戏,有时亲当导演,甚至粉墨登场。无论在紫禁城,在圆明园,还是在热河行宫,他都经常点戏看。他亲自指导太监演戏,教过《教子》《八扯》等戏,并学习演唱过《朱仙镇》、《青石山》、《三岔口》、《平安如意》、《四盟山》、《问路》、《羊肚汤》等戏。他当皇帝真不如当个演员更合适。

清代帝后吸烟用的镀金水烟袋,慈禧喜欢吸吮这样的水烟袋。

他还吸鸦片。即位不久,他就吸上了鸦片烟。这种烟叫益寿如意膏,又称紫霞膏。太平军所向披靡,占领了半个中国,他“宵旰焦劳,恒以此自遣”。北狩热河后,江山有失掉的危险,他“更沉溺于是”,此时吸的鸦片叫福寿膏。

咸丰帝就是这样一个不争气的风流皇帝。他恋女色,吃媚药,饮鹿血,嗜醇酒,喜观剧,吸鸦片,整天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本来体质就差,还因骑马受过伤。那是“为皇子时,从猎南苑,驰逐群兽之间,坠马伤股。经上驯院正骨治之,故终身行动不甚便。咸丰初,京中市井语有“‘跛龙病凤掌朝堂’之谣,谓慈安善病也”。可见,他是个行动不便的“跛龙”。加之,纵情声色,所以“体多疾,面带黄”。

看着一天天衰弱下去的皇帝不知何时会丢下她们而去,那拉氏忧心如焚。面对咸丰帝的玩世不恭,温良的皇后钮祜禄氏束手无策。工于心计且抱负远大的那拉氏,既看到皇帝不久于世,又深知皇后无能为力。那么,就只有靠自己。

宁静的长春宫。

那拉氏在谋划着攫取最高的皇权。

二 抱负远大的那拉氏

那拉氏之所以得到了咸丰帝的宠幸,是有原因的。

从长春宫院内戏台看长春宫。慈禧刚入宫时就住在长春宫。一是姿容超群,美貌无双。她是天生丽质,无与伦比。她自己曾得意地对别人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美到遭人嫉恨的程度,可见有多么美了。《十叶野闻》记载了咸丰帝迷恋那拉氏的情景:“当文宗(咸丰帝)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长恨歌》中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大有唐明皇爱慕杨贵妃的浪漫味道哩!

长春宫妃嫔卧室。同治、光绪时期,慈禧太后曾在此殿居住数年。

华丽的长春宫东稍间。二是聪明伶俐,善体人意。智慧卓荦不凡,性格机敏善变。这为那拉氏邀得专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契机。《满清外史》记道:“少而慧黠。”《清稗类钞》记道:“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与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相伴,要想获得宠幸,善于揣摩皇帝的深层思想是必备的能力。那拉氏正具有这一特殊的能力。

三是书法端腴,代批奏章。那拉氏天分极高,在圆明园居住时,“因日习书画以自娱,故后(慈禧)能草书,又能画兰竹”。那拉氏垂帘听政后,经常书写大幅的福、寿字赠给大臣们。这些草书的大字是蛮有功夫的。但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惟一的一份那拉氏的手书,即罢免恭亲王奕?一切职务的上谕,计224字,其中错别字竟达11个,且语句不甚通顺。足见那拉氏原来文化水平不高,但她的楷书还是临过帖的,说“书法端腴”,不算为过。那拉氏喜欢读书,有的记载说:“西后先入宫,夏日单衣,方校书卷。”炎炎夏日,她还在埋头读校古书,不能说学习热情不高。咸丰帝寄情声色,懒于国事。有些奏章,就让那拉氏代阅,“时时披览各省章奏,通晓大事”。甚至个别奏章,命那拉氏代笔批答。《慈禧传信录》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懿贵妃)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懿贵妃)仅司朱而已。”《剑桥中国晚清史》说:“叶赫那拉(懿贵妃)过去曾为先帝整理过奏折。”

高端的养心殿西稍间三希堂。

大约开始是慈禧协助整理奏折,继而阅览各省章奏,后来是由咸丰帝口授,她仅记录而已。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那拉氏当时还不具备处理奏章的政治经验和广博知识,况且咸丰帝也不会放手把如此重要的政务交给她。然而,即便如此,她还是因此而博得咸丰帝的欢心。

兰桂齐芳夹衬衣。取兰花和桂花的谐音。兰花,因慈禧乳名兰儿;桂花,因慈禧入宫之初封为兰贵人。兰桂齐芳,寓意慈禧之花,欣欣向荣,永不凋谢。此衣可能是专为慈禧制作的。

四是相机而行,参与政事。据说,关于任用曾国藩去镇压太平军一事,那拉氏是起了作用的。《慈禧外纪》说:“劝咸丰帝任用曾国藩,节制各师,借给湘军粮饷,无有缺乏。曾国藩得以平定粤匪,慈禧之力也。”同时,那拉氏也有意识地向咸丰帝建言,议论政事。《慈福传信录》说:“迨武汉再失,回捻交作,帝以焦忧致疾,遂颇倦勤,后(慈禧)窥状渐思盗柄,时于上前道政事。”咸丰帝彩绘金龙女朝袍,冬季重要场合用。慈禧太后穿过类似的女朝袍。如正在焦思积虑时,她恰好进一言,也许会博取好感。但是,清朝皇帝一般不准后宫参与政事。时间一久,“帝浸厌之,尝从容为孝贞后(慈安)言妃机诈”。一旦发现咸丰帝不满,那拉氏便急流勇退,“后(懿贵妃)亦敛迹”,马上蛰伏起来。善观风色的那拉氏,能相机行事,知道进退。

清代贵妃的凤冠。慈禧被封为懿贵妃。

五是诞生皇子,地位愈宠。咸丰帝沉迷那拉氏,时有召幸。那拉氏终于在入宫四年时,即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生了个儿子。这是咸丰帝惟一的儿子,是为载淳。母以子贵,那拉氏的地位发生了急遽的变化。《清皇室四谱》记道:“六年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同治帝)。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可见,那拉氏地位的遽变,关键是因为她诞育了咸丰帝惟一的一位皇子。因此,她才由第四级的嫔,而为第三级的妃,而为第二级的贵妃了。因无皇贵妃,所以实际上,除皇后外,她已跃居后宫第二位了。但由于备受宠幸,且诞育了皇子,其实际地位已在孝贞皇后之上了。咸丰帝寄情声色,切盼得子;那拉氏声色兼备,恰诞一子。那拉氏既凭借与生俱来的自身特有的优选条件,又利用了咸丰帝对声色的追求迷恋,所以,她妃嫔的品级急速晋升。

艳丽的外貌、机敏的性格、端腴的书法、恰当的进言和惟一的皇子,这一切就构成了那拉氏得宠的原因。实质上,她的角色已经成为后宫第一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朝皇帝是如何选妃的?乾隆选妃规矩最多

全文共 2038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清朝皇帝选妃也不是本人去选,而是有总管来选,所以选出来的人不一定都是皇帝喜欢的。如果皇帝看不上其中的妃子,可能就是冷宫做到底了,所以争宠才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你是主动被皇上发觉的人,那起点就比其她妃子要高出不少了,地位也都是突飞猛进。选妃更像是一个常规步骤,皇帝的后宫人数和换新是有严格规定的。那在清朝这个选妃流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顺治十年,年满十六岁的顺治下发了对清朝后宫“开创性”的一道谕旨,直接影响了清朝二百年的宫廷生活。在谕旨中,顺治不无遗憾地感慨此前婚姻生活的不幸,原因就是皇后不是自己选出来的,在废掉皇后时这样说:“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选,始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降为贵妃,改居侧室。”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再次发布谕旨:“选立皇后,作范中宫,敬稽典礼,应于内满洲官员之女,在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选择”《清世祖实录》。由此开了清代“选秀”先河,并且他亲自制定实践挑选后妃办法。“选秀女,顺治年间定”《大清会典》虽然这个制度此后在康熙、乾隆、及嘉庆等朝多次修改,但整体原则并未改变。

顺治规定:凡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14岁至十六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十七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

到了乾隆五年时又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种种原因未能参加阅选,下次仍可参加。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岁也不能私自出嫁,如有违例,她所在的旗的最高行政长官,该旗都要进行查参,予以处理。

恰巧,就在乾隆这一规定后一年,闽浙总督德沛上了一道奏折,请求乾隆允许他年过十七岁的儿子恒志和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成亲。由于马尔泰的女儿还没参加过选秀女,这件事让乾隆非常震怒,命令德沛立即进京当面训斥,并说出了三天理由:“第一,每三年一次的选秀女是为诸王和众皇子挑选妻室,并非是为了给自己充实后宫;第二,一旦因为选秀拆散了他人的姻亲,也是因为没有遵守‘我朝定制’违法在先,并非皇家的责任,第三,即使未来选秀等上三年两载,应选秀女也不过十六七岁,不会耽误她的婚嫁。”最后乾隆命令“户部同行传谕八旗,所有未经选看之秀女,断不可私先结亲,务须遵例于选看后再行结亲聘嫁。”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进行补充规定:“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选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亲者,其母家照隐瞒秀女例议处。”

选秀女的过程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各级基层逐层将适合年龄的女子花名册上报,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日期。由于众多秀女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有车,而兵丁之家只能雇车,为此,乾隆规定:“引看女子,无论大小官员,兵丁女子,每人赏银一两,以为雇车之用。……此项银两著动用户部库银。”也就是将这项费用支出列为国家支出,可见乾隆对选秀女的重视程度。

这个过程对于这些年幼的女孩是个极大的折磨,远离故土,加之宫廷森严壁垒,让这些从未出过门的女孩非常害怕,加之来回折腾,有的甚至“相向二泣”。在清朝还发生过一件“秀女抗议”的事件,就是秀女们对这个选秀的过程十分抗拒,太监吓唬说:“皇上都要来了,你们还敢这样,不怕鞭子吗?”

其中有一个秀女说出了所有女孩的心声:“离开父母,一旦入了宫禁,即终身幽闭,再也看不到双亲,生离死别,安能不哭?我死都不怕,还怕你们的鞭子吗?”

清代从顺治到光绪九朝,选秀女八十多次,按后来的入葬后妃统计,共二百一十四人,在这些曾经如花似玉的女生的一辈子,绝大多数都过得并不幸福,甚至是非常凄惨,最终在宫廷冷漠的折磨下,香消韵损,落地无声。

虽然乾隆多次对于选秀女“非议色选爱升”,但是他的后宫女人数量仅次于康熙,并且在晚年多次打破“祖制”,选了汉族和回族女人入后宫。他的第一位富察氏皇后早死,第二位皇后就是乌拉那拉氏,但这个女人却结局非常悲惨。乾隆在三十年下江南时,在杭州,皇后刚刚过了四十八岁的生日,却突然从伴驾的行列中消失,她的名字被纸条盖上了“令贵妃”三子取代了皇后称呼。有人说她发疯了,在杭州当了尼姑;有人说她冒犯了乾隆,被先行遣送回京。

据《上谕档》记载:“闰二月十八日奉旨,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由水路先行回京”,从此以后,乌拉那拉氏被彻底抛弃,第二年的秋天,乾隆三十一年,当他在承德木兰打猎时听到乌拉那拉氏去世的消息后,并未停止打猎,反应相当平淡,只是打发儿子回京办理丧事,并罚下一道毫无色彩的谕旨:“丧仪“照皇贵妃例行”,就这样,曾经的皇后悲惨地走完了一生,不知道她被选秀那天该是何等的心情。

清代的选秀,是青春葬送的冷火堆,她们的美貌与智慧,都最终被冰冷的红墙所阻隔,皇帝一死,有的嫔妃大多正当年华,却也必须被安排到慈宁宫、寿康宫和寿安宫,就是紫禁城的寡妇院,从此,在这里与一座座虚空的佛堂作伴,打发自己未来的日子。

当清朝正式灭亡后,那些曾经风风火火的选秀女也随之走到尽头,紫禁城外的青春靓丽的女孩才可以自由的选择爱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科技奥运会是哪一年哪国提出的口号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奥运会是2008年中国提出口号,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科技奥运会指的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各种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和利用各种与奥运会有关的信息资源,营造好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各种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科技奥运会是适应全球进入信息社会,推进首都信息化高速发展,实现“科教奥运”承诺的系统工程。

科技奥运会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多渠道嵌入奥运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的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让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圣人论是谁提出的 圣人论是哪位提出的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圣人论是孟子提出的理论。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圣人论认为存在有天生的圣人,如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都算是圣人,而孔子是圣人的集大成者。

孟子是谁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名轲,字号不详,与孔子被后世并称为“孔孟“。孟子主要的学说有性善论、圣人论、民贵君轻,孟子还提倡仁政、以民为本的思想。孟子和他的弟子的思想和语录被整理编集为《孟子》。

圣人论的内容

孟子认为人可以分为“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两类人,其中圣人就是“先知先觉”的人。孟子认为圣人是天生的,且圣人降生于世的任务就是去开导和启发后知后觉的人。比如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都算是圣人,而孔子是圣人的集大成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朝官员宁可挨饿,也不吃饱上朝 古人为何那么做?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官员宁可挨饿,也不吃饱上朝

一个原因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吃早饭,再者也是为了在上早朝的时候,能够有效免去小便以及大便的行为,能够有效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大清朝的皇帝基本上都会在五更天的时候上早朝,也就是说凌晨5:00~7:00,那么这就要求大臣们很早就必须要在门外等候,时间应该是3:00~5:00。先说一下,在大清朝的时候也会规定北京内城只可以旗人居住,汉人官员是不可以住在城内,只能够住在宣武门之外。

这就意味着官员们在上朝时大半夜就需要起床,然后离开家才能够准时的等候在午门之外。半夜起床上早朝,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吃早饭,就算吃了早饭,在上早朝的时候早就已经消耗光了,所以基本上就是饿着肚子。

朝会也会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会有着固定的礼仪规定,如果迟到早退,如果无故缺席,那么必然就需要受到惩罚。而且朝会的时间本身就是不固定的,如果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很可能就会在长时间内推迟下早操的时间。古代的上层社会一直都会觉得上厕所其实就是一个非常不雅观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在商讨着国家大事,其中有一个人因为要上厕所就打断谈话,这应该不仅仅是失礼,也同样是一个大不敬之罪吧。

最关键的是在皇宫大内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共厕所,所以为了有效杜绝这一些情况,大部分的官员在上早朝之前都会选择不吃食物,然后将腹中的大便还有尿全部的排空。当然还是会有一些特殊的时机,那么高级官员一般都会抬着轿子来,在轿子中也会准备好马桶,这就能够有备无患。看来在古代的时候,想要做一个官员也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朝皇帝顺序 清朝皇帝的顺序是什么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皇帝总共有12位,按照时间排列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胤禛、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爱新觉罗·奕詝、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载湉、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介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清朝中后期统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内部矛盾激化、逐步落后于世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王制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幻。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奠定中国而今版图,但其后期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些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爆炸宇宙模型是美国物理学家谁提出的 大爆炸宇宙模型是谁提出的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是伽莫夫提出的,这个大爆炸宇宙模型就是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上,又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大爆炸宇宙模型在1932年被勒梅特首次提出,在1946年的时候被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

伽莫夫全名乔治·伽莫夫,是美国核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在1946年的时候正式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以倡导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论闻名。此外他还提出了放射性量子论和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对物理学理论做出了贡献。

伽莫夫的主要著作有《宇宙间原子能与人类生活》、《宇宙的产生》、《物理学基础与新领域》、《物理学发展过程》等。其中《物理世界奇遇记》更是他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朝名将傅恒,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傅恒”这个人物,在热播剧《延禧攻略》当中也是很引人注目了,虽然在此之前可能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但是通过一部电视剧,却能够从另一种角度去认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真实的傅恒自然与电视剧当中会有出入,毕竟影视作品总是会有所改编。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清朝名将傅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与影视剧有多大的差别?

富察·傅恒是乾隆帝的小舅子(其姐为乾隆帝最爱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卫青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其姐为汉武帝最爱的皇后卫子夫),两人与皇帝的亲属关系、升职速度、能力、战功和为人处世作风等,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有相似之处。

傅恒算得上乾隆朝最炽手可热的红人,当年他比和珅更受乾隆帝的宠信,不过在现代影视剧中,傅恒这个人物形象很显低调。虽然乾隆帝晚年很纵容和珅,才养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巨贪大蠹,但说到宠信和器重,和珅跟乾隆朝前期的傅恒没法比。乾隆帝效仿汉代云台二十八将、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举,在紫光阁陈列百名功臣像,傅恒赫然列居首位。

傅恒年少时,因为姐姐的关系,可谓平步青云,从普通侍卫屡次拔擢,二十六岁就进入大清的中枢权力机关——军机处;三十岁时,已经出任首席军机大臣,晋封一等忠勇公。不过,傅恒并非尸位素餐的皇亲国戚,相反,他是一个文武兼备,很有政治能力和军事眼光的人。

乾隆帝在位的六十多年(包括太上皇时期),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时间较长有三人,初期是雍正朝的老臣鄂尔泰,在任十一年;后期是阿桂,在任十八年;而中期是任职时间最久的傅恒,在任二十二年;至于和珅,在这个职位上只是打酱油的。

傅恒在军机处兢兢业业,又因为姐姐的关系,他在处理军国大事时尽力避嫌,从不独断专行。最初军机处大臣不能同时入见皇帝,等傅恒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后,自谦识见不广,请求各位军机大臣与他一同入见;别的军机大臣领旨后,都是独自起草谕旨,而傅恒却总是叫上军机处的其他官员一起拟稿,谨慎而谦下;乾隆帝很倚重傅恒,经常在晚膳后单独咨询傅恒的意见,当时人们称之为“晚面”。傅恒的这些做法,都开军机处先河,此后形成惯例,深受同僚敬重。

傅恒不但是一代能臣,还是一代名将,乾隆帝号称的“十全武功”,其中平定准噶尔、扫金川、降缅甸,多半是傅恒的功劳,另外靖台湾、降廓尔喀又是傅恒之子的功劳。

乾隆十一年(1746年),金川土司叛乱。清朝先后派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前去平定,接连受挫,张广泗、讷亲被处死。傅恒临危受命,乾隆帝在重华宫为他设宴饯行,并亲自告祭先祖,派皇子和大学士为傅恒送行。傅恒从京城领兵赶往四川大渡河金川,当时正值隆冬,山高路远,冰天雪地,途经天赦山时,因大雪封山路险,他与士兵步行七十里,艰难可想而知。在傅恒的激烈攻势下,大金川土司投降,历时两年的金川之役宣布告捷。

在这场战役中,傅恒因功封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忠勇公。后两者不用多说,保和殿大学士也极为荣耀,是诸殿阁大学士之首。因傅恒之功,乾隆帝此后再没有授予任何人保和殿大学士,由于该职长期空缺,成为惯例,后终清之世,不再授人,傅恒成为清朝最后一个保和殿大学士。

后来,平定准噶尔内乱,抵御缅甸侵扰西南边陲,傅恒都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还因清缅之战一病不起。乾隆帝称傅恒为“社稷臣”,傅恒的确实至名归。而他去世时,后来混的风生水起的和珅,刚刚科举名落孙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这个不起眼的村子 住的都是清朝皇族 至今仍保留习俗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本溪市的泥塔村,住着一群非常特殊的人,他们都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现称金氏)的后裔。虽然已经过去了近百年的时间,但他们依旧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

爱新觉罗氏起源于满族,意为“金姓”。而如今大部分的爱新觉罗后裔改姓为汉字姓氏。但在泥塔村,他们还保持着原有的姓氏,并拥有自己的祖坟“老太太坟”。

虽然爱新觉罗后裔都是农民,但他们的文化水平非常高。他们制定了皇家条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传承了许多传统的节日。例如,每年的农历10月13日是满族的诞生纪念日,被称为颁金节,爱新觉罗后裔也会庆祝这个节日。

此外,长白山也是他们特别重视的地方,每年都要对长白山进行遥祭,称之为神山。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非常喜欢观看描写清朝历史的电视剧,例如《康熙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等。

虽然爱新觉罗氏的后裔早已融入到普通人群中,但他们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能量守恒定律谁提出的 可以表述为什么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能量守恒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的思想J.迈尔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于1842年提出的。之后,英国物理学家提出了这一点。J.焦耳做了很多实验,用各种方法寻求热功当量,发现结果是一致的,即热功之间有一定的转换关系。

迈尔是第一个进行热功当量实验的学者。1842年,他用马拉机械装置搅拌锅内的纸浆,比较了马做的功和纸浆的温升,给出了热功当量值。与后来的焦耳实验相比,他的实验粗糙,但他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意义,并首先表达了能量守恒定律。

德意志科学家1847年H.海姆霍兹对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描述,并明确指出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于所有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之一,并于1850年在科学界得到认可。

能量守恒定律(energyconservationlaw)也就是说,热力学的第一定律是指在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一般来说,总能量不再仅仅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而是静能(固有能量)、动能和势能的总量。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变化只能等于传输或传输系统的能量。总能量是机械能、热能和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如果一个系统处于一个孤立的环境中,可能有能量或质量传输或传输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能量守恒定律表示: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能量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凭空消失的,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总能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基本定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这些年来也会出现明显的改变。上三旗其实就是由皇帝直接统领,主要也分成了三种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也就是说在清朝入关之后,这本身就是由皇上来直接的统领,但是后期必然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改变。

八旗制度并非一蹴而就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但是在这一个崛起的过程中,也并非是一出而就。一开始所创建的分别就是黄旗、红旗、蓝旗和白旗,简单而言,在努尔哈赤时期白旗就已经出现。一开始在出现时,统领者就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在褚英的带领之下,也能够有效为后期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但伴随着逐渐的发展实力的增加,努尔哈赤的忌惮。后期越发不满,直接就选择处死自己的儿子。

交给皇太极

接着就把白旗固山交给自己的皇太极。在这一年又开始逐渐的扩充,从原先的4个变成了8个,因此在皇太极时代,显然正白旗拥有着较高的地位,最终也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四大贝勒之一。皇太极在成为汗位之后,马上就会选择更换颜色,更是直接做出了对调,接着就直接进入到多尔衮的门下。

多尔衮的带领

在多尔衮的带领之下,很显然正白旗并没有能成为上三旗,在此时正黄旗、镶黄旗就属于三贝勒爷,可是现在已经被夺走,不过这并没有办法导致正白旗的实力受到相应的影响。可能是因为这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统领的一个部门,因此就会拥有着雄厚的实力,就算选择对调,就算选择调整也没有出现任何的影响,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实力,这也是当前主要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朝历代和亲都是假公主,大清朝为什么却从来都用真公主?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和亲的意义不同,而且清朝的宗室基本都会选择主动联姻,一旦使用假公主曝光,可能会挑起祸端。清朝的皇帝断然是不可能会使用假公主的,这样会影响到双方之间的友谊,最终的结果会有一些得不偿失。

1、和亲的意义不同

清朝时期本身是少数民族统治,族上全部都是女真部落,这些格格和亲的对象是皇亲贵族。当时在和亲主要的意义等同于两个豪门贵族联姻,在如此的背景下没有必要去选择使用假格格。但是其他的一些朝代公主选择和亲,必然会面临着折磨,作为皇帝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孩子饱受折磨,所以都会使用一些假公主。

2、会主动的联姻

当时不需要皇上主动的要求,清朝的宗室基本上全部都是八旗子弟,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地位得到稳定,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强势的支持,因此会选择联姻。在联姻之后不仅能够得到支持,而且还可以有效得到皇上的认可。对于皇上而言可以达到平衡的作用,在此时没有必要选择送出假的公主。

3、一旦使用假公主可能挑起祸端

和大清政权之间创建和亲关系,本身是一个友好的做法,是希望达到双重管理的作用,从明朝开始,两个民族会一直延续这种传统。在大清政权逐渐稳定之后,为了能够有效控制蒙古部落,一直都会选择联姻的方式。这种方式更是持续将近300多年,两个民族有无数的少女,全部都会选择走上联姻之路,清朝的皇帝肯定是不可能会使用假公主。如果用假公主的事件一旦曝光会影响到双方之间的友谊,甚至还可能会挑起祸断,难免会有一些得不偿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