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楚雄万家坝古墓群(汇编20篇)

楚雄有着亚洲最早的“元谋人”和禄丰古猿,成为“亚洲的人类摇篮”。并且还是著名的“恐龙之乡”,是当今世界恐龙化石保存数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楚雄周边自驾游好玩的地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6616

文章

228

篇1:中国十大古墓:令活人称羡

全文共 1675 字

+ 加入清单

古墓,指的是有史以来已经死亡的人的坟墓,一般是指那种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的坟墓。亦译古冢。特指欧洲大陆史前时期的墓地,古墓中一般中国的比较有历史研究价值。而中国的十大古墓更是具有考究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著名景点吧!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里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银做的江河湖海。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关组织的挖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

西周王陵

据《周易》、《汉书》中记载,周朝王陵不封不树。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经过考证,曾对周原境内的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勇诵、康王姬钊和附近的周穆王姬满和宣王姬静及周公姬旦、太公望、鲁公伯禽等人的墓葬逐一树碑立记,但经后人考证又多有异议。认为周朝王陵的位置应在周王朝的发祥地周原(今陕西宝鸡扶风县与歧山县交界处的北部)及岐邑一带。

解放后,经勘察试掘,在周原遗址内确实发现大批西周早期及西周墓葬上百座。主要分布在歧山贺家;扶风齐家、庄白、云塘等村,但多为中小型长方形竖穴葬。西周早期及西周初期多为小型墓,一般随葬陶鬲、银戈和大铜泡,较大一点的墓中有青铜鼎、簋、卣,罍等。

西周早中期多为中型墓,墓穴长可达3—4米,宽2—3米,深4—5米,死者头端挖有壁龛,墓底中间有腰坑,墓室内有棺、椁。随葬的有陶器、青铜器和矛、戈、镞等兵器及其他生产、生活工具。西周晚期多为小型墓葬,随葬品也以陶器为主。

此时,周朝的统治中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丰镐,贵族多已不葬周原。作为周王朝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宗庙所在地,应有王陵,但多年考古没有重大发现。只知周原遗址西端的歧山堡北有传说中的周太王陵。

据《羊城晚报 港澳海外版》1996年6月7日披露,在遗址北部的扶风县黄堆村发掘出一处大型殉葬车马坑,坑深12米6,殉马40余匹及车20余辆。车马坑的规格、深度、殉车马数均为现知周代墓葬仅见,具有王陵规格。据《逸周书》载;“武王崩于镐,殡于歧周,葬于毕”。据周原博物馆推知,既然殡于歧周,理应葬于附近。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头市185公里,这里绿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壮丽景色。

越王墓

越王墓,俗称郑集孤堆,位于安徽省利辛县旧城镇西。汉代大型砖石结构墓葬,出土有陶俑、陶马、陶鸡、陶狗、陶磨、陶罐等珍贵文物。现为利辛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原属东屯渡乡)。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根据马王堆2号墓中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参考文献记载确定该墓墓主即为第一代轪侯利仓,而1, 3号墓分别为利仓的妻、子之墓。

可见,马王堆并非“马王”之堆,而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地。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两冢顶部平圆,底部相连,形似马鞍,故也有人称其为马鞍堆。

你可能也喜欢:

为什么镖不喊沧州?

声扬海外的沧州武术文化

杂技之乡吴桥:每逢佳节耍杂技

感受历史文化气息:慈禧太后行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前我乐古墓群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前我乐古墓群为莱西市文物保护单位。

前我乐古墓群位于沽河街道办前我乐村东,年代为商至汉,类别为古墓群。

2014.8,前我乐古墓群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我乐村:前我乐村 村庄由来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沈姓自蓬莱迁此建村,因地处凹地,命名“窝落村”。因“窝落村”含义不佳,遂改为“我乐村”,为区别于“后我乐”,又改称“前我乐”。 政区人口 位于孙受镇政府驻地西南6.5公里,东与后我乐村相邻,西与王家山后村接壤,北1公里是大古路,曲江路直通村中心街。全村占地面积1969.4。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古墓发现大麻,揭示人类早期将大麻用作毒品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人员报告说,对最近在中国西部古墓中出土的几个木制火盆的化学分析,为吸食大麻的仪式提供了一些最早的证据。

这项研究表明,至少在2500年前,在中国西部就已经出现了在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吸食大麻的现象。所涉及的大麻植物会产生高浓度的精神活性化合物,这表明人们了解这一特定的植物群并与之互动。

大麻是东亚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它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精神药物之一。然而,人们对其早期的精神活性用途知之甚少,也不知道大麻植物何时产生产生更高浓度的精神活性化合物。早期使用大麻的精神活动属性的大部分证据来自书面记录,但是学者们对其可靠性有所怀疑。关于这种植物的仪式消费的考古证据相当有限。

最近,在2500年前的吉尔赞卡尔墓地的8座坟墓中出土了10个木制火盆。这些火盆里有带有明显燃烧痕迹的石头。任蒙和他的同事怀疑这些火盆可能有特定的仪式功能。

为了进行调查,他们从木头碎片和燃烧的石头中提取有机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令他们惊讶的是,结果显示出与大麻的化学特征完全一致,尤其是大麻中四氢大麻酚(THC)的含量很高,这是大麻中最有效的精神活性物质。

作者说,吸食大麻可以在葬礼上表演,也可以作为与神或死者交流的一种方式。这项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残留物分析的重要性,这可能为过去文化交流的细节打开一扇窗,而这是其他考古方法所不能提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村最简单寻古墓方法是什么?盗墓违法,仅供兴趣小知识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由于《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等这种盗墓系列的小说的出现,一时间让整个社会娱乐风气都开始对探寻古墓和盗墓感兴趣起来,很享受这其中的神秘和刺激。当然有很多久居在农村地区的朋友们也经常会听说一些农村人寻找墓穴的一些方法,也时不时会听到哪个哪个村里的某某挖出了什么古董什么的。对此也是很多人对探寻古墓也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想知道农村人是如寻找古墓的,那么在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不过小编要提醒的是,盗墓属于违法行为,不要去做违法的事情,这里小编仅仅只是给那些好奇的小伙伴们解疑问哦。

这农村人寻找古墓主要概括为四个字,这四个字便是“望”、“闻”、“问”、“切”,下面我们就从这4个字来解释:

1.“望”即看风水,看草木。经验丰富的盗墓者大多擅长风水之术,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由于古人迷信风水,因而多数古墓都建在“风水宝地”上,如依山面水之处,尤其是古河道的拐弯处,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此外,墓葬周围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盗墓者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庄稼的长势会比旁边的差一些。

2.“闻”即闻气味,依照气味的不同来分辨某处是否有墓葬。如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银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墙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这些特殊物质散发的气味,一般人难以察觉,而寻墓者总能敏锐地辨别。“闻”的另一层含义为听声音。一般的大型古墓,一旦受到较大震动如空中打雷时,就能向地表传出不同于别处的声响。

“清朝时期的焦四,就善于通过声音来找墓。他曾在打雷时寻找墓地,根据回声能准确判断出墓葬位置。明朝时期的墓大多在山岭的阳面,并且与土层、山崖接触的地方.

3.“问”就是踩点。寻墓者一般都能说会道,尤其善于与老人谈古论今。每到一处,他们便会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的身份,拜访当地的老人,通过交谈,从当地传说中获取有关古墓的信息。有时他们也会通过当地史志搜罗信息。

4.“切”,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是指发现古墓后,根据地表的地势等情况,准确地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墓穴;二是打开墓中棺椁后,没有遗漏地摸取死者身上的宝物;三是触摸到文物后,即能判断其为哪个朝代的文物、价值有多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矮垄上古墓群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矮垄上古墓群为永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矮垄上古墓群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阳湖坪镇三岗村一组,年代为东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墓区长60米,宽45米。

建筑控制地带:区长90米,宽75米。

阳湖坪镇:阳湖坪镇、崇文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崇文街道阳湖坪镇位于永定区东北部,依傍澧水,距张家界市城区7公里,东于张家界火车站隔河相望,南连市内,西临永定区新桥镇,合作桥乡,北通慈利县,即将建成的常张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全镇版土面积6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0322亩,其中稻田13327亩,旱地6975亩。辖19个村,3个居委会。除4个山区村外,其余18个村(居)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座坟古墓群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五座坟古墓群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座坟古墓群

位于老河口市李楼办事处刘营村东,汉代墓群。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73年发掘7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口一般长4米以上,墓坑内填有木炭和白膏泥。椁室由长条方木构成,不承垫木,椁室内放木棺,棺内外黑漆。其中一座墓椁室内作楼房式结构,棺置于楼上,棺底以八匹马承托,形式特殊。出土陶器有鼎、壶、瓮、罐及甑、灶、井等;铜器有鼎、钫、壶、勺、灯、镜、卯、弩机及五铢钱、车马器等;漆器有盒、耳环、盘、奁等;木器有俎、车、俑、梳篦、马等;玉器有壁、瑗、珠等;另有铁剑、竹筒残片等。(第三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楚雄油豆瓣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楚雄市鹿城镇西山南麓的漂白凹,有一泉,曰漂泉,泉水清澈,甘甜无杂质,富含多种矿物质。

坐落在西山脚的楚雄市酱菜厂选用优质蚕豆,辅以漂泉之水,采用精心酿造的曲料,加配多种香料,运用低温发酵工艺酿制,历经一年乃成的"云泉油豆瓣酱",酱色油亮,香气浓郁,鲜辣爽口,风味独特,佐餐令人食欲大增,调味则使所烹菜肴色味倍增,深受国内消费者称誉。1985年获"省优产品"称号,l988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中国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近年来,进一步改进工艺,研制出"香菇云泉豆瓣"、"鸡纵云泉豆瓣"等新产品,产品名声大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列山古墓群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列山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游列山古墓群位于朗县金东乡林邛公路旁,距4公里多的列村东北约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列山古墓平面呈梯形,坐北朝南,封土堆高1.68米,封土未经夯打,封土内夹有网状石墙,东西长5.80米,南宽7.50米,北宽5.31米,石墙厚度为0.30米,高0.53米。该建筑群气势宏伟,构筑奇特,整个墓群延绵几公里,是西藏境内难得一见的景观。烈山古墓群不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将对研究西-史与探讨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0年列山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山

金东乡: 金东乡隶属于,西藏林芝朗县,辖11个村委会:东雄村、巴龙村、帮玛村、嘎木村、康玛村、来义村、松木材村、吞仓村、秀村、西日卡村、列村。乡内有著名的烈山古墓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私自进入古墓违法吗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违法。主要是没有经过国家的允许,不论是私自进入又或者是盗墓,有没有道道都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便是自家坟墓的迁徙,也一定要去符合法律规定才可以,要进行协商,只要协商一致过之后就不属于违法犯罪。

私自进入古墓属违法行为

只要在古墓之中出没,都是属于违法行为。在我国法律规定之中,是故意或过失造成国家珍贵文物损失的,以及挖掘古文化遗产古墓的,在以私人牟利为目的去倒卖国家文物或文物,进入墓地之中为的就是能够造成个人收益的全部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一定是违反了国家规定之后构成犯罪,就会依法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并且进行处罚。

盗墓文物该怎么处理

在进入到古墓之中盗取文物是属于违法的,一般会被判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一旦是情节较为严重的,有一些挖掘的行为,确认盗取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的都会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刑期最轻是三年并没有上线,要是盗取了一些有历史意义价值意义和科学价值的,则是处三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自家地中私自挖掘也属于犯法

就有很多人都非常的纠结,如果是在自家地中发现了有古墓的存在,自己去进行挖掘,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只要是挖掘古墓都属于犯罪行为,根据国家规定地下文物都是属于国家的,在个人进行挖掘或联合他人进行挖掘,一旦造成较为严重的情况时,都要接受法律的处罚和刑事惩罚。

个人在日常一定要去拥有保护文物的意识和法律意识,向非法占有古墓的文物,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准许私自盗绝的,就能够构成偷盗古墓罪。如是情节较轻,并承认自身错误没有前科,如实说明造不成太严重后果的,还能够按照不起诉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宫保鸡丁发明者丁宝桢是谁?济南发现丁宝桢古墓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丁宝桢是晚晴名臣,曾担任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官职。丁宝桢私下对烹饪也是颇有研究,据说宫保鸡丁就是丁宝桢创造出的一道菜品。很多人不明白“宫保”二字是什么意思,其实“宫保”是丁宝桢获得的荣誉官衔,所以他便把这道菜起名为宫保鸡丁。最近,在山东济南发现了一座古墓,推断墓主很有可能就是丁宝桢。详细情况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近日,山东济南祝舜路附近工地发现一古墓,清末名臣丁宝桢第六世孙丁峻介绍,丁氏族人据史料和附近居民说法,推测该墓主人系丁宝桢。史料记载,清廷封丁宝桢为太子太保,系荣誉官衔宫保的一种。有一种说法称,丁宝桢被称为“丁宫保”,而川菜宫保鸡丁正是丁宝桢所发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工地已停工,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清代墓地,但墓主人身份等仍需确定。

据丁宝桢第六世孙丁峻介绍,丁氏宗族宗亲会此前就知道丁宝桢墓地在此区域,1958年时,经平坟后墓地原凸起部分和墓碑消失,此处变成平地。但丁家后人曾多次探访此处,向当地居民了解墓地此前所处的具体位置。

2018年,丁峻得知此处将被开发,2019年2月找到开发商协商,并多次找人挖掘多处,但并未发现墓穴。6月初,他从开发商处得知工地陆续挖出一些人骨,于6月8日到了当地。“当时墓穴已经被损毁了不少,西墙、北墙都有损毁,在墓室里边发现两个头骨。”丁峻说,史料记载丁宝桢夫人去世后先葬于此处,丁宝桢去世后与夫人合葬。“丁家不少人葬于此,但丁宝桢的墓应该是最大的,根据墓室的规模和出土头骨,我们宗亲会推测此处是丁宝桢和她夫人的合葬墓。”

新京报记者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了解到,得知消息后已有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查,目前工地已停工。根据墓葬形制来看,初步判断该墓地为清朝墓葬。工作人员介绍,虽史料记载丁宝桢葬于此区域,但因该区域面积较大,也未发现相关出土文物作证,墓主人身份等信息仍有待考核。目前,文物部门已逐级向上申请发掘此墓。

丁峻介绍,据家里老人传说,丁宝桢十分热爱美食,曾亲手教厨子做菜。他先后在湖南、山东、四川等多地任职,“他喜欢吃炒鸡丁,在湖南当官时在炒鸡丁里加了辣椒,到山东后又在原基础上加了葱和花生,后来到了成都,又在里边加了花椒。”

新京报记者 康佳 卢海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郑州一水库疑发现汉朝古墓 为何当地接连发现古墓?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许许多多的朝代都迁都或是建都在河南,例如河南省的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地都是属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这片数千年的广阔土地之上,河南也多次挖出很多文物。这也说明了该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同时地理条件适宜,加之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加强,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为古墓发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近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水库疑似发现汉朝古墓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古墓,铜镜,陶陶罐罐数不胜数,挖出的木砖,不论是花纹还是纹路都让人眼前一惊。不少网友都惊叹,想不到老祖先都有这么好的手艺,还烧过如此大的砖,其实这已经不是当地第一次发现古墓了。

郑州地处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这里曾是商、周、汉、唐等多个朝代的都城或重要城市,因此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郑州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地区,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因此这里也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聚集地。

其次,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地处于郑州市中心,是郑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这也为古墓的发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再次,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地质条件适宜,土壤肥沃,气候温和,这为古代人类在这里居住、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也为古代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源。最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现古墓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现代科技手段如地质雷达、卫星遥感等,可以更加精准地探测地下文物,这也为古墓的发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北宋古墓发现过仙桥怎么回事?过仙桥是什么有何寓意?

全文共 188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考古当中,发现一些古人的丧葬习俗,这些在不同的时期都是有不同的习俗的,而就在最近,在一座北宋时期的古墓当中,发现了一座“过仙桥”,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过仙桥是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过仙桥到底是有什么用的,为什么会在古墓当中出现呢?这个过仙桥和墓主人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北宋古墓发现过仙桥是怎么回事

据中新网消息,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对湖南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和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其中,北宋夫妻合葬墓设有较为特殊的「过仙桥」。

在湖南省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考古人员正在发掘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表达了古人希望来世再续姻缘的美好愿望。

「过仙桥」是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产物。夫妻俩活的时候在一起,死了也要到一起,中间留一个洞,想象着两个恩爱的灵魂,躺在里面还可以聊聊天。古时候,「过仙桥」寄托着夫妻死后再续姻缘的祝福。2、民间丧事习俗过仙桥的故事

跟着和尚过仙桥的全为男性,女性子孙在整个过仙桥的过程中始终是跪在仙桥的另一侧的。关于仙桥的猜想可能跟中国道教观念中是鬼魂历经十殿阎罗的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奈何桥有关的,但为什么不是道士做法而是和尚诵经就不得而知了,抑或这个只是一种风俗习惯罢了。

据说以前的老派的仙桥搭得很有技巧,好像应该是用八仙桌子和凳子搭成的,要是这样的话,跟着过仙桥的和尚和亡者亲友们应该是比较费力的。而现在的仙桥看起来像一个钢架结构,由若干钢管搭成一个桥的形状,共有二十个台阶,在各个台阶上还铺有长短相同的木板作为桥面,看起来桥桩、桥面一应俱全。只是整个桥身颇为狭窄,人走在上面不免有摇晃的感觉,桥也颇有些高度,这样一来恐高的人恐怕就有些生畏。这个可能是为了突出这个过仙桥的不易吧、

开始前先要在桥底下放上几个纸糊的灯笼,桥顶上放上两盆吃物(具体含义就不知道了)。队伍的前面是那几个穿着僧衣的和尚,一个吹笛子,一个拉二胡,还有一个举着一个小小的幡(幡上写着几个生拗的字的),跟在后面的依次为长子(端着神位),长孙(背着雨鞋),次子(背着一个蓝色的包袱,里面装的什么就不知道了。),等等一干子孙侄儿辈的男丁。随着为首的和尚高声诵念佛号,过仙桥便开始了,每过大约两级阶梯,和尚们便要停下来诵经,而那声音颇为抑扬顿挫,伴随经文还有笛声、二胡声、和边上的磬铙的和声。经文大约是大悲咒一类的经文。此时后面的男人们便要停下来肃穆静候,等待一段经文念完,整个队伍方始前进两步,等到了仙桥顶部,和尚们便要把预先准备好的一盆吃食撒向四周围观的人们,人们便也开始抢这些吃食,据说这些东西吃了以后都有吉祥如意的意思。整个二十级台阶走完就到了仙桥的另一侧了,然后还要从另一侧开始从新回过来再走一遍,重新回头走的一遍大致和前一遍的过程是一样的了。在整个过程中,女性的子孙们始终是要跪在一边的,只是回头走的时候移到仙桥的另一边换个位置跪下而已。

过了两遍仙桥以后和尚们会有一个鞠躬作揖的动作,猜想可能是针对亡灵的吧。

这样的过程结束以后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听人说叫“穿阵——撞和尚”。即和尚们带领这些个跟着过仙桥的子孙们在桥和桥桩之间穿梭而行,在这个过程中子孙们要尽量用身体去撞和尚们,据说撞得越多,积聚的福气就越多。3、过仙桥有什么寓意

“过仙桥”便出现于西汉的异穴合葬墓中。两个墓穴之间有通道或是开凿的土洞相连,表示墓主夫妻在阴间可以继续交流。这个现象算是异穴向同穴过度的一个产物,不过到了同穴合葬墓之后,仍有部分墓葬保留了这一设置,而且绵延上千年,直到宋代。

虽然寄托着美好的寓意,但是设有“过仙桥”的夫妻合葬墓并不多。杨家湾古墓群的发掘,为研究北宋时期南方地区的历史、民俗、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除了“过仙桥”以外,古人还有种破镜习俗,源于成语“破镜重圆”。所谓破镜习俗,就是将一面完整的铜镜分成两半分别葬在夫妻两个墓葬中,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露出端倪。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阳烧沟一带古墓葬进行了发掘。一座同坟异室夫妻合葬墓中,在两个墓室的木棺中曾各出土半枚残镜,合起来是一枚完整四神规矩镜。此后,在安徽怀宁、江西玉山县陈家墩唐墓以及当地宋墓中出土更多。

从考古中学者推测,铜镜应该是夫妻生前使用的物品,夫妻去世后,生者有意识地将这件他们生前共同使用的器物打破后,分葬于两墓之中,其目的是沟通死者之间的联系,寄寓夫妻在阴间继续做夫妻的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龙岭迷窟幽灵冢是什么?古墓究竟是唐墓还是西周墓?

全文共 3150 字

+ 加入清单

在《龙岭迷窟》的剧情当中,胡八一为了找到雮尘珠的线索,再加上马大胆对他们的威胁,一行人还是下到了之前的那个古墓中去,然而这个墓中却处处都透露着古怪,按理说,什么时代的墓,就会有什么时代的物品,但是这个墓却让人感觉不太对,如果说是一个唐朝时期的墓的话,但是墓中又有太多西周时期的东西,可如果说是西周墓,那么墓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有问题了。而这座墓说起来应该是一座幽灵冢,那这个幽灵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墓,要怎样的布局才能算是幽灵冢,而幽灵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幽灵冢是什么

这座山中本就有一座西周大墓,后来地壳变动,墓穴毁于一旦,但却留下了一个“幽灵冢”,后来唐朝时期又有人选中这块地方要建造陵墓,哪知工程进展到快要结束时发现了幽灵冢的存在,只好作罢。

根据小说的描述来看,幽灵冢也就是墓的灵魂,它的原理就像幽灵船一样,两座墓重叠在了一起,人会被困在里面,后来胡八一等人杀死了导致幽灵冢出现的鹅,幽灵冢便消失了。

大鹅之所以会引发幽灵冢,是因为古代人们会用动物进行祭祀,大鹅进入墓中,西周古墓误以为祭祀开始,幽灵冢便因此苏醒,后来大鹅死了,祭祀结束,幽灵冢自然也陷入了沉睡中。

当然,幽灵冢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罢了,所以它的原理太玄乎,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胡八一等人在墓中遇到的悬魂梯却是有科学依据的。

悬魂梯是一种类似于迷宫的建筑,利用感官的错觉使人在原地打转,其形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8字,在很多小说中都曾出现过这种建筑。

不过既然改编成了电视剧,肯定会对原著小说进行改编,电视剧中,胡八一、王胖子和大金牙被村民编造的绣花鞋的故事所骗,前往陕西古兰县,水路艰险,胡八一挺身让众人脱险,在招待所幸遇陈瞎子提醒,得以逃脱村民圈套。

三人无意掉入“龙岭迷窟”遭蝙蝠袭击,发现身上长出红斑,决定在王大爷家休整,遇到同样来找红斑根源的shirley杨,并听闻了鹧鸪哨和了尘大师寻找雮尘珠的英勇故事。

几人决心寻找雮尘珠,陈瞎子告诉他们“内藏眢”就在此地。村民故技重施,威胁胡八一等人寻找钱财,两拨人马前往洞穴,遭到蜘蛛袭击,被困暗阁。

但大家齐心协力,化险为夷,最终进入了“棋盘”机关,众人协作,找到了龙骨天书,逃出洞穴,准备前往云南继续解密“红斑”。2.古兰县的原型

小说中提到的古蓝县在陕西境内并未有真实地点,但必定有原型。原著中写道:“我们一商量,便决定改变计划,先过黄河西行。龙岭往大处说,是秦岭的余脉,往小处说,其实就是一片星罗棋布的土冈。这里虽然不是黄土高原,但是受黄泛的影响,地表有大量的黄色硬泥,风就是造物主的刻刀,把原本绵延起伏的山岭切割雕凿,形成了无数的沟壑风洞,有些地方的沟深得吓人。”

经推敲此处原型在陕西韩城。该地由渭南市代管,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明《韩城县志》记载:“韩,候、伯之国也”。

想要知道西周大墓原型是谁的,那必须追溯西周时期此处又分封给谁了?据《吕氏春秋·观世》记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写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称“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从周成王开始,周朝大肆分封诸侯,直到周厉王、周宣王时期仍有分封。封了多少个?据统计,有记录的多达181个,消失在历史中的则不知有多少。

现在看看韩城地界历史有哪些诸侯国。3.古墓可能是谁的墓

第一个是韩(侯)国。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被封于韩国,只是受封者的名字并没有在史籍中留下记载)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由于是侯爵之位,称韩(侯)国,后被晋国灭。

《大雅·韩奕》中曾有关于韩侯的记载,“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锡,郭鞃浅幭,鞗革金厄。”此诗主要是叙述西周周宣王时期,年轻的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和归国后的活动,意思是周宣王赏赐年轻的韩侯,交龙日月旗漂亮,竹篷车子雕纹章,黑色龙袍红色鞋,马饰繁缨金铃装,车轼蒙皮是虎皮,辔头挽具闪金光。(另一说,《韩奕》所描写的韩侯可能与西周初年所封在韩城的韩侯不是一人,甚至可能不是一地。当年周宣王为了出征北方的犬戎,从封在韩城的韩侯一支中挑选了新的人,封在了西周时期东北地区,与燕国一起镇守,“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就是说的这个)

韩原即韩城,《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中断定: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它位于黄河西岸,古称“河西”的地域内。

第二个是梁(伯)国。周宣王时又封秦仲的少子嬴康于夏阳的梁山(陕西澄城县东北一带地方),后来周平王正式册封为嬴康为伯爵,建立夏阳少梁国(今陕西韩城西南一带),称梁(伯)国。由于嬴康是梁山的主人,改称梁康,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梁康伯,后被秦穆公所灭。

从出土的梁国遗址看,主要在韩城芝川、龙亭两个乡镇,从现存城墙看,大部分高在1米左右,墙外筑有壕沟,据城墙的制作技术和城内遗物等判断,它是一座春秋城址。与《史记·晋世家》记载“十年,秦灭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沟”可以相印证。

第三个是芮(伯)国。周武王曾分封卿士芮伯良夫在芮邑,周成王在位时芮国正式建立,国君被称为芮伯。《史记·秦本纪》曾记载“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据注解看,芮国在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南距古少梁国20里(今距韩城100里),后被秦穆公所灭。

芮国与梁国同属周人的后代,是唇齿相依的同宗古国。梁国为嬴姓,芮国为姬姓。据《左传》“秋,虢仲、芮伯、梁伯、贾伯伐曲沃”的记载来看,可以印证春秋时期,梁国、芮国与这几个国家相距不远,并且关系密切。

后出土的韩城市梁代村古墓也印证为芮国墓地,只是《汉书·地理志》记载芮国位置在陕西省大荔县,现出土墓地在韩城,两者相距一定距离,不知是不是由于韩(侯)国先灭亡的原因,导致了国土边界发生变化。

第四个关于岑国。《吕氏春秋》曾记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意思是周文王封异母弟姬耀封为岑子,将其堂弟姬渠封于岑地(今陕西韩城),建立了岑国。

但据《风俗通》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岑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武王封为岑子,……子孙因以为氏,世居南阳棘阳”,其实是武王在完成统一建立中央政权后才开始对姬姓族人进行分封,其实不在韩城境内,而是地处南阳。

所以,龙岭迷窟下面的西周古墓原型,很大概率是韩侯国、梁伯国和芮伯国时期的国君墓地。那墓中又可能埋藏什么文物呢?

西周五等爵制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初期继承了殷商爵制,出现了"公、侯、伯、子、男、甸、采、卫"等较混乱的爵制;中期以后,伴随着西周礼制的变革,逐渐形成系统化的"五等爵制"即"公、侯、伯、子、男”,说这个,其实也是因为不同爵位,丧葬礼仪、墓制规格、陪葬品等都有所不同。

西周墓葬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下面看看几个同时期出土的古墓情况。

从出土的芮国古墓看,虽有数位国君,但出土的青铜器、乐器、玉器、金器等稀世文物多达2000多组,其中48件金器更是非常奢华;韩城附近的山西临汾霸国,伯爵之位,翼城县1017号古墓也出土了出土有1000多件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陶器、车马器。

所以,同级别的梁伯,墓中可能也有大量的青铜器、乐器、玉器、金器、兵器。而更高一级的韩侯,则应该更为丰富,因为同为侯国的黎国,远在山西黎城,虽然发掘时由于大量的青铜器全被盗空,只出土了几件商代时期较珍贵的玉器,但也是非常壮观。另外从《大雅》记录中可以略窥一二,马饰金铃、金质的辔头挽具,至于还有什么文物,只能等待以后的考古发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渔山古墓群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渔山古墓群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渔山古墓群位于金乡县胡集镇渔山集,年代为汉,类别为古墓葬。

2012年11月27日,渔山古墓群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集镇:金乡县胡集镇位于金乡县的最北部,全镇辖77个行政村、122个自然村,总人口6.06万人,总面积93.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4万亩,是省级中心镇和著名的中国白皮梨瓜之乡。 胡集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商周时期就有人在此生息繁衍,回龙山汉墓群、石马群,明代山西按察司副使郭东蕃葬墓,商周时期的刘庄遗址等十多处文物古迹已列入省、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石榴坝古墓葬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石榴古墓葬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榴坝古墓葬

石榴坝古墓葬位于个旧市倘甸乡石榴坝村西北2公里处。云南省考古所和个旧市博物馆1987年7、8月组成发掘队,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这次发掘共清理了24座小型坚穴土坑墓,除2座为空墓外,其余22座墓都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出土器物有铜戈、铜凿、铜斧、陶器、玉石器等100余件,这些器物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500年左右。上述青铜器造型优美,具有红河流域青铜文化地区特点。

地址:个旧市倘甸乡石榴坝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广州横枝岗古墓是什么意思?古墓是什么朝代有什么文物?

全文共 26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悠久,在我们的脚底下,或许一直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古代遗迹,而因为一些开垦、建房、修路等等的行为,或许会挖出不少古墓来,很多古墓都是无意当中被发现的。而最近,在广州横枝岗,就发现了一个古墓群,而且这些古墓还不是同一时期的,其中包括有很多个朝代。那么,从这些古墓里面还发现了一些什么呢?1.广州横枝岗再发掘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

广州横枝岗再发掘清理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今早(12月24日),记者探访这些古墓葬,触摸近2000年前的历史。

这些古墓葬位于恒福路与麓湖路交界处东北角的山岗上。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约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墓葬,有木椁墓、也有砖墓;有些墓穴里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有些晚期墓还打破了早期墓葬。考古工作人员在有序地清理墓穴里的随葬器物。

今年7月至12月,配合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并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后,对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告诉记者,现场发掘的面积有450平方米。目前,现场已清理墓葬57座,其中汉墓11座、晋南朝墓13座、唐墓2座、宋墓1座、明墓5座,以及清墓25座,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

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勘探发现的古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晚期墓葬打破早期墓葬的现象频繁。在已经清理的50多座古墓葬中,汉墓和和东晋南朝墓分布集中、数量多、规模大。汉代墓葬均为竖穴木椁墓,时代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墓葬保存较好,随葬器物丰富,以陶器居多,此外还有铜剑、铜镜和铜钱等。2.墓葬情况介绍

引起考古工作人员特别注意的是,现场M27、M28两墓并列,考古人员判断很可能是夫妇合葬墓。M27墓的墓口面积有28平方米,M28墓的墓口面积有27平方米。

“这是广州近年来发现的少有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墓葬。”易西兵介绍,这两座墓原本有封土堆,墓穴深度超过1米,最深有2米多。墓中的棺椁都已腐朽,但能从随葬器物出土的情形大概推断出墓室的结构,是大约仿照先人生前的房子布局来摆放棺椁和器物。

这两座墓的随葬器物最为丰富,其中M27墓已发掘出90多件,M28墓已发掘了50多件;出土的仓、灶、井、屋等模型明器具有岭南地方特色,其中的干栏式陶屋、陶簋、陶灯等特色明显;M28墓随葬的珠饰由260粒水晶、玛瑙、琥珀等质地的珠子、管饰组成,十分精美。

而现场的东晋墓普遍规模较大,结砌讲究,墓砖纹饰规整。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虽多被盗扰,这些东晋墓仍留下了一批青釉瓷器和滑石猪等器物。其中一座墓的墓砖有“大兴四年”纪年文字,为广州地区东晋墓的断代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此外,工地宋墓出土的带柄龙纹镜也是近年广州考古发现的精品。

据了解,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项目用地地处广州市“桂花岗-狮带岗-横枝岗”地下文物埋藏区内,是地下古墓葬重点埋藏区。

横枝岗一带多为山岗地貌,地处广州古城东北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横枝岗一带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了数十次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清理两汉到明清时期墓葬近千座,出土了大量文物。

“这里是广州先民们很重要的埋葬场所。”易西兵表示,清理发掘的这些古墓葬,反映出古代人“侍死如侍生”的丧葬习俗。据介绍,现场考古工作争取在本月底结束。考古工作人员在全面、科学收集资料,妥善保存出土文物后,将配合城市建设发展,把考古现场交给工地施工方,进行回填复绿。3.周边考古成果十分丰富

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南侧即广州环城高速以南区域在广州市“桂花岗-狮带岗-横枝岗”文物埋藏区。这一带多为山岗地貌,有狮带岗、横枝岗等。历年来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古墓葬逾百座。1954年4月,在小北登峰路市保育院工地发掘明代墓葬2座。

1954年12月,在小北横枝岗发掘西汉、东汉、南朝墓5座。1955年12月,在横枝岗疗养院工地发掘汉、六朝、唐墓28座。同年,在登峰路七星岗发掘一座“永兴二年”纪年晋慕。

1986年5月,在狮带岗麓湖住宅区发掘唐代双室砖室墓1座:8月,在广州大学校区发掘3座东晋砖室墓。1996年1月,在横枝岗市肿瘤医院工地发掘大型南朝基2座,其中一座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发掘结束后在原地保存;5月,在麓景西路狮带岗市燃料公司工地发掘座西汉土坑墓;7月,在下塘西路金鹿山庄工地发掘汉唐墓葬3座;9-10月,在横枝岗1号工地发掘汉至明清古墓葬23座。

1997年7-8月, 在淘金北路珠江实业公司工地发据西汉至清代墓葬10座;9月,在横枝岗95号市胸科医院工地发掘汉唐古墓葬5座。

1998年11月,在下塘西路飞鹅岭东麓发掘唐幕2座;在广园中路云台花园酒家工地发掘明代墓葬2座。1999年6-9月,在恒福路内环路建设工地发掘古墓葬35座;1999年9-10月,在麓湖路广州艺术博物院工地发掘南朝墓2座。

2000年底-2001年初,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西汉至清代古墓葬15座。2001年4-5月,在下塘西路市政扩路发掘古13座;9月,在解放北路金

桂园工地发掘唐宋水井2眼;同年,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古墓葬33座。2002年1月,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西汉和唐代墓葬8座。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在该工地再发掘古墓葬7座。

2006年7-8月,在麓湖公园麓鸣酒家工地发掘西汉、东汉、晋南朝、唐、明代墓葬10座;同年,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汉唐墓葬20余座。2011年11月,在横枝岗1号大院工地发掘汉六朝唐代墓葬10座。

2017年4-8月,在横枝岗路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一批工程用地共发掘古墓葬134座,共出土金器、铜器、铁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741件(套)。

2018年7月-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二批工程用地(综合住院楼中西部)发掘古代墓葬79座,共出土铜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654件。

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二批工程(综合住院楼东部及肺科病房楼)用地发掘古代墓葬63座,共出土铜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339件(套),采集墓砖等标本46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月形山古墓群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月形山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月形山古墓群位于桃源县西南91公里的西安镇大水田村同心组月形山海拔432米的山岗。在面积约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大小古墓几十座。皆为陈氏家族墓地。部分墓葬树桃源石石碑,雕刻精湛,工艺考究。其中“清例赠修职郎”陈今奇夫妻合葬墓规模宏大,墓碑为四封三间式,四周由一块块青石雕刻合围砌成墓园,石板浅浮雕龙、凤凰、麒麟、鹿等图案。虽年长日久,雕刻栩栩如生。墓碑立于清光绪七年。是研究当地陈氏家族史的实物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安古墓葬群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新安古墓葬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新安古墓葬群

位于白沙乡大田村至水山村长约8公里的地段内,距县城60公里。古墓群沿柳江西岸台地分布,距江岸约50~100米,当地称“九十九堆”。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墓葬群分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封土层高1.5~2米,封土直径10~15米。为中小型墓。1983年经有关部门考古发掘,砖室的墓砖呈青灰色,砖面布纹清晰,两侧饰几何形花纹。出土器物有铁灯、铜碗、陶罐、陶屋、滑石人面具等,其中滑石人面具雕刻精美、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为广西所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铁河古墓群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铁河古墓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汉代

类型:古墓葬

地址:江西省新建县铁河垦殖场场部西南方的小土山上

简介:位于新建县铁河垦殖场场部西南方的小土山上。山高30米,南北向长300米、东西向200米。山上有明显可见的大小古墓近百处,绝大部分是汉墓。古墓群山脚四周有人工开挖的水沟,形如护城河。山中大小古墓呈四级阶梯排列,层次分明,从外向里,从低向高墓葬规模逐渐增大,最高处外观为主墓,直径在50米以上的有三处。墓葬中的汉砖制作工整,纹饰清晰,除通常可见的铜线纹、几何纹外,还有许多特殊的纹饰。墓体结构统一,属同一时期有规划;有格局;有组织地官葬地。198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申盟亭古墓群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申盟亭古墓群为东营市文物保护单位。

申盟亭古墓群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申盟亭村北约200米处,2009年3月广饶县开展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复查。经调查勘探发现,申盟亭古墓群共5座,其中3座存有封土。其中1号墓位于保护标志碑正东约120米处,封土高约2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2号墓位于1号墓西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米,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3号墓位于2号墓东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5米,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4号墓位于保护标志碑正西约20米处,无封土,经钻探发现灰陶砖出土;5号墓位于4号墓正南约20米处,无封土。经钻探有灰陶砖出土。墓群位于申盟亭遗址内,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根据墓群周围散落的砖块等情况分析,该墓群年代为汉代。此墓群的存在为研究汉代该地区的墓葬形制以及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乐安街道: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办事处)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内辖77个村,约7万人口,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是广饶县发展外向型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2006年3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省级开发区审核验收;12月份,被山东省县域经济研究会等10家单位评为“山东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园区”。2010年1月份,被山东省城市经济学会等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