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优秀20篇)

浏览

7579

文章

1000

篇1: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岳阳楼记

全文共 7315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经过。

(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一天里气象变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5)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6)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尽头。

(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会。于,在。此,这里。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的触发的感情,怎能不会有所不同呢?览,看,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19)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如”淫(yín)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样子。淫,过多。

(20)开:放晴。

(2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2)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

(2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潜藏。形,形迹。

(24)樯(qiáng)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桨。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6)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京都。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畏,害怕,惧怕。忧,担忧。谗,谗言。讥,讥讽。

(28)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感慨。极,到极点。而,表示顺接。

(29)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明媚。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0)波澜不惊:波澜平静。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潜行。

(33)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兰花(此句为互文)。芷:香草的一种。汀:水边平地。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璧,圆形的玉。

(39)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

(40)何极:哪里有尽头。极:尽头。

(4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2)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

(43)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拿。临,面对。

(44)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5)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7)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5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1)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他们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一定。

(53)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译文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

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薄暮冥冥”:傍晚时天气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字词讲解

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2)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十分

去:

1)去国怀乡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3)委而去之逃离,逃亡

或:

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空:

1。浊浪排空天空

2.长烟一空消散

通:

1.政通人和顺利

2,北通巫峡通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

中心思想

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文章理解

1.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结合作者当时被流放的背景,显然“古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应合了“古仁人”拥有的坚定意志和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品格。也表明这一类人的境界是不为自己进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议论这个人物。

6.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对偶、借代

9.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是空间描写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的作用:承上启下

文章分段段意

第一段:①交代写作背景;②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作记缘由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三段:览物而悲者

第四段:览物而喜者

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千古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及欧洲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欧洲

1、比较亚洲和欧洲: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

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内陆湖、咸水湖);

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2、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

3、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

4、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5、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6、主要气候类型:

7、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8、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9、中南半岛地势特征: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10、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非地带性分布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

(1)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草原带

分布:0°附近的东非高原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对流)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带。

但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与刚果盆地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仍然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只是因为温度低、降水少,所以植被才没有西侧的刚果盆地茂盛,才形成的热带草原带。

(2)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主要包括北美洲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南美洲巴西东南部沿海

成因: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遇到山地抬升,降下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①中美地峡东部沿海:东北信风,墨西哥湾暖流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东南信风,马达加斯加暖流③澳

大利亚东北部沿海:东南信风,东澳大利亚暖流④巴西东南部沿海:东南信风,巴西暖流)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盛行西风(西北风),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降水几乎全部将在了安第斯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海岸,安第斯山脉而以东的大西洋岸处在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4)温带大陆性气候变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西欧西部

成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总结:非地带性与地带性对应,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不按或偏离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或仅指不呈带状分布的地方性差异。

编辑推荐:非地带性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桃花源记》

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1.重要实词

缘(沿着)、异(意动用法,以……为异或对……感到诧异)、穷(尽)、具(详尽)、咸(全,都)、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间隔(隔绝,不通音信)、无论(更不必说)、足(值得)、及(到)、诣(晋谒,拜见)、津(渡口)、鲜美(鲜艳美丽)、属(类)、阡陌(田间小路)、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叹惋(感叹惊讶)、语云(告诉他说)

2.重要虚词

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

(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看)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7.四个“然”字

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②屋舍俨【然】(俨然):平坦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猿子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人不可逮。猎人以毒附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跃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身。况人也耶?世之不孝子孙,其于猿子下矣!(选自《獂说》)

译文

武平这个地方盛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光。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温驯,但不离开母亲。母猴很聪明,人不能接近。猎人在箭上涂毒,等到母猴不注意时射它,母猴猜自己不能活了,将乳汁洒在树上,让小猴喝。乳汁洒尽后,就断气死亡。猎人用母猴的皮鞭打小猴,小猴悲哀地鸣叫,让猎人抓住。每天夜里一定要枕着母亲的皮才能睡觉,更有甚者则抱着母亲的皮而死。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忍心看到它死,何况人呢?世上的不孝顺的子孙,连猿猴也不如哩!

释义

1、黠:聪明2、间:不注意时3、度:推测4、嗟夫:唉5、且:尚且

启发

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本是人之天性。然而世上无此天性、良心泯灭的大有人在,他们连禽兽都不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知识储备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温度

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摄氏温度(℃)

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

①实验室用温度计;②体温计;③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温度计使用

①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②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固体、液体、气体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熔点或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

“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孔子观于周庙文言文和翻译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文言文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观鲁桓公之庙》的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到一个倾斜的器具。孔子问负责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这种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人们的器具,空着时就会倾斜,装一半水就会端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往欹器里注水,水至欹器一半时,欹器是正的;当水注满欹器时,欹器会倾覆,欹器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把欹器内的水全部倒出来以后,欹器又恢复空虚,再呈倾斜状态)。孔子感慨地说:“唉,哪里会有装满了水而不倾覆的器皿呢!”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的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气候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特点是多变。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⑵、举例说明。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温带气候: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文言文翻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评价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四、1929-2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4课)

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2、特点:

3、影响:(1)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到1933年它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2)受害最深的广大人民群众,饥寒交迫,流离失所。(3)垄断资本家为保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4)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4、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

(1)美国:1933年实施罗斯福新政(改革)。

①方式(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②目的:A、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③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评价:积极性:A对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B对资本主义发展史: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干预经济应对经济危机)局限性:新政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2)德意日应对危机:走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南海鱼类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西南中沙群岛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质十分优良,而且盛产中国其他海区罕见的大洋性鱼类。

主要有马鲅鱼、石斑鱼、红鱼、鲣鱼、带鱼、宝刀鱼、海鳗、沙丁鱼、大黄鱼、燕鳐鱼、乌鲳鱼、银鲳鱼、金枪鱼、鲨鱼等。特别是马鲅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和银鲳鱼等,产量很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如:金枪鱼、鲨鱼等。

海龟有不同种类,一般指的是“绿蠵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中国西南中沙群岛是海龟的“故乡”。每当4—8月,大量的海龟随着暖流从领近海域进入南海,在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礁滩交配,爬上沙滩产卵。龟卵靠沙滩的温度自然孵化出小海龟。成年海龟体长一米左右,重约100—200公斤。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和蛋都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龟板可制成龟板胶,是较高级的营养补品。

龟掌、龟血、龟油及龟脏都可入药,对肾亏、肺药、胃出血、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疗效。长期以来,海龟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要特产之一,年产量可达2000多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把海龟列为重点保护的海洋动物,禁止捕捉。使海龟得到很好的保护,繁殖和回游的数量急剧增多。有许多海龟还滞留在岛屿礁盘的越冬。海龟中还有一种很珍贵的品种,即玳瑁。外形与“绿蠵龟”相似,因其背甲鳞共有十三块,俗称“十三鳞”。鳞片质地优良,花纹美丽。光泽透亮,最是适宜制作珍贵的装饰品。

编辑推荐:南海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区时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区时

区时,是一种按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

时区的划分,完全没有考虑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政治疆界。实际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正好跨一个时区。现实当中,世界各国往往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有些国家采用比理论时区快一小时的标准时,如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都位于中时区,但采用东一区的标准时。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时区的标准时,其中央经线和理论时区的中央经线相差7.5°,如亚洲的伊朗(东3.5区)、阿富汗(东4.5区)、印度和斯里兰卡(东5.5区)、缅甸(东6.5区),澳大利亚中部(东9.5区),太平洋中的瑙鲁(东11.5区),北美洲的纽芬兰和南美洲的苏里南(西3.5区)。

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地区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如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的计时,北京时间即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亦即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或东经120°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还有的国家,采用的时区的中央经线既不是15的整倍数,也不是7.5的整倍数,如亚洲的尼泊尔使用的时间比东六区慢20分钟。

总结:此外,有些地处高纬度和中纬度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每年下半年要把钟表拨快一小时或半小时,称为夏令时。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美国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StatesofAmerica、UnitedStates,简称:America,缩写:USA、US),简称美国,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湾接壤。除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之外的48个州都位于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大陆西北方,东部为加拿大,西面和俄罗斯隔着白令海峡,夏威夷州则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岛。此外,美国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还拥有多处领土和岛屿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4.处事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如:

【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反复考虑后再做。

【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编辑推荐:源自《论语》中的经典成语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文言文鹦鹉灭火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注释

1.集:栖息2.念:想3.沾:沾湿4.辄:都5.去:离开6.濡:浸7.何足道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8.然:但是9.侨:寄居10.区区:小,细微11.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12.见:文中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13.虽:即使14.是:这15.善:好的16.皆:都17.对:答18.即:就19.他山:别的山头,指不是自己常居的山头20.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21.相爱:喜欢它22.尝:曾经23.为(即为灭火):替24.重:双重25.遥:远26.足:值得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心中急得像被火烧。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天神说道:“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值得说出?”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

启示与借鉴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2.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似,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3.人要有毅力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持之以恒的应对一定会有回报的与“水滴穿石”同一个道理。4.这个故事跟愚公移山有点像,但更加入了感人的友谊。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所从事的任务是基于一项伟大的情操,则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共襄盛举。5.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寓意

这则寓言高度赞扬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而且帮助不在于大小!.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我们要学会知恩图报,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文言知识

天神嘉其意,即为之灭火嘉。“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如“嘉客”、“嘉宾”。上文“天神嘉其意”,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文言文字义辞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辞cí

“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①借口,托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②言辞,文辞。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③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

④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⑤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⑥计较。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⑦审讯,口供。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南部沿海四省一区和香港、澳门

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南部沿海四省一区和香港澳门

1.范围和位置

南部沿海地区包括闽、台、粤、琼、桂和香港、澳门两地,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是我国纬度最低,受海洋影响最大的地区。

2.地形

丘陵、山地广布,平原面积狭小。广西境内广布喀斯特地形,桂林一带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3.气候和河流

本区属高温多雨、长夏无冬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热量和水分最丰富的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号称华南大动脉。

4、富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和重要农作物

基塘生产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大农业生产方式。该区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甘蔗产区。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是我国发展热带作物的重要基地。热带作物在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热带水果有:香蕉、柑橘、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等。

5.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经济特区有: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以及实行特殊开放政策的海南经济特区。我国还把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广西沿海等地列为经济开发区。

海南岛在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二大岛。是找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海南岛西部有丰富铁矿,北部湾和莺歌海附近有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莺歌海盐场为我国三大盐场之一,海南岛旅游资源的条件也很好。南端三亚市的观海亭、天涯海角、鹿回头等名胜古迹尤其吸引游人。

6.台湾

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东临太平洋、北为东海,西南为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的组成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3.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居民中以汉族为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台湾的地形台湾岛约三分之二面积为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几条平行山脉作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自东向西依次为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脉。最高的山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台湾省,也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台湾岛西部平原宽广,为浊水溪等河流冲积而成。台湾的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台湾省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丰富。中部和东部山区,从山麓至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多树种的森林,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之一,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经济林中植树最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西部平原土壤肥沃,为主要种植区。农产品以水稻、甘蔗。茶叶和水果中的香蕉、菠萝驰名。

台湾的海域渔产丰富,台湾海峡为优良渔场。

台湾地下矿藏多种多样:山区多金、铜等金属矿产;西部为煤、石油分布区;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沙滩地带;降水较少,日照充足,盛产海盐;浅海地区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

工业和旅游业台湾工业原以农林产品加工业为主,如蔗糖、稻十、樟脑、菠萝罐头为大宗出口商品。进人60年代以后,吸收外资,利用劳动力丰富、廉价和海运便利等优势,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的经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出口商品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石油化工产品占重要地位。台湾风光秀美,有日月潭、阿里山等旅游胜地,吸引了境外大量游客。旅游业的收人成为台湾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主要城市

台北:位于北部台北盆地中央,是全省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高雄:位于台湾岛西南海边,是台湾第二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最大海港。

基隆:位于台湾北端海边,是北部重要海港和渔业基础。

7.香港、澳门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是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包括澳门半岛和附近两个小岛。工业、建筑和旅游业为澳门经济三大支柱,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也正式回归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冻土条件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成土条件

气候

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盖,年平均温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气温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温度也很低,7月份平均温度不超过10℃,全年结冰日长达240天以上。高山冻漠土年均温也很低,一般为-4℃至-12℃。冻土区降水很少,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西藏冻漠土区因地势高、远离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9月。降水虽然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夏季土壤—母质融化,砂土可达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高山冻漠土在宽谷、湖盆永冻层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达150厘米。[5]

植被

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常见的植物有:石楠属、北极兰浆果、金凤花等开花植物,南缘有云杉、落叶松、桦、白杨、柳、山梣等,生长缓慢,矮小且畸形,各种植物的年生长量均不大,苔原地带每年有机质的增长量为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各自然地带中最少的。高山冻漠土区植被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常见的有凤毛菊属、葶苈属、桂竹香属、虎耳草属、点地梅属、银莲花属、金莲花属、红景天属等,一簇簇地生长在石隙之间,或在冰雪融水灌润的地方局部呈小片分布。五颜六色的粗糙碟衣、地图黄绿衣、岩表黄绿衣等则着生于石块上面。[5]

地形、母质

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冻漠土分布区的地形主要是陡峭的山坡,角锋、刃脊、第四纪和近代冰川所形成的冰斗和冰碛垅堤,宽谷,湖盆的湖积平原等。成土母质的差异较大,加拿大、西伯利亚地盾区是前寒武系基岩。其他地区有古生代各种灰岩、石英砂岩、板岩、中生代的灰岩、红色钙质砂泥岩及近代泥砾和冲积物,残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等。

总结: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编辑推荐:冻土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一)课文字词详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①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②是鱼之乐也。”

①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②是:这。

惠子曰:“子非鱼,①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②固不知子矣;子③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④全矣!”庄子曰:

①安:怎么。②固:固然。③固:本来。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①请循其本。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①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本,本原。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或: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课文分析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__(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游来游去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4)请循其本。

请回到我们话题的开始。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注:④⑤两篇为课本第21课《庄子》二则,选自《庄子集释》。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④节选自内篇的《逍遥游》,⑤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均为编者加。《北冥有鱼》需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