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每年的8月9日是什么节日(通用20篇)

浏览

1042

文章

1000

篇1:南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南瓜节是什么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南瓜节是我国毛南族的节日,举办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这天。

节日这天,各家会把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由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南瓜王",评选南瓜王的标准不仅要看外观,而且要凭经验透过表面看到瓜籽。待到众人意见基本一致,由一名身强力壮的人用砍刀劈开挑选出的"南瓜王",把饱满的南瓜籽掏出来,留作来年的种子,然后把瓜切成块,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煨炖,煮得烂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而后众人共餐同享。

南瓜节这天还会举办舞狮、拜神、看电影等庆典活动,许多出门在外的兄弟姐妹们在这天都需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寒衣节是什么节日以及习俗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指御寒所用的衣物。据《东京梦化录》中说:“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朔日(指初一)献烧”。一起来看看寒衣节是什么节日_寒衣节的习俗,欢迎查阅!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

山东淄博习俗: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多供以秋季丰收之物,意在报告祖先全面收成完毕。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淄川除了上坟祭祖以外,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祭祀,添“御寒衣”。

老北京人的习俗: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写的很详细,所谓“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等等。意思是天气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应该给死去的亲人寄点寒衣去。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十月初,送了寒衣之后,据说在清代,还要颁发历书,各处书局刻印出售。旧时的北京,大小胡同中,常看到有人背一个布包,手中拿一叠子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这也算是旧京的一景吧。

老南京的“寒衣节”:是日,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祈求赐福保佑,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尝新。

山西寒衣节习俗: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说起清明节,重阳节,你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你知道中国三大鬼节除了这两个?你知道另外一个是什么,肯定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本期传统节日带你了解寒衣节是什么节日和寒衣节习俗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寒衣节注意事项与禁忌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因为阴历十月一是阴间的节日,鬼门敞开,精灵活跃,所以人们有很多的忌讳。尽量少出远门,尤其是妇女忌出行,就是那些胆小的男人们出远门的时候,也要带上桃木符或朱砂包之类的避鬼驱邪之物,仿佛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才真正感觉到百分百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算不算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节日吗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传统节日。清明节不只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且还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清明节算不算传统节日

位于仲春与暮春交替时期的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它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又叫做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它的前身主要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寒食节。

清明节主要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这样就形成了清明节的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其中,礼敬祖先演变成了今天的扫墓祭祖。在清明节回乡扫墓几乎是全国性的节日习俗,其主要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促进家族凝聚力和归属感。

而踏青郊游的习俗主要来源于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主要有祓除畔浴、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习俗。但是到了宋代,上巳节逐渐消失,而清明节流行了起来。

清明节虽然来源历史悠久,但真正流行起来是在唐宋之后。在唐朝时期,大部分官吏会请假回乡扫墓,于是为了解决问题,唐朝衙门颁布了一系列规定。

例如,公元736年,清明、寒食一共放假四天;公元777年的时候,寒食加清明节一共放假五天;公元790年,假日增加到了七天。由此可以知道,清明节在唐朝时就受到了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什么十月一日是国庆节_国庆节是什么节日

全文共 2086 字

+ 加入清单

又一个金色的十月,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每年国庆前后,到处都有灯笼和装饰品,充满了欢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什么十月一日国庆节,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十月一是国庆节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国庆节是什么节日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而1949年10月1日刚好是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日子,并且在1949年的10月2日,政府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日,并宣告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后来每年的10月1日,全国各地举国欢庆。

国庆节有什么重要意义

是一个国家独立的标志

国庆节是近代民族国家才出现的一种节日,它标志这一个国家的独立,反映了这个国家独有的国体和政体,例如我国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为国庆节,代表的就是这个意义。

体现国民凝聚力

每当过国庆节,政府都会举办国庆庆典,来向全世界宣召我们的国民力量,增强我国国民的信心,体现我国国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依着这种精神是形成我国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

牢记国家的成立的不易

每年的国庆节我们都会举办盛大的庆典来恭贺祖国的节日,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让我们时刻牢记着祖国创立之初的不易,珍惜现在生活的美好。

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每年过国庆节都会有不少于3天的小长假,在这个长假期间,我国公民可以有时间购物、出行、旅游等,这样的放假安排极大的鼓励了国民的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

国庆节为什么放七天假

放假7天是国家对公民法定节假日的调休而做出的规定。

本来我国的国庆节法定节假日只有3天,但自从1999年起,国庆节就成为了中国大陆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3天,再加上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这就是所谓的“国庆七天假”。其实国家这么调休的目的一是为了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假期消费,二是给工作了大半年的劳动人民放个小长假,与国同庆,感受节日气氛,好休息放松一下,三是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

国庆节为什么要挂灯笼

国庆节挂灯笼是喜庆的蕴意。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一有喜庆、高兴、隆重以及比较重要的日子都喜欢挂灯笼,所以在国庆节这样的大日子里自然也是会要挂灯笼的。

世界各国国庆节习俗

中国国庆节的习俗

1999年起国庆节是中国大陆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中国大陆海外机构及企业则为3-7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日。另外,每逢五、十周年国庆时,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

法国国庆节的习俗

法国是以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时巴黎群众捣毁巴士底监狱这一天作为国庆日的。每年的国庆日,法国都要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

法国国庆日的烟火很著名,欢庆的人们往往是在雄壮的《马赛曲》乐曲声中,观看各色焰火腾空升起的壮观景象。

美国国庆节的习俗

美国是以7月4日独立日为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各地居民自发地举行庆祝游行。一般情况下,这天参加游行的民众可以选择各式各样的化妆,组成家庭小乐队,有的亲朋好友甚至祖孙几辈人一起,载歌载舞,拥上街头。大街上更是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各式彩车、模型车、杂技车等同欢乐的人群一起,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

德国国庆节的习俗

按照1990年统一以来的规矩,各个州的首府轮流举办庆祝活动,如2000年轮到了德累斯顿,尽管是“逢十”的大庆之日,但首都也不举办隆重庄严的庆典。

英国国庆节的习俗

英国在国庆节这天的主要活动,是女王亲自检阅英国皇家卫队。今年英国的国庆日是在6月14日。这天,英国皇家卫队在伦敦骑士卫队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爱丁堡公爵是坐马车去广场出席阅兵式的。

朝鲜国庆节的习俗

9月9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国庆前夕,国旗已插遍了平壤市的大街小巷,巨型标语伫立在市区交通要道。

每年国庆日,朝鲜一般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阅兵和游行。今年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9月9日这天,平壤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群众游行、火炬游行等一系列活动。

挪威国庆节的习俗

5月17日是挪威的国庆节(又叫宪法日)。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人穿着民族服装在街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从少女到老妇几乎都是背带式拖地长裙,红色、白色、黑色、绿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绣着鲜艳的花朵和图案,每个人的胸前都有漂亮的银制饰物,有的还披着配套的斗篷,带着相同色彩的民族小帽,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介绍

全文共 3086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介绍,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介绍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习俗

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时的“胡饼”已与现在的月饼无大异。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只是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据悉,吃月饼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还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当时正值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各类反抗活动纷纷涌现。朱元璋借此机会,便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很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中,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同时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果然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大获成功。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自然更加重视吃“月饼”的习俗,每到中秋佳节,必定分发月饼,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再后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不论怎么变,只是庆祝节日的形式与活动的方法有了丰富和深化,吃月饼的习俗却一直没有变。这其中的奥妙,是否包涵了对推翻元朝统治、打败异族的喜庆与祝贺,我们不得而知,但依据传说的内容,显然是与朱元璋的“月饼起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各地不同的中秋习俗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传统节日七夕节广东的习俗活动

全文共 1898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到,快乐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到,祝福到,幸福的人永合好;七夕到,好运到,桃花运儿追着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广东习俗活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夕情人节由来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2夕节的起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传统节日七夕节广东的习俗活动

1、用苹婆来供奉

在广东民间有一习俗,每年的七月初七“乞巧节”都用苹婆来供奉。苹婆其名来自梵语,相传由唐代三藏法师从西域传入,并因七月初七又是牛郎与七姐相聚日,所以又称之为“七姐果”。苹婆是在七月初七前后上市,且它是岭南珍稀果品,又称“凤眼果”,上市期约半个月,故平时不易吃到。

2、拜七姐

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3、七夕取水

过去,肇庆“七月七”落坑洗白白、到河里担水回家避邪,是农村常见的七夕仪式。广宁人普遍认为农历七月七这天河溪的水特别清凉,广宁人称之为“七姐水”,父母都会叫孩子去河溪里洗身,也许寓意着用“七姐水”冲去小孩子身上的污浊,以游泳锻炼身体,祈求孩子们强健平安。

有这样的传说,七月七当日山坑泉水更甘甜,是一年之中水质最好的时候。此时接取的山泉水,装回家中用水缸或瓦缸存放,据说放置一年都不会腐臭。有村民当天从山里接回来的水,放入冬瓜浸泡,喝下去具有解毒清热功效。如有大人小孩发生惊风热症等症状,可饮用这“七姐水”治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6月都有什么节日?六月份是什么星座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已经临近不远了,对于忙碌了很长时间才休息的人们来说,小长假很让人期待,甚至都不禁开始想知道6月节日了。那么,6月都有什么节日?6月份是什么星座

6月都有什么节日

6月1日:国际儿童节(1949)

6月4日:受侵略戕害的无辜儿童国际日(1983)

6月5日:世界环境日(1974)

6月6日:全国爱眼日(1996)

6月11日:中国人口日(1974)

6月14日:亲吻情人节

6月15日:中国父亲节

6月17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1995)

6月20日:世界难民日(2001)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1934)

6月22日: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1948)

6月23日: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1991)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1987)

6月26日: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1987)

6月26日: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1945)

6月26日:支援酷刑受害者国际日(1997)

6月份是什么星座

星座是按阳历计算的。

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

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

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

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1日

射手座11月22日-----12月21日

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

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双鱼座2月19日-------3月20日

您可能是双子座或巨蟹座,这要看您的具体日期。

6月养生知识

六月的养生重点是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就能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

1、衣着方面,由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排泄。

2、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3、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4、饮食方面,6月调养应以夏三月饮食宜清补为原则。宜多吃蔬菜、豆类、水果等。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重阳节的节日发展演变

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重阳节的节日发展演变,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重阳节的来历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节日发展演变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重阳节各地的饮食习俗

重阳糕

在中国重阳节时吃花糕的风俗早在汉代就有,据当时的《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食人长寿。”其中“食蓬饵”,就是吃蓬糕的意思。“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其后重阳糕更衍生出众多品种,名目繁多,如配以梨、橙和玉榴等不同果料的“春兰秋菊”;以栗黄、银杏和松子肉为佐料并捏成狮子面目的“狮蛮糕”;也有于糕上置小鹿子数枚,与“福禄寿”中的“禄”谐音的“食禄糕”。

菊花酒

菊花盛放于秋季,经霜耐寒,有却风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古时有饮菊花酒成仙的传说,菊花向被视为寓意长寿的吉祥物。根据古籍的记载,重阳节饮菊花酒的风俗最迟于西汉已成定俗,并且多与重阳登高、赏菊等习俗紧密相连。菊花酒一般是在前一年的重阳节酿制,第二年重阳始熟而饮用。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菊花酒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

羊肉面

“羊”与“阳”同音,要吃白面。羊肉性温,特别是冬季天冷时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节的节日介绍

全文共 244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节日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传统习俗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节日介绍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鲜花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鲜花节是什么族的节日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鲜花节是云南贡山一带怒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相传古时候,怒族人遭受旱灾,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一位漂亮的姑娘挺身而出,劈开悬崖,将泉水引入村寨,使怒江岸边的荒山变成了沃土,披上了绿装。后来,她被恶霸逼到山洞里,放火烧死。满山遍野的山花为她开放,人们为了纪念她,将这一天定为鲜花节。在节日当天,各村寨会选择有钟乳石的山洞为仙女洞,人们带上祭品前去祭祀。人们还要为"仙女"献上一束束杜鹃花,祭祀时,由主祭者念祝辞,还要打鼓诵经。随后大家磕头,以祈求仙女保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明节的节日由来和传说故事

全文共 324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节快到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节日由来传说故事,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清明节祝福语

1、凉风细雨如心田,携花带纸到坟前。回首往事忆当年,世事变迁多悲欢。泪如雨下不能言,跪拜叩首表思念。只愿生者心相连,共享情意度年华。祝清明安康!

2、清明时节天还寒,我要用真心的祝福给你送去温暖,清明节我祝福你身体永远健康好运来,笑口常开,永远年轻漂亮,美丽可爱。

3、每瓣心香,都是一瓣沧桑;每滴细雨,都是一滴回忆;每份祭奠,都是一份思念;每声呢喃,都是一声轻叹;每一次清明,都是一次牵挂的远行。焚香祈福,踏青祭祖,把无尽的思念送往天际,将安息的灵魂真诚慰藉。在祭奠中感悟人生,珍惜身边人,把握眼前的岁月。

4、布谷鸟叫清明到,朋友心意要收好。愿你幸福少烦恼,财气运气跑不掉。健康从头淋到脚,万事如意心情妙。清明节预祝你有个美好的假期。

5、一年一度清明节,出游踏青好时节,忙碌生活全抛掉,心情舒畅体健康,烦恼忧愁通通消,幸福生活来围绕,清明问候关怀送,愿你健康幸福永远。

6、清风吹,柳叶飘,祝福传,到心窝;雨绵绵,润万物,温情暖,多珍重;朋友情,不减少,情谊浓,关怀送;清明至,踏青好,邀你共,幸福路。清明节快乐!

7、祭先烈,苍柏含翠风拂岗;敬前贤,青松吐绿水流长;山低昂,万谷呜咽声浩荡;雨飘扬,千语悲泣凝惆怅;过寒食,杯中薄酒浸细壤。清明节,祭祖祈平安!

8、烧柱香,祭奠逝去的岁月;叩回头,缅怀曾经的时光。清明将至,愿你在风雨中昂首,把忧伤释放,让哀愁流浪,然后,收拾心情,面对灿烂的阳光。

9、我们每个人都应记住曾在自己生命留下回忆的人,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清明节了,逝去的美好,记牢;现在的欢笑,拥抱;让温情传进人人的手机号!清明节快乐!

10、清明节日雨纷飞,思念浓浓泪儿飞,烦恼忧愁在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祝福话语要放飞,快乐好运到处飞,精彩生活在腾飞,美好未来要起飞。祝幸福美满!

11、为你擦干满脸的泪花,让你忧愁随风飘散,帮你抚平受伤的心灵,让快乐幸福逐渐好转,发条祝福短信送关怀,让你幸福+健康+快乐,清明节愿你无忧无虑无烦恼。

12、清明时节思逝亲,想起逝亲泪沾襟;至亲在世爱包心,至亲离世心忧闷;手指轻按发短信,告诫朋友情谊真:生活不论富与贫,请君珍惜眼前人。

13、清明时节,让繁忙的工作不再紧张,别再繁忙;清明时节,让紧张的情绪别再涨,生活要爽;清明时节,让浓浓的睡意不再压抑,被窝请躺;清明时节,让商城的物品有得买,不用快抢;清明时节,让美味佳肴上桌面,尽情品尝!清明时节,好好休息吧!

14、清明悲别离,绵绵无尽期。春雨绵又密,洒落在墓地。又把故人忆,泪水满心底。惆怅无人替,焚香情依依。转眼又一季,酹酒长相思。

15、春来节令多变化,大地开遍清明花。细雨无声寄哀思,薄酒几杯表心意。添土焚香不忘本,扫墓泣泪心忧伤。天国可有暖衣裳,多烧纸钱做新衣。惟愿亲人都安康,幸福人生万年长。

16、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祭诗》

17、清明时节雨纷纷,想你的心多几分,借问是否可安好,希望幸福在身旁,朋友,清明节祝你一切顺利安康。

18、直到外婆强行将那白白的孝帽戴在我的头上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哭了出来,我趴在那里哭,什么人也不理——我才有真正跟妈妈分开的感觉了。

19、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这时春光明媚、杨柳垂丝、绿草如茵,城乡内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过后你也要充满生机哦。

20、清明是心头的一缕烟,烟中飘荡着无尽的思念;清明是心头的一只船,船上满载着浓浓的牵挂;清明是心头的一杯酒,酒中盛满了沉重的哀伤。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祝清明安康!

21、清明时节细雨飞,点点哀思浸心田,一束黄花摆灵前,朵朵都是相思情,斟杯清酒敬先人,滴滴泪珠挂脸旁,纸钱纷纷满天扬,声声问候传天国,祝福先人永安息,庇佑亲朋皆安康!

22、清明节到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想到过世的亲人,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让眼泪再次流过那年那月。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23、清明节快到,记忆的潮水慢慢的涌来,逐渐淹没我们对远去亲人的思念。斯人已矣,我们无法挽留。[清明节的祝福语]清明节的祝福语。唯有放开胸怀,更好地生活,才是最实在的选择。

24、清明时节雨蒙蒙,祭祖人群众纷纷。

25、脆弱的不仅是瓷娃娃,还有生命;眨眼间变化的不仅是气候,还有结局。莫要太执着,学会放开你会更开心。清明节,祝你忘记过去,永远开心!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与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清明节的传说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後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后来民间的百姓,也与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与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没过清明”的农谚。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习俗 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

全文共 22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那么你对于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有多少呢?春节习俗你知道几个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节习俗的知识吧。

春节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着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结语:看完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现在对于春节习俗的相关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马上就要春节了,大家不妨按照这些习俗来安排一下自己的春节假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法国文化了解:法国主要节日一览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每个国家的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不仅仅是这个国家民俗文化的体现,对国家每一位公民来说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要通过法国文化介绍的是关于法国的主要节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1、1月1日:元旦

向家人、亲戚和朋友祝“新年好”和“身体好”。家庭团聚,吃年饭。也可馈赠年终赏钱和小礼物。其实就类似中国的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

2、1月6日:帝王节

在糕点铺内,人们纷纷购买甜饼,这种甜饼内含有一种叫蚕豆的小东西。家中最小的成员,把眼睛蒙上,将甜饼分给大家:这是JEANE姑姑的,这是爸爸的,这是DESPOYES先生的。。。“每人吃甜饼时都避免咬到蚕豆。吃到蚕豆的人将封为国王(皇后),并挑选他的皇后(国王)。全家人或朋友们举杯高颂:“国王干杯,皇后干杯。”

3、2月2日:圣蜡节

这是一个宗教及美食的双重节日。这一天,家家都做鸡蛋薄饼,鸡蛋饼煎得又薄又黄,向太阳似的金黄色。它飘起来后,孩子们注视着它,如果它直接落在谁的口里该多好呀!

4、复活节

宗教节日,具体日期不固定,为每年三月二十一日之后月满后的第一个星期天。

5、4月1日:愚人节。可以说几乎任何事都是允许的!孩子甚至是大人都会参与愚人节。

6、5月1日:劳动节

7、5月8日:二战停战日

8、圣(基督)灵升天日

宗教节日,为复活节后40天。

9、7月14日:国庆日

国庆日,举国同庆。城乡均有盛大庆祝活动,在巴黎香谢丽舍大街上会举行大规模阅兵式。

10、圣母升天日ASSOMPTION(八月十五日)

11、法国的大假于8月31日开始。尽管政府的多方努力,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在同一时间休假。许多工厂歇业,大批商店关门。

12、11月1日:万圣节

13、11月1日:冥节

在陵园,墓地被菊花点缀。尽管墓地的沉痛气氛,小学生为本年假期的头一日而欣喜若狂。

14、11月11日:一战停战日ARMISTICE1918

15、11月25日:圣-喀德琳节

个地道的巴黎地方节日。25岁尚未婚嫁的年轻姑娘们梳妆成圣-喀德琳。这些庆祝圣-喀德琳节的姑娘在位于与其同名的大街上的圣女雕像前献花圈。这一天做了许多黄色和绿色的小帽子,一个比一个新颖。在大的女装店内,人们跳舞,喝香宾。喀德琳是当日的女皇。

16、12月25日:圣诞节

基督诞辰日。属于宗教节日。圣诞节,圣诞除夕之夜,各家都要吃丰盛的年夜饭,传统的菜肴有肥鹅肝、牡蛎、火鸡、奶酪和甜点等,喝葡萄酒和香槟酒。孩子们可与父母一同吃饭,也可先去睡觉等待圣诞老人的来访。信教的人,年夜饭前或圣诞之日午饭前还要作弥撒,相互祝愿“圣诞快乐”,交换礼物。唱的歌曲都是些宗教歌曲,如圣诞小爸爸、美丽的圣诞树、甜美之夜、神圣之夜、子夜基督徒等。

你可能也喜欢:

法国文化代表有哪些?有的是浪漫

法国文化标志,浪漫与艺术气息的融合

浅谈异国文化之法国文化的多样性

最看重生活质量的国家法国文化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泰国泼水节节日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泰国泼水节是泰国一年当中最主要的节日,在那一天泰国举国欢庆进行昌大典礼接待泼水节的到来。来自世界各地的驴友们会聚一堂,感触感染泰国风情。那么泰国泼水节节日由来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告诉你。

泰国泼水节节庆价值

自古以来宋干节就是庆祝泰国新年的重要节日,象征与家人、社会及宗教之间的关心、爱及紧密结合。家人趁此齐聚一堂,对家中长辈表示敬意,年幼者请长辈在手心上洒水祈福,之后,藉由积德、贡献食物给和尚、堆沙佛塔、相互洒水祝贺。感受社会的和谐、关怀大众、保存环境等,有助于居家、寺院及建筑的清洁。

泼水节的根本意义在于其清理和净化的过程——清除所有的邪恶、不幸和罪恶,并怀着一切美好和纯净开始新的一年。水在这个节日中代表了纯洁和清理的过程。

泰国泼水节的习俗

在节日来临之前,人们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期间人们则互相泼水祝福,还会举办布施法会、选美大赛、花车游行、美食展览、文化艺术表演等一系列庆祝活动。按照习俗,这期间人们白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泰国泼水节节日由来

泰国泼水节又称宋干节。“宋干”一词起源于梵文,意指“跨越”或“向前迈进”,与农历时间一致。当太阳经过由牡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秤、天蝎、射手、魔羯、水瓶、双鱼等十二宫时吸收时间,每个宫的运行需30天,因此一年共十二宫,这种农历计算方式受印度的影响,东南亚部份国家如:泰国、缅甸、柬埔寨及老挝等广泛使用。4月13日是“玛哈宋干日”也是泰国新年,太阳由双鱼宫转到牡羊宫,此时地球以正角度穿过太阳,使得白天和晚间的时间一样长。

2016泰国泼水节是什么时候

2016年4月13日是泰国泼水节。

泰国泼水节(4月13-15日):又称宋干节,是泰国的新年,全国放假四天。每当此刻,举国欢庆,曼谷尤甚。在节日里孩子会把水泼到长者的手上,在水花四溅中乞求他们的祝愿。最受尊重的佛像——帕辛佛(Sihing)将被展出,会有上千释教门生向他泼水。庆典勾当还包罗吊水仗,这在炎炎4月的泰国事一种降温的好法子。

泰国泼水节相当于中国的过年、美国的圣诞节,泼水节是泰国一年当中最主要的节日。泰国泼水节代表着断根所有的险恶、不幸和罪行,并怀着一切夸姣和纯净起头新的一年。同时泰国泼水节也带动了泰国旅游业的蓬勃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恩节的节日小知识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合家团聚的节日。关于感恩节你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恩节的节日小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节的传统习俗

一、全家团圆

感恩节犹如中国的春节,是一个大节日,跟中国一样,是团圆的佳节,这一天,离家在外的亲人们欢聚一堂,共享“火鸡”盛宴。在吃完火鸡后,还要对家人说一声“谢谢”;

二、集体庆祝

感恩节对于美国是传统的大节日,热闹必不可少,在美国,集体庆祝是感恩节的习俗之一。在感恩节这天,美国举国欢腾,热闹非凡,进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等。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会穿上稀奇古怪的服装、脸上画上脸谱,戴上面具模仿印第安人;

三、道谢

家人在吃完火鸡后,要对家人说“谢谢”;此外,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因此,慢慢的,他们不管遇到谁,都会说:“Thankyou!”

四、购物

美国人还有在感恩节这天购物的习俗,因此,美国从感恩节到圣诞节这一个月,大大促进了美国的零售业发展。因为疯狂的购物从星期五开始,即感恩节的第二天,所以,那个星期五又被称为黑色星期五。

五、食物

感恩节的传统食物最具特色的就是火鸡和南瓜饼,除此之外,还有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馅饼、各种其他食物以及红莓苔汁和鲜果汁等各种美味佳肴。

此外,感恩节在餐桌的布置也是有讲究的,水果和蔬菜将代替平常的鲜花,在餐桌中间放上一个大南瓜,并在周围堆放些苹果、玉米和干果,或者将苹果或南瓜掏空,中间放满去壳的干果或者点燃蜡烛,而且在感恩节这天,女主人在饭后不把客人请到客厅。因为,甜美的餐桌更诱人。

感恩节的节日知识

感恩节起源于美国,是美国独创的一个节日。传说当时美国人民身处险境,是印第安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感恩节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而举行的一种庆祝活动。

其实起初这一节日,没有固定的时间,后来林肯总统在位期间,才正式确立了这一节日。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有许多戏剧表演、化装游行、体育比赛等等。

感恩节吃火鸡在西方国家的确比较盛行,感恩节的食品极富传统色彩,每逢感恩节,美国和加拿大人必有肥嫩的火鸡可吃,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除了这些以外,还会伴有各种甜点、饮料。跟中国的春节差不多,可见这一节日的重要性。

除了美国、加拿大拥有自己的感恩节。巴西、埃及、希腊等地方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感恩节,不同国家庆祝感恩节的习俗各有不同。这些年传入到中国,中国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感恩节,虽然跟别的国家庆祝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是为了感恩!

感恩节,向上帝感恩,向家人感恩,向朋友感恩,向所有的经历感恩,向一切的环境感恩,庆祝如今的美好生活。

感恩节是什么时候

感恩节是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以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全文共 208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欢迎阅读!

广西三月三风俗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3、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4、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5、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6、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上巳节、壮族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3月三吃什么

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而荠菜的谐音是“聚财”。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荠菜煮鸡蛋不仅可能祛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因此,民间有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民谚。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三或清明节,壮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过节。五色糯米饭,因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壮族人把五色糯米饭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的象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先祖的供品之一。壮族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但因语言差异,不同地域的壮族人对五色糯米饭有不同的称。有的叫糇能,还有的叫乌米饭、青精饭、五色饭、花饭等。

蒿子粑粑

传统江南——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每年三月,家人采来粑粑蒿的嫩叶,洗净,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做成扁平溜圆的粑粑,放入锅内,用旺火蒸熟,吃起来软糯香甜可口。而吃蒿子粑粑的习俗是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灵所侵。

艾叶粑粑

三月三是壮族人的歌节,是家庭祭祖祈福的节日,这一天也会吃艾叶粑粑。艾叶是一种中草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材,南方人素来就有食用以艾叶为原料制作的美食。用糯米粉做的艾叶粑粑就是今天我们要吃的传统美食。

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将鸡屎藤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屎藤面。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12月份都有哪些节日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银装素裹的12月都有哪些节日呢?小编已经为您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废除奴隶制国际日、全国交通安全日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5日:国际志愿人员日、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6-8日:大雪节气

12月7日: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世界足球日、国际反腐败日

1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

12月14日:拥抱情人节

12月15日: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18日:国际移徙者日

12月19日:南南合作日

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

12月21-23日:冬至节气

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圣诞节(耶诞节)

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

农历12月节日:

十二月初三日:小寒节

十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十七日:大寒节

十二月二十三日:灶王节

十二月二十三日:监斋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华严菩萨圣诞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

节日大全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说

全文共 257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清明节的传说你知道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合的关于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说,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节日清明节介绍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感悟句子

1、 走进清明的怀抱,领略春光的美好。笑看桃花的妖娆,静听溪水的欢笑。远望青山绵远,沐浴阳光的灿烂。品味季节的变换,歌唱生活的圆满。

2、 年年清明年年有,今又清明故人无,天堂人间两相隔,相思想念相牵挂,春风春雨送思念,来生来世再续缘。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3、 一片春光,两三好友,四五里路,六七分春色,愿你临风将美景赏,十足轻松把青踏。清明时节,百色杂陈,千红万紫,且行且看,心情灿烂!

4、阳春四月,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浅草泛绿,踏青赏花,心情明媚。扫除烦恼和疲惫,在春光里沉醉。愿你在大自然的优美风景里把心灵放飞,把快乐追随!

5、草萋萋,雨绵绵,清明含泪祭奠;行缓缓,路漫漫,凝眸缭绕清烟;忆深深,思拳拳,难忘故人容颜;情切切,语千千,诉说此生挂牵。故人安息,生者康安。

6、 人淡如菊伴墓旁,细雨纷纷泪两行。清明时节祭祖上,保佑子孙福满堂。油伞遮雨纸钱扬,哀思袅袅飘远方。祝友节哀体健康,家庭美满业辉煌!

7、 相思一曲化悲情,哀思遍野泪长盈,清明墓地草木青,年年岁岁道虔诚,泪雨纷飞云遮日,伤心欲绝盼天明,鲜花一束表心意,文明祭祀亦关情!

8、清明是心头的一缕烟,烟中飘荡着无尽的思念;清明是心头的一只船,船上满载着浓浓的牵挂;清明是心头的一杯酒,酒中盛满了沉重的哀伤。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9、 杨柳飘絮燕飞往,桃杏花开香飘染。陵园一片花海洋,花环祭祖泪飞扬。泣不成声寸断肠,敬拜亡灵烧纸钱。一壶浊酒敬天地,祈福天地都安详!

10、牛郎去银河追织女了,唐僧去西天取经了,神八也宇航去了……我没有他们的本事,只能在清明节,向天国发封短信,献上一束鲜花,遥祝先人节日快乐!

关于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统节日中秋节传统习俗文化有哪些

全文共 2012 字

+ 加入清单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谁都知道吧,每年都在放假的节日,每年都有月饼吃的节日,谁又能够忘记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传统习俗文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祝福句子

一、中秋来临,送你八轮“月”:工资“月”来“月”高,爱情“月”来“月”妙,身体“月”来“月”壮,日子“月”来“月”好!八“月”,祝你中秋快乐!

二、月饼香,香满堂,千里共团圆;花儿美,月似盘,何似在人间。好运来,梦成真,祝福快乐每一天。祝中秋节快乐!天天开心!

三、中秋节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箱,六香送你永安康。中秋快乐!

四、风含情,水含笑,中秋节要来到;丹桂香,明月照,坐享团圆话今朝;嫦娥舞,玉兔跳,天上人间共良宵;云飘飘,问候到,祝你心情更加好。

中秋节饮食文化

中秋佳节,各地有不少有趣的风俗。东北的一些地区,人们采摘葡萄、梨子等生果祭月;陕西的一些地区,赏桂花、划船、爬山、夜吃西瓜;安徽婺源地区必食塘鱼;江苏南京一带食烤鸭或盐水鸭;云南昆明每户必做“合家大月饼”,然后一人一块分而食之;山东泰安一带吃小包子;江苏武进人早上吃糖芋头。有些少数民族更是隆重。仡佬族人在中秋前全寨合伙宰一头公牛,取出牛心留到中秋节晚祭祀祖先,分吃牛肉。朝鲜族人于中秋之夜,由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爬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月亮为好运。最后点燃“望月架”,人们围着火堆吹起筒箫、唢呐,敲起长鼓、铜锣,欢歌曼舞直至深夜。

台湾的许多人家于中秋之夜在庭院中设案供上水果、月饼祭月,俗称“拜月娘”。祭月之后全家人边吃月饼边赏月。

传统节日中秋节传统习俗文化

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

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袭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吧,“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

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为祭兔时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宫女荣儿说:“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虔诚。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吃鸭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 、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 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 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 ,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秀恩爱朋友圈怎么发 节日送女朋友什么礼物好

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

女生无论是什么年纪,都是注重仪式感的,每年的情人节、七夕、恋爱纪念日、结婚纪念日男性同胞们不表示一下真的说不过去。但是怎么过一个让女友舒心的纪念日呢?快来学起来。

恩爱朋友圈怎么发

秀恩爱朋友圈怎么发对于纪念日之类的节日,其实朋友圈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一个“秀”,对于女生来说,这么重要的日子,不秀一秀,你是不是不想把我介绍给你朋友啊!所以,此时不秀更待何时!

那么这个秀怎么秀?如何秀的让女朋友开心?以下可以参考:

1、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

2、一直想说,无论走到哪里,最想去的是你身边。愿我们彼此相爱,一直到时间的尽头。

3、我不羡慕别人身边的人来来回回不缺席,只希望我身边的你始终如一从未改变。希望当爱情褪去激情的外表,回归平淡的真身,我们还能握着彼此的手,一直走下去,白头到老。

4、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喜欢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5、一辈子和你在一起,那才叫将来,换了别人,那叫将就。

6、我喜欢,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叶,冬天的雪,和一年四季的你。

7、糖给你,情窦初开给你,喜欢给你,爱也给你。

节日送女生礼物需要注意什么

恋人之间在特别的日子互送礼物,会让平凡的生活有了起伏和期待,无论是高冷御姐、萌妹小萝莉、金刚女汉子都想收到的礼物,是男朋友用心准备的特别的珍贵的礼物。

所以送女友礼物要说难也不难,无非以下三点:

1、用心准备的

(通过用心程度感受你对她的重视)

2、特别的

(她是不一样的,就像女孩子都曾想过成为公主/主角,因为公主/主角是不一样的,有着瞩目的光环,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体现)

3、珍贵的

(值得留恋保存或稀有,从获得的物体从侧面暗示她是不一样的。好比国内外故事中求娶公主都需要获得珍稀法器、怪物老巢的珍宝)

节日送女朋友什么礼物好

1、口红

身为女人别的可以没有,但是口红必须有,并且是很多很多的。

不管是同种颜色不同牌子,还是同种牌子不同颜色,都特别的多,许多直男都不能够理解这一点。

有时候会看到那些将老婆口红弄断的男人,后果都特别的惨。

所以说女人爱口红就像自己的命一样,如果你刚好知道你女朋友最喜欢哪种口红,然后买给她,我想她一定会很开心。

2、情侣手表或情侣杯子

送手表代表着表白,送杯子代表着将自己的一辈子送给她。

如果她知道这些是情侣款式的,就会更加喜欢,女生还是比较喜欢和自己男朋友,带着或者拥有同样的东西,因为这些都会有着小浪漫,并且代表着你想要更多人知道你们之间的关系。

3、情侣款式的手链或者项链

现在网上流行一种情侣款的,就是只有对方可以解开你这个手链,同样会有好多情侣喜欢这样的,因为男朋友太喜欢她了,才会想要只属于他,这也是一种告白神器,不仅仅可以再情人节的时候送给对象,也可以在告白成功的时候,送上这个礼物,就更加的完美。

4、钻戒

钻戒并不是只有在求婚的时候才可以送,如果你真的喜欢她,你同样可以用这个去代表你的一片忠心,她知道你以后是要娶她的,所以会给你留更多的时间去等待你,娶她的那一天,基本上就可以算上定婚婚戒了。

5、宠物狗

女生一般都对萌的可爱的小动物是毫无抵抗力的,偷偷的给她买只小泰迪,肯定会是一个大大的惊喜,你是狗狗的爸爸,女朋友是狗狗的妈妈,如果你比较忙,可以代替你陪伴你的那个她,是很不错的礼物。

女生为什么喜欢过节日

1、给感情增添新鲜感、安全感

感情若要走得长久,是需要新鲜感的。如果两个人的爱情就只是日复一日的走着,每天都做一样的事、说着一样的台词,真的会比较无聊齁?而且长时间下来,女孩子也会怀疑男生到底有没有爱自己,不然怎么会一点表示也没有、老是平平淡淡的?

2、追求浪漫是女生的天性

男生们要知道,女生的个性本来就比较细腻、优柔寡断,也喜欢追求浪漫,他们总希望你能为生活注入一些韩剧里的剧情、电视男主角的温柔,别只是要她为你做家事、煮饭嘛~

3、比较心态

现在人经常把生活大小事打卡、po文,就算女友自己不想过节、庆祝纪念日,她身边的朋友也会疯狂打卡、炫耀,逼得你女友也不得不来庆祝一下…

4、希望庆祝仪式能让男友变得积极些

定期庆祝纪念日、节日,就像感情的期中考一样,不少女生会把这些日子当作检视男友的工具。好比说,如果男友在纪念日之前不断犯错、惹女友生气,纪念日这天,女友就会视男友的用心程度,来思考要不要原谅他、来判断男友是不是积极在挽回她的心~

男生不要以为女生一说过节日,就是想要宰你,她不是在乎礼物的轻重,她在乎的是你为他花心思过节日的那份真心。相信我,如果你足够爱他,足够用心,即使你节日那天什么也不买,她也会很开心。当然如果你的礼物送得正合她心意,她一定会对你增加不止三分的好感,也会更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