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济公岩溶洞(汇编20篇)

岩溶地貌是地球上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这种地貌在地面上形成了形状美观奇特的峰林。其实岩溶地貌还有另外一种称呼。那么熔岩地貌又被称为是什么地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浏览

406

文章

21

篇1:岩溶地貌又称什么地貌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岩溶地貌又被称为喀斯特地貌,其中喀斯特地貌是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来命名,在中国称为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地球上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这种地貌在地面上形成了形状美观奇特的峰林。其实岩溶地貌还有另外一种称呼。那么熔岩地貌又被称为是什么地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岩溶地貌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或者沉淀,侵蚀或者沉积,以及因为重力导致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地貌。

2

岩溶地貌一般分为地表和地下两类,地表类包括: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等等;地下类则包括:溶洞和地下河,暗湖等。

3

岩溶地貌的发育和地下水位关系比较密切,河面或者海平面是喀斯特地貌的侵蚀基面,从另一种意义可以认为,可溶性岩石的底板就是地下喀斯特的基面。

4

岩溶地貌因为具有奇形怪状的造型地貌,观赏价值比较高,因此很多喀斯特景观地都被成开发成旅游景点。

5

岩溶地貌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埋藏着很多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通常是各种矿产资源的良好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锣鼓圈岩溶石林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锣鼓岩溶石林

地处湖北省鹤峰县西部,与宣恩县雪落寨林场相连,南与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鸦来省道横穿东西。距县城32km,总面积约10km2。境内山峦起伏,支蔓交错,沟壑纵横,落差大、切谷深。四周群山环抱,岩峰林立,溶洞天坑密布。特别是以锣鼓圈为核心的天生石桥、石林壁峰一线天、石大迷宫、燕子岩、双狮迎珠、摩芋口的骏马林以及土司古战场等景观著名,形成特有的岩溶山地景观和独特的山地生态气候区。

奇特的岩溶石林面积2km2,怪石林立,星罗棋布,石木参天,错落有致,石林与森林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悬岩峭壁上布满圆型盘石,似锣鼓,故名锣鼓圈。

由于锣鼓圈内相对高度大,受地域小气候的影响,其气候特点为春暖冬寒,夏季温和,秋季凉爽,春迟秋早,潮湿多雾,四季分明,小气候明显,雨热同期,光照条件好,降雨量充沛。独特的小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及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共有木本植物81科、289种。主要代表性物种有光叶珙桐、银鹊、水青树、鹅掌楸等。野生动物共有兽类28种、鸟类68种、爬行动物14种。主要动物有云豹、穿山甲、斑鸠、刺腹蛙等。

锣鼓圈由于自中生代保罗纪以来,受第三、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小,成为第三纪动植物区的“避难所”。集中分布了第三纪古亚热带植物区分子遗种或更古老成分,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繁多。据调查资料统计,境内属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的植物有光叶珙桐、南方红豆杉、粗榧、连香树、楠木、鹅掌楸、水青树、榉树、对开蕨、光叶蕨等1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林麝、云豹、豺、岩羊、黑熊、黑麂、穿山甲、锦鸡、老虎等13种;省级保护的动物有野猪、花面狸等8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宜宾筠连岩溶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宜宾筠连岩溶简介

筠连岩溶风景名胜区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筠连岩溶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紧邻云南。自然景观中的黄金坝巡司温泉、海赢潮涌泉和仙人洞地下梯田被称为"筠连三绝"。

筠连城以东20千米处的仙人洞内,1680余米的层层钙化梯田流水清澈,水中玻璃鱼通体透明,景观甚为奇异。

黄金坝巡司温泉水温250C,日流量逾3000立方米。泉水从巡司河畔岩缝隙中汩汩涌出,夏日与河水自然融汇,水温宜人;冬季泉水自成一池,热气腾腾,更是驱寒健身的好去处。海赢潮涌泉则为典型的间歇泉,昼夜约涌四次,每次涌流时水势奔腾,被誉为"中国第一绝"。

四川宜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岩溶塌陷分布广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发育。截至2003年,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个省市区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另外,华南岩溶塌陷多而强,华北相对少且弱一些。全国岩溶塌陷总数为2841处,塌陷坑有33192个,塌陷面积为332.28km。

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因除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外,往往与抽水、排水、蓄水和其他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而后者往往规模大、突发性强、危害也就大。岩溶地面塌陷发现于碳酸盐岩分布区,其形成受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大量塌陷事件表明,塌陷主要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和裸露型岩溶分布区,部分发育在埋藏型岩溶分布区。

溶穴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溶发育条件的制约,一般主要沿构造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张裂隙发育带、质纯层厚的可溶岩分布地段、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分布。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岩溶洞穴的开启程度,是决定岩溶地面塌陷的直接因素,可溶岩洞穴和裂隙一方面造成岩体结构的不完整,形成局部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为容纳陷落物质和地下水的强烈运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条件。一般情况下,岩溶越发育,溶穴的开启性越好,洞穴的规模越大,则岩溶地面塌陷也越严重。

今天小编对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面塌陷的后果有多严重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岩溶地貌形成过程 岩溶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岩溶地貌一般指喀斯特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那么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

地壳上升后长期稳定,石灰岩因致密、层厚且产状平缓的特征,将首先发育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继而形成独立洞穴系统,地下水位高低不一。随后独立溶洞逐渐合并为统一系统,地下水位趋于一致,地下水位之上出现干溶洞、地下水位附近发育地下河,地面成为缺水的蜂窝状。再后地面蚀低,浅溶洞与地下河因崩塌而露出地表,地下河陆续转变为地面河,破碎的地面出现溶蚀洼地与峰林。最后,喀斯特盆地不断蚀低、扩大,地面广布蚀余堆积物,形态接近准平原,但仍然残存孤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全文共 2117 字

+ 加入清单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县城北面的天生三桥地质公园园区和位于县城东南面的芙蓉洞、芙蓉江地质公园园区,分别位于乌江的北岸和南岸,属全国罕见的大型岩溶地质公园。

2004年4月25日下午,重庆市武隆县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今日正式开园,揭碑开园仪式在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武隆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生三桥景区隆重举行。

2特点编辑公园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以碳酸盐岩溶地貌最具特色,其溶洞群、天坑群、天生桥群、竖井群、峡谷、地缝、石林、石芽、 峰丛、峰林、地下伏流、间歇泉、温泉分布十分广泛,组合十分完好,种类十分齐全,在全国目前发现的喀斯特地貌奇观中实属罕见,享有“中国地质奇观旅游之乡” 的美誉。

公园内的四大奇观与秀美神奇的山水风光是举世罕见的:宏大的溶洞群——芙蓉洞溶洞群;宏大的天生桥群——武隆天生三桥群;面积巨大的天坑——武隆中石院天坑;宏大的竖井群——武隆天星竖井群。另有誉为“川东九寨沟”的芙蓉江、“南国第一牧原”的仙女山、亚热带“生物基因库”的白马山、天险“乌江画廊”。形成了“美景托奇观、尽在山水间”的完美地貌格局,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3主要看点编辑芙蓉洞景区

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芙蓉江的乌江入口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属于大型的石灰岩洞穴。 其洞全长1864.7米,洞体宏大,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繁多,从宏观到微观、从水下到水上、从早期到现在、从碳酸盐类到硫酸盐类无所不包。

大小景点近300余处,沉积物种类近100种。

景观有气势宏大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有玲珑剔透的石花、石膏花、石晶花、石旗等,有珍稀精美号称瑰宝的石幕、珊蝴晶花、大牙晶花、鸡爪石花。其中珊瑚瑶池、巨幕飞瀑、生命之源、石花之王、犬牙晶花五景被称为洞中五绝。2001年发现的芙蓉洞竖井群,被地质专家称为中国最大的竖井群,其地下阡陌纵横的地下河、溶洞群等待后人前去探索。

芙蓉江景区

芙蓉江发源于贵州省绥阳县的石瓮子,由南向北流经黔渝两省市,在武隆江口注入乌江,全长231公里,是乌江最大支流。芙蓉江古名濡水,又名盘古河,因与乌江交汇处的 江口镇沿岸多芙蓉树,故称芙蓉江。芙蓉江重庆段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河道长35公里,以规模宏大的“V”字形峡谷为主,但在宽谷河段也有心滩与河曲和巉岩会成为游人难求的水上乐园。芙蓉江景区动植物丰富珍奇,亚热带、热带植物繁茂,两岸绝壁覆盖率达 60%,珍稀动物长尾黑叶猴可贴近观察,猕猴更是成群可见,使之与芙蓉江融为一体,使景区更富于观赏价值。

武隆天坑·天生三桥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世界上第二大天坑群(共 7 个天坑,仅次于广西乐业天坑群数量)。天坑深度和口径均在300米以上,气势雄伟壮观,风景秀丽宜人。天坑坑口有" 十"字形、有纺缍形、有簸箕形,变化多端。其中中石院天坑是迄今发现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天坑,口径面积为27.82万平方米,坑底住有3个院落、13户人家、60余人。景区内游览路线从崖壁到谷底共5公里,有规模宏伟的天生桥,如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气势磅礴的天生石拱桥称奇于世,桥平均高200米以上,桥面宽约100 米,在距离仅1.2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如此庞大的三座天生桥实属国内罕见、世界稀有,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景区林森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成茵,修竹摇曳、飞泉流水,一派雄奇、苍劲、神秘、静幽的原始自然风貌,以山、水、瀑、峡、桥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其中天生三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绿茵生辉、翁妪送归,仙女洞等景点引人入胜,使人留连忘返。

武隆三生地质展览馆

三生地质展览馆位于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是以收藏、展示各类奇石、晶体石、古生物化石,以石为载体来展示地质变化、传达地质文化的地质博物馆。馆内展厅面积达3000多平米,收藏展品上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展厅内不仅展出了武隆本地的晶体石、乌江石,还展示了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化石、晶体石及宝玉石精品,藏品尽显中华大地地质宝藏的神奇魅力。展览馆内展出的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沙盘模型,全景展示了武隆范围内重要景点的地质概貌,是了解武隆旅游的重要窗口。

武隆地缝景区

位于仙女山南麓,与武隆天坑·天生三桥风景区是同生在洋水河大峡谷上的姊妹景区,但风光迥然不同,属极为难得的可进入性且观赏性特强的地缝景观。地缝全长2公里,最窄处仅1米,从谷顶到谷底高差可达200~400米。景区内游览线路为全栈道设计,科学合理;谷顶谷底之间设有国内第一部80 米室外景区观光电梯接送,缝外秀色尽收眼底;天然洞内

碧潭中喷泉流水,栈道穿30 米高瀑布水帘,奇哉妙哉。地缝中老树藤萝盘绕,泉水流瀑挂壁,险峻幽深,怪石峥嵘,明涧湍急。抬望眼,壁立千仞,天光曦微,让人魂魄神往而不知身之何处。可以说,观龙水峡地缝,可知百万年地质变化。

碳酸盐岩溶地貌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的碳酸盐岩溶地貌在全国目前发现的喀斯特地貌奇观中实属罕见,享有“中国地质奇观旅游之乡”的美誉。其溶洞群、天坑群、天生桥群、竖井群、峡谷、地缝、石林、石芽、峰丛、峰林、地下伏流、间歇泉、温泉等各类地貌分布广泛,组合完好,种类齐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鹿寨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全文共 1276 字

+ 加入清单

鹿寨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广西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139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9平方公里。景区内主要地质地貌遗迹有香桥岩天生桥、香桥岩峡谷、九龙洞、响水石林及响水瀑布等50余处,集石奇、洞幽、水秀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被岩溶地质学家称为“中国喀斯特地貌的缩影”和“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地质博物馆”。该景区1988年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9月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鹿寨县香桥岩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在不到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展示了亚热带喀斯特不同发育阶段的典型地貌景观及代表喀斯特发育过程且极具特色的多种多样喀斯特个体形态,这样高度集成的喀斯特景观资源区在国内罕见。对研究喀斯特发育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普及喀斯特地学知识也有重要意义。在丰富多彩的喀斯特个体形态中,香桥天生桥、中渡塔状峰林、六末铁石林、地下河天窗群、香桥岩溶崃谷、响水低水头瀑布及九龙洞中的脑纹状洞穴沉积等景观,都是我国喀斯特自然景观中的精品,可谓喀斯特地质博物馆,极具观赏性并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

要游览天生桥和九龙洞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景区是一个地下溶洞形成的峡谷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2007西藏圣地婚礼航空旅行白皮书黄金周出游全攻略,入口处隐藏在地面的一道月墙后面。跨过月亮门后,从一个极为普通的山洞进人,顺着石阶而下。初人洞狭窄幽暗,迂回曲折,越往下走反倒越开阔,到了洞底,顿觉豁然开朗。洛清江从脚下奔腾而过,四周峭壁环抱,前方不远即是天生桥。石桥天然生成,横跨在洛清工上。天生桥下的江面上有几块巨石,有人在上面搭了一道“之”字形栈桥,行走其间,分不清是人在桥上,还是桥在人上,趣味十足。顺着天生桥旁的石阶到达桥上,进入一片怪异的石林,左转右拐大约1千米的路程,就到了九龙洞。

九龙洞也是一大地下溶洞,洞内美景有四绝“龙、藤、沙、池”。进洞不远就可以看见云龙升腾,游龙四伏的壮景。四绝中最奇特的是古藤穿,在洞顶一根倒垂的钟乳石中间竟然生出一条大人手臂粗细的植树须根,长达十多米,飘然而下,直垂地面。丝丝根须犹如少女的长发,须端还冒出众多白白的新须。洞内溶岩形成的沙漠景观在别处很少见到,安异的造型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洞内有水自然奇,九龙洞更是有两大天然水池,相伴成为鸳鸯他。池水冬暖夏凉,喜欢游泳的朋友可以去享受一番。

地址:鹿寨县中渡镇

门票:60元/人,学生半价:30元/人

开放时间:9:00-17:30

最佳浏览线路:鹿寨乘中巴到中渡镇(4元),换乘摩托车前往景区(10—15元)。

中渡镇:中渡镇位于鹿寨县西北角,方圆374平方公里,境内奇山秀水,民风淳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古镇,早在三国时就已建县,有“文化古镇,旅游乡镇”之美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以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九龙洞、响水瀑布、鹰山、洛江古榕等自然风光,以一方保障、香桥石刻、武庙等为代表的洛江文化,在区内外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以来,中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岩溶地面塌陷防治的关键是在掌握矿区和区域塌陷规律的前提下,对塌陷做出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即采取以早期预测、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一般来说,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一)控水措施

1.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可以:

(1)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减少渗漏;

(2)对漏水的河、库、塘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

(3)严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实。

2.地下水控水措施

根据水资源条件,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强度、开采时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动态监测。危险地段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注浆或帷幕灌浆处理。

(二)工程加固措施

1.清除填堵法:用于相对较浅的塌坑、土洞。

2.跨越法:用于较深大的塌坑、土洞。

3.强夯法:用于消除土体厚度小,地形平坦的土洞;

4.钻孔充气法:设置通风调压装置,破坏岩溶封闭条件,减小冲爆塌陷发生的机会。

5.灌注填充法:用于埋深较深的溶洞。

6.深基础法:用于深度较大,不易跨越的土洞,常用桩基工程。

7.旋喷加固法: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厚10~20m即可),其上再设筏板基础。

(三)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1.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风险评价。

2.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试验研究,找出临界条件。

3.增强防灾意见,建立防灾体系。

岩镕塌陷的防治尽管难度较大,但只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的措施,岩溶塌陷灾害是完全可以防治的。

今天小编对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面塌陷的后果有多严重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什么是烽火村岩溶地面塌陷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武汉市地处我国中部,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内分布南北3条近东西向覆盖型碳酸盐岩条带,碳酸盐岩主要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灰岩、二迭系下统栖霞组灰岩夹炭质灰岩及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灰岩、泥灰岩;武汉市岩溶主要分为覆盖型和埋藏型,裸露型岩溶极少分布。

1978年至今已发生十多起岩溶地面塌陷灾害,且近来越发频繁,其中尤以2000年4月青菱乡烽火村塌陷规模和损失最大。武汉市青菱乡位于武汉市南大门,地处武汉市中环线,烽火村乔木湾位于107国道旁。此次塌陷共产生19个陷坑,最大陷坑长54m,深7.8m,塌陷造成10余栋房屋倒塌,大面积农田毁坏,使150户、990人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00余万元,间接损失500余万元,成为当时武汉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岩溶地面塌陷灾害。

为有效监测塌陷区及周边地区变形迹象,对洪山区青菱乡烽火村的岩溶地面塌陷区开展监测预警工作。监测范围为烽火村乔木湾塌陷区,南北以上、下倒口湖为界,西边以107国道为界,东边以菜地为界,监测区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岩溶地面塌陷监测包括岩溶地面塌陷区地面沉降监测;岩溶地面塌陷区建筑物变形(墙体裂缝)监测;岩溶地面塌陷区地下水、地表水水位监测。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烽火村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面塌陷的后果有多严重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岩溶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喀斯特地貌类别划分有不同的分类标准,较为常见的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此外,按出露条件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划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划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岩溶地貌和熔岩地貌的区别 火山地貌是岩溶地貌吗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岩溶地貌熔岩地貌的区别如下:

1、形成不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熔岩地貌是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种地形。

2、分布地不同。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熔岩地貌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云南省、中国台湾。

3、类型不同。喀斯特地貌类别划分有不同的分类标准,较为常见的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熔岩地貌主要有火山锥、熔岩台地、火口湖、堰塞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岩溶地质馆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岩溶地质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地点:广西桂林市。

简介:中国岩溶地质馆隶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1983年开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馆内通过图片、地质模型、实物标本、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岩溶科普知识的展出与演示,内容包括岩溶发育过程及其机理、岩溶地貌、洞穴景观、岩溶生态系统、岩溶资源、岩溶地质灾害、岩溶矿床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介绍亦是该馆展出内容的一大亮点,为岩溶科普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平台。该馆现已成为一个反映岩溶科学知识的橱窗和普及岩溶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什么是岩溶塌陷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因除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外,往往与抽水、排水、蓄水和其他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而后者往往规模大、突发性强、危害也就大。岩溶地面塌陷发现于碳酸盐岩分布区,其形成受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由于可溶岩(以碳酸岩为主,其次有石膏、岩盐等)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覆盖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称为“土层塌陷”,其发育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当组成洞隙顶板的各类岩石较破碎时,也可发生顶板陷落的“基岩塌陷”。我国岩溶塌陷分布广泛,除天津、上海、甘肃、宁夏、以外的26个省(区)中都有发生,其中以广西、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广东、云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区)最为发育。据统计,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达2841处,塌陷坑33192个,塌陷面积约332平方公里,造成年经济损失达1.2亿元以上。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岩溶塌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面塌陷的后果有多严重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与防治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岩溶地面塌陷成因

1.可溶岩及岩溶发育程度

可溶岩是由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岩溶洞穴的存在则为地面塌陷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可溶岩洞穴和裂隙一方面造成岩体结构的不完整,形成局部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为容纳陷落物质和地下水的强烈运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条件。一般情况下,岩溶越发育,溶穴的开启性越好,洞穴的规模越大,则岩溶地面塌陷也越严重。

2.覆盖层厚度、结构和性质

松散破碎的盖层是塌陷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基岩构造成的塌陷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溶洞、管道顶板陷落而成的塌陷为基岩塌陷。塌陷体物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形成的塌陷叫土层塌陷。

3.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运动是塌陷产生的动力条件——主要动力。地下水的流动及其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岩溶塌陷形成的最重要动力因素,地下水径流集中和强烈的地带,最易产生塌陷,

我国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工作开始于60年代,即采取以早期预测、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1.塌陷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安排厂矿企业建设总体布局;河流改道引流,避开塌陷区;修筑特厚防洪堤;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突然涌水,以减少塌陷的发生;建造防渗帷幕,避免或减少预测塌陷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防止产生地面塌陷;建立地面塌陷监测网。

2.塌陷后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塌洞回填;河流局部改道与河槽防渗;综合治理。

今天小编对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与防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面塌陷的后果有多严重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什么是泥流型岩溶地面塌陷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岩溶地面塌陷的触发因素包括地下水作用(垂直和水平渗流、土/岩界面处地下水位频繁波动)、外加荷载(动荷载和静荷载)和土洞顶板抗力降低(顶板强度降低、厚度减薄和结构破坏)等方面。

根据可溶岩上覆盖层物质成分、地质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差异,将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机制区分为沙漏型、土洞型和泥流型3种类型。泥流型塌陷是指由软弱土体流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泥流型地面塌陷是软弱土体向溶蚀通道和溶洞中流失的结果。

下面再介绍一下其他两种类型的塌陷

1.沙漏型塌陷是指在砂性土层分布区,由外界因素的触发导致沙颗粒向岩溶通道和溶洞漏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重力和岩溶提供的有效空间是产生沙漏型塌陷的必要条件,地下水作用加速了沙漏型地面塌陷发生,缩短了塌陷发生的过程。

2.土洞型塌陷是指发生在黏性土和密实砂性土层中、由于土洞洞顶拱效应失效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天然土洞通过地表水侵蚀与地下水潜蚀作用、砂土漏失和软土流失等3种方式形成;土洞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内洞顶上方土体是稳定的,在外部因素触发而导致洞顶拱效应失效时才发生地面塌陷;土洞型塌陷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泥流型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面塌陷的后果有多严重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什么是非岩溶性塌陷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由于非岩溶洞穴产生的塌陷,如采空塌陷,黄土地区黄土陷穴引起的塌陷,玄武岩地区其通道顶板产生的塌陷等。后两者分布较局限。采空塌陷指煤矿及金属矿山的地下采空区顶板易落塌陷,在我国分布较广泛,已见于除天津、上海、内蒙、福建、海南、西藏以外的24个省区(包括台湾省),其中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发育较产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1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2处以上,塌坑超过1592个,塌陷面积大于1150平方公里,年经济损失达3.17亿元。

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许多矿区均有发育,尤以北方煤田区最为严重。从成因上看,主要是由于盲目开采及滥采等不合理行为,加之爆破等一些震动因素,使得顶板较薄(最薄不足1米)之处极易塌陷。从全国看,采空塌陷与采矿量成直线关系。

黄土湿陷原因主要有三种

①黄土的力学性质从内部改变了黄土在浸水及外部荷载因素下,使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从而发生湿陷。

②黄土内部受浸水湿化作用下,使土壤自身摩擦力降低,外部扰动作用诱发湿陷。

③黄土内部结构发生崩解,使黄土颗粒间胶结强度弱化,颗粒间相对迁移,并伴随小颗粒进入大间隙。同时由于颗粒间胶结被水溶解,在外部扰动作用下强度已不堪平衡,造成土质结构损坏。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非岩溶性塌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面塌陷的后果有多严重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水帘洞樟古岩溶洞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水帘洞,原名樟古岩溶洞,距离怪石林景区三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地下河,最壮观的溶洞。水帘洞全长7000余米,目前已开放游程为1000米,900米洞内漂流正在开发建设之中。水帘洞——神奇美妙的洞府世界,为游人增添无穷乐趣。

洞内河流纵横,钟乳石琳琅满目,有石柱擎天、石幕低垂、石乳高挂、石钟倒悬、石田阡陌纵横、人神兽物栩栩如生。水帘洞,洞外流水潺潺,洞口一股清泉从高达100多米的崖顶倾泻而下,恰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溶洞忽而低矮狭窄,忽而宽广高大。

地址:景德镇市乐平市众埠镇

交通

自驾

南昌:沿S36德昌高速出口行驶1.5公里,偏右转进入205省道,到达景区

九江:G35济广高速—206国道—终点

类型:洞穴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60元(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费;身高1.2—1.4米之间的儿童购景区优惠票;学生持学生证购景区优惠票;60岁以上的老人持有效证件购景区优惠票;军官持军官证购景区优惠票;教师持教师证购景区优惠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龙凤岩溶洞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龙凤岩溶洞位于县城西南16公里的铺口乡,距公路1.5公里的排牙山中段穿岩山上。是一座天然石灰石溶洞。洞口上方有清康熙年间靖州州牧高峰题刻的"龙德先天"四个大字。洞口宽20余米、高约7米。洞内有两条主支洞。由洞口向左有1米宽人工凿砌石阶70余级可达洞底。沿洞东北石壁有阴河一条,宽3米,异溪之水常年流经此洞。另一支洞由洞口向右,攀岩而下,逶迤向前,洞内石笋、石钟乳千姿百态,如罗汉、舞女、寿翁、菩萨,似瀑布、梯田、宝塔、龟兽。"擎天柱"顶天立地,"水帘洞"神奇壮观,"莫愁女"亭亭玉立,"罗汉岩"笑颜常开,令人目不暇接。

信息来源:靖州史志办

铺口乡:铺口乡、横江桥乡、渠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渠阳镇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属南区,后属五区,1953年设铺口区,1956年设铺口乡,1958年改公社,1959年并入飞山公社,1961年复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偏西。距县城14公里,面积139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苗族占45.5%,侗族,占45.5%。乡政府驻铺口。1826省道经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岩溶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岩溶地貌是由地表水对岩石进行长时间的侵蚀,以及其它因素导致岩石出现重力崩塌而形成

岩溶地貌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在岩溶地貌往往会呈现出峰林群立的景色,那么岩溶地貌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岩溶地貌一般分为地表和地下两类,地表熔岩地貌包括科斯特漏斗、溶蚀洼地和喀斯特盆地等;地下部分则包括溶洞和地下河。

2

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而国外主要分布在波黑,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区。

3

早在宋代和明代时期,我国就对岩溶地貌现象进行了研究,对这种奇特的地貌现象,古书籍上有较详细的记录。

4

其中明代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就对岩溶地貌有了详细的描述和研究,这一研究成果比欧洲要早250年。

5

岩溶地貌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水的溶蚀能力,因为岩溶地貌地区的地表水流量大,而且活动性比较强,所以容易形成岩溶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岩溶地貌又称什么地貌 什么是岩溶地貌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岩溶地貌又称为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除此之外,在四川、重庆、湖南、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亦有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