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最新20篇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的餐桌,你知道它有多少餐桌礼仪吗?下面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的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3818

文章

1000

篇1: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 ,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 ,在书法醇美放入墨香中 ,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 ,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绽放闪烁跳动飘散

B.飘散绽放跳动闪烁

C.闪烁跳动绽放飘散

D.绽放闪烁飘散跳动

【答案】D

【解析】用词义关联法一一对应即可:花炮---绽放;脸上--闪烁;墨香--飘散;选D。

近义词的辨析:

(1)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少近义词[1]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轻重的分别。如:"信任"、"相信"。"相信"是"认为正确或确信而不怀疑",程度较轻;"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程度较深。

(2)词义的着重点:"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的意思。但诡辩重在"诡",即"欺诈、怪异,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误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错误的言行进行辩护"。

(3)词义范围的大小:"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的范围较小;"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4)词义使用的对象:有些词尽管意义相近,但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情况。"领略"与"领会"都有"理解、体会、认识"的意思。但前者着重指情感上的体验、欣赏,可以连接"风味""风光"等;而后者着重指理性上的了解、体会,适用于抽象的事物,可以连接"内容"、"道理"等。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区域发展主要问题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措施: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博瀚教育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士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岩浆岩地质条件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天的地球上,如果没有板块运动,火山不会喷发(早期地球的情形除外),地球内能仅通过岩石传导缓慢散发。

随着地球自转越来越慢,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会逐渐平息。就像今天的月亮。这是个更复杂的板块驱动力问题,这里暂不讨论。

今天的岩浆活动发源于大陆30km,洋壳6km以下。即软流圈。但软流圈的物质并不是岩浆。软流圈在巨大的岩石静压力下呈半塑性状态。只有当压力降低,如地壳裂开时才转变为岩浆并朝着压力低的方向移动,如大洋裂谷。其二,当温度升高时也能形成岩浆,并把上覆岩层熔透而形成火山喷发。

所以岩浆作用的发源地的地质条件

地壳(包括洋壳)开裂处。即洋中脊大裂谷。这里因压力降低导致火山喷发。

板块俯冲消亡带,即海沟岛弧系。这里因板块剧烈摩擦,压力、温度升高,导致火山爆发。这种火山能量极高。如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爆发。

总结: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也有岩浆活动,不过这里的地壳很厚60公里左右,岩浆以侵入岩的形式冷却,很少有火山喷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学习方法

全文共 339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中考学习方法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考学习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考学习方法: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

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

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 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 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0、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古代名家名作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6.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8.“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21.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2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23.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25.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

27.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9.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30.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英语知识点: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人或物的名词或代词,并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从句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要和先行词保持一致。

1)who,whom,that

这些词代替的先行词是人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作主语和宾语。例如:

Ishethemanwho/thatwantstoseeyou?

他就是你想见的人吗?(who/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

Heisthemanwhom/thatIsawyesterday.

他就是我昨天见的那个人。(whom/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

2)whose用来指人或物,(只用作定语,若指物,它还可以同ofwhich互换)。例如:

Theyrushedovertohelpthemanwhosecarhadbrokendown.

那人车坏了,大家都跑过去帮忙。

Pleasepassmethebookwhose(ofwhich)coverisgreen.请递给我那本绿皮的书。

3)which,that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事物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例如:

Aprosperitywhich/thathadneverbeenseenbeforeappearsinthecountryside.

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which/that在句中作宾语)

Thepackage(which/that)youarecarryingisabouttocomeunwrapped.

你拿的包快散了。(which/that在句中作宾语)

点击查看更多信息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本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物理知识点:能量的守恒定律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能量守恒定律

定律的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他之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机械能:做功冲程

机械能→内能:压缩冲程

内能→化学能:燃烧

化学能→内能:光合作用新陈代谢

机械能→化学能:压缩气体温度升高

化学能→机械能:汽油机柴油机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无论是物理学的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

例:能量守恒定律只适应于物理学(×)

为什么药节约能源:

因为能量的转移转化是有方向性的

列:汽车刹车,机械能转化成轮胎和地面的内能,这部分内能是做的无用功,无法重新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数学几何知识点:几何图形分类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几何图形分类

(1)立体几何图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柱体;

包括:圆柱和棱柱,棱柱又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棱柱体按底面边数的多少又可分为三棱柱、四棱柱、N棱柱;

棱柱体积统一等于底面面积乘以高,即V=SH,

第二类:锥体;

包括:圆锥体和棱锥体,棱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以及N棱锥;

棱锥体积统一为V=SH/3,

第三类:球体;

此分类只包含球一种几何体,

体积公式V=4πR3/3,

其他不常用分类:圆台、棱台、球冠等很少接触到。

大多几何体都由这些几何体组成。

(2)平面几何图形如何分类

a.圆形

b.多边形:三角形(分为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分为不规则四边形,体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又分:矩形,菱形,正方形)、五边形、六……

注: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菱形

对称图形,同时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财经法规税法知识点重点归纳

全文共 5073 字

+ 加入清单

在会计专业中,财经法规是最基本的课程。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财经法规税法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财经法规税法知识点—— 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

1、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

增值税是以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以扣除项目中对外购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为标志,将增值税划分为三类:(1)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2)收入型增值税: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外购固定资产的折旧费部分;(3)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当期购人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

2、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是指达到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并且是会计核算健全,能按照税法的规定,分别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单位。与一般纳税人相对应,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年应税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

3、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分为三档:一般纳税人,17%、13%;小规模纳税人,6%或4%;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

4、增值税应纳税额

(1)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2)销售额的确定

①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价外费用,是指价款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等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手续费、运输费等)。

②含税销售额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价税分离公式)的换算公式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③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销售额的确定对视同销售货物征税而无销售额的,应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①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②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③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3)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购买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即为其进项税额)。

5、增值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确定为:

①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②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③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④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⑤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在收到代销清单前已收到全部或部分货款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全部或部分货款的当天;对于发出代销商品超过180天仍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视同销售实现,一律征收增值税,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代销商品满180天的当天。

⑥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的当天。

⑦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⑧进口货物,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2)纳税期限

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纳税人以1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纳税人进口货物,应当自海关填发税款缴纳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纳税人出口适用税率为零的货物,可以按月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退税。

(3)纳税地点

税法还具体规定了增值税的纳税地点:

①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②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的,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③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销售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④进口货物,应当由进口人或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⑤非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未向销售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二)消费税

1、消费税的概念与计税方法

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也就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消费税采用从价定率征收与从量定额征收两种方法。

2、消费税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

3、消费税税目

(1)烟;(2)酒及酒精,酒精的征收范围包括用蒸馏法和合成法生产的各种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3)化妆品,属于舞台、戏剧、影视演员化妆用的上妆油、卸妆油、油彩、发胶和头发漂白剂等,不属于本税目;(4)护肤护发品;(5)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6)鞭炮、焰火;(7)汽油;(8)柴油;(9)汽车轮胎;(10)摩托车;(11)小汽车。用上述应税车辆的底盘组装、改装、改制的各种货车、特种用车(如急救车、抢修车)等不属于本税目征收范围。这里仅指小轿车、越野车、小客(旅行)车。上述11项税目中应重点把握烟、酒、化妆品、轮胎和小汽车。

4、消费税税率

(1)消费税税率形式

消费税税率的两种主要形式: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啤酒、黄酒、汽油和柴油属于定额税率。

(2)现行消费税税率

现行消费税比例税率中最低比例税率3%,最高比例税率40%;定额税率最低为0、1元/征税单位,最高为250元/征税单位。

(3)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税务处理

兼营是指纳税人经营的是适用多种不同税率的产品。按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在兼营情况下,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销售额、销售数量,或者将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从高适用税率。

5、消费税应纳税额

(1)销售额的确认

销售额是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消费税但不包括增值税。计算消费税的价格中如含有增值税税金时,应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换算公式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一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以及价外费用)÷(1+增值税的税率或征收率)如果消费税纳税人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就按17%的增值税税率使用上述换算公式计算;如果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按规定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要按3%的征收率使用上述换算公式。

(2)销售量的确认

①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

②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使用数量。

③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数量。

④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为海关核定的应税消费品进口征税数量。

6、消费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①纳税人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为销售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②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③纳税人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④纳税人采取其他结算方式的,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

⑤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⑥纳税人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⑦纳税人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2)纳税期限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应当自海关填发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

(3)纳税地点

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以及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应当向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除受托方为个人外,由受托方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解缴消费税税款。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应当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看过“财经法规税法知识点”

财经法规税法知识点——税法构成要素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要素。

1、征税人

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

2、纳税义务人

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法人和其他组织。

3、征税对象

纳税的客体,也就是对什么征税,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4、税目

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税目的制定方法:

列举法——具体列举征税对象(消费税)

概括法——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设计税目(营业税)

5、税率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应了征税的深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量多少,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

①单一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②差别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的比例征税。

a、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增值税)

b、行业差别比例税率(企业所得税)

c、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

③幅度比例税率,指税法只规定一个具有上下限的幅度税率,具体税率授权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该幅度内予以确定。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3)累进税率是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即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一般多在收益课税中使用,有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三种形式。

6、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以计税数量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

(3)复合计征。既包括从量计征又包括计价从征。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7、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

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包括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9、纳税地点

纳税人具体缴纳税款的地点。

10、减免税

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减税和免税

①减税是对应纳税款少征一部分税款;

②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③类型:

长期减免税项目

一定期限的减免税措施

(2)起征点

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3)免征额

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下一页更多有关“财经法规税法知识点”的内容

#p#副标题#e#

财经法规税法知识点——税法

(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的分类

1、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1)税收实体法——确定税种立法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税收程序法——不针对某一具体税种,而针对税务管理程序。

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出口关税条例》。

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

(1)国内税法是指一国在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3)外国税法是指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

3、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1)税收法律(狭义的税法)——××法

(2)税收行政法规——××条例,××暂行条例

(3)税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制定

效力排序: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东线工程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东线一期工程共68项设计单元工程,已完工29项,预计与通水直接相关的主体工程可在明年3月份基本完工,届时东线一期工程基本具备过水能力。明年6月底以前,将基本完成有关水质达标工作和通水验收工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届时长江水将调至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山东、江苏、安徽等输水沿线地区将因此受益。

总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典型例题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某蔬菜公司的一种绿色蔬菜,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涨至7500元,当地一家公司收购这种蔬菜140吨,该公司的加工生产能力是:如果对蔬菜进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16吨,如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加工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度等条件限制,公司必须在15天将这批蔬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制了三种可行方案:

方案一:将蔬菜全部进行粗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地对蔬菜进行精加工,没来得及进行加工的蔬菜,在市场上直接销售.

方案三:将部分蔬菜进行精加工,其余蔬菜进行粗加工,并恰好15天完成.

你认为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解:方案一:获利140×4500=630000(元)

方案二:获利15×6×7500+(140-15×6)×1000=725000(元)

方案三:设精加工x吨,则粗加工(140-x)吨

依题意得=15解得x=60

获利60×7500+(140-60)×4500=810000(元)

因为第三种获利最多,所以应选择方案三。

对称图形,同时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一光反射的定义: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上,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

注:人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

二光的反射定律:

⑴实验装置如图:

激光笔→光源平面镜→反射光不同颜色的笔→画光线量角器→测角度

可折叠纸板→记录光线

⑵几个名词:

O→入射点MM′→反射面ON→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AO→入射光线BO→反射光线∠AON→入射角∠BON→反射角。

⑶操作:①使光沿AO方向射入,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②把纸板F向前、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这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③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多做几次,每次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④用量角器测出每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填入表格。

⑷得出的结论(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①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零,反射角也为零。②反射光线的速度于入射光线的速度相等。

③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英语知识点:要点提升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要点提升

“Oneof+复数可数名词”充当先行词时,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theonly/very/rightoneof+复数可数名词”充当先行词时,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e.g.:Tomisoneofthestudentswhowereawarded.

Tomistheonlyoneofthestudentswhowasawarded.

(4)“介词+关系代词”结构中介词的选择

A.根据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判断

一般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如果是及物动词,后面没有宾语时就用关系代词;如果是不及物动词就用关系副词。

e.g.:Thisisthefactorythat/whichIvisitedlastyear.

ThisisthefactorywhereIusedtowork.

小贴士:定语从句中究竟用关系代词还是用关系副词,把握好一个原则:弄清楚它在从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充当状语,即用关系副词,反之则用关系代词。

B.根据定语从句中所缺少的成分判断

分析定语从句缺失何种成分(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如果缺少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用关系代词;缺少状语用关系副词。

e.g.:Isthisthemuseum(that/which)youvisitedafewdaysago?

Visited后面缺少宾语

Isthisthemuseumwheretheexhibitionwasheld?

Washeld后面缺少地点状语

(5)“介词+关系代词”的用法

有时定语从句中的介词可以提到关系代词之前,形成“介词+关系代词”结构,该结构中个关系代词可用which,whose,whose,whom,不可以用that和who。该结构中的介词可以根据定语从句中谓语的搭配、与先行词的搭配或者句子意义来确定。

e.g.:ThisisthehouseofwhichIspoke.

Isthisthecarforwhichyoupaidahighprice?

Thisisthecamerawithwhichheoftentakesphotos.

Thisisthepilotbywhommysonwassaved.

注意:介词在定语从句句尾,可以省略作宾语的关系代词,而如果介词在定语从句前面时,不能省略作宾语的关系代词。

重点提醒:有些“动词+介词”,如lookfor,lookafter,callon等不可拆开,不可把介词置于关系代词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河流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河流

9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丰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96、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九曲回肠”——荆江河段),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97、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

水电:长江三峡工程和葛洲坝。

98、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99、黄河的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地上河)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100、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内蒙古河口和河南旧孟津

编辑推荐: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刚果盆地资源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刚果盆地拥有仅次于亚马孙河盆地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汇聚了极其丰富的物种。

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热带雨林,有“地球第二肺”之称,它的一半以上中部非洲国家刚果(金)境内。刚果(金)国土面积达23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54%被森林覆盖。刚果(金)盛产乌木、红木、灰木、花梨木、黄漆木等25种贵重木材。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显示,这个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以每年3190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和很多国家不同,刚果(金)森林遭到破坏并非因过度采伐,而是战乱。欧盟驻刚果(金)环境、森林专家菲利波·萨拉克对新华社记者说:“在这个国家,持续的战乱造成数百万流民。他们逃进森林地区,用火烧森林的办法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这对森林生态造成很大压力。”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5—27℃,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热带雨林广布,有黑檀木、红木、乌木、花梨木等名贵树种。土壤以砖红壤、红壤为主。

矿藏资源

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有“中非宝石”之称。为重要农业区,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是大猩猩等热带动物生活天堂。

刚果河的许多支流都到盆地内汇进干流,因此,这里水系发达。盆地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至27摄氏度,降水量1500至2000毫米以上。

总结: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有多种珍贵树种和热带作物。盆地边缘矿产丰富,盆地中水资源充沛,因此,人们称刚果盆地为“中非宝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南亚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南亚

(一)概述

1.历史和宗教人类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2.位置和范围(1)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2)主要国家: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西南季风与农业生产:西南季风早晚强弱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南亚面积最大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农业: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3.工业:矿产: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工业:电力、钢铁、机械较发达,核能、电子航空、航天发展较快4.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人口最多城市加尔各答,最大港口:孟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3数学中考八大知识点一览

全文共 2960 字

+ 加入清单

2023数学中考八大知识点具体是什么呢?有助于我们提高2023数学中考成绩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数学中考八大知识点一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2023数学中考备考方法

1、大胆取舍——确保中考数学相对高分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大胆取舍,才能确保中考数学相对高分。”针对中考数学如何备考,数学特级老师说,这几个月的备考一定要有选择。

首先,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基础内容复习,不能有所遗漏;其次,一定要立足于基础和难易度适中,太难的可以放弃。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再次把掌握得似懂非懂,知道但又不是很清楚的地方搞清楚。在做题练习上要学会选择,决不能不加取舍地做题,即便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建议同学们选择性地做,已经掌握得很好的不要多做,把好像会做但又不能肯定的题认真做一做,把根本没有感觉的难题放弃不做。千万不要到处去找各个学校的考试题来做,因为这没有针对性,浪费时间和精力。”

2、做到基本知识不丢一分

某外国语学校资深中考数学老师建议考生在中考数学的备考中强化知识网络的梳理,并熟练掌握中考考纲要求的知识点。

首先要梳理知识网络,思路清晰知己知彼。思考中学数学学了什么,教材在排版上有什么规律,琢磨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要梳理好知识网络,对知识做到心中有谱。

其次要掌握数学考纲,对考试心中有谱。掌握今年中考数学的考纲,用考纲来统领知识大纲,掌握好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过好基本的计算关,做到基本知识不丢一分,那就离做好中考数学的答卷又近了一步。根据考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侧重复习,也能提高有限时间的利用效率。

3、做好中考数学的最后冲刺

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一方面需按照学校的复习进度正常学习,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学习情况不一样,自己还需进行知识点和丢分题型的双重查漏补缺,找准短板,准确修复。

题坚持每天一道,并及时总结方法,错题本就发挥作用了。最后每周练习一套中考模拟卷,及时总结考试问题。我们做题的原则是先搞懂搞透错题,再做新题。如果没有时间做新题,多花时间思考、沉淀错题是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考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紧张是难免的,只要不过度紧张,适度紧张也是必要的,而且紧张的不是你一个人,大家都紧张。最后要明白决定中考成败的不是题而是简单题,千万不要在难题上不舍得,做到会做的题不丢分就好,这就需要你平时做题专注用心。

4、平时养成好的答题习惯

关于中考应考技巧有几点做法:解题习惯要端正,由于是电脑阅卷,所以平时答题时就养成左对齐按列写的答题习惯;阅题习惯的养成,中考都会提前发卷,考生可利用这段时间,将试卷浏览一遍,大致了解题量、题型,了解试题的难易度,做到心中有数,通览全卷,把握全局。

答题习惯上,先易后难,合理支配答题时间。进入考场后考生特别紧张,可轻拍几下额头,做几个深呼吸,紧张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2023数学中考八大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2023数学中考提分技巧

1.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结合考纲考点,采取对账的方式,做到点点过关,单元过关。对每一单元的常用公式,定义,要熟练,做到张口就来。对于每个章节的主要解题方法和主要题型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2.适当练题

要多做习题,目的是要从习题中掌握学习的技术和窍门,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尤其是函数中的动点题是现在出题的热点,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难的题,以会为主。

同时,不要过于在意刷题的数量,要做到每做一道题,就能搞明白这道题背后运用的公式定理、同类型题目的做题思路,学会举一反三,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更好掌握知识点。

3.掌握重难点

初中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函数(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质,相似,全等,旋转,平移,对称等);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棱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的性质,定义,面积。

在一轮的专题复习中,一定要注意以上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同时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最后的压轴题。

4.错题重做

冲刺阶段里,要重拾做错的题,特别是大型考试中出错的题,通过回归教材,分析出错的原因,从出错的根源上解决问题。错题重做是查漏补缺的很好途径,这样做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解决较多的问题。

5.考试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当试卷发下来后,应先大致看一下题量,分配好时间,解题时若一道题用时太多还未找到思路,可暂时放过去,将会做的做完,回头再仔细考虑。对于有若干问的解答题,在解答后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前面问题的结论,即使前面的问题没有解答出来,只要说清这个条件的出处,也是可以运用的。另外,考试时要冷静,如遇到不会的题目,不妨用一用自我安慰的心理,可以使心情平静,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当然,安慰归安慰,对于那些一下子做不出的题目,还是要努力思考,尽量能做出多少就做多少,一定的步骤也是有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历史知识点记忆歌:十七、江南地区的开发

全文共 179 字

+ 加入清单

十七、江南地区开发

(一)

淝水之战383(年),苻坚领兵八十万,

妄图一举灭东晋,雄心勃勃有野心,

哪知早已失军心,将士不愿去卖命,

前师不忘有教训,人心向背是根本。

(二)

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土地肥沃无人垦,雨热充足也置闲。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迁江南,

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

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地幔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是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前者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后者由美籍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于1914年发现。

1914年B.古登堡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测定地核的深度为2900千米,比现代精密测量的结果只差15千米。因此,地核-地幔边界又称古登堡不连续面。

探测地幔的最有力的工具是监测来自世界各地的地震波。地震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地震波:P波(纵波)和S波(横波)。这两种波都是穿越地球内部的体波,它们分别对应于地震波通过岩石时产生的物理特性,纵波与声波相似,就是传播方向与波动方向在同一水平线上,速度比横波快。横波与抖动的绳子产生的波形相似,即横波通过时岩石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像光波一样,当穿越不同密度的岩石边界时,地震波也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就可以对地球内部成像。

我们用于探测地幔的方法足以与医生检查病人的超声波照影媲美。经过一个世纪对地震数据的收集,我们已经有能力制作令人印象深刻的地幔图。

2007年3月,科学家利用近地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成像技术,绘制出了地球深部核幔边界构造的高解析度三维图像。这次绘图使用了世界各地1000多个地震台站记录的数千次地震的数据。这些数据使科学家能够分辨有关核幔边界构造的细节,这些构造反映出复杂的下地幔结构,这是先前从未见过的,也是第一次估计出核幔边界附近的温度大约为3700℃。

总结:结合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上地幔的成分接近于超基性岩即二辉橄榄岩的组成。它经由部分熔融而产生玄武岩浆,剩余的为难熔的阿尔卑斯型橄榄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物理知识点:凝固相关知识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凝固相关知识

⑴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⑵凝固的规律:①使上面熔化的固体溶液在常温下慢慢凝固。

②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填入表格。

③画出图像:

④结论:晶体溶液凝固时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溶液凝固时放热温度下降(液体凝固时放出热量)。

⑶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⑷晶体溶液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0℃的水放在0℃的房间里,水不会结冰→不能继续放热)。地窖里放几桶水,菜不冻坏是利用凝固时放热。

常见的现象:熔化→冰雪消融凝固→冬天室外铁管沾手。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