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济公岩红标路【推荐六篇】

浏览

6855

文章

6

篇1:济公在神仙中的地位如何?济公真的比杨戬地位更高吗?

全文共 2529 字

+ 加入清单

济公和杨戬,这两个人物看起来是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不过他们却是经常出现在很多神话故事当中的。济公作为一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和尚,看上去是对于很多规矩非常不屑的,而二郎神杨戬在传说中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神仙,有人会将他和二郎神杨戬放在一起进行比对他们两人之间的地位究竟是谁高谁低,济公和杨戬谁要更厉害一些呢?1.济公简介

济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缘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中国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济公身为禅宗高僧,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他跟唐代隐士寒山、丰干、拾得(即“三贤”)一样,既受到佛教禅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隐逸之风的影响。不同的是,佛道双修的色彩,从而使他在众多的佛门弟子中独树一帜。这与他从小就在佛道双修的赤城山攻读,并受到“台州式硬气”的民风陶冶有关。2.杨戬的地位

杨戬凭他的个人实力,私人武装和人际关系,在天庭的势力和影响力,年轻一代的战将中无人能出其左右。也正因如此,玉帝才会给予杨戬“听调不听宣”这个特权。这个特权指的是杨戬和手下的兵马在愿意的情况下,会接受天庭调令去出征或者参加别的军事任务,但不会上天庭觐见玉帝。

这对玉帝和杨戬都有好处,玉帝可以利用杨戬的兵马帮他打仗,但又不用见这个冷面外甥。而杨戬能有用武之地,还不用见这个无情舅舅。说的直白一点,给了杨戬“听调不听宣”这个特权,意味着灌江口兵团已经和地方军阀无异。但这个特权也是一把双刃剑,杨戬也拥有不受命的权力,杨戬在接受天庭调令去征剿花果山时,说的是“吾当就去拔刀相助也”,可见杨戬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帮忙的外人,并非服从命令的属下。

玉帝正因为考虑到杨戬会有不服从调令的情况,因此之前一直没有去请他,万一杨戬不答应带兵出征,那他堂堂三界之主的脸面可就跌大发了,而观音菩萨举荐之后,玉帝不想也得去做了,要不然反而显得他怕了,不过玉帝很聪明,他让天使去传旨的时候,许诺了功成之后高升重赏,杨戬果然前往,抓了孙悟空之后重赏是有了,玉帝赏赐了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给杨戬,可高升呢?没有。杨戬在下界都有如此势力和影响力,上天来还得了?玉帝和杨戬这对舅甥,永远不会凑在一起。3.济公和杨戬谁的地位高

原型上看,济公的原型,历史上真实的道济和尚不止是一代高僧,而且对民间百姓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功绩,乐善好施、治病救人。杨戬的话,就算有二郎神这个名头在,但事迹多是传说,很难说历史上是不是真有那些事。正如《三国演义》里“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评价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济公的真身是十八罗汉之一的降龙罗汉,即是迦叶尊者,迦叶尊者是如来弟子之一,迦叶尊者的人间原型是释迦摩尼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被认为是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深受佛陀信赖,可谓身份尊贵。

迦叶尊者化身的降龙罗汉,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二郎神和济公是两个独立起源的故事,并没有交集,硬凑到一起比较是完全不可能的。非要比个上下的话,只能说“二郎神的故事里二郎神比济公强,济公的故事里济公比二郎神强”。但这说法实在的很别扭。

甚至整个道家神仙体系都做了那些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佛界某某某下凡普度世人,在中国两教的发展上来说,在传统上不管是什么节日都是道家文化,但是在我们信仰上佛教确实比道教在社会的影响力更大。

济公和杨戬在不同的阶层,济公在佛界,杨戬在道教。济公是如来的大弟子,杨戬是玉帝的外甥。玉皇大帝号称昊天大帝,上管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地狱的一切事儿。俗称老天爷,权利无边。

如来佛只是佛界的最高领袖,他的法力确实很高,不过玉帝一句话他就乖乖来了,不老实玉帝撤他的职,反正他的位置有许多人盯着呢!如来佛不过是玉皇大帝的一方诸侯,而济公是如来的大弟子,如此看来,杨戬的地位要远远高于济公,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杨戬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他舅舅能不提拔他吗?济公则没这方面的优势,远离权力中心,早晚会被边缘化,再说论法力济公未必打的过杨戬,杨戬是和孙悟空齐名的人物,济公恐怕和孙悟空走不上两回合就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活佛济公的故事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济公活佛是杭州人民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杭州人心目中的济公形象是头戴破僧帽,身着破袈裟,手持破蒲扇,外形不僧不俗,非氓非丐,若痴若狂,好诙谐,好戏耍,神通广大,“专管人间不平事”的一个受人喜爱的疯和尚。济公的故事传说很多,而且大都跟杭州西湖有关。

传说,济公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人,俗名李修缘。18岁来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名道济。他不守戒律,好喝酒,吃狗肉。后来转到南山净慈寺当记室(文书)僧。

一次,净慈寺失火焚毁了大雄宝殿。他受方丈之托,募化建殿的大木。他在痛饮沉醉三日后,大声喊道:“大木来了!可从井中去取!果然寺中井底有大木涌出。寺曾们赶紧从井里先后取出七八丈长、五尺多圆径大木60多根。后来方丈说够用了,大木就不再涌现,一根刚要出井的大木,也就停止不动了。今天的净慈寺中的“神运井”(又称“运木古井”)里,还可看到井水面上的大木端面。一次,济公预知将有一座小山从西方飞来落在灵隐寺前,为了拯救寺前小村村民的性命,他急中生智地采用了“和尚抢新娘”的办法,使得村民们都赶快去救新娘子,从而避开了被山峰压死的厄运。这就是飞来峰的故事。

一次,济公经过西湖边,看到不少居民已将螺蛳剪掉了尾巴,准备吃食,济公就向居民乞讨了这些螺蛳,放生到西湖里,这些没尾巴螺蛳都活了。从此,西湖中生长了不少没尾巴螺蛳。至今,虎跑、西溪一带的山涧中,仍生长着没尾巴螺蛳,传说就是当年济公亲手放生的“故物”。今天虎跑寺前的一条小涧,古时常常要枯竭,是济公手持破蒲扇一扇,口中连连喊:“涨、涨!”涧水立时喷涌,并且从此畅流不歇,永不枯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济公东院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济公东院位于济公院东边、十八盘上端三岔路口,有白云洞,依山势而建,面积1704.7平方米。另有葫芦形池塘一口,月映池塘波光粼粼,有“葫塘洗月”之景。介

济公东院位于赤城山上,山门朝西南而开。门口高悬“济公东院”匾额,有门联“-神奇传世代,赤城灵秀甲东南。”山门内为门厅,柱上有一副用活泼诙谐句法撰写的对联:“上上弯弯弯上山门朝-,来来往往往来世路度凡人。”

进山门,仅见一条露天楼梯,楼梯头高外敞门上写着“台岳南门”匾额,寓赤城山为天台山南大门之义,是济公堂的入口处。跨进此门,金碧辉煌的济公堂即呈现眼前。

济公堂:坐北朝南,四开间,建筑面积410平方米。正门悬挂“济公堂”匾额,金光闪闪,为全国书协顾问权希军老先生所书,笔力苍劲,清秀潇洒。

堂前平台,中有近百平方米,视野开阔,群山历历在目,是月夜观赏“葫塘洗月”的观景台。堂门有联:“葫塘洗月、绿树婆娑、清夜钟声连广宇,石窟迎曦、红霞灿烂、吉晨仪礼祭高僧。”

进济公堂,迎面见一尊高3.08米,庄严慈祥的济公金身坐像。像上方悬“扶危济困”匾额,旁有联:“生疑求智眠云悟月霞城立庙怀高士,革故鼎新行侠修心赤县讴歌济公。”

济公像的座墩分上下两层,上层八边形,条石琢磨砌就,上雕刻天台山“八大景”;下层乱石叠砌,错落有致,八脉相通;象征-端坐天台,慧光照耀大千世界。

白云洞:济公堂后方为白云洞,洞高8.5米,宽27米,深10米,内供济公佯狂度世的百态像,每尊济公像表述一个济公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小故事,发人遐思。

洞上方高悬“排云洞”、“圆觉大师”匾额,两旁有联:“百态三身除腐祛邪升正气,九门一洞更新换旧胜当年。”

双联亭:傍倚白云洞东西两首,建有颇富特色的“双联亭”。上下三层,飞檐翘角,游廊通联,情趣盎然。左为“永宁亭”。以济公出生地命名,寓永远安宁之义;右为“心远亭”,以济公法名命名,含心胸高远之意。设计者之匠心独具,令人叹为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济公真的存在么?历史上的济公是什么样的?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小时候肯定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关于济公的影视剧,不过历史中真的有济公这个人的存在么?其实济公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中间又被神话一些,济公是南宋人士,后来在国清寺剃度出家。济公被成为“活佛”,就证明了百姓是非常爱戴济公的,而济公也是深知民间疾苦惩处为富不仁之人,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济公的生平,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起济公,大家应该就会想起“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这首电视剧里的歌,在电视剧里面,济公是一位“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的爱打抱不平的和尚,他嫉恶如仇,乐善好施,仿佛他的到来就是为了解救世人。

但电视剧终归只是电视剧,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吗?据史料记载,其实在宋朝的时候,的确有一个名叫“道济”的和尚,出家之前,也确实姓李,这和电视剧的剧情是符合的,但是不是名叫修缘就不知道了。

而且是年纪轻轻父母双亡,后来十八岁的时候就去出了家。也的确去灵隐寺待过。而且道济还会医术,后来就云游四海,悬壶济世去了。可见道济是真实存在过的。

说起这这灵隐寺啊,其实又名云林寺,是位于浙江杭州的一座名寺,在北齐的时候就存在了,只不过被当时的君主宇文邕下令和尚还俗之类的,这灵隐寺就没落了,但在武则天时期,大兴佛教,灵隐寺才得以恢复往日盛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济公在哪个寺院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传说降龙罗汉转世,今天台山永宁村人。李修缘在18岁赴考之时突然出家,和家中有一场变故有关,父母双双得疾病去世,病情来得很急,不出三日就相继撒手人寰了。

李修缘在借宿的灵隐寺中,接到寄自家中的信时,一时万念俱灰,三天后,悲痛之中的李修缘就到灵隐寺落发了,为他剃度的是瞎堂慧远禅师,有关道济在灵隐寺出家一事,历朝文献都无异议。民国四年1915年,印行的天台县志稿,也还照抄康熙二十二年,1883年天台志稿上的说法,年谱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即使1995年版的天台志稿出,说他18岁迁临安,于灵隐寺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济公山旅游度假区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济公旅游度假

济公山位于位于海南省国营红岗农场境内,济公石像于1993年8月12日在离场部一公里处被发现,经海南地质大队勘测专家论证,省农垦总局批准立项开发“济公山风景区”。济公山风景区25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各类景点50多个。风景区山石奇特、组合巧妙、肖型逼真、植被葱绿、浓淡相间、充满神奇色彩。传奇人物济公天然石像,堪称一绝。

游览济公山,先是观赏它那天生地造的奇岩怪石。沿小道穿过山脚茂密的树林,从石板小径攀登上山。山上有块约6米高的巨石,一看便不由地叫“哗!济公!”观看巨石的模样,那歪歪破破的毡帽、高高的鼻梁、笑眯眯的眼睛、滑稽的嘴巴、颠荡的身态等完全同济公一模一样。天地造物神奇无比,这座酷似济公半身侧面像的“济公山”,如同乐东县保国农场境内有酷似毛泽东半身仰卧头像的“毛公山”一样,引人寻趣无穷。移步山上各处,观赏遍山石景,更惊奇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技艺。有处巨大的石壁上,一道道条纹自上而下,流线自然使得本无水流的石壁,看来却酷似飞流直下的瀑布;有块长方形巨石,其大小高低的比例真如一张床,得名“仙人睡床”;那分布于四处的独成模样的石块,有象猴子观云的,有象乌龟望天的,有象大象探头的,有象鳄鱼爬行的……每见一石,只要仔细观赏,便觉得酷似什么动物或工具、器皿等。

济公山下有一小湖,名叫南湖,湖滨蜿蜓曲折,四周布满林带,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岛屿众多,岛上树木葱翠,林间鸟语啁吱。离济公山不远处有温泉,水温在50摄氏度上下,泉水含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矿物质。泉水长年喷出,从无间歇,是温泉浴的好去处。传说常饮南湖水有廷年益寿的功效,当年济公云游至此,曾饮湖水,那些脚印和鞋就是饮水时留下的。

天生的济公山,地设的南湖和温泉,构成了美丽的济公山风景区。

地址:海南省国营红岗农场境内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

免费

建议游客驾车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