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泥石流堆积物的分选性(实用20篇)

我们都知道,泥石流滑坡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大的威胁。既然无法避免自然灾害,那么如何预防呢?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泥石流预防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浏览

3149

文章

367

篇1:泥石流堆积区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堆积物是泥石流快速侵蚀、搬运的产物,它包含着大量泥石流的形成、运动和堆积过程的信息。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能充分反映搬运介质和运动方式的特点,通过研究泥石流的粒度组成,可以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级配范围广,颗粒的分布规律非常复杂,常用的粒度统计参数很难全面的描述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规律。粒度平均值只能反映一个样品颗粒的粗细程度。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具有多峰性的特征。不同泥石流的堆积物样品,不同尺寸的颗粒所占的比重不尽相同,大小颗粒之间的比值也不同。相对来讲,老干沟稀性泥石流和拖沓沟粘性泥石流堆积物大小颗粒之间的比值较大,粒度分布非常不均匀;而大白泥沟粘性泥石流和小海河粘性泥石流堆积物比较均匀;尖山沟粘性泥石流和深沟粘性泥石流则居中。

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布充分反映出泥石流这种特殊的搬运介质和方式的特点,所以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维与泥石流的粘性等性质有密切的联系。

今天小编对泥石流堆积区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泥石流爆发前有哪些征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遇到泥石流如何自救?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其发生往往是突然性的,发生时让人措手不及,出现混乱的局面,盲目的逃生可能导致更大的伤亡。

当你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一、迅速撤离

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二、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

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立刻将灾害发生的情况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

野外活动如何躲避滑坡险情到滑坡:

1、多发地区旅游,要注意险情发生。

2、外出旅游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

3、野营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

4、野营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

5、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的可能发生地区。

三、山体滑坡发生后的科学自救

1、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2、及时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沟渠通畅。做好滑坡地区的排水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砍伐随时可能倾倒的危树和高大树木。

3、公路的陡坡应削坡,以防公路沿线崩塌滑坡。

如何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才能迅速救出人和物。其要领是:

1、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

2、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

3、先救人,后救物。

欲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尽在本安全网站公共安全常识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泥石流物源区的防治措施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常常具有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物资容量大等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泥石流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灾害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减灾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泥石流的危害。下面带您了解一下泥石流物源区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物源区的防治措施包括:禁止在流域内进行滥砍滥伐,保护植被;严禁在坡度大于25°的地区进行垦荒种地;在山坡上修建工程时,要保持边坡的稳定,并且对施工的弃土、弃渣采取水保措施,不能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崩滑等固体物质来源。

泥石流的治理应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①工程措施:对泥石流的形成区采取植树造林、修建引水、蓄水工程,以控制形成泥石流的水源和松散固体物质的聚集,达到水土保持、稳固土体,以抑制泥石流的发生。

②生物措施:在城区后山流域的水源区封山护林育草,涵养水源,以减少暴雨径流,保持水土。

③农业措施:退耕还林、等高耕作、滑坡体上水田变旱地、开发利用泥石流堆积扇等。

今天小编对泥石流防治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防治泥石流灾害等相关的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上更多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福建泰宁泥石流灾害原因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一般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水等均会造成,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福建泰宁泥石流灾害原因是什么呢?泰宁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24小时降雨量达261.2毫米,强降雨造成多处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尤其是8日凌晨4时至5时,开善乡池潭村2小时降雨量达82.4毫米。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今天小编对该泥石流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川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泥石流沟1万多条,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那大家是否了解四川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是什么吗?

四川处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也就是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所以地壳不稳定.加上四川在喜玛拉雅地震带的边缘,而喜玛拉雅地震带是世界第二大的地震带,因此四川发生地震的几率就要相对大些.

四川盆地绝大部分属于风化地貌,岩层不稳固.四川又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季较集中,因此夏季雨水对岩层的冲刷强烈.第二个原因是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使得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更不能稳定住山上的沙土和细石,一旦受到夏季雨水的冲刷就随着雨水顺流而下,形成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另外弃土弃渣采石也是四川形成泥石流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今天小编对该泥石流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腹部脂肪堆积的原因有哪些?该怎样去除?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身体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若平时不注重做好各类养生活动的话,不仅会使脂肪出现堆积的情况,影响到整体的形象,还会增加患病的几率,可谓负面影响多多。今天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导致腹部脂肪堆积的原因有哪些?该怎样才能去除?

堆积原因

1

不吃早餐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赶时间而有意的不吃早餐,而在上午饿的时候进食各种零食或甜品,长时间下去不仅会影响到体内血糖的正常供应,出现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等症状,还可能会使肠胃的负担加重,导致腹部出现赘肉,增加患各类肠胃疾病的风险。

2

久坐不动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压力比较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会因此而整日忙于工作,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等,所具有的较强辐射性一来会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二来容易引发消化不良,同时会使脂肪下移到腹部和屁股上,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形象,三来不利于脊椎的健康。

3

经常便秘

正常来说,即使每天排便一次,体内还是会堆积有一定的垃圾与毒素。若本身属于便秘患者且不及时进行调理的话,便很容易让体内的废物堆积在肠道里面,导致肠道出现堵塞的情况,形成慢性腹胀,进而使腹部变得越来越大,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4

缺乏运动

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得有些人整日处于一种“吃了睡,睡了吃”的负循环状态,虽能让身体得到放松,但长久下去一来会出现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的症状,二来会使肌肉力量大大降低,使整个人变得有气无力,三来会使脂肪和热量在体内不断的堆积,引发肥胖。

去除方法

1

有氧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腹部有赘肉的朋友来说更是如此,只有让身体动起来,才有可能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些适合的有氧运动来进行锻炼,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有利于消耗体内的脂肪。

2

无氧运动

除去强大较大的有氧运动外,无氧运动也是减掉腹部赘肉的有效方法之一。建议大家平时可每天坚持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一来可以有效的锻炼胸部,腹部,臂部的肌肉,二来能够帮助塑造马甲线,三来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和预防各类疾病。

3

合理饮食

食物的种类是多样的,不同的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对人体的好处自然也就不同。对于腹部有赘肉的朋友来说,平时应尽量以清淡,卡路里低的新鲜蔬果为主要食物,如黄瓜,西红柿等,不仅可以帮助去除多余的脂肪,还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维生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护措施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护措施都是什么呢?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泥石流防护措施有:⑴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⑵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⑶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⑷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⑸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另外,对于防治措施,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泥石流的一些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想了解如何防治泥石流灾害以及其他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长途车遇泥石流该怎么办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山区游玩,尤其是夏季雨季时,要及时关注所处地天气情况,尽量躲避雨天出行,更要尽量躲避会发生泥石流的地段。那么万一不小心遭遇泥石流了该怎么办呢?下面,小编就来告诉您长途车遇泥石流该怎么办的小知识,一起看看吧。

1.坐长途车穿梭在山区时,您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2.乘坐长途车遇到泥石流时,要马上逃离下来,然后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躲避。

3.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4.长途车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

5.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

6.长途车司机要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7.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8.长途车司机如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切忌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

9.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

10.人们乘坐长途车在山区沟中游玩时,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

小编提醒:长途车游客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什么是陶朗分选技术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有很多垃圾分选技术,是目前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最好方式,不仅环保,还比较安全使用,那么什么是陶朗分选技术?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陶朗分选技术主要是对饮料空瓶回收,固体垃圾的分选处理,电子垃圾的分选处理等,还广泛应用于采矿业和食物的分选及质量控制。

陶朗分选资源回收(TOMRASortingRecycling)赢得中国废塑料协会颁发的2016年度十佳技术成果奖,该奖项认可了陶朗集团在业内领先的分选技术的创新优势,以及由此为用户带来的收益和使用便利性。

对于此次获奖,陶朗分选资源回收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谢晓涵表示:“陶朗分选资源回收对于获得这一业内的重要奖项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协会和业内专家对我们的努力的肯定。”

谢晓涵续称,中国在高效废料分选和资源回收方面实现了巨大的进步,正在逐步提升回收材质的附加值,同时也在努力降低回收过程的经济和环境成本。

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认识到高效的自动化分选是提升整体收益和实现业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保障。为了应对客户在生产及回收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挑战,陶朗分选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以帮助客户提高经营效益,并促进回收行业的绿色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堆积层滑坡成因机理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堆积滑坡是除黄土、粘性土以外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滑坡。这种滑坡的岩性除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崩积等成因的砂砾石、含砾石或碎石土外,还包括填筑的路堤,有时具有不完整的层状或透镜体结构。这类滑坡多发生在山前和河谷两岸,滑壁比较陡直,规模大小不一。根据堆积层成因进一步分为残积层滑坡、洪积层滑坡、冰水堆积层滑坡、混合成因堆积层滑坡、人工堆积层滑坡等亚类。

大型平缓堆积层滑坡,主要发育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其突出特点是堆积区为缓坡,主体堆积层分布区基覆界面平缓。大榕滑坡为典型的大型平缓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现象丰富,诱发因素典型。下面以大榕滑坡为例进行介绍堆积层滑坡成因机理

大榕滑坡形成的原因:滑坡区左侧前缘为深切凹岸,从而构成滑坡区中部和左侧共同的坡角,坡脚区形成较高应力集中;滑坡区左侧局部持续的人工弃土既有明显的加载效应,也因对下伏堆积层的压实和对冲沟的堵塞,导致降雨时局部地下水位明显抬升,启动区逐步进入蠕滑状态。堆载继续增加和强降雨条件下,启动区首先失稳,弱化或破坏了破脚,滑移区前部因坡脚弱化发生滑移失稳,并由此导致滑坡的发生,因而大榕滑坡失稳机制可概括为蠕滑-滑移-拉裂。

今天小编对堆积层滑坡成因机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山体滑坡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假如发生泥石流是向山体哪个方向跑 如果发生泥石流应该往什么方向跑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发生泥石流应该向泥石流沟两侧的方向逃离,朝与泥石流的流向垂直的方向跑,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破坏力强,常常冲毁交通设施乃至村镇,造成巨大损失。

应急方法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脱险方法

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巨大的声响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墙倒屋塌下,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的泥石所覆盖。

山坡、斜坡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而整体下滑坡。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采取脱险逃生的办法有:

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滑坡、泥石流的预防和避灾措施

全文共 3227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可以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两种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图1)。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2)。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p#副标题#e#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一)滑坡的识别

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二)泥石流沟的识别

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p#副标题#e#

三、如何预防、躲避滑坡灾害

(一)注意日常活动不诱发滑坡灾害

选择安全场地修建房屋:选择安全稳定地段建设村庄、构筑房舍,是防止滑坡危害的重要措施。村庄的选址是否安全,应通过专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来确定。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居民住宅和学校等重要建筑物,必须避开危险性评估指出的可能遭受滑坡危害的地段。

不要随意开挖坡脚:在建房、修路、整地、挖砂采石、取土过程中,不能随意开挖坡脚,特别是不要在房前屋后随意开挖坡脚。如果必须开挖,应事先向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并得到同意后,或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方能开挖。坡脚开挖后,应根据需要砌筑维持边坡稳定的挡墙,墙体上要留足排水孔;当坡体为粘性土时,还应在排水孔内侧设置反滤层,以保证排水孔不被阻塞,充分发挥排水功效。

不随意在斜坡上堆弃土石:对采矿、采石、修路、挖塘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废土,不能随意顺坡堆放,特别是不能在房屋的上方斜坡地段堆弃废土。当废弃土石量较大时,必须设置专门的堆弃场地。较理想的处理方法是:把废土堆放与整地造田结合起来,使废土、废石得到合理利用。

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水对滑坡的影响十分显著。日常生产、生活中,要防止农田灌溉、乡镇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引水渠道的渗漏,尤其是渠道经过土质山坡时更要避免渠水渗漏。一旦发现渠道渗漏,应立即停水修复。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要合理排放,不要让废水四处漫流或在低洼处积水成塘。面对村庄的山坡上方最好不要修建水塘,降雨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干。

(二)注意发现滑坡前兆

山坡上出现裂缝:滑坡裂缝是滑坡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伴生现象。随着滑坡的发展,滑坡裂缝会由少变多、由断续变为连贯。对于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常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明显;水平扭动的裂缝顺斜坡倾向发展,多数情况下较平直。对于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常受岩层面和节理面的影响而复杂化。地面裂缝的出现,说明山坡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弧形张开裂缝和水平扭动裂缝圈闭的范围,就是可能发生滑坡的范围。

坡脚松脱鼓胀:有些情况下,滑坡迹象首先在坡脚处显现出来。斜坡前缘土体或岩层发生松脱、垮塌时,垮塌的土体一般较湿润,垮塌的边界不断向坡上扩展;斜坡前部有时会发生丘状鼓起,顶部常有张开的扇形或放射状裂缝分布。

斜坡局部沉陷:当地下存在洞室(如矿硐、溶洞)或地面有较厚的近期人工填土时,有时会由于洞顶失稳或填土压实导致地面沉陷,这种情况下,地面陷落必然与下伏洞室或填土范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当斜坡上出现的局部沉陷与上述因素无关时,可能是即将发生滑坡的征兆。

斜坡上建筑物变形:斜坡变形程度不大时,在土质地面和耕地中往往不易发现变形迹象,相比之下,房屋、地坪、道路、水渠等人工构筑物却对变形较敏感。因此,当各种构筑物相继发生变形、特别是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时,应将之视为可能发生滑坡的前兆。

泉水井水异常变化:滑坡发展过程中,由于岩层、土层位置的变化,也会引起地下水水质和水量动态的变化。当发现原有泉水出水量突然变大、变小、甚至断流,水质突然浑浊,原来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民井水位忽高忽低或者干涸,蓄水池塘忽然大量漏失等现象时,都可能是即将发生滑坡的表现。

地下发出异常声响:滑坡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地下岩层剪断,巨大石块间的相互挤压和摩擦,都可能发出一些特殊的响声。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应该注意家禽、家畜是否也有异常反应。因为动物对声音的感觉要比人的感觉更灵敏,往往能在人类之前更早感知危险的临近。

各种前兆的相互印证:前兆出现的多少、明显程度及其延续时间的长短,对于不同环境下的滑坡有着很大差异,有些前兆可能是非滑坡因素所引起。因此,在判定滑坡发生可能性时,要注意多种现象相互印证、尽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这样做出的判断才会更准确。在无法判定是否会发生滑坡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先采取避灾措施,再请专业人员来诊断。

泥石流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泥石流及其防范的基本知识

全文共 2203 字

+ 加入清单

1、泥石流沟的识别

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p#副标题#e#

2、什么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泥石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松散的物源(土石)、可以携带松散物质的水和一定纵坡降的沟谷。为此,崩滑流极易形成灾害链。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成3类: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谓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2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水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沟的形态分类有:沟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代发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泥石流特点是沿沟“流动”,具有明显的直进性和非恒定性。它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当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路桥、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所以,泥石流与滑坡、崩塌一样是山区最为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在山地环境下,崩滑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崩滑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p#副标题#e#

3、如何预防、躲避泥石流灾害

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房屋不要建在沟口、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山区的绝大多数沟谷今后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下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的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当地国土气象部门的预警预报,可以为防范泥石流灾害提供重要信息,大家都应养成每天收看预警预报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泥石流时间分布特点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中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时间的分布也比较规律,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泥石流时间分布特点,供大家参考。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如下两个规律:

季节性,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而暴雨、洪水、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

今天小编对泥石流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泥石流爆发前有哪些征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泥石流次声监测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国外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监测,提出的都是一整套的泥石流监测系统,即采用气象卫星、孔隙水压力和流域土壤含水量等,同时结合泥石流发生时的次声波信号进行综合预警。国内在进行仪器设计时,一般采用驻极体式电容传感器,仪器存在价格较高、供电方式单一和误报率高等问题;国外提供的是一整套泥石流监测设备,存在市场使用率少、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我国的泥石流次声监测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了解国内外泥石流次声监测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可同时记录信号过程的泥石流次声监测警报仪研制及其监测系统构建原理和方法。泥石流次声监测仪主要功能是监测、采集泥石流发生时的次声特征频率、主频振幅及持续时间等信息,该仪器便于安装和维护,适合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预警。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系统则是由次声监测终端及中心计算机系统组成,监测终端可同时发出灾害预警及进行信息传输;中心计算机系统实现监测点参数信息设置管理、数据通讯、数据处理及泥石流预警等功能。该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系统能实现泥石流发生位置准确定位和大致发生规模,并根据监测到的泥石流次声信息及时向铁路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确保列车运营安全。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泥石流的一些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想了解如何防治泥石流灾害以及其他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泥石流挡土墙需要多大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但是当泥石流冲下来时,挡土墙将阻挡大部分的泥石流。那么,大家是否了解泥石流挡土墙需要多大呢?一般是100米长,20米宽,5米深的挡土墙。

今天小编介绍了一些关于泥石流的相关知识,如果还想了解如何防治泥石流灾害等等相关地质灾害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自然灾害知识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磁珠分选技术的好处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磁珠分选技术是目前废弃物分选比较常规的方法,磁珠分选技术也是相关部门比较青睐的方法,那么磁珠分选技术的好处有哪些?给大家讲解一下。

磁珠分选技术将贴壁细胞层辐照后分别模拟人、猪造血微环境;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gneticactivatedcellsorting,MACS)分选人脐血CD34+细胞。

现在流式分选一般都是电荷式分选,即对感兴趣的目标细胞所在的液滴充上电荷,液滴经过电极板,通过电场作用发生偏转,从而实现分选。

磁珠分选首先使用磁珠偶联的抗体去标记细胞,然后把标记好的细胞过柱子(柱子周围连磁铁),带磁珠的细胞就留在柱子上,不带磁珠的细胞就流走了,从而实现分选。

免疫磁珠法分离细胞原理:

免疫磁珠法分离细胞是基于细胞表面抗原能与连接有磁珠的特异性单抗相结合,在外加磁场中,通过抗体与磁珠相连的细胞被吸附而滞留在磁场中,无该种表面抗原的细胞由于不能与连接着磁珠的特异性单抗结合而没有磁性,不在磁场中停留,从而使细胞得以分离。

免疫磁珠法分为正选法和负选法:

正选法-磁珠结合的细胞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的细胞。

负选法-磁珠结合不需要的细胞,游离于上清液的细胞为所需细胞。

一般而言,负选法比正选法的磁珠用量大。

磁珠:大小在0.1-0.45mm包被了生产的高质量单抗磁珠已为白细胞亚群的分选所优化将包被了特异性单抗的BDIMag磁珠加入细胞悬液,磁珠特异性地与有相应抗原的细胞亚群结合,通过分离得到的连有磁珠的细胞可直接用于功能试验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磁分离细胞的重要指标是:

纯度和得率,这取决于磁珠所连接单抗的特异性和磁珠大小(磁性),然而太小的磁珠得率不高,太大的磁珠又会影响细胞活性,也无法直接上流式。

目前市场上有2种磁性细胞分离系统:Smallparticles(≈50nm)-MACSLargeparticles(1200~4500nm)-others(如Dynal)

提供的磁株,由Dynal公司提供大小约为200nm为中等大小磁株。

小磁珠优点:对细胞温和,不影响分离细胞的后续培养,可直接上流式检测,不影响散射光。

小磁珠缺点:需要很强的磁场来分离细胞,分离速度慢,得率不高,需要一次性的分离柱,不能在普通试管进行,成本昂贵。

大磁珠优点:技术简单,分离可在试管中完成,易于增减细胞用量,速度快,得率高,成本低。

大磁珠缺点:对细胞造成机械压力,影响其生物学活性,不利于分离后培养,纯度低,阻塞FCM的喷嘴。

以上对其磁珠分选技术好处都有详细的了解,让大家对其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等都有详细的了解,那么废弃物分选技术有哪些?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风力堆积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正是由于风的湍流特征,才塑造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风沙地貌。小编在此整理了风力堆积地貌形成主要动力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风力堆积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知识拓展: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亦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青海高寒干旱,位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盛行高空西风,风力强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多西风和西北风,风速〉5米/秒(起风沙)的天数一般在50天以上;加上这些区域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岩石裸露,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泛堆积,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遭到破坏,在风力作用下发育成各种风沙地貌。风蚀地貌以风蚀残丘和风蚀洼地形式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以冷湖一带最为典型。垄岗之间为风蚀洼地,还有风蚀谷、雅丹、风城、风蚀蘑菇等地貌分布。风积地貌是风力作用堆积而成的各种沙丘和沙堆的总称,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和东部、青海湖东岸、共和盆地、哈拉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中部和西部,主要有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沙垄、沙堆等。共和盆地沙丘面积达860平方千米,青海湖东岸湖滨平原上沙丘面积达320平房千米。

风力堆积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介绍

风积地貌主要是指沙漠地区的沙丘而言。沙丘在中国沙漠里分布面积最广大,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浩瀚无垠的茫茫沙海。沙丘有流动和固定、半固定之分。流动沙丘的表面无植物覆盖,或仅在沙丘坡脚有少许植物,覆盖度在15%以下,风沙活动强烈,流动性大;半固定沙丘的表面,植被呈斑块状分布,覆盖度在15~40%,在植物生长较好的地方略有粘土或盐土结皮现象,有局部风沙活动,流动性较小;固定沙丘有密集的植被覆盖,覆盖度超过40%,或大部分沙丘表面有薄层粘土或盐土结皮,不易被风吹蚀,比较稳定。

沙丘的形成和发育受风力、地面形态、水分、植被及沙源供应等条件的影响。

风力

起沙风的情况决定着沙丘的总特征,如单向风地区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为主,两组相反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横向沙垅。沙丘的排列方向(以沙丘迎风坡方位角表示)和起沙风合成风向大体相一致,但是不可能完全符合,而是有一夹角存在。风力还决定着沙丘移动的方向和速度,沙丘移动的总方向也遵循起沙风的合成方向。

地面起伏

它使近地面风沙流运行发生改变,造成沙丘形态的差异,特别是山岭的起伏往往成为风沙流运行的障碍,在其迎风侧沙子大量堆积,形成巨大的沙丘。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叶尔羌河南岸高大沙丘的形成与蚀余残山有关。

地面物质组成

其实质在于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着沙丘发育的规模。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洪积扇上的沙丘都较低矮,原因是地表细沙、中沙较少;沙漠内部冲积平原上的沙丘都较高大,这与地表细沙、中沙较丰富有关。

水分和植被

水分、植被条件愈好,愈不利于沙丘的发育。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策勒地区在西北风作用下,南部为水分条件很差、无植被覆盖的洪积沙砾平原,沙源供应较少,形成低矮稀疏的裸露新月形沙丘;中部为洪积- 冲积扇前缘的潜水位较高、有间歇性流水补给的沙质平原,植物生长较好,仅发育灌丛沙堆;北部是现代流水不能到达的古河流冲积沙质平原,由于有丰富的沙源,水分条件差,植被稀疏,因此形成了高大的沙丘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泥石流判定标准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那泥石流判定标准是什么呢?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今天小编对泥石流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泥石流爆发前有哪些征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Excel多列堆积柱形图怎么做

全文共 152 字

+ 加入清单

Excel多列堆积柱形图怎么做呢?下面小编来教大家。

操作方法

1

首先,我们打开我们电脑上面的excel,然后我们在表格中输入一些数据,如图所示;

2

之后我们选中这些数据的单元格,然后我们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

3

之后我们点击柱形图下方的下拉箭头,弹出的界面,我们点击堆积柱形图;

4

结果如图所示,这样我们就制作好多列堆积柱形图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