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曹丕让人学驴叫【实用20篇】

浏览

3260

文章

81

篇1:为什么曹操和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计谋?

全文共 2170 字

+ 加入清单

刘晔,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名谋士,他和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宗亲,但是他选择的路却和刘备完全不一样。他成为曹魏的谋士,多次给曹魏出谋划策,并且提出过很多很好的建议。但是,谋士再怎么说也只是臣子,一切的决定权还是在主君的手里,刘晔提出的计谋再好,主君不予实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实上,曹操曹丕都曾经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以至于最终自己错过了非常好的机会,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听从呢?

一、13岁时一鸣惊人。他叫刘晔,跟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宗亲。但他的家庭条件可比刘备强多了,不但不用织履贩席,而且还有一位非常“狠”的母亲。

那年刘晔刚七岁,母亲便得了重病,临死前对刘晔道:“你老爸身边的一侍从,必会陷害咱家,等你和哥哥长大后,一定要杀了他,这样的话我死也就瞑目了。”

刘晔的母亲为何有此判断?没人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就是这位侍从必被刘晔父亲宠信,不然不会引起刘晔母亲的注意。同样从这件事可知,刘晔长大后之所以谋略惊人,恐怕多遗传自母亲这里。

当刘晔13岁这年时,他对哥哥说:“现在是完成母亲的嘱托的时候了。”哪料他的哥哥却说:“好啊,那你就去吧。”显然他哥哥不但打了退堂鼓,还有轻视刘晔的意思。哪料刘晔真就从容杀掉了那位侍从,立时全府震惊!刘晔的老爸大怒,刘晔却淡定告知:“我是完成娘临死前的嘱托而已。”

自然这事很快就又轰动了全城,恰好当时的大评论家许劭在这里避难,听闻这事后,亲自跑来看刘晔,当场放下一句话:这小子是王佐之才!许劭的评论是非常牛逼的,曹操年轻时就曾逼着他评论自己,结果许劭却根本不搭理他。引得曹操大怒,拿刀逼着许劭,你必须给我说道说道,这才换来了一句名言: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如今年仅13岁的刘晔得到许劭的推崇,自然名声鹊起。但通过“刘晔杀侍从”这事来看,刘晔的“狠”已暴露无遗,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从这点上来言,他跟曹操是属同一路人。所以刘晔最终辅佐了曹操父子,背叛“刘汉”,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献一计,若被曹操采纳,诸葛亮束手无策。如今已经是公元215年了,曹操率领大军功伐汉中的张鲁。而这时的益州,刚刚被刘备拿下。自古道: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曹操对张鲁的功伐,立刻引起了益州震动,被称为“蜀内一日十惊”。也许夸张了点,但足见当时曹操对刘备完全是处于压倒优势。

刘备只能一面祷告:曹哥我可不想念你,你也千万别想念我。一面拼命安抚内部,因为他是靠武力夺了刘璋的益州,内部是暗流涌动,而且又大战刚过,兵士都疲惫,需要休整。

随着张鲁投降,曹操于拿下了汉中,一脚踹开了刘备的家门。刘晔也跟随曹操前来了,并在汉中之战中多次献计,为曹操拿下汉中立下大功,于是刘晔便立刻献出一计:趁刘备在益州立足不稳,立刻攻击益州,如今蜀中是惊慌一片,只要大军猛扑而来,必会纷纷丢弃刘备依附咱。刘晔还指出:若是放弃了眼前这个良机,等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那以后再想干掉刘备就太难了。所谓趁刘备病,要他命,就在此举!

啥叫最狠谋士?瞅瞅刘晔!倘若曹操听从了,别说刘备会哭,就是诸葛亮也束手无策,因为曹操大军士气正旺,反观自己却“一日十惊”,这怎么打?诸葛亮只能劝说刘备,退回荆州汇合关羽,另图它策了。

可哪料曹操却未能采纳,无论当时曹操是何种理由,显然都是臭棋,因为很快便尝到恶果了。刘备在益州刚站稳脚跟,就迫不及待地出兵汉中,引发了曹刘的汉中大战。

曹操不但丢了汉中,夏侯渊也被黄忠斩杀。且更要命的是,拥有了汉中的刘备,羽翼彻底丰满,而关羽又趁机发动了襄樊之战,来了个水淹七军,于禁被擒,庞德战死……追其根由,就是因为曹操不听刘晔所言,放弃了攻击刘备的最佳时间所致。

三、再献一计,若被曹丕采纳,诸葛亮无力回天。公元220年,曹操死了!曹丕很快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当了皇上,对刘晔是异常器重和信赖。随着刘备发动夷陵大战,形势顿时紧张起来。孙权为了自保,向曹丕称臣,满朝文武纷纷向曹丕祝贺。曹丕也很得意,老爸曹操没做到的事,我做到了。

刘晔却面露担忧,对曹丕道:“孙权向您称臣,只不过是害怕你趁机出兵攻击东吴,他处于夹击之下必败。而我看这次孙刘大战,刘备必败,等到了那时孙权就立刻会翻脸,如今孙权最怕啥,咱就做啥,应趁机出兵夹击孙权。”

这条计谋的关键是,若孙权处于曹、刘夹击中,他焉能不败,那么他会向谁投降?只能是向曹丕投降,绝不会向刘备投降。理由很简单,一则是孙权杀了关羽,刘备能善待他?二则更重要的是,曹魏实力最强,自然是向最强者投降,这点上以后刘禅投降时,就得到了印证。

所以刘晔这条计,出兵是虚的,真正的意图就是逼迫孙权彻底投降罢了。若真发展到这种地步,诸葛亮只能是一摊手:没的玩了,以弱小的蜀国,对抗没有牵制和后顾之忧的曹魏,还有啥胜算?

须知诸葛亮后期敢那么嚣张的攻击曹魏,就是因为有孙权的配合和牵制曹魏,诸葛亮不用担心,曹魏举国之力反扑他。但曹丕却再次犯了跟曹操一样的错,未采纳!果真孙权取得夷陵大战的胜利后就翻脸了。搞得曹丕这个没面子,又不顾刘晔劝告,御驾亲征孙权,结果闹了个兴师动众,徒劳无功。

而孙权和刘备在曹丕的优势碾压下,摒弃恩仇又抱团在了一起。等于曹丕眼睁睁地放弃了,最佳一统三国的机会。

刘晔这位汉室宗亲,三国时期的谋士,也许没有郭嘉、诸葛亮、庞统、荀彧等出名,但从他13岁从容杀侍从,两次献计,差点提起结束三国历史来看,这三国最狠谋士,只能是非他莫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刘备的儿子刘禅,为什么比曹操的儿子曹丕差这么远?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说,刘备儿子刘禅是一个怎么都扶不起来的阿斗,非常有名的成语“乐不思蜀”也是出自他的经历,不仅将自己父亲一手打下来的地盘拱手送人,当了俘虏还表现出一种对故国没有一点的思念之情。反观对手曹操的儿子其他的先不说,但就说继承大权的曹丕,文韬武略,每一样都在刘禅之上,还超出很多,如果不是因为死的早,三国的走势也很难说。那么,为什么刘禅和曹丕会有真么大的差距呢?

要论“官二代”,曹操和刘备的儿子是标准的“官二代”。刘备的亲儿子有三个,大儿子刘禅,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都不怎么成器。最有名的当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曹魏,葬送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蜀汉江山,“乐不思蜀”地甘做囚徒。同为三国二代,刘备的儿子比起曹操的儿子来简直是有种不堪相比的意味,一个在地一个在天简直无法相比。作为同一代人,他们之间的差距为何这么大?

首先恐怕还是基因的关系。后世公认,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正面说,叫机智、果敢、有雄才大略,反面说,是狡黠、凶狠、怀狼子野心。而刘皇叔呢,仁厚、宽爱。两个个性气质完全不同的父亲,生出的儿子,遗传自然各异。曹丕比他的爸爸心眼更多,刘禅则比他爹更温和绵软。这是两人事业未来发展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关乎生长环境。曹丕早早地就参与到权力的运作之中,亲历了宫斗的惨烈,对皇权政治的认识极为深刻到位;阿斗幼年倒是随父南征北战,但他经历的似乎只有被人护持逃亡,入蜀后,又冰火两重天,安逸得只知斗鸡走马。

三是政治经验差异。曹丕生长在兄弟争宠的环境下,机变权谋这些政治手段,在他与同胞相互内斗的过程中,即已见识、练就和熟悉了,且组建了自己的智囊和执政团队。而刘禅,蜀汉确立的唯一皇储,一直又被先主刘备溺爱,养尊处优,静待接班在他这儿,是铁板钉钉的事,是故缺乏复杂权力争斗的历练,内心尚天真而质朴。

四是客观条件有别。曹丕提前有父亲手把手教其治人理政,而刘禅呢,不光有父皇罩着,最要命的是有丞相加军师的诸葛亮在。有诸葛在,连刘备都许多军机大事不用操心,更何况年少的太子刘禅,玩你的就是了。请看曹操和刘备分别给太子的遗嘱,不难弄清两个接班人的担当,在其父那里区别多大——曹操遗嘱:“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者,皆不得离屯部。”江山重要,安葬我是小事,稳固社稷是大事;刘备敕刘禅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显然,曹操对自己的儿子是有信心的,一以贯之地叮嘱其执政弄权;而刘皇叔呢,临死前只能无奈地托孤。两个接班人,谁能很快进入角色,擎起天下,不言而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曹丕真的是阴险狡诈吗?

全文共 1443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曹丕,可能有不少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阴险狡诈”这一类的形容词,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曹丕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但其实,罗贯中都已经把曹操黑得看不出原型了,曹丕自然也不会逃得掉,而且很多事情只要细细想想,就会觉得曹丕不仅不是心狠手辣,相反,与其它帝王比起来,已经是相当的心慈手软了。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曹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人们通常受《三国演义》影响,觉得曹丕是个奸诈阴狠的人,是个忘恩负义的汉贼。这种评价对曹丕而言是很不公平的,同样都是取代前朝,怎么不骂刘邦是秦贼?怎么不骂李渊是隋贼?怎么不骂朱元璋是元贼?没错,这几个皇帝都是凭借实力取代前朝,赢得相对光明正大,难道曹丕不是?

所谓贼,是偷取人家的东西才叫贼,可汉朝还有东西偷吗?早在董卓入京那时,汉朝就已名存实亡,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董,不过是一群军阀各怀鬼胎下的作秀,倒是曹操还有几分诚意。后来献帝逃出李傕等人的魔爪,连饭都吃不上,狼狈不堪,是曹操把他迎入许昌,才给了他一个安身之所。

曹操的目的或许不纯,但他实在也不亏欠皇帝,要知道其他诸侯连这点诚意都没有。曹操的权力与地盘,都是在战场上真刀实枪拼得,不是窃取的东汉皇室,他只是拿汉献帝装点下门面。曹丕的权力与地盘,是继承的父亲曹操,与汉朝没半点关系,他只是不再想要汉献帝来装点门面,不可以吗?怎么就成了汉贼?

曹丕没有篡汉,他称帝应该归为正常的改朝换代,和刘邦、李渊等人无异。

我们都知道,一般新皇帝登基后,往往会对前朝皇帝痛下杀手,包括他的子女亲族也可能遭受杀戮,这是为了防止前朝皇帝死灰复燃,比如王莽毒死汉平帝、朱温害死唐哀帝,又比如清朝统治者对明朝宗室大加杀戮。

但曹丕对汉献帝,简直不能再好,据史书记载,“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封公之四子为列侯”,“奉(不是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汉献帝不必对曹丕称臣,他的四个儿子全部封侯,等于说汉献帝除了没有皇帝称号,和以前根本没有两样,甚至过得更幸福,毕竟山阳国彻底成了他自己的地盘,所以汉献帝得以寿终,比曹丕还晚死八年。

《三国演义》除了指责曹丕篡汉,还有一事,即讽刺他冷血,没有兄弟情义,迫害一母同胞的弟弟曹植。其实,这事要放在平常人家,曹丕确实做得不厚道,但如果放在帝王家,那他可真算得上“仁慈”之君。

曹植当年可是曹丕太子之位的竞争者,历来宫廷太子之位竞争,失败者往往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最惨重的莫过于李建成几乎被李世民灭门,另外雍正对待八阿哥胤禩一党的阴狠也让人寒心。这样的例子可是不胜枚举,但曹丕仅仅只是逼曹植做个了七步诗,历史上有没有这事儿还有争议,即便有,也是说曹丕因此被感动,放过了曹植。

其实,曹丕压根就没有重治曹植的打算,只是想借此杀杀他的威风。如果他真想把曹植往死里弄,你以为一个七步诗就能感动他吗?别说七步,七十步,七百步都没用!想杀还得杀!可事实上,曹丕真就感动了,这说明他还是很在乎兄弟之情的,曹操去世时他幼子曹干托付给他,曹丕因此善待曹干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同时也说明,曹丕不仅在帝王届算得上友爱兄弟,也是个比较孝顺的人。历史上的曹丕,文武双全,既是一名出色的诗人,又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他的武功也不错,当时有名的武林高手邓展都不是他对手。

著名学者叶嘉莹评论曹丕:魏文帝在即位后,曾下了息兵诏,下了薄税诏,下了轻刑诏。他实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够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是很可惜,他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曹丕文武双全早期为什么还不得宠?正史上的曹丕是什么样的?

全文共 1834 字

+ 加入清单

等到曹操准备立储的时候,实际上也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曹丕一个是曹植。但是好像曹操更加喜欢在文学上造诣更高的曹植,而冷落了曹丕,其实曹丕和曹植比起来更加的全面一些,但曹丕在曹操面前还是不得宠。最后救了曹丕的还是因为大臣们认为曹操不应该废长立幼,这个传统还是必须要遵守,而且曹植多次闯出大祸,曹操也知道曹植并不适合打理国政。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深藏不露

这首七绝《燕歌行》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首完整七言诗。

虽然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那么豪迈;也没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那么悲壮。

但是短短一百余字,就把一位年轻的闺中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与幽怨描写的活灵活现,让看过的人忍不住轻声赞叹:有(niu)才(cha)!

寡恩好色

不过假如我告诉大家,这首诗其实是一位武林高手所作,不知大家会作何感想?

想来大家还是被曹丕深藏不露和寡恩好色的形象蒙敝了。

史书记载,三国时魏国的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曹子桓,生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六岁的时候,曹操就开始教他射箭和骑马,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骑射了!十岁的时候,曹丕跟从曹操南征张绣(这也太不把张绣当回事了,带着十岁的孩子,哪里像是去打仗的,完全是去受降嘛。)。结果大家都知道啦,由于曹操贪图人家婶婶的美色,张绣降而复叛,曹操这边损兵折将,猛将典韦、长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全部战死。

而十岁的曹丕竟然可以从乱军之中“乘马得脱”,这样的骑术绝对是很了得的。这次血的教训为曹丕取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

习文练武

从此以后,曹丕只要一有闲暇 ,就把习文练武、骑马射猎当成了自己的最大个人爱好 !

史书记载其“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一次他和他的族兄曹真,在邺城的郊外打猎,一天之内就打到了“獐鹿九,雉兔三十。”他的精湛射术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的首席幕僚荀彧听说他的射术高明,曾经向他请教:“听说你可以同时左右开弓,这应该相当困难吧?”,曹丕回答:“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真正高明的骑射术,弓箭就是你的双手,座骑就是你的双脚,在看到猎物的一瞬间,人是来不及做出思考的。你必须以最快速度在马上以任意角度射出你的箭,才算得上高手!

荀彧叹道:“到这种境界啦!”曹丕又接着道:“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意思是,本来没路的地方,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射箭也一样,只要你不停的练习,射中目标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能每发必中,也不算太稀奇!要在野草茂密的原野之上,纵马飞驰时,还能迎面射中野兽,侧面射中飞鸟,这样才牛!

曹丕这一番关于骑射术的高明论调,让荀彧和在座的其他人都拍手称赞——今天看来,他的这些关于骑马射箭的速度和精准度的理论,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因为不论你多牛的技艺,都必须要以实用为第一要素,就当时而言,只有骑在奔驰的马上还能百发百中——才是实战中最需要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曹丕的剑术相比他的骑射之术,显然又更进了一个档次。

史书记载,曹丕本人的剑术师从当时的剑术名家史阿,并且“学之精熟”。

有一次在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一干将领一起喝酒谈论剑术之道。这个奋威将军邓展,据说有空手入白刃的功夫,是此道的公认高手。酒酣耳热之后,在众人的推戴之下,两位高手自然免不了要切磋一番,几个回合下来,曹丕连续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席上观战的众将纷纷大笑。

邓展非常不服气:你只能打到我的手臂,打得到我的要害吗?曹丕解释说:我的剑法最讲究的是快,所以不敢攻击你的要害,怕误伤你。邓展不相信,坚持要求再来一发。于是,二人再次交手,结果曹丕真的击中了他的脸“正截其颡”,顿时观战诸将都吓到——“坐中惊视”。

也就是说,高手曹丕在说明了自己的剑术特点后,第二次和高手邓展交手。依然技高一筹,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今天,曹丕在剑术上这一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独到见解,得到了后世的武侠小说家们无限的推崇。

俗话说:不会骑马的剑客不是好皇帝!凭借骑射和剑术上的高超造诣,魏文帝曹丕应该也和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一起并列开国皇帝中的绝世高手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国时期曹丕刘备都相继称帝,为什么孙权等了8年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三国小编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会想到曹操刘备了,确实,曹操刘备都是三国非常著名的人物,在三国时候也是一统天下的国军,那么,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同是三国的国军,为什么曹丕刘备相继称帝了,二孙权为什么还要等8年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曹丕220年称帝,刘备221年称帝,孙权整整迟到了8年时间!

如果说曹丕称帝,这在当时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曹操之所以不称帝肯定有各种顾虑,曹丕称帝时天下已经三分了,手中的那个小皇帝一点用处都没有,当年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个时候已经毫无用处了,何必在自己头上再放一个主子呢?

至于刘备称帝,话说连曹丕都废汉成帝了,自然大汉的旗帜不能倒,正好曹丕来个神助攻,刘备称帝就理所当然了,更重要的是称帝一直就是老刘的梦想,不然早在荆州最落魄的时候,收一个义子,起个名字叫“刘封”,生一个儿子,起名叫“刘禅”,各取一个字,合起来就叫做“封禅”,在封建时代,谁有资格封禅?答案只有一个,皇帝!

曹丕在公元220年称帝了,刘备则是称帝于公元221年,和刘备曹操同一个时代的孙权为何整整迟到了8年时间?其实原因很简单。

天下已经三分,各自的疆域百姓大体上已经固定下来了,曹丕与刘备称帝“理所当然”,而孙权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若此时跟风称帝,土地不会扩大一点,百姓不会增加更多,一点实质性的好处都没有,弄不好反而会招来蜀汉和曹魏的联手进攻,当然孙权也是一个不肯吃亏的主儿,没有称帝就先称王,公元222年就被曹丕封为吴王,虽然是王,更是皇帝,该享受的自然不会局限于一个“王”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曹丕为何敢娶结过婚的甄宓?又为何要娶甄宓?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曹丕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他还是不错的,算得上能文能武的,虽然没有他爹曹操强,但是也不赖了,但是曹丕好像继续了他爹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喜欢人妻,话说这个曹丕竟然敢娶甄宓,他们可是抄了甄宓的家啊,杀了甄宓的男人啊,还有这个曹丕为何非要娶甄宓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分析如下:

一、从野史遗传学角度分析曹丕这么做的起因:

曹丕此人绝对很好的继承了其父亲曹操的特殊嗜好,喜好他人妻……

1、曹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被人们称为一代枭雄,但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奸诈之人,不管怎么说,他有一个被认同的喜好就是喜欢人妻。为此曹操曾经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看中了张绣的婶婶的时候,还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从中还折损了一员大将。

2、有其父必有妻子,而他的儿子曹丕似乎就完美的继承了他的这个特点,甚至更上一层楼,在曹操死后不久,他便霸占了父亲的妃子,乱伦之举,惊世骇俗,为世人所不齿,因此遗臭万年。

二、从帝王的心里学来分析曹丕这么做的动机:

1、曹丕此人如同其父,喜欢占有别人之物为己用,用意彰显自己帝王身份的威严……

2、曹丕在幼年一只活在曹操的阴影下,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他最后一但得势,其父曹操后宫的妃子,也就成了曹丕征服的对象……

3、曹丕占有甄宓的象征意义,既然文治武功都无法超越一代枭雄父亲曹操,那曹丕就采用另一种形式超越自己的父亲,恭喜,这次争夺甄宓这个女人,最后他成功做到了!

三、从曹丕的情感世界来猜测他为何敢这么做:

1、曹丕或许和自己的甄宓之间,早就在见面时,已经悄悄萌发了情感,或许是真爱,也未尝可知。

甄宓美貌世人皆知,先为袁绍之子袁熙之妻,后来曹操和袁绍开战取胜,城破,甄宓其实是曹操和曹丕父子俩同时看上的女人,曹丕或许在曹操生前还不敢太造次,只是暗地里先下手,在城破之时,先曹操一步带走甄宓,随后又多次请求,让曹操把甄宓赐给他,曹操,看到既成事实,迫于父子情面,只得答应。

一但曹操驾崩,曹丕自己登基为帝,大权在握,生死予夺,万人之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曹操后宫的妃子们当然也不例外……成王败寇,就算当初和结过婚的女子甄宓,行苟且之事,又有何不敢?

2、相信曹丕感情欲望的阀门一但打开,无人敢反对他,或许这就是所谓帝王的威严!

四、总结:

后世评论,好也罢,坏也罢,并不能掩盖曹丕在位时的其它功绩,至于曹丕的身后事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那就任由后人评说吧,哪怕是遗臭万年,相信一代帝王曹丕也会在所不惜,并不后悔,如果再活一回,相信他依然会去做这些事,可惜历史不能假设,青史昭昭,唯有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人物:曹丕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是什么人?

曹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魏文帝,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曹魏开国皇帝。论排行,他是魏武帝曹操的次子,但论嫡庶,他是曹操与正室卞夫人所生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又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40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40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首阳陵。

关于曹丕有哪些轶事典故?

关于曹丕比较著名的典故就是煮豆燃萁了。曹丕曾命他的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把他处死,曹植在七步之内便吟出“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非常惭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事《三国志》并没有记载,这首诗也没有收录于《曹植集》,其真伪历来争论不休。

曹丕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曹丕命令刘劭等人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第二,他的《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第三,他创作的《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

很多的得力大臣全部都拥护曹丕,这也让曹操认为曹丕一直都想要抢夺自己的权力,当时自己的身体健康能征善战,所以自然就会有一些心生忌惮。

曹丕虽然不受到曹操的喜欢,但是这也能够有效锻炼曹丕的隐忍力,能够成就大事者,基本上都会有着能屈能伸的性格,曹丕这种坚韧不拔的耐心也是作为帝王所应该具备的特点。曹丕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是做好又或者是做坏,从曹操那边,要么就是漠视,要么就是冷嘲热讽。曹丕虽然说并没有曹冲的聪明智慧,没有曹植7步成诗的才情,但是也会拥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一直都在奋勇杀敌,能够有效体现出积极向上,有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

曹丕虽然说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还有肯定,可是身边也会有许多的人拥护。甚至连曹植的老丈人也会比较喜欢他,在面临继承人的时候同样也会拥护曹丕,这也会让曹操觉得有一些震撼,同时也会心生忌惮,认为儿子在私底下肯定也会做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另外曹丕也同样会有司马懿这一个人物,在曹丕成功的这条路上,司马懿确实会拥有着不一样的作用。

在曹丕的身上也会拥有着一种帝王的吸引力,也同样会吸引众多的能人。曹丕在曹操如此厌恶之下,还是能够有恒心,能够有勇气,是因为他有野心,但是野心并不是得到父亲的认可,也并不是想和其他的一些兄弟去争一个你死我活,而是对于政治有野心有着统一中原的野心,这也正是曹操所需要的。就是因为这些也行,才能够有效延续远大的抱负,也不会去辜负曹操这些年来的坚守,还有苦心经营。

在进入到晚年的时候,曹操的身体逐渐的变差,这才开始发现原来被自己嫌弃的儿子,居然和自己的政治目标是完全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曹丕简介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他文武双全,文采出众,在他的统治下魏国的基业得到了巩固。

公元217年,魏王曹操立曹丕为世子。曹操去世后,曹丕受禅登基,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设立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他对内恩威并重,先后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曹丕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匈奴、羌等外夷,恢复在西域的建设。夷陵之战后,曹丕不满孙权的欺诈背叛,决定挥师南下讨伐吴国。魏军一路大捷,先后击败吴国大将孙盛、诸葛瑾等人。就在胜利在望之时,曹丕染上重疾,只得班师回朝与吴国握手言和。公元226年,由于伐吴之战途中久病未愈,曹丕在洛阳去世。此外,曹丕在诗、赋、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尤其擅长五言诗。并且与父亲曹操和弟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

曹丕有着兴国强兵、扫灭贼寇的强硬志向。他一生都主张征伐,并且渴望早日实现山河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曹丕怎么死的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是谁?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他曾经逼着他自己的兄弟,七步之内必须写成一首诗,不然就杀掉他,结果那首诗还比他有名气。究竟历史上曹丕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操作方法

1

曹丕在位六年,多次击败羌胡、鲜卑等族的进犯。但三次征吴,均无功而返,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阳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葬于首阳陵。基本上确定曹丕就是病死的。

2

民间关于曹丕的死因有很多说法:魏建立初期,曹丕对内政进行整改,还要与几个弟弟争权夺位,另外他几乎年年用兵,以至于劳累而死。累死的说法不靠谱,又不是他上阵打仗,大将都没死,到是他先死了。

3

黄初六年,曹丕在伐吴期间染上风寒,原本曹丕可能有受伤,旧伤复发又加上染了风寒,回洛阳不久就去世了。风寒在当时也算是一种大病,身子底子不好的,很可能就会死掉。

4

有一种说法是,曹丕的身体会如此不堪就是因为纵欲过度。曹丕有两位皇后14位嫔妃,经常通宵陪伴自己的妃子,让曹丕非常的劳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看来还是老和尚长寿。

5

其实曹丕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曹丕从小就文武双全,是曹操非常喜欢的儿子。但是等曹植出生以后,曹丕的地位就被威胁到了。毕竟曹操的眼光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特别提示

如此说来,皇帝后宫三千佳丽也是一种负累,怪不得古时候皇帝长寿的都不多,原来是死在这个色字。这种说法似乎也有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曹丕为什么要学驴叫?《世说新语》中曹丕学驴叫有什么原因?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说新语》当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曹魏的一名重臣,深受曹操喜爱和信任,同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他去世之后,曹丕带着众臣在王粲的墓前学驴叫。这就很让人惊奇了,现在看来学驴叫应该算是一件比较侮辱人的事情,为什么当时曹丕还带头学驴叫?驴与王粲有什么关系?曹丕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曹丕学驴叫的这个故事记载于《世说新语》中。《世说新语•伤逝》中记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至于曹丕为何在葬礼上学驴叫送别王粲,以史为鉴先从王粲的故事说起,了解了王粲,就知道曹丕为何要以士子的身份做出如此惊人之举了。

1.王粲文学成就极高

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是当时仅次于三曹(曹操、曹植,曹丕)的一流文学高手。而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学水平也高于他人。

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比其他六人要强。王粲一度被人和曹植并称“曹王”,可见其才华横溢。

2.深得曹操信任

王粲小时候被大文豪蔡邕赏识,王粲登门来拜访的时候倒履相迎,还对宾客说自认不如王粲,给王粲造足了声势。后来天下大乱,身材瘦弱的王粲投奔身高八尺的刘表,刘表是个外貌党,对王粲不够重视。结果等刘表死后,王粲带头劝说刘表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占据荆州后就任命王粲给自己当秘书“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后来曹操觉的王粲不仅文化水平高,而且在大局观上也很厉害,于是又任命王粲为军谋祭酒,参赞军事。要知道军师祭酒这一职位可是曹操给爱将郭嘉留的,军谋祭酒虽然不比军师祭酒,也算是王粲从一个文人过渡到了军事参谋上,这标志着曹操对他的信任进一步加深。等到曹操成了魏王,建立了魏国,又任命王粲为侍中。

经常关注以史为鉴的都知道,三国时期不论是丞相掾、军谋祭酒、侍中,这几个官职都是直接接触曹操的,非曹操亲信不可担任,可见王粲深受曹操信任。

3.保持中立不站队

在曹操手下办事,涉及到世子之争的时候,不论你站曹丕还是站曹植都会有很大的风险。杨修就是站错队没有及时抽身的最惨痛的案例。王粲却非常的聪明,无论是和曹丕还是和曹植关系,都以文会友,不远离也不太接近,相处的恰到好处。

曹丕和曹植,一来是因为文采,二来是因为王粲不趋炎附势,对王灿更是敬重。而王粲死后,曹丕带头在葬礼上学驴叫,曹植也为王粲写了诗文以示祭奠。可以看出王粲当时的地位。

4.很可能还有瘟疫的原因

建安二十一年,王粲跟着曹操征吴。二十二年春,在半道病卒,时年四十一岁。以史为鉴之前写过,建安22年发生了大瘟疫,建安七子之中,除了孔融被杀,阮瑀早逝,其余五人全部丧命于这场瘟疫。

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也死于建安22年的瘟疫。曹植在文章中也说:“(建安22年)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瘟疫的恐惧让大家兔死狐悲,做出一点出格的举动也可以理解。

好了,我们看了这四大背景原因,我们再来分析曹丕为何要带领大家学驴叫。

首先,曹丕当时还不是世子,他需要给别人做出礼贤下士尊敬贤者的这样一个态度,有利于自己世子的位置。另外曹丕自己带头学驴叫,还要看看谁跟着学,谁不跟着学,就可以得出那些人是自己的铁杆亲信,那些人还要发展一下。

其次,曹丕和王粲私人关系的确比较融洽,在朋友的葬礼上面对早逝的朋友作出这样的举动也不足为怪。

第三,魏晋风骨,初现端倪。比起竹林七贤的各种放纵,在魏国时期文人只是通过喜欢驴学驴叫来表达自己的独特。

第四,兔死狐悲。建安22年的大瘟疫对活着的人影响很大,像王粲这种贵族都避免不了瘟疫,曹丕估计也一度有了兔死狐悲的伤感。放纵一下自己的感情,也无可厚非。

以上四个原因恐怕就是曹丕带头学驴叫祭奠王粲的原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曹植最后是怎么死的?曹植玩权利为什么斗不过曹丕?

全文共 4643 字

+ 加入清单

曹植曹丕的一生到底谁才算真正的赢家呢?曹丕和曹植作为曹操最看重的两个儿子,所以为了太子位两人肯定必有一争。在学识方面曹植是要高于曹丕的,这点天下人都知道,但是论起权术曹植就不是曹丕的对手了。其实很多影视剧里会把曹丕放在弱势的一方,认为曹操还会废长立幼,其实曹操根本就不敢这么做,因为手下的大臣就不会同意。所以曹植才是那个最悲剧的存在,不过庆幸最后曹丕也是放了曹植一马,最后在忧郁中病死。

曹植是超一流的诗人,

又是一位权力游戏的玩家,

只是不清楚,是这种游戏塑造了他的诗情?

还是他的诗情被这种游戏有所耽误?

——书房书话

书房作者:南门太守(文史作家)

曹植是超一流的诗人,他的诗歌成就受到李白、杜甫、欧阳修等人的高度称颂。

顾实在《中国文学史大纲》中总结说:“曹植乃魏文学之巨擘,上接汉代,下通晋隋而独步之高才也。唐代李白、杜甫诸贤,莫不师其风骨。”

然而曹植又是一位权力游戏的玩家,只是不清楚,是这种游戏塑造了他的诗情?还是他的诗情被这种游戏有所耽误?

-1-

曹植,曹操的儿子。

曹操有很多儿子,史书里记载的有25个,曹植是这二十五分之一。

曹操的妻妾也有很多,具体有多少?史书没有一一列举她们的名字,只说她们被分为6个等级。

曹植的母亲卞夫人本是一名妾,后被扶为正室,位居6个等级中的最高一级,这一级只有她一个人。

卞夫人为曹操生了4个儿子,分别是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如果不出意外,曹操的接班人将从他们之中产生,曹植又成为四分之一。

曹彰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因为他长着一副奇怪的黄胡须,曹操对这个儿子相当喜欢。

但曹彰只有武略却没有文韬,他是一员猛将,《三国志》说他“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当此天下未定之时,不乏有成长为卫青、霍去病那样一代名将的机会。

只是,论统领四方、驾驭群臣,曹彰就差了很多。

至于曹熊,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死得很早。

如此以来,曹植又成为曹魏江山社稷的二分之一。

-2-

曹植比曹丕小5岁,从小就表现出文学方面的天赋,10多岁就能背诵诗论以及辞赋数十万言,擅长写文章。

曹操看了他写的文章,觉得不太像出自一位少年之笔,问曹植:“汝倩人邪?”这篇文章,你是请人代写的吧?

曹植跪下回答:“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我能出口为论、下笔成章,您要不信可以当面考考我,为什么要请人代笔?

不久,考试的机会来了,那是铜雀台刚落成的时候,曹操把所有已经开始读书、能写文章的孩子都叫到台上,以《铜雀台赋》为题,搞了场现场作文比赛。

结果曹植“援笔立成,可观”,不仅写得最快,文采也最好,曹操大为惊奇。

-3-

这篇《铜雀台赋》确实写得不错,赋中写道: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跟随我的丞相父亲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仰望长天,天空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父亲的丰功伟绩。

这真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可以看到漳河的水曲弯流长,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金玉的龙凤雕像。而东西两侧还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低头可看到王都的宏大壮丽,抬头可以看到云霞轻慢浮动。

在高台上,众多才子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天里百鸟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已经立起来了,那么父亲的宏愿必定能实现!对天下施仁政,使人们对王都倍加恭敬。有人说只有齐桓公、晋文公的时代才算盛世,这样说其实根本不知道到底何为圣明?

现在已经很好了,恩泽已经远扬天下了!成功辅佐皇帝,使四方得到安定。顺天应时而行,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

希望父亲永远尊贵而没有终老的一天,希望父亲的地位会和东皇太一一样,希望父亲的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太空。

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希望这高台永远牢固,希望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这篇赋文文采华美,在有限的时间里能一挥而就,没有极为扎实的文学功底难以做到。

-4-

曹植就是天生的诗人,因为他有浪漫的天性。

曹植性情随和,为人坦率,没有架子,坐的车子、穿的衣服都不讲究,每次遇到曹操提出问题,他反应都很快,能立即答对,这令曹操“特见宠爱”。

曹操有意栽培曹植,封他为平原侯,又命他“开府”,也就是组建办事机构,承担一定职责,曹操安排了一些有能力、有名望的人到曹植身边工作。

书法家邯郸淳小时候有神童的美誉,投奔曹操后,曹操一纸调令把他安排到了平原侯府中。

初次见面,曹植就给邯郸淳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那是炎夏里的一天,天很热,见了面,本应礼节性地交谈一番,但曹植招呼也不打一个,径直起身离去。

正在邯郸淳一脸尴尬,不知该留该去时,曹植又回来了,原来他洗澡去了,现在披着头发,光着膊子,坐在那里就与邯郸淳交谈起来。

邯郸淳发现,之前沉默寡言的曹植原来口才是那么好,一张嘴就滔滔不绝,激动处,一会儿舞剑,一会儿又吟颂诗文,又“诵俳优小说数千言”,中间都不带歇气的。

激情充分释放,曹植这才坐回原处,漫不经心地问道:“邯郸先生,您到我府上来,是做什么来着?”

邯郸淳再一次说明来意,曹植于是“更著衣帻,整仪容”,但也不谈公事,而是与邯郸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曹植从三皇五帝说到历代贤君名臣,品评他们的优劣,从古今文章的得失说到如何当官、如何用兵,皆有非凡见解。

之后摆酒饮宴,一座皆名士,但也有听曹植一个人演讲的份,“坐席默然,无与伉者”,众人想插话都插不上,曹植还不时招呼下人们添酒加菜。

这次谈话和这顿饭让邯郸淳赞叹不已,邯郸淳“叹植之材,谓之天人”。

-5-

天人,可以理解为天才之人。

不过,也可以理解为天真之人。

曹植大概是这二者的复合体,他是个绝对的天才,但也有天真浪漫的一面,这样的人容易引人瞩目,但也容易干一些傻事。

曹植干的最大一件傻事,就是卷入了那场夺嫡之争。对曹植而言,政治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他的天才在这里无从发挥,他玩不起这样的权力游戏。

但也许是出于建功立业的本能,也许是被时代和众人所推捅裹挟,也许被人利用,曹植义无反顾地跳进了权力的漩窝,结果被无情地吞噬。

-6-

曹植在那个时代文才最高,甚至被称为“天下才共十斗,子健独得八斗”,但他最终没能成为魏文帝,成为魏文帝的是他的哥哥曹丕。

出于猜忌的心理,曹丕对曹植一直很防范,数年间,曹植先后被封为平原王、鄄城王和雍丘王,封地一改再改,也是防范的一种措施。

曹丕驾崩的前一年,即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魏军东征孙吴,曹丕在途中专门去了趟雍丘,与曹植有过一次长谈。

这是兄弟二人的最后一次谈话,具体内容不详,但谈话的气氛应该不错,曹丕走时下诏为曹植增加封邑500户。

曹丕去世后,儿子曹叡继位。由于早年的一些特殊经历,魏明帝曹叡对曹氏宗亲的态度有所缓和,父亲的这些兄弟、自己的叔叔们处境都不怎么好,曹叡更能理解和同情他们,然而要改变父亲苛禁宗室的政策,曹叡还下了不那样的决心。

所以,魏明帝继位以后曹植等人的处境虽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依然远离着政治,他们在各自封地过着看似逍遥实则形同被软禁的生活,曹植一度被改封为浚仪王,次年又复为雍丘王。

对曹植而言,侄子继位,燃起了心中本已冥灭了的抱负,他觉得自己“抱利器而无所施”,于是向魏明帝上表要求出来做一些事。

-7-

这份上表,在收入《曹植集》时被定名为《救自试表》。

表中,曹植开篇先提出士人生于世,应“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也就是在家里应该事奉父亲,在外面应该效力于君王,不能坐吃等死、无所事事,像《诗经》里所说的“素餐”那样。

接着,曹植说自己蒙受国家的重恩已历3世,现在国家正处于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而自己只能窃位东籓,虽然爵在上列、爵重禄厚,但无德可述、无功可纪,恐怕被人讥讽。

曹植举了很多古人的例子,说明人生在世需要建功立业,而不是安于享受。比如霍去病,汉武帝要给他建造府邸,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曹植用霍去病的话传达出自己的心声。

曹植说自己随武皇帝多次征伐,曾南到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希望能发挥自己的“锥刀”之力,或者让自己“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舟之任”,也就是编入队伍中充当一名校官,或者去率领一支水军,自己一定会乘危蹈险、突刃触锋,需要的时候一定会冲在最前头。

这份上表写得挺长,看来曹植不仅动了心,也动了真感情。

-8-

曹植的这份上表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这个时间,有点儿不凑巧。

这一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明帝为解危局,御驾亲征来到长安,诸葛亮因街亭失利而退兵。

魏明帝本想在长安多呆一阵,看看诸葛亮回师汉中后还有什么举动,但洛阳方面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不得不赶紧返回。

就在魏明帝御驾亲征长安期间,洛阳到处流传着一个谣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说魏明帝被诸葛亮打死了,曹魏的大臣们正在商议迎请雍丘王曹植继位。

这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它来得却十分突兀。曹植已经有很多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把他抬出来,背后一定有文章。

这个谣言不可能是曹植散布的,因为那样做毫无意义,只能给自己找麻烦。制造和散布这个谣言的无外乎是两种人:

曹魏内部的反对派,他们或反对曹魏政权,或只反对魏明帝,总之希望曹魏混乱或分裂,之后趁乱起事,混水摸鱼;

曹魏的对手,最有可能的当然是蜀汉,孙吴也不能排除。

利用谣言打击对手属于舆论战,也是作战的一种形式,魏、蜀、吴三方都向对方互派有不少间谍人员,搜集情报、搞暗杀等活动之外也负责制造谣言,从内部扰乱对手,这次洛阳突然冒出来这样一个谣言,诸葛亮的嫌疑最大。

这个谣言流传甚广,弄得人心惶惶,“京师自卞太后群公尽惧”。最后,看到了孙子平安回来,太皇太后卞氏才悲喜交加,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卞太后“欲推始言者”,也就是追查谣言的源头。

但魏明帝不同意,他苦笑着道:“天下皆言,将何所推。”

所有人都这么说,又该追查谁呢?

-9-

谣言之所以流行,大家乐于传播,是因为人心有所指向。

在魏明帝看来,大家对自己继位以来的作为或许多少有些不满,所以才希望皇权易位,这是一种伤痛,魏明帝不愿意追查下去,就是希望这种痛到此为止。

但是,曹植的那篇满腔热情的《求自试表》自然不可能有下文了。

不过,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任何反响,就在这份上表发出的第二年曹植再次改封,这一次的地点是东阿。

雍丘属豫州刺史部陈留郡,即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大学者蔡邕、才女蔡文姬的故乡,当年曹操曾在此亲自指挥过雍丘之战,这里相对比较贫瘠,曹植被封为雍丘王5年,为改变这里的面貌,亲自组织大家种植果树,迄今累计种植了5万多株。

东阿县属兖州刺史部东郡,在当时自然条件要好得多,所以这次改封与前几次不同,是从贫瘠的土地“转居沃土”。

据说这次改封是太皇太后卞氏提议的,她说雍丘低洼潮湿,所以把曹植改封到东阿,还特意强调先派人去问问曹植的意思,如果同意再改封。

曹植于是离开了居住了5年的雍丘来到东阿,魏明帝还下诏从国家仓库里拨出5000斛粮食补助他。

处境虽然改善了不少,但曹植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理想却一直未能实现,曹植仍然在他的封地过着寂寞的日子。

3年后,曹植在忧郁中死去,年仅41岁。

遵照曹植的遗愿,人们将其葬于东阿的鱼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国机密中刘平和伏寿最后在一起了么?曹丕曹节却当上了备胎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平和伏寿终于是喝了合卺酒,但是这两人在一起却把曹丕和曹节两兄妹给彻底伤到了。这也是三国机密让人诟病的一点,刘平难道真有这么大的魅力么?可能还真有,谁叫他是主角呢,而且刘平也并不是刘协,可要比刘协厉害多了。这段时间伏寿和刘平肯定要恩爱一段时间,之后这四人必将上演大的狗血剧情,你希望谁能走到最后呢?

此时的天子刘平和皇后伏寿来到了卢龙城守卫此城,鲜卑人本就骁勇彪悍再加上鲜卑学会汉军的战术阵法,这卢龙城快被鲜卑人给攻破了,鲜卑首领拿汉军的士兵当靶子射入卢龙城墙,鲜卑人果然残忍,把汉军的士兵当靶子射,调到地上士兵身体被摔的四分五裂,粉身碎骨,接着鲜卑人又拿一个士兵开始当靶子射,天子刘平才知道只有杀人才能救人,以前的仁慈在战场上也救不了士兵,于是就射死了将要被当成靶子射的士兵,天子的这一剑吓得鲜卑人暂时撤军了,军队里不准喝酒,刘平就偷偷带酒跟皇后偷喝,还为皇后做了一顿饭。刘平担心今晚恐怕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皇后希望小叔刘平今晚以丈夫的身份陪自己,刘平来了一句“我也不相等了”,刘平说今晚可惜只能给皇后这样的合卺酒了,皇后伏寿并不介意,皇后只要知道刘平不介意自己是他的嫂子身份心里爱着自己已经心满意足了,所以高兴皇后回了一句“哪有比今晚更丰盛的婚宴啊!”刘平就这样跟皇后算是简单的喝了合卺酒就要入洞房了,而站在外面的曹节看见刘平和皇后的这幕心碎了,看来曹节也是非常爱皇帝刘平的,看见自己心爱的男人跟皇后又亲又抱的难免会伤心的。

曹节不忍再看下去了就离开了,看到这幕我就看想起了之前的那一幕,曹节的哥哥曹丕也是在外面站着看着皇帝跟皇后又亲又抱的,曹丕吃醋的站了一夜才离开,这曹家两兄妹,曹丕爱上了皇后伏寿,曹节就爱上了天子刘平,可惜曹氏兄妹二人的爱注定是得不到皇帝和皇后的回应的,即使曹丕日后当上了皇帝也得不到皇后伏寿的心,即使曹节当上了天子刘平的皇后,曹节也得不到天子刘平的心,只可惜爱上了自己不该爱的人,上次是曹丕,这次是曹节站长外面看着心爱的男人刘平跟皇后又亲又抱的,今晚注定是个不眠夜,刘平跟皇后终于同床了,而曹节今晚恐怕也是难以入睡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曹操一生那么多儿子,为何对曹丕那么好?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一生可以说是有非常多的儿子的,25个儿子,这个数量在古代也是相当多的了。然而尽管有这么多儿子,却没有出现什么争夺,曹操确立啦曹丕作为了继承人之后,可以说曹丕的位置就一直很稳,后来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又从汉献帝手中得到了皇位,究竟是曹丕有什么过人之处,还是曹操对曹丕另眼相看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曹丕最满意的儿子

中国历史上有一人被称为“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他就是曹操,曹操在政治、军事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和水平,即使是被神话了的诸葛亮在当时面对曹操的进攻,仅一人也无能为力,只能联合东吴孙权抱团取暖,可见曹操的军事用人方面水平极高,不仅如此,曹操还是我国“建安风骨”的发起人和领军者,为我国的文学创作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而且曹操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三人并称为“三曹”,来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

但曹操除了军事、文学上的造诣还有一项“癖好”鲜为人知,那就是喜爱美女,而这种喜好到了什么程度呢?曹操攻下下邳擒拿吕布时,看见貂蝉国色天香,便什么也不顾,将貂蝉一揽入怀,为了去人口舌,将千里宝马“赤兔”送与关羽。据统计,曹操一生至少有15个老婆,而曹操的儿子则多达一个排,整整25个!真让人不得不服。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壮志踌躇,挥兵南下,但被孙权、刘备联军,以假投降的黄盖作为诱饵,带着浸满油的船只假意接近,结果被用火攻击败于赤壁,史称“赤壁之战”。战败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逃跑,筋疲力尽。回去以后,53岁的曹操感觉自己身心乏惫,开始了立储之事,曹操虽然有25个儿子,但他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原配卞夫人为自己生下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2、曹操为何对曹丕那么好

曹操刚开始比较关注看好曹植,因为曹植从小便文学天赋秉异,曾年仅七岁就能写出精美的诗词歌赋,而且不追求华丽服饰,这让喜爱文学歌赋的曹操对他这个儿子很是满意,有意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在铜雀台建成时,就首先让曹植登台作赋,曹植也比较争气,在台上“援笔成立”,惊坐四方,相对比之下,沉默寡言的曹丕就没有什么显著的优势能和曹植抗衡,正当曹操打算立曹植为太子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让曹操改变了心思。

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植都想在父亲曹操面前好好表现,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情有多深,曹植捶胸顿足,说了一大堆辞藻华丽的额诗词来歌颂曹操,这让曹操听到了很舒服。但是转过头一看,发现曹丕跪倒在地上默默流泪,周围的人都被曹丕感染了情绪,也都开始放声痛哭,这个举动让曹操觉得前面曹植的诗词是多么虚伪,而曹丕对自己才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真实情感流露。

后来曹操愈发发现曹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仅嗜酒成性,而且消极怠工,耽误了很多重要事情,而寡言而干事的曹丕却越来越像自己,就跟自己年轻时一模一样,于是最终权衡让曹丕做了太子,而对曹操当初看好的曹植的,却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皆以至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这个评价彻底否定了曹植,而一直隐忍到最后的曹丕获得最终的胜利。3、曹操为何选中曹丕

1.曹丕是嫡长子

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继承制度,如嫡长子继承制、禅让制、推举制等等,汉人王朝主要使用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曹丕虽然排行老二,但却是嫡长子,老大曹昂是庶出,没有继承的可能,所以从根本制度上来说曹丕是最正统的继承人。

2.曹丕的军事统率能力强

因为是嫡长子,所以曹丕自小便被曹操带在身边,经常要跟着曹操一起外出征伐。久而久之,曹丕也养成了良好的军事统率能力能力,这一点除了老三曹彰能与之相比外,其他十几个兄弟无人能胜过他。

3.曹丕熟悉如何处理政事

别看曹丕看上去十分平庸,其实不仅有军事统率能力,在政事上的处理能力也很高。24岁时,曹丕就成了副丞相,对政事的熟悉程度极高。曹丕在掌权之后,可以实行九品中正制、严禁宦官干政等政策,前者缓和了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为他称帝奠定了基础;后者则解决了汉朝出现的一大问题,保证皇权不受威胁。

4.曹丕的性格更适合继承大业

曹丕心思缜密,还很注重表面功夫,这样的性格更适合当继承曹操的丞相之位;而反观曹植,他的性格就有些率性而为了,甚至有些刻薄,曾经送给杨修的信件中,他就直接讽刺孔璋,孔璋曾自诩可以和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长卿对比,结果曹植称他为“画虎不成反为狗”,这样的性格是适合继承大业的。

其实不管是曹丕也好,曹彰、曹植也罢,都不是曹操心里最满意的继承人,曹操更想传位给曹冲。曹冲是出了名的神童,而且性格仁厚,不仅是曹操宠爱他,连不少大臣都对曹冲另眼相看。然而曹冲没能活到成年,13岁时因病夭折,曹操后来对曹丕说出了流传千古的一句话:“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孙权什么时间称帝?为什么他比曹丕和刘备晚了那么久?

全文共 211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严格来说应当是魏蜀吴三个国家建立之后的时间段,但实际上,很多人会把在此之前的,从黄巾起义开始的时间都算在三国的范围之内。三国正式建立的时间,应当在孙权称帝之后,他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称帝的,他称帝是什么时间?为什么相比刘备的221年,曹丕的220年,孙权称帝会晚了那么多年?

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而称帝;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效仿光武帝刘秀的例子而称帝。孙权虽然统治地域、麾下军力都强于刘备,但他想要称帝,却完全不合法统,名不正言不顺。

江东孙氏出身微寒,孙权的曾祖父只是个无名瓜农,此前祖先全不可考,难比蜀汉作为汉室帝裔的正统号召性。因此,为了找寻到自己称帝的合法依据,孙权才耐心等候,从继承孙策基业,坐领江东起,花了近三十年时间,终获成功。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领江东五郡(丹阳、豫章、会稽、吴郡、庐陵郡),和曹操交好,受封“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又击杀叛变的庐江太守李术。

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赤壁之战大破曹操,收取江夏郡、长孙郡北(改为汉昌郡)。

由刘备上表,孙权从此自称“车骑将军、徐州牧”。鲁肃等江东群臣,从此称孙权为“至尊”,以示尊崇。(“至尊”本为天子的别号)

公元210年,孙权派遣步骘率千人南征,交州九郡望风降顺。

公元215年,孙权和刘备签订“湘水之盟”,收取长沙、桂阳二郡。

公元219年,孙权联合曹魏,袭杀关羽,斩俘刘备军约五万人,于禁部降卒三万人,夺取荆北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并被曹操控制的汉朝中枢,加封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南昌侯”。

公元220年,孙权遣使支持曹丕代汉称帝,并将魏国降将于禁等送归。

公元220年11月,曹丕赐孙权九锡,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公元221年-公元222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的复仇军,并在猇亭之战大获全胜,斩杀蜀军四万人,武陵蛮军万人。

公元222年, 因为孙权屡次拒绝曹丕的派遣其子孙登为人质的要求,魏国三路大军南征,被吴将朱桓、朱然等击退。

公元222年底, 孙权派邓泉至白帝城拜谒刘备,和蜀汉重新和好,又暗中派遣间细,暗通南中豪强雍闿等人。

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逝,雍闿趁机起兵,杀建宁太守正昂,又把益州太守张裔绑缚吴国,孙权封之为永昌太守;越嶲郡杀死郡将焦璜,牂柯郡杀掉从事常颀,南中三郡皆反。

公元223年11月,蜀臣邓芝访吴;应其所请,孙权放还张裔。

公元224年夏, 吴臣张温访蜀。蜀、吴两国重新通好。

公元225年3月, 诸葛亮南征,雍闿被杀,孟获代之为叛军首领,到秋天,孟获降伏,南中乱事平息。

……

看时间表可知,显而易见,如雍闿等蜀汉南方的当地豪强,在孙权的策动下起兵席卷南中三郡,最终却只是被孙权当做了和蜀汉重定盟约的棋子,卖了个好价钱。

正因为此时的蜀汉政权,前后丧师约十万人(关羽军团3万+荆州留守军数万+刘备中军主力4万+武陵蛮1万),骨干将领折损无数,内外交困四面楚歌,因此才不得不在新的盟约中承认了东吴对荆州的所有权。

诸葛亮此后的第一、第二次北伐,正是蜀汉以实际军事行动,表达了再不会计较荆州和猇亭两战的旧怨,随着蜀军北进,曹魏也将重兵西移,孙吴北方战线的压力顿减。

而且,此时蜀汉的国力、兵力、版图均已经被严重削弱,对东吴处于1:2的劣势。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诸葛亮不得不做出意识形态的重大让步,放弃了蜀汉政权政治上的核心竞争力,公开承认了孙权称帝的合法性,两国竟实现中国历史上空前而非绝后的“二帝并尊”。

得到了自称继承两汉法统的蜀汉政权的认可后,孙权从“吴王”变“吴帝”,就不再只是自说自话的闹剧,因而也具有了相对的合法性。在石亭之战,陆逊率军重创魏国曹休军团,斩首万人,令曹魏数十年兵锋不敢南进后,孙权终于可以安心称帝,也终于能放心将都城从武昌迁回建邺。

孙权继位年仅十八岁,无论政治还是军事,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淮泗创业元老、江东世家大族;在各方势力有意无意的掣肘下,吴军在淮南方向的攻略屡遭败绩,成就了张辽、乐进、满宠等人的一世功名,也给孙权留下“不善战”之恶名。

可孙权还是历时二十年努力,将版图从孙策时代的五个郡扩张到三个州二十余个郡,更把自己从杂号将军、会稽太守,变成了吴国开国皇帝。

赤壁之战后,因为资历和经验不足,孙权一度被经验丰富的“老革”(老兵油子)刘备戏耍,自己四战巢湖,独抗曹操几十万大军逼凌,前后整整十年,反让刘备空手套白狼,从一个依附自己的附庸到尽取荆、益两州,竟成汉中王。

为人作嫁十年后,孙权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名真正成熟的政治家,将权谋手段运用得炉火纯精。

他通过从白衣渡江到“二帝并尊”这十年间一系列外交和军事手段,将刘备、曹操、曹丕等天下枭雄尽数戏耍,迫使千古奇才诸葛亮也不得不妥协,不但成功称帝,更获得了一个持续整整四十年的稳定吴蜀联盟,还让东吴的国力兵力和版图始终保持了对蜀汉两倍以上的优势,因而在同盟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不至于重蹈赤壁之战后被刘备“反客为主”的覆辙。

对于一心割据江南,从来并无一统天下之念的孙权而言,此番操作确是出神入化,无可指摘了。无怪后世有南宋豪杰辛弃疾,对孙权甚是推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曹丕有哪些著名的诗词?曹丕文学为什么比不上曹植?

全文共 1824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和曹植虽然是兄弟,但他们之间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谁让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呢。不过看曹操的后代的确是比刘备还有孙权的后代厉害太多了,这也是三国中曹魏最大的优势。其实曹丕的文学天赋放在当时已经可以算做名士了,只是无奈自己的弟弟曹植在这方面更加的突出,而且非常令曹操感到欣赏。像曹植的七步诗使我们最熟知的,那曹丕到底是有哪些著名诗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位6年的魏文帝曹丕因病去世,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很多 :

西晋史学家陈寿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评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援,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měng)焉。

毛泽东评曰: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一家两代人都有才华、有名气,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哪!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刘勰在评论曹丕的才情时说,“乐府清越,《典论》辨要”(《文心雕龙.才略篇》),以“辨要”二字概括《典论•论文》的特点,是非常准确的。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曹丕的诗歌创作,也是不让其弟曹植专美。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曹植列为上品,曹丕视为中品,曹操贬为下品,许多人都不能同意,认为甚欠公允。郭沫若从建安文学的特色是抒情化和民俗化的观点,认为“(曹植)好摹仿,好修饰,便开出了六朝骈丽文字的先河。这与其说是他的功,毋宁是他的过”。相对来说,曹丕的成就十分明显,他说:他的诗辞始终是守着民俗化的路线。又如他的《燕歌行》二首纯用七言,更是一种新形式的创始。特别是他的气质来得清,委实是陶渊明一派田园诗人的前驱者。他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燕歌行》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完全不落《洛神赋》下风。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赋多慷慨悲壮、浑然大气。体裁属于汉赋,此赋可能作于随其父曹操东征乌桓之时,所以得意洋洋有百川独宗气概。

《沧海赋》

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

经扶桑而遐逝,跨天崖而托身。

惊涛暴骇,腾踊澎湃。

铿訇隐邻,涌沸凌迈。

于是鼋(yuán)鼍(tuó)渐离,泛滥淫游。

鸿鸾孔鹄,哀呜相求。

学者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说,曹丕是一位“理性诗人”,有节制有反省,“以感与韵胜”。

《杂诗二首》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曹丕的学问很好,没有好学问,写不出好作品,这是不用说的。曹丕自己说:年少之时读《诗经》《论语》,长大后在五经四部,《史记》《汉书》,诸子百家等方面,都下过一些功夫。读历史就是读人,一个历史人物除了是时代大潮中起特殊作用的一朵浪花,亦是一个活生生,能哭会笑的生命。尤其在汉魏之际这样生命意识高度自觉的时期,情况更是如此。比起某些样板式的明君,曹丕无疑是一个更有血有肉的人,会得意,会失落,会开心,会伤心。

唐朝诗人王勃评曰:“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换个角度去看曹丕,他始终是一个才子,而且是一个当皇帝的才子,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他身上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才子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植的情商高不高?曹植输给曹丕是因为情商太低?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羡慕天生拥有高智商的人,他们的思维总是会比别人要快很多,在学习上似乎毫不费力,同样的时间总是能比寻常人多学很多东西。也有人羡慕高情商的人,不管什么样的事情他们都能应付自如。三国时期的曹植,虽然文学造诣非常高,被人赞赏“才高八斗”,但是研究他没能夺得继承人的权力的原因,竟然有些低情商,那么曹植情商低又体现在哪里呢?

曹操,治世之能臣,浊世之奸雄,优良的基因。他的儿子中有智商情商都超过250的曹冲,有力能扛鼎的曹彰,也有雄心勃勃的曹丕,还有一个愚不可及的曹植。为什么说曹植蠢呢?不是说他有盖世的文彩吗?现代人都知道,有时候情商比智商重要,而曹植恰恰就是一个情商低得令人不忍直视的蠢蛋!

众所周知,曹操不仅是浊世奸雄,诗歌的造诣也非常高,为人更是风骚倜傥,情史能够大讲三天也讲不完。曹植对付曹操的基因承继也是非分特别奇葩,其余没有承继到,文学和风骚这两点学习得一点不漏,乃至更是后来居上而胜于蓝。

曹操心中抱负的承继人本是从小就聪慧过人的曹冲,屡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要将本身的衣钵传授给曹冲,奈何曹冲锋芒太露,十三岁而短命。曹丕却好死不死的撞到枪口上,跑去哭丧,却被曹操痛骂:你别以为我不知道,这是我的不幸,但确实是你的大幸。吓得曹丕掉头就跑,曹操对曹丕的不喜又更加重几分。

同年年底,曹操又在赤壁被周瑜打得大败而归,奇迹家庭双双遭遇不顺之时,曹操想到了本身的四儿子曹植。在铜雀台落成之时,曹植一篇《登台赋》则完全地征服了曹操。曹操看着这个文彩和风骚都与本身极其相似的儿子,似乎也忘却了丧子之痛,对曹植从此寄予厚望,不断扶植曹植的势力,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或许立他为太子。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发生了一件影响曹植一生的事情。

曹操东征孙权,留曹植守邺城,本就一件难度不大的工作,曹操临走之时还再三叮嘱:“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就杖打权贵,固然影响了我一时的奇迹,但如今回想起来也还是热血沸腾,更不曾后悔。如今你也二十三岁,这次机会一定要好好表现。”曹植满口答应上去。

曹操一走,曹植就把他爹的吩咐丢到了无影无踪,立刻开端呼朋引伴,喝酒作乐,规复了日常平凡的模样。一日,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乘坐着马车在邺城桀骜不驯,硬闯了王宫的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办仪式才能走的驰道上纵马驰骋。

曹操得悉此过后,气得暴跳如雷,却又不忍正法本身的爱子,主持皇室马车的公车令便成为了替罪羔羊。固然曹植逃过了一死,也让曹操意想到本身的这个儿子不克不及拜托大任,对他也日渐萧条了。

而此时的曹丕在干嘛呢?一边拉拢朝中大臣,谄谀曹操,盼望能够或许转变曹操对本身的见地;一边踏踏实实,干好本身本职工作。此消彼长,同年曹操就封了曹丕做本身的接棒人。

如果说这还不克不及阐明曹植有多作,那甄宓之事的确是把曹植拿傻逼当飘逸的共性表现得极尽描摹。曹丕登基,赐死甄宓今后,犒赏给了曹植一个甄宓睡过的枕头,这显著就是在摸索曹植能否对甄宓还不足情未了。曹植也真是好记性,大殿之上曹丕让他七步成诗,好不容逃过一劫。如今曹植竟然抱着枕头失声大哭,还写下了《洛神赋》来留念本身的嫂子,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曹丕今后因不想担上密谋亲兄弟的恶名而没有弄死他,但又未尝不是曹丕曾经看透了本身这个傻弟弟曾经不克不及对本身组成威逼才放过他呢?更加好笑的是,曹丕身后,曹丕的儿子曹睿登基,曹植还屡次上书哀求赐与政治上的任用,却引得本身的封地被一迁再迁。曹植直到38岁才废弃本身的“雄心勃勃”,开端埋头修学,怎奈如许的韶光仅仅只过上3年,就病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曹丕有哪几位老师?曹丕写过什么样的名句?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爱才惜才,这一点很多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一直十分看重人的才能,对于品行方面倒不是那么重视。曹丕也继承了曹操的这个特点,同样善于用人,那么,曹丕前期又有那些老师在背后出谋划策呢?曹丕位列“三曹”之一,在文学领域也有一席之地,他的文采必然也是不低的,那么有哪些流传下来的名句呢?

曹丕的老师有哪几位

曹操善收罗人才,曹丕也继承此风,曹丕身边的高明谋士数不胜数。曹操在考察太子人选时,曹丕的智囊团出了不少计谋。曹丕登上地位后,这些谋士也都得到了加官进爵。

曹丕的老师应该可以包括三位,司马懿,吴质和贾诩。

司马懿的先祖均为汉代重臣,自小聪慧大气,被传有非凡之才。司马懿最初假装生病,拒绝为曹谋事,后来曹操称霸一方,征召司马懿,遂入曹。曹操命司马懿辅佐太子。曹操对司马懿有防备之心,认为司马懿以后对曹氏有威胁,曹丕护之,加上司马懿自身刻意勤恳做事,曹操渐渐放下防备。曹丕被立为太子,一直到登上帝位,司马懿一直尽心辅佐,在蜀国六次讨伐曹魏的时候,司马懿多次击退蜀国入侵。

贾诩被称为毒士,算无遗策,谋划能力强,精通兵法。前期多次易主,最早在董卓部下,接着到了张绣军里,后来跟随曹操。贾诩心知非曹操旧臣,从不主动展现自己。选择辅佐曹丕,被曹丕重用。在曹丕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时,贾诩以废长立幼引来祸乱的故事,暗示曹操弃曹植,选曹丕。贾诩在外名声不好,曹丕并不介意,从不猜忌反而委以重任,封官加爵,可惜后来不听从贾诩建议,先治国再讨伐,以致两次征战吴国均失败而回。

吴质,生性放浪形骸,肆无忌惮。为曹丕出谋划策,计谋良多。在曹丕争夺继承权重颇有功劳。与后来被封诸侯,颇为显贵。

曹丕生性善于用人,能拉拢奇人异士为其谋权,这些谋士选择曹丕同样也是看重曹丕有登上皇位的能力。

大文豪曹丕名句有哪些

曹丕是中国古代的大文豪,即使是作为皇帝,也并没有影响曹丕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丕反而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结交了大批的文人。

曹丕在很小的时候,曹操为了培养他,就找了几个很有文学天分的孩子和曹丕一起学习,后来慢慢的又延请了一些在文学领域有很高造诣的老师来给曹丕授课。在成长的过程中,曹丕结交的朋友也都是当时一些很有名望的文人,比如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王粲和刘桢等人。

曹丕本来就天分极高,再加上在如此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不断的熏陶,所以后来曹丕也成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超越了很多同时代非常有名望的人,后人就把曹丕、曹丕的弟弟曹植以及曹丕的父亲曹操并称三曹,以纪念他们父子三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曹丕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作品很多,而且涉猎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在他的作品中,不但抒发了爱国情怀以及表达了民族精神,还大量的描写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他不但能够站在国家的高度,站在文人的角度来写作,还会站在一位社会地位低下的青年的角度来写作。他不但开创了新的文学领域,而且还在在传统的文学领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他的作品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名句: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丕对甄宓如此冷漠绝情 甄宓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曹丕很喜欢甄宓,甄宓做了什么

甄宓其实根本就没有做什么,为什么曹丕会如此的冷漠绝情,这可能就是因为早就已经不爱。

甄宓原本也会拥有着比较出色的容貌,而且品德也非常的不错。就算年纪大一些,容貌可能也并不会特别的差,至于品德这一方面始终都会保持优雅。如果曹丕并不是很喜欢,他也可以选择冷落,可以直接不理会,这么说,这也同样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为什么会如此的绝情呢?

其实在看到这里时,大家也能够明白,这个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曹丕的手段比较残忍,之所以选择这么多,也会认为这肯定是做了一些不要脸的事情,所以才会用头发把整个人就遮住。同时也会认为肯定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所以才会用糠,直接就把嘴巴塞住。

到底是什么原因,曹丕才会从一开始的最爱变成如今的憎恨。前面大家也会说过这个,女子对自己的婆婆一直都非常的孝顺,那么后来是不是对婆婆不孝顺了呢?应该就是如此。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事实,在曹丕准备杀掉这个女子的时候,这个夫人根本就没有打算出手相救,根本就没有选择求情。在早年的时候也同样会极力的劝说,还希望让曹丕去宠幸其他的夫人。后来郭女王出现之后,这一个女子的态度自然也会出现明显的改变,所以也会表达出自己的不满,也不愿意调皮再去宠幸郭女王。

会知道伴随着嫉妒心越来越强,这也也会让曹丕觉得无法接受,其实这一点我们也很好理解,在那个时候这个女子还非常的年轻,会拥有着出色的容颜,所以曹丕才会如此的宠爱,可是在进入到后期,容颜早就已经逐渐的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曹丕在曹操死后是不是把自己的后妈都强占了?

全文共 190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曹操这个人他虽然是枭雄,但是他也是有一些特需的爱好的,话说他就是因为强占人妻这件事情害死了好几员自己的大将,这其中的典韦就是,但是人也总是有一死的啊,所以曹操强占了这么多人妻最后也还是死了,那么在他死后,他的而且曹丕也是一位比较喜欢美女的人,所以很多人说曹丕把曹操的妻子都给霸占了,也就是把自己的后妈都给强占了,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历史又是怎么说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世说新语•贤媛》有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大意是:曹操一死,曹丕把其父的嫔妃全部召来供自己玩乐。有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去看望。掀起门帘一看,见曹丕床侧坐着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贴心宫妃。便问:“这些人何时被召到你房中来的?”曹丕回答:“父亲刚死,我就召她们来了。”卞太后见此情形,气愤地说:“你这样做,死了连狗鼠都不吃你,该死了!”

《世说新语》是记录后汉至南朝遗闻轶事的杂史,虽不是正史,但也不会凭空捏造。所以有书君认为,题主所问,应该是属实的。具体原因且看有书君为你分析:

1、原因一男人本色

讲曹丕,不能撇开曹操。说到曹操,我们首先想到便是乱世枭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的雄才大略得以施展。他的军事才能、政治谋略自然是无可否定的,今天我们不谈曹操政绩,来聊聊他的风流史。曹操爱江山也爱美人,曹操爱美女是公认的,他一生中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抢别人的妻妾。

曹操每攻下一个地方,除了接管城池、军队,便是接管别人的妻妾。而且他看中的女人,一般都不问出身,如果曹丕的生母卞夫人是一名歌妓。

关于曹操抢美人,有很多经典的故事。

其一是:在讨伐张绣时,张绣看打不过曹操,故意归降于他。但是曹操却看上了张绣叔叔遗孀邹夫人,霸王硬上弓,占为己有。这上张绣无法忍受,翻了友谊的小船,并偷袭了曹营。这次突然袭击,使得曹军大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

有书君认为,喜欢美人是男人的本色,在一代枭雄的曹操这里如此。在曹丕那儿也是一样的道理。曹操四处搜罗的美人,想必是相貌出众,男人看了都会垂涎。曹操在位时,就是给曹丕10个胆,他也不敢动心思。可是曹操死了,曹丕继位,他成了老大,自然而然就要占为己有。加上曹操的这些女人大多都是抢来的,曹丕想到这,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了。

2、原因二报复心理

曹丕这样做,可能跟长期被曹操压制的心理,以及跟一个女人有关。“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这女人便是甄宓。

她原为袁绍二儿子袁熙之妻。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见其美貌绝伦,遂纳之为妻。而此前,曹操早就看上了甄宓,想不到曹丕竟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抢先夺取,曹操只能默默叹气,纵然内心生气也只好把美人让人。

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典略》一书中记载:

“建安十六年,世子为五官中郎将,妙选文学,使桢随侍太子。酒酣坐欢,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桢独平视。他日公闻,乃收桢,减死输作部。”

意思是说曹丕都不介意自己的老婆给别人看,曹操却对看到甄宓就目不转睛的刘桢很不爽。

所以说,虽然曹操表面把甄宓指给曹丕,但还是心有不甘。

而据有野史记载,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在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中,曹丕最后打败曹植的武器是把甄宓献给了曹操,以此换来了继承人的许诺。

后来曹丕对甄宓的态度大转变似乎印证了这个说法。曹操在位时,曹丕对甄宓宠爱有加;而在他继位后,曹丕不仅没把身份是太子生母的甄宓封后,最后更是把她毒死了。

所以从私生活角度看,曹操曹丕虽然是父子,但他们的男女关系都比较混乱。加之,两人曾经同时看上一个女人,而后儿子为了讨好老子不得不把心爱的女人献上。为了报复,你占了我的女人,我也要把你的占为己有。

3、原因三时代的产物

柴静在《看见》中说: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镶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所以有书君认为,评价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曹操曹丕所处在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要证明自己,最好就是征服。征服敌人,征服身边的女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何况在那个等级森严,权力至上的时代,权力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普天之下莫非黄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都是他曹丕的,更别说几个女人了。

所以,有书君认为,今天在我们看来,曹丕的行为是有为伦理的。但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权力就是一切,新帝登位留用先帝的嫔妃在帝王之家是比较常见的。最有名的莫过于武则天,她既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封的才人,后又成了其子唐高宗李治的昭仪。

所以,综上所述,在曹操死后,曹丕将自己的后妈占为己有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