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白手植银杏树【推荐20篇】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浏览

    2288

    文章

    206

    篇1: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李白诗仙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他极富浪漫主义的诗风和豪放性格所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二是同时代贺知章叹赏他诗文时,尊称李白为“谪仙”,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了。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着“诗仙”的称号。那你知道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就来说说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

    详细内容

    1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更是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据说他和几位文人骚客经常聚在一起饮酒唱和,唐代诗人贺知章也是其中之一,他很叹赏李白的诗。据说当他看了李白的《蜀道难》后,无比佩服地称其为“谪仙子”,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于是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4

    称李白为诗仙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他极富浪漫主义的诗风和豪放性格所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二是同时代贺知章叹赏他诗文时,尊称李白为“谪仙”,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白与楼有关的诗 李白写过哪些关于楼的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与楼有关的诗有《望黄鹤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登新平楼》、《登锦城散花楼》等,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与楼有关的诗

    1、《登新平楼》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上新平城楼之后看见了暮秋景色,不免触景伤情,引起了作者的怀归之情。诗的一、二句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情感,烘托出伤感的气氛。诗的颔联和颈联则是写作者等上楼之后的所见所闻,勾画出了一幅凄凉的暮秋景色。诗的最后一句借景抒情,突出诗人思念长安的心情,也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命运产生的“愁”绪。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赏析

    诗的首联描写了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可以通过“尽”、“迥”二字体会到景色的渺远辽阔。诗的颔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雁儿带走了自己的愁绪,标明诗人如今的心情是欢快和喜悦的。诗的颈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形容了楼的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诗的尾联仍然在写楼高,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李白简介 李白的生平简介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十五岁时已有多首诗作,并且开始得到了一些社会上流人士的推崇。二十四岁时,李白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写诗文娱乐。次年,李白厌倦了御用文人生活,离开了宫廷。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因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几年后,李白重获自由,最终在当涂县病逝。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诗作多为饮醉后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ɡ)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九上《行路难》其一李白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中心:

    抒发自己政治道路遭遇艰难时的愤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不愿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盼望有一天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得以施展,表达了对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李白是怎么写出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床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927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李白写的《静夜思》是国人都会背的一首唐诗了,主要是太过经典,而且诗句简介,思念之情通俗易懂,不过李白到底是怎样写出这首诗来的呢?这也和李白当时的经历有关,下面会为大家详细介绍。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并不是我们睡觉的床,关于这个床字的解读一直都有争议,目前比较受大众认可的解释是,这里的“床”是指“井”,因为坐在井旁才能看到月光。李白是不是也经常坐井观月呢?

    1

    古道有风,岁月无岸

    不久后,李白来到了广陵,即扬州。与金陵相比,扬州少了几分厚重,多了几分风流。但属于李白的扬州,没有风流缱绻,只有任侠快意。

    李白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三十万,不是个小数目,爱好喝酒的李白如果用来喝酒,可以喝很久。但在繁华的扬州,李白却将这笔钱用于接济落魄书生。实际上,他自己尚在苦寻仕进的路上。

    有诗酒情怀,有侠义心肠,这就是李白。千金散尽,独留心安。

    出手阔绰的李白,在扬州好友甚多,自然少不了聚散离合的情节。

    对于离别,李白向来表现得极其淡然,轻轻挥手,说声保重,从此各自天涯,就像他诗中所写: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开元十四年夏,李白离开扬州前往剡中,他的计划是,从扬州乘船南下,沿着运河入会稽,进剡溪,上天姥山。

    这次行程,饱览了越地山水,探访了许多名胜,写了《越女词》、《越中览古》等诗,还观了沧海,登临了天台,实现了“东涉溟海”的宿愿。

    从天台山下来后,李白又登临了天姥山。多年以后,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后,他由越返吴,来到了苏州,登上了姑苏台,写下《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呈现在李白眼前的,不过是,旧的荒台,新的杨柳。曾经的江山动荡,血雨腥风,终究是沉默的。

    离开苏州后,李白又回到了扬州,大概是由于长期奔波劳顿,他大病一场,人在异乡,身体抱恙,最容易勾起思乡之情。

    某天晚上,望月兴叹,脱口成吟,于是有了那首耳熟能详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词句简单,感情却是最真诚质朴的,简单无须雕琢的感情,是千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深深的共鸣。

    卧病期间,李白想起来了亦师亦友的赵蕤(ruí),作诗《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以诗代书,陈述了自己的境遇,倾诉了思乡念友之情。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岁月飘零,功业未就,李白很是不甘,壮志难酬的无奈与苦闷显而易见。

    吴越之行,干谒求仕未果,功业仍是遥不可期。

    不过,烟雨江南的风情和底蕴,陶冶了李白的情操,促使他清新自然诗风的形成。此后,李白曾多次涉足吴越,并在金陵留居许久。

    2

    眼前有景道不得

    开元十五年(727)春,病愈之后的李白离开了扬州,前往楚地。他先北上汝州,去寻访好友元丹丘,途中,结识了孟浩然。

    尽管孟浩然比他大十二岁,但因为性情相投,两人还是一见如故。

    告别孟浩然,李白前往汝州,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小住了数日。然后,元丹丘陪同李白去往安州首府安陆,拜见了元丹丘故友,时任安州中督府都督的马世会。马世会十分欣赏李白,称其英才天纵。

    先有元丹丘的关系,后有对李白的欣赏,因此,马世会对李白颇为关照。李白便在安陆寿山住了下来,寿山风景绝佳,山明水净。

    李白隐居于此,每日观峰望峦,聆风听雨。

    正在享受山水之乐的时候,李白收到了好友孟少府的书信,指责李白隐于山野,不肯纵横天下。

    不久,李白以《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以寿山的名义,回答了孟少府的指责,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李白告诉孟少府,此时隐于山野,是为了待时而出。显然,这并非虚言。对李白来说,仗义行侠,求仙问道,隐山近水,都是在养望待时。

    开元十六年(728)春,李白出游江夏,登上了黄鹤楼。

    黄鹤楼上前人题诗很多,李白却独独欣赏崔颢这首“昔人已乘黄鹤去”。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非故作低调,而是由衷地欣赏。

    此时,孟浩然也来到了江夏,与李白畅游数日,然后孟浩然下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其送行,写了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走后,李白也回到了安陆寿山。此时的李白,诗名远播,虽没有功名在身,不少人还是对他青睐有加。

    这其中就有宰相许圉师的后人。许圉师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许家在安陆仍是名门望族,许家赏识李白,想要招他为婿。

    李白是入赘到许家的,就当时的观念来讲,这是很不容易的。

    之所以甘愿入赘,首先是对许家小姐颇为中意;其次就婚故相之家,对其政治理想或许也算另辟蹊径;再次,李白天性疏狂,行事总是率性,不管别人如何评说。

    婚后,李白移居许家的白兆山桃花岩。许家小姐秀外慧中,才貌双全。琴瑟在御,岁月静好,日子清淡而诗意。

    不过入赘之事却还是招致不少人鄙薄,面对世人指摘,李白写下《山中问答》作了回答,几许不屑,几许云淡风轻,笑而不语,淡定从容。

    然而,李白可以笑看风云淡,日子却并非如此,因为孤高自傲的性格,加上入赘之事总被当做谈资加以嘲讽,他在安陆与别人时有不快乃至纷争。

    裴长史到安州上任后,关于李白的流言蜚语不绝于耳。寻常百姓的指摘诋毁,都可以淡然处之,但若是为当地长官所不容,那就不能气定神闲了。

    眼见在安陆难以立足,李白给裴长史写了封信。《上安州裴长史书》讲述了自己的履历、才华与理想,以及在安陆的遭遇。

    他说,大人若是以礼相待,我自然感激不尽;倘若大人不容我在这里,我便挥手而去,西入长安。

    李白虽然旷达,却也讨厌纷扰。而此时的安陆对李白来说,几乎是个是非之地。人们依旧流言不断,写给裴长史的书信杳无回音。

    于是,和夫人商量后,李白很快就上路了,他要去的是大唐京都长安。

    3

    开元十八年(730)春夏之交,李白离开了安陆,前往长安。在那个距离庙堂最近的地方,李白相信可以迎来人生的转机,实现自己的抱负。

    盛世长歌下,李白凭栏独坐。偌大的长安,有人归来,有人离去。李白希望自己是前者,而立之年,他不愿流光虚度。

    长安城里,有无数为科举奔忙的仕子,他不愿与他们为伍。他希望遇到举贤荐能之人,成就他闻达天下的夙愿。

    在当时,除了科举,被举荐也是入仕的重要途径。李白四处干谒,便是为此。

    通过多方疏通关系,李白去拜见朝廷左相张说,并结识张说次子驸马都督、卫尉卿张垍。

    然而张垍是个嫉贤妒能之人,虽然答应要帮助李白,却只是将其安置到终南山北麓的玉真公主别馆,然后便不闻不问了。

    那里地僻人稀,荒凉无比,李白苦不堪言,于是写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向张垍陈情求助。日子苦不堪言,但李白所求并非物质,而是入云之梯。

    李白说: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他明白长剑在手,不信没有能弹响的地方。

    明明是求人,却没有摧眉折腰的姿态,话语中尽是自负。这是李白的风骨,是盛唐文人普遍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时代的整体性格。

    然而李白的弹剑之诗,最终还是沉寂了。没办法,李白只好在天朗气清的日子,走下终南山,结交朋友,谒见王侯,以寻求入仕时机。

    李白结识了崔宗之,两人一见如故。崔宗之十分欣赏李白,在他眼中,李白是目光如炬,胸襟似海,饮酒弹琴赋诗,不含半点俗气。

    崔宗之得知李白在终南山住得不如意,便劝他前往嵩山自己别业居住,李白婉言谢绝了。他还是希望,功成名就后,再退隐林泉,最初的梦想依旧没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李白的故事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喜欢旅游,他从24岁时就开始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李白豪情万丈,一生中走遍了山川湖海。自然山水也给了他无限灵感,他现存的所有诗中,有一半都是漫游时所作。

    公元744年夏天,李白到了洛阳遇见了杜甫,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并不影响两人建立的深厚友谊。他们一起携手同游,一起议论时事,一起饮酒赋诗。两人分别时,李白留下了“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这样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唐宋八大家为什么没有李白 为什么李白不是唐宋八大家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唐宋八大家很多网友都知道这八个人的名气还是真的是大啊,但是有的时候大家也许会发现,这八个人好像不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些人而是一些另外的人,这里面其实要说的就是没有李白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首先我们就直接来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吧,那就是唐宋八大家这八大家是指的唐宋写散文写得到的八大家,那么李白是谁,李白是“诗仙”啊,所以他并不是写散文出名的,而是写诗出名的,所以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了。

    说到唐宋八大家大家也知道的,其实是在明初给定义下来的,其实也是过了几个朝代了,但是这里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杜甫有一次问李白,我们两个要入选唐宋八大家了,这个时候的李白可不比当时年轻的自己的,所以表示:“吾好者惟诗耳,窃莫以”八大家“之虚名误余。”说得也是非常的低调啊,既然你李白不如选,那我杜甫也不如选,那白居易也走起了高调路线了,所以就托梦给朱右不要给他排号了。所以从这个地方也能看出来李白是对自己的自信,也不屑于写散文的八大家同流合污了。

    小编最近也听说过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一位高考的孩子,考试前夕竟然去上网,结果错过了时间,这位孩子表示:“某好者游戏耳,故以其要于高考者多矣。”哈哈,这位孩子的志向我们一般人能懂的吗?那么他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当然就是被他妈妈给打死了啊,他以为自己是李白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白手植银杏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在略阳县白水江镇的青泥河小学院内,至今还存活着两颗千年银杏古树,一雌一雄,雌雄相距8米而生,硕大无比。雄树高28米,茎围8.3米,冠幅283 平方米,树上寄生一株碗口粗的岩桑,主干气宇轩昂,生机勃发;雌树高20米,茎围3.2米,冠幅154平方米,青翠雍容,年年结果 150 多公斤。据考证,这两株银杏树距今已 1300 多年,传说为李白亲手所植。

    当地人传说,李白当年随父入蜀,翻过青泥岭后,晚上歇息在青泥岭下的一座寺庙里,当时叫琵琶寺,又叫济善寺。方丈见李白奇才之相,次日清晨离别时,恳请李白亲手种下两颗银杏树以作纪念。经过1300多年,今已长成参天古树。琵琶寺(济善寺) 因办学逐步拆毁,已荡然无存,其原址上新建一所学校,就是今天的青泥河小学。一说李白当年随父入蜀,年少聪慧,因有感于蜀道艰险奇绝,山回路转,行旅多入歧途,便在父亲的帮助下,从成州(今甘肃成县)开始,每二十里栽两颗白果树(银杏树)一直到兴州(今略阳县)境内的青泥河。今青泥河小学院内的两颗千年银杏树,传说就是当年李白亲手所植。现在,从成县至略阳县青泥河一带,每隔几里,常常还可以看到成对的古银杏树。是略阳县著名的生态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李白为什么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李白没能成为唐宋八大家原因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李白,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毕竟他可是中国古代的诗仙,他在古代诗词文化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然也不会被后人称之为“诗仙”。但是说到唐宋八大家,竟然李白不在里面,作为一代诗仙,为什么他竟然没能成为“唐宋八大家”呢?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些疑问。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说到这个“唐宋八大家”,并不是说诗词多么厉害的,这个称号是给那些散文写的非常好的人的,所以这个里面没有李白也实属正常。唐宋八大家入选的八位全都是写古文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没有李白。毕竟李白人家可是“诗仙”!还有一方面就是,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基本上都是阐述的自己儒学思想的,和李白的诗词完全都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是将这个概念弄错了,所以才会好奇为什么李白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在明初的时候推选出来的,至于这八位分别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所以有这个称号的时候早已经过了唐宋两个朝代了。李白那个时期真的是已经将诗词文化发扬光大,毕竟他的诗词现在已经是久居心中了。很多网友都还认为是不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个人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然而他们都是大错特错的。虽然他们三个人都没有进入什么“唐宋八大家”名单,但是丝毫不妨碍这三位伟大的诗人在大家心中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李白是什么主义诗人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李白是什么主义诗人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银杏树的三个特点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里?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银杏树的三个特点如下:

    适应能力强

    银杏树对气候环境以及土壤的要求是比较低的,适应性能较强。既能忍受夏季的高温气候,又有较高的耐寒能力,且耐贫瘠能力也很强,栽培时管理起来很省心。

    寿命长

    银杏树在自然环境下,可以存活一百多年的时间,而且在几亿年前,世界上就已经有了银杏树,其发展历史比人类文明历史更长,有着活化石的美称。

    树木美观

    银杏树的叶片较为奇特,叶脉与叶片平行,且叶片形状与扇子相似。而且到了秋季温度降低时,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导致叶片变为金黄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种植银杏树多是选在秋季末冬季初的时候进行。要先挖好大小合适的穴,具体根据小苗的大小定,要比根系大两倍左右。树苗要选根系健壮且发达的,还要消毒处理,可放在石灰水里浸泡一会就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李白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李白之死,世间流传着三个版本,一是自然病故;二是饮酒过度而死;三是喝醉了落水而死。

    李白去世的时候六十二岁,关于李白之死,世间流传着这样三个版本,一是自然病故;二是饮酒过度而死;三是喝醉了被水淹死的。历史上李白是在流放夜郎回来后不久去世的,不管死因为何,他的死,跟他后半生所遭遇的磨难不无关系。

    《旧唐书》中记载李白是饮酒过度,最后醉死在了宣城。这种观点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毕竟李白一生嗜酒如命,世人都称他是谪仙下凡,而李白的诗歌中也是离不开酒这一种意象。

    也有说法认为李白是年近垂暮,自然生病而亡。历史资料中这样记载,称李白六十一岁了,还想要建功立业,上阵杀敌,但是因为重病沉珂,不得不中途折返,最后病逝于友人家中。

    而关于李白之死的第三种说法,比较常见于民间传说中。这种说法认为李白是在江上观月的时候喝醉了酒,想要跳到水中捉月亮,结果被江水给淹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风景区青山李白墓园,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脚下,距离南京约90公里、芜湖马鞍山约25公里、205国道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有诗仙、酒仙、谪仙之称。祖籍陇西成纪,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公元701年,有关李白出生之地至今还有中亚西亚的碎叶与四川江油之争,但李白的青山墓地却是毫无争议的。

    一生仰慕南齐诗人谢朓的李白,曾七次来当涂,无数次登临青山,寻访谢公遗迹,谢朓曾赞誉青山为山水都并在山上建有宅院,院前有谢朓凿井,后称谢公井,当涂古时八景之一元晖古井,青山故此又名谢公山,诗仙徜徉当涂这片山水间,曾写下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等五十多首诗文。

    诗人晚年穷困潦倒,投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暂住城南七里的龙山,公元762年冬,因患腐胁疾在龙山家中病逝,初葬于龙山东麓。公元817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时任宣、歙、池观察使,访得李白二孙女嫁于龙山平民陈云、刘劝为妻,从二孙女口述获知李白有临终之言宅近青山同谢朓。范传正为了却诗仙遗愿,于这一年的正月二十三日从龙山把李白尸骨迁葬于青山脚下,建太白祠并刻墓志铭二块,一块放于墓内,一表于通路,墓志记载东以谷氏为邻,西去旧坟六里,南抵驿路三百步,北倚谢公山即青山也。

    李白墓园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分前、中、后三个景区,分别起认识、瞻仰和抒情作用。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十咏亭、青莲书院等景点。李白墓完整的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现了明清宗族祠堂式的建筑风格,墓志碑刻详细地记载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也是证明李白尸骨所葬的真实性,至今李白墓在青山安葬是毫无争议的。太白碑林内镶嵌着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写李白各个时期的经典诗文108块,作者有毛泽东、鲁迅、郭沫若、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楚图南、啟功、陈立夫、沈鹏等,太白碑林将诗歌、书法、建筑艺术熔于一炉,是文化精品的代表作。

    青山李白墓园是清明踏青、秋日远足、认识李白及其诗文、欣赏书法作品、品味圆林艺术的江南著名文化旅游景点。每年清明节期间,前来李白墓拜竭的游人如织,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中国李白诗歌节在青山李白墓举行,中外来宾来到诗仙的墓地,向墓上洒酒祭拜,和曲唱诗,这一系列祭拜诗仙的活动,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李白的景仰之情。

    李白墓园热烈欢迎国内外游客、诗歌爱好者,走进这一片诗仙圣境,感受一代诗人钟情的山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及扩展赏析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赏析

    1

    故人西辞黄鹤楼

    ①点题,与题目中黄鹤楼一词相照应。

    ②黄鹤楼的美好寓意与故人即将要去的繁华之地,以及诗人心中的向往形成了一副美好的画面,渲染了愉悦欢快的氛围。

    2

    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暮春时节,烟花之时,在看不清道不尽的迷蒙烟雾中渲染了离别浓郁的气氛,描绘了扬州之地的迷人景色。

    ②繁华,烟花的扬州,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好友一起去扬州的向往之情。

    3

    孤帆远影碧空尽

    ①诗人站在江边遥望远去的帆影,直到帆影模糊了视线,才注意到不尽的长江流向了天的尽头,看似写景,实则写意。惆怅别离之情融情于景。

    4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情景交融,站立江边目送友人远去的画面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相互交融在一起。

    ②对友人的目送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白望天门山指的是什么山,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指的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而且,这两座山据说以前只有一座,就是现在的西梁山,东梁山是后来才有的。

    天门山是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西为西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李白通过回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自由洒答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从家里出来,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写的。李白刚从家出来,看到的第一个让他感到震撼的景色就是天门山。现如今,最著名的是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但是,李白去的是安徽省的天门山。不过,天门山不是一座山,而指的是左右两座山,就在长江边一边一座。分别叫东梁山和西梁山,两座山在一起叫做天门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银杏树果子能吃吗?银杏树果子怎么吃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来了,银杏树上一片金黄,仔细看发现还结有一些小果实,果实的外形看上去很像金灿灿的小芒果,让人看起来很有食欲。我们都知道,银杏树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的全身都是宝,树叶和果实都能入药,那么银杏果能吃吗?

    银杏能食用

    银杏果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白果,它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在食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过量食用白果,因为白果具有毒性,过量食用会导致中毒,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性命。白果的食用量应该有所控制,同时,在吃的时候,一定要把果肉中间的绿色胚芽去掉,它含有氢氰酸,具有毒性。

    银杏的功效

    银杏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钙、铁、钾、磷等多种微量元素,适当食用银杏果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而且女性食用银杏果的好处更多,不仅能美容养颜、抗衰老,还能治疗妇科疾病。除此之外,白果中含有对缓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黄酮,它还含有一直结核菌的银杏酸,所以,吃白果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结核疾病、哮喘等。

    食用方法:

    一、烹饪:与牛、羊、猪肉或禽蛋相配,采用炒、蒸、煨、炖、焖、烩、烧、熘等多种方法做成美味佳肴。(民间佳肴:银杏全鸭、银杏熘子鸡、白果炖鸡、白果鸡丁、银杏蒸鸡蛋、腐竹白果粥、蜜汁白果、白果腊八饭、白果粥、白果西谷米、白果棕子、白果仁蒸饼、白果什锦圆糕、白果月饼、白果干酪、无心糖白果等等)。

    二、生食:常用开水泡,当茶水喝。

    三、近几开发出炒白果、银杏饮料、银杏酒等注意事项:银杏种仁特别是胚和子叶中含少量银杏酸、银杏酚和银杏醇等有毒物质,生食或熟食过量会引起中毒。中毒因人而异,中毒症状轻者表现为全身不适、嗜睡,中毒重者表现为呕吐、抽筋、嘴唇青紫、恶心、呼吸困难等。中毒轻者喝浓茶或咖啡,卧床休息可康复,重者应送医院救治。为安全食用银杏仁,应去掉胚和子叶,先用清水煮沸,倒去水和内种皮后,再加水煮熟或用于烹饪。此外,已发芽的银杏种仁不能食用,食银杏种仁时切忌同时吃鱼。

    吃白果注意事项介绍

    1、白果不能生吃,熟的一天最多吃4~5颗,吃10~50颗就有中毒危险了。中毒后先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随即开始烦躁不安、恐惧怪叫,逐渐四肢无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和昏迷。接触核仁和肉质外皮还可能引起皮炎。

    2、吃的时候去除果仁中绿色的胚芽,避免接触果核。

    3、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只要用白果壳30g煎水服就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适与李白关系很好,为什么不救患难的李白?

    全文共 2856 字

    + 加入清单

    诗仙李白,是很多人敬仰与佩服的人物,他由内而外的潇洒,不是谁都能学得会的。不过李白毕竟与唐玄宗有关,而唐玄宗时期又爆发安史之乱,李白身处其中,难免会受到波及,再怎么洒脱也不可能安然无恙。然而,就在李白被下狱的时候,他的很多朋友都想办法帮助他,而高适,同样是李白的朋友,而且在朝廷位居高位,为何他没有出手相帮呢?

    高适是盛唐年间著名的边塞诗人,也是盛唐年间诗人中的位高权重者。《旧唐书》曰: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他入仕前性格十分豪爽,喜欢结交天下名士,与李白有深交。但千百年来,历代世人始终有个事儿不解,就是在安史之乱中,李白不小心站错了队被流放,作为朝廷重臣的高适,为啥不闻不问,不拉哥们一把呢?笔者来试作一番剖析。

    1.高适仰慕李白,与李白有深交

    天宝三年秋天,被摘掉乌纱帽刚下课的李白与求仕无门心灰意懒的杜甫一拍即合,同乘一叶轻舟渡过黄河,到梁、宋一带漫游,与高适不期而遇。由于同为诗人且性情相投,三人旅游团很快就组建成功开始活动。

    那年李白43岁,高适40岁,杜甫32岁。就名声而言,李白是如日中天,高杜两人可以说是默默无闻,但都心高气傲,倍感怀才不遇。三人常常边喝酒,边谈论古今、痛批时弊。一天三人酒酣耳熟后,趁兴登上了开封城东南的吹台,远眺一望无垠的原野,遥想当年汉高祖还没成气候时,打了败仗曾在远处的芒山、砀山一带躲过“猫猫”,后来终于建成伟业。而今呢?物是人非啊,唯有“怆然而涕下”!

    有天中午可能是把酒喝到“位”了罢?他们下午一同登上了宋州以北的单父台。时值深秋季节,凛冽寒风挟裹着枯黄的落叶枯草扑面而来。但激情似泄洪道奔流的水,挡都挡不住,全都“老夫聊发少年狂”了,一起驰骋打猎,追逐飞禽走兽到夜阑。

    高适和杜甫都十分仰慕李白,十分怀念这段同吃同住同游的生活。高适后来写的《宋中别周梁里三子》诗中形容李白: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方寸且无间,衣冠当在斯。

    请读者注意哈!诗里的肮脏不是贬义而是褒义哟,形容李白性格风流倜傥、外形挺拔不俗。杜甫晚年在《遣怀诗》诗中怀念当年三人旅游团的经历: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天宝五年(746年),三人在齐地短暂的相聚重逢。之后李杜还同游石门,并互有赠诗。

    2.高适入仕当大官,李白一不小心站错队成了囚犯

    高适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在梁、宋一带当过叫化子。

    但他从小雄心勃勃,勤奋学书学剑,与李白性格相同,不屑通过常规科考入仕,寄希望于天子慧眼识珠,破格进入正式编制。20岁时他曾西游长安,初探仕路,结果无功而返。此后十年间,他居住在开封乡间耕田读书,卧薪尝胆等待时机。后来,又北游燕赵,试图走从戎入幕而登仕途之路,仍然失败而归。他在诗中悲叹: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良苦。

    虽然两次求仕失败,无可奈何的凄凉情绪趋浓,但他并不得过且过混日子,逾不惑之年后越来越务实了,尽量减少应酬和游玩,集中时间和精力,用于读书习武和分析时政。天道酬勤啊,天宝八年高适考中了皇帝亲自主持的“特科”。不过虽说有了皇帝门生之誉,但仅被授予封丘县尉这样一个芝麻官职。他不习惯过“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日子,三年后自动辞职。

    次年高适经举荐入哥舒翰幕府,被任命为掌书记后,至此开始较为顺利的仕途。

    那年夏天,他随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向唐玄宗赞誉了他,皇上对他有了深刻印象。安史之乱爆发潼关被破后,高适跟随唐玄宗避乱成都,被授予谏议大夫之职。也可能已老迈昏聩,也可能多年的养尊处优使其智商锐减,当时即将退位为太上皇的唐玄宗,诏令诸皇子兼领拥有兵权的节度使。高适力陈其害,拼命劝谏,唐玄宗仍一意孤行。真格儿一下子“吹糠见米”,厄运随即来临。永王李璘手握重兵后,不久擅自东巡开始谋反。

    刚登御座的唐肃宗急召高适商议对策。高适从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行建议,最后断定一定能消灭李璘叛军。唐肃宗十分欣赏高适的才能,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一下子把他提拔成了朝廷重臣,诏令他与其他几路兵马联合讨伐李璘。

    李高杜三人分手后,李白一直寄情山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在安史之乱的初期,他携妻避乱庐山。

    李白的名声的确太大,永王李璘任节度使后不久,就三次诏令李白到其幕府工作。李白虽然是写诗作赋的大咖,但就政治眼光而言,完全是个睁眼瞎哟,被当大王的瞧上眼,也不掂量掂量社情,就“仰天大笑出门去”了。

    这本来嘛就是一个错,殊不知紧接着又犯了逆天大错,他使出浑身本事,写了《永王东巡歌》诗十一首,在诗中将永王对朝廷的叛乱,胡诌为东晋与胡人的战争。哎!王摩诘靠自己当在押犯写的诗漂白身份,李太白被自己当幕宾写的诗落入桎梏。真是自作孽不想活了!

    3.李白罹难后朋友们和家属想方设法营救,但高适却不闻不问

    朝中的不少大臣闻知李白罹难后,纷纷想方设法保释他,最多嘛判个监外执行意思意思。李白的夫人宗氏是前朝宰相的孙女,其父也是当时的名士,是标准的官三代富二代,想当初有魄力有财力“千金买墙”后,与李白的结合才心想事成的。

    据野史载,宗氏闻讯后,立即从庐山星夜兼程赶到浔阳关押地营救,四处求助达官显贵,还直接写信给高适求他拉哥们一把。李白《在浔阳非所寄内》的诗中写道: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就是借蔡文姬求曹操饶恕董祀的典故,说明妻子在为自己不辞辛劳的多方奔走。

    这时的李白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躬下高傲的身段,写《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诗托人带出并转交高适求助。据说高适不但不理不睬,反而烧毁了自己当年与李白往来的一切信函……

    《高适年谱》中明确记载:高适对李白之厄难,似无所帮助。

    4.高适是个趋炎附势、薄情寡义的人吗?

    笔者认为非也!

    高适与王昌龄是铁哥们。安史之乱发生后,王昌龄回家乡途经亳州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因嫉妒所杀。后来闾丘晓被张镐处死。张镐开了唐代不经呈报、朝廷命官杀朝廷命官的先例,据说与高适的暗中授意有关。

    高适在四川一带任职时,当地人众所周知,多次接济到成都草堂避乱的杜甫,对其悉心照顾。杜甫是个知恩感恩之人,写给高适的诗超过十五首,不少于杜甫写给李白的诗篇数。

    为啥高适对李白“似无所帮助”呢?历代的看法是:

    其一,由于政治斗争残酷无情,去相助重刑犯,高适担心引火烧身,被摘乌纱帽甚至掉脑袋瓜;

    其二,分别了十几年,高适的性格发生了根本变化,瞧不起李白那副不谙世事的“老顽童”模样,不屑给他帮忙。

    笔者认为上述说法均有一定道理,不过笔者拥有一个属个人专利性的看法:高适的祖父是唐高宗朝代的大将高侃。因高侃身前生擒突厥王、灭高句丽立下大功,死后陪葬于乾陵。按照唐代陪葬规矩,祖上陪葬皇陵的,子孙也可以死后陪葬皇陵。在重视丧葬的古代社会,这待遇算个殊荣吧?

    高适从小与众不同、不拘小节,其父在任上病亡后,不管生活多么艰难,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入仕机会,肯定受了家族背景的影响所致。身处社会最下层时,他和出生背景一般的李白能够“意气相投”,但身份发生变化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思想肯定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可能为哥们义气自毁前程!

    世人绝不能简单地以趋炎附势薄情寡义来评价高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李白的剑法是自学的吗?他有没有师父?

    全文共 1834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诗人了,作为很多人心目当中最厉害的诗人之一,李白最出名的自然也就是他的诗作了。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李白的剑法也是相当厉害的,而且在唐朝时期,李白的剑法可以名列天下第二位,这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那么,李白的剑法又是从哪里学的呢?李白的剑法为什么会有那么厉害,他有没有教他剑法的师父呢?那他的师父又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李白的师父是谁

    作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谪仙人”李白的诗歌不仅享誉当时,对后代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李白是诗人,这没有什么好质疑的,“诗仙”身份摆在那里;可是,李白的另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那就是剑侠。

    《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证实了这一点——长安的游侠儿,身上有纵横家的影子,又喜欢云游四方,没有武艺傍身,如何能在一次次的“战斗”中活下来?

    李白的剑术究竟如何呢?是个高手,李白的剑术师父是裴旻,就是证据。

    裴旻,唐代开元年间人,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据史料记载,裴旻曾官至“左金吾大将军”,统领天下的府兵并掌管卫戍京师的禁兵,被世人称为“剑圣”。而唐文宗曾下诏御封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唐代三绝”——能与李白、张旭齐名,又被人称为“剑圣”,且身份得到朝廷认证,这足以说明裴旻剑术之高明。2、李白的剑法水平有多高

    野史记载,裴旻曾指导过李白的剑术,并对其剑术进行了肯定。撇开李白“诗仙”身份的影响,最起码李白有一定的功夫底子,裴旻才会教导并承认李白剑术,不然比剑输了,李白丢脸,裴旻也丢脸啊。

    如果对野史有质疑,那么“有徒弟”这个事实也足以说明李白剑术很高明。在李白的《赠武十七谔》中讲到,李白有一个“门人”叫武谔,是个豪侠,要去山东乱军中救出李白的儿子。门人有三种意思,即:看门人、食客、徒弟。“看门人”首先可以排除,而李白“轻财重施”,家世也不是富商,所以他没钱养食客,因此,武谔就是李白的徒弟。

    而武谔又是一个豪侠,也不大可能跟李白学诗,所以他是李白剑术上的徒弟,哪怕是武谔为李白的人品所折服而拜师,至少,李白是个剑术高手,这是事实。可以说,李白是当时“文人圈里剑术第一,武士圈里文采第一”的存在。

    至于李白杀人这一点,姑且算是文人的自许。因为,《唐律》不仅规定了,“谋杀、故意杀人要处以极刑”,就算是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人,也要面临长途流放、罚金等处罚。所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只能是李白美好的幻想。3、裴旻人物轶事

    剑画合一

    开元年间,裴旻因母亲去世,想请大画家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超度亡魂。吴道子说:好久没作画了,如果裴将军一定要我画的话,只好先请将军舞一曲“剑舞”好启发一下我的画思。裴旻当即脱去孝服,持剑起舞,只见他“走马如飞,左旋右抽”,突然间,又“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被抛起数十丈高的剑,竟然能用手持的剑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剑技绝招。当时,几千名围观者为之震惊,赞叹不已。吴道子也被那猛厉的剑舞气势感动,画思敏捷,若有神助,于是挥毫图壁,飒然风起,很快一幅“为天下之壮观”的壁画就绘成了。

    裴旻射虎

    裴旻为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既而于山下四顾自矜。有父老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旻曰:“真虎安在?”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丛薄中。果有一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自此惭惧,不复射虎。(出《唐国史补》)

    裴旻作为龙华军使,驻守在北平。北平有很多老虎。裴旻善于射箭,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三十一只老虎。然后他就在山下四处张望,显出自得的样子。有一位老头走过来对他说:“你射死的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你要是遇上真虎,也就无能为力了。”裴旻说:“真虎在哪儿呢?”老头说:“从这往北三十里,常常有虎出没。”裴旻催马向北而往,来到一个草木丛生的地方,果然有一只老虎跳出来。这只老虎的个头较小,但是气势凶猛,站在那里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马吓得倒退,他的弓和箭都掉到地上,差一点儿被虎吞食。从此他又惭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

    射杀怪蛛

    裴旻还射过大蜘蛛。相传他在深山中行走时,遇到了车轮一样的大蜘蛛,蜘蛛网就像一匹布一样垂下来。蜘蛛盘丝结网,差点将裴旻缠住。裴旻“引弓射杀之”,并从蜘蛛网上取下数尺长的丝收藏起来。当部下受伤的时候,他剪方寸贴之,血立止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李白的哪首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出自李白的哪一首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李白儿子为何是个傻子?真相是什么?是因为李白喝酒太多而导致的吗?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李白,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国唐朝时期出名的诗人。在一些民间传说当中,说大诗人李白的儿子是个傻子,据说是因为李白太爱喝酒,喝酒过多而导致他儿子是个傻子的。但是如此才华横溢的李白,儿子怎么会是个傻子呢?这其中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李白一生有过4次婚姻,按照魏颢在编著的《李翰林集序》记载,李白一生结婚四次,共有二子一女,“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李白的四次婚姻经历,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下。

    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他28岁那年。公元728年春,定居于安陆县的许钦明,仰慕李白诗才,将孙女许宗璞许配给他,宗璞小姐出身相门,知书达礼,端庄秀丽。

    李白在安陆县白兆山之东的桃花岩置了家产,与许小姐完了婚。婚后由于许宗璞能充分理解李白放荡不羁的个性,从不斤斤计较李白的生活小节,因此夫妻关系非常和谐。他们生有一子一女,长女叫平阳,次子叫伯禽。公元740年末,许宗璞忽然病逝,年仅30岁左右。李白安排丧事后,领着子女伯禽、平阳迁居到安徽芜湖南陵。李白的第一次婚姻以不幸告终。

    公元742年,李白把一双儿女留在南陵家中,托人照管,自己只身来到浙江绍兴,接着又与道士吴筠隐居到嵊县山中。在浙期间,经朋友介绍,匆匆与家住绍兴的刘氏成婚。婚后不久,李白接到唐玄宗召他进京的诏旨,他立即携刘氏赶回南陵,安排好家事,嘱咐刘氏照料伯禽、平阳,就一人离家进京了。从第二次成婚到李白离家进京,夫妇俩前后共同生活仅数月。

    公元744年春,李白仕途不如意,从长安回来,情绪低落更加重了他和刘氏反目,终于与刘氏离异了,李白的第二次婚姻是短暂而痛苦的。

    李白与刘氏离异后,领着伯禽、平阳从安徽南陵来到山东济宁。在济宁做县令的叔父见侄子带着两个无母儿女落魄颠波,立即撮合他与济宁城里的一位女子结了婚。李白购了些田产,还在济宁城里建了座酒楼。李白与第三位夫人还生了一子,取名颇黎,小名叫天然,希望他自由自在地成长。可惜的是在他们结婚仅仅五年后,这个妻子就不幸亡故。

    公元750年,年过半百的李白再次来到开封。这次在开封他第四次结了婚,娶了曾三任唐朝宰相的宗楚客的孙女宗氏,使李白在晚年获得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宗氏不仅能文能诗,而且有胆识,与李白琴瑟相和。李白晚年遇上了知己,应该说是他坎坷一生中的大幸了。不过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李白牵涉到永王李璘案件下狱,被发配夜郎,此后两人再无晤面,成为李白心头永远的痛。公元762年,李白病逝于安徽当涂,时年62岁!

    李白死后,他的儿子呢?也是有他父亲那样的才华吗?

    现在有不少人觉得李白的儿子是傻子,还有人觉得是因为李白自己酒喝太多了,所以把自己儿子的脑子给喝傻了。其实不然,根据史书记载,李白的儿子伯禽小的时候就能言善辩,品行很好,虽然“必将大其名”这句话没有说准,毕竟那时候已经是乱世了,有才华而被埋没也很正常。他的儿子伯禽在李白死在安徽当涂后,伯禽定居于当涂,过着布衣的生活。

    次子李颇黎,不知所踪,我在文献中,并没有查到关于次子的消息。

    李白还有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皆为伯禽子女。孙子早年效祖父浪游之举,离家出走,不知所终。两个孙女嫁给了农民,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虽然李白的子女后代没有继承李白的才情,但是根据史书记载他们只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是傻子。所以,关于李白的后代是傻子的传闻,都是误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