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汉代以后,在财产继承推荐20篇

浏览

5990

文章

39

篇1:汉代烘范窑遗址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烘范窑遗址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烘范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15公里处的西招贤村西北。1974年在这里发现一处汉代烘范窑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地面散存着大量的汉代陶片、铁渣、炉砖、红烧土和砖范块。经河南省考古队发掘发现,文化层厚1~2米。从四座残炉和窖室内挖掘清理出来500多套尚未浇注的叠铸陶范,器具种类有16类36种之多。大部分是铸造车马器具的,有轴头、轴承、革带扣、马御(嚼子)等。每套铸范由5~14层叠成,最少一次可浇铸5件,最多一次可浇铸84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汉代男户主死后,财产继承权归谁?

全文共 19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现在看来,一家之中原本握有财产大权的人过世之后,他的财产由谁来集成,要看法律规定或者他的遗嘱,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在我国古代,也曾有这样一种继承财产的权利。一家中的男性户主死后,他的财产应由谁来继承?也许会有人认为第一选择是他的儿子。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汉代有关这样的规定。

妇女财产权折射着妇女家庭、社会地位的变化。汉代妇女不但具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法律还赋予其支配家庭财产分配的权力,而这一权力的获得与其社会身份的转变关系密切。

1、为人女、为人妻

在汉代,继承分财产继承与身份继承,无论是哪种继承,所带来的至少是财产所有与支配权的获得。汉代法律支持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在汉代,女性有一定的身份继承权,体现在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立户成为女户主。正如某些学者指出的,汉代女性能够单独立户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寡为户后。张家山汉简《置后律》载,户主因公殉职,妻子处于第七继承序列。张家山汉简《置后律》379-380则载,户主死亡,妻子处于第四继承序列。

王彦辉先生认为:“出现这种明显差别的原因无非体现了汉代继承制度以直系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原则,即法律制定者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类型家庭置后时,在保证财不出户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好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问题。”无论哪种情况,总之寡妇有户主继承权。

寡为户的另一种情况是丈夫死后,如果寡妻没有代户资格,可以分户析产。张家山汉简《置后律》386简对此有明文规定:“其(指寡妻)不当为户后,而欲为户以受杀田宅,许以庶人予田宅。”即丈夫去世后,妻子有权另立户籍分割家庭财产。

二是女为户后。正如王彦辉先生所指出的:“按照汉代财产继承法,女儿无论出嫁与否,在特定条件下都有资格为户后继承家庭财产,区别仅仅表现在代户的先后顺序上。”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提到:“毋妻以子女为后。”这些法律规定都揭示出汉代女为户后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三是赘婚家庭妻为户主由贾谊所言的“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可以看出秦代有出子为赘婿的习俗。《汉书·地理志》也记载淮南一带流行“赘子”习俗。由此可以推知汉代赘婚家庭还是存在的。由于汉代赘婿地位十分低下,法律为了保证财不出户,规定赘婿不能代为户主,而由妻为户后。

妇女不但可以继承户主身份,而且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继承财产。东汉灵帝时期(168—189 年)的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中,就反映了女性家庭财产继承的情况。

简文大意是说男子李建告官说:精宗有余财,田八石种,由于精宗没有儿子,只有女儿 ,所以他的田八石由女儿 继承,后来 继承来的田八石被他人所夺取,的儿子将此事告到官府。这个简文说明在一个没有男性继承人的家庭中,女儿可以继承田产。

总之,在家庭财产继承中,汉代法律支持女性的户主和财产继承权。女性无论是在室女,还是已嫁为人妻,都有权继承家庭财产。

2、“为人母”后的财产管理与支配权

如果说,在财产继承原则中,妇女的家庭角色身份变化没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在家庭财产的管理与支配权则与其身份变化联系密切。当一个女人扮演“母亲”这个人生角色时,她便有了对其子的家庭财产管理支配权。如孝文窦皇后“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

更为典型事例即《先令券书》所载先后嫁过三次,最后还是守寡的老妪朱凌。这宗家庭财产分割案例完全是在老妪朱凌的掌握下完成的,老妪朱凌在遗嘱条款的制定上扮演了主要角色。从老妪在券书中有那么大的发言权,在此后的遗嘱执行过程中又发挥那么大的作用可以看出,汉代女性对遗产的分配还享有一定的决断权。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建的“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也反映了这一事实,此例中的徐氏也是寡居,并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大权。由此可见,当一个家庭中的丈夫已故的情况下,作为母亲的女性则取代父亲的家长地位,获得家庭财产的支配大权。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对“夫死从子”说的现实否定。正如黄嫣梨所分析的:寡母的财产权“可视为在儒家‘孝’的特殊文化逻辑下,排除了或削弱了‘男尊女卑’的一般文化原则。”高世喻也曾指出:“‘从子’作为‘三从’之一,只是一种规范女性总体地位的大原则,而尊母则是实际贯彻始终的统治观念与普遍风气。”

上述妇女财产支配权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儒家思想观念仅仅是一种理想预设,而非现实生活本身。

以上分析启发我们动态地看待女性的家庭财产权力与社会地位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的财产权无疑居于同辈男性之后,就此而言,这无疑是汉代法律对“男尊女卑”观念的维护。从而说明,汉代法律规范中的性别秩序仍然以血缘伦理与宗法原则为价值核心。毫无疑问,汉代女人在一定条件下的财产权,为其现实生活带来了一定保障。

《先令券书》中的妪通过利用她的特权,重新分配家庭财产,从而保证了子孙们对她权威地位的认可和服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什么相关内容改写的 田忌赛马是根据司马迁的什么相关内容改写的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田忌赛马是根据《孙子吴起列传》的相关内容改写的。《孙子吴起列传》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该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六十五中。《孙子吴起列传》记叙了孙武、孙膑以及吴起这三位古代著名军事家的事迹,其中,“田忌赛马”这个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

田忌赛马的原文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田忌赛马的译文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是个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因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封他为军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师节的由来 古代教师节起源于汉代

全文共 1591 字

+ 加入清单

年年都有教师节你有想过中国的教师节是这样来的吗?关于我国教师节的来历小编也做了一个详细的了解,现在我谬的教师节是从1985年开始的,到现在也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要算中国最早的教师节那就要从汉代开始了,这个时间是很长的了,我们还是看下面详细的说吧!

老师的称谓历史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其实,除了“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那么,有些在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称呼和古代是表示同样的意思吗?

【博士】

如今的博士通常指的是拥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人。然而在古代,早有博士一词。博士在古代是个官名。秦汉时期,博士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

【教授】

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助教】

如今的助教有助理教师的意思。然而在古代,助教指的是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古代教师节的活动

古代的教师节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法定的日期,但据史料记载,在古代每年的这个日子,皇帝就会率领众文武官员前去祭拜孔子,各个地方的文人雅士也会相约去祭奠孔夫子。

唐宋时代,农历八月二十七国都和各州、府、县都要举行孔子诞辰祭典,主祭者为地方首长,朝廷由皇帝亲临主祭。当时的祭典非常隆重。国子监、书院以及州、府、县也要从本地学校的学长(主持学习事务的教师)、学正(做训导工作的教师)中选拔成绩突出者为司业,报送朝廷,这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我国教师节的来历

如今的9月10日教师节是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的。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古老的教师节起源于汉代

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中记载:汉、晋时期,每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要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布席函丈(教师)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看到皇帝在这天祭孔、请老师们吃饭,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干肉)”。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发福利待遇了。在一定程度上说,古代也是有教师节的。古代的教师节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二十七日,这天是圣人孔子的出生日。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山祖师,在我国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有弟子学生3000人,贤人弟子72人。

古代“教师”从业也得通过考试

在西汉以前,教师多是推荐,并不需要从业考试。但到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教师“资格考试”——要想成为太学博士,得通过太常主持的考试(有点类似今天教育部主持的考试)。而且,教师个人的教学经历和年龄都有相应的规定,要求曾教过学生50名以上,年龄不小于50岁。

隋唐时期,中国形成了完备的官学制度。官学,相当于今天的公办学校,既有小学,也有大学;既有综合性学校,也有专科学校。当然,教学管理和要求也更规范更严格了,对教师从业资格和教学能力都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办法。其中,授课数量是考核定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宋代是民办学校开始兴起和繁荣的时代,私立书院流行,但朝廷对官学同样抓得很紧,要当上“公办教师”同样得考试。宋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实施的“教官试”制度,大概是中国教育史上最难通过的教育主管和教师资格考试。由于考试过严,全国州、县的教授数量明显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六安汉代王陵墓地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六安汉代陵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西汉

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面积15平方公里,区内由双墩、马大墩、三星墩、高大墩四对八大墩墓冢以及其他古墓葬共36座。

2006年3月——2007年1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六安市文物局联合对双墩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保存完整的“黄肠题凑”葬具及漆木器、金银箔、玛瑙、青铜器、车马器等珍贵文物500余件,还发现了多种农作物果实。

经考证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国王刘庆,该项目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省、市文物部门对该区域进行科学调查,确定其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墓葬区。

该墓的出土文物和六安国王陵区的发现对研究西汉诸侯王陵制度以及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展示了汉代丰富多彩的物质、精神文化,填补了汉代六安国历史的空白。

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王陵重点保护区域分布的四对南北向并列的双连冢墓葬(俗称“八大墩”)的每墩墓冢四周底角边线为界,向外各延伸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北至淠河干渠南岸,东至高大墩以东250米,南至宁西铁路,西至马大墩以西4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上"玉门关"究竟在哪里?汉代与唐代的玉门关是一样的吗?

全文共 2081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起“玉门关”,很多人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一幅沙漠上的景象,茫茫沙漠无边无际,而不远处就矗立着一座城池,城门口自然写着“玉门关”。这当然只是想象中的画面,那么,现实中的玉门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汉代唐代与现代所说的玉门关,指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的诗句完美地描写了边塞的风情,千百年来传为绝唱。那么,历史上西汉时期的玉门关,也就是东汉驻守西域三十一年的都护班超在迟暮之年的《求代还疏》中所写“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那个玉门关,现在究竟在哪里呢?岁月的沧桑又把它打扮成了什么模样呢?近百年来,中外热衷“丝绸之路”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纷纷驰骋于大漠之中,对这个千古之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提到玉门关,人们就会想到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首诗完美地描写了边塞的风情,千百年来传为绝唱。每每读到这首诗,大漠孤烟,烽火缭绕和离愁哀怨的画面浮然若现。

然而,今人对王之涣所描写的玉门关的确切地址,都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所描写的,已不是汉代的玉门关,而是唐朝的玉门关。

唐朝的玉门关在何处?据考证,唐时玉门关已由敦煌故址移设到了晋昌城(今甘肃省安西县境内)。如今遗址湮没,关址难考。有人根据与王之焕同时代的边塞诗人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诗句,认为安西县境东南的锁阳城,可能就是唐朝的玉门关。也有人根据唐玄奘取经西去时的路线和当时丝绸之路的状况,认为唐玉门关址已淹没在如今安西县之东的双塔堡水库之中。总之,关于唐玉门关的具体地点,今天还是一个谜,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玉门关是一个繁华的边关。那里晴空鸿雁高飞,旷野驼铃悦耳,商旅络绎不绝,人群川流不息。沿着这条道路,美丽的中国丝绸,精致的中国瓷器,馨香的中国茶叶,独到的中国制药等远运到世界各地,火药、造纸和印刷术也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远播国外,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苜蓿、菠菜、葡萄、石榴、胡麻、胡萝卜、大蒜、无花果等等不少有用的东西也从这条道路上输入。据历史记载:汉朝时从伊犁河流域引进乌孙马,从大宛引进汗血马。从丝绸之路还传来了西域各地和国外的音乐、舞蹈和宗教,使中华文化艺术吸取了新的养料。

翻开地图,在甘肃西部边陲地区不难找到“玉门关”。玉门关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控制着河西走廊迤西的北线,是祖国大西北的一座石油城。在较为详细的地图上,还可找到玉门关市郊的一个“玉门关镇”,然而,这只是现代的玉门关市,它与历史上的玉门关名同实异。

那么,历史上西汉时期的玉门关,也就是东汉驻守西域三十一年的都护班超,迟暮之年还在《求代还疏》中所写的“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那个玉门关究竟在哪里呢?岁月的沧桑又把它打扮成了什么模样呢?近百年来,中外热衷“丝绸之路”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纷纷驰骋于大漠之中,对这个千古之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根据可考古籍记载,玉门关在敦煌西北约八十公里的地方。人们在这一带的荒漠之中,发现了一个名叫小方盘的土城堡,它曾经被认为是汉代玉门关的遗址。登上古堡远眺,它的北面,有北山横亘天际,山前有疏勒河缓缓流经。残存的汉长城由北向南,连贯阳关。令人欣喜的是,在这里还发现过写着“玉门都尉”的木简。从此,人们便把这木简作为实物证据,认定小方盘定是汉代玉门关无疑。

但是近几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又详细地考察了敦煌境内的汉长城、烽燧,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工作,获得了不少实物证据,对上述所谓汉代玉门关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以上述木简为据,小方盘城只能说是“玉门都尉”的治所,并不能由此认定它就是玉门关。再说,对这座里面仅有几间土房,大小与北京的四合院相差无几的古堡,就是普通百姓也会提出质疑:难道当年设有重兵把守的、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竟是这样的一个小据点?

历史上的东汉初年,仍以西汉的玉门关、阳关为西部边境的门户。到了汉和帝(公元89年到公元105年)的时候,匈奴常常杀汉吏,朝廷认为应该关闭玉门关,于是把关口移设在今酒泉地区的玉门镇,向东移动了四百多公里,放弃了西汉所筑的玉门关。

后来,班超的儿子班勇写了《辨闭玉门关弃西域》的疏文,认为应仍以西汉时的玉门关口,置校尉长史以捍抚西域各国。于是,朝廷就派班勇为西域长史,以西汉玉门关为门户,率兵驻守西域鄯善、龟兹、温宿各国,并发兵驱走西域的匈奴势力,西域得以平安。

到了魏晋以后,汉玉门关被再度废弃。自唐朝以后,汉玉门关址当初设在何处,一直没有人说得清楚。近百年来,中外史学家、考古学者纷纷驰骋大漠戈壁之中,力图探索、考定汉玉门关的关址,可至今仍未做出确定的结论。

虽然,人们对于汉代玉门关的故址莫衷一是,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仅存的古堡视为玉门关的遗迹。千百年来,多少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为的是在登上古堡、遥望大漠的同时,去追忆祖先的光辉业绩。在古炮台上,人们在吟诵唐朝诗人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之声时,仿佛看到汉朝大将李广利挥麾旌旗、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陌上桑是汉代的什么诗 陌上桑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

《陌上桑》第二段写了什么?

《陌上桑》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

原文: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译文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今年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就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使君怎么这么愚笨?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雅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优雅贿赂’由来已久,并不是一种新方法。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汉代霍,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在汉元帝时代,有一个故事说,宫女为了变得漂亮,不惜重金贿赂画家。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优雅贿赂的来源。然而,也有“不知名”的女佣没有行贿,而是成了众所周知的谈资。

据说汉朝皇帝刘氏喜欢根据画家的肖像来挑选女仆。为了得到皇帝的召唤,住在后宫的宫女们总是希望画家毛延寿把自己画得漂亮。因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贿赂毛延寿。

王昭君有着雁的美丽,刚入朝就相信自己的自然美,并没有贿赂画家毛延寿。当毛延寿画王昭君的眼睛时,他说:“画家的生动之笔就是触摸眼睛。这是一点钱!”虽然王昭君也得到毛延寿建议的消息,但他并没有买帐,而是奚落了他几句。看到她如此傲慢,毛延寿指着昭君的眼睛,摸了摸她的脸。因此,王昭君只能在皇宫里呆很长时间,因为他“相貌丑陋”。直到她自愿离开,汉武帝才发现她的美丽。据说汉元帝对画家毛延寿非常不满,将他杀死。

明朝时,行贿受贿被充分利用。因为明代的字画可以作为工资银,既然可以作为工资银,也可以作为礼金。因此,书画成了与官员交流的利器,而行贿受贿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嘉靖年间,严嵩是第一任和第二任官员。他是一位非常有权力的部长,在政府和民间都有权力。他和他的儿子严世蕃都擅长书法和绘画,所以低级官员搜查了大楼的内部,并爱上了他们。后来,颜的家人被没收,共抄了358轴(卷)墨抄本和3201轴(卷和卷)手印页古今名画。

清朝时,贪官小沈阳家中的古董古玩和名人字画比皇宫里的还多。当嘉庆皇帝复制小沈阳的房子时,他的财产相当于国家18年的税收。那时,儿歌在街上广为流传:“小沈阳倒了,嘉庆满了。”根据“小沈阳所有犯罪案件”的记录,小沈阳只接受了720多块著名砚台的贿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汉

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城市芒砀山的主峰上发掘的一处汉代大型建筑基址。遗址地处西汉梁王墓群的中心,是一处以石、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有可能是一处非常重要的祭祀场所。

此建筑保存有平面近方形的石台基,南北长33.5、东西宽31.5米,面积为1055平方米,其东部已遭破坏。台基四边用凿制规整的条石垒砌成石墙,中间为原始岩体,顶部为夯土。建筑基址发现时顶部夯土已被推掉,裸露出岩体,台基四周遗迹也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岩体四周原有石墙围护,东、西两侧保存较好,部分石墙尚存。此建筑基址位于芒砀山主峰上,主峰本身没有发现梁王墓,但其东、西、南面的山峰都埋葬有梁王墓,因此整个梁王墓地应以此山峰为中心,环绕四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

阿克陶古城是自治区人民政府1957年公布的首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为汉代古城,位于今阿克陶县旧城。又称阿合图古城,当地群众习惯称“阿克巴夏汗城”。“阿克巴夏汗”,又名“汗西尔达克”,为明末清初天山吉利吉思克普恰克部首领。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西尔达克将伊斯兰教黑山派和卓达尼雅勒接到阿克陶,支持其夺取白山派统治的叶尔羌汗国王位。据说此遗址即为阿克巴夏汗屯兵的兵营。此遗址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称其为汉代之桢中城。汉代桢中城,为疏勒国的卫星城,东汉元和元年(84年),疏勒王忠叛汉,拥兵桢中城,并联康居兵共守桢中以抗班超。班超遣月氏派使劝说康居,使其撤兵。康居兵撤出桢中,并将叛王忠带往康居。三年后,叛王忠再借康居兵占据桢中,并密谋以计诱杀班超。班超将计就计,带亲随至桢中,在忠设置的鸿门宴上,反客为主,将忠擒斩,并逐康居兵出桢中。随后班超即在桢中驻兵屯田,据传,此城即为班超驻兵屯田之地。桢中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城为方形,城墙为土墙,长约120米,地面曾发现古陶器残片。50年代初,城墙尚基本完好,由于城北为稻田,农民挖城墙土作为肥土施入稻田,城墙遭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谁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忠孝思想、恕的思想、伦理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儒家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走马岭汉代遗址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走马岭汉代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马岭汉代遗址位于六合区雄州街道李岗村,时代为汉。

走马岭遗址汉代文化层连续分布面积逾20万平方米,主体区域成南北走向,汉代文化层堆积厚l一2米。遗址主体区域以北地区,勘探出6座砖室墓。

走马岭汉代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雄州街道: 2000年3月,六合县原六城镇、灵岩镇、龙池乡合并成立雄州镇,镇域面积112.3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13.8万,是新成立的六合区委、区0所在地。 雄州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东临仪征化纤,南接扬子乙烯、南钢、南化等国家大型企业,毗邻南京化学工业园,是南京市区在江北发展的中心地带之一,距市中心仅半小时车程。雄州街道襟江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栗各庄汉代遗址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栗各庄汉代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栗各庄汉代遗址

在高碑店镇栗各庄村南,二砖厂西侧,面积70000平方米。出上文物暴露在取土坑北断面坡中,有灰陶瓮、加砂红陶釜、大型板瓦、异型砖,还有带‘大富”戳记的灰陶大 瓮和铁箭镞,三鸟朝风钢熏炉盖,另外还发现一口古井及几处灰炕、灰土和红烧土。距古井不远有一小型瓦窑,窑内尚有部分板瓦。 从遗址向北一直延深至栗各庄村头、地面上都可见到汉代及稍晚一点的砖瓦碎片。

附:栗各庄原名郦哥庄传为郦道元之故里,50年代曾出土一方“永宁侯”铜印,为郦家故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荥汉代冶铁遗址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 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古荥村西门外,是汉代河南郡第一冶铁作坊。遗址南北长400余米,东西宽300多米,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1964年发现,1965年春试掘,1975年秋至1976年春正式发掘,揭露面积1700平方米,发现炼铁炉炉基2座,在炉基周围清理出大积铁块、矿石堆、炉渣堆积区以及与冶铁有关的重要遗迹水井1口、水池1个、船形坑1个、四角柱坑1个、窑13座等,同时出土了一大批铁器、陶器、陶模等文物。

该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汉代冶铁遗址,为研究汉代的冶铁技术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实物材料。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汉代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是什么它最初的表演形式 最初表演形式是徒歌的汉代重要的音乐形式是什么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重要音乐形式之一是相和歌,它最初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来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相和歌,是汉代时期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秦声、赵声、齐声、郑声、楚声等传统声调而形成。

最初表演形式是徒歌的汉代重要的音乐形式

相和歌也是极具汉族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传统民俗活动等场合。“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

初期的相和歌几乎全是来自民间的街陌谣讴,最简单的是徒歌。这种形式犹如今日的清唱,它的特点是不用乐器伴奏,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演唱形式。先秦时期已涌现了一些著名的徒歌歌手如秦青、韩娥等,他们的歌声声震林木、动人心魄,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与舞蹈相结合,成为一种有器乐、歌唱与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被称为“大曲”或“相和大曲”,它是最能反映当时艺术的水平。后来它又脱离歌舞,成为纯器乐合奏曲,称作“但曲”“大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其结构比较复杂,典型的曲式结构是由艳—曲—乱或趋三部分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正月为岁首的是汉代什么时期 正月为岁首的是什么时期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正式确立以正月岁首的是汉代武帝时期。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

汉武帝时期,国家渐渐富强起来。汉武帝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他决定改历法,易服色。公元前104年,他颁布了新的历法《太初历》,将一月再次定为岁首。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时改朝换代,最先做的事情是“改历法,易服色”。夏朝制定历法,一年分四季,一季四个月,以正月为一年之首;商代夏,改历法,以每年十二月为岁首;周代商,又改历法,以每年十一月为岁首。司马迁在《史记.历书》里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秦朝,秦始皇改为十月为岁首,再改历法,通行全国。到了汉朝,承袭秦制,汉高祖,文帝,景帝,好多年都过去了,仍旧没有改变历法。

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沿用下来。中国汉初以前,主要采用“古六历”(黄帝、颛顼、夏、殷、周、鲁)中的《颛顼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太初历》的制订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一次历法大改革,是中国文明在世界天文学上的不朽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汉代墓冢群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墓冢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初步统计分布有10座汉墓冢。最大的汉墓冢封土呈椭圆形,东西向,占地面积近五千平方米,冢高约5米。其次是位于南洋大道与迎宾路交叉口的西南部,第三座是位于黄河路与中原路的交叉口西北角墓冢封土呈椭圆形,东西向,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冢高约5米。其他现存的汉墓冢占地面积在两百平方米至一千平方米左右,冢高约4米左右。汉墓冢的时代应为西汉末期至曹魏时期的墓葬,距今约1700年至2000年。两汉时期的人们“事死如生”,去世后,营建豪华墓穴,陪葬大量的随葬品。但是,要建造规模如此之大的汉墓冢,巨大的耗资却不是一般家庭能够完成的巨大工程。在方圆不过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如此众多的汉墓冢,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并结合两汉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判断,这些汉墓冢的主人,应当是两汉时期分布在此的封建大庄园经济的主人,汉墓冢的建设规模,也预示着两汉时期汉山阳县庄园经济的繁荣发达程度和庄园经济主的经济实力,对研究汉代山阳县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汉代铜镜拍卖价格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铜镜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那么汉代铜镜拍卖价格是多少?请看下文。

操作方法

1

汉代四兽纹铜镜

四兽纹铜镜于2013年6月23日,由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进行拍卖,估价3800000-3800000港币,最后成交价3452300人民币 ,4370000港币。

2

汉代尚方四神规矩镜

尚方四神规矩镜于2007年5月24日,由中国嘉德进行拍卖,估价15000-25000人民币,最后成交价7.84万人民币。

3

汉代四鸟规矩镜

四鸟规矩镜于2012年6月5日,由北京匡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进行拍卖,估价35000-60000人民币,最后成交价284.6万人民币。

4

汉代家常富贵四乳铭文镜

家常富贵四乳铭文镜于2007年5月24日,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进行拍卖,最后成交价155.76万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通过一枚印章终于找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墓主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图为海友侯墓地5号墓出土的一枚刻有“刘印”字样的青铜印章。(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地图)

新华社南昌1月27日电(记者刘占昆)记者27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南昌市汉代海浮侯考古发掘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实验室考古,在海友侯墓地5号墓出土了一枚刻有“刘印”字样的金属印章。据文献记载,专家判断该墓的主人是刘贺的第一任女婿、英年早逝的刘。

图为第五墓主人棺木中出土的玛瑙。(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地图)

2012年至2014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根据南昌西汉海友侯墓的技术路线图和考古工作计划,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海友侯墓地5号墓发掘。从2015年到2016年1月,M5主棺木的柜子被完成并安全地提取到实验室。2017年初,M5主棺的实验室考古工作正式启动。

图为从第五墓主人的棺材中出土的扭曲的玛瑙(也称为苏莱曼尼亚玛瑙)。(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地图)

M5主棺的实验室考古工作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进行。2017年3月,M5主棺盖盒和棺盖的填土开始清理。2017年8月,北京科技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应邀参与使用薄荷醇材料移除棺盖的工作。2017年9月和10月,棺材内表面的污泥将被清除。自11月以来,M5主棺的实验室清洁工作仍在进行中。

南昌海都侯汉墓考古带头人杨军说,到目前为止,M5和M5主棺的实验室考古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五号墓位于汉代南昌海都侯陵园的北部,正北有M1墓、刘贺墓。墓前是一座回廊形的地面建筑遗迹,结构规整,突破了墓道的填土。主体夯土基础呈“凹形”。周边分布有方形夯土基础。在一些地基中,仍保留有柱状基石。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9米,面积约108平方米。围栏高约3米,周围有排水沟。

墓室平面呈“A”形,长约6.16米,宽约5.54米,深约6米。墓道南北长约12.67米,东西宽约2.96 ~ 4.7米,总面积93平方米。坟墓里有一口棺材和一口棺材。郭墓室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百余件。

到目前为止,对主棺的实验室清理显示,M5墓主人的头被漆覆盖,下面是玉杖和玉枕。脖子上有一条玉带。腰部有玉带钩、玉坠、水晶、玛瑙、铜印、玉剑、书法刀和马蹄金。青铜龟扣上刻有“刘印”的字样。脚上有三个青铜罐。遗体用不同大小的玉石装饰。下面是一个玻璃丝垫,上面覆盖着涂有金箔的云母。

图为从第五墓主人的棺材中出土的水晶珠子。(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地图)

出土的玉器大多是新疆和田玉材料,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并有相当数量的玛瑙(包括孪生玛瑙,又称苏莱曼尼亚玛瑙)、水晶、琥珀和疑似角质的器物等。他们都是西汉时期海陆“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人。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根据出土的“刘”铜印,结合汉武帝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及“韩曙”等文献,第五座墓为汉武帝刘贺墓地左墓,其主人为刘贺第一继承人刘。

南昌汉代海友侯遗址是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它是中国发现的最大、保存最好、最完整、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都城遗址。其中,陵墓的主人是第一代海帝刘贺。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在为27位皇帝服务后被废黜。历史上,他被称为“汉朝废帝”。

原文题为“南昌汉海都侯墓地第五号墓的主人是刘贺的继承人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汉代丞相传后代一绝活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相传后代绝活

我们都知道项羽和刘邦之间楚汉争霸的故事,那时候他们两个使出了各种手段,就是为了能够成为下一任的君王。项羽有一个亚父叫做范增,那时候项羽对他非常尊重,就好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而范增也是极力的推崇他。后来有一次,范增就给项羽想出了计谋,让项羽宴请刘邦来参加宴会,之后趁着这个机会来杀掉刘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当时刘邦自然知道这个宴会背后的目的,但是他又不得不去。在晚宴的时候,刘邦的心中一直很忐忑,好在最后是樊哙帮助他逃了出去,如果不是因为樊哙当时出手救他,后果很严重。樊哙原来是以屠狗为生的,后来他也参加了那时候的起义,在战场上他表现的特别的勇猛,再加上因为救过刘邦的性命,所以在刘邦成为皇帝以后,对他也是特别的器重,把他封为了那时候的丞相。

那时候的樊哙对刘邦很是忠心,之后,刘邦又把自己的老婆的妹妹许配给了樊哙。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又多了一份关系。但是刘邦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达到他最初的目的,反而是让他们的关系往反方向发展。有一年刘邦生病了,再加上当时有一个将军反叛,于是刘邦就派樊哙去平反叛乱,但是没想到樊哙刚走,就有人给刘邦说樊哙有反心,并且还和吕后有勾结。本来刘邦就对自己的皇后干涉朝堂很是不满,再加上别人这么一说,更是生气。刘邦听见了这个人的话,于是就命令陈平去杀了樊哙。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陈平并没有杀掉樊哙,反而把他羁押了回去。

没想到在回去的途中,刘邦就去世了,而樊哙后来也被吕后所放了。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樊哙并不想继续在这种权势当中做挣扎,他也希望自己的后代不要再追名逐利,他希望自己的后人,就算是免被免去了官职,也不至于被饿死。于是,他把自己从军之前特别受别人欢迎的狗肉制作方法给记了下来,并且传给了他的后人。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后人们虽然依旧继承着他的官职,但是也都遍布全是。一直到今天,这个狗肉的制作方法都还在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