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曹家堡遗址精选20篇

狮山海蚀遗址位于广东中山市沙溪圣狮村西面,据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家堡遗址,供大家参考!

浏览

1518

文章

1000

篇1:川陕蜀道遗址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川陕蜀道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川陕蜀道遗址道一又称阁道,栈阁。在广元市区北45公里朝天镇南北明月峡和清风峡中,濒嘉陵江东岸峭壁上。是古代川陕之间著名蜀道遗迹。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有不少描写,以唐李白的《蜀道难》最脍炙人口。栈道开凿始于先秦,《史记》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历代续有修葺。今阁道已废,岩壁上洞孔犹存。洞分上中下三层排列,中层孔洞用作插木桩,上铺木板以作行道,下层作支撑孔眼,上层用以搭篷蔽雨。每个洞孔约30厘米见方,深50厘米左右。远观栈道,宛若凌空廊阁,故又有云阁之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温宿阿古柏古城遗址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温宿阿古柏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阿古柏古城位于温宿镇老龙泉东北100米。清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侵略军侵占温宿后,修筑此城,盘居10年之久,故当地人称之为阿古柏城。城墙按地势而筑,西面、南面不见墙垣,北墙残长80米,墙基宽2.2米,顶宽1.8米,用土坯筑成,墙高2米。在城中部有l座120米长的方形土台,高约10米,部分地段已塌毁,黄土台约6米处的断面可看出文化堆积层,其中有兽骨层、炭灰层和夹存的陶片、石膏片等。城内东北角有相毗连的土坯墙建筑物。经考古人员考证定为官衙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山古城遗址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古城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古城位于大邑县三岔镇,该城址发现于2003年。高山古城遗址地处成都平原西南缘,岷江支流斜江河中游,面积约34.4万平方米,规模比宝墩古城小很多,但筑城时间推测比宝墩古城更早。高山古城平面形状略呈梯形,东城墙和南城墙尚残存于地表,其中城墙的东南角保存较好,墙体高出现城外地面约1.5米-2米。

2015年,古蜀文明八大古城之一的高山古城开始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并入选2015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据悉,高山古城发掘的116具新石器时代人类遗骨或许能够揭示古蜀人的来源。

2019年,高山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城墙遗址外侧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三岔镇:三岔镇位于大邑县城东南面,距离县城约16公里,幅员面积约41.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62个农业合作社,2个社区,35个居民小组,人口32081人,其中,集镇人口约6000人,有耕地面积约35901亩,境内有农村信用社2所;中学校1所,小学校1所,九年制义务学校1所;有幼儿园4所,其中私立幼儿园2所;现有重点企业6家,外资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440户。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位于曲江池遗址公园南岸,是西安曲江新区六大遗址公园之一,占地面积约70亩,其中建筑面积为4714平方米。园区整体风格极具秦风特色,以直线、几何、阵列等简洁的手法展示了秦文化的壮美、力量和宏大,与曲江的其他唐韵园林形成显著差异,成为曲江独具特色的秦风遗址公园。

园区分为展示馆区和遗址区两大区域:展示馆区主要包括新建游客服务中心、秦殇展览馆、曲江新区出土文物精品展馆。其中,秦殇馆以秦二世一生中经历的主要历史事件作为叙事主线,以秦国文明的兴起及衰落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线索,在展示秦代文明的同时也客观地描述了秦二世统治下秦文明从极盛到衰败的历史过程。利用声、光、电、影像、模型、道具文物等一些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历史故事与当代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现代化展览馆。

遗址区则包括原有遗存建筑山门、大殿、秦二世皇帝胡亥陵墓等。公园的遗址区着重表现强大的秦国盛极而衰的历史悲剧,整体上分为山门、大殿和秦二世皇帝墓冢三部分,遗址区内的建筑全部是历史遗留建筑,公园本着修旧如旧的遗址保护原则对其进行了保护和修复。

在展示馆区和遗址区的周围,是独具特色的秦风园林以及18组秦风景观小品,在这里,历史的动人画面一幅幅划过脑海,过去的壮烈豪情,过去的英雄气概,如今只剩下晓风残月,这凄美的风景与气吞万里如虎的隽永共同构筑了我们今日的曲江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票价格:旺季:20淡季:20

咨询电话:029-85428866

邮编:710061

景区地址:西安市曲江池南路252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黑水营古战场遗址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黑水营古战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黑水营古战场遗址

黑水营古战场遗址位于泽普县东北端依玛乡喀拉尤勒滚村,距离县城约15公里。黑水营之战是于清乾隆23年(1758年)10月至24年(1759年)正月,是清平天山南路之战中,定边将军兆惠叶尔羌城外坚守黑水营的重要战事。

战后修缮的麦得利斯教经堂,是喀什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教经堂之一。教经堂占地亩许,坐西朝东。门楼高6米,净深6米,宽4米,顶部绘有道教太极图案,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河州堡遗址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河州堡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州堡遗址位于酒泉市敦煌市肃州镇河州堡村。据文献记载,该城为清代修筑,因清雍正年间,自河州迁入移民而得名。城堡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南北长45米,东西宽47.8米,面积2151平方米。墙基宽2.7米,顶宽0.9米,高4.2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12—0.15米,墙顶部有女墙和瞭望孔,南墙有马道。城堡东南角、东北角、西北角各有一外突2米的多边形角墩。1992年被敦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遗址四周堡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金钟村寨子遗址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金钟村寨子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钟村寨子遗址,位于筠连县镇舟镇,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西倚高岩,面向东方,大约造于清代道光年间,为当地罗姓地主为躲避兵灾、土匪而修的防御性碉堡寨子。

镇舟镇:镇舟镇位于筠连县东南部,幅员面积63.4平方公里,距县城东南42公里,东接高坎,北界沐爱,西南与落木柔镇、团林乡毗邻,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88个社,人口19487人,其中农业人口18308人。 境内地质复杂,地下矿藏无烟煤丰富,石灰石遍布各村,有奇异的喀斯特地貌,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镇舟河贯穿全境,目前,已开发小水电站2处(洞口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白莲洞遗址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白莲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白莲洞高二十米,主洞面积774平方米,洞侧有地下河,长年流水潺潺,洞前有湖泊遗迹。周围群山环绕,景色秀丽。

白莲洞有中国第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室内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说明了在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煮熟食物了。华南古人类的洞天福地-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位于柳州市郊东南12公里,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白莲洞自然环境奇特,迂回曲折的洞中狭道全长1870多米。溶洞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洞穴低层,全长370多米的地下河道流水清幽,终年不息。

其洞穴堆积层中曾出土动物骨化石、牙齿化石和石器、石制装饰、原始夹砂陶片等文化遗物,包含着旧时器时代晚期经过中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连续单位,时间跨度达37000-7000年,这在国内尚属罕见。白莲洞遗址现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西柳州市南郊12公里的白面山南麓

类型:洞穴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平昌柳州城遗址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平昌柳州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柳州城遗址位于白衣镇白衣庵社区居委会,巴江河北岸的一、二级台地上,南略高北稍低,基本处于一水平地带,遗址呈葫芦形,北宽南窄,巴江河从遗址三面流过,呈半岛状,东西长65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320—350万平方米。东至巴江河鱼滩坝高出河面10—15米,南至巴江河中游白衣镇新街码头,西至巴江河中上游罗家坝,北至小角寺山脉。遗址内可见文化堆积厚达0.5米—2.5米,从罗家坝至鱼滩坝断断续续达12千米。地表采集点和发现文化遗迹达16处之多,分别为罗家坝的燕子坡、学堂坡、张家坝的关山、青杠梁、竹林地、丁子凤营、瘦大地、铜流溪、瓦子地、白衣农场、周家乡、石包梁、河滩三家营、老粮站、鱼滩坝的铁匠铺、大河嘴等。出土汉砖,陶器残片、瓦砾,民宅台基、院坝、排水沟、土城墙。有铭文“柳州城王元外”陶罐、千年陈水木等。发现有古井。从文化遗存分析,印证了历代志书记载“柳州城”属汉代古城遗址无疑。柳州城遗址对研究平昌汉代古城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白衣庵社区:白衣庵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干骨崖遗址及墓群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干骨崖遗址及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干骨崖遗址及墓群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丰乐乡大庄村西南1公里。是一处四坝文化与汉、晋墓群共存的遗址。分布于丰乐河东岸台地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1--0.5米。1986年发掘240平方米,清理墓葬105座。东南部为遗址区,出土有石斧、环形石锄、石磨盘、石矛和彩陶片等,北部干骨崖一带为墓葬区,皆为袋状土坑墓,以石块围筑或叠压尸骨。出土器物有陶、铜、石器及贝、骨器等。陶器多为夹砂橙红陶,并有较多彩陶器,彩陶纹样有回形纹、舞蹈纹、平行线纹、三角纹、动物纹等,器形有双耳罐、单耳罐、四耳罐、埙等。铜器有锛形斧、锥等。石器有斧、锄、磨盘、矛等。遗址区采集有金环、泥质灰陶方格盘等。并暴露有汉、晋墓葬。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分布、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哈拉库图城遗址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哈拉库图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哈拉库图位于湟源县城西35公里处的日月乡哈拉库图村。背靠日月山,南临野牛山,东与分水岭遥遥相望,北与石堡城互为抵角,规模较大。据文献记载为驻防之地,是当地的军城大本营,民国以后简称哈城。1993年6月,湟源县政府列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址建在一独立小山东坡处,扼守日月山及药水河上游,地势险要。城周长228丈(760米),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依山而建,西高东低,夯土筑。形制及布局平面呈菱形,很规范,在我省极为少见。除城址四面墙体东城墙已经拆除外,其余尚依然屹立,四角设有碉堡。东西各开一门,门处设有瓮城,西瓮城的门朝南开,平坦较宽阔,东瓮城门朝北开,便于南北通道的控制,利于攻守。城内有建筑遗迹5处,练兵场所、大小教场,遗迹现象还有灰层、灶坑、陶、瓷、碎砖瓦片等,曾出土唐开元通宝、宋天禧通宝、清康熙通宝等钱币。

据《丹噶尔厅志》载,为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筑,乾隆五年竣工,设守备驻防。此城从调查资料看,其北城墙有二次筑成迹象,下层夯筑类似唐代时期筑法,有可能清时筑城前即有城池。

乾隆三年(1738年),清政府增设丹噶尔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驻哈拉库图,归丹噶尔参将统辖。驻军有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一百名。驻军之举,肯定了哈拉库图为边陲关隘的地位。乾隆五年(1740年),川陕总督大学士郎阿据议奏请添设哈拉库图等八营堡,哈拉库图营驻军一百四十三名,千总一员。下辖日月山塘,窝卜兔卡汛,铁勉库卡汛。乾隆十二年以后,除增添、裁汰、移驻外,截至五十年止,存留马步兵仍保持一百四十三名。道光三年(1823年),鉴于哈拉库图为边内第一要冲,清政府将镇海堡守备移驻哈拉库图,哈拉库图营千总移驻镇海堡。由镇海堡拨添马兵二十四名,步兵三十八名,守兵三十七名。以后驻军因裁拨、裁汰、暂停募补等原因,时有增减。于民国3年(1914年)哈拉库图营裁撤。

名为城,但城内并无民房设施,也无居民居住。进入东门,横在眼前的是守备署旧址,俗称衙门,是守备办公之所,拾级而上,右侧是土地庙,再后是城隍庙、玉皇庙,左侧是山神庙,再后是关帝庙,玉皇庙后面即是西门。这些庙宇等建筑现在一无所存。出了东门,在龙山脚下,设南北街,曾建有过街楼。是繁华的商区,也是居民区。昔日南北街商店林立,湟源县城的洋行和“歇家”大户,均在这里设有分支商务办事机构,接待蒙藏商人,经营畜产业务。此外,在城外东北临河流处设演武场、趟窝(训练军马的设施)直至莫多吉村。隔河山坡有料瓣台,在城东南坡上有营盘台,系古营盘遗址。

哈拉库图城址规模较大,城垣较完整,形制为菱形,是青海境内古城的首例形状。城址的墙体、壕沟、角棱、瓮城等保存尚好,对研究古代军事、城池布局以及蒙、藏、汉等多民族的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十方堂邛窑遗址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十方堂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临邛镇十方村6、7组,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1300平方米,呈条状分布在南河南岸,遗址上散落大量的生产烧造工具垫圈、垫饼、支丁和匣钵。1983年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邛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多次对十方堂邛窑遗址进行调查。1984年—1988年、2005年经国务院、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考古研究所、成都考古研究所和邛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十方堂邛窑遗址Y1、Y3、Y5等窑包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土龙窑、马蹄形窑、唐代民居建筑遗址及作坊遗址,并出土大量陶瓷器物。十方堂窑址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发现的延续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窑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定边明城堡遗址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定边城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城堡遗址

定边县境内,现遗存的古城遗址,宋代有10处(包括西夏):冯地坑乡旧城、王盘山乡西海螺城、樊学乡石城子(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崾先乡安达城、铁角城,张崾先乡木瓜城,罗庞塬乡荞麦城,新安边堡城,油房庄乡黄花城等;明代10处:定边城,盐场堡城、砖井堡城,安边堡城,柳树涧堡城(明崇祯年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故里),新安边堡城,石涝堡城,冯地坑乡三山堡城,铙阳水堡,新兴堡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东莞村头遗址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东莞村头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村头遗址位于珠江虎门入海口东岸,珠江三角洲平原东南部,北距东莞市30公里、虎门镇6公里。遗址分布于村头村西的台地,面积约万余平方米。村头属海湾类型贝丘遗址,面积1万平方米,1989年、1993年经两次发掘,面积为3375平方米。堆积厚1-3米,可分早晚两期,晚期为明代中晚期村落遗址;早期是一处大型聚落遗址。不同功能遗迹布局有序,有南部低洼地垃圾区、中部偏北高坡居位区等。两区之间公共活动场所未发掘的北部,可能是墓葬区。清理十余座房基,均为平地起建,有圆形、圆角方形,还有柱洞、灰坑、排水沟。出土石器、骨角器一千多件。陶器以其形状、制法、陶色陶质和花纹构成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时期考古学文化陶器群典型特点。年代约距今3500年。

村头村遗址于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东莞村头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门镇:虎门位于珠江口东岸,面积178.5平方公里,下辖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12.4万人,常住人口超50万人。作为南国重镇,虎门的交通相当发达,水陆空三路无不便捷通达:水路,宏业货柜码头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沙角河仔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通航广州、深圳、香港等华南地区诸港;航空,虎门北接广州机场、南邻深圳机场、西近珠海机场;陆路,广深珠高速公路、S256省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

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于龙陵老城区中心的董家沟小河边,为当地董姓人家私宅。房屋始建于1921年,为一土木结构的串连式四合院,占地1.26亩,建筑面积367平方米,全院有大小房舍30间,内部装饰精巧华丽,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大院。

1942年日军占领龙陵后,被强占为城区日军慰安所。在1942年至1944年的两年中,长期住有从日本、韩国征来的15名-供日军官兵淫乐。

1944年10月远征军以10万人马围攻龙陵,在战斗最激烈的11月1日,这些无辜的-全部被日军押到观音寺脚下汤家沟枪杀或强迫服毒自杀。

此大院目前无人居住,自然损坏较为严重,面楼已经损毁。

地址:龙陵老城区中心的董家沟小河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个星佛寺遗址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七个星佛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位于焉耆县七个星镇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

七个星佛寺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残存佛像基座,窟内有乐伎、朵云纹、飞天等壁画遗存,出土泥塑佛、菩萨、天王,供养人等头像。

遗址196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七个星佛寺遗址。

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位于新疆焉耆县七个星乡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始建于晋代,是佛教东传西渐过程中重要的一处佛教场所的遗存,也是西域36国之一的焉耆国中最大的一处佛教场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寺院残存建筑93处,洞窟残存11窟。

该遗址中,出土了吐火罗文书写的纸质文书——《弥勒会见记》等一批罕见文物,对于研究古代焉耆史乃至西域社会发展史、佛教史、戏剧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该遗址是新疆仅存的、同时保有佛塔、佛殿、石窟的珍贵遗址群。洞窟的形制大致与克孜尔一期洞窟相似,壁画比较精美,佛像造型丰满和祥,具有犍陀罗和中原的风格。对于研究古代焉耆史乃至西域社会发展史、佛教史、戏剧史等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崇华沟遗址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崇华沟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崇华沟遗址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崇华沟村,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文化层厚0.40米—1米。遗址内有多处墓葬,多为石板棺(竖穴土坑)葬,个别为土窑。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也有个别二次葬。出土器物主要有彩陶、夹砂陶、骨珠、骨管、骨匕、骨针、石弹丸、石斧等。出土的彩陶色彩以红黑相间彩绘,纹饰严谨规整,主要为葫芦网格纹、锯齿纹和垂幛纹。

崇华沟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景泰县境内远古时期人类活动范围、生产生活方式及先民们创造的辉煌文化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200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泉镇:中泉乡位于甘肃省景泰县东南部,景白公路中点,距县城65公里,是景泰县的南大门。东至黄河沿岸与靖远县石门乡隔河相邻,南与白银区武川乡接界,西接大安乡,北屏米家山,总土地面积960平方公里。乡治脑泉村。中泉乡辖12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3679户,总人口16681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2元。实现生产总值4149.5万元,增长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石沟坪遗址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石沟坪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春秋、汉

石沟坪遗址位于甘肃省礼县石桥镇圣泉村,大部分布在西汉水和干沟交汇处的台地上,面积约40万平方米。分属仰韶文化晚期、常山下层和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西周、春秋和汉代等。

20世纪40年代由裴文中发现。遗址堆积丰富,文化层厚3~4米,断崖上暴露有大量的灰坑、陶窑和大面积的灰层,地表散布大量陶片。采集有泥质红陶、夹砂红陶片,以及泥质夹砂灰陶片、少量泥质灰褐陶片。

石沟坪遗址内涵丰富,是研究西汉水上游史前文化演变和早期秦文化的起源以及西汉水上游地区史前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等课题的重要遗址。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泉村:圣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青江驿遗址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青江驿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青江驿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村青江驿街道。

青江驿遗址为第二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至青江驿街道双界公路东侧20米,南至312国道北侧20米,北至通社便道,东至双界公路东侧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太平店镇:太平店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南接静宁县高界镇。国道312线和建设中的罗(汉洞)—定(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会宁县城30公里。现辖12村93社4448户21060人。境内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居住。全乡流域面积1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64亩,其中梯田6.9万亩,农业作物以豌豆、扁豆、荞麦、莜麦、小麦、玉米为主。境内梁峁连绵,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二阴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园子湾遗址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园子遗址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园子湾遗址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9年7月6日,园子湾遗址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遗址四周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遗址四周200米。

芦阳镇: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