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浯溪摩崖石刻的英文名(热门20篇)

浏览

1535

文章

505

篇1:横坑摩崖石刻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横坑摩崖石刻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横坑摩崖石刻位于邵武市桂林乡横坑村,时代为清代。

横坑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横坑村:横坑村是革命老区村,省级生态村,闽江源头,第十一届邵武市级先进村。横坑村至今还较完整保留明、清时期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60多座,均为青砖碧瓦,纯一色明清建筑,大门和大厅门均以石条为框,门框三围浮雕松鹤、祥云。厅内百年壁画色彩依旧鲜艳,每扇门、窗上雕刻的图案各不相同,都非常的精巧。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7度38度,北纬27度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98年,原依托春秋祠馆址设立。2015年,设立博物馆陈列室于叙永县新区,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陈列室)陈列石刻文物实物32件,木雕文物实物23件,多媒体展示5处,人机互动体验项目2个,馆藏其它类别精品文物10件,图片128幅,以极具叙永地方特色的木石雕刻精品文物为主要布展内容,辅以其它类别的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叙永木雕石刻文化繁盛的根源和叙永地方特色文化。展馆布展特点鲜明、多媒体手段运用得当、设计精妙,与文物巧妙组合互补,展览的观赏性、趣味性较强,在同类同级博物馆中创新较为突出。

叙永县木雕石刻博物馆欢迎您!

服务事项叙永县木雕石刻精品、近现代名人字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

地址泸州市新区档案史志局一楼

联系电话0830-6266566

服务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及法定节假日期间开放,开放时间:上午9点-12点下午3点-6点

交通线路公交1路、3路及的士可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密云番字牌石刻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密云番字牌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番字牌石刻位于密云县城北部65公里的一座小孤山上,是密云县重点保护文物,在小山的南面石壁上刻有20多组文字,长期无人辨认,1987年经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专家们鉴定:石壁上的番字系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字。其中,有梵文、蒙文和藏文,文字的内容是佛教的“六字真言”,在东山坡上,有一块高2米多的立石,石的东面石壁上刻有一个大型番字,字高1米有余,宽约30厘米,为佛教的“十自在画”,此处刻字的时间为明清时代。

景点位置

北京市密云县番字牌乡番字牌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光泉石刻

全文共 1079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年间,南宋朝廷外有金人觊觎,内有农民起义,严重威胁到朝廷的安危。在“攘外必须先安内”的思想主导下,南宋朝廷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农民起义军的平乱战争。岳飞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与茶陵茶乡结下渊源的。座落在茶陵县高陇镇光泉村的“光泉”摩崖石刻就是这一历史背景的最主要的见证与体现。

绍兴二年(1132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岳飞奉诏追剿农民起义军曹成部属。那天天黑之后,岳飞和他率领的岳家军由江西永新经茅竹坳抵达茶陵境内,在现在的秩堂镇合户村安营扎寨。夤夜时分,岳家军在当地一个私塾先生的引领下,急行军5公里,来到现在的高陇镇光泉村光泉组一块大石壁下。当时,五更将近,天色微微发亮,岳家军人困马乏。恰好,石壁下有一口山泉,水清甘洌。疲乏的岳家军喝过山泉水,稍事休息之后,一个个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此时,东方的天空泛出了淡淡的鱼肚白,天色更明更亮了。见此情景,岳飞兴致大发,顺手拿起长枪,在旁边的稻田里挑起一个禾蔸,以禾蔸代笔,在石壁上写下两个大字:“光泉”。此后,这个地方就叫“光泉”。村子也改名“光泉村”。

现在看到的“光泉”摩崖石刻为阴刻正楷大字,离地面约两米,字幅大小为2.66×1.97㎡,题字之上还有阴刻正楷“宋岳忠武王题”六个约1米见方的副题。2002年,该石刻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秩堂镇志》介绍,当年岳家军离开后,当地人曾用墨模仿岳飞字迹誊写在一块木匾上,悬挂于石壁旁边,但是,不久就毁坏了。现存“光泉”摩崖石刻是清代咸丰年间石砻村人彭锡均先生雇人錾刻而成的。彭锡均,字云庄,人称“庄公”,他是茶乡三大学士之一彭维新的曾孙,生前为茶陵州增生,以孝道著称。他刊印了彭维新的《墨香阁集》,又因咸丰元年(1851年)辞谢了孝廉方正对他的荐举而名闻一时。现存“光泉”摩崖石刻上的字迹就是他的手笔。

据传,彭锡均“撰写”摩崖石刻上的“光泉”两个5米见方的大字并非一次书写的,而是费了一番心思:他先把字写在硬质纸上,把字镂空,再利用投影原理,在暗室的灯光下将字影放大。字影描摹下来之后,经过精心修整,再反复镂空、投影、描摹、修整,直到字影放大到预定大小为止。就这样,彭锡均先生写好了“光泉”两个大字,然后出资雇请匠人把这两个字錾刻在数百年前岳飞题字的石壁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茶陵“光泉”摩崖石刻。

茶乡民间至今流传着“光泉”石刻錾刻时候的神奇故事:说是匠人錾好石刻后,想在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一个字还没錾完,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所錾字迹顷刻被大雨冲刷干净了。匠人以为自己的想法触犯了神灵,不敢造次,就连彭老先生许诺的酬金也不敢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王宫工丈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桅夹村。石刻凿刻在一块花岗岩上,立面宽2.15米、高2.7米,凿刻部份呈T字形,正面阳刻文字“大王宫”、“工丈”以及带刻度的竖长条棱共1.94米,刻度清晰可见;每刻度0.38米。该石刻约刻于清代中晚期,是当时丈量土地的标准长度比照物,即地亩尺。“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的发现,为研究岭南清代度量衡标准提供了实物资料。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同类石刻的首次发现,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邻近“两粤广仁税”摩崖石刻,周围多古树,环境优美。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桅夹村:桅夹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层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层岩摩崖石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层岩摩崖石刻位于江永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潇浦镇层山村。始刻于宋沼平四年(1067),有字碑36方,无字碑10方,保存完好。

“层岩叠翠”是永明八景之首,历代游人如织。这些石刻命题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士绅以及各地名士前来游历聚会时吟诵的作品。威望广泛分布于层岩洞内洞外各处,内容多为江永县当地风土人情、山光水色、历史人物与事件记载。威望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字体,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俨然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大观园。是的地方文化和石刻书法艺术集中的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潇浦镇:江永县潇浦镇位于江永县中部,为县政府驻地。东与上江圩镇、黄甲岭乡毗邻,南抵回龙圩镇,西界允山镇,北与千家峒瑶族乡交织。镇政府驻五一路049号,辖4个社区居委会,塘背、白塔脚、红岩、红山、五爱、塔山、白水、江河、玉岭、新书房、江丰、何家、消江、陈家街、三元宫、唐家16个村。潇浦镇1949年前属永明县潇浦区管辖,解放后,永明县改为江永县,潇浦区更名为城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仁达摩崖石刻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仁达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仁达摩崖石刻距角克寺15公里,为骡马驿道,从觉克寺骑马单程4小时。是赤德松赞时代的,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这座石崖造像的价值主要有0:一是从“摩崖造像”上的文字看,是赤德松赞立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早,另外“摩崖造像”的文字中提出了完成藏汉友好大业的任务,而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上写着已完成了汉藏结盟的任务,这就说明了石碑在历史上的连贯性,也表明了汉藏两个民族友好的悠久历史,二是“摩崖造像”的文字内容还说明西藏的政教合一的萌芽从那个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三是“摩崖造像”的发现对我们研究赤德松赞时代的政治、文化、语言、书法、绘画、雕刻技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刘元故里摩崖石刻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刘元故里摩崖石刻为仁寿县文物保护单位。

刘元故里摩崖石刻位于仁寿县黑龙滩镇柳兴社区,年代为清光绪十年(1884),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2017年1月23日,刘元故里摩崖石刻被公布为仁寿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兴社区:柳兴社区简介柳兴社区地处原杨柳镇所在地,有中学、小学、信用社、卫生院等单位,辖9个组868户,总计人口3280人。辖区设有警务室、杨柳场管办,负责调解杨柳片区纠纷、市场、车辆、卫生管理。有2个经济社现已入住长岛安置小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黄竹坑石刻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黄竹坑石刻是香港史前时期的石刻,位于香港岛黄竹坑东北部一条小溪的旁边,近南风道一带,现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黄竹坑石刻的特色是有3组明显的回旋纹,状似动物的眼睛,亦有一说为雷纹,用以镇压水患。其石刻风格上与长州及蒲台岛的两组石刻极为相似。而黄竹坑石刻的特别之处是深入内陆约1公里,不同于香港其他石刻位于海边。有估计指石刻发现之处,于新石器时代是临近海边的,但亦有指石刻下有小溪流经,仍可以算是接近水边。

Rock Carvings at Wong Chuk Hang

必去理由:香港最古老的史前石刻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华阳洞石刻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华阳石刻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华阳洞石刻位于含山县环峰镇褒禅山华阳洞内,时代为北宋-明清。1054年,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华阳洞,写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舒国公,谥号文。江西临川人。洞内有北宋熙宁年间及明清时期的石刻数方,更增添该洞古朴典雅色彩。

保护范围:本体面积为25平方米。以华阳洞洞口为中心向外1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占地面积为65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周边50米,占地面积为12089平方米。

环峰镇:环峰镇系含山县县政府所在地,也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18公顷,总人口110717人,下属8个社区居委会,30个行政村。曾多次荣获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巢湖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镇”、巢湖市“六个好”乡镇党委称号。 环峰镇矿藏丰富,有铁、铅、锰等金属矿,还有石灰石、白云石、粘土、萤石、煤等非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裴祠石刻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裴祠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山西闻喜县城东北25公里礼元车站北隅。礼元镇古名木兰镇相传为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抗击侵略者的铁栅关。裴氏祠建于此。裴族人才辈出,享有盛名。裴秀创“制图六体”,裴松之注《三国志》;裴度平藩镇,恢复唐中央集权。祠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迭遭兵火,历代得修,现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与书法艺术上多属有价值的石刻。北周《裴鸿碑》,书法稳

健,唐玄宗书《裴光庭碑》,行笔豪放,字体俊美;殷令名书《裴镜民铭》,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

金大定至清代谱序,书法劲健,刻工洗炼,为氏族遗物之精华。

礼元镇:礼元镇地处运城市北端,素有运城“北大门”之称,距闻喜县城25公里,全镇32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30260口人,国土面积80.48平方公里,耕地72634亩,其中水地12871亩。由于地处运城候马两市中间,大运高速公路、二级路、三级路,同蒲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投资2.3亿元建成规模化的礼元工业园区,占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归宗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归宗岩摩崖石刻为建瓯市文物保护单位。

归宗岩摩崖石刻位于建瓯市徐墩镇,时代为明至清。

归宗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墩镇:徐墩镇位于建瓯市西北部,距建瓯市区15公里,是全市离市区最近的乡镇。境内205国道、南武路、横南铁路纵贯,南浦溪、崇阳溪汇合建溪流经全镇。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全镇方圆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山地面积4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9万亩,镇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个综合林场,101个自然村,8648户,3.5万人口。1991─2001年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燕子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燕子岩摩崖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真静书岩又称燕子摩崖石刻,是武胜八景之一,位于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距武胜县城约25公里。

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临河环岩的书岩始建于南宋,长210米,高3至6米,有从唐至清的书法名家篆、隶、楷、行、草各体10余幅、大小字600余个,各种体自有风格,刻工精湛细腻。1808年,真静书岩立有书岩特示牌,明令保护书岩,至今均保存完好。

保护范围:燕子岩共长210米。石刻四周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北外延20米,向南外延30米,向上至岩顶外延10米,岩底向山坡下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伊芦山石刻群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芦山石刻群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伊芦山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伊芦山,石刻主要分布在伊芦山中峰和西峰两处。中峰以中庵为中心,院内井旁石壁上有王同题刻“奇泉”草书大字;院东南角石壁有2.4米正方形石刻一方。在东向的悬崖上天然石洞内有王同“云洞”题刻,行书;在中庵下侧西南台阶阶旁石坡上有“高山流水”四个大字为王同题刻,楷书。

伊芦山西峰山脚下的耶苏教堂东岩壁上有隶书“更衣处”,楷书“衔杯处”;南侧有楷书“龙神岩”;篆书“月泉”。从“龙神岩”石刻向上,有隶书“云关”;向南为王同楷书“含光”题刻。从“云关”题刻向上有隶书“翠壁”;西侧有楷书“云龙潭”。龙祠(二郎庙)遗址有廖世昭题刻。从“翠壁”向上有隶书“三生石”,西峰顶有隶书“第一峰”。

伊芦山石刻群,篆、隶、楷、行、草诸体俱备,为研究连云港市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有着重要价值。200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主峰:北至主峰分水岭,东至“云洞”向东100米,西至“高山流水”向西100米,南至山底脚处外延长20米。

西峰:东至马脖子,西至伊芦耶稣教堂向西15米,南、北至山底脚处外延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绥德摩崖石刻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绥德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摩崖石刻景观称为“秦时明月汉时关”。早有“旱码头”之称的绥德,地理位置特殊,商贸业繁华,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引得历代骚人墨客在此留下墨宝。而绥德的石雕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还有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很多著名的摩崖石刻在“文革”中被毁坏,为了恢复被损坏的历史遗迹,反映绥德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去年3月,由绥德县籍影视界美术大师霍廷宵先生无偿设计,绥德县委、县政府投资200万元实施的这项工程,现在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

主体工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石刻部分,由21块石刻题字和“秦蒙宁晋”商贸通道浮雕组成。石刻题字均出自历代名家、书法家之手,其中最大的一块为“秦汉名邦”长15米,宽4米,是清代康熙皇帝御赐珍品;另有打磨好两块空白位置,以待后人来续。石刻下部沿路基装饰总长190米的西北“丝绸之路”——“秦蒙宁晋”商贸通道浮雕,展示绥德从古到今特殊的“旱码头”地理位置和商贸业的繁华景象,展示绥德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沧桑巨变。

第二部分为古城墙景观部分,位于摩崖石刻上方。一道蜿蜒连绵的古长城,曲曲折折将以古绥州四座城门永乐门、银川门、安远门、镇定门为原型的烽火台连接起来,恰似一条腾飞的巨龙。“永乐门”下的石崖洞中,安放着“三佛”“四菩萨”“二罗汉”九尊石雕像,洞崖畔上散落着一群石羊,古老的城墙边滋生出勃勃的生机,让生硬的石崖增添了动感,同时也预示着绥德将“羊”眉吐气……石刻最高处是一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神祇”(书·天神地神之意),预示天地保佑绥德繁荣昌盛,保佑中华国泰民安。

第三部分为龙凤桥部分,由翻修一新的龙凤桥和两头相对应的石雕文化小广场组成。龙凤桥为1932年蒋介石钦定十二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堪称无定河上第一桥。因桥身有19个石拱桥洞,也称“十九孔桥”。今年实施了翻新工程,换上了圆圆的石雕栏板和精美的龙柱,均以一龙一凤为主题图案,两端桥头各安放一对踏狮石鼓,煞是威武。

桥头右侧小广场有一玲珑石亭,中央为与龙凤桥相呼应的“龙凤石”,正面是根据桥名复原的“永定路”题字,由著名文艺评论家萧云儒题写;背面为石质的自然纹理,呈现出鲤鱼图案,右上方刻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底座刻有水纹,说的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广场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汉代“飞将军”李广射虎的浮雕,展示了“将军夜引弓,没入石棱中”的盖世武功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英雄豪情。护河栏板上是“绥州古八景”浮雕图,流传已久的“古八景”得到了直观再现,让人们抚今追昔,更加感慨当今的繁华盛世。

桥头左小广场中央为“毛泽东由此向东”纪念石,正面为题记,背面为繁华盛世图案。充分展示了毛泽东主席高超的军事谋略和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的爱民情怀,也充分佐证了作为无定河上第一桥的非凡经历和战略地位。

左侧广场护河栏板亦设置九幅浮雕,分别反映绥德革命历史的9个重要片段,即李子洲在绥德师范创建陕北第一个党支部;陕北特委合龙山会议;刘志丹指挥的黑圪战斗;-在沟口视察造船工作;-三五九旅指挥所;抗大总校和七分校在绥德;义合会议;毛泽东转战陕北时在绥德书写唐诗《绥州作》;彭德怀在绥德召开的攻打榆林动员会。这些浮雕真实生动地还原了绥德革命历史中几个关键事件,给后人以教育和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琴筑泉”石刻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琴筑泉石刻为武鸣区文物保护单位。

“琴筑泉”石刻位于武鸣县罗波镇凤林村板龚屯西面1000米,时代为清代。

2013年,“琴筑泉”石刻被公布为武鸣县文物保护单位。

凤林村: 凤林村地处罗波镇东部,位于武马公路25公里处,距罗波镇政府约8公里。全社区有14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共1217户,人口3996人。耕地面积4999亩,水田2482亩,畚地3655 亩,山林5000 亩。全村以种植水稻、木薯、甘蔗,玉米为主,现在在外凌有种植水果基地500亩,兼发展养殖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港口铺摩崖石刻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港口铺摩崖石刻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江摩崖石刻,位于清江乡车下村西北6华里左右的港口铺独立岩下,岩前白沙绿水,四周空旷宁静,与船滩镇河潭村相望。独立岩为红色砂质岩,外貌扁平。岩前2米处,有一淤积而成的泥沙台地,为岩刻挡风抵水的天然屏障,是该岩刻历时700余年仍能大部分保持清楚的主要原因。整个岩面长约30米、宽20米左右,上有宋元摩崖石刻文字及图画十米处。崖刻呈-式,字为楷书,阴文、直排,自右至左长约3.75米,诗文字大小不一。拟书:“辛酉嘉泰元年七月十九日姜宅在此修船,匠人吴监谩志云耳”。3行直排揩书,字5厘米见方,南宋(1201年)镌刻。“丙寅嘉泰定三年五月初六日刘监公”。2行直排楷书,字5厘米见方。元代(1326年)镌刻。“玉卓岩崖几暑寒,因营石室涉江干。山川千载谁为主,笔记今留万古传”。4行直排楷书,字10厘米见方。“大元至正三年岁次癸亥良月朔日简轩宋子景龙因营石室对江之北山到此题留记”。5行直排楷书,字8厘米见方。“马”画,高16厘米、宽23厘米。“莲花”画,一为高11厘米、宽20厘米;一为直径18厘米。“武士掮抢”画。“塔”画,高28厘米、宽10厘米。“佛”字。

这里早年有人居住,并利用有利地形建造房屋。据推,此地宋元时曾有一座寺庙,因修河改道,水位上涨,河床积淤才迁走。此崖刻,1984年列为武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江乡:武宁县辖乡。1950年属清江乡,1958年改石渡公社,1962年改清江公社,1984年复置清江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9.9公里。面积120.5平方公里,人口1.4万,以汉族为多。乡政府驻清江街。辖龙石、大田、汉桥、桐埠、腁头、清江、罗洞、车下、漳潭、茅田、殿下11个村委会。修河流经境内,可四季通航。清江至武宁公路横贯东西。乡办企业主要开采锑矿石和加工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玄天洞石刻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玄天洞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玄天洞石刻分布于玄天洞口顶部岩上,高约3米,宽约15米,多为民国及以前各代名人所题,刻字或古朴端庄,或龙腾凤舞,笔力功底深厚,字体楷书居多,行、草、篆书均有,整个布局颇有层次。刻字共9组,均为阴刻,字大小不等。从左至右为:右横刻“玄洞口云”4字,左竖刻“陈振声题,古播张维远刻”,楷书;右横刻“峭壁深幽”4字,左竖刻“里人王佐题”,楷书;右横刻“探玄索奥”4字,左竖刻“大坪徐笃光题”,楷书;右横刻“仙源”2字,左竖刻“徐映辉题”,楷书;右横刻“口口口口,4字,左刻“口口口题”,草书,字迹已不清;中横刻“玄门洞天”4字,左竖刻“口口贫后仁题”,右竖刻“民国廿一年五月”,行书;横刻“樊中圣贤”4字,篆书;中横刻“木皮庵,,3字,左竖刻“古口口题”,右竖刻“铜仁万口钦题”,楷书;横刻“玄机”2字,行书。刻字基本完好。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在贵阳金阳汽车客运站坐到息烽的汽车(票价26元,10分钟一趟,车程1.5小时)。也可以坐火车去,每天有4对过路火车从贵阳到息烽(车程1.5-2小时,票价12.5元)。之后可以在汽车站乘坐息烽到阳朗的公交车到息烽集中营后步行前往。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玄天东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龙湫摩崖石刻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大龙湫摩崖石刻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龙湫摩崖石刻位于乐清市雁荡山。大龙湫为雁荡山“二灵一龙”三绝之一,历代名人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连云嶂今存摩崖28处,碑碣7方。属唐者1处、宋2处、明4处、清7处、民国15处、不明年代者6处。其著名者有:唐诗人杜审言(646-约708)“杜审言来此”题名,宋嘉祐间(1056-1063)两浙转运使张瑰“张瑰唐公游”题名,明嘉靖三十年(1551)浙江提学副使薛应旂“嘉靖辛亥十二月武进薛应旂到此”题名,清道光廿八年(1848)前江苏巡抚署两广总督梁章钜题名,及民国十三年(1924)康有为“白龙飞下”题字。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乌岩山第一石门摩崖石刻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乌岩山第一石门摩崖石刻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乌岩山“第一石门”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大赤坎村黄杨山第二峰乌岩山石壁上,刻于清乾隆乙巳年(1785)。在乌岩山山腰处一块宽4.50米、高3.89米的花岗岩上,行书横排阴刻:“第一石门”四字;竖排阴刻上、下款:“乾隆乙巳重阳”、“朝山杲斋题”。石刻所处位置是大赤坎东坑(山涧名)中段涧水出口处,两边各有一巨石矗立,立面平整,对峙如门,形成一道宽6.25米、高6.10米的“门洞”,涧水从“门洞”冲出,泻经石崖三迭。“第一石门”摩崖石刻是斗门地区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唯一有纪年记载的摩崖石刻。2008年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区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乌岩山“第一石门”摩崖石刻历史久远,目前完全处身于大自然之中,是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一个亮点,在历代所传的“黄杨八景”中都榜上有名,当地群众习惯于把摩崖石刻所在地附近一带山坡统称为“第一石门”。该摩崖石刻附近还有“无底深潭”、“半边葫芦”、“三叠崖”、“仙女浴盆”、“百步梯”、“百丈崖”、“金台寺遗址”等古代“黄杨八景”中的景点。

大赤坎村:大赤坎村位于黄杨山下。全村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山林地3800亩,耕地面积8500亩。其中鱼塘4500亩,水稻2500亩,花卉206亩,经济作物1280亩。全村现有常住人口5859人,1450户。大赤坎村有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52人。村内有共青团支部、大赤坎村民兵营、大赤坎村妇女会、大赤坎村治保会、大赤坎村调解会、大赤坎村计生办公室,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