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朝人是从哪里来的优秀20篇

浏览

597

文章

452

篇1:清朝女子陈氏,效仿花木兰从军结局是什么?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有位女子效仿木兰从军

清朝有一个女子选择效仿花木兰,但是没过多久就已经怀孕,最终结局非常的凄惨,流落他乡,惨遭丈夫抛弃。陈氏的父母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一心一意希望能够有一个男孩,可是最终生出来一个女孩,自然就会觉得非常的失望。

不过这个女子会拥有着无穷的力量,而且长得也非常的健壮,从面容来看和男孩子也比较相似,所以说就能够帮助家里分担很多的活。一个女孩子也不能够长时间留在家中,所以也想着一定要找一个婆家,但是因为长相和男子非常的相似,后来就决定选择去参军。可能是因为实力比较出色,所以一路就能够得到上司的认可,他也比较喜欢这种没有勾心斗角的日子。

可是有一天就发现自己的军营中出现一个男子,这个男子长相秀气是来到了京城赶考,无奈考了好几回之后,全部都是面临失败,所以才选择参军。女子看着对方长相秀气,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也同样产生了感情,所以就选择向对方表白自己的心意。虽然男子知道对方的身份,但是也马上选择拒绝,毕竟自己怎么也是读书人,喜欢的就是大家闺秀,根本就不喜欢如此粗鲁的人。

可是在一次喝酒之后,两人稀里糊涂之下就有了关系,第2天女子就说我如今早就已经是你的人,你必然就需要承担责任。最终两个人就选择成亲,好景不长,女子发现自己越是没来而且还经常性的呕吐,这才知道原来怀有身孕,毕竟自己是欺骗将军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如果被别人发现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所以就决定告诉左宗棠。

左宗棠在知道之后也没有生气,直接就让他衣锦还乡,然后回家养胎,暂时位置就由丈夫来接替,但是自己回家就是一个悲剧。一开始丈夫还会经常性的写信回来,但是后期却不了了之,等到有了职位,有了地位之后,根本就看不上他在外面早就已经有了小妾。就这样只能够带着孩子流落他乡,从此之后也没有任何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朝到2020年是多少年?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2020年共计145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简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初期:

通过剃发易服和文字狱来抑止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清朝统治者对内:采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制造文字狱,压制汉族进步思想;对外:实行海禁,闭关锁国,轻视外国先进思想和技术。这些政策维护了清朝的疆域扩张和社会稳定,但却导致了其统治时期内此起彼伏的民族问题,和末期的国家极度贫弱。

清朝后期:

它成为了英,法等殖民国家侵略扩张的新对象。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之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维护其统治,晚清政府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1898年,光绪帝开始了“戊戌变法”,但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扰,变法失败。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独立。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清朝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朝命最好的皇帝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历史上命最好的皇帝是谁

清朝命最好的皇帝必然就是嘉庆帝。如今越来越多的清宫戏都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人们也会看到一些九子夺嫡,其实还有一位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惨烈的竞争,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拥有皇位。

帝王的争夺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特别在皇子非常多的情况下。嘉庆帝就是乾隆的其中一个儿子,而且是第15个儿子,如果是按辈分来看,显然是不够资格成为帝王。但是乾隆的寿命比较长,更是稳坐了将近60年的时间,最终也就熬死了自己的这一些哥哥们,等到可以继位的时候,仅仅只剩下嘉庆还有其他的一些皇子。

乾隆在位的时候,曾经也有一个规矩,做自己做皇帝的时间一定不可以超过自己的皇祖父,也许乾隆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寿命如此之长,也成为了清朝寿命特别长的一个皇帝,没有几个人能够比他这么命长。乾隆的这些儿子,也没有如此硬朗的身子骨,等到乾隆想要退位的时候,放在自己眼前的已经没有太多的人选,在几个人中就只能够选择嘉庆。

如果在剩下的这几个皇子中,八阿哥特别的好色,根本就没有办法治理朝政,十一阿哥根本无心朝政,只知道吟诗作对,而且这也并不是受到自己喜欢的。在经过挑来选去之后,最终就决定十五阿哥看上去比较靠谱,因此人们也会觉得这就是清朝特别好命的皇帝,完全不需要去争斗,自己白白捡得了一个皇位。

乾隆在做了60年的皇帝之后,马上就选择和平退位,更是把皇位放在15阿哥的手中,就这样变成了嘉庆帝,而在这个时候其实清朝已经逐渐的进入到下坡路阶段,虽然嘉庆帝一直以来都非常的勤勤恳恳,但是很可惜也没有任何的作用,无法挽救当前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上朝为什么只有清朝百官要下跪?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有些东西不是越发展就越进步,也是有倒退的可能性的。例如在古代,唐朝的时候官员可以坐着和皇帝商讨国事,到了宋朝可以站着,但是明朝时期就只能下跪了。其实最早皇帝和群臣百官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因为江山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但是发展到一个稳定的时期可能就不需要这层关系了,大家还是君是君、臣是成,朋友肯定是做不成了。

古代上朝,唐朝以前大臣们坐着,宋朝时得站着,明清时需下跪,这是文化的进步还是倒退了。

我国古代的官员上朝方式,一方面体现着礼仪制度的发展,一方面体现着皇帝和大臣关系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肯定是在不断地进步的。文明的进步或倒退,是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来说的,是从整体的生活水平和思想变化来看的,但仅从官员的上朝方式并不能说明文化文明的进步或倒退。

先秦时期的君臣关系属于二元关系,也就是一种朋友关系,可以坐而论道、促膝长谈,并能“士为知己者死”,君臣关系相对平等。再有,当时没有高桌大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所以,坐着和跪着差不多。行礼时不过是挺直上身,再配以手、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等,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

西周开始的分封制,皇帝与诸侯共有天下,故较为平等。

分封制之下,由于分封的诸侯为天子的兄弟和亲戚,本身是亲人关系,所以关系比较融洽,地位比较平等。分封的目的,也是共享天下,共治天下。

所以,他们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都是坐着的。君臣间面面对坐,膝盖碰着膝盖长谈。

清朝时,专制皇权达到了顶锋。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清朝基本把大臣们都当奴才看,既然是奴才,那么,怎么可以见着主子不下跪呢,所以就由坐着,改为跪着了。

宋太祖赵匡胤改变了君臣朝堂议事的礼仪,大臣不能坐了,只能站着。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礼乐崩坏。儒家治国思想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不起任何做用,臣杀君,父杀子。所以宋太祖建国后,为了消灭这种现象,就“杯酒释兵权”削弱了节度使的权力,军权收归中央,又重文抑武。加强皇权。宰相赵普虽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宋太祖就改了其中君臣之礼的部分。后来,宋朝的大臣朝见君王时就只能站着了。实际就是皇帝的权力越来越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朝没有吞并朝鲜的原因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为何没有“吞并朝鲜?

朝鲜自然条件并不好吞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完全不成正比。清朝传承明朝的制度,想要创建宗藩体系这必然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恐惧。

交通不便

朝鲜半岛比较狭长,而且地理位置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占领,这可能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在朝鲜半岛上整体的物产并不是很丰富,粮食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因此如果直接选择占领,这好像会有一些不划算。

不能主动打破体系

在中国之下的朝贡体系一向都不会选择干涉政治,反而在有困难的时候就会选择出面保护。大清朝在那个时候也希望能够继承正统的地位,当然也并不能够主动的打破眼前的体系。即便两次已经攻占朝鲜,但同样也没有办法能够灭了朝鲜,所有的都会被驳回,这里其实也会让大家懂得是怎么回事。

中国古代疆域不稳定

当时并不是很稳定,总是会出现一些变化,大部分都会处于一种禁锢的状态。比如大家可以看到疆域图出现在眼前,但是相对来说地方土司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财权。明朝也曾经动员无数的军队,希望能够有效平定叛乱,这中间也同样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即便是到了万历朝,连贵州都没有办法完成统治,更加不要说去征服朝鲜,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当大家在分析完这里时就能够明白,有时候并不是不想统治,而是在统治的过程中也同样会有许多的局限性,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不应该忽视。当大家在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时,也可以知道,其实在统治的背后需要付出许多的人力物力,一般的人没有办法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朝皇帝一般会赏赐官员什么年终奖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古代是不是也有年终奖呢?其实仔细一分析发现也还是有的,话说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清朝皇帝发给官员什么年终奖非常的感兴趣了,那么这个清朝皇帝一般赏赐官员什么年终奖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

清朝皇帝一般会赏赐官员“装有金银的荷包”这样的年终奖,哈哈。

答案解析:清朝时期皇帝一般会用荷包来赏赐大臣,代表着岁岁平安,蒙古亲王的大荷包中有着各色玉石八宝一份,同时还有四对小荷包。东汉时期,年终奖不被称为是年终奖,而是腊赐,是指在腊月的时候皇帝发放给官员的赏赐。

岁末年初,年终奖这绕不开、躲不掉的话题又摆在面前了。朋友相见、故交邂逅,三句话之后必然或直接了当或遮遮掩掩地“点到为止”,只不过不同时期叫法不同罢了。不可否认,作为激励和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的重要措施,是焕发下属奋发向上精神的良策,年终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古往今来年终奖都是一件大事。

据考证,中国很早以前就有年终奖一说了,古代年终奖也是按照职务高低、贡献大小发放的,实物和金钱各行其道、各领风骚,只是称谓不尽相同。

东汉时期,当朝皇帝一进腊月就开始考虑并实施给文武百官发放“腊赐”即年终奖了。“腊赐”意为腊月里皇帝的赏赐,是皇上对百官一年工作的肯定和奖励。两汉时期的典章大全《汉官仪》 一书曾详细记载了各级官员的“腊赐”组成情况:

大将军、三公——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 特进、侯——钱12万;卿——钱10万;校尉——钱5万;尚书——钱3万;侍中、将、大夫钱各2万;千石、六百石钱各7000;虎贲郞、羽林郞钱各3000……

当时大将军和三公的月薪为17500钱,也就是说,他们一次年终奖就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了;过个痛痛快快的“肥年”应该没问题。

宋代是中国出名的“富庶之朝”,不过官员的年终奖并不是很多。每年冬至,皇帝给宰相、枢密史及封王大臣们所发的年终奖仅为每人5只羊、5石面、2石米、2坛黄酒而已。

但他们平时俸禄里的名堂不少,除发放正俸金钱外,还有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钱、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费、薪炭费等五花八门、繁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加起来可是不老少; 估计这也是大宋“高薪养廉”的政策决定的。

清朝皇帝年底则多用“荷包”行赏。记载大清宫廷事务的《啸亭续录》 一书说:乾嘉时期“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荷包中内容十分丰富,以皇帝赐与蒙古亲王的那对大荷包为例,其中就装有各色玉石八宝一份;至于四对小荷包里也有金银八宝各一份;外加金银钱4枚、金银锞4个,绝对算得上内容丰富的年终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朝如果没有慈禧而是孝庄掌权最后结局会有改变吗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慈禧大家一定知道,慈禧是中国古代清朝史上的一位掌握大权的人,当时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可以说是为所欲为,光绪帝作为一个皇帝其实只是空有其表的一个空壳子,并没有什么实权,当时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最后光绪帝被慈溪毒死了,慈溪不仅是毒死了光绪帝,更是杀害了光绪帝最爱的妃子珍妃,那么,最近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清朝如果没有慈溪而是孝庄掌权最后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答案是不会。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在早期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并且因为权力是腐国王室在资产阶级还相对很弱的时候让渡出去的,并且新贵族旧贵族资产阶级之间达成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完美的宪政体系。

所以腐国王室在民主世界的中心都能长存,而且支持率始终很高,这是特例。

清王朝当时是被帝国主义打到了家门口,而且清王朝的性质决定了他没法进行资产阶级或者君主立宪的改革。清王朝是满族统治汉族,或者说王室统治满族统治旗人统治汉族,不但是封建跟资本主义的矛盾当然国内当时不存在资产阶级。还有本土跟外国的矛盾,还有满汉矛盾。

这不是说换一个领导人就能假设的。个别非常牛逼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很大,但最多就是推着车轮走走或者倒下。再或者稍微改改方向。而且这些非常牛逼的人物在改的时候,不但是自己的因素,还要考虑路况和车轮的构造。你不能说一个历史人物牛逼到可以改路况,可以改车轮,还能推车轮,不存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佟半朝”什么意思 清朝佟氏有多厉害

全文共 2220 字

+ 加入清单

佟氏清朝后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原称佟佳氏。在清朝,佟氏有着“佟半朝”的说法,可能很多小伙伴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就是指佟氏在当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佟氏祖辈乃开国功臣,因此备受器重,后来通过政治联姻,给佟氏带来了各方面的利益。那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历史上的佟氏,看看在清朝时期这个家族究竟有多厉害,想了解的朋友就别错过下文啦。1、溯源佟氏家族

提起清王朝的佟氏,官方的佟佳氏,这可是清朝八大姓之首,是最显赫的家族,出了三个皇后与许多妃子,三位皇后是顺治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佟国赖之女)、康熙孝懿仁皇后(雍正生母,佟国维之女)、道光孝慎成皇后(舒明阿之女),在朝中为官的多达108人,在地方任职的多达500余人,时称“佟半朝”。

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原配夫人就是佟氏,据相关史料分析,佟氏是汉族,辽东望族,始祖佟满只,随乡入俗,改用女真人名字叫巴虎特克慎。

巴虎特克慎“起初在祥云瑞雾名旺地方所生(当是黑龙江伊春地区)”,“后移居鄂谋豁索哩地方居住(即阿木河,位于图门江上游右侧)”,巴虎特克慎共有七个儿子,第五子达尔汉与其六弟颜图谋图迁居到辽宁开原,“投入民籍”。

颜图谋图得到一匹“三庹长花马”,这是一匹宝马,被开原官吏看到,想占为己有,逼得颜图谋图骑着这匹马逃离开原,准备到瓦尔喀一带,半途中经过某个大村寨时,街上有一个人看到这匹马,是宝马良驹,马上之人“人品雄壮,气宇轩昂”,便也打着马的主意,就热情地与颜图谋图打招呼,留颜图谋图在家中住下来,他有一个美丽大方、尚没出阁的姑娘,就把女儿嫁给了颜图谋图,实则是用女儿稳住颜图谋图,来得到这匹宝马。

大约一年左右,颜图谋图发现了老丈人的不良动机,便带着自己的妻子,趁老丈人不注意离开了,其老丈人发现他带着女儿跑了,连忙派了几个人去追赶,颜图谋图“尽杀”之,随后逃到瓦尔喀附近住了下来。

他这匹宝马太显眼,走到哪里都有人惦记,颜图谋图深知这马是祸根,忍痛勒住马口,用鞭子抽马快跑而死,不久又迁到牙尔虎一带(今抚顺的萨尔浒)定居下来。

达尔汉在开原经商,生活了一段后,明朝在抚顺设马市后,达尔汉举家又迁徙到抚顺,从事贩马等生意,后达尔汉家族成了抚顺首富,辽东旺族,也就是努尔哈赤原配佟氏与佟养性、佟养真的先祖。

如今抚顺、铁岭、开原、西丰等地佟氏,皆为巴虎特克慎的后裔,其中抚顺有十一支佟氏是其五子达尔汉(佟达礼)的后裔。2、努尔哈赤娶了佟家女儿

佟氏是辽东巨富,在当地颇有实力,许多女真(满族)人都以姓佟为荣,努尔哈赤未发迹前就依附佟氏家族。

努尔哈赤早年遭受继母虐待,入赘塔木巴彦家,也就是佟登(也有的史料写作“佟远”)。娶了塔木巴颜的女儿佟佳·哈哈纳扎青为妻,并且得到佟家十三副铠甲助其起兵反明。

“塔木”是“登”的意思;“巴颜”是“富翁”的意思,塔木巴颜是人们对佟登的尊称。而努尔哈赤妻子佟佳·哈哈纳扎青也是后来人们给起的满族名字,据说汉名叫佟春秀。

哈哈纳扎青为努尔哈赤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诸英,次子代善,为努尔哈赤打江山出力颇多,一个女儿东果格格,一开始努尔哈赤对明朝自称佟努尔哈赤。

佟氏家族在努尔哈赤立国前后,不断有人归附,其中有开国五大臣之一佟佳扈尔汉,被努尔哈赤收为义子,赐姓觉罗。

后金天命二年,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一直暗中帮助努尔哈赤的佟养性(哈哈纳扎兰的族弟)由于给努尔哈赤传递明朝情报被捕入狱,他贿赂狱卒逃出,投奔了努尔哈赤,令努尔哈赤大喜,授予他三等副将,并把宗室女嫁给他,让他居住在西屋,因此,被称为西屋里额驸,也就是住在西屋里的姑爷,可见努尔哈赤对他的重视。3、显赫的佟养真一族

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进攻抚顺,当时佟养性的族兄佟养真(因避讳清世祖胤禛之名讳,改为佟养正)是明朝抚顺的一员守将,在佟养性的劝说下,率佟氏家族1474人归附,被安置在赫图阿拉城。

佟养真的曾祖父佟棠、祖父佟惠、父亲佟遽,佟养真与其父佟遽都是明朝将领李如松手下,他是长子,有弟养元、养萃,三个儿子丰年、盛年和京年。

佟盛年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佟图赖。

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佟养真从征辽阳,奋勇争先,以军功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不久,以游击的身份驻守镇江(今辽宁丹东)。

七月,因辖区内的双山等地老百姓反抗后金,佟养真派出兵马镇压,导致镇江空虚。

七月十九日夜,明将毛文龙得到消息,在内应陈良策的接应下,率197人奇袭镇江,擒获佟养真,押解到明京城,明廷以大逆之罪,于十月二十六日凌迟处死,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其子丰年,侄子恒年。

佟养真被明朝处死,其次子佟图赖(盛年)袭承了佟养真的职务与爵位。

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登基,他非常重视培养和发展汉族军队,壮大实力。

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皇太极任命佟养性为汉军都统(乌真超哈固山额真),总理汉人官民军队事务,这便是汉八旗的雏形。随后佟养性监铸红夷大炮四十门(赐名天祐助威上将军),为清王朝创立炮兵。

随着汉军人数增加,皇太极建立汉军八旗,由祖泽润(祖大寿的儿子)、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李永芳的儿子)、李国翰八人为汉军八旗的固山额真(旗主)。

自此,佟氏最显赫的家族便是佟图赖家族,长子佟图纲、次子佟图维,女儿是顺治孝康章皇后,孙女分别是康熙孝懿仁皇后、普惠皇贵妃。

佟氏一族,通过不断的政治联姻,受尽恩宠,为佟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再加上祖辈是开国功臣,战功赫赫,佟图纲、佟图维兄弟倍受器重,荣耀至极,达到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明朝能打得过强悍的蒙古兵,为什么打不过清朝?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王朝,蒙古骑兵可以说骁勇善战,再加上领帅的带领,打败羸弱的宋朝,建立起了新的王朝。然而明朝却取而代之,将元朝势力一直驱赶到漠北草原,可以说,明朝的军事比之元朝更为厉害。然而,最后又被清朝打败,这就让人有些不解,为什么他们抵挡不了清朝的军队呢?

明朝是推翻元朝建立的,按理说在抵抗游牧民族的骑兵都有自己的一套兵法,曾经把元朝的残余势力一直打到漠北草原去,但为何面对清朝的骑兵时,明朝还有火器的优势,为何就打不过清朝的军队了呢?

在明朝末期,之所以打不过清朝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清朝相比蒙古来说,清朝在没有入关之前,为了统一军队的战斗力,采用盟旗制度,把全体军队分为八个旗落。各个盟旗之间都采用战斗胜利的结果来巩固,谁的战斗力大谁的指挥权就高,但各个旗落之间不会脱离开来,会推举一个老大来担任总旗主,因此缺少分裂的可能性,战斗力和协调性也大大增加。

2、在明末和明初有很大的区别,在打蒙古时,朱元璋采取驱除鞑虏的口号,号召百姓一起奋战,因此能以摧枯拉朽的状态击溃蒙古,当了明末,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百姓吃不上饭都开始造反,因此国内矛盾突出,在面对清朝的军队时,往往心有力而力不足,而且清朝失败一万次都行,只要成功一次就可以击溃明朝,而明朝不能输,一旦输给清军,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状态。

3、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的破坏,在明朝时期,江南的税收一直是明朝的命脉,但由于叛军太多,许多土地的军阀各自为政,明朝收不到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法打仗,因此崇祯皇帝才会哭着向大臣来筹集银两助兵,可是最后也没有几个人是为国为民,最终没有军饷,士兵战斗力下降,导致辽东的军事行动节节失利。

因此在明末的时候,明朝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自己没有多余的钱粮来维持战争,长久的战争一点一点磨损明朝,最终明朝也只能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魏忠贤掌权期间,为何清朝军队打不进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魏忠贤掌权时,为何清朝的大军打不进来

魏忠贤是明末时候天启皇帝统治时期的一位太监,但是与众太监不用的是,魏忠贤可以说在那时候一个人便掌管了朝堂之上一大半的权利,甚至权利超过了那时候的天启皇帝,当然魏忠贤的权利如此之大,到底是天启皇帝的无能,还是别的原因,我们另说,且先来看看魏忠贤掌权的时候的作为吧。

首先就是加强边境的防守了,因为魏忠贤自己心里清楚,他现在所能享受到的一切,前提都是明朝还存在的情况下,一旦明朝灭亡,那么他自然是享受不到这些了,所以魏忠贤掌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强了边境防守,并且还重用那时候对明朝很忠心的吴三桂,所以清朝八旗军队一直打不进来。

其次呢,就是魏忠贤的税收政策了,魏忠贤掌权时候的策略是,对于有钱的商人,就多收税,对于贫穷的百姓,就少收税,这样一来,既安定了百姓,又使得明朝的国力得到了加强,所以,关于魏忠贤掌权这件事,很难说不是天启皇帝有意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朝时期的公主是什么样的?和影视中差别很大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时期公主是什么样的?

清朝时期的公主其实和影视剧的描述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清朝时期这些公主根本就没有什么出色的颜值,从照片上大家就会发现,清朝的公主真的是让大家觉得有一些不敢想象。

这张照片其实就是历史上非常有知名度的荣寿固伦公主,就是大清朝的一位公主,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长相确实让人觉得有一些不敢恭维。但是当我们在经过分析之后会发现,这确实拥有着一个不简单的身世背景,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佩服。

她的父亲本身就是大清朝非常有知名度的和硕恭亲王,这绝对是一个正宗的皇室之地。而且也同样是道光皇帝的第6个儿子,而且还是咸丰皇帝的弟弟。与此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也同样是晚清时期的外交开拓者,在朝中有着非常珍贵的地位。

可以从身世背景这一方面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皇亲贵族,而且也是大清朝的公主,边上的其实就是其他的一些格格,我们可以发现这一些格格基本上每一张照片的颜值都不是特别的出色,难怪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特别的纳闷。

在影视剧作品中基本上每一个公主都会拥有着出色的颜值,虽然说每一个性格会有所区别,有娇俏有傲慢,有可爱,但是总会让大家觉得有一些喜欢在看到眼前的照片之后,相信很多的人都会觉得有一些不可接受吧。

但是不管如何这其实就是事实,相信在看到这些照片之后,也不可能会有人选择犯花痴吧,毕竟看到眼前的这些作品是人们也会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和真实之间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希望大家在此时也不要过于的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明清十大名将是谁 清朝明朝分别是哪十个

全文共 298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中,明朝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两个王朝,都在中华大地上统治了200多年的历史,并且疆域面积都是非常广阔的。能够开创和维持如此大的疆域,名将自然是不可少的,但是明清两朝的名将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比较之下就能够看出,明朝的名将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要明显高于清朝一筹的,明朝可以说是名将辈出的朝代,能够成为唐朝之后有一个中原大一统王朝,没有名将怎么能够建立庞大的明王朝,相对而言,清朝的名将数量少,而且知名度小,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说一下我心中的明清十大名将。

1、明朝十大名将

1.1、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先后在鄱阳湖大战中击败陈友谅,这是朱元璋对手中最强大的一个,此后担任主帅消灭张士诚,与常遇春搭档北伐,成功攻占元大都,推翻元朝统治,将中原王朝丢失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重新夺回,这是两宋统治者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国土,徐达更是古代唯一一个同时攻下北京、南京、西安和洛阳四大古都的名将。

1.2、常遇春。可以说常遇春是明朝第一猛将,经常自夸统兵十万就能够横扫天下,也就被军中人们称为“常十万”,跟随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消灭陈友谅,后面担任副将跟随主帅徐达东征张士诚,以及北伐元朝,可以说明朝能够建立,常遇春的战功仅次于徐达,两个人也是非常好的搭档,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军攻取元上都,在率军南归途中病逝,年仅40岁!

1.3、李文忠。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功臣第三名,19岁便统军作战,骁勇善战的名头是明初诸将之首,,协助徐达常遇春攻打张士诚,在明朝成立后,多次率军出征北元,跟随常遇春出塞攻占上都,赶跑元顺帝,常遇春病逝后统帅军队,后面担任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北征,大破蒙古,李文忠功劳最大;洪武七年,李文忠率军攻克大宁、高州,斩杀蒙古鲁王,洪武十二年,与沐英一起讨伐洮州十八番族反叛,设置洮州卫,年仅46岁病逝。

1.4、戚继光。著名的抗倭名将,在东南沿海抗倭十多年,十战十捷,扫平倭患,后来北上抵御蒙古十多年,蒙古人不敢犯边,保证了北部边疆的安宁,而且创造性的改进和发明了很多武器,以及新式战阵,主持修建了明朝长城,“戚家军”更是威名远播。

1.5、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跟随徐达北伐元朝,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简单的说他的战绩就是平甘肃、定四川、取贵州、下云南。

1.6、王阳明。他是古代儒家的四大圣人之一,前三位分别是孔子、孟子、朱熹,心学的创建者,主要战功就是平定江西叛乱,以及在平定江西叛乱上交兵符,手中无兵的情况下迅速平定宁王叛乱。

1.7、李如松。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参与万历三大征中的两个,取得了平定宁夏叛乱的胜利,以及指挥了抗倭援朝战胜的胜利,不过却在与蒙古人的作战中牺牲,做到了真正的马革裹尸了。

1.8、袁崇焕。明朝后期的著名将领,经营辽东,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胜利,成为满清绕不过去的一道屏障,己巳之变袁崇焕率军回援,打退后金进攻,解除京师之围,但是最终中了满清反间计被杀害

1.9、于谦。此于谦并不是说相声的那位,明朝兵部尚书,在朱祁镇“土木之变”时,率领京城老弱打赢了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拯救了明朝的大功臣,一辈子只打过一仗,但是影响确是深远的,可惜一代忠臣,最后因为朱祁镇“夺门之变”被杀。

1.10、李定国。可以说他是南明最后一个名将,原本是张献忠养子,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后来归顺南明,分别两蹶名王,出兵进攻湖南,攻取沅州和靖州,随后攻取桂林,大败清军,逼死定南王孔有德,设伏斩杀清军主帅亲王尼堪,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杀的第二年病逝,年仅42岁!

2、清朝十大名将

2.1、多尔衮。清朝的开国第一功臣,清军能够入关摄政王多尔衮的功劳最大,一生战功无数,率军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并获得传国玉玺,跟随皇太极出征朝鲜,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松锦之战也立下赫赫战功,皇太极死后率军入关,让满清入主中原。

2.2、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五子,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弟弟,满洲镶白旗旗主。一生主要战功就是参与松锦之战并且生擒洪承畴,在清军入关之后先后击败李自成农民军,攻破扬州、南京等地,平定江南,正是因为他的战功巨大,成为满清开国之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2.3、曾国藩。清朝晚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曾国藩组建湘军,并且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并且为清军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武将,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他的《国防论》中赞赏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一个军事天才家”,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岳乐。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清军入关后跟随肃亲王豪格讨伐张献忠,而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三藩之乱,也是清军平定三藩之乱的主帅,在他的指挥下吴三桂等人都成了手下败将,康熙曾评价岳乐:大开册府纪元功,伐罪安民将略雄。伫见天潢蒙上赏,明光高宴赋彤弓。洞庭南岳尽提封,九伐勋名勒景钟。眼底穷荒皆赤子,早销金甲劝三农。

2.5、左宗棠。晚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湘军名将,与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并称晚晴四大名臣,早年屡次参加会试不第,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加入湘军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参与平定了太平天国,同时镇压捻军,平定了陕甘同治回乱,以及收复新疆,尤其是收复新疆,在新疆设置行省,避免了我们国家西北国土的丢失,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真正的大功臣。

2.6、岳钟琪。清代著名武将,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个更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康熙五十八年因为准噶尔部进攻西藏,率军入川,康熙五十九年夺桥渡江,直抵拉萨,不过岳钟琪的战功主要发生在雍正以及乾隆时期,跟随年羹尧征讨青海,击败罗卜藏丹津,右面接任宁远大将军,率军攻打伊犁,参与了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十五年,岳钟琪率军出兵康定,平定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乾隆十九年病逝于出征路上。

2.7、福康安。乾隆皇帝的宠臣,父亲是傅恒,乾隆孝贤纯皇后的侄子,也就是影视剧中的富察皇后,他参与过第二次金川之战,先后平定甘肃回民叛乱,台湾林爽文起义、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战,平定苗疆叛乱,被乾隆皇帝赐封贝子,这是打破清朝非皇族不能够封王的传统(抛开清朝开国的异姓封王),死后更是被追封郡王。

2.8、阿桂。章佳阿桂是清朝乾隆时期著名武将,长期戍守西北边疆,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提出屯田新疆的策略,后面辅佐傅恒与缅甸军交战,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平定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

2.9、年羹尧。清朝康熙雍正年间著名武将,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因为各种清宫影视剧的出现,年羹尧已经被大家熟悉,他是雍正早期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最主要的功绩就是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以及平定青海消灭罗卜藏丹津,不过结局很凄惨,被赐自尽。

2.10、冯子材。他是清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曾经参与反清起义,后来接受招安,参与镇压大平天国运动,最大的战功就是中法战争时期,年近七十,带兵取得镇南关大捷,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法军被歼灭的有千余人,法国内阁总理茹费里因此倒台。这是清朝晚期第一次在抗击西方列强时取得的胜利,意义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朝湖广是指哪里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湖广是指湖南、湖北两省。因为湖南、湖北两省在明朝时同属湖广省管辖范围,所以是现在的两个省。 湖广二字源于元朝所设置的湖广行省。湖广行省全称是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包含今湖南、湖北全境以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所以当时称为湖广行省。

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朝时期 满人为何能实现大一统 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统一天下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是独树一帜的。虽然满人在入主中原时人数寥寥,但他们最终实现了近300年的统治,这背后有着许多深刻的原因。有人认为,清朝能够成功实现大一统,是由于愚民教育、以汉管汉、闭关锁国三个重要因素。

一、“愚民教育”

清朝的统治者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愚民教育”控制人们的思想,使其难以发展独立思考。这一手段主要体现在八股文的推行上。通过对文人的固定训练,清政府限制了人们的思维边界,使他们在特定的范围内运用语言表达,但很难产生创新的思想。此外,清政府还倡导“奴化教育”,强调主子与奴才的分野,使人们不敢轻举妄动,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二、“以汉管汉”

清朝的成功统一与汉人的协助密不可分。明末时期,明政府腐败不堪,导致军队失去战斗力,而清朝正是借此机会入主中原。汉人中出现了许多投降者,他们的投降为清军扫清了许多障碍。此外,清政府采取了以汉人来管理汉人的策略,通过笼络大地主和绅士,实现了底层的统治。这种满汉融合的方式,使汉人成为统治的代理人,有利于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

三、“闭关锁国”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外来思想和文化的传入。清政府通过封锁海外贸易,遏制先进思想的传播,进一步巩固了“愚民教育”的效果。这种政策也成为清朝的一大弱点。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清朝逐渐落后,无法抵御外部压力,最终被迫开放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

尽管清朝统一天下的方式充满了政策手段,但也不可否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实现了大一统。然而,清朝的统治并非没有内外困扰,他们在处理族群关系、社会问题等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最终,随着时局的变迁,清朝不得不面对来自外部的压力,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共同促成了清朝统一天下的成功。尽管他们成功统治了近300年,但也在某些方面逐渐暴露出疲态。无论如何,清朝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仍然为我们深思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朝是不是毁了中华的根基?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为诸葛详谈事的原创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有一些人认为清朝是毁了中华根基,这个观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没有毁了中华的根基

清朝的建立和发展并没有毁了中华的根基。清朝的建立是在明朝灭亡之后,经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由满族人建立的一个朝代。在其建立之初,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颁布《大清律》、设立六部和推行八旗制度等,加强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力。同时,清朝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如康熙时期的《康熙字典》和《四库全书》等,使得中国文化和学术出现了新的发展。

统治和发展存在问题和局限

清朝的统治和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清朝的统治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如满汉矛盾、经济落后和社会动荡等。清朝对于汉族人的歧视和压迫,引起了汉族人的不满和反抗,如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同时,清朝的经济也相对落后,国内经济和贸易发展缓慢,对于外来文化和科技的吸收和创新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历史和文化的是复杂

清朝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复杂的。清朝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但其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文化和学术方面,清朝的发展使得中国文化和学术得到了新的发展,如汉学和地理学的发展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清朝的统治和发展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康熙帝的平定三藩之乱和乾隆帝的巩固统治等。同时,清朝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对于汉族人的歧视和压迫等,这些都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复杂而多元的

历史的发展是复杂而多元的。清朝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然而,历史的发展是复杂而多元的,我们需要通过多种证据和观点来进行综合考量和判断。无论如何,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都需要我们保持敬畏和尊重,注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清朝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然而,清朝并没有毁了中华的根基,历史的发展是复杂而多元的,我们需要通过多种证据和观点来进行综合考量和判断。无论如何,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都需要我们保持敬畏和尊重,注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朝官员下跪为什么拍两下袖子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官员下跪为何拍两下袖子

清朝官员们当时的服饰是马蹄袖,当时的官员们在面见皇帝跪拜时拍两下袖子,一方面是为了告诉皇帝或上级自己的到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醒自己,到了工作时候了。

当然这种行为还隐藏着众多深刻的寓意。因为拍两下子袖子是在面见身份尊贵的人才有的行为,在跪拜之前,官员先拍两下袖子将马蹄袖放下来,这是向上级表示自己并没有携带武器,借这样的行为来证明清白,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印象。同时在向上级传达着甘愿效力的信息。

这样的行为也代表着两袖清风,是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意思。同时在当时官员们的眼中,拍两下袖子可以将身上的灰尘拍尽,之后再行礼才显得更为尊敬。因此先将身上的灰尘拍走再向上级下跪,也是对皇帝最大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如何评价清朝雍正皇帝?他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事?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雍正皇帝清朝的历史上很有名,雍正所处的时代刚好处于“康乾盛世”中间,可以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整个清朝具有杰出的政治贡献。在位期间,雍正皇帝大力发展民生和经济,努力学习汉文化的先进之处。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那么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具体都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事?

首先,雍正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了,基本上每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的觉,每天在奏章上写批语的字,最多时达数万字之多,一生总共批示的文字有1000多万个字。要知道这是是用毛笔写的。

在康熙末年,国库加一块儿只有七百多万两白银。而到了雍正皇帝末年,国库所存的银子多达五千多万两,这使用得乾隆可以在平定葛尔丹和大小金川这个过程中,可以两路同时用兵。乾隆皇帝的盛世,有雍正皇帝一多半的功劳。

雍正皇帝所推行的摊丁入亩,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赋税改革。古代一直就有人丁税,所谓人丁税,就是男子只要成年,不论贫富,都必须按照人头交税。雍正皇帝看到了这个弊端,因为有的人有很多的土地,但是只按照一个人交税,而有的人根本没有土地,也交一样的税,这就造成了不公平,所以实行税收制改革,将人口数目摊入土地,按每个人拥有土地的多少来交税,地多的人多纳交,地少者的人少纳交,没有地的就不交了,这就是所谓的"摊丁入地",一举下子就取消了人头税。

古代以银子或者铜钱为货币的,所以在交税时,所交的银两子在兑换、熔化、保存、押运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为了弥补这种损耗,所以在征税时,要多征一点儿,这一个多征的银子,就是"耗羡"或"火耗",这个一是由地方征收,也作为地方用来办公的经费,以及官吏们工资之外的收入。

雍正皇帝,康熙帝的第四子,中年登基,勤政爱民,兢兢业业,在位13年,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挡差,改变封建社会上千年的祖治,读书人也要劳动,也要兵役,这是一个创举,因此得罪好多读书人,因此在野史,他就成了杀害亲爹,篡位,被吕四娘割了头的昏君,正史,是先帝传位给他的,康熙帝知道晚年朝廷腐败,混乱,国库空虚,需要雍正这样的人整治,才有了后来的乾隆盛世!

所以,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可以说是勤于政务,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可以说是一代英主。历史上个赫赫有名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正是雍正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朝时期慈禧获宠是因为咸丰帝吗?到底是怎样的?

全文共 588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慈禧太后那可是当时清朝时期著名的一位风流人物,当时的慈禧位高权重,虽然不是皇帝,但是确是最高的统治者,在当时皇帝是光绪帝,但是,光绪帝并没有任何的实权,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为什么慈禧权利这么大呢?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慈禧能够获宠,那完全是因为当时的咸丰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咸丰帝是当时清朝出了名的抠门皇帝为什么会让慈禧这么有钱呢?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揭秘慈禧获宠之路 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咸丰帝

咸丰二年(1852),那拉氏慈禧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那拉氏既凭借与生俱来的自身特有的优选条件,又利用了咸丰帝对声色的追求迷恋,所以,她妃嫔的品级急速晋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揭秘慈禧的获宠之路,看看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天子咸丰帝,一步步登上太后宝座的。

咸丰二年(1852),那拉氏慈禧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她出落得俊美可爱,娇媚迷人。恰在这一年,皇太后为咸丰帝挑选秀女。经层层筛选,慈禧幸运地被选中了。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后来成为皇后的钮祜禄氏。当时,钮祜禄氏被选为嫔,比那拉氏高一级。那拉氏被选为贵人。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那拉氏被封为兰贵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岁的那拉氏正式入宫,住在长春宫。这长春宫的正殿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诫后宫妃嫔要严格遵照祖宗家法行事,谨慎地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

兰贵人看到这四个字做何感想呢?这位争强好胜的年轻女子是不会受任何规条约束的。她想的是如何不择手段地攫取到更高的权位。但是,谈何容易。清代后宫妃嫔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皇后以下的妃嫔共分七级:第一级是皇贵妃,第二级是贵妃,第三级是妃,第四级是嫔,第五级是贵人,第六级是常在,第七级是答应。以上统称内廷主位。

当时,慈禧只是一个贵人,是第五级。慈禧对她这个地位,很不满意。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她深知,不能过于着急,要一步一步来,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去争取。实践证明,慈禧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二年的努力,她晋为懿嫔;又过二年,晋为懿妃;再过一年,晋为懿贵妃。也就是说,只经过短短五年的时间。慈禧便由第五级的兰贵人跃升为第二级的懿贵妃了。此时的慈禧已经22岁了。在咸丰帝的眼里,她是越发美丽了。

慈禧在众多的妃嫔中脱颖而出,固然有天赐的自然机缘,但也不能否认独造的人为因素。从某种程度讲,这独造的人为因素正是天赐的自然机缘的前提。在妃子如林、宫女如云的宫廷内部,一个年轻的妃子要想尽快超升,只有获得皇帝的青睐和宠幸。那么,兰贵人是怎样获得咸丰帝宠幸的呢?这要先从咸丰帝谈起。

一 追求声色的咸丰帝

咸丰帝是个悲剧人物,他是个忧患皇帝和风流天子。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八日(1831年7月16日),死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他18岁当皇帝,31岁病死,在位约12年。

说他是忧患皇帝,是因为他在位的12年,在他看来,没有一天是平安无事的。对咸丰帝来讲,内忧外患无一日不在。

内忧是指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拜上帝会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而此时,咸丰帝即位刚刚8个月。这对年仅18岁的青年皇帝咸丰是个沉重的打击。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853年5月6日),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天京为太平天国首都。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遍及18省,几达大半个中国。咸丰帝死后三年,这个大起义才被镇压下去。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大起义伴随了咸丰帝一生。

外患是指英、法、俄、美诸列强酝酿与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诸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之前,战争就已处于酝酿阶段,然后步步升级。他们先攻广州,次攻天津,再攻北京,直逼得咸丰帝北逃热河。

一个年轻皇帝,对内要对付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对外要对付武装到牙齿的英、法、美、俄等世界上几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他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可以说,一个年轻而软弱的皇帝遇到了复杂且艰难的局势。

不仅如此,咸丰帝还是个不争气的风流天子。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他一筹莫展,便开始追求声色,贪图玩乐了。他即位之初,年轻气盛,也想干一番大事业,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统治。汉史氏说:“观其初政,非不思振作有为。曾不数年,晏安如故。”他久居宫内,初涉政坛,对国内国外情况,均不甚了了。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他一筹莫展,便开始追求声色,贪图玩乐了。

他恋女色。《满清外史》载:

已而洪杨之乱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咸丰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

这里的园指的是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兼有御苑和宫廷两种功能,距紫禁城四十里。自雍正帝始,圆明园便成为清朝历代皇帝春秋驻跸之所,即是夏宫。圆明园景观各异,宛若画境。且礼节比紫禁城的要求疏简些。皇帝为求舒适与方便,都愿意住在这里,前朝皇帝于三四月始入园,八月往热河木兰秋狝,然后回宫。咸丰帝比前任有过之而无不及,极为贪恋园居。他是刚过新年即赴园。热河秋狝后,尚须返园,至十二月始还宫。或者干脆不往秋狝,一直在园中住下去。其原因在于宫禁森严,必须恪守祖制,不得纵情声色。所以,咸丰帝托言因疾颐养,在园内耽延时日。

园居久了,在他眼前转来转去的全是清一色的满洲女子,不免生厌,便捉摸起婀娜多姿的汉族女子来。本来清代家法极严,入关之初,顺治帝之母庄妃,因福临春秋未壮,恐他日惑于女色,因于宫门外竖二块铁牌,上书:“敢以小脚女子入此门者斩。”小脚女子是指汉族女子,因满族女子是不缠足的。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祖制也是可以打破的。某奸佞大臣为阿谀奉迎咸丰帝,便心生一计,“托言天下多事,圆明园地在郊外,禁御间,夜徼宜加严密。内侍既不敷用,且亲近左右,恐不能周至,今雇民间妇女入内,以备打更,巡逻寝室四周,更番为役。文宗(咸丰帝)旨允之。此数十女子,始得入内。每夕以三人轮直寝宫外,人执梆铃一,入夜则于宫侧击之。文宗因召入,随意幸焉”。理由可谓冠冕堂皇,然不过是为满足咸丰帝心理变态的需求而已。

以后,咸丰帝在这数十名年轻貌美的汉女中挑选出更为佳丽动人的,加以位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春”。“文宗渔色,于圆明园隅,暗藏春色,谓之四春,世竞传之”。这“四春”是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她们都是良家女子,是被迫入宫的。《清稗类钞》对“四春”的称呼不同:“园中侍有五春之宠,所谓天地一家春者,乃孝钦后(慈禧)所居。其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皆汉女分居之。”除四春之外,咸丰帝还钟情于一位曹寡妇。这位山西孀妇,长得美妙绝伦,特别是一双小脚,不到三寸。她的鞋也与众不同,鞋底是菜玉做的,内衬香屑,鞋尖缀着光彩夺目的明珠。入宫后,“咸丰帝最眷之”。

咸丰帝因近女色,不得不借助于秘药。《十叶野闻》记下了一个故事:

咸丰中,贵阳丁文诚翰林,一日上疏言军事,上大嘉赏,特命召见。上方驻跸圆明园。文诚于黎明诣朝房,候叫起。时六月初旬,天气甚热,丁方御葛衫袍褂,独坐小屋内。忽顾见室隅一小几,几上置玻璃盘一,中贮马乳蒲桃十数颗,极肥硕,异于常种,翠色如新撷者。私讶六月初旬,外间蒲桃结实,才如豆耳,安得有此鲜熟者。方渴甚,遂试取一枚食之,觉甘香迥异常品,因复食二三枚。俄顷,腹中有异征,觉热如炽炭,阳道忽暴长,俄至尺许,坚不可屈,乃大惊。顾上已升殿,第一起入见己良久,次即及己,无如何,则仆地抱腹宛转号痛。内侍不得己,即令人掖以出,然尚不敢起立,亦不敢仰卧。其从者以板至,侧身睡其上,舁归海淀一友人家中。友,故内务府司官,习知宫内事,询所苦。文诚命屏左右,私语以故。友曰:“此媚药之最烈者。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即阉人服之,亦可骤生人道。与妇人交,药力弛则复其初。此必内监窃出,未及藏庋,而君误食之尔,然亦殆矣。”急延医诊视,困卧十余日始起。

这位文质彬彬的翰林总算机智,装病脱险,没有露丑。但这媚药是咸丰帝所用则是无疑的。

咸丰帝常近女色,毫无节制,身体愈来愈差。问御医如何才能使身体强壮起来,御医对症治疗,建议他饮鹿血,借以补阳。咸丰帝立命养鹿一百余只,每天都喝鹿血。北逃热河时,他还想带着这些鹿走,只是由于兵荒马乱,未能如愿。

咸丰帝还是个酒徒。但一饮即醉,一醉便耍酒风。“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及醒而悔,必宠爱有加,多所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则故态复萌矣”。大概他心中苦闷,借酒浇愁,拿人泄愤吧!

他有些艺术细胞,爱看戏,有时亲当导演,甚至粉墨登场。无论在紫禁城,在圆明园,还是在热河行宫,他都经常点戏看。他亲自指导太监演戏,教过《教子》《八扯》等戏,并学习演唱过《朱仙镇》、《青石山》、《三岔口》、《平安如意》、《四盟山》、《问路》、《羊肚汤》等戏。他当皇帝真不如当个演员更合适。

清代帝后吸烟用的镀金水烟袋,慈禧喜欢吸吮这样的水烟袋。

他还吸鸦片。即位不久,他就吸上了鸦片烟。这种烟叫益寿如意膏,又称紫霞膏。太平军所向披靡,占领了半个中国,他“宵旰焦劳,恒以此自遣”。北狩热河后,江山有失掉的危险,他“更沉溺于是”,此时吸的鸦片叫福寿膏。

咸丰帝就是这样一个不争气的风流皇帝。他恋女色,吃媚药,饮鹿血,嗜醇酒,喜观剧,吸鸦片,整天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本来体质就差,还因骑马受过伤。那是“为皇子时,从猎南苑,驰逐群兽之间,坠马伤股。经上驯院正骨治之,故终身行动不甚便。咸丰初,京中市井语有“‘跛龙病凤掌朝堂’之谣,谓慈安善病也”。可见,他是个行动不便的“跛龙”。加之,纵情声色,所以“体多疾,面带黄”。

看着一天天衰弱下去的皇帝不知何时会丢下她们而去,那拉氏忧心如焚。面对咸丰帝的玩世不恭,温良的皇后钮祜禄氏束手无策。工于心计且抱负远大的那拉氏,既看到皇帝不久于世,又深知皇后无能为力。那么,就只有靠自己。

宁静的长春宫。

那拉氏在谋划着攫取最高的皇权。

二 抱负远大的那拉氏

那拉氏之所以得到了咸丰帝的宠幸,是有原因的。

从长春宫院内戏台看长春宫。慈禧刚入宫时就住在长春宫。一是姿容超群,美貌无双。她是天生丽质,无与伦比。她自己曾得意地对别人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美到遭人嫉恨的程度,可见有多么美了。《十叶野闻》记载了咸丰帝迷恋那拉氏的情景:“当文宗(咸丰帝)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长恨歌》中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大有唐明皇爱慕杨贵妃的浪漫味道哩!

长春宫妃嫔卧室。同治、光绪时期,慈禧太后曾在此殿居住数年。

华丽的长春宫东稍间。二是聪明伶俐,善体人意。智慧卓荦不凡,性格机敏善变。这为那拉氏邀得专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契机。《满清外史》记道:“少而慧黠。”《清稗类钞》记道:“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与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相伴,要想获得宠幸,善于揣摩皇帝的深层思想是必备的能力。那拉氏正具有这一特殊的能力。

三是书法端腴,代批奏章。那拉氏天分极高,在圆明园居住时,“因日习书画以自娱,故后(慈禧)能草书,又能画兰竹”。那拉氏垂帘听政后,经常书写大幅的福、寿字赠给大臣们。这些草书的大字是蛮有功夫的。但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惟一的一份那拉氏的手书,即罢免恭亲王奕?一切职务的上谕,计224字,其中错别字竟达11个,且语句不甚通顺。足见那拉氏原来文化水平不高,但她的楷书还是临过帖的,说“书法端腴”,不算为过。那拉氏喜欢读书,有的记载说:“西后先入宫,夏日单衣,方校书卷。”炎炎夏日,她还在埋头读校古书,不能说学习热情不高。咸丰帝寄情声色,懒于国事。有些奏章,就让那拉氏代阅,“时时披览各省章奏,通晓大事”。甚至个别奏章,命那拉氏代笔批答。《慈禧传信录》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以后(懿贵妃)书法端腴,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懿贵妃)仅司朱而已。”《剑桥中国晚清史》说:“叶赫那拉(懿贵妃)过去曾为先帝整理过奏折。”

高端的养心殿西稍间三希堂。

大约开始是慈禧协助整理奏折,继而阅览各省章奏,后来是由咸丰帝口授,她仅记录而已。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那拉氏当时还不具备处理奏章的政治经验和广博知识,况且咸丰帝也不会放手把如此重要的政务交给她。然而,即便如此,她还是因此而博得咸丰帝的欢心。

兰桂齐芳夹衬衣。取兰花和桂花的谐音。兰花,因慈禧乳名兰儿;桂花,因慈禧入宫之初封为兰贵人。兰桂齐芳,寓意慈禧之花,欣欣向荣,永不凋谢。此衣可能是专为慈禧制作的。

四是相机而行,参与政事。据说,关于任用曾国藩去镇压太平军一事,那拉氏是起了作用的。《慈禧外纪》说:“劝咸丰帝任用曾国藩,节制各师,借给湘军粮饷,无有缺乏。曾国藩得以平定粤匪,慈禧之力也。”同时,那拉氏也有意识地向咸丰帝建言,议论政事。《慈福传信录》说:“迨武汉再失,回捻交作,帝以焦忧致疾,遂颇倦勤,后(慈禧)窥状渐思盗柄,时于上前道政事。”咸丰帝彩绘金龙女朝袍,冬季重要场合用。慈禧太后穿过类似的女朝袍。如正在焦思积虑时,她恰好进一言,也许会博取好感。但是,清朝皇帝一般不准后宫参与政事。时间一久,“帝浸厌之,尝从容为孝贞后(慈安)言妃机诈”。一旦发现咸丰帝不满,那拉氏便急流勇退,“后(懿贵妃)亦敛迹”,马上蛰伏起来。善观风色的那拉氏,能相机行事,知道进退。

清代贵妃的凤冠。慈禧被封为懿贵妃。

五是诞生皇子,地位愈宠。咸丰帝沉迷那拉氏,时有召幸。那拉氏终于在入宫四年时,即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生了个儿子。这是咸丰帝惟一的儿子,是为载淳。母以子贵,那拉氏的地位发生了急遽的变化。《清皇室四谱》记道:“六年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同治帝)。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可见,那拉氏地位的遽变,关键是因为她诞育了咸丰帝惟一的一位皇子。因此,她才由第四级的嫔,而为第三级的妃,而为第二级的贵妃了。因无皇贵妃,所以实际上,除皇后外,她已跃居后宫第二位了。但由于备受宠幸,且诞育了皇子,其实际地位已在孝贞皇后之上了。咸丰帝寄情声色,切盼得子;那拉氏声色兼备,恰诞一子。那拉氏既凭借与生俱来的自身特有的优选条件,又利用了咸丰帝对声色的追求迷恋,所以,她妃嫔的品级急速晋升。

艳丽的外貌、机敏的性格、端腴的书法、恰当的进言和惟一的皇子,这一切就构成了那拉氏得宠的原因。实质上,她的角色已经成为后宫第一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朝时期所谓的“两广总督”的官职是有多高?

全文共 16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清朝时期所谓的“两广总督”指的就是执掌广东与广西的军政大权。当年广东巡抚掌握着广东军务、粮饷,也是有着军政大权的。从官职的级别来看,两广总督属于正二品官阶,兼任兵部尚书衔以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职位后,升为从一品官阶。而广东巡抚属从二品官阶,兼任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职位后,升为正二品官阶。从辖区、官阶来看,两广总督似乎是凌驾于广东巡抚之上。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没有那么简单。

这跟两广地区本身的位置,以及历史形势有关。广西临近边界,当地民情复杂。广东海岸线较长,明朝时便开始逐渐繁华。但明末清初时,两广地区曾饱受战乱。顺治年间,这里是明朝抗清的根据地。

康熙时,三藩之乱同样把两广地区卷入其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清朝对两广地区的统治,并不牢固。顺治年间,就曾发生过提督杀了总督造反的事情。而两广地区距离北京又远,对清朝而言,管辖起来,难度极高。

尤其是广东。乾隆年间,清朝在过去推行海禁的基础上,又限令只开放广东一处港口。每年跟国外的贸易往来,都能带来巨额白银。后来号称富可敌国的广东十三行,便是由此而生。两广总督的辖区虽然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却长期驻地广东,广西事务中,除军务外,政务一律交由广西巡抚负责。

这种驻地选择,也是一种特殊考虑。跟全国大部分地区相比,也有一些不同。一般而言,清朝会让总督兼任驻地巡抚。如闽浙总督驻地福州,便会兼任福建巡抚。

但是,遇到两广地区的情况,朝廷就会在两广总督驻地广东的情况下,再设广东巡抚的职务。乾隆年间,两广总督陈宏谋是广西人。按照清朝官员回避籍贯地任职的制度,陈宏谋不能担任这个职位,当时也有大臣提出质疑。而乾隆给出的回复是,两广总督驻地广东,所以陈宏谋可以担任这个职位。

这种设立,有多重原因。广东盛产海盐、矿产,这是它的优势。不过,广东在清朝时,民间私自械斗非常厉害,治安非常难以管理。让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同时驻任广东,可以分担压力。所以,在两广地区督抚的选人上,清朝一直十分看重。清朝前期,虽然不看重科举出身,但对他们的从政经验、家世背景、军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乾隆十三年,尹继善担任两广总督。从这以后,朝廷开始要求两广地区的督抚们,要有更好的科举出身。因为天下太平,更需要擅长文治的官员,处理各种繁杂事务。而且,广东巡抚与两广总督虽然同驻一省,但各有分工。两广总督侧重军事,广东巡抚侧重民政。广东的海防又一直是清朝军事重点之一。两广总督驻地广东,可以更好处理这些事情。

但是,两广总督跟广东巡抚在互相分担压力的同时,也有互相监督的情况。这是清朝对总督、巡抚的普遍情况。因为清朝的时候,总督、巡抚都是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即便皇帝把任免督抚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可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清朝为防止出现过去地方割据的情况出现,也是下了一番苦心。

朝廷会派遣都察院官员,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总督、巡抚做出一些重大决定时,必须得到朝廷中枢的同意。比如说,总督、巡抚要大规模调动军队,需要得到兵部调令,否则,视为违法。

同时,授予四品以上官员,向皇帝直接上密折权力。这样一来,总督、巡抚就接受下属四品以上官员的暗中监督举报。更重要的,就是让总督、巡抚互相监督。他们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折举报。

一般的总督、巡抚都是如此,更何况还是像两广总督、广东巡抚这样,驻扎在同一个省份的官职,互相监督起来,自然就更容易了。这虽然会造成督抚互相牵绊,办事效率下降,却能让朝廷放心。

总结而言,两广总督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节制广东巡抚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出一份公牒,让广东巡抚把自己麾下直接指挥的绿营军划归两广总督暂时指挥,且不用经过兵部调令。但是,这并不代表两广总督,可以完全凌驾于广东巡抚之上。不过,到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开始兼任广东巡抚,两个官职的区别也就抹平了。

对于中国历史的探讨、研究,官制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在官制背后,又包含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政治等许多方面。所以,在这里我向大家一本吕思勉先生的史学经典著作《中国通史》。将来我也会开一个专栏,用来介绍《中国通史》,跟大家一起聊聊历史,品读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清朝的纪晓岚不吃大米是真的吗?纪晓岚为什么那么爱吃肉?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纪晓岚作为当时清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大臣,还是有很多厉害之处的,比如当时的纪晓岚便被称作是铁齿铜牙,因为纪晓岚嘴皮子非常了得。当然了,传闻当时的纪晓岚非常爱吃肉,而且是经常的把肉当做米饭来吃,从来不吃米饭,这到底是真的吗?小编也是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其实,在当时的清朝关于这些有趣的话题还是有很多的,不过,有很多的文献也是说纪晓岚只吃肉,难怪纪晓岚长得那么胖。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后魏的李崇,位极人臣,富甲一方,但他有一个毛病——舍不得吃。野史里的纪晓岚更奇怪,《清朝野史大观》卷三中说:“公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

后魏的李崇,位极人臣,富甲一方,但他有一个毛病——舍不得吃。自己顿顿不吃肉不说,请客也没一个荤菜。他是为了显示自己清正廉洁吗?不是,仆人就有1000多个,哪儿能称得上廉洁?他就是一个大抠门儿。每顿饭,只有两样菜:拌韭菜、腌韭菜。他的门客还在外边吹:“我们家,每顿有18个菜。”人家特惊讶:“不可能吧,你会数数吗?”门客说:“二九(韭)一十八呀。”逗得众人前仰后合。

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人公韩熙载出使北方,被问道:“你们南方人吃羊肉为什么不剥皮呢?我们北方人吃羊肉可都是去了皮的。”仔细想来,这个问题有点挑衅的意思。本质上是在问:你们南方人怎么那么不讲究啊?我们北方人可是很讲究的。韩熙载的回答也很巧妙:“那是因为我们那里出产绫罗绸缎。”绫罗绸缎和吃肉有关系吗?有啊。韩熙载的回答可以理解成:你们北方人想穿得高级点,就得穿羊皮袄,所以得省着用,把羊皮剥了收起来。我们有绫罗绸缎啊。用不着这么抠门。你看,没点“高级黑”的本事,还真当不上外交官。

野史里的纪晓岚更奇怪,《清朝野史大观》卷三中说:“公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饭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采蘅子的《虫鸣漫录》卷二说:“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一辈子不吃大米,偶尔吃一些面点,其余只吃肉喝茶,纪大吃货嗜好不一般!传说有一次纪晓岚与朋友去小酒馆喝酒,点了许多莱品,老纪没一味中意,朋友即兴赋诗打趣:“司徒府上宴,把酒祝奉先。不说杀董卓,即云醉貂蝉。”“即云醉貂蝉”,即纪昀嘴刁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