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机食品管理体系【精品七篇】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球各国非常关注的问题,毕竟人们吃到嘴里的东西一定要符合相关标准。而各种添加剂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下面来说下防腐剂过量属于食品污染的哪一种?

浏览

5557

文章

7

篇1: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对策与管理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然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有机食品的需求量和贸易量迅速增长,有机食品安全吗?其实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所以说有机食品是比较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食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对策管理吧。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

1、协调难度大。因有机食品的生产和销售需要多个部门和学科的配合,如农业、环保、市场管理、质量监督和栽培、植保、肥料等部门和学科,但是这些部门与学科之间悬殊较大,不能很好地沟通,导致协调难度大。

2、保障制度不完善。国内有机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有机食品,破坏了有机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扰。

3、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由于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差异大,政府、企业、农户和消费者都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此外,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企业、农户技术的市场竞争能力弱,且资金不足,无法建立健全有机农产品营销网络。四是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生态农业县、生态示范区及有机食品基地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是只以基地建设为主,未与产品开发战略紧密结合,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都很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机食品的市场发展。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对策:

1、做好政府的导向和协调工作。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由政府农村办公室监管,给其注入一定的资金,有机结合环境监测、植保、土肥等部门,使其能够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有机食品的生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促进有机食品快速发展。

2、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和法规体系。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规范、审批和管理,并制定出相关的认证标准和认证管理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使我国认证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3、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使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有机农产品营销网络。四是实行有机食品规模化生产、经营。要想真正生产有机食品,就必须避免农产品污染,其污染主要来自2个方面,即环境和生产过程的污染。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必须建立在环境条件达到标准的地区,可有效减少农产品的污染。同时,要建立有机食品的产、销供应链,将农民与龙头企业结合,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发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安全知识:有机食品具有纯天然、无污染、环保等普通食品所没有的优点,各国政府均对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予以重视和支持,消费者也对其青睐有加。调查发现,有85%的工业化国家的公民在选择食品时首选有机食品。因此,世界有机食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有机食品市场不断扩大,而我国有机食品出口比例逐年增加,给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带来了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范围内消费者都要求安全和健康的食品,食品加工企业因此不得不贯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生产和销售安全食品。为了帮助这些食品加工企业去满足市场的需求,要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怎么回事吧?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规定了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结合公认的关键元素,以确保从食品链至最后消费点的食品安全。ISO22000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安全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通过整合多方负责人、多重方法和应用,ISO22000已经更加容易理解、运用和识别了。这使得它它成为了比之前整合多国的标准更有效和快速的一个进入市场的工具。

1.危害分析(HazardAnalysis):指收集和评估有关的危害以及导致这些危害存在的资料,以确定哪些危害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影响因而需要在HACCP计划中予以解决的过程。

2.关键控制点(CriticalControlPoint,CCP):指能够实施控制措施的步骤。该步骤对于预防和消除一个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减少到可接受水平非常关键。

3.必备程序(PrerequisitePrograms):为实施HACCP体系提供基础的操作规范,包括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等。

4.良好生产规范(GoodManufacturePractice,简称GMP):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它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5.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简称SSOP):食品企业为保障食品卫生质量,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守的操作规范。具体可包括以下范围:水质安全;食品接触面的条件和清洁;防止交叉污染;洗手消毒和卫生间设施的维护;防止掺杂品;有毒化学物的标记、贮存和使用;雇员的健康情况;昆虫和鼠类的消灭与控制。

6.HACCP小组(HACCPteam):负责制定HACCP计划的工作小组。

7.流程图(FlowDiagram):指对某个具体食品加工或生产过程的所有步骤进行的连续性描述。

8.危害(Hazard):指对健康有潜在不利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性因素或条件。

9.显著危害(SignificantHazard):有可能发生并且可能对消费者导致不可接受的危害;有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10.HACCP计划(HACCPPlan):依据HACCP原则制定的一套文件,用于确保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食物链各阶段与食品安全有重要关系的危害得到控制。

11.步骤(Step):指从产品初加工到最终消费的食物链中(包括原料在内)的一个点、一个程序、一个操作或一个阶段。

12.控制(Control,动词):为保证和保持HACCP计划中所建立的控制标准而采取的所有必要措施。

13.控制(Control,名词):指执行了正确的操作程序并符合控制标准的状况。

14.控制点(ControlPoint,CP):能控制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的任何点、步骤或过程。

15.关键控制点判定树(CCPDecisionTree):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判断一个控制点是否是关键控制点的组图。

16.控制措施(ControlMeasure):指能够预防或消除一个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任何措施和行动。

17.关键限值(CriticalLimits):区分可接受和不可接受水平的标准值。

18.操作限值(OperatingLimits):比关键限值更严格的,由操作者用来减少偏离风险的标准。

19.偏差(Deviation):指未能符合关键限值。

20.纠偏措施(CorrectiveAction):当针对关键控制点(CCP)的监测显示该关键控制点失去控制时所采取的措施。

21.监测(Monitor):为评估关键控制点(CCP)是否得到控制,而对控制指标进行有计划地连续观察或检测。

22.确认(Validation):证实HACCP计划中各要素是有效的。

23.验证(Verification):指为了确定HACCP计划是否正确实施所采用的除监测以外的其他方法、程序、试验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机食品标志管理办法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有机食品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其一是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其二是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将绿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该标志是加施于经农业部所属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及其包装上的证明性标识。那么,有机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你了解吗?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及《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第三部分“标识与销售”的有关规定,有机产品的标志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应当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限定的产品范围、数量内使用。

(2)获证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将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印制在获证产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材料上,并可以按照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

(3)在获证产品或者产品最小包装上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同时,应当在相邻部位标注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标识或者机构名称,其相关图案或者文字应当不大于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4)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ORGANIC”、“CONVERSIONTOORGANIC”)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本条的监管执法可参考《关于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标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认注[2005]41号)。

(5)按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生产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方可在产品名称前标识“有机”,在产品或者包装上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并标注认证机构的标识或者认证机构的名称。

有机配料含量等于或者高于95%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加工产品,方可在产品名称前标识“有机”,在产品或者包装上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并标注认证机构的标识或者认证机构的名称。

有机配料含量等于或者高于95%并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的加工产品,方可在产品名称前标识“有机转换”,在产品或者包装上加施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并标注认证机构的标识或者认证机构的名称。认证机构的标识不能含有误导消费者将有机转换产品作为有机产品的内容。

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等于或者高于70%的加工产品,可在产品名称前标识“有机配料生产”,并应注明获得认证的有机配料的比例。

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等于或者高于70%的加工产品,有机配料为转换期产品的,可在产品名称前标识“有机转换配料生产”,并应注明获得认证的有机转换配料的比例。

有机配料含量低于70%的加工产品,只能在产品配料表中将某种获得认证的有机配料标识为“有机”,并应注明有机配料的比例。

有机配料含量低于70%的加工产品,有机配料为转换期产品的,只能在产品配料表中将某种获得认证的有机配料标识为“有机转换”,并应注明有机转换配料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成是什么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要求生产、操作和供应食品的组织,证明自己有能力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那些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顾客的期望、社会的责任,使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逐渐认识到,应当有标准来指导操作、保障、评价食品安全管理,这种对标准的呼唤,促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产生,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成是什么吧?

大多数国家食品管理体系由5个单元构成:①食品法规;②食品管理;③食品监管;④实验室检测;⑤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

1、食品法规

制定食品法律是现代食品法规体系的基本单元。食品法规在传统上包含关于不安全食品的界定,强制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以及对负有责任团体和人员的惩处。现代食品法规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有法律效力,而且还要允许食品安全管理权威当局依法建立一种预防性的保障体系。

除了食品安全立法以外,政府部门还需升级和更新食品标准。一些高水平的标准规范已经取代了与食品安全目标有关的原有标准。国家应吸收国际食品法典所长,学习其它国家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的做法,将有关信息、概念和需求加以修正,纳入本国标准体系。这种国家标准体系既要能够满足本国需要,又要符合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定以及贸易伙伴的需要。

2、食品管理

有效的食品管理体系需要在国家层面上有效地协调,并出台适宜的政策。其职责包括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或部门,明确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以下行动中的职责:发展执行国家统一的食品管理战略;运作国家食品管理项目;获得资金并分配资源;设立标准和规则;参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的联合行动;制订食品安全紧急事件反应程序;进行风险分析等等。其核心职责可以概括为建立规范的措施,保障监督体系的运行,持续改进硬件条件,提供政策指南。

3、食品监管

食品法规的监管和运行需要诚实、有效的调查工作为基础。作为调查工作的关键要素的调查人员应当是高素质的、训练有素的、诚实的,他们要日复一日地与食品工业、食品贸易以及社会打交道。食品管理体系的声誉和公正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调查人员诚信和专业水平上的。因此,对调查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是建立有效的食品管理体系的前提。国家应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政策,保证调查人员不断得到培训和提高,逐步形成调查专家队伍。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食品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实验室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体系的目标和工作量的大小,同时应考虑装备一个中央参照实验室,以完成一些复杂的试验和比对试验。食品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按照标准监督这些实验室,并管理其运行过程。食品安全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常常会在法庭上作为合法和有效的证据,这就需要在实验分析过程中高度认真,以确保实验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5、信息教育交流

信息发布、食品安全教育、给食品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代理人提出建议,这些工作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工作包括给消费者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系统化;推出面向食品行业行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教育项目;执行“培训培训者”项目;向农业和卫生部门的广大员工提供参考文献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据了解,ISO发布的标准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新标准,就是要确保食品供应链中不存在薄弱环节,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地安全食品供应链,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吧?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核心内容是ISO22000系列标准。ISO22000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机食品认证管理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超市里我们常常能看到有机食品专柜,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水果、蔬菜,价格却高出一般食品很多,有些价格甚至翻倍或更高。那么,有机食品认证管理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出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旨在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管理,维护消费者、生产者和销售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有机产品质量。

办法明确,国家认监委负责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国家推行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认证目录、统一的标准和认证实施规则、统一的认证标志。

在认证实施方面,办法明确,有机配料含量(指重量或者液体体积,不包括水和盐)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产品,在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后,方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机构不得对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产品进行有机认证。

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方面,办法明确了认证机构应当在7日内撤销认证证书的多种情形,包括获证产品生产、加工活动中使用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禁用物质或者受到禁用物质污染的,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虚报、瞒报获证所需信息的,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超范围使用认证标志的,等等。

办法同时明确,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或获证产品在认证证书标明的生产、加工场所外进行了再次加工、分装、分割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产品、产品最小销售包装及其标签上标注含有“有机”“ORGANIC”等字样且可能误导公众认为该产品为有机产品的文字表述和图案。

在监督管理方面,办法规定,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以及有机产品销售单位和个人,在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生产、加工、销售记录档案制度。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提供虚假信息、违规使用禁用物质、超范围使用有机认证标志,或者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认证机构5年内不得受理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加工场所的有机产品认证委托。

此外,办法明确了违反规定的罚则,对于伪造、变造、冒用、非法买卖、转让、涂改认证证书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罚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顾客的期望、社会的责任,使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逐渐认识到,应当有标准来指导操作、保障、评价食品安全管理,这种对标准的呼唤,促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产生。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那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呢?近年来,在我国的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肯德基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霉青菜“,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爆炸西瓜,回炉面包,毒生姜,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可以将鸡肉、猪肉轻易加工成为口感以假乱真的“牛肉膏”,以及近来台湾的“塑化剂“事件等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

1、食品法规

制定食品法律是现代食品法规体系的基本单元。食品法规在传统上包含关于不安全食品的界定,强制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以及对负有责任团体和人员的惩处。现代食品法规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有法律效力,而且还要允许食品安全管理权威当局依法建立一种预防性的保障体系。

除了食品安全立法以外,政府部门还需升级和更新食品标准。一些高水平的标准规范已经取代了与食品安全目标有关的原有标准。国家应吸收国际食品法典所长,学习其它国家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的做法,将有关信息、概念和需求加以修正,纳入本国标准体系。这种国家标准体系既要能够满足本国需要,又要符合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定以及贸易伙伴的需要。

2、食品管理

有效的食品管理体系需要在国家层面上有效地协调,并出台适宜的政策。其职责包括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或部门,明确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以下行动中的职责:发展执行国家统一的食品管理战略;运作国家食品管理项目;获得资金并分配资源;设立标准和规则;参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的联合行动;制订食品安全紧急事件反应程序;进行风险分析等等。其核心职责可以概括为建立规范的措施,保障监督体系的运行,持续改进硬件条件,提供政策指南。

3、食品监管

食品法规的监管和运行需要诚实、有效的调查工作为基础。作为调查工作的关键要素的调查人员应当是高素质的、训练有素的、诚实的,他们要日复一日地与食品工业、食品贸易以及社会打交道。食品管理体系的声誉和公正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调查人员诚信和专业水平上的。因此,对调查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是建立有效的食品管理体系的前提。国家应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政策,保证调查人员不断得到培训和提高,逐步形成调查专家队伍。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食品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实验室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体系的目标和工作量的大小,同时应考虑装备一个中央参照实验室,以完成一些复杂的试验和比对试验。食品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按照标准监督这些实验室,并管理其运行过程。食品安全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常常会在法庭上作为合法和有效的证据,这就需要在实验分析过程中高度认真,以确保实验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5、信息教育交流

信息发布、食品安全教育、给食品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代理人提出建议,这些工作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工作包括给消费者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系统化;推出面向食品行业行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教育项目;执行“培训培训者”项目;向农业和卫生部门的广大员工提供参考文献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