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浯溪摩崖石刻名胜古迹(实用20篇)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是一座陈列北京地区石刻文物的专题性博物馆。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浯溪摩崖石刻名胜古迹,供大家参考!

浏览

7159

文章

526

篇1:杨箕玉虚宫石刻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杨箕玉虚宫石刻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箕玉虚宫石刻位于越秀区中山一路杨箕村泰兴直街60号玉虚宫内。

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从文物本体建筑边线外延5米,北至雄镇大街现状路南边线,南从文物本体建筑边线外延5米,西至西侧4层建筑东边线。

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局部至杨箕村复建房建筑西墙线,北至北侧规划路北边线,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西至西侧杨箕泰兴直街规划路东边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南山石刻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南山,古名“铧刃山”,又名“广华山”,距大足县城南2公里。南山自古就被列为大足十景之一。山顶至今尚存古玉皇观遗址,山中古木参天,蓊郁荫翳,修篁夹道,曲径通幽,向来就有“南山翠屏”之美称,是历代文人墨客纳凉品茗,吟诗作赋的最佳去处。清大足县令张澍赞曰:“夹路松声涌翠涛,丛皇秀色上霜袍,偷闲来问空王法,仰首呼通帝座高。”

南山石窟,因位于南山得名,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神仙体系完备的纯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书卷气最浓的一处石窟。造像起源于南宋,明清有增补,作品通编15号。有真武大帝,后土三圣母,三清洞,龙洞,宋碑5通,题记7则,清碑15通,清、民国楹联各1幅。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公元1127~1278年)时期,明清两代亦稍有增补。南山石刻共有造像15窟,题材主要以道教造像为主,作品刻工细腻,造型丰满,表面多施以彩绘。南山石刻是现存中国道教石刻中造像最为集中,数量最大,反映神系最完整的一处石刻群。

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六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宣布,南山摩崖石刻属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又被重庆评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摩崖造像一共有十五龛造像。都以道家作品为主,这是此山的一大特点。三清古洞是其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战三捷石刻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三战三捷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以下简称三战三捷)是原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为纪念湘北抗日和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在大云山留下的大型石刻。它刻石于1942年12月,选址于大云山隆兴宫西侧200米处的一块大石崖,1998年7月被岳阳县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级人文景点。

三战三捷摩崖石刻是原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为纪念湘北抗日和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在大云山留下的大型石刻。时任临湘县长王翦波请杨森题字,杨森欣然命笔。王翦波召来40名石匠,历时两个月完成。

整个石刻分三大部分,即三战三捷四个大字的石刻,65个注解碑文石刻,三捷泉源石刻。三战三捷石刻为一露天摩崖石刻。整块石壁宽15.8米,高11.3米,面积为178平方米。在石壁的东边,镂刻了“三战三捷”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排。石壁的西边镂刻65个字“倭寇侵我中国,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泐石共勉。杨森题。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文字从右至左竖写横排,正楷阴刻。在杨森题刻三战三捷靠东南方1O米处,杨森部第二十军第133师师长夏炯题有:“三捷泉源”4字,凿成的石壁平面22.8平方米(5.7×4),每个大字1平方米,从右至左,正楷阴刻。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战三捷石刻一直保存完好,现已有公路连通。“新绿丛中摩刻壮,旧碑文里缅怀深”。三战三捷石刻将作为中国爱国官兵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永远激励着后人。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水西摩崖石刻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水西摩崖石刻为连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水西摩崖石刻在连平县田源乡肖屋村东南向约2公里处道旁石壁。系明嘉靖四十五年(1658米)总兵都督俞大猷等镇压李亚元等农民起义之后,班师回朝的纪功石刻。全文面积6平方米,镌60字,每字径0.20米,镌深0.05米。字体凌乱,深浅不一,疑为剑镌。全文为“明嘉靖丙寅岁二月初七日,总兵都督俞大猷、副使张子弦、参议诸公高、游击魏寇治统督汉土官兵,剿戳叛贼李亚元等二万余众,四月尽竣事,班师谨识。”

1985年连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庵里摩崖石刻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新庵里摩崖石刻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元代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红林林场新庵里村田垅之中

简介:位于新建县石埠乡红林林场新庵里村田垅之中。石刻属元代,记载了著名地理学家朱思本的晚年活动。朱思本(1273-1333),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人。元代地理学家,道教徙。曾学道于龙虎山中,后居大都(今北京),奉诏代祀名山,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他运用“开方计里之法”,先作分图,然后合成大图,后为作舆图者宗之。元至治元年(1321)朱思本任新建玉隆万寿宫住持。此摩崖石刻记载了他和江西行中书省手章政事李世安两人主盟,“募道修造”宫观的事实。摩崖高4.2米,宽2.5米,厚2米,石刻面积8平方米。石刻面朝南。刻字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共16行,为阳文楷体汉字,计519个字。除8个字形辨认不清外,其余清晰可认。198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仙字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仙字岩摩崖石刻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仙字岩摩崖石刻位于顺昌县大干镇土垅村,时代为元代。

仙字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土垅村:土垅村,俗称“铜窟”,位于大干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土垅村属于高山区,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境内有最高山峰—宝山,海拔1305米,与西北面峨山遥遥相对。全村由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构成。有202户,612人,其中男306人,女306人,以高、张、饶姓为多。 土垅村总面积33221亩,其中林地面积28590亩,耕地面积1547.。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郁林观石刻群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郁林观石刻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郁林观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飞泉村“狮子岩”下,共有16处石刻分布于附近山崖上。其中著名石刻计有8处。其一为唐开元七年(719年)镌于“飞泉”前一块巨石上的“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为海州司马崔惟怦之子崔逸撰文,未著书刻者名款。文24行,行17字,字径10厘米,八分书。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描述云台山风光名胜的游记;书法风格颇似“石门颂”,但结体更为方整,被收录于《金石录》,向为历代金石家所重视。其二,为祖无择三言诗刻,篆书,镌于北宋庆历甲申年(1041年)。祖无择作诗,苏唐卿书丹,王君章镌刻。其余为谭亨甫诗刻、宋四士题名、刘居实题名、王邦美题刻等。另外,还有明王同和清黄道传的题刻。

该石刻群是古代书法艺术遗产,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史有着很高的实物价值,特别是“唐隶宋篆”二刻,极为难得,是古代书法中的瑰宝。1982年“东海县郁林观东崖壁纪”被公布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祖无择三言诗刻”等十余处宋、明、清石刻归并入该文保单位,并更名为“郁林观石刻群”。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东至喷水崖,南至山涧沟,西至濯缨泉,北到唐隶石刻北50米。

建设控制地带:

东至喷水崖上50米,南至山涧沟南50米,西至飞泉水库西边线、郁林观遗址,北至唐隶石刻北120米。

飞泉村:飞泉村:位于花果山南路西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刻于城北鹦鹉山南山腰的《静江府城池图》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反映了当时桂林城池建设的科学和险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为我国南方城市所仅见。

南宋末年,蒙古统治者兴兵进攻广西,素有“用兵遣将之枢机”的桂林,从南宋宝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历时14年时间,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图。图高3.21米,宽2.98米。图上绘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胜,但以军营衙署和桥梁渡津为主,并且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守兵寨等名称,展现一幅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的图景。图额有记,详细记载了修城经过、城池尺寸和用工费料。该城图年代仅次于苏州现存的《平江府城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孤山石刻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孤山石刻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孤山石刻

小孤山,历来被誉作海门天柱。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纪功,或云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刻“中流砥柱”4字于石上,然岁月远久,字迹湮没无存,仅有《水经注·释地》记载其事。现尚存石刻有元代俞瀚题书“海门第一关”和“启秀寺”,明代兴献帝所题书的古诗一章和嘉靖敕建的御诗碑,叶梦熊“登小孤山”、舒芬“游龙耳洞”的题诗,清乾隆帝篆书“灵昭江屿”和刘韦发草书“云香水翠”,彭玉麟题书的“江上峰青曲终人见”。还有“琼崖滴翠”、“我德如是,佛寿无量”,“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等楹联和唐代顾况、卢仝,后梁释定法,宋代谢枋得,元朝傅若金、揭傒斯,明代刘基、解缙、李东阳,清朝朱书、王文治、彭友胜、石圣历等人诗文,均系清代所刻,这些石刻,书法苍劲遒秀,真草隶篆多体,各有风骨。全山共有石刻29处,真实地记录了小孤山秀丽的风光和人物活动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悟道庵石刻群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悟道庵石刻群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悟道庵石刻群位于连云区宿城乡悟道庵旧址。有民初题刻4处,明清碑刻2通,悟道庵天然石门处有“念佛成佛”、“别有洞天”、“德云常在”振亚、许鸿宾的题刻3处,字径40-50厘米,楷书;另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了空碑》一通,碑高2.4、宽0.97米、额及边饰卷云纹,字径4厘米。山门内东壁嵌清顺治重刊《东海悟道庵碑》一通,碑文为《东海悟道庵碑记》字径2厘米,楷书,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海州知州杨凤等立,黄宣泰撰文。庵后井泉上西岩壁题“礼泉”二字,字径40厘米,东岩壁款署“民国八年许鸿宾”,楷书。

此对研究云台山地区佛教活动、社会状况以及开发旅游资源均有重要价值,对书法艺术也有一定参考价值。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莲花峰石刻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莲花石刻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峰石刻位于吴兴区月河街道湖州潜园内,时代为元,类别为石刻。

1984年8月,莲花峰石刻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河街道:月河街道办事处位处吴兴区中南部,辖区内有著名的莲花庄公园和新建成的霅溪公园。街道辖区西到骆驼桥,东至三里桥,南临318国道,北到苕溪路,辖区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总户数16000多户,常住人口近5万人。其中党员18887人,党总支11个,党支部64个,辖区行政事业单位62家。街道辖有月河、南园、马军巷、吉山一、吉山二、二里桥、三里桥、文苑、浮星桥、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道观矶摩崖石刻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道观矶摩崖石刻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道观矶摩崖石刻

位于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黄狮岗村,宋、元代石刻。麻岩石质,壁面光滑平整,长约20米、高约15米。据清康熙九年版(1670)《麻城县志》载,道观矶摩崖石刻始刻于北宋年间,原有石刻5块,因历经一千多年风雨剥落和山涧溪流侵蚀,部分字迹部分已模煳不辨,现可辨认的有:“李志□游此、绍圣四年九月十九日书”,字径约0.7米;“壬戌三月上巳日、康伯携家游此”;“元祐……”;“大观……亭川”;“大元泰定……徵仕……”,均为楷书阴刻。该石刻字体苍劲,时代特征明显,史料记载翔实,内涵丰富,为两宋至元代时期麻城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银山石刻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银山石刻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银山石刻位于东平县银山镇,年代为北朝、宋、清。

2015年6月23日,银山石刻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银山镇:一部《水浒》驰名中外,八百里水泊豪迈天下。银山镇就是当年水浒英雄晁盖带领水浒好汉起义的发祥地,如今八百里水泊遗存水域西部中心地,《水浒传》中的许多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银山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位居东平、阳谷、台前、梁山四县结合部,西依黄河,东濒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全镇44个行政村,104.5平方公里,5.6万人,5.2万亩耕地,是省政府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建武石刻造像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建武石刻造像位于兴文县九丝城镇玉屏墩万寿寺,青砂石圆雕造象3尊,为一佛二菩萨的西方三圣。其中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台,头饰螺髻,双耳垂肩,面部丰满,神态安祥,着僧祗支,外穿通肩大衫,两手合什于胸。像背下端有“万历二十五年(1597)造”题记。观音、大势至菩萨分列左右,雕刻风格一致。

建武造像是有明确纪年,保存较好的石刻造象,且雕刻水平较高,在研究地方宗教、艺术中具有较重要价值。

九丝城镇:2019年,撤销毓秀苗族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丝城镇管辖,九丝城镇人民政府驻僰城大道中段140号。九丝城镇位于县城以西64公里,东接大坝苗族乡,南界云南省,西连珙县石碑、曹营乡,北抵仙峰、毓秀苗族乡。幅员面积约140平方公里,海拔580——1369米,以山地为主,属典型的西南盆地。 全镇辖16个村,一个社区,103个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丹霞洞摩崖造像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屏山县龙华镇小龙村,明清时期所建。

石窟寺由摩崖造像一尊和石窟十三窟组成,整体坐西南向东北。摩崖造像位于整体西南一崖壁上,为一尊深浮雕佛教接引佛立像,袈裟螺髻,施接引印,通高30余米,现为世界第一高立佛,即八仙山大佛。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自胡国光石窟至闸子门一线外延50米,东南自闸子门至大像一线外延50米,西自大像至玉皇洞一线外延50米,西北以玉皇洞至胡国光石窟一线外岩楞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上山道路两侧,以道路为中心,向路两侧外延10米。摩崖造像及石刻,东自胡国光石窟至闸子门一线外延至岩脚耕地边沿,南自闸子门至大像一线外延至岩脚耕地边沿,西自大像至玉皇洞一线外延至岩脚耕地边沿,西北以玉皇洞至胡国光石窟一线自岩楞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塘湖刘公御倭保障记石刻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塘湖刘公御倭保障石刻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刘公御倭保障碑记石刻,原立于龙湖市头韩江边,有石亭保护。六十年代亭毁,碑被取出置公社内保护。现立于龙湖镇龙湖寨门西侧,碑高1.95米,宽0.97米,楷书竖刻。该碑记载了明嘉靖年间福建少参刘见湖回乡守制期间,带领当地百姓抗击倭寇的事迹,是明嘉靖年间潮州人民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重要历史文献。

龙湖镇:龙湖镇镇域面积20.1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现有人口55123人。2002年全镇工业产值8.9亿元,比增11.4%,外贸出口产值1800万美元,工商税收1331万元。龙湖镇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位市头、市尾村的龙湖寨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寨内名文古第巨祠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人文特色较为浓郁,名特产品闻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石钟山古建筑及石刻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钟山古建筑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唐至民国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

石钟山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西周时期有人在此捕鱼狩猎。汉代有砖瓦建筑。历代主要建筑有:宝钟寺、地藏殿、观音堂、天花宫、四王庙、金台庵、九王庙、江声阁、栖宾亭、白云亭、晴照亭、观澜轩、聆音台、读书台、山响楼、石佛楼、山巅古塔等。这些建筑几经沧桑,毁于频繁的战争中。

现存建筑都是清咸丰八年(1858)后重修和新建的。解放后又多次维修,并新添了一些景点。较大的修建一是清代的曾国藩、彭玉麟奏请咸丰皇帝,旨谕拨建重修;二是当代即1949年至今,进行四次修复。经过修复后的石钟山,集亭、台、楼、阁、塔、榭、舫、廊、祠、厅、院、轩等3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这里石扣有声,观之出奇,许多石块具有天然形成的绉、透、瘦、漏、丑等特点,石刻诗联,琳琅满目。正因为有着如此奇峭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景观,历代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探奇览胜,撰文赋诗。丽道元、陶渊明、谢灵运、狄仁杰、李白、白居易、孟浩然、苏轼、苏辙、黄庭坚、王安石、文天祥、袁枚、郭沫若等都在此留下了优美动人的诗篇和翰墨。其中宋代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更是流传千古、名扬天下。联合国专家称石钟山集风光、古迹、名胜、园林于一身,堪称世界之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安吉石佛寺石刻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安吉佛寺石刻为安吉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寺石刻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山川乡马家弄村毛坞塘,时代为清,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2010年10月,石佛寺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弄村:1、行政区划马家弄村位于安吉县南部的全国环境优美乡山川乡,是一个生态文明且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它东部衔接山川村,南部与临安接壤,西部和北部跟天荒坪相连接。全村总面积8.4平方公里,现有七个村民小组,住户247户,总人口857人,村党支部下辖4个党员小组,目前共有0党员58名,村两委领导班子成会5名且全部为0党员2、经济发展马家弄村共有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万华岩摩崖石刻群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万华岩摩崖石刻群位于郴州市北湖区万华岩镇万华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

万华岩洞内留下了大量的宋代、清代石刻。其中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三月的《坦山万华岩叙》碑,高1.5米,宽1.00.3米,碑文800字,楷书,字迹清晰。记载了太平军攻入郴州和退出郴州的时间、地点及当年太平军犯郴及当地百姓抵抗的情况。万华岩西瓜节万华岩西瓜节自2000年由万华岩风景区成功举办以来,已成为了当地的新民俗,并定于每年7月西瓜丰收季节举办一届万华岩西瓜节。西瓜节期间,万华岩风景区四处张灯结彩,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活动以西瓜为载体,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特色名节”,弘扬传统农耕文化,丰富市民业余休闲生活,提升旅游品位,达到以旅游促农业、以农业促发展的双赢目标。时值盛夏,绿树苍翠,知了欢鸣,走进驰名中外的洞天福地—万华岩,参加第十一届(2011月16日)西瓜节活动,届时还有万人相亲活动,体验万华岩古堡位于郴州市北湖区万华岩镇万华岩风景名胜区。万华岩溶洞出入万华岩古堡口建有太平天国时期的防御工事,前洞的防御工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前洞口立有清咸丰十年记载太平天国历史的《坦山万华岩叙》碑。万华岩后洞、天坑、和尚岩出口修建的古城墙及天坑出口顶部哨卡保存完好。后洞遗址石城墙,南北走向,长12.6米,厚1.7米。城墙中部开石门,仅容一人通过,门高1.7米,长1.7米,尾部呈“八”字形在墙内延伸。整体保存基本完好,南端尽头内部呈斜坡状,北端尽头有少许崩塌。后洞天坑民防遗址,东南至西北走向。城墙为石砌,上部长17.4米,下部长22.9米,高3.85-4.65米,厚2.7米,走道宽1.0-1.25米。石门靠西北端,外高2.00.75米,呈“八”字形。整体保存基本完好,西北端为一条米多宽深沟,原垒有城墙,现崩塌。墙内地势较平坦,十分宽敞,可容数千人。在万华岩风景区天坑出口顶部建哨卡,上部已倒塌,尚存约米高石墙基。和尚岩遗址位于和尚岩出口,东南至西北走向。城墙为石砌,全长41米,高5.5米,厚2.7米,走道宽0.9米。城墙上部射击孔已倒塌,几与走道相平。东南端尽头下方有一暗洞可与外部相通,西北端尽头为一天然小洞,可容二、三十余人。墙内地形起伏较大,穹顶高耸,怪石嶙峋,空间宽敞,可容数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广河民族岩墓群岩葬是古代棘族的一种葬俗,即凿石成穴,置棺于内。县境内南广河流域保留了大量宋元以至明代的民族岩墓遗址,分布在罗场、陈村、可久、嘉乐等地,统称“南广河民族岩墓群”。这些岩墓、墓门及墓室内有多种浮雕,阴刻人物图像及卷草图案等,风格粗犷简练,具有民族特色,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有较高考古价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红岩山墓群:东以红岩山顶峰为界,南以中寨中心队埂子为界,西、北以红岩队为界。东西距离约2,000米,南北距离约1,500米。

犀牛沱墓群:北以罗场大桥为界,南以罗场镇中学(小地名为大石板)1,000米范围的沿河两岸为界。

其它分布点以墓群为基点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