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尼察战役(合集20篇)

在抗日战争中每一场战役否牺牲了很多人,具体人数是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文尼察战役,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浏览

6364

文章

275

篇1: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当旧址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当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45年8月-10月

地址:长治市襄垣县城东大街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侵入长治及周边县城,引发了著名的上党战役。1945年8月底至10月初,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在此布置率领我军晋冀豫军区部队在上党战役中歼灭阎锡山军队三万余人,收复了长治及周边县城。

晋冀豫军区布置上党战役会议旧址现为二进院落,由一进院东西下厢房、一进院东西上厢房、过殿和二进院东西厢房、正楼等组成。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斯摩棱斯克战役是怎样的?争夺莫斯科的门户

全文共 1677 字

+ 加入清单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起了巴巴罗萨行动,缺乏战时准备的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被德军的钢铁洪流杀的是人仰马翻,仅仅在数周之内,苏联就损失了百万部队、装备以及领土。刚刚结束了,明斯克战役的中央集团军群,挟新胜之余威,到达了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附近近,面对着扼守莫斯科门户——斯摩棱斯克,实现击垮对手的狂妄野心,似乎近在咫尺。

深知此地战略利害的双方,陈兵百万(德国:43万,苏联58万),在距离莫斯科仅有400余公里的斯摩棱斯克展开了血腥的争夺

1941年7月6日,大战拉开了序幕,刚刚进入战争状态的的苏联军队,隶属于第20集团军的第5和第7两个机械化军,集中了1500余辆坦克,对德国军队发动了冲锋,求战心切的苏联军队,极大地低估了德国军队的战争素养,直接冲入了号称魔鬼师的德国第7装甲师所精心构筑的反坦克阵地,苏联的进攻最终演变成了灾难,2个宝贵的装甲军团最终在德国的炮火之中灰飞烟灭。序幕之战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德国方面速战速决的野心。7月10日,斯摩棱斯克战役正式爆发。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跨越第聂伯河,由南翼迂回,与由北翼发动进攻的第3装甲集群,一起对斯摩棱斯克发动了钳形攻势。

第2装甲集群迅速的突破了苏联第13集团军薄弱的防线,至7月13日,第2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第29机械化师,距离斯摩棱斯克仅有18公里的距离,而第3装甲集群,完成了在德维纳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的战略任务之后,完成了对扼守斯摩棱斯克苏联的第16、19、20集团军包围的态势,而苏联方面,则对进攻的德军予以坚决的抵抗,在此期间,还发动了数次进攻。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之中,于7月14日,在奥尔沙附近,首次使用了威力巨大的“喀秋莎火箭炮”,给集结中的德国装甲部队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英勇决绝的冲锋和威力巨大的喀秋莎火箭并没有给苏联带来渴望的胜利,至15日,德国人已经彻底完成了对斯摩棱斯克的包围,开始在斯摩棱斯克于苏联方面的第16集团军展开逐屋的争夺。

眼见胜利在望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将领们,眼见斯摩棱斯克唾手可得,开始着手进攻莫斯科的作战计划,古德里安的甚至派出了第10装甲师,在杰斯纳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而这座桥头堡所威胁的地区叶利尼亚,则成了几天后,苏联二战中最为重要的风云人物——朱可夫指点江上的首秀之地,关于叶利尼亚战役咱们另行开篇介绍,继续回到斯摩棱斯克的主战场,满心要获取最大战果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元帅和将军们,正在踌躇满志准备在苏联战场上扬名立万大展拳脚,建立夺取对手首都的不世之功,结果7月19日,他们却被军事爱好者希特勒先生浇了一大盆冷水,接到了纳粹高层所发布的33号训令,要求将自己的装甲部队剥离出队伍,去支援其他战场的德国军队,暂停对莫斯科方向的进攻。

33号训令不仅极大的打击了中央集团军群的进取野心,甚至也影响了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对苏联军队的清除作战,战机转瞬即逝,23日至25日,苏联军队用4个集团军的兵力向斯摩棱斯克进行突击,而苏联的第16和第20集团军则趁势突围。27日,中央集团军群被要求召开了一次高级别的军事会议,德国国防军的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也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所有的将领们被禁止发言,沮丧的接受了暂停向东进攻,集中精力休整部队、修理装备、清理战线的命令。33号训令可以认为是德国的职业军官团与纳粹高层产生嫌隙的开端,自此之后,军迷希特勒越来越热衷于干涉前线事物,而德国国防军的高级将领们,则越来越多的被束缚了手脚。甚至有不太靠谱的资料声称,27日会议结束之后,博克元帅和他与两个心爱的装甲集群将领古德里安和霍特,还召开了一个如何拖延33号训令的秘密会议。

德国方面的资料认为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于1941年7月31日,而苏联方面则算入了后期的诸次反击作战,将战役结束时间定为了9月10日。而该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德国国防军,因此,倾向于采用德国的记述方式,将7月31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诸部队被迫接受33号训令,转入防御进行修整作为战役结束的日期。至德国人对战场清理完成,共计上报俘虏苏联方面30余万人,缴获或摧毁约3000辆坦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瓜岛战役前夕日军空袭美军,为何美军无一伤亡?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1942年夏季,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意外建截取了一封日本的军事情报,情报上显示日军在所罗门群岛的瓜岛上修建了一座飞机场。若是日军将瓜岛上的飞机场建成的话,这不仅仅能让日军推行自己的太平洋“南进”计划,同时还可以切断美国本土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运输线。为了能够阻止日军的这一项计划,美军决定开始对瓜岛展开登录行动。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美军第1海军陆战师,总指挥是范德格里夫特少将。

但是,就在美军向瓜岛前进时,日军却察觉到了美军的动向。日军第8部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命令日军第25航空队,对美军展开袭击。三川军一派出了27架贝蒂式双引擎轰炸机,以及负责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对前往瓜岛的美军实施了空袭。不过,由于这些日军飞机是在执行其他任务的途中紧急受命进攻美军舰队,因此他们的燃油根本不够在到达瓜岛后再返回拉包尔,而且这些飞机携带的是炸弹而不是鱼雷,很难进攻舰船。所以,日军的这次攻击虽然干扰了美军登陆,但是并未造成严重损失,海军陆战队没有人员伤亡,因此继续向瓜岛挺进。

8月7日晚,11000名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登陆人员进攻瓜岛。当时,在瓜岛上的日军,主要是负责修建机场以及基地的工兵部队,战斗力并不强。因此,海军陆战一师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瓜岛的机场。当时,机场的跑道有四分之三完工了,许多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都完好地堆砌在一旁。更有意思的是,日军做早饭的锅还挂在熄灭的柴草上面,未吃完的饭团都还放在桌上。

海军陆战队坐收渔翁之利,接管了日军卡车、施工设备、燃料、建筑材料、大量食物甚至包括一台制冰机。就这样,美国海军陆战队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日本人辛辛苦苦干了50天的机场。为了纪念在中途岛海战中战死的陆战队飞行英雄——亨德森中校,美军将这个机场改名为“亨德森机场”。

日本为了在瓜岛修建机场,不惜血本地建造了很深的地下掩蔽部、机械厂、发电厂、甚至还有无线电台,却在机场即将完工之际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举拿下。日本天皇下令:务必要夺回机场!而这个任务,被交到了辻政信的身上。

辻政信,日本有名的参谋之一。他曾经参与策划了诺门坎事件和马来战役,参加了淞沪战役和缅甸战役。辻政信这个家伙阴险狠毒,狠到什么地步呢?有传闻说,他曾经生吃过战俘的人肉,所以他有个绰号叫“豺狼参谋”。那么,他会制定怎样的作战计划呢?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明天继续为您解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在北京市古北口镇南关外国道西侧长城脚下,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遗址,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高6米,底部直径15米,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门垛两旁写着一幅挽联,上联是:“大好男儿光争日月,”下联是:“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是“铁血精神”。在墓前方竖着一通高2.5米花岗岩石墓碑,碑额中间镌刻着:“癸酉年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落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立”。

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结束后,在古北口东南两关,大街小巷尸横遍地,山谷田野,到处都有阵亡将士的遗体。牺牲在路边街巷的将士,由群众掩埋在菜窖里,山谷田野的遗体则由杨令公庙道人王乐如领人择地掩埋。后来,即中日“塘沽协定”签定后,由国民党中央政府起运500具尸骨赴蚌埠立墓另葬,还有一些尸骨,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捐款,古北口商务会牵头,请道人王乐如组织群众,再次从田野山谷收敛尸骨360余具,在古北口南关外西山根处挖了一个大坑,把这些尸体全部埋在坑内,一层苇席,一层尸体,共埋3层,最后在上边堆起一个高大的坟头(从此人们就称它为“肉丘坟”)。在坟头的四周砌起一道花墙,在花墙的门垛上写上挽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坟前竖立一通墓碑。从此,这个公墓即成为炎黄子孙抵御外侮入侵的历史见证。可惜,在“文革”期间,此墓遭到破坏,墓碑被推倒,花墙被拆毁,坟头险些被铲平。

1993年,由密云县政协倡议并牵头与县政府共同操办,对公墓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修复,同时又新建一座“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和碑亭。碑亭内竖立一尊长2.7米、高1.5米、厚0.3米的黑色理石镌刻的卧碑,卧碑的正面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题写的“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12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卧碑的碑文背面详细地记述着长城抗战古北口的战役的全部经过。

古北口村:古北口村来到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在村南紧邻出关处的隧道旁,一座四米高用行楷镂金大字写着“古御道”的仿古牌楼,格外显眼。沿牌楼望去,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一条四米宽用青石板铺成的古道蜿蜒伸向蟠龙山深处。村支部书记宋立滨介绍说,起初这条古御道是1682年清康熙出关时修建的,如今为了重塑边塞文化、发展休闲经济,镇里参照当年的历史文献对其进行了复古改造,整条御道宽4。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抗日战争各大战役

全文共 12921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中有十大战役比较有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各大战役,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具体分析

淞沪会战

简介

战果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的妄想。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上高会战

简介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战斗过程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集团军主力。

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罗强渡,廖奇龄师一部奋勇堵塞缺口,激战至夜,敌军大队拥至致塘坎附近,阵地被突破。廖奇龄乃率所部于21日午夜转移于白矛山、莘树下、苛舍之线与余程万师的潘家桥、云头山、磊家山的斜交阵地,及石拱桥、下坡桥徐楼的预备阵地相衔接,以确保上高城。是时,第34师团主力为斜交阵地所吸引,激战竟日,仍未突破。

参战各军在薛岳、罗卓英严令督导下,无不奋勇赴战。王耀武为切断日军第34师团后路,21日命李天霞萧清锦江南岸残敌,率部挺进高安。不料当晚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亦集结所部,于22日昧爽亦发起攻势,李师前锋甫出石头街即遇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复由锦江北岸渡过河,经卢家圩来犯,以一股绕攻腊烛山,一股由石头街西胡家南渡,抄袭李师侧背,并以飞机9架、大炮4门自北向南轰击。李师不敌,退守石头街西南高地。王耀武接报后,立即变更部署:命李天霞师主力向左转用;命控置在印塘附近的军直属野战补充团急趋华阳,堵敌西犯。野战补充团以1小时15华里的速度,冒天空9架敌机扫射和帮军阻截,于7时许抢占据华阳及其东北无名高地。9时许敌军大至,在10余架飞机轰炸配合下猛扑华阳、全团官兵浴血战斗,敌军死伤累累,阵地屹然未动。独立混成第20旅团攻不下华阳,乃以主力转向况家,会合白车头南渡的千余人沿江急趋熊坊,意图迂回我军左翼,补充团当派第1营附迫击炮1连向左延伸,与敌演成丁字形的遭遇战。敌再增援反扑,并以一部绕袭熊坊南端,国民党军拚死抵抗,敌又未得逞,乃施放大量烧夷弹和毒气。战至前半时熊坊失守。李天霞乃派右翼的两个团先赴援,午夜又收复熊坊。同时石头街、鸡公岭亦为李师攻克。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陷入背水为阵的窘境。

双方激战至24日凌晨,粉碎第34师团对聂家及白茅山的攻势。上午,第34师团又将锦江南岸调来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残部3000余人投入战斗,日军第3加强团亦出动飞机70余架协虞,投弹1700余枚,廖师阵地大部摧毁,敌人两度乘隙突入,均被击退。午时,敌机轮番轰炸,敌步兵曾乘隙由下坡桥突入,赖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率所属军士队数度逆袭,反复肉搏,日军死伤累累,终将敌人驱逐出下坡桥。至此日军第34师团已攻击乏术,陷入绝境。

原先罗卓英命令各军以高安为前进目标,围歼日军。由于战斗情况变化,于22日午,复命各军改向上高东北地区前进。23日午,刘多荃、李觉两军分途进据石头街、官桥街、杨公圩,迫近灰埠、高要,对第34师团包围之势已成。酉时,罗再下令各军,再度缩小包围圈,向敌人作求心攻击。24日已时,李觉军张言传师收复南茶罗,复向毕家猛攻,进至介子坡、坑口冷一线。唐伯寅师亦进抵土地王庙,继攻泗溪。王陵基军傅翼、陈良基两师亦展开于荷舍、雷市一线,由北向南攻击前进。至此将第34师团压缩在南北10华里,东西30华里的椭圆形包围圈内。而毕家为大贺指挥部所在地,已置于国民党军猛攻之下,遂致日军全线动摇。

第34师团为免于全军覆没的厄运,急忙向第11军司令官圆部求救,圆部立即命令人第33师团增援,并派其参谋长木下勇偕同作战主任参谋山口中佐、大根大尉就地指挥各部,掩护第34师团逃回南昌。

第33师团接令后,即派其步兵旅长荒木正二指挥步兵215联队附一个山炮大队为右纵队;以步失214联队为左纵队;自率师团主力为中央纵队,于24日分别自牛行、奉新等据点出动,再犯五桥河、村前街,然后分别向棠浦、官桥急进。25日晨,第33师团猛扑正在向北翼包围日军的张方传师阵地正面之坑口冷、介子坡、南罗茶猛扑,接应第34师团突围。张师力战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境,乃于黄昏撤至土地王庙附近,与唐伯寅师取得联系。接着樱井师团猛攻唐师凉山脑、桐子坑阵地。时李觉不在前线,张言传以副军长身份指挥作战,鉴于形势对本军不利,乃自动率所属两个师向凤凰圩、庄坊撤走,使第33师团进入官桥与第34师团会合。为接应第34师团突围,独立混成第20旅团24日后亦回到高安。26日,独立步兵第104大队西进,27日向龙团虚前进,占领收容阵地,掩护第34师团退却。

26日晨,罗卓英对张言传独率两个师脱离战斗,已接获非正式报告,但考虑到王耀武军在上高东西正面出击有进展,锦江南岸残敌已大部肃清,而来援的川军、东北军又赶到战场,中国兵力仍优于日方,遂决心施行第二次包围战,彻底歼灭第34师团。遂于已时,严令张言传、唐伯寅两师恪遵前令,于官桥附近尽力者截,防敌突围与增援;命令余程万师经潘家桥北攻击前进;廖龄奇和宋英仲两师以官桥为目标奋勇进击;王克俊师于官桥以东攻敌侧背;傅翼师向江家洲以南;陈良基师经常浦转向东南,索敌猛攻,迅速聚歼残敌,以竟全功。

27日,第34师团在第3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接应下,突出中国军队包围圈,按师团司令部、行李、独立山炮队、伤员运输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的行军序列,向土地王庙方向东进,残兵败将极其狼狈。罗卓英为彻底歼灭逃敌,于午夜下达总攻击命令:各部于28日午,以官桥街、南茶罗为目标,猛烈攻击,彻度歼灭残敌。

28日子时,王克俊师经杨公圩向官桥挺进,适遇第34师团东退大队,王师当即据杨公圩南北高地亘磨子岭之线阻击,鏖战竟日,将敌遏阻于暇蟆碑、虎形岭一线,自高安来接应的独混第20旅团一部亦被阻击于龙图圩附近。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廖龄奇师于是日追至长岭亘蛮眉高地之线,咬住第34师团后卫,发生激烈战斗。午间李天霞师一部赶到,于上罗象、山源李、方头脑一线展开,袭抚敌右侧背;余程万师一部亦进抵龙形山,迂回官桥街南,残敌乃退据市内顽抗,经廖师猛攻,面市内与敌格斗至酉时,全歼守敌600余人。同日,罗卓英于申时对外围各军亦下达南北夹击,迅速解决杨公圩、龙图圩附近残敌后,即行勇猛追击命令。

29日午,薛岳饬刘多荃督率王铁汉、王克俊、陈良基三师为右追击军,沿湘赣公路经高安、大城追击敌荒木支队;李觉率张言伟、唐伯寅、宋英仲三师为左追击军,沿伍桥河奉新大道迫击第33师团。是时独混第20旅团2000余人正固守龙图圩、杨公圩一带袭击我军,日军飞机前来轰炸,以掩护第34师团溃逃。王铁汉、王克俊两师攻之于东,张言传、唐伯寅两师压迫于西,敌伤亡惨重。30日午,遂放弃该两据点分股向东北溃去,其一股600余人逃至村前街附近,正陷入张言传师主力阵地,当予迎头痛击,大部就歼。至此,外围残敌基本肃清,刘、李两路追击军遂遵薛岳电令追击前进。

31日子时,陈洪时挺进第2纵队收复高安,王铁汉师收复祥符观;是日晨张言传、宋英仲两师克复奉新;未时王铁汉师又克夏西山、万春宫;3日各军分途追击至大城及干州街附近,由于日军已龟缩进原阵地凭险固守,罗遂下令停战斗。

战果

这一战役,重庆国民党军统帅部公布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旅团长岩永、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军马2800余匹,各种火炮10门,步枪千余支,粉碎日军吹嘘的"攻必克"狂言,国民党军为抗日战史中难能者。日军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1975年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一书字里行间透露了大贺茂此次冒险的狼狈相:"28日凌晨2时,负责野战医院警卫的炮兵第八中队,终于在土地庙村西端遭到优势的重庆军攻击,致使该中队在处理了火炮后,全体壮烈阵亡。"樱井师团掩护大贺退却,并遭到中国军队的痛击:"28日渡过泗溪进入东岸,翌29日虽开始向后撤,但出发不久遭到据守尽,处于不能射击的状态。以后接到了空投弹药,经过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重重苦难,于4月2日,返回了原驻地。"

意义

上高会战,是国民党军唯一一次在人数不及日军(由于吃空饷、部分编制不存,国军总共只有约40000人,日军也只有70000余人)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上高会战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军官良好的战斗素质和正确的战斗指挥,来源于全体官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炎黄子孙奋勇抵御外侮的这段光辉业绩必将彪炳史册,百世流芳!

《上高会战奏捷》-罗卓英

又报前线战鼓催,

寇气直犯上高来。

休夸扫荡侵三路,

且看包围奋一锤。

诸葛阵图终有价,

临淮壁垒不容开。

应知万马埋轮日,

莫使虾夷片甲回。

南京保卫战

背景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中支那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详细部署则命令按"参谋总长指示"办。于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1月8日,日军分路直逼南京,11月30日,广德失守,日军逆向南京右侧背迂回,形成对南京东南至西南面的包围。

战斗开始

1937年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已暴露在敌军面前。

1937年12月9日,南京南郊秦淮河畔炮声连绵不断。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攻克高桥门,向光华门进逼。夜色中的光华门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团长谢承瑞上校望着远处一言不发。此时已不用言明,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大战就要来临。

朱宣咸作品《战火》

朱宣咸作品《战火》

10日上午,日军占领大校场的通光营房,炮轰光华门。谢承瑞团长指挥部下依托城墙坚决还击,并将战况向教导总队总队部汇报。总队长桂永清中将命令,炮兵团立即入城,设阵地于明故宫,支援谢团。炮火中的日军依然不断冲锋,至下午三时,已推进到护城河一线。晚八时,一支十余人的日军敢死队冲入光华门外城城门洞内。谢承瑞团长向在午朝门督战的桂永清总队长建议火烧日寇。获得批准后,谢团长亲率士兵运送汽油到外城箭楼。半夜时分,将汽油灌进城门洞并投下火种。霎时浓烟滚滚,枪炮声声。火还未熄,谢团长命令打开城门并率领一排战士反击。城门洞中的日寇不是被烧死就是被击毙。光华门阵地安然无恙,而谢承瑞团长冲锋在前,被火焰灼伤。受伤的谢团长撤回阵地后又一次向巍然屹立的光华门望去。他保住了光华门,但他不知道就在不远处的通济门,71军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少将已经以身殉国。

通济门的战事是在10日下午爆发的。城墙在炮火中倾颓,259旅的将士们与日军殊死搏斗,终因缺口太大,阵地失守。259旅喘息未定,71军军长王敬久的电话就打到了前线指挥所。命令259旅和261旅迅速恢复原阵地。易安华旅长手持军令,没有半点犹豫就叫通了261旅旅长陈颐鼎少将,相约黄昏反击。尽管他清楚,他的部队已在几个月前的淞沪会战中大伤元气。

黄昏来临,暮色中的滚滚硝烟使得天空愈加昏暗。攻击的信号升空,易安华旅长亲率一个加强团向东北方向的敌阵穿插。陈颐鼎旅长率261旅两个加强营由北向南猛攻。日军前锋被夹在城墙和259、261旅出击部队之间,易、陈二部又被夹在日军前锋与日军后援之间。混战之中,只听得到枪声和喊杀声。战至深夜,突入之敌被全部消灭。但易安华旅长头、腰、臂受伤多处大量失血壮烈殉国。年37岁。

11日,日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负责防守雨花台的是右翼阵地88师262旅和左翼阵地88师264旅。从9日到11日,雨花台阵地不断受到日军的进攻。262旅和264旅凭借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日寇的进攻在11日达到最激烈的程度。日军的攻势在源源不断的增援下丝毫未减,雨花台守军的伤亡越来越大。262旅旅长朱赤少将和264旅旅长高致嵩少将手中再也没有一兵一卒可供投入战斗,而且他们没有任何援军。战斗进行到12日凌晨,伤亡惨重的守军依然牢牢控制着雨花台。日军暂停了进攻,调集重炮和飞机轰炸262旅阵地。炮火越来越密集,山上的工事在轰炸中成为废墟,坚守山岗的262旅将士们一批批阵亡。炮声停止后,蜂拥而上的日军步兵再也没遇到抵抗。守军262旅全军覆没,旅长朱赤少将殉国,年37岁。此时?264旅的坚守更加艰难。日军在炮火的支援下已冲上阵地,与守军短兵相接。混战持续到下午,枪声和喊杀声逐渐停息。264旅阵地失守,旅长高致嵩少将阵亡,年39岁。

雨花台失守,日军取得了制高点,继续向中华门进攻。至12日,守军74军51师302团团长程智殉国。但中华门守军依然死战不退。下午5时许,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召集各军师长开会,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撤退。撤退令下达后,各军师长大多未回部队,只是打电话将命令下达后就各自跑掉。失去了指挥的撤退转瞬间就成了溃退。守军各部纷纷退向挹江门,形势大乱。

清凉山宪兵指挥部,宪兵副司令兼首都警察厅厅长肖山令少将命令分散在各处的宪兵、警察部队集结撤退,身边只留下宪兵教导团的两个营维持撤退秩序。等到肖山令完成撤退的善后工作到达江边时已是深夜。此时,还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在望江兴叹。肖山令果断命令大家寻找一切可利用的东西,迅速过江。在他的指挥下,散兵们扎起木筏开始渡江。突然,中山大道上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日军已追了上来。肖山令见敌军来势凶猛,便指挥未过江的散兵向两侧撤退,自己亲率宪兵掩护。最终殉国。年35岁。

战斗结束

在大多数部队溃退之时,紫金山教导总队阵地依然战斗激烈,光华门上第二团仍然在竭力反击。当撤退令下达到第二团时已是13日凌晨。教导总队立即奉命转移。伤病交加的谢承瑞团长就在此时牺牲在阵地上。年33岁。

此战,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困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

作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5万余人。

影响

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国际法庭认定至少20万以上,中国学者考证为30万以上。分析南京保卫战的资料可以发现,国民党军队真正在战斗中阵亡的不多。多数死于混乱的撤退中以及日军的大屠杀中。

徐州会战

背景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战斗过程

徐州以南地区作战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10日,日军第13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惨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台儿庄地区作战 3月20日,日军第10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5师和第10师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徐州附近地区作战 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1938年4月18日,日军第10、第5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5月5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在南面,第9、第13师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在北面,第16师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战果

此役,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武汉保卫战

保卫目的

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

重要。自南京失守后,这里成了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的中心。

战斗过程

日本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而支配整个中国.1938年6月后,中日双方在武汉外围展开大战.日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畑俊六为总指挥,分兵5路进犯,另派波田支队及海军陆战队协同海军第3舰队沿长江西上.我军为保卫武汉,由第9战区司令陈诚指挥,依托幕阜山,九宫山,庐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依托大别山,富金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并在马当,湖口,武穴和田家镇等江防要塞设防.

1938年6月11日,日军溯长江西上,进攻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6日,日军攻陷九江,我军第29军团退守庐山两侧,全歼日军第145联队.10月上旬,薛岳兵团又歼敌4个联队,挫败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在长江以南,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北地带,皖西及豫东南等各战场,我军官兵英勇抵抗,在马当,瑞昌,万家岭,马头镇,田家镇,固始等战斗中,将士浴血奋战.但,由于我方单纯防御,逐次使用兵力,防线一再被攻破.我军于10月25日撤出武汉.

武汉保卫战

影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战线大到皖,豫,赣,鄂4省数千里地,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是抗战中任何战役所不能比拟的.会战后,日军由于战线延长,兵力与资源不足,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长沙会战

背景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战斗过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战果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十月二十四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昆仑关会战

背景

日军为切断中国由南宁至越南河内的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其海军向内陆作战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湾登陆.中国当地守军进行抵抗后退守防城,钦县今钦州.日军主力登陆,16,17日连陷防城,钦县,并分两路向南宁进犯.东路沿小董,百济,西路沿钦邕公路,次日占领南宁.12月1日,日军陆,空协同,向南宁以北的高峰隘阵地猛攻,我守军伤亡甚大,阵地失陷.在昆仑关方面,我守军苦战后失去阵地,转移至宾阳,黄圩地区.

战斗过程

鉴于南宁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我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调集重兵,并以部分空军战车部队支援,决心以反攻作战收复南宁.北路军由徐庭瑶指挥,从宾阳方面向昆仑关进攻;东路由蔡廷锴指挥,从灵山,陆屋向邕江南岸及邕钦路作战,阻止日军丧增援,西路由夏威指挥,向高峰隘攻击,并阻击南宁出援之敌军。经过反复激战,昆仑关终为我军攻克。日军残部退守九塘。

战斗结果

1940年1月上旬,日军由粤北抽调兵力到桂南进行反扑.1月27日,日军由南岸突破邕江,进占永淳.我守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克复永淳.到2月8日,日军相继攻陷昆仑关,进占宾阳,上林武鸣等地.此时,日军兵力分散,后方空虚,补给困难,时时遭受攻击,遂于2月9日起开始南撤.我军乘势不断给日军以打击.至11月30日,先后收复龙州,南宁,钦县,镇南关(今友谊关)。历时一年的昆仑会战结束.

百团大战

简介

1940年8月,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从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集中了105个团,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对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战斗过程

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为战役的第1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华北日军的主要交通线进行总破击,重点是正太铁路全线,同蒲,津浦,平汉,平绥等铁路的一路分,发及深入我根据地的主要公路.

从1940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战役的第2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乘胜扩大战果,除继续破袭交通线外,重点是拔除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敌据点.

战果

日军华北方面军遭到我连续两个阶段的沉重打击后,深感威胁严重,遂调集数万兵力,从10月上旬起,对我军实施报复性"扫荡".我军此后即转入反"扫荡"斗争,又予敌痛击.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胜利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滇缅之战

简介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深入缅甸与日军作战失利后,一部分撤到印度境内.后又陆续空运补充一部分中国军队到印度,接受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同时从缅甸撤到滇西的远征军,经过整顿,补充和训练,于1943年4月在云南楚雄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陈诚任司令长官.6月,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两军准备从印度和我国云南西部同时向侵占缅甸和我滇西的日军进行反攻,并打通中印公路.

战斗过程

1943年10月,揭开了缅北滇西反攻的战幕.其时,日军的缅甸方面军有11个师团,近30万人马.中国驻印军从印度的列多发南地区出发,身侵缅日军攻击.我官兵经一年多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巨大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亲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将士们坚持血战8个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终于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

战果

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以数万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反攻作战的完全胜利.这场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相关影视

著名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以中国远征军向缅北滇西进行反攻的事迹进行拍摄素材的。

湘西会战

简介

在中国正面战场上,中国空军首开反攻的先声.我军和美空军协同作战,不断袭击日本空军的重要基地,多次与敌40架以上的战斗机激战,并取得胜利.同时,频繁轰炸敌人的地面部队和各种军事目标,从海南到东北敌占区,从日本本土到南洋的敌海上交通线,都在我严厉打击之下.中国取得了制空权,为全面反攻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战斗过程

1945年上半年,日军在中国广阔的战场上已陷入全面被动和被包围歼灭的狼狈境地.这时,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已拟定出中国战区总反攻计划,调整了战斗序列,我正面战场从抵挡敌人进攻转入反攻.1945年3,4月间,日军为破坏我靠近前线的野战机场,纠集重兵向湘西发动进攻.

1945年4月8日,敌第6方面军的第20军主力一部,在空军的配合下向湘西进犯,企图占领芷江空军基地.我军除第3,4两个方面军担任防御外,并将在缅北作战的新6军空运到芷江参加任总作战.我军对日军从逐次阻击到截击,夹击,将日军分割包围.在中国战区的中美空军,也集中力量于芷江方面.由于制空权完全被我牚握,日军陷入了手足无措状态,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新任总司令冈村宁次被迫于5月8日下令停止攻击,狼狈逃窜,我军乘胜反攻。

战果

至六月七日,日军所占地区全部收复,并毙,伤日军24000余人,取得了湘西会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政府组织了二次大型会战、一千多次重要战役和一万三千多次中小战斗,在这全民抗战中,中国人民伤亡惨重,伤亡将士高达340余万,其中阵亡将军多达208位,还包括了2位集团军总司令。惨烈的十次战役是:1 一 淞沪会战 2 二 平型关大捷 ;3 三 南京保卫战 ;4 四 徐州会战 ;5 五 武汉保卫战; 6 六长沙会战 ;7 七昆仑关会战 ;8 八百团大战 ;9 九滇缅之战 ;10 十湘西会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波希战争传奇:温泉关战役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从公元前492年到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两次远征希腊,都失败了,但并没有就此停止。新登基的国王薛西斯继承了已故国王大流士一世的遗产,为马拉松复仇,并积极扩充军队,为更大规模的远征做准备。公元前481年,希腊在科林斯举行联盟会议,反对波斯军队的入侵。由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由30多个城邦组成的联盟成立了。拥有强大军队的斯巴达被选为其领袖,希腊联盟成立以对抗敌人。

波斯国王薛西斯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死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继承了王位。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薛西斯发誓要跨过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五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在这场战斗发生之前,波斯帝国派了一个使者到希腊,劝说城邦放弃抵抗,向波斯帝国投降。波斯使者的代表甚至无耻地宣称“我们只需要你的水和土地”。然而,希腊城邦并没有屈服。雅典人把波斯使者直接扔进了坑里,而斯巴达人把使者扔进了一口大井,说井里有很多水和土壤,并嘲弄地建议井底的波斯使者试着自力更生,挖一条通道来拯救自己。

公元前480年春天,薛西斯率领30万人的波斯军队和1000多艘战舰聚集在小亚细亚,从陆路和水路出发前往希腊。为了征服雅典,波斯军队必须首先穿过海峡,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薛西斯希望他的30万军队穿过两公里宽的达尼尔海峡。这条通道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唯一途径。如果他们只从陆地上行走,他们将不得不绕过黑海,这将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并击败其他国家。为了让波斯军队通过达尼尔海峡,薛西斯命令他的工程师建造桥梁。埃及人和腓尼基人很快各自建造了一座电缆桥。不料桥刚修好,突然一阵强风把它吹走了。薛西斯非常生气。他不仅杀死了建桥者,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这是为了锁海。他还命令人们用鞭子抽打大海300次,以惩罚阻止他前进的大海。从这可以看出他的自负和傲慢。

薛西斯

当然,这座两公里长的桥最终建成了,但是它从一座电缆桥变成了一座浮桥。工匠们排列了700艘旧船,并用粗绳将它们首尾相连。波斯工匠用石头把船从船头到船尾固定在海面上,然后用两种特殊的绳子把船绑在一起,一种用亚麻制成,另一种用莎草制成。这是一种高度技术性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绳子可以达到2公里长。波斯工匠用几十条重达两吨的绳子将船只连接在一起,然后将石头固定在船上。接下来,他们把木板钉在船头和船尾的连接处,这样人和动物就可以很容易地在光滑的木板上行走。他们在船上造了两条路,一条在路上,另一条在骡子和马身上。浮桥的两侧也安装了栏杆,以防止人和马掉入海中。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发明,也是对希腊人的一大威胁,因为他们不仅面临强大的军队,而且波斯工匠也熟悉工程原理。波斯军队花了七天七夜才成功地穿过浮桥,穿过海峡,开始沿着爱琴海前进。一个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宙斯,为什么你变成了波斯人,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薛西斯’来带领全人类毁灭希腊?”

参加探险的士兵来自46个国家和100多个向波斯帝国投降的国家。其中有波斯人和美狄亚人,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袍和鳞状盔甲,手持短剑和长矛。亚述人带着铜盔、麻布盾牌和木棒;帕提亚人和瓦拉齐穆斯人使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他们的主要武器;有穿着长袍的印第安人;有些阿拉伯人穿着紧身衣,右肩上挂着长弓。有些埃塞俄比亚人穿着豹皮或狮皮,穿着红白相间的衣服。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弓、燧石箭和羚羊狐皮。穿着鲜红色斗篷、标枪和盾牌的色雷斯人;还有所有种族的高加索士兵,他们的头盔上装饰着牛耳朵、皮盾和短矛。波斯军队人数众多,在人员、武器和装备上千差万别,就像是各种族的军队和武器的大型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战主要的战役有哪些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德军由盛转衰的开始,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抵抗住了德军的进攻。德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苏联。

2

淞沪会战:在上海,中国军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大厮杀,这一战中国战败,日军占领上海,进而攻陷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3

诺曼底登陆:这是盟军全线反击德军的开始,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德军接连败退,盟军与苏联红军两面夹击,彻底结束了希特勒的“纳粹梦”。

4

中途岛海战:日军想通过发动中途岛战役再一次偷袭美军,不料这次被美军提前得知,日本海军损失惨重。这一战奠定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败局,美军不断向日本本土逼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宋夏发生定川寨战役,三次川字战争依然惨败,原因到底是什么?

全文共 2017 字

+ 加入清单

全文共2021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宋朝时期虽然经济政治都达到了封建王朝的一个新的巅峰:政治上中央高度集权,不用担心出现将领出现拥兵自重的局面;

经济上空前开放,不仅解除了宵禁制度,而且还出现了早市夜市等现象,在宋朝时期还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但是宋朝留给后人的印象却是积贫积弱,重文轻武。而出现这一原因的源头便是因为宋朝时期的统治者强调以文制武这一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而对于军事方面的训练和军队战斗力并没有很重视。

所以综合种种原因,造成了最后宋朝灭亡的原因,不同于前朝因为朝廷内部出现起义或者叛乱,而是由于外国的侵略而灭亡的。

一、宋朝与周边番邦的关系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柴荣死后便发动起义吞并了后周的势力,并且顺势而为成功攻占了当时唯一的对手国家,成功的统一了中原地区,建立宋朝。

但是当时赵匡胤并没有选择继续收复唐朝以前的广阔疆土,与此相反宋朝定都后便偏安一隅,大肆发布政策削弱自己国家的军事实力,其与契丹等国家没有一战之力。

因此,在宋朝没灭亡的时候,因为军事实力不足,所以便要一直向其他的外国番邦进行朝贡,缴纳贡品。

虽然中间有统治者想要改变此种现状,但是因为唐朝时期盛产战马的幽云十六州已被别国占有,所以如果不收复此地,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便会一直停滞不前,以步兵为主,无法战胜番邦的铁骑部队。

在宋朝时期,周围番邦国家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除了辽国、契丹等是宋朝的心腹大患以外,西夏也是另一个虎视眈眈的国家,想要分一杯宋朝的羹。

宋朝时期虽然军事实力不强,而且文官当道,对于兵力的要求和训练并不注重,所以并不轻易发动战争

据史料记载,宋朝当时战争的胜利率是百分之八十多,但是当时的战争都是以防守战争为主,并不会主动进攻别的国家。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宋朝不会主动进犯别的番邦国家,而其他的番邦国家便会主动地进攻宋朝,获得领土或者赔款。

宋朝一直擅长防守战,并且不从战斗力来说而从军事实力而言,军队的人数和力量也远远高于其他的番邦国家。

但是因为宋朝时期的军队管理方式与以往不同,一个军队的将领不能长期在一个军队上任职。

而是会过几年换去其他的地方重新历练,这可以避免将领对军队产生实权。可是这也为之后与西夏的战争埋下了祸端。

二、宋朝与西夏的战争

据史料记载,宋朝与西夏之间一共发生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分别是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

这三次战争都与“川”字有关,除了字面上的意思以外,还说明了这三次战争的地形便是以险峻的山川为主。

如果认真对比宋朝与西夏的军事实力和兵力人数等方面,便会发现,这三次战役,特别是最后的定川寨战役会败给西夏是十分蹊跷的。

因为当时西夏举全国之力只有二十万大军,而宋朝在边境的驻军便远远高于西夏,除此之外,宋朝虽然骑兵部队的实力不敌番邦国家,但是统治者在朝廷文官的建议下大力发展步兵队伍,是在具备了有与之一战的能力。

但是宋朝与西夏的定川寨之战最后却以惨败结束,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之所以会爆发此次战役,与张良这个谋有关。

张良本是宋朝人,但是因为当时在宋朝朝廷中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便投奔了西夏,想在西夏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三、定川寨战役

因此在西夏的将领李元昊麾下,提出声东击西的策略,首先挥兵攻打宋朝的山西地区,之后趁着宋朝统治者将目光投入山西后,便直接取道泾原路。

直接攻入关中,顺势拿下长安。因为当时西夏经历了与宋朝的两次战争皆取得了胜利,所以士气大涨,军心凝聚。

因此在张良的唆使下,再次出兵征战宋朝,因为当时宋朝的士气严重受损。对于西夏的进攻一味的进行防守,最后关闭城门想要严防死守。

当时因为宋朝的懦弱不抵抗政策,所以西夏对于宋朝并未放在眼里,产生了轻敌的想法,因此最后被宋朝的将士张亢突袭,打的落花流水。

在此情况下,西夏转而进攻泾原路,当时葛怀敏带兵驻扎在瓦亭寨,之后与领导战争的文官汇合后却并没有听从命令,相反还继续北进。

除此之外,在乘胜追击的情况下,宋朝的将领意识到自己与夏军已经很近了,便要求不再靠近,再次停下驻扎。

宋朝将领赵珣为了避免掉入西夏军队的陷阱中,所以就命令士兵在马栏城布防。但是葛怀敏想要速战速决,并不听取赵珣的建议,而是命令将士在定川寨兵分四路,想要将西夏团团包围,最终困死。

但是最后被西夏军队所察觉,宋朝不仅没有成功围困西夏,反而被西夏困在了定川寨中,同时命令士兵毁掉桥梁,断绝宋朝军队的水源和食物。

最后宋军在走投无路之际想要突围,但是被西夏军队发现,最后趁着宋军混乱,从四面冲杀过来。宋军被四面包围,最后军队全部被击败,宋朝军队全部覆灭。

宋朝经此一战,士气大受打击。但是不得不说这次战争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宋朝的军队实力不强,还因为当时的政策存在漏洞。

在定川寨战役中,若说宋朝的军队实力不强,但是在张亢等人的领导下却成功击退了西夏的军队,所以会出现战败。

与当时宋朝鼓励士兵立功的途径有关。当时武官想要升职,就必须在战场上杀敌立军功才可以,因此才会出现葛怀敏之流不听命令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耶拿战役是怎样的?拿破仑是如何赢得普鲁士军队的?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奥俄联军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失败以后,欧洲大陆上暂时性的沉寂了下来,进入到了一个不稳定的和平时期。在上一次的战役当中,拿破仑之所以急于使普鲁士保持中立,主要是因为如果15万的普鲁士大军若是加入到奥俄联盟的话,拿破仑势必会面临一场非常严峻的局面。贝尔纳多特进军多瑙河期间,未经允许即穿越了普鲁士的安斯巴赫公国,曾使普鲁士当局甚为愤慨,几乎导致普鲁士参战。

仅由于拿破仑贿以汉诺威才勉强无事,当然,假拿破仑之手将汉诺威割让给普鲁士是不合法的,但这一割让已为普法条约所确认,该条约是奥斯特里茨之战结束后十四天,拿破仑与豪格维茨伯爵在肖恩布鲁恩宫签订的,不过该条约在两个月后又修改得对法国有利了,但懦弱无能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在柏林受主战派的支配,而主战派的后台是路易莎王后,由于拿破仑要求把安斯巴赫交给巴伐利亚作为割让汉诺威的补偿,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柏林的反法情绪,普莱斯堡条约在南德意志制造了一连串的法国卫星国,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已经变成了两个王国,其领土的扩大是以牺牲奥地利的利益为代价的,

巴登和黑森-达门斯泰特总督也被拿破仑封为大公拿破仑的十九万二千人的大军团非但没有复员,反而继续作为军事力量驻扎在整个德意志西南部靠当地供养,1806年的整个夏季,拿破仑所采取的军事预防措施和他按战时编制维持大军团的做法都只是为了防止奥地利东山再起并对维也纳朝庭起威慑作用后来由于缪拉赶走了在自己的新大公国内的普鲁士驻军,导致与普鲁士的战争爆发战斗起始于拿破仑的主力遭遇到霍恩洛厄亲王于耶拿附近的部队,起初拿破仑只有48,000人,但是他小心和灵活的部署令法军能够建立一个绝对性的优势,而在冯·布吕歇尔将军的15,000人由魏玛赶来之前,霍恩洛厄亲王的部队已经开拔,

但是拿破仑错误相信他正面对普军的主力部队,在北面更远的奥尔斯塔特,达武和贝尔纳多特同时收到指令赶往支援拿破仑,达武尝试取道伊卡斯堡;贝尔纳多特则取道当恩堡,但是达武往南的去路,被普军主力55,000人阻挡,包括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不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陆军元帅冯·莫伦多夫和冯·卡尔克洛伊特等人,接着是一场残酷的战斗,虽然人数上处于二比一的劣势,但是达武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第三军抵住了普军多次进攻,并且转守为攻,最后将普军击退,

虽然贝尔纳多特看到达武被普军阻挡,但他却没有加以支援,令他后来被拿破仑斥责1806年10月初,不伦瑞克公爵指挥的普鲁士—萨克森联军在耶拿和魏玛地域设防,拿破仑军队由班贝克,拜罗伊特地域向前推进,企图前出至对方的翼侧和后方普军主力开始向奥厄施泰特撤退,拿破仑误认霍恩洛厄军为普军主力,将大部兵力投向耶拿和阿波尔达,只有达武一个军进攻奥厄施泰特10月14日,内伊元帅率先遣部队进展顺利,

在缪拉骑兵支援下,法军发起冲击,各纵队迅速击败普军,迫其溃逃,这时,普军吕谢尔将军的军成两列横队展开,骑步位于两翼,向法军攻击,法军先以猛烈枪炮火力迎击,继之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和两翼对普军实施反冲击,吕谢尔军被击溃,法军追击其残部直至魏玛10月14日凌晨,布吕歇尔将军率普军前卫部队抵达奥尔施泰特,萨勒河凯森渡口东岸的达武军开始渡河,以便夺取普军阵地,进而向阿波尔达推进,

布吕歇尔的骑兵穿过哈森豪森村时,遭到法军炮连的霰弹射击,法军同普军前卫部队交战后,占领哈森豪森村,布吕歇尔得到瓦滕斯莱本师的骑兵增援后,向对方发起冲击,法军以营方阵顶住了有霰弹炮火支援的普军骑兵的猛烈攻击,普军骑兵遭重创后,开始撤退,后在法军猎骑兵的攻击下,狼狈溃逃,同时,在哈森豪森村前集结待命的凡施梅陶师在瓦滕斯莱本师步兵到达后,奉不伦瑞克公爵之命向该村法军发起冲击,普军步兵遭枪炮射击后,被迫停止前进,

成展开队形的普军步兵遭到隐蔽在村里的法军步兵的重创,普军再次冲击仍未奏效,不伦瑞克公爵和兄施梅陶将军都受了致命伤,接替不伦瑞克公爵的梅伦多夫元帅也负了伤,国王威廉三世亲自指挥,但已指挥不灵,普军骑兵退却后,达武军为实施两面夹击,向敌军发起进攻,普军无力阻止法军2个师的迂回运动,开始向奥尔施泰特溃逃,后又沿大道直奔魏玛,魏玛已为法军占领,在奥尔施泰特战役中,尽管普军在兵力上2倍于法军,仍遭毁灭性的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洪门硝石战役遗址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洪门硝石战役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硝石,位于南城县洪门镇境内,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先是9月28日,敌北路军第八纵队周浑元部(3个师兵力)侵占中央根据地的北面门户黎川。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摒弃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前几次反“围剿”中克敌制胜的正确战略战斗,而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堡垒对堡垒”、“阵地战”等一套错误打法,他们震于黎川失守而急于收复,于是严令东方军攻打南城的重镇——硝石镇,意在截断周浑元纵队与南城之敌的联络,并乘胜收复黎川。

其地形条件构成了硝石易守难攻的特点,而驻硝石之敌24师黄子咸部(约4个团兵力)以碉堡、交通壕沟构筑了两道严密的防线。此外,还构筑联系工事,硝石街则以工事完全--,这就使红军进攻尤为困难。

1933年10月8日攻击硝石的各红军部队进入预定位置,9日凌晨,东方军司令部发布攻击令,当天,红军猛烈冲击四次,其中肉搏两次,守敌以汽油棉絮制成火球照明,进行顽抗,红军攻击未能奏效;10月10日至11日,红军仍然多次冲击,都因硝石之敌防御防线的坚固而失利。直到10月13日,在南城之敌3个师向硝石增援的情况下,毛泽东的克敌制胜的正确战略战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迫使东方军司令部作出决定:“先舍硝石之敌,以主力侧击南城来援之敌而消灭之”。午后3时,东方军开始撤离硝石附近,至此,硝石战役结束。这次战役红军部队虽然英勇战斗,但终因“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而导致红军的重大损失。但是红军英勇抗敌之精神值得后人纪念。1933年10月25日和11月1日,一方面军在硝石附近两次截击南城运动之敌79师和94师,缴获-1300余支,轻机-6挺,俘团长1名、官兵1400余人。

硝石战役遗址(土炮台和壕沟),以及红军临时指挥部是我县现存珍贵的革命历史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县难得的红色旅游资源。

洪门镇:洪门镇位于南城县东南部,其前身硝石镇为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南城县城所在地,属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2018年底,洪门镇总面积155.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857亩,果园7200亩,林地147705亩,养殖水面积2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0.4%。全镇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山塘水坝87座,水陂79座;全镇17个党支部,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平之战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规模最大的战役

我国的历史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在历史中,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是有着战争的存在,战争也是成为了历史进化的一部分。

在古时候的战争中,规模几乎都是很宏大的,动不动就是上万人的战争,可以说,在现代几乎是不太可能会发生的事,那么古代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什么战役呢,在这里就简单的带大家了解一下。

要说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那么首当其冲的一定是长平之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长平之战中,白起光是坑杀赵国的军队就有40万之多,这样的数量相当于后面多场的战争损失人数的总和,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长平之战的规模到底是有多大了。

那时候可是秦军的大部分的兵力去攻打赵军几乎全部的兵力,可以说这场战事也很是盛大了,达到了我国历史中最大的规模,之后的战争就再也没有这么大的人数变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荔北战役胶泥坡战斗遗址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荔北战役胶泥战斗遗址位于渭南市大荔县许庄镇西汉村以北约3公里处。

1948年10月10日以后,西北野战军向荔北国民党驻军发起的荔北战役(时称秋季攻势)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因其第17军和第38军被围歼,变得更加焦躁和疯狂,把所能机动的13个师约9万余人相继投入荔北战场。并配以飞机、坦克和-炮前来支援,妄图与西北野战军进行决战。西北野战军前委指挥所属的各个纵队,趁国民党新增援军还立足未稳之时,又消灭了其一部分有生力量。之后,根据再继续围歼国民党军队单个军、师的机会已经是难以寻找和捕捉的形势,遂命令各纵队相互掩护后撤。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358旅714团和独1旅1团,奉命于西汉村以北至柳家垣以东长约5公里的二级台塬沿边一线构筑防御工事,掩护主力部队向后转移。素以“能攻善守”著称的714团6连,守卫在胶泥坡口。

对面进攻的为国民党第1军,是蒋介石当年赖以起家的嫡系队伍。兵员满额,装备精良,向以“天下王牌”自居。10月13日,国民党第1军属下的167师在先行重炮轰击,然后飞机掩护,以整连整营的集团攻势,不断地向西北野战军的防御阵地,实行轮番的冲击。守卫在胶泥波口的714团6连全体官兵和在同一线坚守的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从早晨到黄昏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10多次大小进攻,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西汉村:西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军南岔战役遗址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南岔战役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南岔战役遗址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南岔村南岔渡口。

南岔渡口在桑植城北7.5公里的南岔南面,是澧水河上摆渡的码头。渡口地据澧水要津,是解放前上通川鄂、下达津澧的要道。

1929年6月上旬,趁桑鹤联防“剿匪”指挥陈策勋与-军周朝武部在桑植互相倾轧之机,贺指挥红四军再次攻占桑植县城,组成0桑植临时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组织农协会、成立农民自卫军,建成乡村红色政权,开展打土豪、救济贫苦群众等活动,扩大红军,使红军发展到近两千人。

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反动派十分震惊。陈策勋向上司急呼:“地方糜乱,-含怵,是为心痛。”于是湖南军阀何键、鲁涤平急令湘西独立第十九师师长陈渠珍派兵向桑植“围剿”。

7月1日,驻防永顺的向子云旅派警备军步三团副团长周寒之率2000余人,从南岔兵分三路向桑植县城逼进。贺龙早就探知敌人从南岔包抄桑植,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敌人渡河,迫敌背水作战。于是派人将澧水河上的船只故意留在南岔渡口的西岸,以诱敌过河,同时将红四军主力埋伏在离南岔流口东岸二三公里的几个山头上。周寒之一到南岔,红军即派部分兵力与其接触,佯装败退,引诱敌人东渡澧水。敌人刚登上东岸,红军伏兵四起,猛烈反击,将团长周寒之击毙,敌大部被歼,取得了南岔战役的胜利。南岔战役的胜利,粉碎了-的“围剿”,有利地促进了湘鄂边革0据地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二战德国的装甲之王是谁?波卡基村战役一人击败17坦克

全文共 5159 字

+ 加入清单

1944年6月6日,盟军部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了,几天之后盟军就在滩头建立起了非常稳固的登陆场。登陆后盟军的首要目标就是法国的卡昂,波卡基村是当时仅离卡昂城30公里处的小小农庄。当时英国3个连的兵力已经进入到了村子,绕道了德军装甲师教导师的侧后方。德军为了弥补己方左侧防线的巨大缺口,拯救装甲教导师,命令机动的SS第101重装甲营驰援。

6月13日的波卡基村之战,英军共损失27辆坦克和其它战斗车辆,这些全是魏特曼一人包办的,此后魏特曼的坦克也被击中,德军其余坦克被悉数击毁。从这天起,平凡的波卡基村声名大噪,成为装甲作战经典战例的代名词。战斗经过

1944年6月6日,希特勒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本来己在东线手忙脚乱的德军更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

几天后,盟军在滩头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开始逐步向内陆纵深发展。盟军首要目标是卡昂一一一个不大但却是诺曼底地区交通枢纽的小城,承担攻击卡昂的盟军主要由以下部队构成:战线左侧为英第3师,中央为加拿大第3师,右侧是英第51师和第50师;另有英第7装甲师担当迂回任务,从右侧经175号公路向卡昂包抄。至6月13日英先遣部队第22装甲旅己进入波卡基村,绕到了德军装甲教导师侧后方。

德军为了弥补己方左侧防线的巨大缺口,拯救装甲教导师,命令机动的SS第101重装甲营驰援。该营编制为45辆“虎式坦克”,6辆“豹式坦克救援车”及124辆其它车辆,满员1037名官兵。他们6月7日即从营地出发,但因铁路系统遭盟军空袭毁坏,故200千米的路程全部依仗自己动力行进。然而,盟军的“暴风”式对地攻击机并未因此放弃对这支队伍的“眷顾”,该营一路遭受狂轰滥炸,抵达前线时己有半数车辆被毁。

13日清晨,一名德国尖兵慌张地跑回来报告:“英国人已经到达了前面的村子,距离这里不到2000米!”

德军米歇尔·魏特曼中尉(第101营先遣连指挥官)正在坦克旁睡觉。听到这个消息,他有点惊异:“英国动作真快呀!”说着,他已站起来,“霍夫林格,把你的231号坦克借我用一下。博比,给我当炮手。我们去确认一下情况。”

231号坦克是先遣连中状况最好的“虎”式坦克,而魏特曼自己的座车由于空气滤清器被弹片打坏,还在修理之中。

“出发!”魏特曼一声号令,“虎”式坦克轰隆隆地驶出了林间小路。前面就是波卡基村,英军近3个连的兵力已经进入村子,平时,没有人注意过这个离卡昂30千米的小小农庄,可从这天起,平凡的波卡基村声名大噪,成为装甲作战经典战例的代名词。

英军第22装甲旅的A连此时已穿越波村到达东侧的小山包——213高地,B连则停在村子西头的道路上集结,而团部的1辆M5A1轻型坦克和14辆“克伦威尔”正在村中,另外还有4辆侦察车和20辆M21半履带卡车以及1门35毫米反坦克炮(即英军的6磅炮,6磅炮的口径是57mm!!!))。

魏特曼可不了解这些情况,他通过村边的麦田直插入175号公路,正好楔入英军团部的车队中。进入公路后,他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可也被吓了一跳。原来离他最近的英军侦察车就在其右侧15米的地方(刚才由于灌木丛的遮掩,谁都没有发现对方),而左侧200米,几辆坦克的炮口正对着他的坦克。英军同样大吃一惊,他们也没想到这附近竟有德军装甲部队。而且是令人恐惧的“虎”式坦克。

大家还在发愣的时候,魏特曼首先反应过来:侦察车不足为惧,首先要干掉左边对其构成威胁的几辆坦克。于是,“虎”式迅速左转,炮塔则转得更快,博比没有瞄准,凭感觉就打出了第1发88毫米炮弹。转眼间,英军当头的M5A1被打得粉粹,而“克伦威尔”坦克似乎还没有装弹,只是静静地用炮口瞪着冲过来的“虎”式。88炮“咚——咚——咚”连续几炮,3辆“克伦威尔”的“眼睛”都闭上了。英军团部参谋亚当斯上尉坐在最后1辆“克伦威尔”上,他令坦克急速后退,躲入路旁的废墟中

魏特曼发现有一辆英军坦克逃逸,但却不知道它就藏匿在附近,他继续前冲,正好路过亚当斯上尉的坦克面前,亚当斯没有反应过来,眼睁睁看着“虎”式薄弱的侧装甲从自己身旁掠过,失去了最佳的反击机会,当然也就成全了魏特曼继续创下惊人的战绩。

魏特曼加速向西开,他怕那些英国侦察车上的步兵追过来,因为在巷战中,坦克从步兵身上捞不到便宜。可当他行驶到街道拐弯处时,突然发现一队英军坦克正在前方150米处的路旁停*,其中还有“长鼻子”的“萤火虫”坦克。“虎”式的前装甲可以不在乎“克伦威尔”的75毫米短身管主炮,但“萤火虫”的76毫米长身管主炮在如此距离上击穿他的战车却是轻而易举。

“掉头!掉头!”魏特曼声嘶力竭地大喊着,“虎”式拖动着56吨的笨重身躯掉头而去。就在这时,一发“荧火虫”的76毫米炮弹打在其炮塔左侧,幸好射入角太小而被弹飞了。魏特曼一身冷汗,他知道在此多耽误1秒钟,都会有致命的危险,因为对方可以很容易地追上他,自己的“虎”式根本跑不过“荧火虫”。

冤家路窄,魏特曼的坦克刚刚转过身来,亚当斯驾驶的“克伦威尔”也从藏身处钻了出来,双方一打照面。都是手疾眼快,几乎同时开火。但亚当斯很不幸,他的炮弹只在“虎”式的防盾上打了一个浅坑,可自己的坦克却被打出了一个大洞,亚当斯虽然没有死,却被震得手足发麻,他踉跄地跳出“座骑”,跑向路边。

魏特曼继续东撤,他考虑身后有英军多辆坦克,而前面可能有大量步兵埋伏,说不定还有反坦克炮。当务之急是赶快返回驻地,把其它坦克招呼过来。于是他让“虎”式从一个缺口开出了公路,准备从北面绕到东面,再折回营地,以避开所有危险。

其实情况并不如魏特曼想像的可怕,英军B连的坦克并没有追击他,因为他们认为村子里也许还有多辆德军坦克,所以不敢冒然进行巷战;英军团部的37毫米反坦克炮架好了,步兵也下车进入了阵位,但他们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公路上,根本没有想到魏特曼会从路边麦田绕到其侧面。

魏特曼也没想到,他的小迂回却绕出大战果。英军停在路边的车辆就像一排标靶暴露在其右侧,他将炮塔转向3点钟方向,88炮开始了精确的点射。英军的侦察车、反坦克炮、半履带车在路旁倾刻化成了灰烬,175号公路成为令人恐惧的战车墓地。

魏特曼清除了公路上的英军之后,又发现了位于213高地上的英军A连。A连当然也发现了公路上的情况不妙,可就是不知道敌人的炮火从何而来。他们只是将炮口对向公路,继续犯着与牺牲的战友们相同的错误。

魏特曼则一不做二不休,他继续经麦田向东开,A连的所有坦克的侧面又清晰地暴露在他的炮口之下,“荧火虫”、“谢尔曼”以及“克伦威尔”的正面装甲本来就不足以抵抗“虎”式的88毫米炮(即使在1500米远的距离),现在的距离却不到250米,而且A连在明处(开阔高地),魏特曼在暗处(灌木丛后的麦田里)。下面的一幕不必描述了,结果是总计23辆上述坦克在此遭到摧毁。

此时,波卡基村以东已无英军有效抵抗力量。魏特曼决定不回驻地了,他要杀个回马枪——到村中继续攻击英军B连。他沿着175号公路往回走,沿途都是他刚刚制造的钢铁残骸,不过此时,他无暇回味这一切,因为前面的村庄里正潜伏着杀机。

果然,当魏特曼在213高地逞威之时,亚当斯已经徒步跑回B连,战友们一见到他,还和他开玩笑:“上尉,你刚才是不是教训了‘虎’式坦克?”“白痴!团部已经被打光了,快通知A连,要小心。”

通讯兵赶紧用无线电呼叫A连,但沓无音讯。英军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马上开始部署。

为了不与“虎”式发生正面冲突,它们在公路旁的楼房间隙中架起了反坦克炮,同时“萤火虫”和“克伦威尔”也都开进了断墙残壁之中以便隐蔽,这样也有利于攻击德国坦克的侧面。

魏特曼行驶不到200米,营部呼叫他:“231车,我们已进入村庄支援你,请加入编队。”德军第1连的4辆“虎”式、2辆四号坦克G型沿着与魏特曼原路平行的一条街道驶入了175号公路,另外2辆“虎”式从岔道向村内迂回。此时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逆转,胜负天平开始向德军倾斜。但魏特曼眼前一闪,一发反坦克炮弹打在了车首,虽然这一击并不致命,但“虎”式却偏向路边,紧接着又是“轰”地一声,另一发炮弹打断了它的履带,魏特曼的战车嘎然而止。从此时起,他由主角退居为观众。

几辆德军坦克仍向前疾驰,而几辆英军坦克却躲在墙角暗喜,因为他们报仇的机会降临了。

132号“虎”式刚刚开入射界,2辆“荧火虫”和1辆“克伦威尔”的火炮同时冒出了火光,3发炮弹将这辆“虎”式打瘫,131号“虎”式又从伙伴身旁冲了过去,其车组成员认为132号车虽被炸毁,可它的驱壳正好封住了敌人的射界,但他们没有想到,前面还有几门反坦克炮呢。结果,131号的炮塔被打飞了十几米远,紧踞其后的“虎”式和四号坦克也都被击毁在波村中央。

战斗僵持到傍晚,双方残存的坦克逐步退出战场,只剩下步兵和失去战车的坦克兵在街头巷尾你争我夺。此时,英国的12架“暴风”式战斗机赶来,将这个小村庄夷为平地。

1944年6月13日上午党卫军第101重装甲营第2连参加维莱博卡日战斗的“虎”式坦克名单

212号:车长魏特曼,战绩:1 辆“萤火虫”,7 辆“克伦威尔”,2 辆“斯图亚特”,1 辆“谢尔曼”炮兵观察坦克,若干半履带车,若干输送车。212号从战斗打响那一刻起便在多辆“虎”式坦克的支援下沿175国道攻入维莱博卡日,在市政厅广场附近遭到1辆“萤火虫”的拦截,左侧车体中弹导致坦克在急转弯后履带卡死抛锚,车组弃车徒步逃离。

231号:车长不明,战绩:若干半履带车,若干输送车,可能有1 辆“斯图亚特”。该车原本并不属于第2连在12日抵达维莱博卡日附近的6辆“虎”式,它是在13日上午才赶到战场匆忙参战的。231号最早出现在175国道的北侧,是唯一一辆跟随魏特曼进攻维莱博卡日的“虎”式坦克。和魏特曼一样,231号进入小镇没多久就遭到一辆“萤火虫”的拦截,观察窗中弹,所幸未造成穿透,只留下一处明显的凹坑,该车随即退出小镇返回175国道,在受难地转角附近被一门幸存的6磅炮伏击击毁,驾驶员欧根·施米特阵亡。

221号:车长汉图施,战绩:不明。该车从175 国道南侧为魏特曼提供了火力掩护,没有进入维莱博卡日参战。

223号:车长勃兰特,战绩:个人宣称战果为3辆“谢尔曼”,但175国道沿途并没有这种坦克,所谓的“谢尔曼”其实可能只是一些“斯图亚特”。该车从175国道南侧为魏特曼提供了火力掩护,没有进入维莱博卡日参战。

233 号:车长勒奇,战绩:无。该车因抛锚无法参加战斗,13 日上午一直在卡昂古道上观战。211号:车长斯蒂夫,战绩:不明。魏特曼进攻维莱博卡日时,211号曾与234号一起向213 号高地发动过试探性攻击。

234 号:车长佐瓦,战绩:2 辆“克伦威尔”。该车的2个战果全是在进攻213号高地时获得,之后因引擎突发故障撤出了战斗。

1944 年6 月13 日下午党卫军第101 重装甲营第1 连参加反击作战时战损的“虎”式坦克名单

111 号:车长菲利普森,战绩不明,被英军坦克击毁于市政厅广场附近,车长本人生还。

113 号:车长恩斯特,战绩不明,被英军坦克击毁于市政厅广场附近,恩斯特阵亡。

121 号:车长卢卡修斯,战绩不明,被英军反坦克炮击毁在埃夫勒西道路上,车长本人重伤。

122 号:车长扎拉门,战绩不明,被英军反坦克炮击毁在小镇南面的街道上,车长本人负伤。

123 号:车长斯沃博达,战绩不明,被英军反坦克炮击毁在小镇南面的街道上,斯沃博达阵亡。

131 号:车长哈恩,战绩不明,在小镇南面的街道上被英军反坦克炮击伤,后修复。

魏特曼后来随第101重装甲营残部后撤,在1944年8月7日12时47分,于盟军合围法莱斯的战役中丧生,时年30岁。他从1939年参战以来共击毁对方坦克和其它车辆132部,列德军坦克王牌首位。此人以前很长时间都驾驶Sd.Kfz.231式8轮侦察车和三号突击炮,培养出极强的近战技巧,由波村之战可领略其作战风格。

“库尔斯克会战”之后,苏联大将崔可夫仔细观察了被缴获的“虎”式坦克后,不无感慨他说:“坦率地讲希特勒的确有理由相信凭借这种坦克可以打赢这场战役”。

“克伦威尔”坦克是英军在二战中后期投入使用的巡洋坦克。它所装备的75毫米39倍口径火炮对德军坦克威胁不大不,但由于其发动机功率达到600马力,单位功率为22马力/吨,故机动性非常好,公路时速可达65千米。“克伦威尔”坦克与苏联的T-34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因为它们的设计原型都源自于著名的“克里斯蒂”坦克。

英国“荧火虫”坦克是在美国“谢尔曼”M4A3坦克基础上更换了英制76毫米58倍口径高初速火炮(即17磅炮)而成的。它克服了“谢尔曼”火力不足的缺点。因其炮管很长故被德军戏称为“长鼻子”。“荧火虫”是当时英军极少的可以与德国“虎”式或“豹”式坦克对抗的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二战塔兰托战役是怎样的?为何说塔兰托战役拉开了航母大战时代?

全文共 277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塔兰战役,可以说这是一次有着重要影响的战役,是一次改变了现代海战模式的一场战役,奠定了航母作战的地位。在这场战役当中,英国出动了21架战机,仅仅只在65分钟的时间内击沉了1艘战列舰以及击伤3艘战列舰以及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一艘。这一战过后意大利海军受到重创,彻底丧失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

塔兰托军港,位于意大利东南沿海,三面为陆地怀抱,可以得到地面部队的有力支援,也可得到航空兵的快速增援,南面为宽阔的地中海中部,因此,位置很有战略意义。这个军港经过几十年的修建,已成为一个大型港口,可以停泊大量的大型战舰,成为意大利海军最理想的军港。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轴心国,对抗同盟国,开始了与盟军的作战。11日,意大利的法西斯魁首墨索里尼下令航空兵从西西里机场升空,袭击了英军驻马耳他岛的航空基地和一家军港,把英军炸得伤亡惨重。不得已,英军只好撤离。

其实,意大利一参战,英国海军就开始思考对策了。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司令坎宁安上将发现,意大利海军实力很强,而且,还可得到地面航空兵的有力支援。这个时候的意大利海军,拥有各种战舰近300艘,其中战列舰6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61艘、潜艇105艘和护卫舰69艘。相比之下,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只有60艘左右,其中,战列舰6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6艘和潜艇10艘等。然而,坎宁安上将心里很清楚,英国海军可是一支久经沙场的力量,是欧洲的海上劲旅;而且,英军拥有意大利海军所没有的海上战舰――航空母舰,这种战舰将成为对付意大利海军的杀手锏!

然而,英国海军很快发现,自己成了地中海对付法西斯的唯一的重要力量了。6月22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投降。坎宁安上将不得不重新思考对策。其中,塔兰托军港是个“可口”的目标,意大利战舰的大部分家当都在那儿,包括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和21艘潜艇等。坎宁安上将感到高兴的是,意大利海军的部署如此愚蠢,可谓把大部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那篮子被打翻,鸡蛋的损失就很大。坎宁安上将开始拟订袭击塔兰托军港的作战计划。

经过几个月的秘密准备,作战定于11月11日夜晚开始。11月6日下午,坎宁安上将率领的“光辉”号航母编队开始出发,离开了母港――埃及的亚力山大港。为了麻痹意军,英军在地中海其它几个方向也出动了一些船队。这样,意军就摸不清哪儿是真、哪儿是假。坎宁安的航母编队乘机向塔兰托军港方向接近。随着两者距离的缩短,航母编队暴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8日12时20分许,航母编队驶到意大利南部的马耳他岛附近时,远处突然飞来一架飞机。英军航母指挥官知道,这肯定是意军空中巡逻的飞机,一旦这架意军飞机发现航母,就可能暴露英军航母的作战意图。英军航母马上起飞战斗机,试图驱赶意军飞机。然而,意军飞机还是飞了过来。英军航母战斗机立即冲过去攻击。意军飞机一看势头不对劲,急忙逃走。英军航母编队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下面该是迎战了。

果不出所料,下午3时左右,远方又飞来了一架意军飞机。英军航母指挥官马上明白,这是意军飞机再次侦察,不然的话,不会只派一架飞机过来。英军航母马上起飞战斗机,再次把那架意军飞机撵走。

意军的攻击终于开始。下午4时30分左右,意军的7架轰炸机嗡嗡地杀了过来。这个时候,航母的作用开始发挥出来。航母的舰载机就像一只长长的翅膀,把自己的威力伸向远方。空战开始了,英军航母战斗机杀了上去,只是几个回合,意军两架轰炸机就冒起了黑烟,向大海栽去。其它5架轰炸机急忙向英军航母编队俯冲投弹,然后,一遛烟地逃回基地。

为了迷惑意军,“光辉”号航母编队又向埃及方向行驶。这样,在地中海里,英军几支编队来来回回地行驶,让意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11日下午,“光辉”号航母编队开始向塔兰托方向接近。被搞得晕头转向的意军,竟不知英军到底要干什么。

夜幕降临后,大海蒙胧一片。“光辉”号航母知道,意军飞机很难夜间突袭,因此,开始向塔兰托方向进一步靠近。20时30分许,“光辉”号航母和4艘巡洋舰与一些驱逐舰组成的航母编队,已驶到距塔兰托270海里的水域。攻击随即开始。舰载机开始一架接一架升空。英军航母12架“剑鱼”攻击机像夜鹰一样,在2000多米的空中,以150公里的时速,向塔兰托军港冲去。

然而,12架攻击机升空后,没有全部编队飞行。其中一架攻击机一马当先,在其它11架攻击机还远远地在后面的时候,冲到了塔兰托。防守塔兰托军港的意军防空部队一看英军飞机前来空袭,立即发射防空炮弹,拦阻英军飞机。这样,英军航母舰载机突袭的计划落了空。

23时许,大投弹正式开始。两架攻击机开始向目标投放照明弹,为后面的飞机攻击指示目标。照明弹很快就把目标照得亮堂堂的,似乎是大白天的样子,意军战舰在港口里清晰可见。攻击十分激烈。意军防空炮猛烈轰击,英军飞机拼命低空袭击。一条条鱼雷从飞机上窜出,杀向意军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舰只。鱼雷开始四处爆炸。整个塔兰托军港顿时热闹起来,爆炸声声,火光四起,一艘艘战舰焦头烂额。在那些挨炸的战舰中,有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英机首波攻击的飞机中,6架载有MZ-Ⅱ型鱼雷。该型鱼雷为457毫米的航空鱼雷,速度为27节,可在水下10米进行潜游攻击。23时35分许,第一波攻击结束。

英军航母第一波起飞后,航母于21时20分开始起飞第二波攻击机。第二编队于23时55分抵达塔兰托空域,离第一编队结束空袭只有20分钟左右的间隔。两架攻击机立即投放照明弹,为后面的攻击提供照明。5架攻击机瞄准目标后,投放鱼雷。塔兰托再次爆炸声声,烈火冲天,一艘艘战舰在痛苦地撕叫和下沉。攻击机完成任务后,冒着意军密集的防空炮火,迅速离去。

英机空袭的时候,英军航母“光辉”号也在迅速地向攻击机返航的指定水域行驶。12日1时12分许,第二波的第一架攻击机终于飞了过来,安全地着陆。2时许,最后一架攻击机着陆。航母迅速驶离,向埃及方向快速地驶去。

整个空袭就这样结束了。在这次航母舰载机空袭中,英军动用了21架攻击机,发射了11枚鱼雷和一些航空炸弹,损失两架攻击机,击沉击伤意军战舰7艘,其中包括击沉1艘战列舰、重创两艘战列舰、击伤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两艘。意军战舰家底的一半,在短短的65分钟里损失殆尽。意大利海军司令坎皮奥尼怎么也没料到一夜之间变了天,深感英军航母的厉害,唯恐那剩下的家底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急忙下令所剩战舰逃离塔兰托,驶往重重防空保护的那不勒斯海港。这样,英军一艘航母就让意军在一夜之间把地中海的制海权交给了英军。

塔兰托战役证明了大型水面舰艇在优势海空力量的打击下,是显得多么的脆弱。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改变了现代海战的作战模式,初步奠定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主导地位。后来,日本海军从英国要来了塔兰托战役的全过程。这才有了后来的偷袭珍珠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

全文共 2920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中每一场战役中日两军都有牺牲,那么具体损失是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主要将领:何应钦、王耀武(雪峰山)

中国军队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创造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万多人。最终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万余人,被迫撤退。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冬季攻势:1939年12月-1940年3月

主要将领:蒋介石、李宗仁、薛岳

在这次攻势中,中国军队直接参战兵力约71个师,55万余人,与敌作战1340次,其中主动出击1050次,毙敌九万多人,我军伤亡七万多人。冬季攻势是中国军队继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外主动出击,改写中国百年来基本上只有“挨打”的历史,日军亦承认这次作战中我国军队的英勇。更为重要的是,抗日战争从被动挨打转入主动进攻,一扫全国民众之颓丧之气,树立起抗战必胜之决心。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主要将领:余汉谋

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失陷。广增之战,双方伤亡不少:日本防卫厅的《中国事变中国作战史》载:日军伤亡1923名。中国军方记载:中国官兵阵亡2954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

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而仓皇撤退,伤亡高达1.5万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代)、薛岳(万家岭)、徐焕升(空军东征)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主要将领:彭德怀、左权

中方损失约一万七千人;毙伤日方两万余日本军人、约五千伪军;拔除据点2900多个,缴获各种火炮50多门、各种枪5800多枝。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主要将领:白崇禧(桂林)、张发奎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中国军队在明显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导致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主要将领:莫德庇、罗逊(加拿大军)

香港沦陷,守军2,233人阵亡 2,448人受伤:日方683人阵亡 1,413人受伤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昆仑关)

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主要将领:汤恩伯(洛阳)、李家钰

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由于国民党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8月

主要将领:张发奎、汤恩伯

此役为国民革命军对日最后一役,中方死伤不详, 日军4000人死亡, 5000人被击伤。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第二次缅北会战:1943年10月-1945年3月

主要将领: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

在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中国驻印军全歼日军第18、第56师团,重创日军第53师团、第2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323人。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辆和汽车552辆。中国驻印军伤亡1.7万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滇西作战:1944年5月—1945年1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宋希濂、李弥(松山)

我军攻克腾冲、松山、龙陵地区,远征军和驻印军会师芒友,结束了滇西战役。滇西作战,自1944年5月11日开始,至1945年1月27日结束。历时8个月零16天,日军共伤亡、被俘21057人。远征军伤亡、失踪67364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南昌会战:1939年3月-4月

主要将领:罗卓英、上官云相

南昌失守。此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纠集重兵,先发制人,攻势极为猛烈。中国守军奋勇抵抗,兵力损失达43000余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5月

主要将领:刘峙、胡宗南

此次会战,日军虽然达成进占豫西鄂北控制老河口空军基地的目标,但伤亡惨重,多达1.5 万余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主要将领:顾祝同、王敬久(衢州)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晋南会战:1941年5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唐淮源(中条山)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中国军队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仅为中国军队的1/12,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主要将领:薛岳、李玉堂、方先觉

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主要将领:孙连仲、余程万

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中国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天。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万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

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衡阳)

豫中会战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中国军队在衡阳进行了长达48天的抵抗,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主要将领:薛岳、王耀武

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

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中国军队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第一次缅北会战:1942年3月-9月

主要将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孙立人

戴安澜牺牲。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主要将领:陈诚、孙连仲(代)、胡琏(石牌要塞)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党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波希战争传奇:高加米拉战役

全文共 2451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和雅典签署了《卡利亚斯条约》,波斯帝国放弃了对小亚细亚沿岸希腊城邦的控制。从那以后,虽然波斯帝国和希腊城邦之间有过小规模的冲突,但总体上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城邦内部,波斯通过支持斯巴达削弱了雅典。希腊内战结束后,斯巴达成为希腊城邦的新霸主,并支持波斯王室成员库鲁什与薛西斯二世争夺王位。

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01年,库鲁什战败后,斯巴达派军队进攻波斯,因此波斯在科林斯战争中支持雅典,反对斯巴达。经过14年的战争,波斯帝国和希腊城邦于公元前387年签署了“国王和平条约”,波斯帝国重新控制了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波斯帝国和希腊城邦之间基本上没有冲突,直到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入侵东方。

rolando bandinelli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三世在巩固了马其顿对希腊城邦的统治后,率领一支由30,000名步兵和5,000名骑兵组成的希腊联军,在希腊的庞海峡对岸,消灭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帝国西部各省组织的波斯军队。当国王逃离战场时,大流士三世的名声被摧毁了。在伊豆斯战役后的两年里,大流士三世主持了波斯军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武器更换。大多数波斯骑兵都装备了穿山甲。旧标枪被希腊长矛取代,步兵被更大更重的盾牌取代。大流士三世竭尽全力想找到一个打破希腊联军密集队形的好方法,最后把希望寄托在镰刀形战车上。根据历史记载,波斯战车由四匹全副武装的战马牵引。每辆战车都有一名御者和一名士兵,装备有大约3米长的长矛和一些弓箭和标枪。战车的车辕向前突出几米,顶部有尖角,显然是用来突破敌人的护盾线。轮轴两端还分别装有一把1米长的三角形镰刀。这是为了确保在冲入希腊密集阵列时,高速旋转的利剑是坚不可摧的,能够扫走附近的敌军。波斯战车因其沉重的车身而速度不快,但它们的冲击力却令人惊叹。理论上,它们是对抗希腊密集地层的利器。与此同时,希腊盟军占领了东地中海海岸和埃及,解除了波斯海军对希腊本身的威胁,并开始从叙利亚向波斯帝国的中心进军。

高加米拉战役的地形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三世率领40,000名步兵和7,000名骑兵穿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此时,大流士三世已经从帝国的各个地方引进了军队和士兵,组成了一支由20万步兵、4.5万骑兵、15头战象和200辆军刀战车组成的庞大军队,驻扎在底格里斯河左岸的高加米拉村,试图阻止希腊联军继续向东入侵。他回顾了伊苏战役,并将失败归咎于战场狭窄的地形,这使得骑兵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因此,他小心翼翼地选择了一个宽敞的平原作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的战场,这不仅使希腊联军没有了地形优势,也使波斯军队能够有效地利用骑兵优势。高加米拉位于巴比伦以北300公里的底格里斯河上游东岸,毗邻著名的波斯帝国大道,物流运输有保障。高加米拉的风景是平坦、开阔和略微起伏的沙地。大流士三世特别要求人们平整战场中心,以便波斯战车可以冲锋。他还花了很多时间训练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军队,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起打败希腊联军。

然而,在高加米拉战役之前发生的一个天文现象已经暗示了这场战役的结果。根据历史记录,月食发生在战斗爆发前11天。现代科学家计算出日食将发生在公元前331年9月20日。“五年来,大流士在乌鲁鲁月亮的第十三天发生了一次月全食。月亮完全变黑,挡住了木星,四个手指之外的土星清晰可见。当月食结束时,西风刮得很厉害。当月亮再次出现时,它转向东风。”

日食发生时,希腊联军刚刚跨过底格里斯河,而波斯军队正全速向南推进100公里。根据历史记载,那晚希腊联军营地一片混乱。士兵们跑过去抱怨亚历山大三世把他们带到了地球的尽头,并攻击了其他国家,导致众神暴怒,并隐藏了月亮的荣耀。亚历山大三世命令军队中的牧师阿里斯蒂德站出来,声称希腊人崇拜太阳神阿波罗,波斯人崇拜月亮女神阿斯塔特。因此,月食是反抗敌人的一个标志,这只能平息恐慌。9月25日晚,希腊联军在距波斯营地10公里处扎营。虽然从希腊联军营地看不到波斯军队,但波斯军队的喧嚣清晰可闻。晚上,波斯营地的灯光照亮了南方的天空。碰巧此时的夜空突然出现流星雨,四处散落。亚历山大三世看起来像一堆在空中闪烁的篝火,他不得不下令增援营地,并在地面上呆了4天以稳定军队的士气。

月食的那天晚上,波斯人的营地也笼罩在恐慌之中。不幸的是,大流士三世对此无能为力。数百年来,古巴比伦天文学家一直用天文现象来预测国家大事。根据他们的经文,这次月食是波斯国王被征服的标志。月食中强烈的西风表明征服者将来自西方。月食之后,它转向东方,这表明战败者必须逃往东方才能获救。巴比伦天文学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易经,是波斯贵族必读的科目。波斯人相信它。月蚀那天,所有对天文学略知一二的波斯贵族,包括大流士三世本人,都知道波斯帝国的大势已去。此时,希腊联军正面临一支庞大、装备精良但四分五裂、抵抗力弱的波斯军队。波斯士兵不再期待胜利,而是想最后一次忠诚地为波斯国王服务。

大流士三世充分利用广阔的战场地形,布置了一个8公里长的巨大阵列。按照波斯军队的惯例,他坐在军队的最后方、最中心。他被3000名忠诚的警卫包围,一半步行,一半骑马。伊苏战役中幸存的2000名希腊雇佣兵在双方都站成一排。波斯中央前线还包括数千名印度骑兵和马迪亚弓箭手。在中央前线的最前线是50辆军刀战车和15头印度战象。波斯将军们带领他们的军队组成两翼。巴克特里亚的巴苏总督率领来自中亚草原的16000名骑兵组成左翼。在左翼的前方,大流士三世部署了一个由100辆战车和2000名Setiadian装甲骑兵组成的突击方阵。他们的目标显然是亚历山大三世领导的希腊联盟的右翼。由巴比伦总督马扎里指挥的波斯右翼由来自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的16000名骑兵组成。右翼的正面是一个由50辆战车和2000名亚美尼亚装甲骑兵组成的突击方阵。在第一排左翼、中间翼和右翼的后面,成千上万的巴比伦和阿拉伯轻步兵形成了第二条战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马来战役英军为何败得如此之快?日军到底使用了什么战术?

全文共 200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马来战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与同盟国之间在马来半岛上展开的战争。这场战争英军参战人数达到14万人,日本却只有7万人。所说英军有着人数上的优势,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英军却还是战败了,而且败的还非常的快。简单的说就是被7万日本军队吊打。

在东南亚战役打响之前,英国在东南亚殖民地防御核心是新加坡,可以说新加坡就是英国在东南亚殖民圈的首府。

从而对于保卫新加坡,英国十分重视。重视的程度决定着投入资源,英军在新加坡投入了3个主力师,分别是由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组成。同时新加坡岛海岸布满了工事,这些防御工事布满了具有强大火力的大炮。

新加坡的海岸防御力量很强,这也是其被称为海上堡垒的原因。

日军突袭了珍珠港后,开始了对东南亚各国的入侵计划,但英军对新加坡的防御并不担心,因为日军从海上对新加坡发动进攻,实际上攻不破新加坡的防御圈,英军有这种自信,而新加坡的海岸防御力也的的确确能够给英军这种自信。

但再强的堡垒也有弱点,新加坡当时的弱点就是一旦日军选择从新加坡北面的陆地发起进攻,那么新加坡的海岸防御工事就失去了作用,而整个新加坡的防御体系则会显得不堪一击。

在日军进攻之前,实际上英军已经想出了办法,为了避免新加坡直接遭到日军的进攻,英军想将军队开进泰国,这样便可以在泰国阻击日军的脚步。

当时的英军实际上对于日军有着一种轻视,他们不太相信小小的日本能够掀起多大的浪花,日不落帝国自然有日不落帝国的骄傲,哪怕日不落当时已经落下来了,在欧洲战场,早在1940年就被德军围困在孤岛。

在英军传统的印象里,近代亚洲无强军,清朝给了西方列强太多的自信,虽然日军曾经打赢过沙俄,也突袭了珍珠港,但在英军心中,一切都是运气,日本人的矮小在他们的眼中是不堪一击的象征。

虽然英军觉得,哪怕日军最后攻下泰国,迎接日军的还有马来亚(马来西亚西部的旧称)。

英军当时的指挥官还是比较聪明的,她们制定了一个针对日本资源困乏的计划,选择用持久消耗战的方式来抵抗日军的进攻。

但想出办法没有用,重要的是有没有实施出来。

在英军还没有来得及将主力派往泰国时,日军早已经对泰国实施了入侵。当时驻扎在泰国的英军是英军第11印度师,这支部队号称是东南亚英军的主力师之一。但事实上,这支部队中的士兵大部分是刚刚入伍的,连部队的师长,都是新官上任。

但没关系,泰国有热带丛林,英军还可以和日军打丛林战,拖住日军等待援军。但问题就出在,原本没有丛林战经验的日军经过训练后很会打丛林战,而在热带丛林生活许久的英军印度师却由于缺乏训练,只顾享受,从而完全打不了丛林战。

当“不堪一击”的日军和依旧保持着日不落帝国荣耀的英军相遇后,初战就打得十分精彩。

总的来讲,泰国战役的场面便是日军一路追赶,英军印度师一路奔逃。

丛林战非常不专业,但跑路,英军印度师绝对是专业的。

在损失了两个旅之后,英军11印度师撤退到马来亚的防御线,但迎接他们的是更大的惨败。当英军在霹雳河拉起防线之后,失去泰国的他们只能拼命死守,因为再退就只能回新加坡了,而新加坡要想防御日军地面进攻,说白了还不如免费送给日军。

但由于过早的失去了泰国的防御线,当日军开始进攻马来亚时,他们可以大量动用海空优势对英军的防御性发起进攻。

实际上,日军在进攻马来亚时并没有动用太精妙的战术,由于在海空优势的引导下,日军大量使用攻击船不断进行两栖登陆,很快英军防线的两翼就被折断,而面临被包围的威胁时,英军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选择且战且退。

但值得肯定的是,英军在马来亚战役的最后关头,并不是如一些人所说的那般毫无抵抗,英军在面临被包围的时候果断突围,经过血战从而保留了大部分主力。

不过最让英军感受到痛的还在后面,英军从马来亚突围后,被逼赶至马来省地区,此后著名的斯林河大捷便爆发了。

当然,享受大捷的是日军。

在斯林河大捷后,日军快速逼近柔佛,并展开了对英军金马士防线的进攻。

在金马士防线日军遭遇了东南亚战场上的第一场战败,日军第五师团被澳大利亚第8师吊打,此后虽然日军依旧攻破了这个防线,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极其高昂的。

澳第8师应该算是整个东南亚抵抗力最强且最不怕死的英军部队了,相比血统纯正的英国师和印度师,澳军第8师比他们强上好几个美国师。

金马士防线的失守是因为侧翼英军和印度师的防线被日军突破而造成的,日军也非常聪明,由于久攻不下澳军第8师的防线,从而采取了迂回登陆,结果英军和印度师毫无抵抗能力,澳军不止要被迫撤退,还要为其余部队殿后。

自金马士防线失守,英澳印三国联军开始大溃逃,日军以极快的速度攻克了643千米的距离。等进入到1月31日,在日军的前面便是新加坡,而英澳印三国联军在日军的疯狂追击下,不得不进入新加坡城。

马来西亚被日军彻底攻占,此时新加坡的命运似乎已经被安排好了,当失去马来西亚作为防御线,新加坡的防御对于日军来讲,实际上就是一块嘴边的肥肉,只需要日军轻轻撕咬,便可以吞下整块肥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条山战役是谁指挥的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这是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称为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的中方主要指挥官为何应钦、卫立煌,日方主要指挥官为多田骏。战争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此时的日军是全力决战的状态,而中国军队对双方实力缺乏清醒的估计。这场战役的失败给北方抗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敌后根据地陷入最艰苦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诺门罕战役遗址景区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诺门罕战役遗址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诺门罕战役遗址景区位于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苏木境内,距新左旗所在地阿木古郎镇至阿尔山市S203省道60公里处。景区于1994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自治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诺门罕战役遗址景区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包括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景区大门和景区雕塑景观群、和平广场等。陈列馆是景区的核心,建筑面积为2264平方米,建筑分四层,一、二、三层为陈列馆、战场模型沙盘、放映厅等;顶层为观礼台,正前方对着诺门罕战争主战场。陈列馆一楼放映厅放置座椅和投影仪,已对游客开放,播放影片是与凤凰卫视合作的苏日二战交锋录第二集《诺门罕战役》、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诺门罕记忆》。

陈列馆主体建筑外部设计风格为密封的古城碉堡形式,色彩上以岩石般的凝重灰色为主,内部布展以深灰色岩石和有色金属颜色为主颜色,光、电、声三维一体的多功能陈列馆。

馆内陈列3000余件战争遗物、大量的照片和图表及战争场景,全景式地再现了苏蒙军队在朱可夫将军和乔巴山元帅的指挥下战胜日本关东军的过程。

在景区周边还有战场遗迹景点多处,主要有日军第23师团和第6军指挥部将军庙、日军慰灵祭遗址莲花山、炮阵地、日军细菌部队遗址、焚尸坑、日军野战医院遗址、胡鲁斯台河战争遗址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