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是清朝人吗(热门20篇)

浏览

7489

文章

452

篇1:养一个八旗弟子需要多少钱?知道后活该清朝灭亡

全文共 14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的明朝与清朝灭亡都有着各自的原因,然而当我们细细观察了解之后就会发现,有一个灭亡的因素似乎是共同点,那就是朝代的末期挥霍无度。在明朝期间,朱元璋建国之后就开始大肆分封藩王。经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朝后期,被分封的藩王何止成百上千呢?这么庞大的队伍朝廷每年都需要播出大量的银两供其挥霍。到了清朝,虽然没有了那么多的皇室藩王,可是那些像蛀虫一样的八旗子弟,也几乎要吸干大清国的国库了。那在清朝后期,养这些八旗子弟,究竟要花费多少银两呢?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创立起来的,类似于现在的户籍政策。在一开始的时候,八旗子弟能征善战,尤其擅长骑射。因此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八旗族人身上,都有着赫赫战功。在清朝入关之后,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清廷就订下了很多关于奖赏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封官加爵。

当时,凡是和皇室有关的八旗子弟,都被封以亲王、贝勒、贝子之类的职位,这类人拥有着显赫的地位。而那些没有什么关系,也没立下什么大的战功的,也都被封为参领、佐领之类的军队小官;最次最次的,也能当上一名旗兵,从而领上一份皇粮。

不仅如此,清朝还有规定,凡是八旗子弟,职务无论大小,皆可世袭罔替,并且八旗后人,不得从事其他低贱的职业,以免侮辱八旗祖先。因此,清廷从一开始,就要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供养数万旗人。从入关之后,八旗人数渐渐大量增长,清廷需要供养的人数,又何止数万呢?

从顺治皇帝开始,清廷开始对八旗子弟实施了薪酬政策。在这项政策中明文规定,凡是八旗的前锋、户军等职位的,每人每月能领到2两赏银。其他的匠役,每人每月可以领1两赏银。康熙年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财富渐渐增多,给旗人的赏银,也随之大幅增加。康熙皇帝出手也大方,动不动,就要给旗人赏银。比如出兵打仗的时候,出征的旗人不仅可以领到双份工资,就连家属,也能领到赏银。

不仅是现银,旗人还能领到和其职位相对应的土地、宅院。当然了,这些八旗子弟们根本不会亲自去田间进行劳作,他们只会把土地租给汉人,然后只等着在家里收租金和粮食就好了。别忘了,这些仅仅是普通旗人所享受的待遇。至于说那些地位显赫的旗人,得到的要远比这些多得多。如果名字前面加上了"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哪怕是一支偏远的旁支,那么他享受的待遇,足够让如今大多数人为之惊叹了。

辽宁省有一个小山村,这个村子当中的村民,都曾经是爱新觉罗的姓氏。按照清朝总谱,他们应该是努尔哈赤三祖父的后人,算不上皇亲国戚,但也能和皇室扯上点关系。在清朝年间,这个村子当中诞生的每一个男婴,都会领到二十四两白银;结婚时领到二十两白银;去世后,家人会领到三十两白银。仅这三项,清廷就会在他身上花费七十四两白银。

除此之外,他每个月还会领到2—5两的赏银,并且还有大量的土地、粮食、住宅等物品。,有人统计过,假如他活到六十岁,那么清廷要在他身上花费的钱款,折合成人民币就高达一百多万。那这一个村百十来号人的八旗子弟的花销,足够抵上一个上市公司的财产了。这的确让人汗颜。别忘了,像这样的村子,全国不止一个,而类似这样的旗人,到了清朝末期,恐怕要有成千上万人。

更过分的是,这帮八旗子弟,平日里就爱吃喝玩乐,以劳动为耻。假如一个旗人,去寻摸一个谋生的手段,其他族人,还会对其进行嘲笑。因此在清朝末年,大街上那些什么都不做,只知道喝茶、斗蛐蛐、放风筝的满人,基本上都是八旗子弟。

由此可见,这些八旗子弟,就像是清末时期,中国的一些"蛀虫",他们整日里只顾着吸大清国的血,不去做任何事情。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能看出清廷的腐朽与堕落,同时也能明白,清朝活该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是怎么死的?末代皇帝溥仪是病死的吗?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在历史上,皇位是非常抢手的,因为登上了皇位便有了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历史朝代上也有很多为了能够登上皇位不惜牺牲一切的人,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说的这位皇帝是傅仪皇帝,话说当时的傅仪皇帝上位是哭着上位的,我们都知道,如果是一个破烂不堪的朝代,一般是没有人想要接手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清朝末代皇帝傅仪是怎么死的。傅仪皇帝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溥仪是怎么死的:溥仪,生卒于1906年—1967年,出生于北京。爱新觉罗溥仪,作为大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制度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在被推翻封建制度后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和扶持下就任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介绍一下溥仪是怎么死的。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

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去世13年后,党和政府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仪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崇陵旁边,距离崇陵后围墙仅200米,华龙陵园是一个由个人经营的商业性的公墓。

溥仪生前就有入土为安的愿望,清西陵也是溥仪生前就确定了的葬身之所。溥仪葬入此陵园,是他的第五个妻子李淑贤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贤亲自主持办理的,同时,李淑贤女士还希望自己逝世后能与溥仪合葬一处。1997年6月9日李淑贤女士去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合葬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朝会灭亡的原因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为什么会灭亡

清朝灭亡是因为列强的持续侵略,政府是满族政权,西方革命思想的传播。三个不同的原因导致清朝的发展受到相应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影响到整个大清朝的未来,甚至也会让大清朝逐渐走向一条毁灭的道路。

1、列强的持续侵略

因为持续的侵略,就会弱化清政府在执政时的合法性,这一点本身就比较要命,而且也非常的关键。中国清政府在对外战争时期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胜算,而且每一次都会选择割地赔款。唯一一次应该是在中法战争中获得胜利,但同样也会伴随着一些失利。在这种大背景下,政治合法权利也会受到无数人的质疑。虽然说选择守护好自己的土地是非常重要的,但职责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2、清政府终究是满族政权

满族政权,并没有有效实现出和谐共处,清政府享国大约200多年,时间并不算特别的长,也并不算特别的短。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双方之间就会有许多的矛盾,还有隔阂,始终都没有办法消解。中国这么大,汉族人口也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不解决这一个问题,必然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而这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事实上如果不是列强一直都在侵略清政府,相信清政府瓦解的时间也并不会这么短吧。

3、西方革命思想的传布

不管是晚清所传来的革命思想,还是清政府灭亡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些革命思想一般和封建专制之间是完全不融合的,因此在这一种情况下,革命可能就会一直发生,一直到清政府逐渐灭亡为止。打一个比方,如果清政府一直熬到1917年,那么沙俄10月革命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更多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何清朝皇帝大多是在冬季去世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为何清朝皇帝大多是在冬季去世

清朝皇帝大多在冬季去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医疗技术比较落后,冬天人们的抵抗力普遍下降,如果保暖不好的话,就极容易感染风寒,其次就是冬季也是天花病毒的高发期,一旦得不到妥善的治疗,去世也就不可避免了。

清朝前期的皇帝号称是马背上得到的江山,出于政治目的,他们经常会组织一些围猎活动,所以清朝前期的皇帝普遍寿命都比较长,但他们年老之后身体素质却开始渐渐下降,并且当时的取暖方式普遍落后,所以在冬季的时候极容易感染风寒,另外就是清朝皇室饱受天花病毒的困扰,这也是他们之所以冬季去世的原因。

清朝后期之后,皇帝由于需要处理政务,再加上不注意锻炼,导致身体素质急速下降,因此清朝后期皇帝的寿命普遍都不长,再加上冬季是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去世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朝有不少皇帝也比较喜欢吃药,甚至还有一些吸大烟的,是要三分毒,而大烟更是对身体能够产生致命的影响,不管是吃药还是吸大烟都对身体抵抗力产生了致命的影响,所以在冬季来临之后,身体无法抵抗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朝皇家御用瓷器珐琅彩值多少钱?马未都曾痛失极品珐琅彩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瓷器珐琅彩在清朝算是最具特色的皇室彩瓷器,瓷胎画珐琅的创意和康熙极度喜爱珐琅有着密切关系。珐琅彩并没有很大的器物造型,多数都是碗、杯子、盘子、瓶等,其中盘子数量最多。按照工艺的不同,珐琅器一般分为画珐琅、透明珐琅、掐丝珐琅等,也有把多种工艺结合在一起的做法。但要和瓷器结合在一起就只有一种工艺,便是画珐琅,也叫珐琅彩。那目前一个皇家御用珐琅彩值多少钱呢?一起来听听马未都先生的这个故事吧。

玩收藏的人都知道,栽更头在文物界还有另一个说法,那就是“打眼”。关于这一个话题,其实在整个京圈的收藏界之中,马未都(马爷)就有着满满的故事跟大家说。

所谓的打眼其实体现在收藏人身上最明显的表现就一句话,用马爷的说法就是自己也经历过,那就是叫“悔青了肠子悔青了胃,一下子回到旧社会”。

马未都声称自打自己玩上了收藏这一件事情之后,肠子就没有红过。但在他看来悔青了肠子也分二种情况,一种就是买错了,另一种就是失之交臂的没有买。这二种都算是文物界的“打眼”。

让马未都错失3000万的一件古董,因为服务员的一句话,如今价值2个亿!而说起这一件古董真可以说是让马未都悔青了肠子,那个时候的改革开放头10年,友谊商店里面的古董都是明码标价卖给外国人的。

当时有一个政策就是“少出多汇,细水长流”,简单一点来讲就是用这些古董放长线,专门钓外国人这种大鱼。马未都在上海的一家友谊商店看中一个碗,此碗了不得,是皇家御用瓷器的珐琅彩(而且是皇上用的黄地碗)。

马未都一眼就看中这个碗,而且也看到了当时它的标价是3万块。要知道在那个争当万元户的年代,3万块已经算是开价不低了。

马未都想买,但又舍不得3万元。所以每一次出差到上海就必先到这个商店里看一看这个碗还在不在,用他的话讲就是像看女朋友一样,看到了虽然得不到,但喜欢!只要是它在那摆着就舒服。

没过多久,这个碗卖出去了,而马爷问这个服务员碗到哪去了?但服务员却高兴的声称3万块卖给了外国人,狠狠的砍了他一刀呢!可马爷听了这么不高兴了,他心里暗想,真是自己没有拿下来啊,这个碗买便宜了。

友谊商店把正宗的乾隆御用碗当成民国的新品用3万元给出掉了,而事隔二年,这个碗出现在了苏富比的拍卖会上,而且一举以近3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看到这个结局,马爷声称自己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当时自己就是不狠心,让这个碗从眼皮底下溜走了。要怪就是只能怪自己不够下决心,舍不得那3万元。如果这个皇家黄地碗放到现在,开价少不了2个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朝为何流放罪犯到宁古塔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罪犯,为何都要流放到“宁古塔”

古代的犯人在犯错之后如果要留放皇帝,必然就会选择一些苦寒之地,所以最终就会选择宁古塔。宁古塔的位置是在黑龙江的牡丹江市,这本身就是一个边关地区,气候异常而且环境恶劣,更是寸草不生,根本就不适合人类的生存。

对于这些纨绔子弟还有朝中大臣来说,根本就没有办法适应,所以当时就会选择流放到宁古塔,而且还说永世不得入关,这些人可能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来到这些鬼地方。

许多的人都会觉得宁古塔可能就是一个寺庙,但是当大家在深入的调查之后,会发现并不是如此,这是一个城市名字。之所以会被称之为这一个名字,完全是因为相传据说当时候远祖兄弟全部都是在这里居住,所以才有了这一个名字,之所以选择流放到这里,也有三种完全不一样的含义。

首先这本身就是边关特别贫困的地方,犯人在来到这里之后,方便于改造,也更容易忏悔,更容易反思。而且这里本来也就是皇族的老家,犯人在来到这里时必然也可以给皇族的老家添砖添瓦,可是这里很多的人都不愿意去那么把犯人全部流放到这里,这其实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能够轻松的解决许多的问题。

就算有一些犯人再来到这里之后,做出一些图谋不轨的行为,也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很快就会被老家人发现,第一时间就可以告诉朝廷,能够有效起到监视的效果。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并不高,因为但凡来到这里,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职位,失去了权力,那么在来到这里之后,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珠玑三不贪:揭秘清朝大贪官和珅的高明手段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时期的和珅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被赞誉为智慧过人、贡献卓越,也被批评为贪赃枉法、罪恶滔天。他曾出任乾隆皇帝的内阁首辅,亦是当时难得的外交家。虽然他有很明显的贪财之嫌,但他却不是一个贪财的官员,而是擅长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理复杂的交际网,促进天下太平。

可以说,和珅之所以成为乾隆朝唯一能够“权倾朝野”的官员,是因为他的个人品质和能力值得肯定。首先,和珅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豁达和知识深度。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综合性人才,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厚的知识和经验。此外,在处理和解决一些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上,和珅也是独步天下的。他广泛关注百姓疾苦,以实际行动保护他们的利益。他坚持贯彻自己的“三不贪”原则,即不贪科举、不贪义赈、不贪财物,认为这是保持一名官员的廉正品格不可或缺的条件。

和珅的丰富阅历和英明决策也是他成为八十多年清朝历史上的一位具有耀眼贡献的官员的关键。在当时,清朝对外交往的方式非常保守,不愿接受外国商人的新思想和商业贸易。但和珅却提议允许外国商人进入中国市场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珅的决策为中国开放门户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来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乾隆任期内,和珅负责解决大量民生事件,尤其是人民遭遇的灾难。他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快速响应抗旱、抗水灾、抗疫情等救灾工作。此外,他还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支持科学研究和海外文化交流,并为发展中医药学作出了贡献。这一切,让他成为民众心中的恩人和英雄。

但和珅的贪腐之名也广为流传,甚至被指责成为清朝贪污腐败的代表。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一些经济问题,但是,与当时其他大部分官员相比,他的风气十分清正高尚。他曾经用自己的财产积极维护国家栋梁之责,一直保持着对清朝的忠诚,为国家献上了自己的一生。

和珅是八十多年清朝历史上最耀眼的官员,他用聪明才智、忠诚拼搏,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使在今天的历史书中,他也是一位充满争议、充满谜团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和珅的形象永远代表着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他在它的历史演进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乌鸦在清朝有什么寓意?为什么清朝乌鸦是神鸟?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现代人看到乌鸦都会感觉很晦气,认为是什么不好的象征,但是在清朝乌鸦却被称为神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一些影视作品当中,乌鸦的形象也一直都是不太好的,至少不会有人看到乌鸦然后许愿。不过历史上也有很多动物他们的寓意发生过改变,但具体还是和民族有关。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乌鸦到底有哪些寓意吧。

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王朝,满族人信奉萨满教。在萨满教的神谕中,乌鸦是黑色的报警鸟,据说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

除了信仰外,满族人通过长期的观察,还发现乌鸦聚集的地方,往往能找到食物,这也是他们对乌鸦充满感情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神鸟,又是崇拜的对象,当然就会有许多传说。

最有名的要数“乌鸦救主”的故事。

说的是少年努尔哈赤在明将李成梁的府上当差。李成梁对他也不错,可有一天,李成梁接到皇帝的“密旨”,说夜观天象,有紫微星下凡,东北有天子之象,命他赶紧灭掉此人。

李成梁天天到处寻找“紫微星”,可是人海茫茫,看来看去,谁都没有“天子之象”。就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突然发现努尔哈赤脚上有七颗红痦子。于是他不动声色,决定第二天将努尔哈赤拘押进京。

当天晚上,李成梁因为终于找到了“天子之象”很得意,就跟爱妾说了这事,并告诉爱妾,明天一早就将努尔哈赤拘押送往京城。

爱妾一向很喜欢努尔哈赤。待李成梁睡熟后,就赶紧通知努尔哈赤快逃。

努尔哈赤知道事情危急,连忙从城墙的狗洞钻出去,逃跑了。

不久,李成梁就发现他逃跑了,于是派人骑马赶紧追。

两条腿当然跑不过四条腿的骏马。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努尔哈赤只得躲进路边一座破庙里。

当明军骑马经过破庙时,看到破庙上歇满了乌鸦,认为努尔哈赤若是躲在此处,必定会惊飞乌鸦。现在乌鸦丝毫没有受惊吓的样子,只能说明努尔哈赤并没有进庙,于是又策前扬鞭,往前追去。

就这样,努尔哈赤躲过一劫。靠着他父亲留下的13副盔甲起兵,最终建立了后金王朝,这也是清朝的前身。

当然,关于乌鸦与清朝先祖的传说,还有许多。也有传说认为,乌鸦救过皇太极。

正因为清朝先祖得过乌鸦的救助,所以,后来清朝就开始设索伦杆,豢养乌鸦,并且还有专门的人,负责在索伦杆上添置食物。这也是为何,无论在前期的沈阳故宫,还是后期的北京紫禁城,都会出现许多乌鸦的原因。

清朝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有吃有喝,再加上不受伤害,乌鸦到哪里找这么合适的生存环境呢?

后来清朝末年,清帝退位。尽管没有人喂乌鸦了,但故宫由于被做为重点保护文物,里面没有再住人,而乌鸦正喜欢安静。所以,它们继续在故宫里生存了下来。

说来说去,乌鸦们历经沧桑,只怕在它们心里,一直觉得,它们才是故宫的原住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朝皇帝顺序列表 清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皇帝顺序是:1、努尔哈赤(天命);2、皇太极(天聪);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经历了12位皇帝。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随后早已名存实亡的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皇帝顺序与在位时间

第一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总共10年);

第二位: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1626年~1636年(总共10年);

第三位: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1661年(总共17年);

第四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总共61年);

第五位:爱新觉罗·胤禛,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总共13年);

第六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1796年(总共60年);

第七位:爱新觉罗·颙琰,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总共24年);

第八位:爱新觉罗·旻宁,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总共30年);

第九位: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1861年(总共10年);

第十位:爱新觉罗·载淳,庙号—清穆宗,年号—同治,1861年~1874年(总共13年);

第十一位:爱新觉罗·载湉,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1874年~1908年(总共34年);

第十二位:爱新觉罗·溥仪,庙号—清宪宗,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总共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朝妃子走路为什么要人扶着 古人身体有那么弱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妃子身体很虚弱吗?为何走路要人扶着

清朝妃子走路之所以需要人扶着,并不是因为身体比较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鞋子不好走路,另外也是为了吸引皇帝,更是为了炫耀。

清朝时期这些妃子全部都需要穿上一双妃子鞋,在走路的时候并不是很方便,如果没有人扶随时都有可能会摔跤。满清在入关之后为了能够有效促进民族融合,所以就开始加上一些汉族文化,要知道汉族女子从小就是裹小脚,但是满族女子根本就不会裹小脚,所以满族人就开始有了这一种鞋子。这种鞋子在穿上之后就不会露出双脚,而且还可以增加身高,看上去真是婀娜多姿,但是很容易重心不稳,随时都可能会摔跤。

第2个原因也是为了吸引皇帝,清朝皇帝会比较喜欢一些瘦的美女,最好是弱柳扶风能够有效引起皇帝的恋爱。所以在内心深处全部都会有着一些比较强烈的大男子主义,如果妃子在自己的面前一直生龙活虎,那么皇帝也会觉得没有任何的成就感,久而久之这个妃子很有可能就会受到冷落,所以为了展现出自己娇弱的体质,一般都会让人扶着。

或者后宫的女子一般体质真的比较差,在进入到皇宫之后可能也没有机会出去,一直都会留在深宫大院,每天都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没有事情就会选择彼此算计,时间一久一个好人也有可能会憋出病来。

其实当大家在看宫斗大戏之后,也就会知道要想在后宫生存,也必须要有实力,这才能够真正的镇得住人,出行时的排场也同样是向外界宣示势力的一种方式,在走路的时候也同样需要有贴身丫鬟一直扶着,后面也会有一大群的人这个气场,这个派头,真的是让人觉得羡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朝最贪的官员是和珅吗?其实还有一人比他还贪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其实还有谁比和珅还贪

清朝最贪的并不是和珅,而是李鸿章。李鸿章也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最终敛财无数,同时也得到善终。

李鸿章也掌握清朝的大权清,政府同样呈现出摇摇欲坠的一种趋势,面对西方列强的强势进攻,政府也只能够选择被迫的投降在此时也开始自强的运动,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实力,也可以加强国家的战斗力。如今洋务运动已经拉开,运动的主办权全部都在李鸿章的手上,为了能够救亡图存,清政府也确实下了很大的资本。

李鸿章作为一个主导者,一直都会收敛无数的财富,折合人民币更是直接达到百亿多。李鸿章和和珅放在一起比较,和珅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李鸿章在去世之后,清政府也同样已经进入到灭亡的阶段。李鸿章的后代好像根本就没有什么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全部都能够出国闯荡,现在早就已经成为了身价百亿的一些富豪。

这些子孙后代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的成就,这和李鸿章留下来的财产也会有着直接的关系。李鸿章因为贪污,就被大家不停的谩骂,但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同样还是需要深入的研究。如果李鸿章出现在一个太平盛世年代,那么这必然也会有一番作为,也会拥有着一个很好的名声。他所赚的这些钱到底是作用于国家建设又或者是中保私囊,这一点也同样是大家一直会讨论的一点,所以也希望大家一定要注重于这一些方面。

在大清朝时期其实贪的人非常的多,所以我们此时还是应该注重一些细节问题,要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贪官,那么清朝也不可能会很快就进入到负面的阶段,这一点可能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遗憾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胡雪岩的家境并不好,他是如何成为清朝首富的?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胡雪岩是如何成为清朝首富的?

胡雪岩在小的时候家境非常的贫寒,一直帮人家放牛,可以说人生还是非常悲惨的,从小就没有母亲,纵使人生悲惨,可是最后就成为一代首富,这主要就是8个字,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真正今年的商人一般在第1笔生意上根本就不会赚钱,而是通过让利的方式吸引消费,这就可以以小赚大然后获得更多的利益。胡雪岩无父无母,从一个钱庄的小杂役慢慢的做起,在历经无数的磨难,在商业中不断摸滚打爬,最终拥有自己的药店钱庄,在此时也会总结出一些完全不一样的成功秘诀。

有一次胡雪岩来到宁波,结果这里会出现明显的伤亡现象,因此自然就需要药物,希望能够有效救助,这一些人,当时的胡雪岩非常的大方,马上就准备了两箱药,而且明确的表示全部是白送不要钱的。作为商人怎么可能会选择这么做呢?其实他就是有一个深远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打一个广告,在经过这么宣传之后,自己的店铺还没有开业,就已经声名远播。

很快宣传的效果就已经体现出来,补血也来到上海办事,马上就有人找了过来,还说之前在宁波曾经用过他们的药效果是非常好的,希望能够给自己出售一批药,然后让他带回国。在看到这里时,大家就能够明白这就是要想取之必先予之的深意,又外国人给自己不停的打广告造势,也会让大家知道这其实就能够声名远播,还可以流传海外,可以有效的扩展销售人群,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和这些国外人真正的打好关系,可以说这其实就是一箭双雕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清朝大臣在下跪前为什么要拍拍袖子?有什么意义?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小编不是很喜欢的一个朝代,因为,当时的中国清朝非常的腐朽落后,人们的思想很落后,不仅是思想,还有行为举止也是很落后的。当时清朝的人们有裹足的习惯,用长长的裹布把脚给裹起来,让脚变成三寸金莲,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没有裹足的长大便嫁不出去了,闭关锁国也是加剧了当时清朝的腐朽和落后,后来,英法联军强行的打开了国门,发起了鸦片战争,中国也是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看过古代宫廷剧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朝廷上,一般大臣们见到了皇上下跪前都要拍一拍袖子然后在下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怎样的意义呢?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清朝大臣的袖子也叫马蹄袖。因为袖子非常像马蹄,所以叫做马蹄袖,当让了,因为当时的清朝人们非常喜欢骑马。也非常喜欢狩猎,而自己的袖子是马蹄袖,可以起到保护手腕的作用,当时有钱的大臣官员便会穿这样的衣服,但是,一般的老百姓是穿不起这样的衣服的。所以,我们看电视,也看到只有大臣官员才会穿这样的衣服,也正式这样的原因了。

那么,为什么大臣下跪要拍拍袖口呢?这其实是对皇帝的一种尊重,因为,当时清朝的人们非常的喜欢涉猎,总是驰骋疆场,有很多的灰尘,拍一拍衣袖然后下跪,这样可以除去灰尘,是对皇上龙体的一种最好的尊重。

同时,拍一拍袖口,也体现了一个词语的意思,那就是两袖清风。说明自己非常正直,清正廉洁。

还有的说法是拍一拍衣袖,表示自己没有伤害皇上的意思,没雨携带任何武器。

最后,一点,拍一拍衣袖,也是证明自己很忠诚,愿意为皇上献出自己的一生,证明自己是一位忠臣。

所以,在当时的清朝,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说明的很多的道理的。足以看出当时人们的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优秀清朝皇帝简介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是我们中国封建皇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期间有哪些皇帝在位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清朝皇帝简介和清朝皇帝列表顺口溜,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2任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1643年在位17年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关于皇太极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关清代官书上记载“无疾而终”: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已勤于政务一天的清太宗晚上亥时(21点至23点),在清宁宫南炕突然死亡。但据史料记载,崇德五年,皇太极“圣躬违和”,崇德五年农历七月到鞍山温泉疗养。崇德六年松山大战前夕,前线告急,皇太极原定于崇德六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亲征,却因鼻衄推迟三天。崇德七年,因“圣躬违和”,在大清门外大赦人犯;崇德八年又“圣躬违和”,不但正月初一免了庆贺礼,而且再次大赦,并向各寺庙祷告,施白金。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加之宸妃之死,悲痛不已,使潜伏的重病一朝突发,瞬间猝死,遂引起诸多猜疑。

清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12帝,最后宣统很悲伤

第1任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1627年在位11年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愤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病死说出自《清史稿》,据记载,在天命十一年七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而重伤致死出自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这条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情况下,这位沙场老将终于郁郁而终。但清史专家李鸿彬在《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一书中,却对努尔哈赤炮伤而死论者的关键证据《春坡堂日月录》提出了质疑,并提出第三种观点“愤懑致死”说。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朝大臣都服服帖帖 为何明朝做不到

全文共 247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明朝是两个经常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朝代,两个朝代相隔距离很近,而且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两个朝代,两者之间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而明朝和清朝的臣子,似乎给人们的感觉也是很不一样的,清朝的臣子大多数都非常的服服帖帖,但明朝的臣子却不是这样,这中间的差距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明朝大臣的态度

因为明朝的大臣是大臣,而清朝的大臣是奴才,两者根本就没法比较的。

在明朝,大臣们还是讲气节的。皇帝犯错,那就得直言犯谏。而明朝皇帝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欢迎大臣们直谏的。并且明朝大臣更是以能与皇帝对骂而光荣,明朝的皇帝想圣心独裁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比如朱棣喜欢朱高煦,万历喜欢福王,这都是牵扯到太子的大事,这明朝皇帝根本就不可能自己做主谁来当皇位继承人,因为大臣们不同意。

甚至在明朝还闹出来过“大礼议之争”,这些大臣愣是差点把嘉靖帝的爹给改了。你说这明朝的大臣牛不牛?并且这些大臣还不怕庭仗,甚至他们还以能被庭仗而感到光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国为民才直言犯谏惹怒了皇帝,这是光宗耀祖的事。甚至曾经有人将大臣庭仗时打下的肉拿走,目的就是把这肉供奉起来,好告诉后人这是某某大臣为国为民而被皇帝所打,以后要向这些大臣学习。

可以说,嘉靖和万历后来长期不上朝,那就与经常被大臣骂有很大的关系。

2、清朝大臣的态度

而满清的大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啊。经常有人说清承明制,其实这话不对。因为在满清,同样是礼部尚书,那满族的礼部尚书说话就是管用,汉人的礼部尚书就得靠边站。而满族大臣是什么?他们是皇帝的奴才!请注意,他们首先是皇帝的奴才,其次才是大清国的大臣。而朝中剩下的汉族大臣,那可是连奴才也比不过啊。既然朝中大臣要么是奴才,要么是连奴才还不如的汉族大臣,那自然就得对主子服服帖帖了,所以满清的皇帝才能圣心独裁啊。

就拿纪晓岚来说吧,大家可千万别把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当真啊,真正历史中的纪晓岚根本就上不了台面。乾隆曾经这么骂过纪晓岚:“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明白倡优是什么?那是倡妓的意思啊。也就是说,乾隆是看纪晓岚有点学问,所以才让纪晓岚负责四库全书,只不过是把纪晓岚当成戏子和妓女一样养着,你纪晓岚怎么敢妄谈国事?这就是乾隆对纪晓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在明朝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整个明朝没有一个皇帝敢指着大臣的鼻子骂是妓女,而满清的乾隆就这么做了。

说白了,满清从来没有把大臣当做治理天下的臣子,对满清来说,这些大臣只不过是服务于自己这个主子的奴才而已。而在明朝,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自己,他们都知道大臣就是治理天下用的。

3、为什么明朝大臣不怕死而清朝大臣只会拍马屁

因为明朝的内阁权力太大了。从最初的建文四年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也从一个小顾问到达了明朝中后期相当于宰相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以明朝才有“文官治天下”的说法。也就说当以整个文官集团为根本利益的文官们地位得到提升的时候,这些大臣哪怕就是顶撞了皇帝,皇帝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有时候甚至被气的只能在宫里自己偷偷跺脚和抹眼泪。

从明朝中后期起,除了王世文和于谦因为“夺门之变”(被冤杀)这种发动篡位政变,触及原则问题被斩杀的大臣以外,很少就听说有文官大臣被皇帝给直接杀掉的。想当年(公元1449),土木堡之战全军溃败,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国内,大明的文官大臣们为了泄愤,直接在朝堂上当着朱祁钰的面把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给活活打死了,当然,马顺是白死了。

相对而言,清朝的内阁就不怎样了,虽然满清入关后沿袭明内阁制设立了内阁,内阁大学士同样为百官之首,相当于宰相,被尊为“中堂”。但自从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之后,内阁也就只能每天办个日常,无法触及帝国最高机密了。

大家都知道的和珅,人家是文华殿大学士,“和中堂”,内阁首席大学士、军机大臣、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百官之首,可嘉庆还不是一句话就嗝屁了。这样一个政治环境,哪个不开眼的文臣还敢上去喊:“皇上,你这是不对的”,差不多就是直接找死。换了明朝的大臣,应该能够直接脱了鞋子上去骂,反正他不怕。

受儒家思想熏陶严重的汉官,也就明太祖,成祖这种杀人狂魔能够整压地服服帖帖的,随着皇帝的越来越和谐,百官胆子也越来越大了。在他们心目中,基本秉持着《孟子》里的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正死就死了,死了反正能青史留名是很多汉官的思想,这波换命不亏。当然,这样导致了后来的东林党……明亡了。

而清朝的话,一个文字狱就搞的百官跟只鸡一样了,哪还有几个真心骨气荡荡的。当然不是说没有,比如说于成龙,曾国潘,可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汉官还是多于满官。而且,在满族的习俗中,满官本身对皇帝就有自称奴才的习惯,这是民族之间习惯的不同。

明朝大臣图的是名,清朝大臣图的是利。

明朝的官场风气特别恶劣,尤其是到了中后期,大臣们都以和皇帝作对为荣。如果哪位大臣被皇帝打了屁股(梃杖),或者被砍了脑袋,就会名满天下,成为人人称颂的大忠臣。这种风气越演越烈,最终导致大臣们“为了反对而反对”,纯粹是为了博取一个忠臣的好名声。

比如万历皇帝立太子的事情,立长子还是立幼子,不值得大动干戈嘛。可是这事儿居然导致君臣冷战了二十余年。大臣维护“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本来无可厚非,可因此导致君臣失和,使得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争到最后,已经不是争论这件事情本身了,而是争的一个面子,一个名声,仿佛谁低头了,谁就是奸臣。比如那些明朝御史,为了博取名声,专门找皇帝的茬儿。一旦把皇帝惹怒了,被罢官,那么肯定意气风发,志得意满,此行前百官相送,回到老家也是百姓称颂。这种风气,肯定是不正常的。

清朝的大臣则代表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匍匐在皇帝脚下,只甘心当一条好狗。一切所作所为,只为了讨皇帝的欢心,保住自己的高位。清朝的大臣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在清朝当官是一本万利的行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诱惑是很大的。所以,明朝的官普遍很穷,便图名;清朝的官有利可图,便图利。论无耻,并无高下之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他是溥仪兄弟 在位仅三天 并未被列入清朝十二帝 活到1942年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仅在位三天的皇帝——爱新觉罗·溥儁。当时,清朝正处于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危机,国家的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拯救国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由于各种种种原因没能得到实施,国家依旧一蹶不振,面临极大的危险。在此期间,大臣们提出对太后进行刺杀的计划,但最终被慈禧所知,一伙大臣遭到了严惩,光绪帝被囚禁在皇宫中。

在大臣们的发起下,慈禧太后决定让爱新觉罗·溥儁继位。并且在盛大的禅让典礼上,溥儁得到国民和大臣们的热烈欢迎。但是却很快就面临外患,各国公使不满其登上皇位,联合起来追杀慈禧和光绪帝。为了保护光绪帝,慈禧发动了西北行宫之变,一时间大雪封路,孤军奋战。而这位新上任的皇帝,却只当了三天就不得不下台。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爱新觉罗·溥儁还是被认为是清朝的皇帝,他的这段历史从此被记录在史书中,成为人们探究历史的重要一章。而他一生也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在下半辈子中也度过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虽然它的立国之路有很多矛盾和困难,但清朝最终成为了一个对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朝代。对于爱新觉罗·溥儁而言,他的这三天就如同一颗流星,虽短,但却令人震撼,让后人能够从这件事情中看出清朝的巨大成就,亦可让人品味他人生中短暂但闪亮的瞬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甲午中日战争后被俘虏的清朝将士的结局是怎样的?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近代历史,日本人虐待战俘在世界上都是出名了的。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吧,无论是中国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只要是战俘都受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虐待和折磨。在中国东北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比屠杀更可怕的人体实验。那么在更早的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日本俘虏的清军将士,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呢?清军被俘情况及遭遇

甲午中日战争,是由日本挑起的,1894年到1895年间清朝与日本进行的一次关乎国运的大战。战争中,清军将士总计阵亡约24600余人,另外还有不少的将士成为了俘虏。大概情况如下:

一、1894年7月25日,朝鲜南阳湾丰岛海战,清朝北洋海军被日本偷袭,“济远”号逃跑、“广乙”号重伤退出战场后,运兵的商船“高升”号被击沉,运输舰“操江”无力抵抗,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自“操江”舰舰长王永发以下72名海军官兵被俘,是那场战争中最早一批成建制被俘虏的中国军人。

这72名海军官兵,直接被日军当成了在日本国民面前炫耀战功的“宣传品”,他们被运回日本。“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然后战俘又被日本强迫游街示众,以示凌辱。

二、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北部重镇平壤爆发的平壤大会战,当天晚上驻守平壤的清军连夜冒雨北撤,中途遭日军伏击包围,大批清军将士被俘,47人因为试图逃跑被日军斩杀,25人因为伤势过重死去,3名在羁押期间因病死去,其余608人经由海运送去日本。

一名被俘的中国军官曾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真实再现了这批战俘的悲惨境遇:“两手背缚,发用绳联。十八日申刻,始发给饭团一握,舌为匕箸,膝作杯盘,俯首就餐。忽尘埃上坠,泥沙兼半,口难下咽。渴极频呼,仅给臭水一滴。如是者二十余日,忽称送往伊国。足无整履,身少完衣,由中和至黄州,奔波百余里之遥,不容喘息。九月初八日在江口上船,如入陷阱。坐卧不出寸步,便溺均在一舱,秽气熏蒸,时欲呕吐。十六日至日本广岛下船,狂奔十余里,立毙数人,始登火车。十七日到大阪府,住南御堂厂舍。鸟正飞而入笼,蛙欲怒而在井。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数月间遍身尽是腌脏衣服。似僧而有发,如道而无冠。月暗风凄,频洒思家之泪。”

三、平壤大会战失败后,日本打进中国国境,辽东战场诸战役以及威海卫保卫战中,又有多达千余人的清军将士被俘后押送至日本。这批人到达日本后,日本的监狱已经不够用,日军照例将这些战俘游街示众凌辱后,向一些寺庙和民间机构租赁场地当作“俘虏厂舍”用来统一关押。

此外,1895年初,又发生了海城、牛庄等战役,也有很多中国官兵被俘。但此时日方已经失去了最初得到战俘时急于炫耀战功的心情,反而视战俘为累赘,这些后期的清军战俘则被就地关押在辽宁海城,各项生活条件比之在日本的难友更为恶劣。战俘归国

1895年春,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经过多次谈判,中日两国在夏季完成战俘交接。

8月18日,日本将关押在日本的976名清军战俘送回天津。8月26日,关押在辽宁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日军交还,同时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也交还给了日方。

我们从上节可以算出,被带到日本的至少有2000余名清军战俘,然而只有979人被送回,折损近一半的人口,被俘至日本的清军将所受待遇之差、所遭虐待之深,可见一斑。

战俘归国后,祖国迎接他们的是责罚。归国后,被俘清军,军官一律革职遣散,士兵全部就地解散。“操江”舰舰长王永发曾经上书为病死在日本的部下请求抚恤,结果招致清廷严辞责骂。在平壤因伤被俘的军官谭清远等,不仅被革职,还被追究被俘的罪责。这些曾为国家付出了鲜血的“不祥之人”很快便从档案中消失。读史有感

如今,在日本大阪真田山,还能找到6座被俘清军的坟墓,其中5座根据遗愿,墓碑都面朝着西方,朝着他们永远回不去的家的方向。

事实上,除了这6人,还有数以千计的长眠在异国他乡清军将士,他们生前命运没能由自己把握,死后还只能化作孤魂飘荡在异国他乡。这场战争的成败,他们无法决定,他们只是历史的牺牲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雍正皇帝有哪些兴趣爱好?可能是清朝最不正经的皇帝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雍正、乾隆应该算是清朝最出名的三位皇帝了,其实这三位皇帝也挺有个性了。今天就先为大家讲讲雍正皇帝有哪些兴趣爱好,我们都知道乾隆喜欢在各种名画上签名,虽然他自己也写了很多诗,只是都不怎么出名...而雍正皇帝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并不会那么严肃,而且雍正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比乾隆更开明。雍正可能是第一位开始玩cosplay的皇帝...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雍正皇帝可以称得上是清朝二百七十六年中最勤政的皇帝。雍正在位十三年,批阅四万件奏折,还有各种题本。而且在批阅的时候非常认真,有的时候甚至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的批语。有人这样评价雍正:“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即雍正)者。”正是因为雍正的勤政,为“康乾盛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看上去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但是他也有很多私人的小爱好。通过了解这些私人爱好,雍正的历史形象会变得更加饱满。从雍正时期留下的画像、圣旨中可以看出雍正的三个爱好:cosplay、收藏眼镜、撸狗。

《雍正行乐图》大概是历史上最不正经的皇帝画像了。在这套图中,雍正玩起cosplay简直不亦乐乎。或者是仙风道骨的道士;或者是宝相庄严的僧人;或者是闲情雅致的书生;或者是英姿勃发的猎手。

最搞笑的是,在一幅画中,雍正像牛顿一样一头卷发身穿西装,拎着一柄闰土手中那样的钢叉上山打虎。网络上还有制作的动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上网搜索,这里不再赘述。

雍正非常喜欢收藏眼镜,命令工匠制作几十副各种材质的眼镜。他把这堆眼镜分布到皇宫里的每一个角落,以便自己想用的时候随时拿到。就连他的銮轿中也放置了眼镜,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雍正喜欢眼镜可能是因为工作上的需求,因为要处理大量的政事,导致视力下降,不得不依靠眼镜的帮助。

小动物能排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雍正在忙里偷闲的时候,也会撸一撸他的爱狗。有史料记载,雍正有两只特别喜爱的狗,一只叫做“造化狗”,另一只叫做“百福狗”。雍正对它们两个关怀备至,还亲自给他们设计衣服。

雍正曾经下旨,给造化狗制作一件虎套头,给百福狗制造一件麒麟套头。东西收上来以后他又不满意,觉得麒麟套头做得太大,又不柔软,还要继续重做。还有几件为小狗制作的皮衣也是这样,需要反复修改剪裁,保证小狗的舒适度。

狗笼子更加马虎不得,对尺寸、装饰、结构都有要求。据说其中有一个狗笼子,从下旨到完成,足足花费一年多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对爱狗的呵护和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朝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的原因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皇子为什么不能生母抚养

为防止皇子被毒杀,防止外戚专权,锻炼皇子的坚毅。这些做法就能够有效维护清朝的统治,还能够保证整个权力的顺利更替,其实生在帝王之家有很多优点的同时也会有很多的缺点,如果不是亲生母亲养大,自然可能会有一些亲情的缺失。

1、防止皇子被毒杀

在皇宫中无论是什么样的朝代,都会有一些尔虞我诈的事情,妃子和妃子之间为了争夺宠爱,真的会做出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如果两个妃子一直都会处于一个敌对的状态,各自生下孩子,然后让对方去照顾,其中一个孩子如果出现意外,这必然就需要去追究责任,这种做法就能够有效避免孩子被暗算。事实上在整个抚养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促进感情,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的安全。

2、防止外戚专权

在汉朝时期会有着母以子贵的说法,因此在那个时候还会有着严重的外戚专权。这就会导致整个统治受到相应的影响,汉武帝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外企专权,曾经立下母死子立的规定。为了避免这类的风险而选择杀掉亲生母亲,这种做法会有一些残忍,可如果把皇子留给其他人抚养,也能够削弱亲生母亲的实力,还能够有效维护整个统治,相对来说这才是一举三得,同样也会比较有人情味吧。

3、锻炼皇子的坚毅

古代的储君最担心的应该就是生长于深宫之中,然后被这一些妇人之人带大,因为这就会导致皇子的性格肯定是软弱无能的。可相反,如果是有其他的人带大,因为这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就会缺少原始的祭拜,不会有亲生母亲这般的溺爱,能够有效锻炼皇子的忍耐能力。等到逐渐长大之后,处理国家大事也会拥有着更大的力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朝时期的御膳放在现在是个什么水平 古代皇帝吃什么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御膳,那在古代是只有皇帝才能吃到的饭食,在很多影视剧中虽然也出现了有御膳,不过毕竟还是出自现代人之手,与真正古人做出来的还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说到这个,很多人也一定很好奇,古代的皇帝到底都会吃些什么东西?而古代宫廷的御膳如果能放在现在,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水平的样子呢?一起来看看。

美食工作者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之一。但是如果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倒霉的职业,我倒是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皇帝。为啥呢?这做皇帝死亡率高、平均寿命短、被人惦记、日夜操劳、在权势与权术之间找平衡……更重要的是集一国之力,连顿饭也吃不好。

作为皇帝套餐,看似隆重,却经不起细究。清朝皇帝的吃的食物都被记录在《膳底档》上。比如乾隆在1784年正月十一晚膳菜谱:酒炖鸭子热锅、燕窝肥鸡丝、鸭腰口蘑、锅烧鸭子、冬笋爆炒鸡、摊鸡蛋、蒸肥鸡鹿尾攒盘、百果鸭子攒盘,象眼小馒头、鸭子馅提折包子、鸡肉馅烫面饺子。

这顿饭下来,估计您以后见着鸡和鸭就发疯了,并且过于肥腻,丝毫没有膳食搭配可言。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乾隆的御膳,也没有后人演绎的那么精彩。

由于进餐礼仪的限制,皇帝所有饭菜都得提前备好,然后煨在火上,焖在大蒸笼里。中国美食,都讲究火候与新鲜,刚出锅的最好,是所谓“锅盖气”。

家常菜之所以好吃,很重要原因就是厨房离饭桌只有几步,出锅就能吃。而在清宫,一道做好的菜端上来,还要被太监事先尝过之后才能品尝,皇帝所吃的不过是些剩菜剩饭罢了。

1.光绪皇帝

有时候皇帝吃饭还要看内务府的嘴脸。清末李元伯《南亭笔记》里记录了一个鸡蛋的故事。

光绪皇帝喜欢吃鸡蛋,每天都要吃四个,然而他并不知道鸡蛋的真实价钱,内务府给皇帝的价格是三十四两银子。光绪有一次问他老师翁同龢:“鸡蛋好吃,可是这么贵的东西你吃得起吗?”可见当时内务府贪污之严重。

2.道光皇帝

而道光皇帝也挺惨,有一天他想吃道”面片儿汤”,令御膳房给他做一碗。大半天过去了,面片儿汤没有送来。在道光皇帝的追问下,负责此事的人来说,需要数千两银子。

于是他对来人说“前门外有一饭馆味道最佳,一碗不过四十文钱,可令内监前往买来。”内监复奏:“饭馆已关闭多年。”道光帝道:“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费一钱!”

3.同治皇帝

最惨的是同治,同治皇帝小时候一日两膳吃两宫皇太后赐给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羊肉丝疙瘩汤、甜浆粥、柳叶汤、面片汤、豆腐片汤等。

他吃汤粥根本无法饱腹。他有时饥饿难忍,闯进太监的住处偷太监的东西吃。被太监发现后,立刻夺过丢掉。后来19岁就死掉了,不能说跟饮食毫无关系。想象一下天天喝小米粥的日子,还不如桥墩下的民工兄弟。

4.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皇帝餐饮水平也一般,明太祖朱元璋1384年的一份的菜单菜肴如下:胡椒醋鲜虾、烧鹅、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这些菜如今看起来,都是一般街头小馆里的小菜,丝毫看不出皇家富庶。

御膳,听上去是个金光闪闪的词汇,里面暗含着权力的奢华盛宴,被后世的人浮想翩翩,做出了许多仿膳、宫廷菜,招牌金光闪闪,价格高高在上。也从中衍生出无数联想与故事。

但细细看历朝历代皇帝的吃食,不过了了,繁华中带着悲凉,丰盛中带着人性的无奈。皇帝也是人,却比凡人有着更多的倒霉,皇帝的职业套餐的字里行间,处处写着:不好吃,不好吃。

现在看来,即便那些古代帝王们拥有一切,但在美食上却依然没法和现在我们所拥有的生活相比,所以热爱美食,你就拥有了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