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榆中青城古镇汇编20篇

平遥古城在山西太原以南90公里处,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也是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榆中青城古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平遥交通:平遥火车站在县城的西北部。在平遥和太原之间有公路相连,乘汽车往来大约只需2小时左右,交通方便。平遥住宿:在平遥城内最好是住在那些古色古香的客栈内: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木制的门楣和地板……住在这样的地方,才能更好地体味古城的神韵。

浏览

1776

文章

415

篇1:沙溪古镇在哪里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沙溪曾经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有着原始的建筑风貌的四方街,整个街面用红砂石板铺成,中心有棵参天老树作为这里的独特地标。有着用黄泥土坯筑成的寨门的寨子门,当地村民称为“街子门”,向人们真实地呈现了古市西藏、滇西北地区的茶叶、食盐供给的集市城门的本来面目。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太仓市中部,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还有着从清晨到黄昏,安静又孤独的玉津桥;和流水潺潺、鸭鹅成群的黑惠江。沙溪古镇区内保存着明清临水建筑和漫长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朴的古桥及历史文化名人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塘坝古镇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塘坝古镇,位于筠连县塘坝乡,为川滇古道上重要休息站之一,与云南一沟之隔。1959年宜盐公路修通后,塘坝衰落,但正是这种衰落,使塘坝的风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古街上现在存在至少35个店铺。

塘坝乡:俗有“千鹤之乡“之称的塘坝位于筠连县城西部边缘,面积31.3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辖7个行政村,45个组。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这里居住着勤劳善良的8000余劳动人民。 清朝末年,这里产出的茶叶因品质优良,被送往宫廷供王公贵族享用,称“贡茶”。那时的塘坝是川滇要道,每天要通过成群的马邦,经济较为繁荣,号称“筠连首场”。塘坝曾一度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溪古镇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青溪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溪古镇位于青川县城乔庄以西59公里,《华阳国志》载,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析阴平道刚氐道辖地新置广武县于青溪,委诸葛亮之参军廖化督其地而屯田戌守。据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

它是我国古阴平道上的重要关隘,自东汉以来,一直是王室与地方势力相互攻战不息之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由于青溪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历代王朝都派将把守,修池建廊。明洪武四年(1371)正千户朱路改土城建筑砖城,清顺治十年(1653)怀远昭义将军特授龙安营参将,白丹衷复建城池,历经三载竣工,城周九百丈,墙表用糯米灰浆镶砌石条和大砖,内夯土石,高二丈一,底宽一丈四,深一丈护城河相连,外城门备有吊桥,东西北三门各建有半园形外城墙,称“瓮城”,内外城门洞全以石条镶拱。内城门不与外城门相对,门开侧面,上建箭楼。内城门上建有距地四丈五的重檐城楼,戌守嘹望,显示边陲雄姿。城形如靴,又称“靴城”。城内分东南西北四大街和下东街、下南街、石板铺面。城内四街交汇的十字口,建有木质高大鼓楼,占地面一丈八,横顺相对,高四丈五,两楼一底,三层飞檐,琉璃筒瓦,雕梁画栋,四方悬匾。西为“阴平古道”,北为“北方锁钥”,东书“紫微高照”,南挂“南山聚秀”。四大街各竖牌坟坊,-匾额,东街“紫微高照”,西街“西蜀咽喉”,北街“北极联辉”,南街“人杰地灵”。

青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历史文化古迹众多。“西望金牛气,东晖白马鞍,桥高金柳折,泉涌玉华繁,洞口鱼渊跃,关头虎石盘,醍湖不觉晓,雪霁万峰寒”,就是晚清学子袁汝萃描写青溪的八景诗。具体的是指石牛寺、马鞍山、高桥寺、玉花泉、鱼洞砭、关虎石、醍醐塘、九龙包等八个景观。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青溪镇:青溪镇地处青川县西部边陲,位于岷山山脉南麓的摩天岭脚下,青竹江上游,周边与桥楼乡、房石镇及甘肃文县、绵阳市平武县相邻,系青川县的农业大镇、边贸重镇、企业新镇、经济强镇。青溪镇幅员面积526.27平方公里,总人口14256人,其中农业人口13103人,辖15个行政村,一个场镇居委会,8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回、汉、藏等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5%。青溪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河古镇美食游玩攻略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是安徽著名的古镇景点之一,接下来这篇指南将给大家带来三河古镇的美食游玩攻略。

操作方法

1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美食,说起三河古镇的美食,第一个就是三河小米饺,这是传统的汉族小吃,只有在三河才能吃得到。

2

还有就是三河马蹄酥,这个小吃的味道吃起来十分的酥脆,而且价格不贵,是必带的当地特产。

3

到三河古镇玩,就一定要到这里的古民居逛逛,这里的建筑保留的十分完整,具有浓厚的安徽特色建筑风格。

4

然后,我们可以到古庙台看看,这里的庙台有很多,而且各有特色,大多数都是始建于明清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浔古镇旅游攻略

全文共 2508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浔古镇旅游攻略,欢迎大家阅读!

一直对文人墨客笔下的悠悠江南水乡充满了期待和无尽的想象,而如今,以“东方威尼斯”标榜自己的周庄水韵,临摹着“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乌镇西塘,是不是都因为商业化而冲淡了那味古朴,留下了纸醉金迷的河畔水岸?

也因此,选择了南浔,这个时代滞后的小镇。空气中的热度在悠悠水面上荡起的水烟,让整个小镇都显得迷离若现,微醺的日光,微醺的迷雾,微醺的商业化,一切都刚刚好。

正文开始前,多多先碎碎念几句攻略吧~

交通:我们是从上海乘大巴到南浔的。

起点:上海浦东长途东站

终点:南浔汽车站(在车站有时刻表,可以随时购买回程的车票)

时长:2.5h

价格:47rmb

Ps:从南浔汽车站到客栈:汽车站有很多的三轮车师傅,早就在那里等着了,不用担心找不到,我们两个人花了30rmb车费,觉得有点亏……

酒店:留荫庐

这个网评很高的客栈确实没有让我和小伙伴失望,我们住在二层的留香阁,木雕大床和榻床茶几古色古香,很有格调。客栈老板和老板娘的服务更是好的没话说,办理入住的时候送一张自制 的地图给我们,并详细的讲解了整个景区的游玩路线以及南浔的美食,老板帮我们提着行李,离开的时候也送我们到门口,我们就像是住进了远方的亲戚家,很温暖。

价格:320rmb/晚 双床房 含五福楼早餐(双交面)

Ps:我们第一天傍晚到达南浔,晚上观夜景,住一晚,第二天游南浔古镇景区。

美食:这里强烈推荐下五福楼的双交面,很有特色也很美味。而且五福楼和留荫庐客栈是有合作的,住宿的客人可以免费享用五福楼双交面早餐。其他特色美食在正文里多多会放些照片,只是味道没那么赞了。

门票:南浔古镇门票全价是100rmb,但如果在留荫庐住宿便可在客栈订到65rmb的特价票。其他的客栈是否有这个服务多多就不太清楚了,但在淘宝上是可以订到80rmb的门票的~

PS: 沿途有很多的售票点,但如果是在网上或是客栈订了特价票就只能到古镇正门入口的接待中心取票了。

门票背面的景点路线图~~~

我们到达南浔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到客栈放了行李,便去找饭店吃晚餐。

带着相机也沿途拍了拍黄昏时的南浔,刚好天有点阴,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江南古镇,连我这个酷爱日光晴天的人竟也开始迷恋起阴天细雨。 #p#副标题#e#

我们走到地图上饭店聚集的地方,找了家看起来生意红火的餐馆“元泰酒家”,后来发现这家店也被很多蜂蜂们推荐。我们点了本地鸡,酒酿丸子,南浔大头菜(和北方的大头菜真的不是同一物种……)还有一道忘记了名字,也是老板娘推荐的。最好吃的是本地鸡,不过看起来不够美观就没拍图。我们吃饭的时候一直有个猫咪在旁边绕啊绕,喂了它一点肉,它就不走了。

元泰酒店

元泰酒店

元泰酒店

元泰酒店

吃过晚饭,天已然全黑了下去,伴着房檐下幽幽暗暗的灯,我们懒散着向客栈走去。向还微亮着灯的平房里望去,老人们侧卧在90年代的电视机旁,三三两两的人在搓着麻将,还没到酷暑便有人拿着蒲扇在门口乘凉,古亭里也聚着下棋聊天的local。随着不快不慢的脚步,边走边看,凌乱了方位,错乱了年代。

回到了已亮起门灯的留荫庐,像是回到了远古的家。 #p#副标题#e#

这是在房间的留言簿里看到的素描作品,想来,住到留荫庐的游客都很有才气的嘛!还有人作诗,甚至有水墨画,让我不敢落笔,算是留得一点遗憾吧。

第二天很早我们就起床了,参观了下留荫庐晨曦间的前庭后院,便沿着河岸向百间楼走去。

南浔留荫庐客栈 #p#副标题#e#

南浔留荫庐客栈

南浔留荫庐客栈

南浔留荫庐客栈

百间楼据说是大户人家嫁女儿时的嫁妆,为丫鬟侍从专门建造的,想来真是奢侈气派。而如今走在百间楼的河岸,感受着清晨的宁静,听着河对岸传来的陌生方言,伴着河岸边的洗衣声,早已不见了曾经的奢华,只剩下那份古朴和悠然自得的日子。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从百间楼河东出发,沿河西回味,我们向南浔古镇景区走去。不过要先去五福楼填饱肚子。非常美味的双交面,不可错过。

五福楼

五福楼

五福楼

路过“南浔。难寻”这家咖啡小店,和朋友停下来写张明信片寄给生活在都市的自己。

朋友写的好认真,后来才知道我有在拍她~ #p#副标题#e#

我们一路走走拍拍,体会着古镇的生活气息,取了票,好不容易终于走进了南浔景区。

第一站:小莲庄

因为来的不是荷花盛开的季节,便也只见满池奚落枯败的荷叶。

小莲庄 #p#副标题#e#

小莲庄

小莲庄是清代刘镛——南浔“四象之首”的府邸,他的发迹三条秘诀讲的真的是字字玑珠,颇有道理!

第一条”官府里要有人“

第二条”要与洋人打交道“

第三条”后代要读书“

我想当代的生意人看过也必有共鸣之感吧。

小莲庄

小莲庄

小莲庄

小莲庄

小莲庄

这是刘氏家族的紫藤树,据说当年刘镛正是因为这棵树才买下的这块地,紫藤映照着紫气东来,刘家子子孙孙大富大贵的象征。所以游客路过此处,必伸手抚摸沾沾福气。

远处嵌着的欧式格调建筑便是东升阁,又名小姐楼,刘氏的女眷们每每到荷花盛开的季节便聚在这里,观赏品鉴这一池的娇羞与芬芳。 #p#副标题#e#

第二站:民国风情湾

民国风情湾

民国风情湾

民国风情湾

第二站:嘉业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

第三站: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故居

张石铭故居

从张石铭旧宅出来,两个人走的累了,便搭了摇橹船,从河面上的角度微微仰视着被日光微醺了的两岸旧宅府邸,穿过头顶的石拱桥。

摇橹停在了刘氏梯号的门前。 #p#副标题#e#

第四站: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p#副标题#e#

刘氏梯号

第五站: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 #p#副标题#e#

这样不急不缓的移步换景到午后三点,我们在河岸边的沈家人吃了点东西。点了清炒河虾、清蒸白鱼、炝炒小白菜(当然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不记得了)

吃过饭,我们就回客栈取了行李,去南浔汽车站乘大巴回了上海。

南浔古镇,我来过的第一个江南水乡。在寄给自己的明信片上我这样写到:

有人说“醉美,南浔”,有人说南浔雅似绅士,的确,都体会的到,只是当自己落笔的时候,却不知用什么来形容这样一座微醺然然的小城,便矫情道“南浔不乌镇、不西塘,南浔很南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杭州塘栖古镇要门票吗

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与湖州市的德清县接壤,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临平约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那么,去杭州塘栖古镇游玩,需要门票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杭州塘栖古镇门票价格

小联票:90元

大联票:120元

温馨提示

①预订小联票包含会稽金石馆、塘栖会馆、谷仓博物馆临展厅(谷仓馆周一闭馆),联票自取票之日起2日内有效。

②预订大联票包含塘栖古镇门票包含是西姚宅古韵斋、会稽金石馆、塘栖会馆、谷仓博物馆临展厅(谷仓馆周一闭馆),联票自取票之日起2日内有效。

③预订联票景点在塘栖古镇景区内,不需要收取塘栖古镇门票,请周知。

杭州塘栖古镇美食攻略

1.细沙羊尾

系塘栖一带传统之名菜,因其形似羊尾而得名。色泽金黄,体形丰腴,脆中带软,郁香鲜甜,为酒席常备之佳肴。制作以猪板油,细沙为主料,先将板油外膜剥除,用刀批薄,切成长方片;再摊平板油,中间放一条小手指粗的细沙,卷成长方条形,切成小段,用手一只只搓圆,另取鸡蛋清,放入汤盆内用筷打至现出雪白细泡沫后,加上干淀粉,拌匀,成泡糊状。然后,将细沙圆球放入蛋糊中,再把沾满蛋糊的圆球一只只取出,投入旺火油锅内,边投边用筷拨转,待色呈浅黄、体胖、结亮后捞出待凉,继续加温油锅,待烧至七成熟时.将捞出的细纱圆球再次投入锅里,不断上下翻动,炸成金黄色,壳脆捞起,装盆,撒上白糖,即成。

2.粢毛肉圆

塘栖名菜之一,是历来塘栖人正月里待客人、办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菜。其肉质柔软,鲜美可口,糯米,色润透明如珠,既可作菜肴,又可当点心,糯而不腻,老幼咸宜。制作以鲜肉、糯米为主,先将四与一之比的精肉与肥肉斩成肉茸,再把糯米淘净,用温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沥干,取一半上笼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饭和肉茸、味精、精盐、葱、姜末、酒、湿淀粉,加少许水,一起调匀,用手握成比乒乓球略大的肉圆子,逐个放入盛有糯米的筛子内滚动,使其表面全部沾满糯米,然后,整齐地放入蒸笼里,在沸水锅上蒸十余分钟,待糯米蒸熟并如珍珠样一粒粒竖起后,取出装盆即成。

3.米塑

塘栖独有的民俗工艺,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

4.板鸭

又名塘栖熏鸭,是塘栖镇的著名特产,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制作历史。此品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工艺严格。须用饲养期九十天左右、重约四斤的苏种活鸭。这种鸭,肉嫩骨脆,是加工熏鸭的上乘原料。制作时,经宰杀、开膛、浸泡、擦盐、整形、上撑、熏烤、清煮、散热、拆撑、擦油等十多道工序,整个加工过程除用适量食盐外,不添加任何作料,突出了成品的清香鲜美特点。制作工艺:取内脏要在肛门上方开口,口大不到一寸;再将白条鸭入90OC热水内浸半分钟,上挂沥干后擦盐,鸭腹内则撒盐少量;腌好的鸭坯要进行整形,先用手掌揿压鸭的胸、侧、背,再将两腿骨向两侧扳折,内用圆木条撑开,把翅膀、鸭头分别固定;然后用见烟不见火的木屑烟熏烤30分钟,再入清水锅中烧煮30分钟,最后再菜热、拆撑、擦油,即成。

塘栖古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详解:上海四大古镇分别是哪四个地方

全文共 233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有想去中国著名景点上海游玩,都向往生活在他那繁华的美景之中,希望站在高467.9米,亚洲排名第三,世界第五的高塔顶上,环视上海夜空的美景,但是有人知道上海还有经历过沧桑遗留到现在的的古镇吗?没有的话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嘉定镇古

嘉定镇古称练祁市,因练祁河得名。置县时属春申乡。明正德年间易名州桥市。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复称练祁市,属守信乡。清嘉庆以后,本县以厂设治,练祁市别为一厂,时称城区或县城。宣统元年(1909)举办地方自治,称城区,以外城河为界,领图9个,面积1.79平方公里,计1783户,9220人。

清末城内州桥一带是以买卖日用品为主的商业区,刻竹店大多亦开设于此。民国时期有几家兼营印刷的书局。现此处为老街保留区。州桥南堍有中西药店,五金店,北堍有百货店。在东浦桥堍有食品店及饮食店。

清代中叶南门外有经营土布的行庄十几家,自早到晚,买卖不绝,纱场巷由此得名。清末土布业衰落,则有花米行、猪行等四五十家。现为镇工业、商业区。北门外街道自吊桥直抵皇庆寺,长约1.5公里,后渐衰落。至解放时仅在吊桥北堍有几家小烟纸店和地货行,现为工厂、居民区。东门内有城隍庙,旧时为城内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清代,东门外沿练祁河北岸为土布市场,至清末有花行、木行以及商店二三十家,尤以孵坊为最著名。

朱家角镇

朱家角镇位于青浦镇西6公里处,淀山湖东。旧称珠溪镇、珠街阁。镇于明万历年间形成,初名朱家村,后因商业日盛,至清末民初遂成大镇,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区东起南港大桥,西至接秀桥,北滨大淀湖,南靠青平公路,面积1.25平方公里,形如折扇面。镇内河港交错,现有桥梁30座,为江南水乡集镇。镇东北部的井亭镇原属江苏省昆山县境,解放初划归朱家角镇。全镇居民4492户,12108人,其中市、县、镇属企业职工3936人,镇设1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公路有沪朱、青平、青枫、青商等线,水运航道宽阔,四通八达。

朱家角镇“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朱家角镇位于青浦镇西6公里处,淀山湖东。据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始建镇。朱家角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全镇占地47平方公里,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有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的席氏厅堂、清代“吴中七子”王卂纪念馆、更有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楼”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的水上“游船茶馆”...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桥、咿呀小舟、无不折射出古镇朱家角的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真可谓“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也。

南翔

南翔,古名槎溪。梁天监四年(505),建白鹤南翔寺于此,因寺成镇,遂以寺得名。位于县境(今上海市嘉定区)南部,距县城约12公里。明初,经济繁荣程度已为全县各市镇之首。嘉靖年间,屡遭倭寇焚掠,万安寺以南民房被毁殆尽。至隆庆、万历年间,逐渐复兴。镇上,布庄林立,成为全县土布业集散中心。镇周围四乡所产的刷线布,又名扣布,光洁厚实,畅销远近。外省市商以徽商居多,携巨款来此收购土布。万历年间,因受无赖蚕食,徽商稍有避徙,景况一度衰落。清初,人口增多,市场繁荣,花豆米麦,百货骈集,舟车纷繁,遂有“银南翔”之称。乾隆三十四年(1769),在此特设县丞署。清末,街衢南北2.5公里,东西3公里。宣统初,自南街至沪宁铁路车站兴筑马路,士商侨寓纷至沓来。

南翔自明代以后,人文荟萃。明代有贡生14名,举人16名,进士10名,清代有贡生20名,举人19人,进士7名。富绅殷户竞相兴建第宅园林:宋代有1所。明代李流芳建檀园于北市,“经筑墙垣仅及肩,多穿洞壑注流泉”,时为南翔胜景,通判闵士籍建猗圆(今称古猗园)于东市,至今仍为南翔名胜。此外曾有计氏园(后改为来鹤园)、怡园、巢寄园、桐园等。明清两代计有园林20多座,故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誉。南翔颇多古迹,有南翔寺砖塔一对,在镇中心香花桥北堍,是建于梁天监年间的白鹤南翔寺仅存的遗物。

枫泾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枫泾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大部分人家沿河建房。河道上船只往来,购物十分方便。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至清末,全镇桥梁有52座之多,现在还保留了十多座,历史最悠久的是南大街旁的致和桥,建于元代,古朴苍劲,桥身石缝长出了青苔,两头桥堍下都筑有石阶水码头。从桥上望去,两岸绿树翠丛,古屋河埠,前有虹桥平卧,后有石桥横跨,处处小桥流水人家。沈蓉城在《枫溪竹枝词》中写道“秋千架傍瑞虹桥,节届清明丽景饶”。走到虹桥堍,市河成丁字型垂直,向三面河道望去,一望三座桥,三望九座桥。据介绍,这儿将建一座九桥亭,让游客观赏桥乡风貌。虹桥对面友好街,沿河两岸民居群是原汁原味的晚清风貌。“周庄双桥美名远播,枫泾三桥丽景无双。”即将修复重建的枫泾三桥景点将成为枫泾古镇游的一处景观。

【结束语】有人说,过度开发的古镇商业味太浓,要看的就是那种介于开发与未开发之间的古镇,古的淡然,古的生活。上海周边着实有着开始修缮、名声在外,但尚未来得及大规模包装、推广的古镇,值得细细慢品。去看看那当地独具韵味的家庭式小茶馆、小旅馆。找个周末,一起逃离大都市,去这些古镇里寻找原味的生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梓里古镇

全文共 1734 字

+ 加入清单

里村每月逢1、逢6日为集日。

和巨甸一样,这也是个多民族相融合的集市,沿街而设,绵延数里。夏秋季节集市上出售一种叫黑地梨的水果,这种皮薄、核小、汁多而甜的当地特产,您可以一尝。

如果选择徒步旅游,从梓里到太极就是行走的路段,对于一般的旅行者需要徒步四、五天。

游完梓里后,运气好的话可搭车去简易公路的终点永安,梓里到永安7公里,徒步需要2小时,夜宿永安;第二天从永安出发,走6--8小时的山路可至秀美,宿秀美;第三天走7--9小时山路到板桥,宿板桥;第四天又走7--9小时山路到江边小村嘉禾,宿嘉禾;嘉禾到太极13公里,通简易公路,运气好的话第五天可搭车到太极,也可沿金沙江徒步3--5小时后到太极。

这段四五天的徒步行程,一可看沿江风光,包括秀美村旁的"木楼梯"古栈道,以及"猴子坡"危岩绿林,还有板桥村边的"腊古洞"奇特榕树。"腊古洞"榕树根部汩汩涌出一眼泉潭,颇为奇美。这条线沿途都可见香蕉林、橄榄林等河谷风光;二可看古朴而浓郁的民族风情,永安、秀美、板桥、嘉禾等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村子都是纳西族、白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和汉族杂居,尤其嘉禾村夜晚的篝火舞会,民风浓浓;三是沿江穿林中,可体验到探险乐趣,嘉禾村去太极一路的河谷美不胜收。

丽江梓里古镇,和巨甸一样,这也是个多民族相融合的集市,沿街而设,绵延数里。梓里村,每月逢1、逢6日为集日。夏秋季节集市上出售一种叫黑地梨的水果,这种皮薄、核小、汁多而甜的当地特产,您可以一尝。沿江风光,包括秀美村旁的"木楼梯"古栈道,以及"猴子坡"危岩绿林,还有板桥村边的"腊古洞"奇特榕树。"腊古洞"榕树根部汩汩涌出一眼泉潭,颇为奇美。

和丽江梓里古镇风景巨甸一样,这也是个多民族相融合的集市,沿街而设,绵延数里。夏秋季节集市上出售一种叫黑地梨的水果,这种皮薄、核小、汁多而甜的当地特产,您可以一尝。

如果选择徒步旅游,从梓里到太极就是行走的路段,对于一般的旅行者需要徒步四、五天。

游完梓里后,运气好的话可搭车去简易公路的终点永安,梓里到永安7公里,徒步需要2小时,夜宿永安;第二天从永安出发,走6--8小时的山路可至秀美,宿秀美;第三天走7--9小时山路到板桥,宿板桥;第四天又走7--9小时山路到江边小村嘉禾,宿嘉禾;嘉禾到太极13公里,通简易公路,运气好的话第五天可搭车到太极,也可沿金沙江徒步3--5小时后到太极。

这丽江梓里古镇段四五天的徒步行程,一可看沿江风光,包括秀美村旁的"木楼梯"古栈道,以及"猴子坡"危岩绿林,还有板桥村边的"腊古洞"奇特榕树。"腊古洞"榕树根部汩汩涌出一眼泉潭,颇为奇美。这条线沿途都可见香蕉林、橄榄林等河谷风光;二可看古朴而浓郁的民族风情,永安、秀美、板桥、嘉禾等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村子都是纳西族、白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和汉族杂居,尤其嘉禾村夜晚的篝火舞会,民风浓浓;三是沿江穿林中,可体验到探险乐趣,嘉禾村去太极一路的河谷美不胜收。

这条路线旅行者走得极少,除了梓里和太极有简易旅馆和餐馆,一路上需要入宿山民家中,山路起伏较大,江边河谷又炎热无比,有的村子不通电不通电话。所以您要有适应艰苦条件的心理准备和较好的体力;岔路众多,最好雇有向导。

如果选择徒步旅游,从梓里到太极就是行走的路段,对于一般的旅行者需要徒步四、五天。

游完梓里后,运气好的话可搭车去简易公路的终点永安,梓里到永安7公里,徒步需要2小时,夜宿永安;第二天从永安出发,走6--8小时的山路可至秀美,宿秀美;第三天走7--9小时山路到板桥,宿板桥;第四天又走7--9小时山路到江边小村嘉禾,宿嘉禾;嘉禾到太极13公里,通简易公路,运气好的话第五天可搭车到太极,也可沿金沙江徒步3--5小时后到太极。

这段四五天的徒步行程,一可看沿江风光,包括秀美村旁的"木楼梯"古栈道,以及"猴子坡"危岩绿林,还有板桥村边的"腊古洞"奇特榕树。"腊古洞"榕树根部汩汩涌出一眼泉潭,颇为奇美。这条线沿途都可见香蕉林、橄榄林等河谷风光;二可看古朴而浓郁的民族风情,永安、秀美、板桥、嘉禾等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村子都是纳西族、白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和汉族杂居,尤其嘉禾村夜晚的篝火舞会,民风浓浓;三是沿江穿林中,可体验到探险乐趣,嘉禾村去太极一路的河谷美不胜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周庄在哪里 周庄古镇在哪里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周庄位于苏州昆山,是一座江南小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据记载,北宋年间,周迪功将庄田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

康熙初年,正式把周庄命名为周庄镇。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逐渐稠密。周庄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镇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周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新晃龙溪古镇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龙溪古镇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三大商埠之一。人们在龙溪汇入舞水河的入口处集结成市,形成了清同治年间曾繁荣一时及“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的龙溪口市场,也建成了各种风格独特的高楼连着高楼,屋檐挨着屋檐的明清窨子屋,成为中国东西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合璧的历史见证,它的水上商务流通开发,比汉代张骞通西域还早1000多年。

龙溪窨子屋与明清窨子屋相同的是,它形式为四合院,双开门,小窗户,高高的封火墙内,屋顶从四方成比例的向内中心低斜,可吸纳空气和雨水,也应了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上天赐与的雨水,也可用这天井的形式收为已用,用来防火。窨子屋防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高大的封火墙来阻止火势的漫延;另一种就是将这天井上流下来的“肥水”储存起来作为火灾来时灭火之用。所以,当时,家家窨子屋的天井里都会放一口很大的缸用来储存上天所赐的“肥水”,这缸就叫“太平缸”。进入里屋,就可以看到龙溪窨子屋的与其他窨子屋不同之处,里屋全是典型的侗家吊脚楼的木建筑。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唐代诗仙李白为其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时所写下的不朽名句。龙溪的镇江阁始建于唐代,后毁于文革一场大火,新晃县政府于1989年在旧址上复建,并建成龙溪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石羊古镇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石羊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石羊古镇

石羊古镇位于大姚县城西北部35公里处,是云南省第一批公布的三个历史文化名镇、60个旅游小镇、楚雄州4个重点开发特色旅游小镇之一。在楚雄、大理、攀枝花三座城市之间,在昆明的中程旅游距离之内。

石羊古镇距大姚县城仅30公里车程,从县城往西北方一路沿着平坦的柏油路前行,路随峰转,时而曲折,时而平直,路经十几个路边小村,一路有奇峰怪石,有葱葱郁郁的沧桑古树。一路前行下来,不知不觉便身居古镇怀抱之中。

石羊,自西汉凿井采盐以来,就是云南井盐的盛产地,明末清初是石羊制盐的鼎盛时期,虽手工作坊年产盐已达九百多万千。南疆数省,边陲邻国,均以能享洁白如雪的白井盐为荣。商贾云集和历代王朝官吏“直属提举司”的轮换,使石羊成为众生仰慕向往的黄金宝地的同时,也给地处深山僻壤的石羊带来多元文化的冲击。“立学校以振民风,设关律以便行旅,造塔坊以培文风”。

石羊,古称白井,位于楚雄州大姚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国土面积407平方公里,总人口27668人。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历史上,中原文化和彝族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儒家文化、盐文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在此相互激荡,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石羊方圆不越十里,明清时曾设灵源、张公、绿萝、龙泉、龙吟五大书院及多所义学、塾馆,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交融,孕育有了现有石羊特色的石羊文化。尽管经历了较多的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但仍保留下来了许多悠久的历史遗存,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1995年8,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三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城西北部35公里处

类型:古镇古村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成人票:50元,儿童/学生票:25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塘栖古镇美食有哪些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塘栖百姓历来对吃菜颇为讲究,口味甚刁,总体以清淡为主,注重刀工和火候,讲究精工细作,重油重酱,讲究入味,其色、香、味、形的要求和杭帮菜近似。那么,大家知道塘栖古镇有哪些美食吗?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塘栖古镇美食推荐1:细沙羊尾

系塘栖一带传统之名菜,因其形似羊尾而得名。色泽金黄,体形丰腴,脆中带软,郁香鲜甜,为酒席常备之佳肴。制作以猪板油,细沙为主料,先将板油外膜剥除,用刀批薄,切成长方片;再摊平板油,中间放一条小手指粗的细沙,卷成长方条形,切成小段,用手一只只搓圆,另取鸡蛋清,放入汤盆内用筷打至现出雪白细泡沫后,加上干淀粉,拌匀,成泡糊状。然后,将细沙圆球放入蛋糊中,再把沾满蛋糊的圆球一只只取出,投入旺火油锅内,边投边用筷拨转,待色呈浅黄、体胖、结亮后捞出待凉,继续加温油锅,待烧至七成熟时.将捞出的细纱圆球再次投入锅里,不断上下翻动,炸成金黄色,壳脆捞起,装盆,撒上白糖,即成。

塘栖古镇美食推荐2:米塑

塘栖独有的民俗工艺,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

塘栖古镇美食推荐3:板鸭

又名塘栖熏鸭,是塘栖镇的著名特产,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制作历史。此品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工艺严格。须用饲养期九十天左右、重约四斤的苏种活鸭。这种鸭,肉嫩骨脆,是加工熏鸭的上乘原料。制作时,经宰杀、开膛、浸泡、擦盐、整形、上撑、熏烤、清煮、散热、拆撑、擦油等十多道工序,整个加工过程除用适量食盐外,不添加任何作料,突出了成品的清香鲜美特点。制作工艺:取内脏要在肛门上方开口,口大不到一寸;再将白条鸭入90OC热水内浸半分钟,上挂沥干后擦盐,鸭腹内则撒盐少量;腌好的鸭坯要进行整形,先用手掌揿压鸭的胸、侧、背,再将两腿骨向两侧扳折,内用圆木条撑开,把翅膀、鸭头分别固定;然后用见烟不见火的木屑烟熏烤30分钟,再入清水锅中烧煮30分钟,最后再菜热、拆撑、擦油,即成。

塘栖古镇美食推荐4:汇昌粽

是一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传统食品,出自于塘栖的“百年汇昌”号,故名。汇昌粽区别于嘉兴粽与湖州粽,在外形、扎法上自成风格。主要特点是五花肉、绍兴酒、杜糯米、青竹叶、土灶头、铁锅子、老汤煮。除了包扎方式以外,汇昌粽蒸煮上也有独特手法,要求时间特别长,强调“千滚不如一闷”。

陈国明《食汇昌粽》诗:斯文满口老冬烘,一世青衫不道穷。解得人间真味道,米家书画汇昌粽。

塘栖古镇美食推荐5:粢毛肉圆

塘栖名菜之一,是历来塘栖人正月里待客人、办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菜。其肉质柔软,鲜美可口,糯米,色润透明如珠,既可作菜肴,又可当点心,糯而不腻,老幼咸宜。制作以鲜肉、糯米为主,先将四与一之比的精肉与肥肉斩成肉茸,再把糯米淘净,用温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沥干,取一半上笼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饭和肉茸、味精、精盐、葱、姜末、酒、湿淀粉,加少许水,一起调匀,用手握成比乒乓球略大的肉圆子,逐个放入盛有糯米的筛子内滚动,使其表面全部沾满糯米,然后,整齐地放入蒸笼里,在沸水锅上蒸十余分钟,待糯米蒸熟并如珍珠样一粒粒竖起后,取出装盆即成。

塘栖古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皤滩古镇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皤滩古镇是一个商贸古镇,源起唐宋,盛于明清。其核心景点为一条五华里的九曲龙型古街,尽显风水之妙,街内店铺林立,店牌字号比比皆是,当铺、钱庄、赌场、春花院、茶楼、酒肆一应俱全。附近还有桐江书院,是东南理学正渊。介

皤滩古街:位于仙居城西25公里处的皤滩古镇内,早在公元998年前,皤滩因水路便利成为永安溪沿岸一个繁华的集镇。经过了千年的历史沉淀和积累,皤滩至今保存着一条由鹅卵石铺砌成的“龙”形古街。街旁有唐、宋、元、明、清、民国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布局精美,是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和历史见证。

古街形似一条龙,西龙头,东龙尾,中段弯曲成龙身。龙头所对正是五溪汇合点,龙尾所在处是一座国内罕见的砖雕牌坊,高3.5米,跨度8米,所用砖头外表上刻着一组组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龙凤、麒麟、仙鹤、仙鹿、花卉、人物等图案。

龙形古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看似尽头,转弯却又是另一古街境地,让人有“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皤滩“龙”形古街,东西长2公里,弯曲呈“龙”形,拐弯街道有9处为直角90度,街平均宽度3.5米,以鹅卵石镶嵌成各种图案。

街区占地8万多平方米,其中832米为精华地段。古街至今存有石板柜台100多个,保存着260多家店铺。如今保存完好的有:唐太宗李世民诏词“霞蔚云蒸”的麻布堆灰匾;清雍正年间张若霞的“贻厚堂”匾;清吏部侍郎齐召南的手迹“洛社名高”匾;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何氏里宅居里的“大学士”匾与密麻盖壁的“官报”、“捷报”等榜文真迹,还有宋代名臣胡则(民间称胡公)的纪念堂,无不折射出古镇的文化内涵。

古街区还保留着众多的“明清家具”及明清遗风,“古民乐”、“花灯”、“民间大戏”、“明清茶道”、“八大碗”等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

桐江书院:桐江书院系宋乾道(1165-1172)方斫建,以其祖先方英先生是桐庐人因名桐江。位于千年古镇皤滩,距皤滩古街一公里。

书院系宋乾道(1165-1173)年间,晚唐诗人方干第八代孙方斫举资创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数次莅临,为书院题名并遣子就学,使之名冠江南,号称“江南第一书院”。

乐清王十朋慕明来此求学,后得中状元,奉书“东南道学世家”。数百间,书院虽饱经风霜,几度遭毁,但摧而弥坚,人文渊薮,至今古风犹存。朱熹、王十朋等历史名人新笔题写的“鼎山堂”、“桐江书院”匾额沿存。书院周围鼎山叠翠,鉴水莹回,古木成荫,良田阡陌,耕读气息十分浓郁。已成为广大游客旅游观光、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一处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江南水乡古镇是哪里,什么古镇属于上海市青浦区的江南水乡古镇?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市青浦区的朱家角古镇便是江南水乡古镇,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西部、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是上海较为著名的古镇之一,东临西大盈与环城分界,西边的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湖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2001年与之合并),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接壤。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之誉,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俗称“角里”。黄金水道槽港河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物产丰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早在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便已有村落集市;明朝万历年间已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繁华集镇。现今仍可看到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街市、建筑和水乡泽国古朴的风土民情,放生桥、一线街、课植园、城隍庙、圆津禅院等众多名胜古迹,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桂林兴坪古镇旅游攻略

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

兴坪古镇早在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即已为熙平县治,管辖阳朔一带,隋代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熙平县改置阳朔县,兴坪遂为阳朔县所辖。

桂林兴坪古镇历史

兴坪古街边的关旁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距今也有260年的历史了,存偏殿及戏台。庙内的万年戏台,为桂北地区较为古老又保存完好的清代戏台,对广西的戏曲史及沿革衍变很有研究价值。戏台台口两柱因演戏所留叉眼痕迹20多个,尚依稀可见,台缘横贯着四幅木雕,图中人物栩栩如生,手法生动明快,经鉴定乃是四出传统戏曲浮雕图。即《五代荣封》中的仙姬送子、满门荣封,《古城会》中的关羽斩蔡阳,《聚子会》中的姚通金殿举狮,《活捉子都》中颖考叔金殿举鼎夺帅。戏台内左侧有一面四幅一体可折叠木质屏风,均为楠竹浮雕图,下端落款为乾隆乙丑年板桥赠,是否出自怪杰郑板桥之手,有待专家考证。

兴坪古镇历史悠久,该地三国时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起即为熙平县治,治所设在今兴坪镇狮子嵅村。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熙平县治由狮子嵅迁往阳朔镇,此处仅作圩集,熙平经年深日久便渐讹传为兴坪,至今已有1730多年历史。 兴坪依山傍水,风景荟萃,历史悠久。三国时期东吴在此设熙平县治,后来熙平谐音而改名兴坪。这里群山合抱,碧水如带,名胜有“三岩、五井、十三山”之说。江的沿岸翠竹垂柳,随风飘拂,倒映江中的疏林和群峰,化入天际,沉入水底。到了傍晚时分,五指山下犹如仙境,几叶渔舟穿梭不停,景色神奇。叶剑英元帅游览后曾称赞到:“果然佳胜在兴坪。”画家徐悲鸿到此写生,也说:“阳朔美景在兴坪。”

兴坪古街临江段有乾元桥,由于历史变迁,桥两头已不到桥下水,但桥面路上的石板光滑平整,昔日廊桥檐口滴水形成石板面上的个个小坑,极清晰可见,站在桥面上,不由得让人们缅怀它悠久的历史。在榕潭古渡码头边,仍见到横倒在石基上的大石条,石条上浮雕着龙凤这便是古渡口的六角亭遗址,沿石阶拾级而上,可见古代三层八角亭和北帝庙遗址。

桂林兴坪古镇旅游攻略:

门票:免费(免费游玩观赏,请爱护环境,切勿乱扔垃圾)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地址:广西桂林阳朔县兴坪镇新街

交通:在阳朔汽车站乘车前往,15分钟一班,车费7.5元,车程约40分钟。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4-10月是最佳的兴坪渔村旅游时间,在此期间的“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期,届时,不只是游客人数达到高峰,酒店预订和交通状况也会达到一年里的最高峰,但这并不会影响桂林甲天下的美景;当然,如果是在淡季来旅游的话,可以更好的细细体味这桂林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史古镇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鲁史古镇

鲁史镇在县城东北部,澜沧江、黑惠江之中间,历史上素有“夹江”之称。历史上鲁史乃是凤庆通往巍山、下关、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驿站。凤庆县城和鲁史镇都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是蜚声中外的“茶叶之乡”。鲁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宽,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现在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长着三千多株野生茶树。

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其中骆英才是鲁史第一个人工种茶的人。并开设“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还有出自段逸甫茶园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的极品之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俊昌号”和“凤山春尖”都消失了。

鲁史镇以四方街为中心点,和四方街连接的横街是鲁史古镇的主要街道。形成“三街七巷”的格局。走进鲁史的大街小巷,深深感受到古文化的印迹。这里四合院的营造很有特色。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房屋大多坐南朝北,院落基本上是一正两厢一照壁的格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此门就自成天地,很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宽敞的院落内,植树栽花,叠石造景。在临街或靠路的墙体上,有画有诗。过去,临街的人家总有一个很宽的石板走廊。鲁史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就像当地寻常人家门楣处的对联:“含笑看人生,平心尝世味”。

鲁史镇:鲁史镇位于凤庆县城东北部,地处澜沧江与黑惠江两江之狭,东邻新华乡,南与大寺乡、小湾镇隔江相望,西与保山市昌宁县耇街乡接壤,北与诗礼乡毗邻,以黑惠江与大理州巍山县为界,是凤庆江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鲁史历史悠久,明万历26年(1598)设巡检司辟街场,民国2年(1913)设区团,历史上一直是顺宁府、县设澜沧江江北地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镇域总面积318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贵州青岩古镇自驾游

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2005年9月青岩古镇景区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0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

重檐悬山式

重檐悬山式民居完全是人体仿生学与商业经营两者之间的巧妙结合 ,青岩古镇的民居表面看起来和其他明清建筑并无明显不同之处,青瓦石墙、古朴沧桑,但仔细观察,却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地域色彩。贵州素来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下雨,总不能耽误了生意,精明的生意人们经过反复地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青岩镇的典型民居孕育而生。门面作为商铺的民居,一般会显得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更何况还有带着风的偏山雨,但总不能把门关上了不做生意吧,就再加上一重檐,很好的保护了柜台,这样再大的雨也不怕了。如果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双重檐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保护眼睛的是睫毛,而不是眉毛,眉毛起到是一种装饰作用,这种仿生学的商铺式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古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善于创新的精神。这种运用人体仿生学,独具特色的多功能民居建筑即便放在全国范围看也实属罕见。

著名景点:

九寺、八庙、五阁、二祠、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明清牌坊

朝门

朝门多为垂花门,有的在门罩上彷石结构精雕细刻立柱及柱础,外观十分逼真。有的人家,在朝门前或大门前,铺墁青石板,其上雕刻蝙蝠、古钱、白果、鲤鱼等图案,意为”开门见福”、“开门见财”、“开门见子”、“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等吉象。青岩民居的外装饰,看上去并不怎么豪华,因此也不特别抢眼,这多少反映出青岩商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但仔细观察,青岩民居的外装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像是一部很有嚼头的古书。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人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

腰门

青岩民居,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俗称“打门锤”的大门门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门楹,雕刻桃子、石榴、祥云、如意或龙凤等图案,被誉称为“门龙”。

象鼻木雕

象鼻木雕在青岩民居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将其雕成象鼻形,无疑是力量的体现。青岩民居的林柱子,其断面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抹角的。圆形、方形称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而外,还反映出人们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文化心态。

窗雕

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 青岩古镇 ”。“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的。如意、牡丹、祥云、龙凤等图案,均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向来备受民间青睐。青岩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见的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外,还有龙、凤、狮、象等造型。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作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青岩民居撑拱,有的雕成蝙蝠形,有的雕成蝴蝶形。在汉文化看来,蝙蝠与蝴蝶通常代表“福”,蝴蝶甚至象征“寿”。蝴蝶的谐音为“福”与“耋”。一个人,如果能活到“髦耋之年”,那无疑是老寿星了。青岩民居的木柱子。

建筑特点:

青岩古镇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 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青岩古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形成其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宝古镇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三宝古镇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根据明朝嘉靖《洪雅县志》载:“唐朝场上既建三宝寺,场集随寺名三宝场”。“三宝”之名由此得来。河口大桥至宝坪村公所的“十里楠竹长廊”随着楠竹的良好长势和环绕林区的盘山公路形成绿色屏障。保坪实则为“宝屏”之谐音。文物古迹有:文昌庙、二郎庙、三江庙、唐氏古墓群等。文昌庙、仙鹤庙、二郎庙、菩提寺、仰天鹅、法华寺等地形山脉走势颇似峨嵋山,素有“二峨山”之美称。

美丽的三宝镇位于洪雅县城东青衣江畔,距离县城9公里,有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这里地理位置特殊,曾是嘉定通往西康的水码头,昔时船筏往来,商贾云集,繁盛之极。今天,褪去繁华与喧嚣的古镇,独拥一份纯朴与自

美丽的三宝镇位于洪雅县城东青衣江畔,距离县城9公里,有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这里地理位置特殊,曾是嘉定通往西康的水码头,昔时船筏往来,商贾云集,繁盛之极。今天,褪去繁华与喧嚣的古镇,独拥一份纯朴与自然,静立于田园之间、青衣江畔。

三宝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光引人入胜。前临青衣,后靠宝子,川溪河、伍村河穿境而过,三江交汇形成独有的水乡田园风光及天然湿地公园。这里水岸纵横,河滩开阔,是垂钓、野炊、捡石的好地方。宝子山海拔1200米,山间绿树葱茏楠竹成荫,飞瀑潺缓溪流纵横,茶园如诗云涌雾漫,有金花茶园、七星撵八宝、仰天鹅、五口缸、响水滩瀑布等众多自然景观,已成为洪雅徒步探险的首选地。

三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众多古迹遗址耐人探研。这里是“钱王”邓通故地,葛洪炼丹之处,还有充满浪漫爱情传说的六穴墓,以及香火曾旺盛一时的三江庙、二郎庙等,这些散落的历史文化碎片,等待您去捡拾。更有金沙坝萝卜文化节、三江庙会等乡村味十足的民间文化会节,让您应接不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双江古镇旅游攻略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双江古镇位于县城西北面的双江古镇,前临涪江、运河,以清代为特色的院落庭园星罗棋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江古镇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美食指南

“白稣鱼”

在“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天府鱼菜中,双江镇的地方名菜“白稣鱼”以它的独特风味已列为我国名菜谱之上乘,早在清末年间就已著称巴山蜀水了。

“白稣鱼”是由双江镇名厨师陈锡武创制的。首先它是采撷了我国各菜系的鱼肴之所长,既集徽菜之重色,鲁菜之清淡,又融粤菜之鲜活,川菜之酥香,固而它色泽淡雅,具有鲜、嫩、酥、香的口感,适合东西南北各地食客的口味。其次,“白酥鱼”顾名思义,便是鱼的全身骨刺均酥化,而鱼肉却保持鲜嫩,且愈嚼愈香,香味绵长。第三,它原汁原味,可骨肉并食,营养更为丰富。第四,它既可热食,更适宜凉吃,下酒佐餐皆宜。所以它受人青睐也就在情理中了。解放后,“白稣鱼”已传进中南海。

陈凉粉

陈凉粉已有100多年的制作历史,陈家后人陈中贵充分继承和发扬了祖传工艺,其制作的凉粉因其味道鲜美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

陈凉粉的制作以优质白豌豆为主料,以菜油、红辣椒、豆、酱、花椒粉、大蒜泥、小葱、芝麻、花生、酱油、醋、香菜等为辅料。

陈凉粉,色泽金黄,切成丝条后,似是无风自颤,十分诱人!放入纯正浓香的辣、麻熟油、炸辣子、陈年优质大豆豆豉盐糊、优质花椒粉、高级豆油、优质醋、蒜泥、味精和嫩绿的火葱花等9种佐料后,更具有香、鲜、嫩、滑、凉、辣、咸、麻、色香味俱佳的独特风味!香气四溢,令人食欲大开,垂涎欲滴!

2004年10月,一个特大喜讯传回潼南,在中国美食节暨首届重庆国际火锅文化节上,潼南名小吃陈凉粉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特色小吃”称号。在这个文化节上,陈凉粉的传人陈中贵,真是名利双收,他制作的陈凉粉大出风头,获得5位国家级专家一致好评,受到消费者特别青睐,10天的销售额达到10万多元。

双江古镇旅游信息

门票:免费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双江古镇旅游介绍

古镇青石板铺就,店铺相间,楼台错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韵,虽然有的显得斑驳陈旧,倒也彰显出古镇的岁月沧桑。穿行在古镇上,你能发现有多条支街,就象长江有许多支流一样。整个街景的布局呈现出网状结构,穿行在古镇上,一时半会还分不清正街与支街。[2] 古镇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现今存有中街、东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兴隆街、水巷子、老猪巷9条街道,这不同于其它古镇形成的一条街道,而是纵横交错,形成了双江古镇特有的古镇特色。穿梭于古镇上,常要询问街上的居民,问清方向,找寻古镇上的看点和景点。古镇上商品丰富,大多是县城乡镇所需的廉价物美的日用品和农产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门坊柱壁多雕饰精美,

四角飞檐高翘,院落深深,天井花园设计造型精美,四季花木繁茂,为典型的巴蜀古镇风韵。这里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家乡。

双江古镇,是中国革命早期创始人之一的杨闇公烈士的故乡。杨闇公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在重庆积极进行马列主宣传活动。1925年任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1926年任中共第一届四川省委书记,领导了"顺沪起义"。

古镇以清代为特色的院落庭园星罗棋布,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门坊柱壁多雕饰精美,四角飞檐高翘,院落深深,天井花园设计造型精美,四季花木繁茂,为典型的巴蜀古镇风韵。古镇有“禹王宫”、“清代民居”、“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邮政局大院(即杨尚昆、杨闇公旧居)”、“长滩四知堂”、“惠民宫”等规模大、颇具清代民居建筑风格的大型古民居20余座,被专家们誉为“难得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誉为清代一条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雍州古镇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灵山为古雍州第一名山,古皇帝郊雍之地,秦汉帝王祭畤之区,又名九鼎莲花山,穆公狩猎遇神鸟灵鹫而易名。西接吴岳,东连箭括,北拥千山,南眺秦峰,诚佛道之名山,文化之圣地。

雍州古镇依灵山而建,由雍州民俗文化街、诸子百家街、礼佛街和雍州老街四个街区组成。通过山地台阶式规划,结合秦汉建筑风格建设,错落分布,同时配合区域内大型历史典故文化景观、壁画、浮雕等,让游客在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各民族特色的同时,深刻感悟历史,体验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文化底蕴。

古镇由陕西天子集团投资建设,目前正在积极建设5A级景区。2017年4月,凤翔雍州灵山景区大型街景诗画剧《灵山秘境》首演。该剧由陕西灵山文化旅游基地投资,宝鸡艺术剧院及国家一级编导、近百专业演员演出,是西北首部街景歌舞诗画剧!灵山秘境》以古镇为大背景,采用声、光、电、全息投影技术让游客进入如梦如幻的意境!该剧整场演出共80分钟,分《大秦之威》、《灵山之灵》、《大秦之崛起》和《觉悟》四个章节。全剧气势宏伟、婉转悱恻、灯光变换唯美、舞蹈轻漫多姿、画面妙曼旖旎,向观众娓娓叙述发生在灵山秘境深处的传奇。

举目灵山之巅,佛光缭绕俯瞰凤翔新城,气象万千,台阶式布局错落有致,秦汉式风格赏心悦目,入口紧邻灵鹫神韵西门,左为幽幽深谷,又依淘乐谷养心苑,森林碧海,气韵无线。十大台阶相映成趣,老街酒肆,古韵尽观,传统工艺古玩字画,民间绝活地方特产,展西秦民俗之风貌,品文化魅力之独特,配以戏曲文化茶肆酒楼,品尝百家风味同享各色风情,礼佛之区善男云集素斋之所,信女络绎休憩别苑,人头攒动百味之地,攘攘熙熙汇华夏风味于一炉,集百家特色于一隅,真可谓老人老街老味道,灵山灵地灵运长。

信息来源:凤翔县委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