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洋河桥遗址通用20篇

沙湾古遗址位于淇澳岛东部高出海岸的沙丘上,1984年文物普查中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物,成为广东省境内屈指可数的历史年代较早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洋河桥遗址,供大家参考!

浏览

3144

文章

1000

篇1:广河西坪遗址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广河西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坪遗址位于广河县城关乡西坪村广通河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分布于堡子根、西坪山根、张家坟一带。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文化层厚0.5-1米。断崖面暴露有墓葬、灰坑、灰层、窑址、白灰居住面。出土有双大耳罐、折肩侈口罐、盉、单耳罐、垂腹罐和灰陶罐等。墓葬中随葬有陶器、猪骨等。陶器多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粗陶,还有部分彩陶片。纹饰有竖篮纹、绳纹、附加堆纹、交错压印刻划纹等。彩陶片还饰有彩黑平行宽带纹和勾叶纹等。该遗址出土的一件骨铲质料精良,被列为一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赞木庙遗址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赞木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公元399年,晋代高僧法显一行四人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经过两年的艰苦跋涉,401年他们来到于阗,在于阗国王的挽留下,法显在于阗呆了三个月,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行佛大典,然后又继续西行,一年后,终于到达了印度。回长安时,除带回大批的佛教典籍外,法显还把他取经途中的游历写成一本《佛国记》,关于“赞木庙”的情况就记载在这本书中。介 绍该庙地处和田西南36公里处,又名“库克玛日木”(波斯语音译,意为“蛇山”),相传伊斯兰修行者曾在此与蛇一-行,故尔得名。遗址现存两层石窟,西面有3个深坑。山后有一座麻扎,葬的是以前各大战役中阵亡的将士,每年七八月份,远近的穆斯林都会到这里来拜谒。交 通 乘和田到拉依喀乡的班车,然后再从当地租车到景点。

新疆和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江驿遗址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青江驿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青江驿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村青江驿街道。

青江驿遗址为第二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至青江驿街道双界公路东侧20米,南至312国道北侧20米,北至通社便道,东至双界公路东侧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太平店镇:太平店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南接静宁县高界镇。国道312线和建设中的罗(汉洞)—定(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会宁县城30公里。现辖12村93社4448户21060人。境内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居住。全乡流域面积1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64亩,其中梯田6.9万亩,农业作物以豌豆、扁豆、荞麦、莜麦、小麦、玉米为主。境内梁峁连绵,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二阴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瓦窑山邛窑遗址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瓦窑山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固驿镇公议村2组。该窑创烧于南北朝至隋,衰于中唐以前,是四川早期青瓷邛窑系的重要窑口之一。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现存窑包2个。1988年考古发掘有大量生活用品,器形有碗、盘、钵、豆、杯、砚。胎多灰褐胎,上施一层乳白或米黄化妆土,再施青釉,多素面,偶见釉下黑褐彩绘条带式联珠纹、圆圈形联珠纹和花瓣文,印花装饰极少;使用支钉、垫围、垫板、垫柱叠装支烧,未见使用匣钵。该窑对后世青瓷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十方堂邛窑、青羊宫窑、都江堰金马窑、江油青莲窑等皆于该窑互有影响,关系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泰山庙塬遗址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泰山庙塬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庙塬遗址位于清水县永清镇东关村泰山庙塬上。年代为齐家文化,类别为古遗址。

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断崖为界;西:以断崖为界;南:以大崖沟为界;北:以桐温公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东关村:东关村坐落在秀美永清的东面,其占地面积约50亩,人口约310人,约有60户人家,大多村民以种地为生。东关村原名叫东门外、小东关,之所以叫小东关就是人口少。听老辈人讲,永清原先有四个城门,分别是: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东关就坐落在东门外,就依此而得名,解放后改名为东关村。东关村紧挨东高线,交通便利,紧邻永清县第一中学、永清第一小学,村里的孩子上学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神臂城遗址

全文共 1889 字

+ 加入清单

神臂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南宋

神臂城(老泸州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市区东30公里合江县焦滩乡老泸村神臂岩上,亦称铁泸城。南宋淳祐三年(1243)为避蒙古军袭击,知州曹致大按照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山城防御计划修建,同年迁州治于此。城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1公里,沿神臂岩顶边缘构筑为城。东面设耳城、护城池。

从淳佑三年至宋景炎二年(1277),泸州军民与入侵蒙军在神臂城拉锯争夺长达35年之久,曾先后5次易手,战况异常惨烈,直至守城军民全部战死,在四川当年近百个抗击蒙军入侵的堡垒中,属于最惨烈的牺牲战场之一。泸州神臂城保卫战,对保护重庆,延缓南宋王朝覆亡起到重要屏障作用,民间因此有“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说。

当地人称“老泸州”,坐落在四川省泸州市长江北岸的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村,三面环水,南北宽800米,东西长1200米,因其整体地貌尤如一肢大而长的臂膀伸入长江,而得名。神臂城是770多年前蒙宋战争30多年期间,泸州知州衙门所在地,神臂城依山而建,地势位置十分险要,是长江上的一道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宋蒙战争争夺30多年的要地。是合江县旧时八景之一,被誉为“铁泸凤展”。神臂城(老泸州)遗址是迄今为止我省保存最为完整、最为壮观的宋代古战场遗址,距今已有770多年的历史。在2.5平方公里的重点保护区域内,遗存有1100余米的石砌宋城城垣,两道保存较完整的石砌拱形城门,以及炮台、护城池、较场坝、地下坑道、一字城等,还有无数当年军事及生活设施遗迹。神臂城遗址是南宋末年全川抗击元军山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四川军事战争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从1243年至1277年,泸州军民凭借老泸州城天险,婴城固守,浴血奋战,开启了老泸州城宋元军队五次易守的拉锯战,牵制了元军的主力,创造了守土抗战34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在全国城池保卫战中也所属罕见,对延缓南宋的覆亡,与重庆合川钓鱼城一样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誉。钓鱼城打死蒙哥大汗(元宪宗)名扬中外,《元史》记载54起;神臂城历经“五易其手”的反复殊死争夺,《元史》记载更有67处之多。神臂城遗址历史古迹众多,人文内涵丰富。这里曾是泸州州治重地,独特的山形孕育了众多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佳话,如刘整降元、许彪孙托孤摩崖石刻、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玄武圆雕石刻等,极具历史文化价值。长篇小说《铁血神臂城》也是指这里。1986年,神臂城被市政府列入“宜宾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合江县关心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泸州市旅游局列为长江五日游的一个重要站点;2007年,神臂城被省政府列入“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进入央视2008年奥运会面向世界展播历史文化遗产之列,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东门及城墙

保护范围:东门东、西两侧城墙外延20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神臂门

保护范围:城门四周外延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钟鼓楼遗址

保护范围:遗址占地范围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4.一字城

保护范围:南至长江,东、西、北三面分别以一字城外延50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5.护城石垣

保护范围:以护城石垣两侧外延20米、两端以炮台外延20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6.炮台遗址

保护范围:南至炮台石坎外20米,北至炮台石坎上10米,东、西以以炮台石坎外5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7.刘整降元和许彪孙托孤摩崖石刻

保护范围:西至石刻外1米为界,东、北、南分别以石刻外5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8.较场坝大土地石刻

保护范围:以石刻石龛外延5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9.岩弯石刻人像

保护范围:西至石刻外缘20米,东、南、北分别以石刻外缘5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0.蛇盘乌龟石刻

保护范围:石刻分布范围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神臂城镇:神臂城镇,原名焦滩乡,2015年3月撤乡设镇更名为神臂城镇,地处合江县西北角,北与泸县太伏镇接壤,东与白沙镇毗邻,西南以长江为界,与大桥镇、江阳区弥陀镇隔江相望。距合江县城32公里,至泸州市区4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0.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沙土村、老泸村、经盘村、小岩村、上大村、鲢鱼村、高陵村)、1个社区居委会(和平社区),109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莲花塘遗址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莲花遗址为大方县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塘遗址位于红旗街道庆云村荷塘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明代古遗址。

红旗街道:大方县红旗街道办事处是大方县人民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邻慕俄格古城办事处,南与羊场镇接壤,西北抵顺德办事处,北距毕节市43.79千米。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5°31'30"~105°38'44",北纬27°05'30"~27°12'30"之间,属中山地貌类型,山脉多呈北向南、西南走向,地势东高西低,河流自北向南流。红旗办事处所在地海拔169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蚝岗贝丘遗址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蚝岗贝丘遗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

在考古发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0土了两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人类遗骸,蚝岗贝丘遗址因此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

蚝岗遗址保存面积约650平方米。专家推测珠江三角洲是距今一万年以来逐步形成的,遗址当时很可能是个海岛,遗址西部原有一流向西北的河流,可为先民提供饮用淡水。

据当地年龄大些居民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里贝壳堆积如山,生产队曾于此处挖贝壳烧灰做肥料,延续时间达一年多。如今,田野及山岗大部分地方已建起密集的民居或商品楼宇 。

专家们在蚝岗遗址发现了四方形的水沟痕迹和墓葬,还有石磨,这说明当时古人类已经在这里建房定居、生息。而从堆积如山的蚝壳、大量的鱼骨及只见渔猎工具可判断:当时蚝村人乃至珠三角祖先们的经济生活主要以在海边渔猎为生,他们已经懂得在房子之间挖排水沟,每天都从海边捕捞大量的海贝、鱼类,在食海鲜同时,他们也会用石磨磨出一些野生稻、薯芋之类食用。而且当时尚未经营农业,但可能会采集野生稻、可食块茎植物、野果并与别的群体交换。

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罕额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汉代石棺葬墓群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罕额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汉代石棺葬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罕额依古遗址位于丹巴县中路乡境内。这是一个经四川省、甘孜州联合考古队于1988-1989年进行试发掘的一个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该遗址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达6余米,试发掘120平方米。通过对其最表文化层进行“碳14”测定,其下限年代为3500年。

该遗址出土有丰富的文化遗物和众多的遗迹。文化遗物中有陶、石、骨器,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遗迹有房屋建筑和灰坑。

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根据其制作工艺可划分为3类。一是打制石器,主要有锤、斧、砍砸器、乔削器、双缺石刀等;二是磨制石器,主要有斧、锛、凿、簇、穿孔石刀、网坠等;三是细石器,主要有用水晶等石料压制而成的小石核、石叶等。

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有少量骨器。陶器的陶质、陶色以夹砂或云母片居多,灰陶为大宗,红陶较少,陶器纹饰以纯文为主,有部分为凿印纹、乳钉纹、附加堆纹、凹弦纹、刻划纹等;均为手工制作。器制以罐类居多,有双耳罐、单耳罐、深腹罐、高领罐、钵、杯等。骨器有锥、针、梳。

遗迹中发现有房屋遗址,墙体用石块砌成,内壁抹黄色沾土。

罕额依罕额依遗址所发掘的许多文化遗物在昌都卡若遗址中均有出土;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并存;陶器以夹砂陶居多,均手制,纹饰有刻划纹、附加堆纹;房屋以石块砌墙等特点,与昌都卡若遗址的部分文化特征一致。此外,该遗址0土的一种底部有三足的双耳罐,与甘青地区辛店文化墓葬出土的一种双耳罐在风格上相似;在四川雅安宝兴县陇东石棺葬墓内也有出土。

丹巴这一考古发现说明:1、丹巴是青藏高原上古人类生活的重要地区之一,至少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活繁衍。2、罕额依古遗址是一个既有自身文化特点,又与周边考古文化有一定联系的古人类遗址。这一人类遗址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与今天生活在丹巴等地的嘉绒藏族的文化特征是基本相符合的,二者间应该具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保护范围:以遗址占地范围向东、西、南外延2米,以石棺葬墓群最北侧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50米,向西、南、北外延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观音山战斗遗址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观音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红军战场遗址

1935年3月中央红军南渡乌江经过龙里。4月6日先头部队由开阳县进入洗马河一带。4月7日红军主力进入龙里。8日,左路军佯攻龙里,于今响水河景区内的播箕堡前与敌滇军孙渡手下龚顺壁旅十四团遭遇,经激战敌败退播箕桥南岸对峙。红军向观音山急进,在哨关田与滇军十八团遭遇急战。敌军飞机轰炸元宝、哨关田、王关等地,红军牺牲15人。红一方面军曾在观音山与敌激战4小时。1936年1月红二、六兵团在观音山会师。观音山革命战斗遗址于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灵龙寺遗址龙山松林十里竹溪蔡伦庙遗址永协营遗迹古驿道遗迹国翁岭宝合岭龙架岭九子同根疏林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遗址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秋林二战长官司令部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遗址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位于宜川县秋林镇,现为秋林粮站。该旧址共有窑洞36孔,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日本侵略军围攻吉县,-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阎锡山率部同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等于3月20日由小船窝西渡黄河,驻扎秋林镇,主要机关单位驻扎达数年之久。1939年12月6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此与阎锡山调解新旧军武装冲突。1940年2月25日,党中央派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和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在此地同阎锡山进行谈判。1939年3月,臭名昭著的“秋林会议”在此召开,拉开了阎锡山公开-的序幕。目前,该旧址保存完好。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彭德怀(1898-1974)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苦难,养成倔强、刚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怀着扶弱救贫的理想,投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牟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成牟烽火台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成牟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头寨子镇成牟村南堡社东南红土梁顶。

成牟烽火台遗址为第四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烽火台为中心为基准点,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头寨子镇:头寨子镇位于会宁县西北部,全镇总流域面积473平方公里,是会宁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辖15个村,98个村民小组、6513户、30486人,其中农业户6107户、29870人,有回族农民123户、562人。耕地总面积10.608万亩,其中水地3.004万亩。头寨镇是集黄灌区、苦水灌区、旱山塬区一体的农业大镇,农作物、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砂地西瓜、香水梨、洋芋为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延安抗小遗址景区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延安抗小遗址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延安抗小是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所八路军干部与抗日军人家属子弟小学。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担任过党政军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和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才。

抗小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抗日战争时期,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达成抗日统一战线,为了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抗日军人家属子弟小学(简称抗小)以解决抗日将士子女的教育问题。抗小学生后来大部分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诸多岗位上的专家。

延安抗小遗址景区位于枣园邓家沟内,在延安众多显赫的革命遗址中独树一帜,不可替代。

景点介绍

建设延安抗小遗址景区,对弘扬延安精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推进社会注意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延安旅游业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我市十大革命旧址景区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总体规划依据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保护革命遗址的原真性为重点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充分考虑生态节能,体现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顺应地势、与环境和谐共生,营造宜人的活动、纪念、休闲空间。

遗址景区的建设规模分为门户区(接待窑洞宾馆及大型水上乐园)、抗小景区旧址(学校)和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商业步行街、抗小景区现代娱乐拓展区、抗小景区小长征路、抗小景区住宅区等六大功能区。

青少年教育基地

利用修复加固的原窑洞地形,参照原抗小,保小小学生生活模式,举办节假日和假期1至3日青少年短期培训班,对参训学生进行传统生活体验培训,学生进入体验区,生活完全自理,活动按照40年代的抗小、保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作息时间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仓塔木佛寺遗址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仓塔木佛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仓塔木佛寺遗址

仓塔木佛寺遗址,[玉奇喀特乡的仓塔木村·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文又译为桑塔木,已遭严重破坏,现可见东西两部分。西部遗址的基部为夯筑,现高2米,南北长约12米,东西宽约7.5米,面积约90平方米。从墙壁断面可看到,在距现地表1米的地方有铺着红砖的地面。北壁残存柱洞。东部有一台基,现东西长12.7米,南北长17米,面积215.9平方米,残高2.5米。壁面有麦草泥皮和方形柱洞。地表散布有夹砂红陶片和带釉陶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莫尔寺遗址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莫尔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遗迹,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是罕诺依古城-标志性建筑物,是丝绸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较早的一处佛教遗迹,也是佛教文化在喀什一带盛行的有力见证,对研究佛教初传新疆及唐代喀什地区佛教流行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尔”,维吾尔语意为“烟囱”,因遗址内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烟囱”的佛塔得名,这是中国最西部的、保存较好的佛塔。此外还留存了佛寺及僧房遗迹。

始建于3世纪,一直到唐末,因为当地水源逐渐减少,人们开始迁移别地,同时,喀什地区居民的宗教信仰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伊斯兰教逐渐取代佛教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宗教,寺院随之废弃。

佛塔用含麦草筋的方形和梯形土坯砌造,塔身西面曾遭人为破坏,现仍保存有基座和塔身,残高10.8米。基座分三级,逐层递缩。基座底部近方形,风蚀雨冲形成了坡状,边界不清,高0.8米;二、三级也近方形:二级座高2米,东西宽12.8米,南北长13.2米;三级座高1.5米,东西宽10.55米,南北11米左右。塔身分两级,下部是圆形的塔身座,周长24米,高1.5米。塔身呈卵圆柱状的覆钵式,高约5米。这种形式目前在新疆已经很少见了,而且保存得比较完整,有印度古代佛塔建筑的遗风。

佛塔北16米处是僧舍遗迹。僧房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13米,南北宽9.3米,残高1.5米。遗址的东南角有五、六层土坯,有的地方仅略高于地面,散布着戈壁石子,零星的陶片等。陶片为泥质红陶。

佛寺遗址是一个底大顶小的方梯形建筑:高约8米,底部东西长25米,南北宽24米。佛寺顶部较平,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14.2米,南北宽13米。佛寺建筑的基部和西侧有一较明显的佛龛痕迹。南壁有一条南纵向的沟槽,深1米左右,其东、西局部可以看到完整的土坯。在西壁的底部也有发现10排土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营盘山战斗遗址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营盘战斗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营盘山战斗遗址

时代:1931年

地址:子长县李家岔镇湫滩沟村

保护范围:东至旧址本体外扩50米,南至三十里铺地界,西至后树梁东侧,北至旧址本体外扩5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0米。

2018年,营盘山战斗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岔镇:李家岔镇地处延安市北部的白于山区,距子长县城30公里,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故乡。全镇辖34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58人,总土地面积380.42平方公里,与靖边、安塞、横山等地接壤,地势呈东高西低,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2℃,年降雨量450mm左右,无霜期145--150天。境内土地资源广阔,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吉成井盐作坊遗址

全文共 1629 字

+ 加入清单

吉成井盐作坊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成井盐作坊遗址

四川自贡市被誉称“天府盐都”,在古代盐业发展史上,它谱写过光辉篇章。它那耸入蓝天的采卤天车,是历代蜀南人民勤劳、勇敢和富于开拓精神的标志;它在盐业科技上的探索与创造性的巨大成就,为古代文明作出了贡献。据了解,自贡两千多年的井盐生产历史上,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在19世纪到20世纪井盐生产鼎盛时期,自贡到处天车林立,雾气蒸腾,场面蔚为壮观。20世纪50年代,自贡地区保存完整的盐井有1000多口,天车也有近千座。天车是将地底深处盐卤采汲上来的提卤工具,每一口盐井都有一座天车,可算井盐文化最典型的象征。天车系一种木制井架,耸立井口用于采卤、治井、淘井。据史料记载,自贡最早的天车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最初天车是独脚的,以后发展成两脚、三脚,天车形制构造的改变,与盐井的深度、井径、汲卤筒的大小和长度相关联,随着井盐生产的发展,采卤天车的荷载增加,为了适应深井采卤的需要,天车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独脚、双脚到多脚。

一座天车,由数百至数千根圆木、数千至上万个木楔组装而成。木料全为质地轻、耐腐蚀的杉木。它由塔式支柱组成,每根支柱都用一根根圆木圈合,用竹篾绳捆扎成空心柱子,外径40至80厘米。天车最高可达上百米,十分壮观。最为奇绝的是,这些圆木组成的巨大支柱,都只能从下往上一点一点地捆扎,每根支柱在一定的位置合成一体,最后汲卤的缆绳从天车顶端的天辊子绕过垂直落下刚好落到地面上小小的井口中。天车的高度与其汲卤时承载力的大小相关,一般每筒卤水在50公斤左右天车需要12~15米高,每筒卤水在100公斤左右天车需要20~24米高。一般20余米高的天车,需要圆木200余根。30米以上的天车,需要圆木三、四百根。天车一般可以连续使用30年左右,需要定期维修。架设和维修天车的工人称为辊工。

位于自贡大安区杨家冲上凤岭的吉成井盐文化遗址,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四口盐井组成,占地25亩,是我国现存盐井和天车最密集的地区。吉成井原名裕丰井,开办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现在井深1108米,井径10厘米。天车高12米;裕成井原名裕顺井,清光绪年间由陕帮李世德号开办,现在井深1213米,井径9.93厘米,天车高18米;益生井原名西江井,清咸丰、同治年间由陕西帮开办,现在井深1018.8米,井径10.8厘米,天成井开凿于1867年,1913年投产,现在1188米,井径10.7厘米。吉成井盐文化遗址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自贡盐业和中国井盐发展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天府盐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反映了以天车为代表的城市历史记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方面由于卤水的减少,另一方面效率更高的机械抽取方式逐渐替代天车汲卤,天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在2002年以前,吉成井盐文化遗址上的4座天车和厂房仍在使用,后由于工艺陈旧,加上国家-了关于停止小灶盐生产的相关规定,当时隶属大安盐厂的吉成井停工废弃,天车、房屋等建筑严重毁坏,井灶设施无存,天车腐蚀严重并倾斜。随着企业改制,该25亩厂区被转卖,在了解了企业的实际困难后,自贡市政府决定,这25亩土地进行评估后,由自贡市土地储备中心出资收购,按城市规划作为旅游用地进行开发,吉成井盐文化遗址交自贡市文物局管理。2010年,市文物局借吉成井盐作坊遗址成功申报“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之机,争取到资金,对该遗址围墙、4座天车、灶房、盐仓等进行了全面的抢救性维修,并将恢复古盐场传统的捣碓、采卤、天然气采输、制锅巴盐等生产场景。

2013年5月,吉成井盐作坊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现围墙范围为界,面积1.46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北以保护范围外延33-55米为界,西至两口塘小区道路边界,东北至人民路边界,东至人民路临街建筑西10米用地边界,东南至小区消防道路边界,南至保护范围外30米梯道边界。面积3.62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儿下遗址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观儿下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观儿下遗址位于武山县郭槐乡观儿下村西北3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米,暴露有灰坑、灶坑、墓葬和白灰居住面。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勾叶纹、弧线三角纹彩陶片及泥质、夹砂细绳纹红陶片,器形有重唇口尖底瓶、卷沿曲腹盆、圜底钵等。另有齐家文化几何纹彩陶片、泥质和夹砂绳纹、篮纹、划纹红、灰陶片及石斧、石刀、研磨器遗物。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从1936年至1941年进行挖掘,发现了早期原始人类化石。此后,50种化石先后在这里被发现,包括远古巨人、猿人直立人/直立人,占世界已知原始人类化石的一半。过去1500000年前人类聚居此地这一事实,使桑义兰成为理解和研究人类进化论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人们在远东和非洲地区先后发现了大约12个左右的猿人直立人个体,尽管如此,这些个体中却没有一具含有面部骨骼的。但是在桑义兰早期人类化石遗址中发现的桑义兰17——便成为爪哇猿人化石中保存最好的原始人类头盖骨,迄今为止,它也是唯一的一块成年男性的头盖骨化石,这块骨骼突然间出现在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融有多种文化的模型的中心。桑义兰17化石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就使它在多源假设中成为研究的重点。经研究,桑义兰17化石大约出现于800000年以前,其脑的容量是1029毫升。

Sangiran Early Man Site 必去理由:人类进化论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维西戈登遗址景区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维西戈登遗址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南戈登遗址景区,位于维西县城东北九十公里的塔塔乡戈登村西约500米的腊普河东岸崖下,距离河面约50米。此遗址于1958年发现,由省博物馆考古队清理发掘。戈登遗址被鉴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这无疑填补了迪庆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证明州境内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将出土文物的制造技术与邻近地区发掘出土的新石器准比较,发现其上限不早于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年代(距今4000、5000年),下限不晚于宾川白洋淀遗址(距今3000—3500年)。戈登新石器遗址的发现不仅把迪庆州人类发展的历史推进了近千年。还对深入研究西南三江(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及其与北部诸省的新石器文化间的联系有重要作用;为上述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迁徒、原始社会状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戈登遗址被鉴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这无疑填补了迪庆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证明州境内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将出土文物的制造技术与邻近地区发掘出土的新石器准比较,发现其上限不早于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年代(距今4000、5000年),下限不晚于宾川白洋淀遗址(距今3000—3500年)。

戈登遗址0土的文物共有60件,其中能辨认器型的有石器29件、陶器5件、骨器2件。石器均为天然砾石磨制而成,多画体磨光,个别仅磨刃口,形体多变。器型主要有通体磨光石斧、长方单孔磨光石刀、石箭镞、石针、石锛、石凿、石锥、石锄、石球、团形穿孔石饰品等,以长条圆柱形石斧、长条单孔石刀为典型器。陶器多为夹砂灰陶,器型以罐为主,附有穿孔陶片和夹砂红色陶网坠。大至耳罐为陶器中的典型器。出土的陶器多有纹布,呈现绳纹、划划纹、素面纹等。出土的骨器仅有骨管和骨凿各1件。

戈登新石器遗址的发现不仅把迪庆州人类发展的历史推进了近千年,还对深入研究西南三江(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及其与北部诸省的新石器文化间的联系有重要作用;为上述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迁徒、原始社会状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戈登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文物于1975年在云南省博物馆内作过专题陈列展览。迪庆州博物馆建成后,为博物馆收藏陈列。

戈登遗址被鉴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这无疑填补了迪庆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证明州境内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将出土文物的制造技术与邻近地区发掘出土的新石器准比较,发现其上限不早于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年代(距今4000、5000年),下限不晚于宾川白洋淀遗址(距今3000—3500年)。

戈登遗址0土的文物共有60件,其中能辨认器型的有石器29件、陶器5件、骨器2件。石器均为天然砾石磨制而成,多画体磨光,个别仅磨刃口,形体多变。器型主要有通体磨光石斧、长方单孔磨光石刀、石箭镞、石针、石锛、石凿、石锥、石锄、石球、团形穿孔石饰品等,以长条圆柱形石斧、长条单孔石刀为典型器。陶器多为夹砂灰陶,器型以罐为主,附有穿孔陶片和夹砂红色陶网坠。大至耳罐为陶器中的典型器。出土的陶器多有纹布,呈现绳纹、划划纹、素面纹等。出土的骨器仅有骨管和骨凿各1件。

戈登新石器遗址的发现不仅把迪庆州人类发展的历史推进了近千年,还对深入研究西南三江(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及其与北部诸省的新石器文化间的联系有重要作用;为上述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迁徒、原始社会状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景点位置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塔乡戈登村西约500米的腊普河东岸崖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