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朝要是不灭亡会比清朝好吗【热门3篇】

浏览

1206

文章

3

篇1:明朝灭亡很多人殉国,为何清朝却没人?

全文共 1863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灭亡,可以说场面还是非常惨烈的,崇祯帝自杀殉国,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官员同样自杀,不仅自己,还连带着家人一起自杀,史书记载,明朝灭亡的时候,殉国的人数成千上万。当然也不乏有很多并没有自杀,而是向清朝俯首称臣的,但殉国的人还是不在少数。但是清朝后来灭亡的时候,却并没有人要去殉国,甚至很多人连同情都没有,而是非常期盼着清朝能够灭亡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何会有这样的一种差距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明朝为什么那么多人殉国

当提到明朝末年的历史,吴三桂等投降派的软弱叛变尤其让人痛心与恼怒。而经过各种影视作品的演绎则更让人加强了这一份情感。但值得强调说明的是,除了这些败类,还有大量自杀殉国,以表忠赤之心的人。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杀殉国。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后,宫内顿时一片大乱,得知这个消息后不少人跟随先帝的步伐,同样自杀殉国。人数少则千,多至万。根据史书的详细记载,大概有十五六位政府高官自杀,还有的甚至是全家一同自杀来以死明志。

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户部尚书倪元璐,他听到先帝自杀的消息后,失声痛哭:“国家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都是我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啊。”于是穿好衣服,向北跪叩天子,向南跪谢母亲。命仆人置酒,与好友惜别。然后毅然决然地从容赴死。他留下的遗言是:“为国而死,是我应尽的职分啊。这份痛楚我应当承受”。最后倪元璐一家十三口全部殉国。2、清朝为何没有人殉国

可是,以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清王朝覆灭之时,清宗室并没有崇祯皇帝的魄力来以死明志,其他皇家子弟也和文武大臣,也几乎没有人以此殉国,反而还有人阻拦想要殉国的官员。并且有趣的是当清朝灭亡之后,怀念大明、追忆崇祯皇帝的人却特别的多。很多满清时期的贵族与官员为崇祯皇帝提携碑文,集体进行哀悼。到了民国时代,沈尹默更是在崇祯皇帝自杀的地方又题写了“眀思宗殉国处”,特意将“自缢”改成了“殉国”,由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所以造成明朝灭亡时大量大臣自杀,大清灭亡时自杀人数却寥寥无几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没有民族认同感。清朝从诞生开始就带有很深的民族异化倾向。按照钱穆先生的看法,清代的政治体制是满汉分治的部族政权,汉族在这个体制中是被压抑的。以乾隆年间为例,军机处的领班大臣禁止汉人担任。张廷玉在雍正时期担任过领班大臣,但是在乾隆时代就没有机会担任。而直到满族人才出现危机,青黄不接的时候,乾隆才下令解除禁令,让刘统勋做了领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汉族身份的李鸿章即使为清王朝呕心沥血,却也仍未进入军机处了。正是这种对汉族士大夫相对封闭的政权组织模式,才导致了士大夫对清政府的高度不认同。

比如著名的学者傅增湘、沈尹默都是满清时代的人,但对于大清的灭亡,他们的内心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波澜,因为本身对大清就没有什么认同反而对大明有强烈的认同感。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崇祯则被知识分子更加看中,借此来呼吁国民要有骨气,不做亡国奴。由此看来,民族认同感真的是特别重要啊。3、清朝与明朝的差别

明朝在中国延续了二百多年,也曾经盛极一时,是天朝上国,但最终没有摆脱物极必反的规律,随着明朝后期的君王越来越弱,而宦官等奸臣势力不断壮大,大明王朝最终在李自成的农民军面前败下阵来,随着崇祯帝的自缢而落幕。明朝灭亡后,百姓们却无不哀叹,更有甚者因为不愿投降清朝而自尽殉国。相比之下,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后,人们只有拍手称好,却几乎无人为此殉国。究其原因,是因为明朝是汉人政权,在中原有着庞大根基,而且明朝统治期间大部分时候都国泰民安,百姓能安居乐业,所以对国家的认同度很高,而清朝则不具备这一点。

纵观历史,一个朝代灭亡,总会涌现出大批的殉国者。举个例子,南宋灭亡时,先是大臣陆秀夫抱着幼帝投海殉国,而剩下的忠臣和十万百姓更是纷纷追随。就连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灭亡时仍有大批文人为之殉国。到了明朝更甚,据史料记载,不少朝廷官员自杀殉国,更有拖家带口一同殉国的,总计有数万人之多。

那么,清朝灭亡时是怎样的光景呢?的确也有为大清殉国的,但比起上面几个朝代,就不值一提了。

究其原因,首先,清朝是满人政权,本身在中原就没有深厚的根基;其次,清朝统治期间优待满人,对汉人却始终是比较排挤的态度,连李鸿章这样的大功臣,到死都没能进入军机处。古代的士大夫都很有气节和操守,满清的这种态度,自然使他们心冷,也就谈不上什么认同感了。

之后的清朝很大一部分处于无政府状态,所以那段时间人们迷茫,而且早就被闭关锁国搞的失去了自主意识,自然没有人愿意殉国,也不知道该怎么殉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明朝为什么被清朝取代 明朝灭亡是因为清朝吗

全文共 1661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说到这个清朝明朝,大家肯定都有在电视剧中听到这样一句话“反清复明”,那么关于明朝灭亡是不是因为清朝呢?为什么明朝的人都要反清呢?在电视剧中反清的口号还是喊的非常响亮的。但是其实明朝并不是被清朝灭亡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明朝为什么被清朝取代

1.内忧。当时天灾经常发生,百姓们没有办法活下去,所以变成了农民起义军。这就是明朝末年最初的起义军,战斗力不高。

2. 缺钱。通货膨胀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读《明朝那些事儿》,你就会了解,在此稍微解释,解释太多可能就乏味了。简单来说,人民当时不用纸钱,而且更不承认纸钱的价值,所以纸钱无法发行。所以,当初的人都是用白银做货币。一些人舍不得花掉白银,所以拿去烧一些佛像之类的(几乎就等于不存在),导致市场上的白银减少。那么,白银减少带来什么后果呢?

3. 白银减少导致朝廷无法发军饷,士兵们没有钱,那他们凭什么为你卖命?所以,他们便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导致农民起义军变成一个真正有势力的军队。

4. 驿站、驿卒被裁。别小看这件事,当初有一个曾当过驿卒,那就是李自成。如果驿站还在的话,李自成也许还会在驿站里做他的驿卒,而驿站不复存在,所以李自成攻破了京城,灭了明朝。

5. 努尔哈赤,皇太极。如果没有上述原因的话,这两位并不会导致明朝的灭亡,他们手下还有一些明朝的叛徒。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都是当世奸雄,手握后金骑兵,而当时只有辽宁铁骑可以与之正面对抗。

6. 将领不想镇压叛乱。为什么?原因是当他们镇压叛乱时,皇帝不会待他们在镇压叛乱时那么好了,他们想要继续得到好处。

7. 气数已尽。所谓气数已尽不是迷信,而是事实。纵观中国历史,有多少个朝代?又有多少权臣、奸臣、掌权的宦官?世上没有东西是永恒的,明朝即使当时不被灭,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或者再久一点,必被灭。

2、明朝灭亡是因为清朝吗

明朝并不是被清朝灭亡的,而是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推翻的。

明朝晚期,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1、军事力量的衰败

明军之所以能对抗如此强大的蒙古军继而,又成功消灭众多的起义军这与明朝鼻祖朱元璋所事事的军事制度休戚相关,而强大的军事实力也是明朝得以兴盛的根本。然而,时过境迁,明朝的军事制度依然跟不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这也是最后明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2、以文制武政策的影响

明朝的军国大事的决定工作以及前线的人事任免工作往往就成了文官的职责。出于各种集团争斗的需求,这种极其重要的人事任免到了争斗的角度就编程了儿戏一般。更有甚者,将文官派往前线指挥战斗,丝毫不懂军事的文官为了一己私利将整个战局毁坏,这对于明朝来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3、明末党争的影响

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东林党争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因此兴起,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哪朝哪代都有党争,而且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人为地制造党争,以取得朝局的平衡与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党争不仅不会使天下灭亡,反而会稳固君主的统治。

4、宦官专政。明朝有宦官专政吗?貌似从万历中期以后,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说魏忠贤。魏忠贤的确飞扬跋扈,但天启帝用魏忠贤正是为了对付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启那里掌握着。

5、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奋起起义

明朝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一直到崇祯的十三年的期间,明朝中几乎年年都有自然灾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可以说,是自然灾害这一看不见的强大敌人,在多种因素作用之下,拖垮了明朝的社会经济,为清军入关创造了“大树自扑”的必要历史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明朝和清朝灭亡相比为什么都支持明朝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代的明朝清朝,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两个朝代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但是这两个朝代灭亡之后,很多其他的国家,甚至是世界上的邻国都是支持明朝!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清朝和明朝灭亡之后,差别竟是如此之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明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明朝灭亡的“元凶”到底是谁?有人说是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也有人说是清朝。实际上,两者的因素兼而有之。李自成在内,清朝在外,李自成在西,清朝在东,两者无形之中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导致明朝腹背受敌,疲于奔命,最终筋疲力竭,轰然垮塌。

崇祯死后,明朝反清复明势力仍然实力雄厚,他们拥戴明朝皇族的幸存者,渡江南下成立南明,在极端不利的局面下继续与清朝顽强抗争。崇祯死了将近二十年后,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才被清军捉住后杀死,明朝至此才算彻底灭亡。

2、明朝和清朝灭亡相比为什么都支持明朝

首先清朝的灭亡代表着旧的封建制度的消亡,代表新时代新制度新思想的流行和发展。而明朝的灭亡却不涉及社会制度的变更,历史的进步,自然的历史现象。腐朽没落的制度被取缔,先进民主的制度迎来,对于大清我们自然没有怜惜,而明朝作为一个伟大的帝国,有很多让人欢欣鼓舞的成就,有很多历史人物都是的明朝诞生,有很多文学著作更是在明朝开花,在中原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中,明朝可能算不上是最强大,但也至少是前三甲,除了汉朝、唐朝之外很少有朝代能够望其项背。明朝可谓是达到了封建制度下王朝的历史顶峰。

第二点清朝末年带来的苦难是十分悲惨的,百姓的苦难不仅包括严重的赋税更包括西方列强的欺辱,满清实行闭关锁国不但没有阻止列强的入侵,反而让国家处于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地步。实际清朝末年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苦难,更让我们不能忍受的是清政府的懦弱,这带给我们华夏的是无比的耻辱。反观明朝,面对日本的入侵果断出兵攻击,以少量军队就可以将日本的军队击溃,明朝郑和下西洋,远涉多少领土都留下大明的痕迹,那是的我们是多么的光荣和自豪。

第三就是明朝的商品经济是十分发达的,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明代的商业远超世界水平。而到了清朝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导致刚刚萌发的资本主义就这样被扼杀。第四明朝的火枪、火炮已经足够发到,明朝军队是十分善用火器的,明朝的大炮的威力也是十分惊人的。而到了清朝由于游牧民族的习惯,秦王朝的军队更喜爱骑马奔驰,喜欢抽出马刀挥舞,这就这样火器文化被一度荒废,直到后来看到西方列强火器的威力后才后悔莫及。这几百年的火器文化的荒废,让清王朝的火器十分落后,后面面对敌人的大枪大炮只能被动挨打。

明朝国力持续的时间空前的长,甚至超过了唐朝。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5世纪中,是国立的上升期,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仁宣之治。这一时期社会发展迅速,国泰平安。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又是明朝中兴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最后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依然是国力发展期,这一时期贯穿了隆庆新政、万历张居正改革等。所以说,明朝的社会繁荣持续了至少240年。这样明朝就给人以百姓更加安居乐业的客观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