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汇集20篇

浏览

2984

文章

58

篇1: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怎样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295.如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公式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导出的。在此之前,梯形的概念已经确立。因此,在教学之前,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两个全等的梯形。准备练习后,拿出一块4平方厘米的测量板,通过计算平方来计算梯形面积。(梯形面积占8平方,每平方为4平方厘米,梯形面积为32平方厘米。)

然后,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全等梯形放在一起,一个在另一个的前面,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一些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梯形是什么?(2)如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如何找到梯形的面积?

如图所示:

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度÷2。

梯形也可以通过切割和拼接转换成平行四边形。

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推断出:

也可以通过切割和修补将梯形转换成三角形,并通过使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并通过比较观察来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

根据转换后的图形观察,三角形的底部是梯形上底部和下底部之和,三角形的高度等于原梯形的高度。由此,可以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寻找梯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

s =(a+b)×h u 2 .

此时,我们可以安排寻找特定数字的梯形面积的练习,以巩固公式的应用。

在推导计算梯形面积的第二个公式时,学生可以先在自制的梯形学习工具上找到两个腰身的中点,画出中间的线,然后切掉右下角,拼在右上角,把梯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如图所示:

经过切割和修补后,梯形变成了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中线对应平行四边形的底部,梯形的高度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度。

用字母公式表示:s = m× h。

第二个公式除了平行四边形求导外,还可以转换成矩形求导。

在前面推导的基础上,这个推导过程应该基于学生自己的思考。

梯形面积公式也可以由此导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计算需要公式,下面小编就来盘点初中数学公式。

操作方法

1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z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为360度,因此z×(n-2)180°/n=360°化为(n-2)(z-2)=4。

2

两个圆形的计算方法:

d为圆心距,R、r为两圆的半径。

两圆外离:d>R+r;两圆外切 d=R+r;两圆相交 R-r<d<R+r(R>r);两圆内切 d=R-r(R>r);两圆内含d<R-r(R>r)。

3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4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数学几何公式:圆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几何公式:圆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数学几何知识点:几何公式与定理梳理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几何公式定理梳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对称图形,同时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六年级数学重点公式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年级数学重点公式有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折扣=现价÷原价(折扣<1),现价=原价×折扣,原价=现价÷折扣;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凡高画作中暗藏数学公式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据报道,在印象派大师范?在高后期的《星空》、《麦田里的乌鸦》等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些旋转的图案。来自墨西哥的物理学家说,在这些漩涡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公式

据报道,物理学家已经通过研究发现,范?高画中不同深度的漩涡实际上与科学家们半个世纪后用来描述湍流的数学公式相吻合。货车。高的画都是他后期的作品,那时他的癫痫病经常发作。物理学家发现,这些作品可以找到湍流经典数学模型的影子,并相信癫痫病使一切?强烈的幻觉可能会让他洞悉湍流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数学考点复习指导:椭圆的面积公式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数学考点复习指导椭圆面积公式

S=π(圆周率)×a×b(其中a,b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短半轴的长).

或S=π(圆周率)×A×B/4(其中A,B分别是椭圆的长轴,短轴的长).

椭圆的周长公式

椭圆周长没有公式,有积分式或无限项展开式。

椭圆周长(L)的精确计算要用到积分或无穷级数的求和。如

L=∫[0,π/2]4a*sqrt(1-(e*cost)^2)dt≈2π√((a^2+b^2)/2)[椭圆近似周长],其中a为椭圆长半轴,e为离心率

椭圆离心率的定义为椭圆上的点到某焦点的距离和该点到该焦点对应的准线的距离之比,设椭圆上点P到某焦点距离为PF,到对应准线距离为PL,则

e=PF/PL

椭圆的准线方程

x=±a^2/C

椭圆的离心率公式

e=c/a(e2c)

椭圆的焦准距:椭圆的焦点与其相应准线(如焦点(c,0)与准线x=+a^2/C)的距离,数值=b^2/c

椭圆焦半径公式|PF1|=a+ex0|PF2|=a-ex0

椭圆过右焦点的半径r=a-ex

过左焦点的半径r=a+ex

椭圆的通径:过焦点的垂直于x轴(或y轴)的直线与椭圆的两交点A,B之间的距离,数值=2b^2/a

点与椭圆位置关系点M(x0,y0)椭圆x^2/a^2+y^2/b^2=1

点在圆内:x0^2/a^2+y0^2/b^2

点在圆上:x0^2/a^2+y0^2/b^2=1

点在圆外:x0^2/a^2+y0^2/b^2>1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

y=kx+m①

x^2/a^2+y^2/b^2=1②

由①②可推出x^2/a^2+(kx+m)^2/b^2=1

相切△=0

相离△

相交△>0可利用弦长公式:A(x1,y1)B(x2,y2)

|AB|=d=√(1+k^2)|x1-x2|=√(1+k^2)(x1-x2)^2=√(1+1/k^2)|y1-y2|=√(1+1/k^2)(y1-y2)^2

椭圆通径(定义:圆锥曲线(除圆外)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公式:2b^2/a

椭圆的斜率公式过椭圆上x^2/a^2+y^2/b^2=1上一点(x,y)的切线斜率为-(b^2)X/(a^2)y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数学期末常考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汇总!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常考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9、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实际问题中,有些图形不是以基本图形的形状出现,而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成的,它们的面积及周长无法应用公式直接计算.一般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不规则图形。

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及周长怎样去计算呢?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图形通过实施割补、剪拼等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基本图形的和、差关系,问题就能解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数学中最小公倍数怎么求?公式是什么?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学迈入中学,数学学习难度不断加深,很多新的知识点和难点让学生们头疼不已,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让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那么,最小公倍数怎么求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最小公倍数。公倍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如果有相同的倍数,这些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倍数就成为最小公倍数。比如2和3,它们的公倍数有6,12,18等,而6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这里介绍一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那就是分解质因数法。就是先把几个自然数的质因数写出来,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些质因数的乘积。例如,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30=2*3*5,45=3*3*5,不同的质因数是2,相同质因数为3和5,而45有2个3,30有1个3,因此,乘积的时候需要使用2个3,即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2*3*3*5=90。

最小公倍数的解法是使用分解质因数法,将自然数的质因数写写出,再相乘,就可以快速的得到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将能帮助广大的学生们迅速找到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顺利完成数学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在中如何输入分数、除法等数学符号和公式

全文共 114 字

+ 加入清单

编辑文档时,可以用以下方法输入分数、除法等数学符号公式

材料/工具

电脑、Word

方法

打开Word

点击上面的插入

点击对象

选择公式3.0后,点击确认

点击分式和根式模板中的分式

输入数字

点击运算符号中的除号

输入数字,其他公式算法操作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excel2007表格中怎么添加数学公式 excel添加数学公式方法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excel除了整理数据,排版数据之外,也能编辑很复杂的数学计算,让计算在excel上十分完美的展示。那么,excel2007表格中怎么添加数学公式

excel添加数学公式方法

1、点击系统中excel的应用程序图标,进入excel主界面

2、选中一个单元格之后,点击 工具栏 上的 公式按钮

3、在公式菜单 界面中,点击插入函数按钮图标,进行公式插入

excel添加数学公式方法

4、在插入函数界面中,选择函数,下面会有相应的文字描述 ,让我们了解函数的使用方式,点击确定

5、跳转到函数参考界面,选择相应的数据来源,比如求和函数sum ,对于number1和number2 ,进行excel中列的数据选择

6、最后能得到结果,点击最后的确定按钮,能得到最后的求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数学公式小学六年级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年级数学公式有三大类: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

2、几何图形计算公式(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

3、数量关系式(基础数量关系、相遇问题、折扣问题、追及问题等)。

具体公式有: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

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折扣=现价÷原价(折扣<1),现价=原价×折扣,原价=现价÷折扣;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数学中梯形的面积怎么算?有什么公式?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学时期,很多小学生会遇到梯形面积计算,可是很多学生不会计算,下面给大家说一下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梯形面积的计算,就是根据课本中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上底+梯形下底)×梯形的高,一个梯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通过这个梯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计算梯形的面积,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去求梯形的高和底,因此还需要掌握的推导公式是:a+b=2S÷h,h=2S÷(a+b)。

梯形面积:可以用公式S=(a+b)×h÷2表示,就可以很快的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数学高斯定理公式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高斯定理公式指的是连续自然数相加,即1+2+3+...+n=(首项+末项)*项数/2这种形式的计算题型。

高斯定理常见题

1+2+3+...+n=n(n+1)/2

1/(1+2+3+..+n)=2/[n(n+1)]=2[1/n-1/(n+1)]

1+1/(1+2)+1/(1+2+3)+1/(1+2+3+4)+……+1/(1+2+3+4+……+100)

=2[1-1/2+1/2-1/3+1/3-+1/100-1/101]

=2*100/101

=200/101

小学数学常见几何体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C=(a+b)x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S=axa=a平方

5、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S=(a+b)h+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的数学公式知识有哪些

全文共 227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想学好数学初中基础很重要。其实初中的数学一点都不难,同学们不用害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公式,欢迎阅读。

学好初中数学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怎么突出“勤”字

“聪”:怎么个勤法,从这个字面上来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这个字还有缺陷,在聪下面加上“手”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做课件,做模型)

这样的人聪明不聪明?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回家先复习再做题如果课听不好,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

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武术)“曲不离口”(唱歌)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

“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看 ”

“考试前 ”

初中的数学公式

1.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2.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3.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5.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6.分式混合运算法则: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7.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8.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9.特殊点坐标特征: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10.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

11.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12.对称点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 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1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14.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用下面后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15.巧记三角函数定义: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三角形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阅读理解。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教材,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重视阅读方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提高听课质量要培养会听课,听懂课的习惯。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有疑必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抓紧时间问老师和同学,把没有弄懂,没有学明白的知识,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建立自己的错题本,经常翻阅,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数学知识点: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

=(1/2)*底*高

s=(1/2)*a*b*sinC(C为a,b的夹角)

底*高/2

底X高除2二分之一的(两边的长度X夹角的正弦)

s=1/2的周长*内切圆半径

s=(1/2)*底*高

s=(1/2)*a*b*sinC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大角对大边

周长c=三边之和a+b+c

面积

s=1/2ah(底*高/2)

s=1/2absinC(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s=1/2acsinB

s=1/2bcsinA

s=根号下:p(p-a)(p-b)(p-c)其中p=1/2(a+b+c)

这个公式叫海伦公式

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A

三角形2条边向加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求面积吗(上底+下底)×高÷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面积公式:

底*高/2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怎样将数学公式编辑器添加到word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网络化办公,总是离不开文字编辑,而文字编辑则需要利用word软件来完成!今天小编和大家说说怎么将数学公式编辑器添加到word2013?

工具/材料

word软件

操作方法

1

首先在桌面创建一个新的word文档,然后打开如图所示:

2

然后在打开页面的左上角导航栏中找到“插入”编辑器!

3

打开“插入”会发现在这里可以插入表格、图片、艺术字等,在插入导航栏目处,我们找到“公式”,如图所示:

4

打开“公式”栏目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公式符合,这些符号了涵盖了,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公式中所有符号,然后你就可以按照你需要编辑的公式,进行编辑了,编辑完后对编辑公式进行复制!

5

然后回到word文档编辑区,进行粘贴,即可完成数学公式在word文档的插入!

特别提示

当然插入公式还有其它方法,小编介绍的只是其中一种,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数学公式你知道多少,有哪些公式你知道多少?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在小学阶段非常关键,如果能打好基础,那么对后期的学习将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数学版块小升初以后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建立起孩子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自然后期的学习也会将其广泛应用,而小学当中最重要的知识版块就是数学公式,如何熟练掌握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呢?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那么如何的熟练记住如此大量的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呢,首先可将所有公式打印出来,在孩子做题的时候,让孩子根据题目在公式大全里面找对应的公式,这样多运用几次自然而然就会记住了。如果不在实际做题里面去加以应用来记忆,光是靠着看公式大全死记硬背的话,是很难能完全的记忆并灵活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307.如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必须基于圆的面积的明确概念。因此,在教学开始时应该复习哪些方面?然后过渡到对圆形区域的理解。由于教科书中的圆的面积公式是通过切割和拼接转换成近似矩形的,因此有必要复习矩形的面积公式。为了把旧的引入新的,把旧的和新的结合起来,把新的知识带入旧知识的网络。

在教学中,当圆的面积很清楚时,可以问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1)如何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公式?(C=2πr)

(3)如何找到矩形区域?(长×宽)

然后老师展示根据教材制作的圆形教具。演示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把圆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被分成8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零件都按顺序编号(如图所示)。

(2)将三角形1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然后将两个半圆分开,并把它们贴在磁铁黑板上(如图所示)。

(3)在磁铁黑板上,向下滑动上半圆形成一个矩形(如图所示)

在这一点上,让学生观察圆的哪一部分是这个矩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结合前面问题形成的板书推导出公式。

推导出公式后,学生可以提问,然后转向应用反馈练习。

当圆被分成16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假设的三角形时,学生可以总结出下面的公式,老师应该归纳和引导,最后通过比较统一到πr2。

(1)假想三角形的面积×16。

(三角形底部)(高)

(2)假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

(平行四边形底部)(高)

这个平行四边形由两个假想的三角形组成。

(3)使用假设的大三角形面积×4。

公式是:

(三角形底部)(高)

这个大三角形由四个假想的小三角形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何在word2003中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数学公式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工作,使用一些原始的方法,如插入数学公式,要么直接进入公式编辑器编辑,要么按照原始路径一步一步地插入,所以对于少数学公式,也会凑合,但一旦公式多一点,很浪费时间,公式编辑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如何呢?word2003年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数学公式?

材料/工具

word编辑器2013数学公式

方法

打开Word点击插入后选择对象

之后在新建选项卡下一直往下找,找到了Microsoft公式3.选项0后双击它

你会发现这个界面和这个界面word2003编辑界面不同

这是公式编辑器。

在公式编辑器窗口中选择合适的数学公式

在公式中输入特定值,然后选择值,单击确定按钮

单击公式编辑窗口外的空白区域,返回公式编辑窗口Word文档窗口。可以看到公式以图形的形式插入到图形中。Word在文档中。如果需要再次编辑公式,则需要双击公式打开公式编辑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