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码生物科技官网(20篇)

的呢?小伙伴们可有了解过?不妨一起来关注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4年高考生物怎么复习能拿高分,希望您能喜欢!

浏览

1026

文章

1000

篇1: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专题复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全文共 3336 字

+ 加入清单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专题复习----生物体结构层次

一、知识点:

1.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植物细胞结构区别。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生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二、基础训练: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一结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2.在植物细胞结构中,具有控制物质进出作用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3.下列各项属于器官的是()

A心脏B血液C软骨D神经元

4.植物细胞分裂时,发生最重要、最明显变化的结构是()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壁D细胞质

5.水稻和牛个体差异很大,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器官B系统C组织D细胞

6.切开成熟的西瓜时,甜甜的汁水就会流出来。这些汁水主要来自西瓜细胞中的哪一结构()

A.3B.5C.4D.6

第6题图第10题图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A洋葱表皮B杨树叶子C西瓜D月季花

8.下列结构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A线粒体B细胞质C细胞核D叶绿体

9.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是()

A根、茎、叶B叶、花、果实C根、果实、种子D花、果实、种子

10.上右图中描述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11.以下关于你身体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叙述中,最合理的是()

A.体内所有细胞都是受精卵分裂分化的结果

B.体内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比没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少

C.分化会导致细胞数目增多D.分裂会导致细胞体积增大

12.植物体能由小长大是由于()

A.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B.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

C.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D.细胞生长

13.与植物细胞相比,在动物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膜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壁

14.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图像,则草履虫在临时装片上的状态是()

15.植物体之所以能够不断长大,其主要原因是()

A细胞的分化B组织的形成C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器官不断长大

16.组织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之一。下列哪种组织是人和动物体都不具有的()

A上皮组织B疏导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

17.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同时还含有酸涩物质,这些酸涩物质和叶绿体分别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B细胞质和液泡中C细胞质和细胞核中D液泡和细胞中

18.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可以用来制作面包B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C酵母菌的结构中包含细胞壁和液泡D单细胞生物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9菠菜浸泡在清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20.土壤中的水分被大树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A薄壁组织B分生组织C机械组织D疏导组织

2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保证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细胞的前后代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的变化是

A细胞质分成两等份B染色体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C细胞核一分为二D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

22.某同学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蚕豆叶临时玻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A把新鲜叶片切成小的长方形夹在马铃薯小块的切缝中

B左手捏紧夹着叶片的马铃薯小块,右手拿沾水刀片向自己身体方向水平斜向拉切

C用毛笔将切下的薄片刷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D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毛笔挑一较薄的材料放在水滴中即用显微镜观察

23.下列观察生物细胞结构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

B.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C.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为物像的放大倍数

D.向右移载玻片可以将视野左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24.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质B.细胞膜C.液泡D.细胞核第25题图

25.如图为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图,对其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B.甲图中的①与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无关

C.乙图中的②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甲、乙细胞中都有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

26.水稻和家兔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C.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大液泡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27.在切西瓜时,会有许多甜甜的汁液流出,这种汁液主要存在于()

A.液泡内B.细胞膜上C.细胞核内D.细胞壁上

2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和液泡D.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9.如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

30.如图是植物根尖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处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B.C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B处的细胞没有细胞壁D.A处有保护作用,且该处细胞能够不断伸长生长

31.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个体B.细胞→器官→系统→个体

C.细胞→组织→系统→个体、D.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个体

32.如图是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示意图,其中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A.B.C.D.

33.人体与绿色开花植物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是人体具有()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34.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做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3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

(2)将正确操作制作后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视野中有这样几个结构: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个结构是______.它的产生可能是发生在上述实验步骤中的______(选填序号).

防止产生该结构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液滴,使液体和盖玻片的一个边完全接触,盖玻片与液面形成一个夹角,然后再______放下盖玻片.

(3)A和E两个步骤中所滴的液体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C步骤撕取的应该是洋葱鳞片叶的______表皮.

(5)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颜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哪个结构?______.

三、判断题

1.英国人虎克首先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理论()

2.自然界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4.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中有线粒体()

5.克隆羊"多利"产生说明了细胞核中有控制生命活动的遗传物质()

6.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份,然后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7.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质里许多小液泡逐渐胀大,最后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8.人体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9.多细胞生物体的各种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

10.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组织()

11.我们平常吃的藕是茎,马铃薯是根,萝卜是茎()

12.蚕豆叶里的纤维是输导组织构成()

13.人体内的血液属于肌肉组织,骨骼属于结缔组织()

14.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它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15.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但它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6.试验中,如果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17.单细胞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8.单细胞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所以它们不能够像多细胞生物体进行运动、呼吸、消化等生命活动()

19.人体和油菜植株都是由细胞形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而形成生物体的()

20.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植物新品种,但繁殖速度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花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生物的学习,下面是老师对花的知识做的详解讲解,大家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哦。

1.花的结构:一朵完全花由花柄、花托、花被和花蕊组成,其中花蕊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有花丝和花药,花药中有花粉,内含精子;雌蕊有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内含卵细胞。

2.花作为植物的重要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果实和种子。而果实主要是由雌蕊中的子房发育而成的,种子则是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的,这一过程必须有雄蕊产生的花粉来参与,因此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3.当花的各部分都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露出来,就叫开花。开花以后,就会传粉,开花和传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4.人工辅助授粉:通过人工的方法给植物进行辅助授粉,从而弥补自然传粉不足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美化人们的生活。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2)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3)潜在使用价值: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有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但人类对它们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占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任何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今天小编对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成就:

⑴两弹一星--"两弹元勋"邓稼先

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10月,导弹发射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④提出"863计划":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⑵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⑶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投入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③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⑷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系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从小就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⑸认识:中国应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教兴国的新途径;加大科技投入等。

教育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有哪些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下面带您了解一下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有哪些。

潜在的使用价值,就是指以现在的认知水平,还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今天小编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呢?

生物多样性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生活都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如做衣服用棉花、荀麻、蚕丝等,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生物,如面粉是用小麦加工的,大米水稻,肉类来源于动物等。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例如做衣服用棉花、荀麻、蚕丝等,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生物,如面粉是用小麦加工的,大米水稻,肉类来源于动物等,直接价值如食用萝卜、药用如大青叶三七、工业用如橡胶,间接价值、如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潜在价值如将来有可能开发出新药材,如红杉树提炼强效抗癌药物紫杉醇。如果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了,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

今天小编对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DNA分子特性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又称去氧核糖核苷酸,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

DNA分子特性

稳定性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内侧,通过氢键形成的碱基对,使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稳固地并联起来。另外,碱基对之间纵向的相互作用力也进一步加固了DNA分子的稳定性。各个碱基对之间的这种纵向的相互作用力叫做碱基堆集力,它是芳香族碱基π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现在普遍认为碱基堆集力是稳定DNA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再有,双螺旋外侧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同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可以减少双链间的静电斥力,因而对DNA双螺旋结构也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多样性DNA分子由于碱基对的数量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例如,一个具有4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4种,即10种。

特异性不同的DNA分子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一个DNA分子的碱基对都有其特定的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排列顺序包含着特定的遗传信息,从而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总结:原核细胞的染色体是一个长DNA分子。真核细胞核中有不止一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也只含一个DNA分子。不过它们一般都比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说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3.潜在使用价值是指潜藏的、一旦条件成熟就可能发挥出来的价值。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有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但人类对它们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占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任何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今天小编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单细胞生物概括

概括

单细胞生物主要分有核和无核的单细胞。

有核的如草履虫就是典型的有核单细胞生物。有核单细胞生物主要有细胞核、细胞质、还有细胞器。

它包括: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这是动物型单细胞。如果是植物型单细胞比如红藻,组成就是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它的细胞器就包括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叶绿体、细胞膜。

无核的单细胞生物,虽称无核细胞,但并不是把核除掉了的细胞,而是E.H.Haeckel(1866)假定的在进化道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无核细胞质团,称为无核原生质团(monera)。以后P.J.vanBeneden(1875)把极体出现前一如在胚胞消失的(卵母)细胞,以及L.Auerbach(1876)对一般细胞分裂对细胞核消失的细胞团,也都应用了这一名称。

草履虫的结构

以草履虫为例子,它的细胞器功能分工如下:

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口沟:取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外膜:呼吸,排泄(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大核:营养代谢。

小核:生殖作用。

食物泡:食物泡是草履虫进行胞吞作用产生的,进入细胞后将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

胞肛:排出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

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有哪些生物入侵者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得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中国从北到南5,500公里,东到西5,200公里,跨越50个纬度,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目前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的情况最为严重。

中国的部分外来入侵种:

1.哺乳类:獭狸、麝鼠、褐家鼠;

2.鸟类:小葵花凤头鹦鹉、虹彩吸蜜鹦鹉、加拿大鹅;

3.爬行类:巴西龟、两栖类、牛蛙;

4.鱼类:鳙、鰕虎鱼、麦穗鱼、食蚊鱼、胎鳉、鲈、鲢;

5.甲壳类:克氏螯虾;

6.软体动物、福寿螺、非洲大蜗牛;

7.昆虫:白蚁、松突圆蚧、美国白蛾、蔗扁蛾、湿地松粉蚧、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美洲大蠊、德国小蠊、苹果棉蚜、葡萄根虫;

8.线虫:松材线虫;

9.真菌:甘薯长喙壳菌、野生动物疾病、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10.植物:土荆芥、水花生、刺花莲子草、苋属植物、仙人掌、假连翘、刺茄、美洲车前、异檐花、藿香蓟、豚草、白酒草属、一年蓬、紫茎泽兰、薇甘菊、北美一枝黄、大米草、毒麦、水葫芦、五爪金龙、红瓜、马缨丹、五叶地锦、猫爪藤、飞机草、含羞草等。

今天小编对中国有哪些生物入侵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物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举例: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举例: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至今仍在进行。起源国:美国。

2、主要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成就: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数据和信息的交流中进入信息化社会。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出现重大突破,核心是基因工程,目前克隆技术引人注目。

4、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5、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

6、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评价:"科学技术是一柄双仞剑",新的技术在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物体结构层次

动物:受精卵→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细胞分化: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的过程。

组织:细胞分化以后,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细胞连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动物和人的主要组

织:

?上皮组织:?结缔

组织:骨组织、血液等。

有肌肉组织:?神经组

织: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

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有一起构成器官。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和多数动物:由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系统八个系统构成。例:1、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层次的是()

A.口腔B.心脏C.血液D.耳

2、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环境条件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两栖动物除青蛙外,常见的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1)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的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这是其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

(2)青蛙的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以利于呼吸,如果将青蛙的皮肤擦干,则很快死亡。

(3)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和生理结构很像鱼,说明两柄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如果水质被污染.则有可能发生变异,如少一条腿的畸形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多利的克隆过程

全文共 2290 字

+ 加入清单

多利克隆过程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clone源于希腊文klon,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

如今,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1997年2月,绵羊"多利"诞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头由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克隆绵羊,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克隆一词是由clone音译而来,在音译名出现以前曾有一个意译名--无性繁殖系,指由单一细胞或共同祖先经有丝分裂得到的细胞群体或有机群体。

我们通过细胞培养可以得到一个细胞克隆。在微生物实验时,通过倒平皿,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个的菌落,这些菌落其实就是细菌的克隆。可见克隆原来是个名词,指一群细胞或一群个体。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核移植与基因工程之类的操作。核移植操作可以得到重建细胞,重建细胞可以繁殖成一个无性系;基因工程操作可以将某一被选定的基因拼接到质粒的复制子上,随着复制子的复制也能得到DNA分子的无性系。于是,有人就把这类操作称作克隆,即将clone一词由名词转化成动词,并将核移植称为nuclearcloning(核克隆),通过基因工程得到DNA分子的无性系称为molecularcloning(分子克隆)。在这里克隆是一种实现无性繁殖(asexualreproduction)的操作,是一种显微操作或分子生物学操作,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性繁殖(或无性繁殖操作)。这也许正是克隆一词能够存在而不被无性繁殖替代的原因。

多利羊又称克隆羊,其实是用核克隆技术产生的羊。有人说,只有多利羊才是真正的克隆羊,其他报导,如克隆猪、克隆牛等,由于它们是由胚胎细胞发育而成的,而胚胎细胞是有性繁殖产生的,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克隆。这是一种误解,是由于对有性过程在时间上把握不准所造成的。有性过程到受精卵、即合子形成时即告结束,合子分裂一旦开始即与有性过程无关了。如果说分裂后的胚胎细胞是有性繁殖产生的,那么,体细胞追究下去也是有性繁殖产生的。但事实上它们都是由合子经有丝分裂逐渐产生的。这就是说,有性繁殖实际上是经过一次有性过程和许多次无性过程,最后产生一个成活的后代而实现的。从胚胎中取出一个细胞使之发育成一个个体,这显然应属于无性繁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杜里舒是克隆技术(细胞克隆技术)的创始人,他的将两分裂球时期的细胞分开,使之发育成两个海胆的实验,是最早的克隆实验。而人类的同卵双生双胞胎,就是经天然细胞克隆化产生的。而克隆猪、克隆牛,如果是经核移植育成的,则不管供核细胞是来自早期胚胎细胞,还是已分化细胞,均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克隆技术,而且是比杜里舒的水平高得多的克隆技术。

这里顺便提一下,因为中文词不能从词形上看出词性,所以,"细胞克隆"一词既可看成名词,又可看成动词。作为名词,细胞克隆指细胞的一个无性繁殖系。作为动词,它与核克隆、分子克隆对应,指用细胞去无性繁殖。为了与前者区别,作者建议该意思可用"细胞克隆化"或"细胞克隆技术"来表达。应用细胞克隆技术,可将细胞克隆成一个无性繁殖的细胞群体,如细胞培养中得到的克隆;也可使克隆后的细胞分化、发育成一个无性繁殖的个体,如杜里舒得到的海胆,某些研究者得到的克隆猪、克隆牛等。

多利羊与其它克隆动物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无性繁殖,而在于供核细胞的分化程度。早期胚胎细胞基本上是未分化细胞,即使是成形胚胎的已分化细胞,其细胞分化程度也远低于成年个体的已特化细胞。能将已特化细胞克隆成一个成活的个体,从理论上讲这是一次重大突破。这说明,已特化细胞的遗传结构即使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不是不可逆的,至少特化至乳腺上皮细胞时还是如此。至于神经细胞、脑细胞的特化是不是不可逆的,也可用核移植的方法检验。不过可以预料,克隆神经细胞,难度肯定要高于乳腺上皮细胞。

话说到这里你一定能理解,为什么说克隆不是复制的同义词了。提起复制,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用复印机复印文件,通过复印得到的复制品与原件是完全一样的。DNA的复制结果就是如此,所以复制用于DNA的合成是一个非常确切的术语。而克隆则是一个过程,克隆产生的个体还需进行胚胎发育和胎后发育,克隆个体与原本之间有一段年龄差异。由于发育过程既受基因主宰又受环境调控,而克隆与其原本尽管基因相同,所处环境却绝不会相同,所以,克隆与其原本是不可能像复制品与原件那样完全一样的。再者,如果克隆个体是由核移植产生的,那么,由于重建细胞的细胞质并非来自原本,而我们知道细胞质中也有遗传物质,它们必然会对个体产生影响,所以,更不能把克隆个体看成是原本的复制品。

克隆个体可以看成是原本的再生,但不是原本的复活。因为:i.克隆个体和原本可以同时存在,ii.尽管从遗传结构上看克隆个体和原本是姐妹(兄弟)关系,但从年龄上看它们却是亲子关系。无性繁殖的生物仍然有"代"的概念,克隆个体也应有"代"的概念。而且,克隆个体的代间界限也是很容易划分的。由原本的体细胞产生的克隆个体是第1代,克隆个体成为成体后从其体细胞再克隆,即可得到第2代克隆个体。理论上讲,正如无性繁殖可以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一样,克隆个体的代数也是无止境的。只不过克隆不是自然进行的繁殖,而是人为操作,是否有必要一代代克隆下去值得怀疑。如果没有理论或实际上的意义,可能不会有人愿意做多代克隆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免疫功能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1、人体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2、人体免疫的功能:

(1)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2)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健康。

(3)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

3、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4、抗原与抗体的概念:

(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2)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

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消化酶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消化酶作用原理

人体的消化功能依靠胃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和消化酶作用的化学性消化来完成。消化液中含有大量消化酶,可促进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的水解。由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以便被人体吸收利用。葡萄糖、甘油、甘油-酯、氨基酸等都是可溶解的小分子物质,可被小肠吸收。临床中,消化酶不足引起广泛的消化不良症候群,如胃肠胀气、胃饱胀、恶心、腹痛、腹泻、厌食等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造成低蛋白血症、脂肪性腹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等。致消化酶缺乏的主要病因常见于: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肝功能减退,胰腺癌,慢性胃肠疾病,胰腺切除术后,胃、胆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副反应,老年性消化机能减退,长期饮酒。消化不良的症状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而消化酶分泌不足或功能下降是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重要原因。

消化酶特点总结

消化酶是人体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所含有的物质,是一种蛋白质。

消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将食物分解为人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所有的酶都是专一的,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所以消化酶有很多种。

消化酶具有生物活性,其受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影响很大。

常见的消化酶药物:慷彼申、多酶片、酵母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区块链生物识别技术有哪些应用?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确定当前身份管理模型的问题当前的身份管理模型基于云。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收集的身份数据存储在集中式云存储平台中。在当今所有有关客户的信息都存储在基于云的集中式存储系统中的今天,这为黑客窃取敏感数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无论安全性多么强大,黑客都设法轻松地控制数据。此外,由于数据存储在集中式数据库中,因此第三方供应商会介入其中,这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并干扰了数据所有者的隐私。

对于在线交易,身份管理系统通常涉及:1.最终用户2.服务提供者3.身份提供者4.控制方

由于利益相关者过多,复杂性、隐私和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用更安全、有效和透明的身份管理模型代替当前的身份管理模型,区块链就非常符合这些要求。

挖掘区块链的潜力从技术上讲,区块链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在参与者证明自己的身份后,该账本会存储数据。该技术使用了强大的加密算法,使其超级健壮和安全。用简单的话来说,如果区块链参与者希望将交易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那么她必须首先输入代码。如果不输入所需代码,则参与者无法存储或访问任何数据。因此,区块链消除了复杂的传统交易,从而使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更简单。由于传统交易涉及第三方供应商进行验证和认证,因此数据更改和破坏的风险也增加了。但是有了区块链,就不用再担心了,借助区块链,网络上的参与者可以享受即时身份验证、交易成本低、中间人没有压力、处理能力高。

识别区块链在身份管理中的作用我们生活在数字世界中,大部分个人生活细节都可以在网络的某个角落找到。但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希望任何人都可以查看我们的数据?当我们的身份数据存储在云中时,被黑客入侵的风险很高。我们可能没有关于谁,如何以及在何处使用我们的数据的信息。这个数字时代的可悲之处在于,我们甚至无法知道数据在哪里,因为我们无法访问数据。一些第三方企业有权自行决定访问,共享和控制我们的数据。借助区块链,我们可以完全控制谁查看,访问和共享我们的数据。过渡问题得以消除,这是我们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地方。没有中央权力将统治数据。交易将仅在有效参与者之间进行。我们可以选择向谁提供访问权限。每个活动都将反映在链上。同样,一旦信息存储在分类帐中,它将永远保留。因此,区块链也提供不变性。

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和区块链进行身份管理这种技术几乎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解决诸如网络安全威胁之类的重大问题到改善我们的生活,这种技术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极大帮助。之前我们不得不提供ID证明以进行身份​​验证,但是如今,生物识别技术正被大量使用。毫无疑问,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随着新技术在技术领域中的出现,黑客更加努力地进行恶意活动。生物特征识别验证也是如此,黑客的目光投向了存储生物识别数据的云。

但是,当一种技术无法提供其100%的价值时,总是有另一种技术可随时填充所产生的缺陷。如此进入区块链,区块链和生物识别技术可以结合在一起,以解决现有身份和访问管理系统的所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行为的研究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行为研究

1、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

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些研究方法都属于实验法。(实验应具有目的性)

3、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实验法

劳伦斯(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实验法。

4、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时必须确认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并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例题】水和无机盐可以进入活细胞,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活细胞,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细胞壁有保护作用

C.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D.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解析:物质的进出主要由细胞膜控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让有害物质轻易进入细胞,也不让有用物质任意渗出细胞。而任何物质都可以自由通过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与细胞核和细胞质关系不密切。此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作用。

答案:A

练习:1.下列各项中动物细胞所不具有的是()。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壁D.细胞质

2.下列各项中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线粒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