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汇集20篇】

浏览

4347

文章

21

篇1:松鼠的特点 松鼠的外形特点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哺乳动物,有着发亮的毛发,喜欢吃坚果和松子。面容清秀,四肢强健、细长,四肢及前后足均较长,脸颊内侧有颊囊的构造,能储存很多食物,其身体较为小巧玲珑,有一条蓬松而宽大的尾巴。善于爬树,能靠大尾巴在夜晚御寒,跳跃时尾巴可以像伞一样撑开,把跳跃变为滑翔,并且能依靠尾巴保持身体平衡,从而在树上穿梭自如。

松鼠全年活动,为日行性动物,遍及南极以外的各大洲。松鼠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觅食活动,倾向于在针叶林中觅食和贮食。其大部分时间独居,在食物丰富的地区,家域会出现小范围的重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麻雀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麻雀特征是:麻雀都是小型的鸟类,它们的大小、体色非常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生活特征是:麻雀多在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城镇和乡村,河谷、果园、岩石草坡、房前屋后和路边树上活动和觅食。

除繁殖、育雏阶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欢群居的鸟类。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称为雀泛,而在冬季它们则多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群。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鸽子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鸽子特点是:鸽子的头顶广平,身躯硕大而宽深。

鸽子的生活特征是:鸽子的活动特点是白天活动,晚间归巢栖息。鸽子在白天活动十分活跃,频繁采食饮水。晚上则在棚巢内安静休息。但是经过训练的信鸽若在傍晚前未赶回栖息地,可在夜色中飞翔,甚至可在夜间飞翔。

鸽子反应机敏,在日常生活中鸽子的警觉性较高,对周围的刺激反应十分敏感。闪光、怪音、移动的物体、异常颜色等均可引起鸽群骚动和飞扑。

同其他家禽或鸟类相比,鸽子具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性。首先,鸽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鸽子性成熟后,对配偶具有选择性,一旦配对就感情专一,形影不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斑马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外形特征?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斑马特点外形描述

斑马分为平原斑马、山斑马、细纹斑马,每个种类的斑马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

1、平原斑马体长200-24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尾长47-57厘米,体重约350千克。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雄体喉部有垂肉。

2、山斑马肩高仅120厘米,是一种体型最小的斑马,耳狭长,鬃毛很短,吻部棕黄色,身体条纹粗而少。

3、细纹斑马是体型最大的野生马类,肩高可达145-155厘米,目前主要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部至肯尼亚北部,最大的特征是条纹较其它斑马为细密。

斑马属于群居动物,它们一同觅食,甚至彼此梳理皮毛。斑马组成群体栖息,即使年老的个体也不会被驱逐出群体而过独居生活。在栖息范围内,群体总是沿着较为固定的路线进行迁徙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雁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

大雁生活习性:

1、大雁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强,善争斗。春天数千只在一起成群活动,冬天数百只一起觅食、栖息。宿栖时,有大雁警戒,发现异常,大声惊叫,成群逃逸。群居时,通过争斗确定等级序列,王子雁有优先采食、交配的权力。

2、野生大雁性成熟需要3年,为一雄配一雌的单配偶制,而且终生配对,双亲都参与幼雁的养育。人工饲养时,9~12个月达到性成熟,雄雌比例为1:2~3。大雁在春季发情,水中交配。求偶时雄雁在水中围绕雌雁游泳,并上下不断摆头,边伸颈汲水假饮边游向雌雁。待雌雁也作出同样的动作回应,雄雁就转至雌雁后面,雌雁将身躯稍微下沉,雄雁就登至雌雁背上用嘴啄住雌雁颈部羽毛,振动双翅,进行交配。交配后共同戏游于水中或至岸上梳理羽毛。雌雁交配后10天开始产蛋,蛋重每枚150克左右。

3、大雁在野生环境中,春季做窝繁殖,一般产蛋7~25枚,自行孵化31天出壳。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雌雄比例1:1为宜。一般春节后交配,10天后开始产蛋,每隔2~3天产蛋1枚,第1年产蛋一般为15枚左右,以后2~6年可增到25枚左右。管理方式和孵化条件与家鸭、家鹅相似,只是孵卵的次数与时间略有增加。如需更深入的了解大雁,请到“舜临山大雁养殖基地官网”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星瓢虫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七星瓢虫体长5.2-7.0毫米,宽4.0-5.6毫米。虫体卵圆形,背面光滑并拱超呈半球状。刚羽化的成虫柔软,嫩黄色,2-3小时后,整个体躯和鞘翅变硬,颜色由黄变红,同时鞘翅上出现7个黑色斑点。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而且主要出现在农田、森林、园林、果园等处。

七星瓢虫的下颚须是它的主要触觉和嗅觉器官。七星瓢虫经常在蚜虫的寄主植物上爬动、搜索,当下颚须触到蚜虫时,能迅速地用上颚咬住,将蚜虫吞食。如果下颚须没有触到,即使蚜虫就在它的眼前,也不能发现。

七星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

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

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

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

秋天,田间七星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七星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斑马的特点和生活特征是什么?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斑马特点

一般斑马分为山斑马、平原斑马、细纹斑马,每一种斑马种类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山斑马:肩高仅仅有120厘米,是一种体型最小的斑马,而且耳朵比较狭长,鬃毛也非常的短,吻部的颜色是棕黄色的,身体上的条纹粗而少。

平原斑马:身体长200-24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尾巴长47-57厘米,体重大约有350千克。除过腹部外,全身密布着较宽的黑条纹。

细纹斑马:是体型最大的野生马类,肩高可达145-155厘米,身体上的条纹较为细密。

斑马的生活特征

斑马属于群居动物,它们一同觅食,甚至彼此梳理皮毛。它们是草食性动物,除了吃草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喜欢栖居在干燥、开阔、灌丛较多的草原上和沙漠地带,分布也是比较广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海龟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海龟生活特征:大多数海龟居住在沿岸的浅滩水域,也有的海龟居住在食物丰富的水域中;有洄游性习性的海龟会在海水温度下降后,会迁徙到水温比较高的水域来抵御寒冷。特点:头背具有对称的大鳞,前额鳞一对,上颌平出,下颌微微地向上钩曲;吻部短圆,背甲呈橄榄色或是棕色,杂夹着黄白色的放射纹;四肢桨状,前肢长于后肢。

海龟是海龟科、海龟属动物,一般生活在亚热带近海上层,该动物的一生是生活在海洋中,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以头足纲动物、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海藻等为食,其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太平洋中的温暖海域。

海龟是用肺进行呼吸的,但胸部是不能活动的,采用吞气式的呼吸方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头伸出海面来呼吸,但也能长时间的在水下生活,靠肛囊来过滤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蜜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蜜蜂特点:身体长8至20毫米,身体颜色呈黄褐色或者黑褐色,身体布满绒毛,头部和胸部几乎一样宽,腰部比胸部和腹部纤细,复眼呈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面的脚是携粉足;生活特征:蜜蜂善于飞行,主要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和花蜜,口部就是采蜜的地方,经常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蜜蜂一般分为蜂王、雄蜂和工蜂三大类,蜂王的身体强壮,主要职责就是产卵,身上肩负着繁衍后代的社会重任;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的蜂群内的雄性公民,它的社会分工就是和蜂王交配;工蜂的任务最重,除了蜂王和雄蜂的任务之外,其他的工作都由工蜂承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蚕的特点和生活特征是什么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蚕的特点

1、蚕卵:蚕卵非常小,就像芝麻粒一样,宽度只有1毫米,而厚度只有0.5毫米。蚕卵在刚生下来的时候,颜色为淡黄色或者黄色,经过一两天的时间,颜色会变成赤豆色,在经过三四天,颜色又会变成紫色或者灰绿色。

2、蚁蚕:蚕刚从蚕卵中孵生出来的时候,非常的小,而且有很多的毛,身体的颜色为黑色或者褐色,从外观上看特别的像蚂蚁。其身体长度约2毫米,宽度约0.5毫米。

3、蚕蛹:蚕蛹的形状就像纺锤一样,且分为头、胸和腹三个阶段。头非常的小,上面长着复眼和触角,胸部长着足和翅膀。它的颜色会从刚出生的淡黄色变成黄褐色,最后变成土褐色。

4、蚕蛾:蚕蛾的外观看起来非常地像蝴蝶,它的全身长着白色的鳞毛。因为它的翅膀比较小,所以没有飞翔的能力。它的头部形状像小球,上面长着触角和复眼,胸部长着三对足和两对翅膀。

生活特征:蚕是一种变态发育的昆虫,也叫作桑蚕。蚕生长发育的温度是7摄氏度至40摄氏度,饲养的温度是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蚕宝宝出生后会吃桑叶长大,因为一直吃桑叶,所以它的身体颜色会变成白色,再过上一段时间就会脱皮。蚕主要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华东平原和四川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蜗牛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蜗牛的蜗牛壳非常神奇,有帮助蜗牛呼吸的作用。蜗牛的外套膜腔会在壳口处形成一个开口,称为“呼吸孔”,这是气体进出的地方。当蜗牛缩进壳内时,还是会将呼吸孔的开口留于壳口处以便呼吸。当空气太干太热,蜗牛就会进入休眠,并且分泌出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将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蜗牛的特点有这些:身背螺旋形的贝壳、无脊椎软体动物、有2对触角,大的1对顶端有眼、分泌唾涎、大约有26000颗的牙齿等。

蜗牛的生活特征有:主要以植物茎叶、花果以及根为食,是农业害虫之一;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遇到危险时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外壳破损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绿蝈蝈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是什么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绿蝈蝈外形特点:全身都为嫩绿色,身体侧面有两条丝带,颜色呈淡白色,还有两只大翅膀。

生活特征

1、喜欢吃昆虫:绿蝈蝈虽然是杂食性昆虫,但是主要以捕食其他昆虫为主,也会吃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它们饥饿的时候会自相残杀,一般都是雌虫吃雄虫;

2、喜欢湿润:绿蝈蝈的卵都在土的表层过冬,天气湿润的话,卵就会迅速膨胀变大,卵壳破裂后,在另一层膜内蠕动,最后破裂出土;如果天气干旱,卵就会延迟孵化;

3、经常鸣叫:雄虫前面的翅膀相互摩擦,就会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当它受到惊扰的时候,就会发出比较急促的声音,然后跳到植株下逃跑。

绿蝈蝈是蝈蝈下的其中一种种类,除了绿蝈蝈种类,还有黑铁蝈蝈、红褐蝈蝈等。蝈蝈是螽斯科下的大型鸣虫统称,个头比较大,外形和蝗虫比较相似,身体呈草绿色,触角细长。

蝈蝈作为一种观赏娱乐性昆虫,在中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如在古易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的编笼捕蝈蝈的历史。该鸣虫在中国分布较广,跟油葫芦、蟋蟀并称为三大鸣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熊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熊猫为食肉目大熊猫科的一种哺乳动物,它的特点生活特征主要有这样几个。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最重可达180千克,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大熊猫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

食物习性

大熊猫为杂食性动物,但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大熊猫没有单独捕杀猎物的能力,且在它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

行为特点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鹦鹉的外形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外形特征: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身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仅有12厘米。生活特征: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主要生活于低地热带森林,也常飞至果园、农田和空旷草场地中。分布于山地的鹦鹉种类较少,如巴布亚吸蜜鹦鹉,约翰氏吸蜜鹦鹉、中国的大绯胸鹦鹉等。它们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活动,栖息在林中树枝上,主以树洞为巢。

鹦鹉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灰鹦鹉、情侣鹦鹉、牡丹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蜜蜂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蜜蜂有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体被分枝或羽状毛,后足常特化为采集花粉的构造的蜂类,成虫体被绒毛覆盖,足或腹部具有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

简介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蜜蜂种类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苏拉威西蜂、绿努蜂、西方蜜蜂、东方蜜蜂、中华蜜蜂十大种类。前四种为野生蜂种,分布于中国海南、广西和云南,后两种又包括许多亚种,多为地理隔离的自然亚种,人工选育的蜜蜂品种更多为杂交种。

交流方式

主要是舞蹈,最典型的是圆舞和摆尾舞。舞者是采集蜂中的侦察蜂,舞台是巢内与地面垂直的巢脾。侦察蜂跳什么舞根据所探查到的蜜源的方向与距离不同而选定。如果侦察蜂在离蜂巢100米之内的地方发现了蜜源则跳圆舞,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当侦察蜂带着在那里采集的花蜜回到巢内后,先是在巢脾上安静地呆一会儿,然后把花蜜慢慢地吐出来,挂在嘴边,由周围的同伴用喙把其吸走。接着侦察蜂便跳起圆舞,一会儿向左转圈,一会儿向右转圈,但轨迹总是圆的。对于蜜源的质量,是通过跳舞的激情来表达的,即花蜜越多越甜,就跳得越起劲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熊猫的特点以及生活特征是什么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小熊猫特点生活特征主要包括:

1、外形特点:小熊猫的头部是比较元圆的,但是它们的四肢是比较肥硕以及强健的,并且在它们的身上还布满了长毛;另外它们的牙齿也具有显著的特点,其犬齿主要呈现圆锥形,并且上下齿内外侧还有深沟;

2、栖息环境:小熊猫喜欢生活在比较潮湿且寒冷的地区,主要栖息地是落叶以及针叶林中,以及针阔混交林中;

3、生活习性:它们喜欢白天在大树洞中休息,而到了晚上或者是早上的时候,就会出来寻找食物。它们的性情是非常温顺的,但是行动却非常迟缓;

4、食物特点:它们所吃的食物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像树叶、苔藓、野果、竹叶等,有的时候也会捕食一些小鸟、昆虫以及其他小动物;

5、发布地区:它们的原产地是印度、中国、不丹以及尼泊尔。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区;

6、繁殖特点:它们在冬季的时候,就会进行交配,小熊猫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强的,它们在18个左右就会成熟。

小熊猫是小熊猫科、小熊猫属动物,一般生活在两千五百米到四千八百米的针叶林和落叶中的温带气候中,会吃花朵、竹叶、浆果、鸟蛋以及其他植物的叶子,其中小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竹子。

该动物分布较广,分布在尼泊尔、缅甸北部、中国四川西部以及云南地区海拔两千两百到四千八百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中。2013年CNN评选的世界最可爱物种,小熊猫占排行榜的十三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蜥蜴的特点和生活特征是什么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蜥蜴特点是: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蜥蜴的生活特征是: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

蜥蜴是蜥蜴科蜥蜴属动物,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蜥蜴类动物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4个部分。多数蜥蜴有四肢,但有的只有前肢或后肢,指、趾末端有爪。有胸骨。

大部分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脏灰信鸽外形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脏灰信鸽是属于鸟纲脊索动物门,这个物种分布于在中国的广东一带,也是爱鸽朋友们的最爱,那么脏灰信鸽的特点都有什么呢?

脏灰信鸽广泛的分布于中国的广东香港一带,而且也是世界名鸽中比较重要的个子类别,这种鸽子的体型比较小一些,但是很健壮,雄鸽只有13一14盎重,看起来跟小鸟一样,但是非常的灵活,这种鸽子的嘴巴非常尖,脏灰信鸽整体看起来也是十分的雍容华贵的,每次参加赛鸽类型的比赛,也都是会获得不错的名次,尤其是天蓝点儿的粉灰鸽子更是不可多得的品种。

脏灰信鸽的特点是小巧精致,同时也很健壮。这种鸽子拍翅膀的时候动作是非常轻柔的,当然这种鸽子也是非常的名贵,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品种。这种类型鸽子历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就有记载,欧洲、亚洲许多国家都在饲养这种脏灰信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蝴蝶的外形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生活习性?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蝴蝶外形特点,蝴蝶的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知,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腹部瘦长。

蝴蝶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蝶类成虫取食花粉、花蜜;有的幼虫为植食性,为害林木与庄稼。有的幼虫吃蚜,,是益虫。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道往作为观赏昆虫,全球有记录的蝴蝶总数有17000种,中国约占1300种,蝴蝶的数量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出产最多。

蝴蝶生活习性

1、活动栖息:蝶类幼虫的活动和栖息的习性,也因虫种而各不相同。从活动时间来看,一般种类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时出来活动。

2、活动规律:从活动的规律性来看,许多群栖性种类的初龄幼虫,取食和栖息的活动是一致的,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栖息。更有一些蝶类如荨麻蛱蝶的幼虫经常数十成群地在荨麻枝叶间吐丝作成乱网,犹如蜘蛛那样匿居其中,借以防御外敌,而且同时取食和栖息,颇有规律。

3、栖息特点:有些蝶类的幼虫常有缀叶为巢而隐居其中的习性,缀叶的方法因虫种各有不同,有缀一叶的,有缀数叶的,各有各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萤火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萤火虫特点:萤火虫幼虫的头很短小,可以直接缩进前胸背板。幼虫有锋利、弯曲且中空的上颚。腹节腹面长有很发达的腹足,腹足上的整齐排列的小钩,可以辅助幼虫进行爬行和捕食。萤火虫的感觉器官位于下颚须和下唇须。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腹部特化的发光器。

生活特征:萤火虫依的生活环境主要以陆栖为主,水栖为辅。陆栖萤火幼虫多栖于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比如蛹期时在水旁边度过,将卵产于岸边。

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白天和夜晚都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有些种类的萤火虫会在下午六点至清晨三、四点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