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涵江黄氏故居【热门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涵江黄氏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6660

文章

1000

篇1:黄氏家第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黄氏家第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家第也称状元先生第,位于隆都镇龙美村。黄石庵,龙美村人,为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之老师,该第为林大钦请旨为黄石庵所敕建的。全座为硬山顶三进土木结构,造型精巧雅致。大门石匾刻“黄氏家第”四字,门联是“状元先生第,进士世范家”,落款为“门人林大钦题”,均系林大钦手书。该第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都镇: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是汕头市优稀水果生产示范基地,优质玉米生产基地,菜蓝子工程生产基地。隆都地处韩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土质富含有机物,属亚热带气候,光照、雨量适中,韩江支流南溪、北溪三面环绕,农田可引韩直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水果、马铃薯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全镇耕地面积20925亩,农作技术较高,具备生产出售大宗农产品能力,农产品远销香港、广州、深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薛令之故居遗址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薛令之故居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闽东廉溪,溪水如玉带绕着一座古村落,这里是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里廉村。

廉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说起因何改村名,还有一段久远的往事。据薛氏宗谱记载: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考中进士,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唐肃宗即位后,为嘉奖恩师薛令之廉洁刚直的高风亮节,赐村名为“廉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

沿溪徜徉于古城堡,有道长约1200米的古城墙,勾画出当年古村的磅礴气势,两座完好的用条石构筑的拱顶墙门巍然屹立。走进村里,古村道以3条纵向平行铺排的光洁条石为骨架,中间有序地镶嵌着拼花的细小鹅卵石。

薛令之之后,一个村子就出了24名进士。这里的许多古迹依然完好,古民居、古官道、古码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许幸之故居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许幸之故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许幸之故居

位于板井巷38号、40号,为当代油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学家许幸之故宅。许幸之(1904--1991)扬州人,曾任上海中华艺大西洋科主任,副教授,参加过左翼文化运动,被推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后赴苏北解放区,参与筹建“鲁艺”华中分院并在该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苏州市文联主席,上海科教中影制片厂副厂长等职。先后创作《巨手》、《失业者》、《工人之家》、《无高不可攀》、《海港之最》等多幅优秀作品,创作了《伟人在沉思中》,为国务院办公室征集、永久陈列。出版了《永生永世之歌》及散文集《归来》。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导演了《风云儿女》,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与插曲《铁蹄下的儿女》(许幸之词、聂耳曲)风靡全国,影响颇大。1991年病逝于北京。故居,东西两条轴线,住宅前后各四进。东轴,原门厅已毁,进门为一庭院,过庭院为对合式三间二厢,进深七檩的大厅,三、四进结构基本与第二进相同。西轴,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过门厅亦为一庭院,第二进为大厅,略有改建,三间二厢。第三进住宅,现已建。第四进基本保存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禤荣故居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禤荣故居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35年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水塘村委会下隔巷村

禤荣(1894—1986年),又名禤全光,恩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农民自卫军团团长、恩平旅港回乡服务团长,上海福民交通站交通站负责人。建国后历任华南区海员工会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等职。坐南向北。砖木结构,总长12.18米,总宽9.22米,占地总面积112.3平方米。硬山顶,天井左右有0-。室内两廊一厅布局。对研究恩平革命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禤荣(1894—1986年),又名禤全光,恩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农民自卫军团团长、恩平旅港回乡服务团长,上海福民交通站交通站负责人。建国后历任华南区海员工会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等职。为恩平市革命先烈“三大元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周达文故居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周达文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周达文故居亦称“周公馆”,位于镇远县卫城和平街南侧,原系周达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绪初年修建的住宅。周达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 高大的风火墙,内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前厅大门挂有伍修权同志书写的“周达文故居”金字匾。

正堂中央安放着周达文大理石塑像,左边为居室,有 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 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周达文故居也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和平街 ‎

开放时间:

(夏季)8:00-17:30;(冬季)8:00-17: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伍廷飏故居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伍廷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伍廷飏故居

座落于温泉村高仰一队。伍廷飏 中将军衔敌好姜,一生多办公益事,伍廷飏(1893—1950),字展空,广西容县黎村温泉人。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广西省政府代主席、主席及广西、湖北、浙江等省建设厅厅长、国民党第一届全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伍廷飏毕生兴建设、办实业,为振兴国家实业建设、发展民族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广西任职期间,主持修建了柳石路(柳州第一条公路)、鱼峰路、文笔路、驾鹤路等公路,并在1928年柳州大火之后对柳州城区进行规划和建设,初现柳州现代城市之雏形;创办了柳江农林试验场、柳江公医院(柳州第一座西医院)、柳江图书馆(柳州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的新型图书馆)、柳江平民工厂、柳江日报(柳州官办公开发行的第一份报纸),在柳州首开其先河;倡办了广西酒精厂(曾被誉为“中国创办酒精业最大而最早者”)、柳州机械厂、柳州砖厂、电力厂、制革厂等,使柳州一度成为民国时期广西的工业中心;在帽合山修筑了柳州第一座机场;招募北流、容县等地农民到柳州沙塘、无忧、石碑坪三地移民垦殖,建设新农村,等等,对柳州的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弥勒熊庆来故居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弥勒熊庆来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熊庆来故居,位于弥勒县朋普镇庆来村,距县城46公里

熊庆来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占地1055平方米。坐西面东,有大小四院,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为当地民房样式。有正房、厢房、书房、客厅等。

熊庆来(1893—1969年),字迪之,幼名竹生,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1907年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法国留学,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云南大学、清华大学等。1949年去巴黎研究数学。1957年回国,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函数论研究室主任。

2013年5月,弥勒熊庆来故居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1909年,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公费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严羽故居旧址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严羽故居旧址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严羽故居旧址位于邵武市拿口镇界竹村,时代为南宋-清。

严羽故居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界竹村:界竹村位于邵武市拿口镇西部,距镇区10公里,东与扁竹村为界,南与张厝乡接壤,西至大竹镇,北与富屯溪为界。全村有人口1543人,430户,辖1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87年被省政府评为“省文明村”,1990年被南平地区评为“闽北村星”。 全村耕地面积3342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2年生产粮食15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食用菌等。2012年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叔同故居位于河北区粮店街62号。这座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由四套四合院组成,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占地1400平方米。整个建筑沿街而建,坐西朝东。大门为“虎座”门楼,门楣上有极为精细的“百兽图”镂刻砖雕,墙壁磨砖对缝。迎面为刻砖影壁,门楼右侧为厅房,前四合院有两个砖砌垂花门,有南北房各3间,东西房各5间,前脸均为雕有“渔樵耕读”的木结构装饰。在大四合院右侧,原有一个小院名“意园”,建有藤萝架,四周用竹篱围起。意园有一间西屋,是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改建的,称“洋房”。东屋称“中书房”,藏有线装古版书5000余册。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李叔同在1912年去上海之前,大部分时间是在这座宅院里度过的。该故居现已拆除,拟重建,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纪念这位生长在天津的中国近代文化大师,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书法碑林河北区宙纬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园林式建筑,镌刻着大师中晚期书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师铜塑像巍然矗立其间。碑林还刻有众多著名书法家的咏怀之作。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名扬中外的佛学大师,因此故居的四壁上还嵌有大师及名人题词。

李叔同故居于2012年正式开馆,为一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年历史。

精致清幽的四合院里,有桐达钱庄、佛堂、起居室、洋书房、中书房、意园等。

故居内的青瓦灰墙,朱红色的门框镂窗,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传统人文气息。

纪念馆还会不定期举办专题展览。

用时参考

30分钟-1小时

交通

乘15、154、172、461、600外环、633、653、675、681、804、856、863、903、907空调、908、954、西芦专线等路公交车在望海楼站下车步行约330米即到。

门票

目前门票免费,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登记入馆

开放时间

9:00-17:00(16:30后禁入,周一闭馆)

景点位置

天津市河北区粮店后街60号院内(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

地址: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

电话:24458572

梁履绳(1748—1793),梁同书次子,字处素,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通声韵、精《左传》,综览诸家,旁采众籍,作《左通补释》三十卷以广杜氏所未备。通《说文》,诗清新。 浙江钱塘人。著有《选学胶言》二十卷、《选藻》八卷、《四寸学》六卷及其他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徐仰山故居及徐氏祠堂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徐仰山故居及徐氏祠堂为丽水市文物保护单位。

徐氏家族是源底村旺族,迄今已有23代子孙,700多年历史,出现过徐仰山、徐敬五等众多爱国志士,令后人怀念、瞻仰。在徐氏祠堂,“敦本惟源”四个大字正立中间,两边书有“继祖宗一派传真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字样,“克勤克俭,惟读惟耕”成为徐氏祖训,也是徐氏族人安身立命之本。

徐氏先民早先靠贩卖木材起家,经几代人辛苦经营、克勤克俭,才日渐发展致富,成为源底村的旺族,但是物质的丰饶并没有改变徐氏族人的初衷,反而还保持“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家族子弟勤学苦读,争做有志之士。

辛亥革命志士徐仰山故居石柱上有一幅对联,“欲高门第须与善,要好儿孙即读书”。徐氏的古宅正门多有“东海旧家”“山辉川媚”“山水文章”“月山拱秀”等题字,不仅表达了徐氏家族对文化精神的完美诉求与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更表达其对子孙儿女读书进修学识的殷切期盼与保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革命时期,徐氏家族涌现出了徐仰山、徐敬五等一批志士绅士,用自身行动践行着徐氏家风。和平时期,该家族还走出了众多从事军政法律、文化教育、医学卫生、科学研究、商贾经营等人才,活跃在各行各业,虽星散各地,但融于血脉的家风家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源底村:源底村历史悠久,是我市人口第一大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有辛亥革命先驱徐仰山先生的故居,有明清古民居建筑群,素有龙泉西乡好源底之美称,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源底村原来有一座桥,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给源底村村民的出行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重新修桥势在必行,这也是源底村2000多位村民多年来的心愿。去年,在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张岳龄故居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张岳龄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岳龄故居位于湖南省平江县瓮江镇英集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藏经楼、慎思堂、听雨楼、澹园等单体建筑组成。其间回廊连接,由东向西横向排列。整个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至今保存完整。

张岳龄故居为平江地区典型的清末地主庄园式建筑,是研究清代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下,地主阶级作为封建国家统治基础的历史见证。

英集村:英集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蔡楚生故居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蔡楚生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蔡楚生(1906—1968)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解放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蔡楚生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距潮阳城区约24公里,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包括一座“四点金”、一座“厝包”(从厝)及阳埕等配套设施,均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0平方米。

蔡楚生先生1906年1月12日生于上海,6岁随长辈回到故乡潮阳集星村,读私塾,干农活,12岁时便到汕头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并坚持自学文化。1925年,在“五卅”运动的影响下,19岁的他参加了汕头店员工会的活动,组织了“进步白话剧社”。1927年离开了-笼罩下的故乡,前往上海去寻找自己所渴望的电影梦想。其后在著名编剧、导演郑正秋等的帮助下,走上了电影创作的舞台。蔡楚生先走过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作道路,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一生参与27部影片的创作,由他编导的有10部,他的主要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使中国电影首次驰誉国际影坛。蔡楚生先生曾被世界著名电影史学家萨杜尔称为“中国最杰出的电影导演”,被列为世界二百位电影艺术家里唯一一位中国电影导演。1995年12月,蔡楚生先生还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905年)100周年和蔡楚生诞辰(1906年1月12日)100周年,在省委、汕头市委及省、市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潮阳区对蔡楚生故居进行修缮并正式对外开放。原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同志亲自为蔡楚生故居题匾。潮阳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和铜盂镇委特地在故居举办了题为《蔡楚生的艺术人生与爱国情怀》的展览,以翔实的历史图片及资料和精练的文字表达反映蔡楚生先生的艺术人生和爱国情怀,同时还在故居内展示了他生前用过的书桌、洗面架、衣柜、文房四宝等二十世纪初潮汕农村特色的整套生活用品,门楣有蔡楚生青年时期亲笔题下的“平等”、“博爱”、“自由”、“进步”。使人们在参观中受到教育,增加爱国爱乡的情感。

蔡楚生故居自2006年1月15日对外开放以来,经常有各级党政领导、文艺界朋友、乡贤乡亲以及中小学学生到故居参观,至目前累计参观人数达10万多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林镜秋故居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林镜秋故居位于和平县古寨镇水西村社下自然村。

林镜秋,又名林惊秋,1914年出生,和平县古寨镇水西村人。林镜秋早年任小学教师、校长,曾参与组建古寨民众抗日自卫大队,并任副大队长。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创办四联中学,任中共和东区委书记、和平县第三区署区员。1940年3月,受聘为四联中学教师。在校期间,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为四联中学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3月起,先后任中共和东县委宣传、--部长,东水小学校长;1943年调入东江纵队;1944年,任大亚湾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政治处宣传股长兼党支部书记。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东纵三支队挺进九连山。东三支北撤后,奉令留驻九连山坚持斗争,历任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六团团长、和东行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49年6月后,历任中共和平县委书记兼县长,中共河源县委书记兼县长等职。建国后,曾任惠州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广东省委党校办公室主任等职。离休后(享受厅级待遇)致力艺苑,潜心作画,并誉满南国。1998年9月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该故居始建于清代,坐东向西,总面宽37米,总进深38米,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三进两横一前院布局。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横屋歇山顶,灰瓦面,垒瓦为脊,墙体搁檩承重,卵石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搪石灰。正面一排三门,正门用砖砌拱门,正中为上、中下三厅,连接两厅之间有天井,两侧有廊与厢房,三厅都有过道廊通往横屋,横屋前有长方形天井,门前有宽阔的前院,院前有围墙,围墙中间砌龙船脊。1948年国民党对水西革命老区进行围剿时将上、中厅与北侧横屋烧毁,现余斗门与门厅及南侧横屋仍保存完好。

2012年1月,编入和平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水西村:水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鞠思敏故居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鞠思敏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鞠思敏故居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县东巷105号,年代为中华民国。

2015年6月23日,鞠思敏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湖街道:大明湖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 寇少杰主任 肖辉政区人口 1962年12月成立,因办事处管辖范围在旧城区的东门内而得名。根据济南市人民0济政字〔2003〕95号文、济南市历下区人民0[2003]42号文,于2004年1月1日更名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77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居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韩永藩烈士故居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韩永藩烈士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韩永藩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马院村江北里小组。

韩永藩(1902—1931),化名李应葵,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在校友郭寿銮的引导下思想趋向进步。1928年秋后,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同年12月,莆田党团组织分开,任共青团莆田县委负责人。1929年3月,参与开设城关党的地下联络站——“人生商店”的工作,并经常积极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工作。同年7月,韩永藩转为中-员,成为莆田常太地区早期党员之一。由于韩永藩在莆田城关学校组织青年开展反帝斗争中成绩显著,于同年9月被任命为共青团莆田县委书记。此后,他一方面继续组织学生,反对国民党包办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反对莆田学校当局的压迫和奴化教育,开展--择师活动;另一方面在城关对部分党员进行秘密军事训练,为广业工农自卫队、江口游击队的建立培养部分军事骨干。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准备全省总暴-动-的任务。为配合行动,韩永藩领导莆田县-会于3月18日组织城涵学生----,开展反帝宣传,并发动店员、工人等举行-、-斗争,遭到-派的镇压,学生领袖陈文奋、林春晖被捕牺牲,-会被解散。韩永藩等20多位进步学生被学校开除后,更加勇敢地投入社会革命斗争之中。同年春末,韩永藩被补选为中共莆田县委委员,分管团的工作。同年12月中旬,韩永藩偕共青团干部徐元昌到涵江地下党联络站——文墨斋书店取款购买一批物品,准备带往新县外坑革命根据地。不幸,他的行动被特务探悉,在保尾涵梧汽船上被捕。随后,韩永藩、徐元昌被押往驻莆田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旅旅部,敌人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于1931年1月初对韩永藩、徐元昌下了毒手。韩永藩牺牲时年仅29岁。

韩永藩烈士故居为两层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大厅两侧为厢房,因年久失修,部分墙体损坏。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马院村:马院村位于常太镇北部,全村面积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68亩,山地面积12600多亩,总人口1150多人,共有245多户,分为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设立一个党支部,党员63名。主要经济作物有林业、果树,主要经济支柱是外出经商、务工收入,劳务输出收入。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7000多元。近年来先后取得荣誉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村。我村特色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方以智故居

全文共 1853 字

+ 加入清单

方以智故居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法号弘智,字无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二十岁著书数万言。以文会友,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议政论文,是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入禁廷,尽阅内府文献典籍,常与汤若望讨论医学、天文等科学。后脱离宦海,削发为僧,云游各地,著书立说,倾心书画,娱情山水之间。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七日,由庐陵押赴岭南途中,船至万安惶恐滩,卒于舟中。

方以智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律学、医药、物理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他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把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物理)、社会科学(宰学)、哲学(物之至理)三大类。在哲学上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的见解。第一次提出“合二而一”的命题,揭示事物的对立统一运动规律,强调哲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即名“寓通几于质测之中”。他的分光实验比牛顿从事这项工作早30余年。在文学上,他主张端本于经,练要于史,修辞于汉,析理于宋,对后来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著有《通雅》、《切韵源流》、《浮山文集前后编》、《五言古诗》、《易学纲宗》、《诸子蟠有》、《物理小识》、《药地饱庄》等五十多种、百万余言的传世之作。

方以智故居,原名廷尉第。宋元之际,方以智始祖方德益,由休宁、池口迁桐城。传至六世方自勉,子孙崛起,多人成为进士,都谏王瑞题其门曰“桂林”,桐城桂林方氏由此兴起。至方以智为桂林方氏第十四世。其曾祖父方学渐为著名理学家,以布衣主文坛讲席20余年,开桐城设馆讲学之先河,学者私諡明善先生。祖父方大镇,为明万历进士,官至京畿按察,大理寺卿及户部主事,在城内凤仪里(即今址)构筑廷尉第。父方孔炤亦为明万历进士,官右佥都御史。方叔文先生编写的《方密之先生年谱》援引《方氏宗谱》记载:“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公生。是年十月二十六日,密之公生于安徽桐城廷尉第。时曾祖明善公尚健在,命名曰东林,公父贞述公(孔炤)《辛亥生男,命名东林》诗云:“小子既抱子,我祖相其面,名之曰东林,将来磨铁砚”。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方以智七岁时,第一次离开桐城故居,“随尊人经栈道,见峨嵋”(任道斌编著《方以智年谱》下同),明天启二年,壬戌(1622)9月11日方以智母吴令仪卒,仲姑方维仪将他接回故里精心哺育,悉心教诲达八年。天启三年,十三岁时,他第二次离开故居,随父宦游京师,驰驱齐鲁,饱览名山大川。二十岁时他考订平日所闻,在故居完成《物理小识》稿。于泽园著《为杨雄与桓谭书》。二十三岁时,汇《拟求贤诏》、《拟上求治书》、《文论》、《结客赋》、《九将》诸篇,成《稽古堂初集》,奉父命求正何如宠、陈仁锡,得两老人之序。同年秋,离开故里,会试南京,主金陵广业之社,以文会友。其后,他寓居南京,流离岭南、闭关南京,庐墓合山、禅游江西,-青原山,逝于万安惶恐滩。其间他数次返回故里。流离中时露思乡之情。

廷尉第,又名远心堂,即今之潇洒园。又据《艺文志·方密之先生年谱》:“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火灾,远心堂书楼焚毁,潇洒公(正瑗)重葺。”

方正瑗,方以智三子方中履之子,康熙举人,曾官陕西潼商道,仕途困倦,寄情山水,潇洒不羁,人称潇洒公,署其所居曰“潇洒园”。邑人都御史姚元之曾为潇洒园撰联曰:“鱼飞鸢跃漆园吏,水峙山流太史公”。光绪七年(1881),清人彭玉麟曾书赠方氏后人“潇洒园”横批一幅,今收藏在桐城市博物馆。

方以智故居坐落桐城凤仪里、在市区公元街道居委会,“间于寺巷新巷中”南北长49米,东西宽45米,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由南至北现存房屋四进,西头脚屋为东西向建筑单元。系木构架抬梁式建筑。北头两进隔院落相对,均为八开间,每间长7米,宽3.8米,面积26.6平方米。两进面对院落均有长廊,面积64.4平方米。南头两进隔院落相向面南。中心两进之间设天井。

1985年9月,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方以智故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为僧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今浮山镇陆庄人。 方以智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方大镇、父方孔炤,在朝都身居要职,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东林党”,学术上喜谈“物理”(即事物发展的道理),并通医学、地理、军事等,对方以智颇有影响。以智幼年智力超群,勤学好问,9岁能文,15岁博览群书,2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喆庐丘哲故居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喆庐(丘哲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丘哲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以丘哲的“号”而被称为“喆庐”。“喆庐”建成于1925年,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层民居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丘哲曾在松口与谢逸桥等开办松口体育学堂,把学堂办成为宣传同盟会政治主张、训练骨干人才的场所。他还利用松口任教的机会,在松口镇开设“公裕源”米店,作为同盟会秘密联系的据点。

在大黄村的乡贤馆中设有丘哲的纪念堂“思喆堂”。“思喆堂”是由丘哲的子女捐资兴建的,里面展有丘哲铜像及其生平事迹的介绍,以此来纪念丘哲。

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黄村:大黄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杨都督府故居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都督故居为安义县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代

类型:古建筑

地址:江西省安义县黄洲镇七房山下村

简介:

杨都督府故居位于江西省安义县黄洲镇七房山下村,由云贵两省总督杨正高在清同治九年建造。杨正高,号章甫,生于道光丙申年(1833年)卒于同治壬申年(1870年),官居二品,此宅院是一幢坐东朝西的古建筑,为一重三进,即面阔三间、进深十间,内有二个天井,属砖木结构房顶为硬山顶,大门口设六步级阶,级阶下设左右骑马石各1个,为一级台阶状,骑马石刻有花瓶纹饰图案。大门呈八字形,门左右各设麻石鼓一个,进大门穿过前庭(已被毁),就是主屋,进主屋大门是前过堂,过堂内有三个门,中间为中门。

杨正高 ,号章甫,生于道光丙申年(1833年)卒于同治壬申年(1870年) 安义黄洲七房山下杨家人。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一身高超武艺,12岁离乡,17岁戍边,22岁疆场掌印,29岁任云贵总督。官居二品。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初四,皇帝下诏,追封杨正高曾祖父杨式珍,祖父杨世耀,父杨之近为武功将军诰命,诰授杨正高武显将军,钦赐刚勇巴图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德赞楼黄遵宪故居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德赞楼(黄遵宪故居)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德赞楼(黄遵宪故居)位于梅州市梅江区金山办事处,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

2017年11月28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德赞楼(黄遵宪故居)为第六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街道: 金山街道是梅州市梅江区所辖。是根据省民政厅粤民区91号文精神,由原金山办事处、东山办事处、东郊镇撤并而新设立的。于去年8月14日由区委宣布挂牌成立。辖区东界梅县西阳镇,西面与西郊办事处相连接,南濒临梅江河,北临梅县城东镇。总面积41平方公里,总户数16590户,总人口82041人,农业人口6553人,非农人口65488人。下辖10个居委会和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叶飞故居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叶飞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叶飞故居位于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年代为民国。

简介:始建于清中晚期,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单进两落五开间东连护厝,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灰瓦屋面。1919年叶飞的父亲带其回乡在此居住。叶飞(1914-1999),原名叶启亨,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任福州军区司令、海军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叶飞将军逝世后,在泉州和南安市委、市政府重视下,于1998年初开始修建叶飞将军故居,2001年6月建成并举行开馆仪式。陈列馆共分为六大部分:一、家乡、家族、童年;二、投身革命;三、烽火岁月;四、心系海防;五、建设祖国;六、余热生辉。馆内陈列着叶飞将军生平事迹照片;叶飞少时用过的衣橱、书桌、床铺、小油灯;叶飞穿过的棕蓑衣、用过的藤书包、将军服、墨宝以及战争年代用过的-。

2001年10月,南安市委、市政府命名叶飞故居为南安市级国防教育基地;2002年3月南安市委、市政府命名叶飞将军故居为南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7月,泉州市委、市政府命名叶飞将军故居为泉州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1月省侨联命名叶飞将军故居为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11月省政府命名叶飞将军故居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保护范围:东至村路,南至后檐墙外10米,西至村委会东侧围墙,北至故居石埕外沿。

2018年,叶飞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