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易氏宗祠在哪里(精品20篇)

浏览

686

文章

644

篇1:高湖南湖郑氏宗祠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湖郑氏宗祠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高湖南湖郑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高湖市场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吏部验封司郑善夫捐资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占地854平方米,南偏东85度,由门楼、前厅、厅堂、厢房、天井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形式,檐下如意斗拱出跳,重檐悬山顶,大门处有一对石抱鼓。进门处有龙凤藻井,两边游廊,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均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原先戏台已倒塌,照壁已被更改。原有林则徐书的《南湖郑氏祭田记》碑一通,现立于福州于山碑廊。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祠庙建筑的重要实例之

南湖郑氏以郑露、郑庄、郑淑为宗。露、庄、淑,世称“南湖三先生”,郑昭于晋时为泉建刺史,过莆口,爱其风土,乃迁祖坟于南山,当时并未安家于此。唐天宝二年(743),三先生为避李承昭之难自侯官徙永泰,又由永泰至莆田,结庐于其祖坟旁,南山下有湖,是为南湖,三先生遂于南湖设讲堂以修儒业,实为开莆倡学之首,“南湖”遂以得名。开莆郑氏传至十二世郑源深,迁徙至福州市郊高湖村,为高湖郑氏开基始祖,乃不忘祖地,世以“南湖”为望。郑氏子孙居高湖,世代蕃衍,代有人才,例五世,有九子、三十孙,衣冠科第之盛甲于乡郡。

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

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湖村:高湖村位于连江南路东侧,镇的东北部 四至范围 东邻江边村,西面与连江南路先锋村相邻,南接仓山科技园,北邻拓福建材市场。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全村有三座、大埕、龙院、桥南、佛亭、旗杆六个自然村,十七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3亩 常住人口 2204户,6749人 外来人口 21563人(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南江吴氏宗祠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南江吴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吴氏宗祠座落于油榨坪村,2012.9月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是吴氏族人祭祖、聚会议事之地。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经过三次重建,至今保存完好,宗祠东西宽24米,南北纵长60米、占地1440平方米。建筑主体呈四合院布局,前高桅杆一对、石狮两对。其建筑形制充分展现了川北祠堂建筑的共性特点。

吴氏宗祠建于大明时期,位于旺苍县普济区天台乡板岭寺,因大山笼罩,人烟稀少,森林密布,照顾不周,时运升迁,历史变迁未曾保留后土。于大清光绪壬子迁于油榨坪,至此祠成,立牌谱告峻。

1、选址:早在大明进期被勘为“天生油榨(石生榨盒)人间稀,金盆(盒下石生油盆)敦油世为奇;撞杆一动油满地,人兴财发后裔兴”的传说。大清年间,堪輿家在方圆近百里寻找祠基,寻到了和平苏家坪、鲜家坪和油榨坪之穴,定为油榨坪为“上山凤”之穴。又以几处泥土以斗过量,再用称称其重量,此地泥土比任何地方重20%,定于祠址。为此加上了“吴氏宗祠堪此地,了孙繁衍后裔兴”的传说。

2、建祠。该祠建于光绪壬子年间,为四合院形,内设王牌正殿、厢房、戏楼、砖木瓦结构,花草、狮子、桅杆、对联非常雄伟壮观。不幸于清末毁于战乱火焚,后于民国二十三年重修再建未全,六十年代的甲戌吴氏积资维修恢复了王牌、狮子、桅杆。在5.12大地震后即将倒塌,给学校师生和村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在二十一世纪壬辰之春,承前启后,组织族众,族亲、族友共捐资百万维修了饱经风霜七十八载的吴氏宗祠,再续族谱,新立花岗石王牌、公德碑、戏楼、孝道和民俗文化室存放了500余册,培植了桂花园,建造停车场。

吴氏宗祠东西宽24米,南北长60米,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现已成为吴氏族人祭祖、聚会议事之地。于2012年9月27日正式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石门高氏宗祠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石门高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高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

该祠始建于唐朝高霁的学堂,明朝扩建,座北朝南,为台粱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原为六进,现存五进。依次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厅、祭祖祠,各进之间以天井相属,前进到后进依山势地形逐渐增高,祭祖祠高于孝恩堂0.80米。宗祠进深长63米、面阔15.28米。脊高6.5米,占地面积945平方米。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覆盆式,方形、六面、八面形等。祠内136根木柱衬托梁枋,柱上架梁,自下而上,逐层升高,直至屋脊,构成一组排列有序的木质构架。驼梁、月梁、撑拱,卷棚、雀替等木结构雕刻较简洁,留有明代遗风。硬山式屋面,天井两侧为单坡,上盖青灰小瓦。门厅两侧建有砖砌配房,立面成"八"字形,正门前设有广场,广场端筑有半月池。高氏宗祠是贵池辖区内保存较为完整、主体占地面积较大的古建筑。历时多个朝代、整修不断,保存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它的保护对研究皖南古建筑史、地方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等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保护范围:宗祠门楼向南8米,东、西、北三面至祠堂墙基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北各5米,南同保护范围。

棠溪镇:棠溪镇位于池州市贵池南部山区,南面分别与石台县的七井、贡溪乡毗邻,东面分别与青阳的阳陵、南陵及九华山二天门接壤,距市区43公里,现有9个村委会,1.2万余人口,国土面积251平方公里,是贵池区面积最大的镇,其中山场37万亩,耕地1万余亩,是一个“九山两河半亩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镇。 发源于九华山楼台山的龙舒河,由东而西贯穿全,沿途流经石门、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将上杨氏宗祠暨屋桥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将上杨氏宗祠暨屋桥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将上杨氏宗祠暨屋桥位于邵武市肖家坊镇将上村,时代为清代。

将上杨氏宗祠暨屋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将上村:将上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将上村位于邵武市西南部,距市区56公里,距福银高速公路互通口15公里。东与将石村接壤,南与省级将石自然保护区交界,西与新厝村相邻,北与孙家村相邻,地处4A级生态旅游景区――天成奇峡。【历史文化】将上村旧属邵武县三十五都管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隶属邵武县肖家坊公社坪上村。后分为将上村、孙家村和中际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神下李氏宗祠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神下李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下李氏宗祠位于宁远县冷水镇神下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面积950.47平方米,经多次重修和维修,现建筑保持清代风格并溶人了西洋建筑特色,在南方宗祠比较少见。宗祠座南朝北,柱梁式结构,歇山飞檐,宗祠内有戏台,戏台上有高浮雕镂空双龙戏珠木雕,此外,建筑构件中的人物、花、鸟、兽等装饰雕刻精美,保存完整,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宗祠上厅保留有清代至民国的裱金匾牌八块。2011年3月,神下李氏宗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神下李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神下村:神下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仙溪王氏大宗祠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仙溪王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大宗祠俗称“老虎祠”,在潮安县庵埠镇仙溪管理区,座西南向东北。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历1831、1930、1981年重修,现保持清代中后期的建筑格局和装饰。

王氏大宗祠二进一拜亭,宽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场地宽敞,有麒麟照壁与祠门相对。这个祠堂的建筑和装饰比较讲究,门前的石雕构图层次分明,美观大方,屋顶的平脊和斜脊都装饰嵌瓷塑,以古代戏曲为题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飞出,栩栩如生。祠后进梁架结构和油饰精美,拜亭单檐四垂,工艺考究。亭内有“榜眼秋台”牌匾,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宝而立。王氏大宗祠为潮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仙溪村:仙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余村余氏宗祠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余村余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余氏祠堂位于苏庄镇余村内·清代·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西朝东,有戏台、厅、堂三进,中隔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8.95米,通进深8.5米。明、次间两缝皆为五架前卷棚,三架和五架梁均用雕花平盘斗拱支托童柱,牛腿雕狮子戏球。硬山顶。

苏庄镇:开化县辖镇。1950年设苏庄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更名毛坦镇,1992年又改苏庄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苏庄溪南岸,距县城28.8公里。面积233.2平方公里,人口2.1万。星(口)古(田山)公路过境。辖大坂湾、洪源、平坑、横*J、唐头、余村、溪西、倪川、茶岭、蕉川、苏庄、枧畈、漳田、富楼、富户、龙坦、山坑、茗川、高坑、方坡20个村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王氏宗祠追来堂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王氏宗祠追来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宗祠追来堂位于南靖县金山镇水美村,年代为明至清。

简介:明正德四年(1509)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6)重修。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5平方米,由前厅、主堂、内天井和廊房组成。祠前旷埕西南侧立三对石旗杆,祠内悬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3)御赐“卓树清标”匾额。前厅和主堂明、次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及斗拱、花板等多以雕刻、彩绘装饰,正脊仍保留清代的剪瓷雕。附属文物水美塔为同期建造的七层八角实心塔,通高8.9米。

保护范围:王氏宗祠:向东延伸15米、向西延伸30米,南、北各向外延伸10米。水美塔:塔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王氏宗祠追来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美村:水美村系南靖县金山镇,位于南靖县东部、金山镇之南大门。东临319国道线、九龙江西溪畔,西与新内村交界,南与龙山镇接壤,距县城35公里,北临安后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村落与居民]全村有耕地1400亩,山地4500亩,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700多人,476户,9个村民小组。[历史人文]水美王氏源于山西太原。唐光启元年(88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板桥叶氏宗祠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叶氏宗祠为衢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叶氏宗祠位于衢江区周家乡板桥村板桥自然村,2014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呈纵长方形,通面阔13.28米,通进深32.07米,总面积约为426平方米。建筑布局按中轴线排列并逐进升高,由西至东依次为门厅(门楼)、小天井、前厅、大天井和后厅,两天井两侧为厢房。正立面为牌楼式门楼,四柱三间五楼式,两侧设八字墙。大门左右置有抱鼓石,刻有简单动物图案。前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二柱用五檩,次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分心五柱用九檩。前厅与后厅间的厢房面阔两间。后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双步,次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四柱用十一檩,牛腿、雀替、斗拱等木构件有花草雕刻图案。

据《叶氏宗谱》记载:宋绍兴八年(1138)叶端臣卧葬岭下桥头,其子正纪、正伦守庐墓板桥。该建筑保存较好,布局严谨,特别是门楼设计科学美观,木雕精细,造作考究,艺术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周家乡:衢县辖乡。1950年设乡后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县境北部,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两条。辖石井、后堆、诚村、板桥、川坑、江家、崇源、苦竹岗、坞溪桥、丰村、宋家、上林、蟠塘坞、周家、后溪塘、井头根、下清源、裴家、相对、上姜、宅基、春山坪、上岗头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石灰、食品加工为主,农业以水稻、油菜、枇杷、茶叶、柑橘种植业和饲养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东山许氏宗祠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东山许氏宗祠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氏宗祠位于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中心向东、南延伸10米,向西、北延伸10.1米为文物保护范围。

东山镇:东山镇位于海口市的西南部27公里处,东面隔南渡江与定安县城相望,南面与澄迈县接壤,西面是秀英区石山镇,北面与秀英区永兴镇和龙华区遵谭镇相邻,海榆中线从北向南贯穿其中,南渡江从西往东穿插而过,是海口市、定安县和澄迈县的交汇点。全镇土地总面积13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289亩(其中水旱田面积35035亩,旱地面积20254亩),宜林地面积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羊额卢氏大宗祠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额卢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羊额卢氏大宗祠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羊额村大祠直街。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明代中后期,最近一次重修在民国十一年(1922)。目前头门的石料保存明代特色,但整体而言,偏于清代建筑风格。面阔三间16米,原进深三进,现存头门及后堂,共进深47.3米。硬山顶,灰塑龙舟脊,脊上饰有花草纹饰,人字封火山墙,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墙楣上存有“李邕观帖”、“一家诗赋”等多幅人物、山水等几幅壁画。其中“李邕观帖”壁画,何伯羽画,有“民国十一年”年款。

2011年9月,卢氏大宗祠被列入第五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羊额村:羊额村地处伦教街道的西面,全村面积4.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约17.26公顷,鱼塘面积约99.27公顷,工业用地面积约34.53公顷。常住人口约1813户,居住人口约13800多人,其中:户籍人口约6300人;外来人口约7500人。辖下五个村民小组,由17个自然村和1个南华街区组成。多年来,村委会在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怀领导下,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沥滘卫氏大宗祠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沥滘卫氏大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卫氏大宗祠:位于海珠区沥滘村,占地1911平方米。建于明朝年间,1993年8月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卫氏大宋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有仪门、门楼、前廊、主殿、厢廊等。从祠堂进入前座,可仰望“百世周宗”横匾,而门楼的“燕子斗”拱相传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建造,两旁还有一对柚木对联写着“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主体建筑东西两翼有青龙、白虎巷,天街有花岗岩砌成的宽阔平台,四周围有花岗岩栏杆等。主脊上有动物和人物塑像造型,瓦檐有木雕檐板封瓦口及各种柚木木雕屏风、对联、横匾,工艺颇为精致。

信息来源:海珠区档案局

南洲街道:代码:440105016 办事处驻:南洲北路398号

辖:上涌东约居委(上涌东约一巷一号)、上涌中约居委(上涌中约大街二号)、上涌西约居委(上涌西约十二巷10号)、桥南一居委(桥南大街4号)、桥南二居委(汇源大街三号)、后滘一居委(后滘北大街133号)、后滘二居委(后滘北大街92号(拟建))、池滘一居委(南洲路47号)、池滘二居委(池滘北大街87号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安头徐氏宗祠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安头徐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头徐氏宗祠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安头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安头村:义乌市佛堂镇安头村,全村常住230户,544人,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内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台球等文化活动室,建成市“双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体设施,积极培育文体队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雷州吴氏宗祠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雷州吴氏宗祠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州吴氏宗祠位于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坐西北向东南,原是两座前后排列的四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祠宇,1925年为防匪侵扰,砌砖石围墙把两座祠堂连成一体,成为占地面积202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四进五厅七天井一亭三楼的建筑群体。20多间厅、房的顶脊、檐下、墙壁上,有彩绘、灰塑、石雕、木雕的人物、山水、花鸟,刻工颇精。

1992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青桐村:青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兰寨林氏宗祠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林氏宗祠:建于清早期,有多次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建筑面积471平方米,三开间三进深两天井,前有围墙,共有两个平地台,有16条功名石柱,左侧有一古井,再前有照壁墙,砖木结构,有风火山墙,龙船卷尾屋脊,硬山顶,第一进有“光绪六年庚辰,明经进士”牌匾,第二进有“道光癸未年科,状元及第”牌匾等,有精美的木雕泥塑,石刻,壁画书法等。

林氏宗祠建于清朝,为纪念清末文状元林召棠而建立。

林氏宗祠建于乾隆初年,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是正己公的孙儿为纪念太公正己从福建迁往兰寨的标志性建筑。宗祠占地900多平方米,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三进房屋结构,古朴精致。中堂以青砖铺成“人”字型道,取名状元道,意为纪念林召棠高中状元,是人上人,而走过此道的人亦会成为人上人。2005年,林氏宗祠被郁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宗祠规模不算庞大,外表也普通,但走进祠内,能让人品味到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

宗祠屋顶建筑精湛的屋檐艺术显得高雅得体。宗祠前面,竖立着几块大石板,再前100多米处,还有一扇青砖砌成的古墙。

门前竖立的大石板上刻着“状元及第”、“明经进士”等字样,记录着林召棠何时考取进士、状元的时间。据有关史料记载,林召棠的父亲叫林泰雯,祖籍今广东省吴川县吴阳镇霞街村,清朝公元1785年间,在南江流域任东安县(近云浮市云城、云安、郁南南部部分镇等地)教谕。期间,因为兰寨村林姓人家是南江流域的名门望族,经常邀林泰雯来村讲学,林召棠同行,结识了林氏家族的长老,大家都来住福建林姓,说起还是同祖同宗,大家结下了深厚情谊,兄弟相称,同拜林氏祖宗。清道光三年,林召棠考取状元。北上赴任之前,他念念不忘兰寨村,专程前往兰寨村祭拜林氏祖宗,与乡亲们一一道别。兰寨的长老们为了永久纪念林家出了个状元,于是立石碑纪念。

石碑前100多米处的青砖墙,名叫照壁,建于清朝道光五年,专门为纪念状元林召棠上榜而建。该照壁能一直保存完好,与林召棠名气影响有直接关系。

宗祠入门内的首进天井,原平铺普通青砖,用作喜庆事务时行人。清道光三年,林召棠高中状元不久,林氏长老为了纪念林召棠高中状元,勉励后人勤奋好学,成为状元,专门将天井青砖改建,用青砖砌成一个又一个“人”字型,寓意人上人,勉励人们要想成为人上人,就要勤奋好学,力争进取。因此,进入状元前门的那扇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打开的。因为,即使是达官贵人,也不能从状元路走进宗祠,只能走两旁的通道。唯有状元,或者是准备应考的学子,才能步行状元路而入。

清道光三年(1823年)癸末科殿试独占鳌头成为状元及第后,专门回兰寨送“状元及第”牌匾一块给当地林氏宗亲,并竖起旗杆。状元及第牌匾及刻有“道光三年癸末科殿试状元”的旗杆石至今还存于兰寨林氏宗祠。

兰寨村:兰寨1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年代为1935年。

2019年,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坪白族乡: 刘家坪白族乡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位于桑植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全乡辖6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3241户, 11297人,白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95%。 刘家坪白族乡境内有刘家坪白族乡境内有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二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白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有相传700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卢金峰墓含卢氏宗祠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卢金峰墓(含卢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卢金峰墓建于明嘉靖间(1522-1566),有墓和享堂组成,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瑞安现存的最大古墓。坟墓上下分五坛,下三坛是拜台,逐坛依着山坡坡度建造,均用刨面白石铺设,并向上逐坛递减宽度。每坛两侧均置踏跺三级,最后一坛有踏跺五级。各坛两侧都建青石屏风墙,墙壁上有浮雕、上面设置屋顶,盖着青石雕成的瓦。第二坛前有青石栏杆,配以精美的青石雕荷叶荷花状作为支柱,踏跺三级。第四坛正中立墓碑一方,上阴刻“金峰卢公墓”五字,上置荷叶状碑盖,碑前地坦成龟背状隆起封堆。第五坛后面是神龛牌楼,五间,通高2.40米。明间檐柱方形,高1.37米,上置坐斗,下有石础,台基高0.70米。明间檐柱上架额枋,前浮雕双狮抢球,上置补间坐斗二个。屋檐明间最高,次间、梢间递减。屋顶用青石雕成的筒瓦,正脊上有龙头纹吻兽。牌楼后壁和两侧石屏上浮雕廿四孝图。墓室前为祭坛,中间铺有石板通道,其两旁有池塘。祭坛右侧是享堂,为原坟院旧址,有原坟院祀堂一间,左右贴房各二间,石门一座。现在祀堂和贴房已毁,在前角石门尚存。1990年7月21日,瑞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列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卢氏宗祠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经三百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保存比较完好。据说也是瑞安市目前唯一一座有确切建筑年代的清早期祠宇建筑。祠堂内的一座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的古戏台,平面呈方形,深阔各4.35米,顶部的藻井随着“出将入相”的远去也褪色了。没有褪色的是那金字家训屏风,被族人视为宝贝。这幅屏风由12片单屏连在一起,每片高2.3米、宽0.4米,上有用金粉写的清代朱柏庐所著治家格言《朱子家训》,落款为“余庆堂主人敬书”,时间为乾隆戊戍三月。算起来有300多年历史。屏风上雕有八仙过海的八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刀法娴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郝氏宗祠及住宅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郝氏宗祠住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郝氏宗祠及住宅位于葛武郝荣村,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郝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民国重修。郝氏故居始建于1919年4月,穿堂三进,东南围墙建有厢房和走廊,占地面积307.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小砖青瓦、雕梁画栋、木椽望砖,为典型的里下河地区晚清时期家族民居建筑风格,内部陈列了郝柏村先生生平图片、手稿等珍贵资料。郝氏宗祠有正堂和南屋两幢主体建筑,南北长23.40米,东西长23.42米,呈正方形,围墙和庭院具有苏南园林风格。正门上方为盐都籍台湾知名人士郝柏村之父郝绪龄手书的“龙凤灵奇”匾,整个建筑朱漆廊柱、雕梁画栋,体现了独特的家族建筑文化。

201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侯材骥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侯材故居及墓(含侯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侯材骥故居位于县城东南方30公里处,依山傍水而建,属典型的湘南大户人家建筑,雕梁画栋,木格花窗,“叠梁式”构架体系,结构复杂而华美。整栋占地面积18000余平方米。一进三厅,分前厅、中厅、后厅,每厅有屏障天井相隔,左右设侧门相连,两厢房与整栋三厅呈“十”字形布局,厢房前均设有一眼两亩左右的鱼塘,朝向为座北朝南,正厅朝向高山亮。屋前有良田千余亩,攸洋河横贯其中,视野开阔。

侯材骥故居所在村,叫万田村,该村山青水奇,土地肥沃。既有夏天如冰的泉水井,又有恒温42°以上热水塘。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宜居最理想的地方,对此,该村原有众多富丽的古村落古建筑,就是最好的历史佐证。攸洋桥,是安仁境内最古老的桥梁之一,约建于清嘉庆年间。该桥用青石砌成,单拱,长5米,宽3.5米,高4米左右。桥西头设有桥碑,碑长0.8米,宽0.8米,厚0.2米,青石制成,碑文为正楷字书。碑文大部分字已模糊不清,但“攸洋桥碑”、“嘉庆”等字清晰可辨。此桥至今完好。

桂林书院,是本县有名的古书院之一,就在本村的应学组境内。书院为砖木结构,分前后三进,左右各有厢房,中间有天井,正门两侧设有小门。据考证,该书院建于清代中期。清诰封资政大夫福建候补道侯材骥曾在此教过书。1928年湘南暴-动后期,曾在此书院设立过区苏维埃政府。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侯材骥调任福州知府,后继任漳州知府,深得闽浙总督卞宝第、谭忠麟的器重。后因抗法理政有功,民众口碑上佳,清廷委加盐运使衔,以道台补用。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过度劳累,体力透支,积痨成疾,英年早逝,享年57岁。他的去世,闽人多为哀悼,台人更是悲切,三子扶棂回乡,归葬于龙海镇万田村新湾组高山亮北坡。

《湖南拔贡志》载:侯材骥,诰授中议大夫,晋赠资政大夫,钦加盐运使衔,福建候补道。历任台湾、福州、漳州等知府,两科文闱内监试,后人还追认他为:“抗法民族英雄”。

侯材骥墓,有墓围、墓碑和石柱。现存一块墓碑长1.7米,宽0.7米,厚0.2米。两根方形石柱高2米。墓围直径3.5米。碑和石柱上的字均为正楷阴刻。墓碑:“诰授资政大夫福建补同”。东面石柱:“熊耳棲神”;西面石柱:“龙湖流惠”。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历代王朝都实行了有效统治和管辖,与大陆血脉相连,同文同祖,不可分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关系。”为纪念侯材骥抗法入侵及发展台湾教育的丰功伟绩,2001年,安仁县人民政府将其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故居、侯氏宗祠、侯材骥墓列为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王诗语

侯材骥,号仙舫,安仁县龙海镇人,生于清道光年间。其父侯振焕,是一个优廪生,博学善文,授徒训子,享有盛名。子三人,材骥居长;次材骅,监生;材骧,庠生。材骥于咸丰辛酉年(1861年)考取拔贡生;同治元年(1862年),在顺天乡试考取举人。奉派在户部任主事,做了二十年京官。光绪八年(1882年),清廷放他在任台湾知府。适值法军侵犯,攻陷基隆,军情紧迫,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安海高氏宗祠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安海高宗祠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海高氏宗祠位于安海镇小宗埔3号,年代为清-现代,类别为古建筑。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初焚毁,后重建,近年重修,坐北朝南,五开间两落,保存清代构件和闽南宗祠建筑风格。安海高氏历代人才辈出,移民至东南亚和台湾地区的人数众多。

2019年9月8日,安海高氏宗祠被公布为晋江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南、北各2米,西2.5米。

安海镇:晋江市辖镇。古称海湾,宋以后称安海。1958年成立五星公社,1985年改安海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11.8万。福厦高速公路、石厦公路过境。辖兴胜、海东、鸿塔、复兴、东鲤5个居委会及西安、型厝、安东、灵水、曾林、大山后、可慕、西畲、西门、梧山、山兜、桥头、菌柄、上安、社坛、坝头、赤店、前湖、新店、坑边、瑶前、前林、下山后、庄头、后蔡、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