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浯溪摩崖石刻有多大精彩20篇

浏览

536

文章

505

篇1:“天医处”摩崖石刻、“枕流漱石”摩崖石刻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天医处”摩崖石刻、“枕流漱石”摩崖石刻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医处”摩崖石刻、“枕流漱石”摩崖石刻位于从化区温泉镇广东温泉宾馆松园别墅区后山。

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天医处”摩崖石刻中心点为圆心,10米为半径划圆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从“枕流漱石”摩崖石刻文物本体外缘外延5米。从保护范围外延约30米。

温泉镇:温泉镇位于从化市东北部,全镇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万人,下辖22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温泉镇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增城,东莞相邻,南与广州接壤,西与清远、韶关相邻,北可通江西省,距广州市区仅75公里。区内交通畅通,105国道、355线省道、从增高速、街东高速贯穿全镇,距京珠高速公路从化出口仅10多公里,距新白云国际机场也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廉溪摩崖石刻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廉溪摩崖石刻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廉溪摩崖石刻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双峰村,年代为清道光壬辰(1832),类别为石刻类。

位于溪潭镇双峰村西北向1.2公里溪边山下,刻于时代不详。分布在溪边面朝西南的岩壁,皆楷书,有“寿”、“福”、“鸢飞鱼跃”等字。“寿”字,字幅1米×2米;款识“道光壬辰扆南九十七叟冯宗池黑圭”。“福”字,字幅1米×1米。寿、福两字之间刻“鸢飞鱼跃”四字,字径0.5米。后两刻有款识“澜川临”。该摩崖石刻为研究我市人文提供一个实物资料。2004年由福安市文化体育局公布为福安市首批文物点。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墙体外延伸10米。

溪潭镇:福安市辖镇。1958年设溪潭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10公里。面积119.5平方公里,人口3.6万。省道浦赛段过境。辖城山、溪北、马山、凤林、濑头、濑尾、岔口、双峰、沙岩、陈家山、张家山、西隐、岳秀、岐山、脈溪、下庄、院前、濑洋、仙石、廉村、溪填、兰田、王洪口、上湾、洋头、瓜溪、西安、芹洋、吉坑、岭头、华岩、周家山、前浦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程九万墓石刻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程九万墓石刻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程九万墓石刻南宋青阳县朱备乡东桥村

程九万,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人,《宋史》载:程于淳熙二年中进士,历司农簿太府丞、两淮盐业史等,政绩颇著。其早年曾在九华山双峰下筑室读书,自称“双峰居士”。南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及第,官到文华阁待制。程九万任职期间,处理公正,执法严明,深受百姓爱戴,被人称为“程青天”。著有九华诗百首、《历阳记》10卷。《宋史》及《安徽通志》、《中国人名大辞典》有传。墓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由墓冢、拜台、神道三部分组成。神道两侧排列石虎、石羊、石人各1对,前置“文华阁待制青阳开国公程九万神道”石碑。该墓是研究南宋葬制、葬俗和石雕艺术的珍贵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淳化阁帖石刻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淳化阁帖石刻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淳化阁帖石刻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西街虞家祠堂内。

别桥又叫甓桥,在溧阳北,与金坛的指前乡相邻,东北距长荡湖十里左右,是个商业兴盛的水陆码头。值得一提的是,街镇上的原虞家祠堂屋墙壁上,遗存有一组明代晚期仿“肃府本”摹刻的《淳化阁帖》石刻,它是历代名--贵的书法真迹。

“淳化”是北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之一,《淳化阁帖》是宋太宗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命侍书学士王著,把皇家秘阁(帝王藏图书的楼阁)所收藏的历代法书甄选编次,标名为“法帖”,摹刻在枣树木板和石板上,拓印墨本赐给大臣。帖分十卷,卷首是《历代帝王帖》;第二、三、四卷是《历代名臣帖》;第五卷是《诸家古帖》;第六、七、八卷是《东晋王羲之帖》;第九、十卷是《王献之帖》。长期以来,古人法书,赖此以传。由于王著鉴别水平一般,故而采择不精,致使帖中夹杂部分伪迹或把作者标误。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肃宪王命温如玉、张应召两人将所收藏的《淳化阁帖》重经鉴选,另摹石上,世称“肃府本”。历来将此“阁帖”称为“法帖之祖”。

别桥这组石刻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时受到损坏,后经整理尚有完好者47方,破碎者71方。又历数十年后,虞氏家族出资整修所有石刻,计完整者42方,破碎者73方,连同《跋淳化阁帖》、《珍藏淳化阁帖》3石,共计118石,自上至下分六层排列,用水泥嵌砌在祠堂廊屋的东南西三面墙上。每块刻石均高0.32米,宽则分别为0.63、0.80及1米不等。这组石刻卷后仍保留“淳化三年十一月四日奉旨模勒上石”和“万历四十三年已卯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王令旨重摩上石”原题刻五处。

1982年,对这组石刻采取了化学加固,同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这是除西安碑林石刻博物馆保存有《淳化阁帖》石刻外,惟一遗存于江苏的“阁帖”石刻。

别桥镇:苏南名镇,溧阳北大门——别桥镇,地处长荡湖,距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地均在100公里左右,离常州约40公里,到宁杭高速道口只需10分钟,到即将建成的扬溧高速道口仅需5分钟。总面积49.5平方公里, 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08万人,辖区一马平川。别桥镇历史悠久,是明代著名翰林少史马一龙,清代开国后第一位状元马世俊的故乡,存有闻名遐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浪湾石刻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大浪湾石刻是香港史前时期的石刻,位于香港岛大浪湾以北,现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亦为香港首个法定古迹。

大浪湾石刻在1970年被一名警务人员发现,位于临海的石崖上,面积90厘米乘80厘米。图形为抽象的鸟兽纹,图纹大致呈几何形。考古学家估计,该石刻刻凿年份大约为新石器时代,估计是当时居民相信刻石能护佑航海人士,以及他们对航海及天文表现崇拜。现在该处已被加建封罩以作保护。

Rock Carvings at Big Wave Bay

必去理由:香港最早划定的法定古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万寿山”石刻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万寿山石刻为连云区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山”石刻(民国)

“万寿山”刻石位于宿城街道万寿山顶,南瞰宿城水库,北望悟道庵涧,西连宿城西山,东临宿城山间盆地。

字径约50厘米,楷书,无款。传为振亚和尚题勒。传初唐时期,秦王李世民征东至此,将士们一夜之间围土筑城,山呼万岁,山之得名。民国期间,许鸿滨及法起寺振亚和尚曾在该山南坡留有题勒,民国廿七年国民党第八游击总队题刻抗日誓言将其覆盖。

宿城街道:2013区划调整:撤销宿城乡,设立宿城街道办事处。调整后行政区域面积为21.39平方公里,人口4525人,辖夏庄居民委员会,东崖屋、高庄、宝山、大竹园、留云岭5个村民委员会连云港市连云区辖乡。1948年设宿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8公里,距连云港港口4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0.5万。过云(山)宿(城)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层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层岩摩崖石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层岩摩崖石刻位于江永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潇浦镇层山村。始刻于宋沼平四年(1067),有字碑36方,无字碑10方,保存完好。

“层岩叠翠”是永明八景之首,历代游人如织。这些石刻命题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士绅以及各地名士前来游历聚会时吟诵的作品。威望广泛分布于层岩洞内洞外各处,内容多为江永县当地风土人情、山光水色、历史人物与事件记载。威望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字体,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俨然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大观园。是的地方文化和石刻书法艺术集中的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潇浦镇:江永县潇浦镇位于江永县中部,为县政府驻地。东与上江圩镇、黄甲岭乡毗邻,南抵回龙圩镇,西界允山镇,北与千家峒瑶族乡交织。镇政府驻五一路049号,辖4个社区居委会,塘背、白塔脚、红岩、红山、五爱、塔山、白水、江河、玉岭、新书房、江丰、何家、消江、陈家街、三元宫、唐家16个村。潇浦镇1949年前属永明县潇浦区管辖,解放后,永明县改为江永县,潇浦区更名为城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旅游攻略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是一座陈列北京地区石刻文物的专题性博物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石刻艺术博物馆旅游介绍

真觉寺采用典型中国寺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建筑殿宇的方式建造,在明初建寺之时,原为多进寺院,据数据记载,在中轴在线的建筑,南起牌楼、山门、天王殿、前大殿、金刚宝座塔、五佛殿及后照殿,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配殿及僧舍等;清代乾隆皇帝更两次大规模的修缮,使真觉寺成为一座,建筑严谨,俱藏传佛教特色的皇家寺院。

几曾何时,在饱尽历史沧桑之后,真觉寺在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只剩下金刚宝座塔和塔前的两株古银杏树,独自屹立在长河北岸。真觉寺现在的面貌,是随着一九八七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设立,所形成的建筑布局。

在中轴在线有新建的山门,真觉寺前大殿遗址,和金刚宝座塔,塔后的院落,开阔为艺术石刻及法帖碑廊;在西路设有人与石刻简史陈列厅,石雕文物陈列区,宗教石刻陈列区,会馆石刻陈列区;在东路则开辟有石刻综合陈列区,耶酥会士碑陈列区,功德碑陈列区、墓志陈列区等四个展区。

看过“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旅游攻略”

石刻艺术博物馆旅游信息

景点位置: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五塔寺村24号

开放时间:9:00-16:00

票价(元) :20元,学生半价每周三免费参观(限200人)

行车路线 :乘320、332、904、特6、716、808路车到国家图书馆下车,沿长河向东行路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密云番字牌石刻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密云番字牌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番字牌石刻位于密云县城北部65公里的一座小孤山上,是密云县重点保护文物,在小山的南面石壁上刻有20多组文字,长期无人辨认,1987年经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专家们鉴定:石壁上的番字系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字。其中,有梵文、蒙文和藏文,文字的内容是佛教的“六字真言”,在东山坡上,有一块高2米多的立石,石的东面石壁上刻有一个大型番字,字高1米有余,宽约30厘米,为佛教的“十自在画”,此处刻字的时间为明清时代。

景点位置

北京市密云县番字牌乡番字牌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丹山摩崖石刻群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丹山摩崖石刻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山摩崖石刻”位于辰溪县城对岸著名旅游景点丹山寺以钟鼓洞为核心的沅水石壁上。丹山因俨若巨龟,古时又称为龟山,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知县朱兆梓,在悬崖尽头因势新建丹山寺,由于上倚绝壁,下临深潭,重檐飞阁,鬼斧神工,丹山寺自古便以“崖寺晚钟”之称成为辰溪县古八景之一。搭梯爬上寺后丹山洞下的钟鼓洞,只见洞中有二石,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相互照应,浑然天成。形状似一钟一鼓置于天然洞内,叩之,声声入耳,婉转动听。相传,每当夜深人静时,便从沅水南岸传来优雅动听的钟鼓声。

在钟鼓洞内外石壁上,17幅摩崖石刻诗文赫然入目,部分字迹依稀可见,每幅石刻大小不一,字体不同。石刻诗文内容有描摹古辰阳奇山异水的,有描摹大酉山、钟鼓洞及沅水风光的,有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据考证,诗文作者以明代哲学家、兵部尚书王守仁(又名王阳明),明太仆寺少卿满朝荐、明代御史薛瑄、明代将军邓子龙、清乾隆宰相傅桓、清代湖广总督林则徐手迹尤为珍贵。令人惊奇的是,所有石刻均悬于半壁上,离崖顶80余米,河床30余米。观光人员在赞叹古人之生花妙笔的同时,还惊叹古代建筑工艺之美妙绝伦。

钟鼓洞内的石刻以明代王阳明诗文保存最为完整。据辰溪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公元1510年,38岁的王阳明被明武宗重新招用,路过辰溪,在夜游钟鼓洞后诗兴大发,一首“奇石临江渚,轻敲度远声。鼓钟名世闻,音韵自天成。风送歌传谷,舟回漏转更。今须参雅乐,同奏泰阶平。”的五言律诗朗朗上口。在丹山崖壁上,明嘉靖年间辰洲郡守徐珊所题写的“太古遗音”四个大字刚劲有力。

辰溪县原为辰阳县,为西汉高祖7年设置。自古以来,有“云贵锁钥,五溪通衢”之称,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南的重要通道。在古代,许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或官场失意被贬,或科举中第赴任,经此丹山埠头,稍作休憩,对酒当歌,瞻观丹山美景和沅水磅礴气势,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或直抒胸臆,或描摹山水风光。若与文友邂逅,作诗应和,堪称绝伦。“丹山摩崖石刻群”就是古代辰阳县邑水路发达,商埠繁华的历史见证。

作者:肖军

辰阳镇:城郊乡与辰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辰阳镇辰溪县辖镇。隋设县后,历为县治所。1935年设阳城镇,1937年改辰阳镇,1951年改城关区,1953年改城关镇,1981年恢复辰阳镇,面积27.74平方公里,人口6.07万。1845省道经过境区,沅水常年通航。辖中山街、新市街、公园街、双溪口街、文昌巷街、龙头井、柳树湾、余家巷、广恩寺、大路口、小路口、先锋、东风、熊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八百洞天”石刻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八百洞天”石刻位于奉新县赤岸镇华林村湾里组浮云山腰的李八百洞口的一块花岗石壁上,为宋代石刻。石壁下方有一洞,“八百洞天”阴刻楷书,两行直刻,每字长0.25米,宽0.2米,左下方分五行署“蜀士李八百自夏后戊戌隐此,大宋癸亥嘉泰三年,五千八百三十六年闵敬中题”。石洞传为李八百修仙之所。李八百,名常真,蜀人,生卒年代不详,其自称年八百岁,或云日行八里,故称“李八百”。“八百洞天”石刻对了解当时的宗教在此地发展有一定的佐证作用。

华林村:华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龙洞子摩崖石刻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龙洞子摩崖石刻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洞子摩崖石刻(原名:龙洞子石刻)

年代:清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射洪县明星镇龙潭村

简介:龙洞子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明星镇龙潭村6组村东300米,西距村委会800米。造像石刻凿于龙洞河右岸高4米,宽50米的龙洞山黄砂岩壁上。龛高1.3米,宽0.7米,深0.02米。坐西向东,造像4龛。K1龛高1.2米,宽0.6米,深0.01米,楷书阳刻题记,局部模糊不清。K2龛高1.2米,宽0.6米,深0.01米,楷书竖排阳刻题记,18行,398字,字径0.04米,记述增修事宜。K3为石龙,长2.4米,宽1.3米,深0.01米,作龙珠行戏图。K4龛高2.4米,宽1.3米,深0.1米,龛内佛像3尊,中间一尊头残,高1.1米,善跏趺坐莲台上,左1尊高1.1米,右1尊无头,俊善跏趺坐。山脚石刻二处,石刻凿于龙洞河左岸石峭壁上,坐东南向西北。均为楷书阳刻题记,横向排列,从右至左。右为“放生池”,刻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左为“放生潭”,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每字长、宽均为0.4米。

龙潭村:龙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贤令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贤令山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清阳山贤令山摩崖石刻位于阳山县阳城镇北一公里的贤令山。贤令山原名牧民山,唐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由监察御史贬为阳山县令,任内勤政爱民,后人为纪念他,改牧民山为贤令山。贤令山摩崖石刻分布在打字岩、千岩表、读书台、游息洞、朝阳洞等景点,有唐至清代石刻36题,其中尤以打字岩的石刻最为珍贵。打字岩高约7米,宽约13米,上有韩愈“鸢飞鱼跃”草书题刻,每字长0.50米、宽0.40米,笔力遒劲;另有宋绍熙元年(1190年)阳山令张本中的楷书《皇宋圣传颂诗并序》,刻面宽4米、高3米,全文28行,每行两字至18字不等,共396字,每字长0.13米、宽0.10米,古劲遒秀,是广东杰出的宋刻。还有著名的韩愈手书“千岩表”、《远览诗》,宋米芾“且看山斋”题刻,以及清代书法家符翕的手蹟、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连州知州曹镐等刻的韩文公半身石刻像碑等。因时代久远,风化严重,尤其读书台的石刻,因靠近公路,又长期积水,使唐至清代的24题石刻中有13题长期被泥水浸蚀,部分铭文剥落不清。

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东磊石刻群含渔湾石刻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东磊石刻群(含渔湾石刻)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磊石刻群(含渔湾石刻)(清至民国)

东磊石刻群(含渔湾石刻)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云台街道东磊村、渔湾村,系清至民国时期石刻群,共有50余处石刻,刻于延福观附近的岩壁及渔湾老龙潭周围。其中“万壑朝宗”题刻(所属南云台林场)是清代题刻,刻面高0.5米,宽1.93米,大字字径44厘米,款字字径6厘米,字体皆为楷书;“登山观海”题刻(所属南云台林场)系清代题刻,刻面长1.2米,宽0.6米,大款字径35厘米,小款字径14厘米,字体皆为隶书;“洗头盆”诗刻是清代的诗刻,由杨廷镇题诗并勒,字径11厘米,楷书;“重来东磊”题刻,字径25厘米,楷书;“温泉”题刻是民国时期题刻,二字楷书,字径60厘米,款具“民国八年春,陶士英题”。渔湾石刻现有3处,分别是姚士璋“飞雪”题刻、“花镜石”题刻与“曲水”题刻。姚士璋,浙江仁和人,光绪进士,海州石室书院山长,以篆书名于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洗笔泉石刻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洗笔泉石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洗笔泉石刻所在地书堂村属亚热带气候,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高温干旱,冬季寒冷干燥,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6.9°,降水量1411毫米,无霜期274天。其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地突兀,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水资源充沛。地下蕴涵丰富的花岗岩矿石资源。

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洗笔泉”三字相传为欧阳询所书,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之处。

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县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

“洗笔泉”三字为隶书,相传为欧阳询所书。刻在一块长约1.8米,宽约0.6米天然花岗岩上。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之处。

洗笔泉石刻所在地为山腰,人口稀疏,树木繁茂,难于有效守护。2001年,“洗笔泉”三字中的“泉”字的右半部有一小块被当地一精神病人谢文兵凿掉,现“泉”字高19cm,宽13cm。

洗笔泉石刻为隶书阴刻文,时代久远,对研究唐代书法艺术有一定的价值。洗笔泉石刻对研究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父子的生活轨迹提供实物佐证。

2019年,洗笔泉石刻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书堂山村:书堂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披雪瀑摩崖石刻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披雪瀑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披雪瀑摩崖石刻,位于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碧峰山麓。前瀑西崖石壁下,留有宋绍圣年间题刻:“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侥子厚合肥皇甫崧升宋绍圣丙子正月甲寅日同游”。后瀑北面崖壁上,刻隶书“崩雪”二字。

披雪瀑分前瀑、披龙、后瀑三部分,“前瀑壮观后瀑险,披龙狭长景色奇”。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披雪瀑雨后飞泻,游人前往观赏,多有题咏”。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

披雪瀑摩崖石刻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桐城文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九龙山石刻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九龙山石刻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山石刻位于长垣县魏庄街道办事处大车村。年代为。 九龙山石刻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魏庄街道:魏庄镇位于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城南偏东5公里处,距新乡、开封、濮阳、荷泽均不足百公里,濒临106国道,308省道,新荷铁路,是长垣县副中心镇,1996年实现撤乡建镇。全镇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230亩,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48817人。镇区建成面积6.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1583人,城镇化水平41%。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龙吟寺石刻造像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龙吟寺石刻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吟寺,迹名龙尾寺,座落在海拨980米的九龙山上。这里四面翠浪起伏,浩渺连天,天风吹荡,竹涛声声,恍若龙吟,故名龙吟寺。

龙吟寺位于翡翠长廊东北方三公里处,寺庙占450平方米,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曾有正殿、下殿、侧殿。清朝嘉庆年间涨惠和尚修。1959年被折毁,还剩基石,台阶和石门框,框上有对联:“双树插青云龙吟虎啸,四边连空碧乾端坤倪”。龙吟寺现还存有佛像41尊。正殿的莲花宝座上有三尊大佛,庄严肃穆,有威武之感,与一般寺庙所塑的慈祥文静的佛像风格不同,据四川省文化部门和史馆的专家考证,有近似西藏的内格。两侧的罗汉、或坐或倚,或笑或思,形态万千。前殿,后殿和两个廊坊还有阿弥陀佛,观世音、韦陀天、灵宫等塑像。这些塑像雕刻工艺精巧,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极富有生活气息。

龙吟寺后山门下的半山腰有个睡佛洞,洞内石佛横卧,其雕凿于何年何月,为什么在半山腰中雕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考证。

保护范围:大雄宝殿外缘向东外延60米,向南外延45米,向西外延15米,向北外延4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邱坑摩崖石刻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邱坑摩崖石刻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邱坑摩崖石刻位于顺昌县高阳乡大富村,时代为明代。

邱坑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富村:大富村位于高阳乡东北部海拔762米,主村距离乡政府15.6公里,于建瓯房道前村,南雅镇鲁口村交界。全村包括后堀、白畲,外厂、邱坑、大坑、张坑、新建等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57户农户,总人口1843人,33名党员,35名村民代表。全村土地总面积3.53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6110亩(生态林5775亩、竹林面积11006亩,经济林2498亩,耕地面积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龙王堂石刻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龙王石刻为阜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堂石刻位于颍州区九龙龙王行政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刻。

龙王堂石刻为阜阳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镇:九龙镇地处颍州区西部25公里,四县、市、区交界处,102省道横贯其中。辖区国土面积48平方公里,有18个村(居)委会,128个自然庄,320个村民组,9929户,4.1万人,耕地面积37830亩。 九龙镇原名栗头店,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繁荣,现有四个集贸市场,其中九龙集紧靠省道,是九龙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镇人口达5000余人,基础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