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感地震的震级是(20篇)

随着全球自然气候的变化,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如地震。那么久需要我们有地震的防范意识,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关于的地震安全防范知识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668

文章

1000

篇1:在街上遇到地震怎么办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在街上行走的时候遇到地震应该注意躲避高空坠物。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室外避震注意事项: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

今天小编对在街上遇到地震怎么办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湖南在地震带上吗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没有在世界三大地震带上,也没有在中国还划定的几十条内陆地震带上,但是在湖南有很多的断裂带,会引发地震。

据统计,湖南有史可查且大于4.7级的地震约有20次,地震总数更是多达200余次。童潜明称,华南诸省里,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主要又集中在洞庭湖的周边,大于4.7级地震多数发生在洞庭湖区,因为洞庭湖盆地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厘米左右,它周边的山地丘陵却在上升,一边上升,另一边下降就会形成断裂或引起老断裂的复活,如此地震就发生了。断裂是指地表产生破坏性裂缝或相对位错的现象。断裂会释放很大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地震。多条断裂集合则称作断裂带。从多次大地震的发生来看,活动断裂带往往是构成破坏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活动断层发育的地区存在着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潜在风险。

中国主要的活动断裂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板块边界断裂,如外喜马拉雅断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边界)和台湾的大纵谷断裂(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边界);二是众多的板内块体边界断裂(龙门山断裂);三是活动块体内部的活动断裂。还有不属于以上区域的活动断裂,例如湖南常德到澧县的太阳山断裂。太阳山断裂是湖南及华南有文字记述的最强的1631年6.7级常德地震的根源,1979年4.3级澧南地震也与它有关。

今天小编对湖南在地震带上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当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逃生

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当灾害来临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逃生,脱离危险。那么怎么逃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震逃生的相关方法,欢迎阅读。

地震来临时怎么逃生:最有效的逃生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地震来临时怎么逃生:应急措施

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

1、水;

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

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

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

5、收音机;

6、毛毯;

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

8、急救药品;

9、背囊等用品。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地震来临时怎么逃生:科学逃生

1如果在高层的楼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空间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坚固物品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3如果在室外,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高架路下等处停留。尽量远离加油站、煤气储蓄罐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场所。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震塌方如何抢救受难者?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建筑施工及农村劳动中有时会发生塌方。塌方可能对受害者造成两种严重的后果:

一是土埋窒息,迅速造成死亡;

二是石块土方压埋肢体,引起挤压综合症。石块土方压埋肢体时间较长,大腿等肌肉丰满处细脑易坏死,产生有毒物质,一旦人被救出,肢体重压解除,毒素就进入血液循环,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表现为伤部边缘出现红斑,肢体肿胀,伤员口于舌燥,恶心呕吐,厌食、烦躁乱动,尿量减少或无尿,因此,发现塌方要及时抢救

1、救出险境。抢救全身被土埋者,根据伤员所处的方向,确定部位,先挖去其头部的土、物,使被埋者尽量露出。迅速清洁其口、鼻周围泥土,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口对口吹气,然后再挖出身体的其他部位。

2、对呼吸、心跳停止者,进行口对口吹气和胸部心脏挤压。

3、对各种外伤进行现场处置。

4、如果局部肢体受挤压,在局部解除压力后,应立即用夹板将伤肢牢牢固定住,严禁不必要的肢体活动,伤部应暴露在凉爽空气中,送医院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227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的的多发国,那么,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吧!

地震的逃生方法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1,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1,并去关火。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 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搭乘电梯的话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遥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列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于是,当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两大板块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地震等。

日本列岛按照地质构造可分为西南日本与东北日本两大区域。其界线为本州中部的糸鱼川静冈构造线。日本列岛附近是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同时日本列岛还处在环太平洋造山带、火山带、地震带之上。故日本为多地震、火山与温泉的国家。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本身就是一座活火山。据统计,世界全部芮氏规模6级以上的地震中,超过二成都发生在日本[21];而日本一国发生的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就占到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百分之二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震云是不是真的能预测地震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一直是人类最畏惧的自然灾害,因其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因此常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对于地震的预测,民间有种说法,就是天空一旦出现地震云,那就意味着即将要发生地震了。那么地震云是不是真的能预测地震呢?

地震云真能预测地震吗

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谈,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那么,地震云真能预测地震吗?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专家表示,对于地震云能预测地震这一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

地震云出现多久会地震

民间说法称,地震云出现后一般是在24小时-72小时之内会发生地震。但这也与地震云形状有关。为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条带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后会有地震;成平行或者放射状的云又称“排骨云”,现观测多为本地地震;而现有观点认为放射状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圆心。这两种云一般预示着2-6天后会发生地震;由大块云团在几小时内形成的松散成鱼鳞状的云团,多与“多条震云”同时出现,云团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预示着2-6天后会发生地震。

地震云案例

2008年05月09日,合肥大范围放射条带地震云,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

2010年1月23日西安高陵早八点半后出现鱼鳞状云,2010年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山西运城发生4.8级地震;

2010年4月12日18:27西安上空出现三条东西走向灰色地震云,云端指向西,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2014年08月01日傍晚,山东临沂出现不规则地震云;08月03日鲁甸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国地震概况及目前预报水平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强烈地震发生时建筑设施倒塌,同时会引起山崩、滑坡、地基液化、地裂缝、喷砂、冒水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破坏性地震还能引发火灾、水灾、海啸、泥石流和城市管道、交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而造成次生灾害,下面来看看我国地震概况目前预报水平是怎样的吧?

我国地震概况

地震活动地理分布是不均匀的、大地震往往只在某些特定地区发生。地震活动频繁且强烈区域称为地震区,许多大地震集中的狭长地震称为地震带。中国可划分为23个地震带。

1、郯城棗庐江带。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5、银川带。6、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带。13、天水-兰州带。14、武都-马边带。15、康定-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腾冲-澜沧带。18、台湾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天山带。23、北天山带。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本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我国当前的地震预报水平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做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我们的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我们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有地震异常就有地震吗?

在地震发生前,一般地都有大量的异常出现,但并不一定有了异常就发生地震,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实际的地震监测预报中发现,地震前兆有时具有非常复杂的属性。除了有前兆异常出现并且随后有地震发生的情况外,往往还有观测到前兆后没有发生地震的情况。那未为什么有前兆不一定有地震发生呢?这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前,在围绕将要发生地震的那个地区(即震源区),是一个应力高度集中的地区。由于应力集中和加强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所以如果我们的探测手段能正确地反映这个应力增强的过程,那末就等于正确地观测到了地震将要发生的前兆。然而,在应力加强和能量聚积之后,以什么形式释放能量,则有多种途径和可能。例如,能量可以以岩层突然的断裂错动形式释放,这就有地震发生;也可以通过沿软弱的结构面和断裂的蠕动,或通过小幅度、大面积的地形变而释放,这就无地震发生。这些不同的情况是由当地的地质条件所决定的。对此,我国已故的卓越科学家李四光先生早在1970年就深刻地指出,即使是到了地震预报过关了的那一天,地震预报也不可能是百发百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震级大于5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的地震灾害称为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2005年前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38万人死亡;1976年前的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整个唐山市瞬间成为一片废墟;1920年的海源地震死亡20万人以及东京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墨西哥大地震等等,都是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的、震惊世界的地震。为了减少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应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⑴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这是应急预案能够实现的组织保证。

⑵应急通信保障;这是应急预案实施的重要条件。

⑶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这是应急行动正常有效开展的物质基础。

⑷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优劣、多少和有无决定着应急救助的实效。

⑸灾害评估准备;提供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向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灾情信息,是地方政府作出应急救灾部署和决策的重要前提和依据。

⑹应急行动方案;这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今天小编对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地震历史记录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记录

1)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地震,估计震级达7级以上。

2)公元前7年11月11日,北边郡国发生地震。

3)138年2月28日,甘肃金城、陇西发生地震。

4)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发生地震,震级约8级或更大。

5)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地震,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6)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发生地震,估计震级为7.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历史上最大地震。

7)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5级。

8)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

9)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

10)1733年8月2日,云南东川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7.5级。

11)1739年1月3日,宁夏平罗、银川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

12)1833年9月6日,云南嵩明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达Ⅺ度。

13)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6级。

14)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8.5级的地震,震中烈度12度。

15)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发生震级8级的地震,震中烈度11度。

16)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发生地震,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烈度Ⅺ度。

17)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7.5级的地震,震中烈度10度。

18)1935年4月21日,台湾苗栗发生地震,震级为7.1级。

19)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

20)1962年3月19日,广东河源发生地震,震级为6.1级,是中国第一个水库诱发地震。

21)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地震。由两次大地震组成:3月8日,邢台隆尧县发生震级6.8级的大地震;3月22日,邢台宁晋县发生震级7.2级的大地震。

22)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县发生震级7.7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

23)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地震。地震震级为7.3级,震中烈度为Ⅸ度强。

24)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的地震。

25)1996年2月3日17时14分18秒,在云南省丽江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

26)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27)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

28)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181人遇难。

29)2017年8月8日21时,九寨沟7级地震。

今天小编对中国地震历史记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狗能预测地震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狗是哺乳动物犬科动物狼的一个亚种属寄生类动物,具有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狗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地震前狗的异常行为有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

今天小编对狗能预测地震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震科普安全知识

全文共 151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科普安全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地震科普安全知识二、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要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播放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如果暂时无法脱险,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时间就是生命。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要先救近处的人,先救青壮年,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 “生”、后救“人”;要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看过“地震科普安全知识“

地震科普安全知识一、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或桌子等坚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和使用电梯。

一位亲身经历过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们详细介绍了“伏而待定”的具体方法:“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

户外的场合,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危险之处,护住头,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另外,室外的人尽量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如遇燃气、毒气泄漏、火灾,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风绕到上风方向。

在百货公司、地下通道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灯也会即刻亮起来,要镇静地采取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

全文共 369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防震减灾知识

1、室内避震:

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平房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高楼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教室内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体育馆、影剧院避震: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2、室外避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外,应当远离室外危险物和危险场所。室外危险物包括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一旦震动停止,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操场避震: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街道上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开阔地避震: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遇到火灾时逃生: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遇到燃气毒气泄漏: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看过“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

2、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地震知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1.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2.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地点、震级和发震时刻。

3.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4.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5.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6.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

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7.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8.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9.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11.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

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2.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3.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4.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

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5.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2)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3)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

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

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1)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英国在地震带上吗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在大西洋沿岸,不处于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所以地震少。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世界总能量的80%,但其面积仅占世界地震总面积的一半。

环太平洋地震带,在太平洋西部大抵从阿留申群岛,向西沿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至日本诸岛、琉球群岛,至中国台湾岛,过菲律宾群岛、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南至新西兰为止。在太平洋东部,大致从阿拉斯加东岸,向南经加利福尼亚、墨西哥、秘鲁,沿智利至南美的极南端。这一带也是著名的火山带,它与中、新生带褶皱带和新构造强烈活动带是一致的。

欧亚地震带,也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总长约15000公里,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宽度,并有分支现象。环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其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

欧亚地震带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东去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至帕米尔北边,进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南边沿喜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经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至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这一带也有许多火山分布,比地震带与欧亚新生带褶皱带是一致的。

今天小编对英国在地震带上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防火防地震安全知识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的破坏力极强,一次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当于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火灾在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中较常见。1923年,日本关东的7.9级大地震造成14.3万人死亡,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有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烧毁的房屋却有70万幢,仅东京就有136处地方起火,大火将44万幢房屋化为灰烬,90%以上的死难者因火灾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时,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逆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体,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的较好办法。发生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今天小编对防火防地震安全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意大利位于什么地震带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位于欧亚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也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总长约15000公里,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宽度,并有分支现象。环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其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欧亚地震带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东去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至帕米尔北边,进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南边沿喜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经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至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欧洲很少发生地震,但意大利则是个例外,这是因为它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非洲板块每年都在以2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释放能量,这使得意大利随时处于地震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山脉绵延的中部地区。因此意大利每隔5到10年就会发生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从地质学角度分析,意大利所属的亚平宁半岛本就属于地震多发地,地质断层几乎贯穿整个国家。亚平宁半岛以西属于欧亚大陆板块,以南为非洲板块,后者以缓慢速度向北移动。此外,半岛以东还存在一个朝东北方向移动的阿德里亚小板块,几大板块间的挤压或者拉伸可能引发地质活动,待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

今天小编对意大利位于什么地震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

日本列岛正好坐立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由于太平洋板块稍薄,密度比较大,位置较低,因此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运动时,就会横冲至亚欧板块的下面,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之下,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产生火山爆发现象与地震。因此,日本会变为火山、地震的活动频繁地带。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据统计,世界全部里氏规模6级以上的地震中,超过二成都发生在日本。

日本发生大地震还会引起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今天小编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地震前兆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是相对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在农村更接近大自然,更容易发现大地震前,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

在农村会有水井,取的是地下水。在发生地震之前,井水的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在农村会养有牲畜、家禽,根据它们的变化也可以判断是否会发生地震。

1.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2.猪、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3.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4.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5.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今天小编对农村地震前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蟾蜍四处逃窜是地震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

发生地震前,蟾蜍会成群出洞。但是说蟾蜍成群出洞,四处逃窜就会发生地震,是不正确的。还有很多情况都会导致蟾蜍迁移,例如蛤蟆附近水域遭污染或者水源枯竭,也会导致蟾蜍的迁移。因此,在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

今天小编对蟾蜍四处逃窜是地震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浅源地震分为多少级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那什么是浅源地震呢?浅源地震一般是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它发震的频率最多,对人类的影响也最大,若以释放的能量多少来比较,百分之八十五是浅源地震。在大陆上,浅源地震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地震灾害主要由浅源地震造成,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浅源地震分为多少级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意大利为什么是地震频发的地区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纵所周知,地震是一种很可怕的自然灾害。而日前意大利又再次发生了地震。当地时间本月26日晚,意大利中部接连发生多次地震,多栋建筑物倒塌,目前该国当局正在评估灾情。据悉,此次地震发生的地区与意大利今年8月造成将近300人丧生的地震属同一个地区,那么意大利为什么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呢?

意大利地震多吗

意大利近年来频受地震重创,可以说意大利发生地震频率还是相当高的。2016年10月26日,两次强烈地震袭击了意大利中部的广阔区域,使8月遭遇致命地震冲击的人们再次感到恐惧,但是现在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据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发布的信息,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6日19时11分(北京时间27日1时11分),震中位于马尔凯大区的马切拉塔。意大利首都罗马震感强烈,记者可以感到吊灯摇晃、门窗震动。媒体报道说震区一些建筑物倒塌,附近的佩鲁贾、安科纳都受到地震影响。意大利媒体援引意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专家的话报道说,此次地震可能与8月24日意大利中部发生的地震有关。8月24日,意大利中部拉齐奥大区列蒂省发生6.0级地震,该地震造成297人死亡。

意大利地震为何频发

长久以来,生活在亚平宁山脉一带的的意大利人一直处于地震的危险之中。几个世纪以来,无数人在大大小小的地震中丧命。

简单来说,是非洲和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了地中海区域的地震活动。非洲板块每年都在以2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并释放能量,这使得意大利随时处于地震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山脉绵延的中部地区。根据公开资料,意大利每隔5~10年就会发生一次6.0级左右的地震。

另外,地中海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当地众多的老建筑是造成人员和财产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