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木雕水龟冬眠(汇集20篇)

冬眠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熊、蝙蝠、刺猬、极地松鼠、青蛙、蛇等都有冬眠习惯。冬眠的动物

浏览

7583

文章

308

篇1:小鳄龟冬眠注意事项

全文共 190 字

+ 加入清单

小鳄龟冬眠注意事项

鳄龟冬眠时,不建议5厘米以下的鳄龟幼苗冬眠,因为它的抵抗力不是很好,很可能在冬眠过程中死亡,所以最好给它加热度过冬天。

鳄龟在冬眠前应该给它更多的营养。平时最好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这样可以为它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保证它在冬眠期间有足够的能量维持。

鳄龟冬眠时,也要保持温度稳定,一般温度最好保持在5~10度之间,如果温度太低,很可能导致冻死,太高会使其提前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巴西龟冬眠怎么养

全文共 2127 字

+ 加入清单

龟是需要冬眠的动物,巴西龟虽然远产于美洲,但它也需要冬眠。那么,巴西龟冬眠怎么养?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巴西龟冬眠怎么养吧!

关于过冬

巴西龟是 变温动物,在气温低于20摄氏度时,龟就会逐渐失去活力,低于15摄氏度时,就会进入冬眠状态。

过冬有两种做法,一是加温过冬,二是 冬眠。在龟的体质适宜的情况下,以冬眠的形式过冬是最好的。当然,如果您的巴西龟尚处于体质虚弱龟苗期,或者大病初愈、过度瘦削、患有肺炎等疾病的,请务必让其加温过冬。

冬眠:

7、8、9月,龟的食欲会很旺盛。他们为了过冬做着准备。对于冬眠来说,这段时间龟是否储存了足够的能量关系着它是否能安全度过冬天。从9月开始,要让巴西红耳龟顿顿吃饱,一天2次,吃一个月,储备足够的越冬脂肪。

到了10月下旬(北方地区可能更早),巴西龟因为环境温度过低,食欲逐渐消退。此时应逐渐减少食物投喂。再过一段时间,龟几乎完全没有胃口了。到了这时及时龟可能还有食欲,也不要再去给它喂食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清除其体内未消化掉的食物,避免冬眠期间未消化的食物发生发酵导致胃壁、肠壁破裂,引起死亡。

到了冬天,龟不怎么活动的时候就可以让它冬眠了。先让它洗个澡(水温控制在室温左右),清除身上的污物,然后擦干身体,准备一个小棉垫子,把巴西红耳龟包在里面,在棉垫子上矢量撒上室温温度的水,安置在一个避光,略潮湿,接近冬季室温的安静场所。每隔一周给棉垫洒水,每隔两周将棉垫展开,在不惊醒它的情况下观察其状态。

也可以将其置于略达龟背深的水中,置于安静场所冬眠。同样至少两周观察其一次,水出现浑浊及时换水。冬眠期间不要惊醒它。

也有使用沙土、草垫、毛巾等让其过冬的。注意事项大致与上述注意事项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冬眠场所温度不要低于10度,绝对不要低于5度,否则将会导致龟的死亡。另外,冬眠期间醒来的龟龟千万不能喂食。

龟保持冬眠状态的最佳时间是3-4个月。当冬眠期即将结束的时候,饲养者便可去唤醒正在冬眠的龟了,饲养者应注意绝对不能简单将冬眠的龟移至温暖的地方便了事,这样会造成龟的猝死或其他疾病。所以,应该将冬眠后的龟所处的环境温度逐步升高,让龟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持续一周左右,切忌急于求成!

另外,如果刚从冬眠中醒来的龟对食物没有兴趣,拒绝摄食,饲养者大可不必感到意外和惊愕。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龟,同许多刚刚睡醒时的人一样,会觉得晕头转向,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整,只不过龟比人所需的调整时间要多的多,大概需要1-2天,或更长的一段时间。许多刚从冬眠中醒来的龟看上去 骨瘦如柴,或是好像营养失调,按照通常情况来说,这是正常的。这时需要饲养者有一些耐心,头几次投喂的饲料应少而精,并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营养药物和抗生素。逐步加大投喂量,一段时间后,再按龟的最大食量投喂饲料,使龟尽快恢复。

加温过冬:

气温逐渐变冷,愈近深秋之际,在龟缸的水中用 加热棒,通常加热棒都是要全浸在水中才能安全使用, 具体操作细节务必以说明书为准。加热棒通常是有恒温功能的,把它调较在大概26度,它就会按着设定的温度自行开关维持恒温的了。保险起见,在水中放个 温度计,可以留意水温的变化是否达到预期。

视水质情况多换水。换水时要注意水温,为了方便,可以往冷水里兑热水,用手感知温度是否和缸内水温相近。

在加温过冬的情况下,巴西红耳龟依然是像在夏天一样的好胃口的一天两餐的;不过考虑到龟的生理规律,一般一天一餐或隔天一餐为宜。

由于巴西红耳龟龟活跃于大概26至27度,但一个合适它们冬眠的温度是大约10至13度。在这两种温度之间特别是长时间处于大约19至22度,既不够温暖去刺激到它有食欲却一直消耗着体能和让它的免疫系统有效地运作,又不够冷令它冬眠,极易导致生病、消瘦、特别是有可能导致感染(如肺炎),以致死亡。因此,应为龟缸适当加盖,防止水和空气出现过大温差,不要把加热过冬中的巴西龟移出加热场所把玩。

巴西龟冬眠怎么养

科学研究发现,巴西龟冬眠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不同的冬眠方法其需要注意的内容也不一样。

第一,巴西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冬眠

简单的说,你可以模拟自然环境,在给巴西龟搭建一个生活环境,让它在这种人工的自然环境中冬眠。但是这一般对饲养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一个大容器水、然后放入大概6-8吋的泥垫底,尽力为巴西龟营造出大自然的环境。

第二,巴西龟在陆栖环境中冬眠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也需要用一个大的容器(足够让巴西龟沉睡得容易),然后再放入一层薄的盆栽泥,大约是2-3厘米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再把冬眠的巴西龟放进容器,然后在用混合点松散的干草和水苔、或是再加一些盆栽泥,把它们覆盖。

第三,巴西龟可以在水中冬眠

曾经有人认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更稳定,在冬天也高于空气温度,更适合巴西龟冬眠,还方便随时喝排。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冬眠方式要求巴西龟足够喜欢水,而且更适合于那些长期生活在水中的巴西龟。即便如此,在巴西龟冬眠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水深不能超过裙盖,要有“湖中岛”。

第四,巴西龟可以埋沙冬眠

曾经有饲养者说,可以把巴西龟放在湿沙(容器内铺湿的厚沙,上用报纸揉团覆盖),或者干叶通气木盒中,他们会自己扒窝冬眠。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保持沙中的水分,而且需要定期喷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蛇在冬天去哪里了,是去冬眠了吗?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蛇在冬天会去冬眠,它们会选择洞穴或者岩石缝隙等地方冬眠,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8℃时,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 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

冬眠时,往往有几十条或成百条同种或不同种的蛇群集在一起。 蛇在冬天会集体冬眠,因为蛇属于冷血动物,体内的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下降后,蛇的体温也下降。因此蛇类就采 取冬眠的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这期间,蛇不吃不动,仅依靠消耗体内越 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

夏初到冬初是蛇的活动期,蛇在这期间 摄食和进行繁殖,每年的7、8、9三个月是蛇摄食最繁忙的时间,捕食对象 非常广泛,包括各类脊椎动物。蛇吃东西时并不咀嚼,只是把食物囫囵地 吞下。蛇的嘴巴能张得很大,可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食物。 蛇在生活过程中,还有蜕皮现象,一年要蜕几次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熊猫有没有冬眠的特性?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

大熊猫属于恒温哺乳动物,没有冬眠特性。大熊猫对竹类的消化利用率较低,只能获取竹子中15%到25%的营养,这就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可能从他们的食物里获取能够维持其自身冬眠的能量。

大熊猫不冬眠。熊猫属于恒温哺乳动物,无冬眠特性。在远古时期,大熊猫是食肉动物,但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它们由原本的肉食习性转变成杂食性,主要食物也变成了竹子,然而其消化道依然保留了祖先的特性。大熊猫对竹类的消化利用率较低,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这就决定了他们每天必须采食大量的竹子来补充营养。

据统计,在野外,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都会花费12到16个小时寻找和采食竹子。即便如此,他们却只能获取竹子中15%到25%的营养,这就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可能从他们的食物里获取能够维持其自身冬眠的能量。

生存环境: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何让冬眠后的巴西龟睁眼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巴西

很多小巴西龟冬眠之后会闭着眼,不吃食,这也许是因为冬眠之前眼睛就已经生病了,但是没有及时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一下几种办法可以解决。

1.巴西龟如睁不开眼,要看看它龟眼处是否有一层灰白色的膜盖着,如有,便是眼疾。用眼药水在巴西龟的眼部滴两滴,一天几次。数日后这层膜便不见了。不能进食怎么办?办法是用镊子夹住肉粒在巴西龟鼻孔与口之间试探,它闻到了肉香,就会张口取食。巴西龟患眼疾会污染水质,每天进食后应在盛器里换清水。”

2.巴西龟眼睛睁不开时,用牙签挑住食物在它嘴边来回磨擦,它知道主人在给它喂食,嘴巴一张一合,把食物吃进肚里。一段时间后,眼睛也睁开了。通过观察,巴西龟的冬眠期一般到3月底4月初结束。”

3.可以用一盆温水,在温水里滴几滴眼药水,然后把巴西龟放进去泡一会儿,巴西龟就会慢慢睁开眼睛。于是,它就可以进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青蛙冬眠吗 青蛙是什么动物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无法调节自己的体温。在冬季天气变冷时,青蛙就会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等到来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青蛙是杂食性动物,主以昆虫为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青蛙是有益的动物,它会捕捉田间的害虫,有益庄稼的生长,我们不要随意捕捉青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甘谷木雕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甘谷木雕历史悠久。民间艺人大胆吸收北方民间建筑木雕、江苏彩绘木雕、南京仿古木雕等艺术精华,从而使甘谷木雕艺术融南兼北,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民间木雕艺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种。圆雕又称立雕,可四面观赏;浮雕是把物象雕刻在较薄的体积上,只能从一面欣赏;透雕可从正反两面欣赏。建筑装饰木雕的主要部位是梁架、檐板、窗扇、门柱等,题材主要有各种花卉、云水纹饰、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骏马奔腾、松鹤延年、八仙过海、蟠桃盛会,以及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等,体现了歌颂盛世、寓意吉祥的主题。家具及门窗是新时代甘谷木雕艺术的又一表现领域,尤其是一些婚嫁家具上,雕故事,雕花卉,刻神仙,福禄喜寿,吉祥如意。许多家庭在客厅里做成博古架,放置木雕工艺品,体现了新时期人们对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甘谷木雕刀法细腻传神,想象丰富,工艺精巧。在县内,民间木雕艺人除了专门从事木雕艺术外,有的能工巧匠还采取雕、琢、镂、刻、剔、嵌等手法,刀凿并用,将木雕与砖雕、石雕、脊兽雕刻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甘谷木雕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木雕水龟的外观特征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木雕水龟

木雕水龟曾一度认为是牟氏水龟的分支,但是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两种龟的基因存在差异,所以将木雕水龟单独作为一个品种划分出来,木雕水龟是半水栖品种。

一、木雕水龟外观

木雕水龟可以生长达24厘米长。它们呈褐色,龟壳像雕刻,有角锥的盾板。它们有两个显型:一是脚呈橙色的型态,瞳孔有黄环;另一的脚是黄色的型态,瞳孔呈实黑色。黄脚显型似乎是分布在西部的。它们的龟壳与胸甲的比例较长。雌龟的胸甲会较龟壳长,可以此作为性别的识别。成年的木雕水龟较为两性异形。雄龟的尾巴较长,泄殖腔在尾巴较后的部份。雄龟的爪也较长,胸甲凹陷的程度也较明显。幼龟较难分辨性别,要待它们长达4~5吋才有办法分辨。

二、木雕水龟与牟氏水龟区分

木雕龟属的龟在体型由小至中等:一成年雄性牟氏水龟可长至9.4厘米(3.7英寸),雌性为8.9厘米(3.5英寸),而一木雕水龟,不论性别,身长都可达14厘米(5.5英寸)至20厘米(7.9英寸)。成年牟氏水龟体重为110克(3.9盎司);而木雕水龟平均体重可至1千克(35盎司)。由体型较小以及脖子两侧的亮斑的特征可以判别出牟氏水龟,而木雕水龟重要的特征为其深灰至黑色的头部及腹部表面的亮橙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花鼠的冬眠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花鼠

花鼠,小巧玲戏,尾毛蓬松,灵活可爱,性格温顺,易驯养。由于其较高的观赏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宠物饲养。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关于花鼠冬眠的知识。

花鼠是一种恒温的哺乳动物,属啮齿目、松鼠科。它有贮藏食物和冬眠的习性。当冬天即将来临之时,花鼠会大量进食而积贮脂肪,为冬眠作准备。一到冬天,花鼠即停止进食,体温降至1℃而进入冬眠,此时其脉搏每分钟一次,维持着最低的代谢循环,以防止冻僵。一到翌年四月春回大地时便突然苏醒,在不到两小时内,体温从1℃回升到37℃,并开始摄食,直到10月底又重新进入冬眠。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花鼠放在没有窗户的房间中,让室内接收不到外界所有季节变化的信息,每日12小时人工照明,室温保持在冰点(夏日时分),观察其冬眠现象。结果花鼠依旧活动如常,体温也都在37℃,可到10月底花鼠便进入冬眠(即使此时室温升至37℃,也不能阻止它进入冬眠),直到翌年4月苏醒。这说明花鼠的冬眠似乎与日照时间、气温高低无关,而是花鼠体内的生物钟在起作用。

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才能更好地饲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熊猫有没有冬眠的习性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大熊猫没有冬眠习性。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蛇冬眠的时候吃东西吗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冬眠不吃东西。从秋季开始,蛇就开始吃大量的食物,从而在自己的体内积累各种营养,特别是脂肪,这些积累的营养物质,足够冬眠过程中提供其身体必须的能量,所以在它冬眠的时候就不需要摄食其他的食物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因为蛇属于冷血动物,体内的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下降后,蛇的体温也下降,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至8℃时,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 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冬眠时,往往有几十条或成百 条同种或不同种的蛇群集在一起。

蛇在冬眠的时候,呆在窝里不吃也不动,或者很少活动,呼吸次数减少,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非常微弱,所耗的营养物质也就相对减少了许多,等到体内储藏的营养物质快用光时,冬眠就结束了。

蛇之所以要冬眠,是和它们的体温有关,蛇属于变温动物,它们无需消耗能量用于维持体温,而是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过变温动物的缺点是在体温较低的情况下难以维持生命活动。

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蛇冬眠的时间也不同,蛇冬眠有一定的规律,雌蛇最早,雄蛇居中,幼蛇最晚,蛇一般在入蛰前后进入冬眠,惊蛰前后结束冬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冬眠动物有哪些 哪些小动物要冬眠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冬眠动物有:松鼠、黄蜂、青蛙、蟾蜍、亚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极熊、蜗牛、鳄鱼、刺猬、乌龟、蝙蝠、蛇、睡鼠等。冬眠是一些动物适应寒冷冬季的一种方法,它们让自己的生命活动处于低消耗的状态,以此熬过漫长的冬天。

比较常见的冬眠动物是松鼠,小时候就会从在课本上见过,松鼠到了冬天就会备好食物用干草把洞封起来,抱着自己毛茸茸的长尾取暖开始冬眠,等到天气暖和后再出来活动。其实不是所有的松鼠都会冬眠,有些种类的松鼠在冬天依然照常活动,而金花鼠虾夷松鼠、草原犬鼠就会在冬天冬眠。

蛇类冬眠也是很常见的,一到了寒冷的季节几乎就看不见蛇的身影了。蛇的冬眠方式是盘踞在洞中睡觉,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保持体力。直到春天来临,蛇就醒来了开始外出觅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朱金木雕

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朱金木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朱金漆木雕简称"朱金木雕",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金漆朱,它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中心,延及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镇海、鄞州等地。

宁波地区的髹漆工艺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而宁波朱金漆木雕则与汉代雕花髹漆盒金箔贴花艺术同源。至唐代,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性木雕,现存宁波阿育王寺建筑装饰上的朱金木雕就是此类风格,它与唐乾元二年鉴真和尚及其弟子在日本所建招提寺讲经殿和舍利殿上的朱金漆木雕十分相似。

宁波的朱金漆木雕,基本形成于唐宋时期。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古明州(注:宁波古称"明州")气候温湿,是漆器和木雕的最早发祥地;第二,唐宋时期明州的经济繁荣,木构建筑及装饰物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第三,当时中国北方处于战乱,浙东相对稳定,加上航海业的拓展,朱金木雕的技艺更是得以发展。今天,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唐宋朱金木雕,和明州当时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明清以来,朱金漆木雕广泛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都用到朱金木雕,既讲究又排场,以致有"千工床"、"万工轿"之说。另外,用以迎神赛会和参与灯会的雕花木船、鼓亭、台阁等也均以朱金漆木雕制成,皆是绝妙的民间工艺品。

宁波朱金木雕构图饱满,内容多是喜庆吉事、民间传说,画面充实,丰富多彩,形成独特的地方风格。用朱金木雕形式制成的屏风、箱柜、古代人物、佛像、动物、彩灯等远销欧、美、亚许多国家。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窦寺等著名的寺院里,很多佛像在造型上也运用了这种工艺。

在木雕工艺上,大致又可分为:建筑雕刻、朱金佛像雕刻、日用装饰雕刻、小型欣赏雕刻4类。至今仍能看到许多寺院庙宇的木结构建筑和构件上,有精致的木雕作品。保存在宁波市博物馆的朱金木雕"千工床"、"万工轿",则是集宁波日用装饰木雕之大成的杰作。

十八道精细工艺

宁波的朱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椴木、银杏等木材精心雕成浮雕、圆雕、透雕,再上漆、贴金,并运用砂金、碾银、开金等工艺手段,使器物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热烈红火。

一件简单的朱金漆木雕小器物,却要经历十八道工艺流程,大都用手工完成,很多工艺堪称绝活。单说第一道木材取料,取成片材后,需通风搁叠荫凉,自然干燥至半年,以保证雕后的花板不变型、不开裂。而后打坯、修光、打磨、配朱、行金底、贴金、上泥银、上彩等,道道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宁波的朱金漆木雕艺人有句老话——“三分雕刻,七分漆匠”,这是老艺人的经验总结,也说明了朱金漆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即漆料和漆艺)而不在雕,很多时候,宁波的木工同时又是漆匠。在朱金漆木雕工艺中,由于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进行装饰,雕刻并不十分精细,而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和外地木雕明显不同,宁波朱金漆木雕所刻人物并不雕脸部,五官神态等用漆勾勒而成。而正是这种工艺使宁波的朱金漆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巨型侧颈龟可以冬眠吗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巨型侧颈龟能冬眠吗?

巨型侧颈龟不冬眠,巨型侧颈龟生活在赤道附近,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大量实验证明,水温在28~32摄氏度的巨侧生长最快,患病率极低。巨侧属于深水龟,成人巨侧的饲养环境应为其体积的50倍以上,给其足够的活动空间。平时注意温差。温差过大是爬行病甚至突然死亡的重要因素。

巨型侧颈龟从食物中摄入的盐从泪腺排出,所以不时晒背不仅仅是为了合成维生素D3.更重要的是排出多余的盐,减轻肾脏负担。背部环境:无玻璃阻隔,散射或直射光,温度28-35℃环境最好。

巨型侧颈龟食量大,生长迅速。因此,主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宜过高。最好含有32%-35%的蛋白质和4%-6%的脂肪。长期以来,含有高蛋白和脂肪的饲料会严重损害肝肾。辅食和零食比主食更随意,可以是各种适口的蔬菜、水果、蛋白质和脂肪相对较高的饲料、鱼甚至昆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在南极驻扎的科学家们竟然会“冬眠”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是在最不适合居住和环境最恶劣的地方进行的。但是新的研究表明这不是没有成本的。

驻扎南极洲的研究人员的长期分析揭示了一种我们很少有人经历的心理现象:一种独特的机制,当人们在黑暗和极端的物理环境中被隔离数月时触发。

这种疾病被称为“过冬综合症”,它不仅是地球上只有极地科学家才会面临的问题。研究人员认为,人类还可能受到其他特殊类型的长期禁闭的影响,比如在火星上呆几个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纳森·史密斯解释说:“我们的发现可能反映了一种心理冬眠现象。早期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针对慢性压力的保护机制,这种机制的存在是合理的——如果情况失控,但你知道将来某些情况会有所改善,你可以选择减少劳动量来保存能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越冬综合症的症状,史密斯的团队在南极康洪站对两组研究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

两组参与者是27名科学研究人员,他们分批在基地驻扎了10个月。在实验中,他们将被要求填写睡眠日记来检查睡眠质量。

研究人员还通过两个心理测试问卷评估了他们的情绪健康和应对策略,即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S)和乌得勒支应对方式量表(UCL)。

史密斯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在冬季室内禁闭期间受到影响,并在夏季天气变得温暖和晴朗时开始恢复。

这些影响并没有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但是最让他们震惊的是实验中发现的应对机制。

作者在论文中解释道:“这也许是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在冬季中期,所有观察到的应对机制都减少了。理论上,在慢性应激条件下,原有的积极策略将被情绪策略和回避行为所取代。但是结果与理论相矛盾。”

换句话说,研究人员曾预计积极行为(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冬天会减少,而消极行为(如否认和抑郁)会增加。

但是实际情况有点不同。在这项研究中,即使是那些消极的应对方式在长期孤立的环境中似乎也减少了,这导致了普遍的冷漠和平淡的情绪。

研究人员称,这与一种被称为“南极凝视”的温和心理状态相一致,其特征是意识状态的变化或明显的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和意识退化。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现象似乎也是一种心理冬眠,在为期520天的火星任务模拟中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

尽管假休眠伴随着负面症状出现,但研究人员推测,它有一些优势,并为你提供了一种在很少或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应对长期隔离压力的方法,并称之为“关闭”大脑以摆脱工作压力的能力。

研究小组承认,他们需要更大规模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尽管长期隔离的副作用不会像过去那样带来很多威胁。

史密斯说:“历史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种状态下,环境在不断变化,而你却反应缓慢。在极其寒冷的天气里,它很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或死亡。然而,今天的南极科学研究站比以前更适合人类居住,并能为各种因素提供更高水平的保护。因此,摆脱长期压力的策略可能非常有效。”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青蛙冬眠的方式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在冬天到达一定温度的时候,青蛙会钻进泥土中,将自己埋进土里,不活动不进食,完全处于睡眠状态,进行冬眠,以此来躲避严寒,直到来年温度逐渐上升的时候,才会从泥土里爬出来,出来活动。

青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又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当到达一定温度时,青蛙无法承受此温度,则需要进入冬眠状态保护自己,因此可以说冬眠是青蛙为了适应严寒的外界环境的一种生存方法。

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冬眠是一些异温动物(一些冬眠哺乳类与鸟类)和变温动物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0℃),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胡蜂需要冬眠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看养殖的胡蜂如何过冬:

1、十月、十一月,将已经受孕的蜂王捕捉进一个单独的蜂棚,在进入冬眠期前,为它们补充充足的营养,可以喂食一些腐烂的水果、蜂蜜水等等。

2、准备一些干燥的空心树桩放入蜂棚中,气温太低时,胡蜂会钻进去抱团冬眠,提高成活率。

3、定期检查,做好防潮、防鼠工作。

4、第二年的二、三月,气温回升到10摄氏度以上,蜂群会慢慢开始散团,这时可以开始投喂一些事物,等到四月中旬,就可以将蜂群放出蜂棚了。

野外的胡蜂是这样过冬的:

1、十月初前后,胡蜂群们会脱离旧巣,寻找暖和、干燥、气温稳定的越冬场所。

2、蜂王们在这里交配后,会在石头、泥土、树干或屋檐下集结抱团度过冬天。

3、经过自然淘汰, 第二年四月份苏醒过来的蜂王就会爬出,寻找新一年的筑巢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土拨鼠会冬眠吗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土拨鼠冬眠。土拨鼠是啮齿目其中一种,旱獭属,又名土属拨鼠草地獭,又叫哈拉、雪猪、曲娃。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与鼠类相似,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旱獭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小眼细,四肢粗短,利爪坚硬,松尾短扁。

土拨鼠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白天活动,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优良牧草,耐饥饿,不饮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饲料。野栖旱獭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且有季节性变化,在饲养条件下表现为杂食性。

土拨鼠易驯化,不伤人,不耐热,怕曝晒,抗病力强。当气温长时间低于10℃以下时,就自然冬眠,时间可长达3-6个月,当气温转暖后自然苏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獾冬眠还是不冬眠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獾会冬眠

獾在冬天有睡觉的习性,它们一般会在秋季大量的积累脂肪,到了冬季后,獾就会进入洞穴中冬眠,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才会结束冬眠,出洞活动。虽然獾会冬眠,但是它是一个半冬眠性的动物,在冬天,它也会偶尔醒来吃食物,不过吃的非常的少,在吃过食物之后,它又会继续进入睡眠。

獾也叫狗獾、欧亚獾,是分布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属于食肉目鼬科。獾被单独列入獾属。共有5个亚种。通常獾的毛色为灰色,下腹部为黑色,脸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耳端为白色。

獾主要吃蚯蚓,但也吃昆虫、甲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獾与美洲獾同属鼬科,但并非同一物种,无论是分布地、食性或习性,均有较大差别。

体形粗实肥大,四肢短,耳壳短圆,眼小鼻尖,颈部粗短,前后足的趾均具强有力的黑棕色爪,前爪比后爪长。脊背从头到尾长有长而粗的针毛,颜色是黑棕色与白色混杂,呈现棕灰色,鼻端具有发达的软骨质鼻垫,类似猪鼻,四肢较粗而强,趾端均生有强而粗的长爪,爪长近似趾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青蛙需要冬眠吗?是怎么冬眠的?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在秋末天气变冷的时候,青蛙会潜伏在水底或者洞穴中进行冬眠,等来年春天温度上升的时候再出来繁殖。一般青蛙冬眠时,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变慢,它们蹲在洞穴中一动不动,这样就不会消耗能量,并且不吃不喝可以一直存活下去。

青蛙是一种冷血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降到10℃以下的时候,青蛙的体温也会随之下降。它们身体温度下降会引起新陈代谢变慢,这样它们就会停止进食,活动也会减少,甚至不吃东西也不运动,潜伏在洞穴和水底,这就是蛙类的冬眠现象。

同时,不仅青蛙等冷血动物冬季要进行冬眠,像一些温血动物冬季也是要冬眠的。但是,这类动物的冬眠方式与青蛙的冬眠方式不太一样,它们会钻进比较暖和的地方进行过冬,也是不吃不喝的,等待气温上升后出来。而青蛙是钻进洞穴和水底进行冬眠,春天温度上升的时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