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宗主教座堂(精彩20篇)

澳洲天主教大学是-独立的大学,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虽然它忠实于天主教精神,但也向一切有宗教信仰和背景的人们开放,并努力按照基督教的原则进行传统培养和促进教学、研究,学术成就。这是一所成长中的大学,教师、学生友善,国家宽容、安全。

浏览

2728

文章

45

篇1:拉普拉塔主教座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拉普拉塔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La Plata)是阿根廷城市拉普拉塔最大的罗马天主教教堂,新哥特式风格,位于拉普拉塔市中心,面对Moreno广场和市政厅。高达367 英尺,是美洲最高教堂。

拉普拉塔主教座堂模仿了欧洲的亚眠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奠基于1884年。1930年代,由于担心基础不牢而停建,尖顶未完成。1990年代中叶,加强了基础部分,完成了2座钟楼,6个角楼,200个小尖塔,安装了大钟,外部贴面砖,使之类似于北欧教堂乌普萨拉主教座堂。整修工程到2000年向公众开放。

地址:阿根廷拉普拉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圣维特主教座堂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圣维特主教座堂(Saint Vitus Cathedral)是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天主教堂,罗马天主教布拉格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全名是圣维特、圣温塞斯拉斯和圣阿达尔贝特主教座堂。教堂位于布拉格城堡内,是哥特式建筑的精彩范例,其中有许多波希米亚国王的坟墓。

圣维特主教座堂的几个参观重点包括20世纪的彩色玻璃窗、圣约翰之墓和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走进教堂入口,左侧色彩鲜丽的彩色玻璃是布拉格著名画家穆哈的作品;圣约翰墓位于圣坛后面,用纯银装饰,非常华丽(圣约翰,1736年反宗教改革者)。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位于圣约翰墓之后,金碧辉煌,以金色为主色调,比纯银的圣约翰墓更加奢华,壁画和圣礼尖塔均有金彩装饰,相当具有艺术价值。

从外观来看,哥德式的圣维塔大教堂有许多经典建筑特色,例如大门上的拱柱和飞扶壁,都装饰的相当华丽。圣维特主教座堂对于后期哥特式风格在中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Saint Vitus Cathedral

必去理由: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捷克[Czekh]

景点所在省、州:布拉格 [Prague]

景点所在城市:布拉格 [Prague]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坐落于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面对马德里皇宫,全名为马德里王家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是天主教马德里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主保圣人为阿穆德纳圣母(谷仓圣母)。

1561年时,西班牙将首都从托莱多迁至马德里,但教会中枢仍然留在托莱多,使得这个新首都一直没有一座主教座堂。1879年开始在马德里建造主教座堂,经过100多年断断续续的建造,于1993年完工。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为巴洛克建筑风格,长104米,宽76米,中央穹顶的直径可达20多米,内部的装饰非常的现代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993在时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祝圣下正式启用,成为欧洲最新启用的主教座堂,阿穆德纳圣母的原始态像,被供奉于该教堂西侧的小堂内。2004年西班牙王位的第一继承人费利佩新闻主播莱蒂齐亚•奥尔蒂斯•罗卡索拉诺在这个教堂内举办婚礼。

Almudena Cathedral

必去理由:欧洲最新启用的主教座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西班牙[Spain]

景点所在省、州:马德里自治区 [Madrid Autonomous Community]

景点所在城市:马德里 [Madrid]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圣加大肋纳主教座堂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加大肋纳主教座堂坐落于印度果阿邦的果阿旧城,是天主教果亚暨达曼总教区主教座堂,供奉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是果阿最古老、最有名的宗教建筑,印度最大的教堂,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教堂之一。

教堂是为了纪念葡萄牙贵族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政府印度而建立的,他于1510年进入果阿旧城,于1562年开始建设,于1619年完工,1640年祝圣。最开始的时候,教堂有两个塔楼,但是其中的一个于1776年倒塌,之后也没有进行重建。教堂整体为葡萄牙-曼奴埃尔建筑风格,长76米,宽55米,规模巨大,外边为白色,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教堂的塔楼上有一个大钟,被誉为“金钟”,据说是果阿最大的钟,也是世界上最好的钟之一。教堂还有一个圣洗池,建造于1532年,为西班牙籍天主教传教士圣方济·沙勿略建造。

Se Cathedral

必去理由:印度最大的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印度[India]

景点所在省、州:果阿邦 [Goa]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宁斯基主教雕像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宁斯基是中世纪克罗埃西亚(克罗地亚)的一位著名主教,他强烈反对罗马教皇,勇敢向其挑战。因为在当时拉丁语是做弥撒唯一使用的语言,宁斯基曾努力争取用克罗地亚语做弥撒,。

宁斯基主教雕像主要是纪念宁斯基而设立的,1929年完成,现矗立在斯普利特市戴克里先宫(Diocletians Palace)北岸金门城墙外,高约6公尺。宁斯基主教神采奕奕,高高挺立,他高举右手,一股正义之气便油然而生。据说摸摸宁斯基雕像的脚趾会为自己带来好运,因此,有许多游客都去摸他的脚趾,现在,脚趾已经被摸的光滑锃亮,闪闪发光。

Gregory of Nin

必去理由:斯普利特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克罗地亚[Croatia]

景点所在省、州:斯普利特—达尔马提亚县 [Split-Dalmatia County]

景点所在城市:斯普利特 [Split]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莱里达塞乌维拉主教座堂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莱里达塞乌维拉主教座堂是天主教莱里达教区的主教座堂,坐落于莱里达的一座小山上,为莱里达的典型代表,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可看见其壮丽的身影。

莱里达塞乌维拉主教座堂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唯一一座集罗马和哥特式风格于一身的教堂。这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203年,于1203年开始建造,此后,教堂的建筑工作一直持续,贯穿整个海梅一世统治时期,故那时的建筑风格也一定程度的保留在今日的塞乌维拉主教座堂身上,教堂的建设最后完成于1431年。1707年的时候,莱里达这座城市被腓力五世占领,教堂作为当时的兵舍使用,1918年教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物,1950年对教堂进行修复。教堂融合了罗马风格和哥特式建筑风格,但却没有受到伊斯兰建筑的任何影响,整体呈现长方形,就像是拉丁式十字架。教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高高矗立的八角楼,基座的直径为12.65米,顶部直径为9.62米,高60米,共有238级台阶,安装的钟为15世纪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非常具有特色。

这座教堂的回廊也足以让人惊叹,位于教堂大门的前方,因其罕见的展览和巨大的规模而知名,可以说是欧洲最大的回廊之一,共有17个华丽的哥特式窗户,每个又别具特色,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Catedral de la Seu Vella de Lleida

必去理由:莱里达省最古老的一座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西班牙[Spain]

景点所在省、州:加泰罗尼亚自治区 [Catalonia Autonomous Community]

景点所在城市:莱里达 [Lleida]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圣母原罪主教座堂是天主教香港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香港中环坚道,于1888年落成。座堂共可容纳1000多人,现时每逢星期日举行多场弥撒,在平安夜及复活节前夕也会举行子夜弥撒,亦有为教友举行婚礼。2002年座堂曾进行维修工程,维修计划获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

香港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设计简朴、高雅,百多年来见证了香港社会的沧桑。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属仿歌德式设计,由砖和石建造,座堂呈不对称的十字形,右边比左边短,建筑物全长82米,阔42米,高23.7米,由38条花岗石柱支撑,中央尖塔则高10米。主祭台位于正中,祭台西南面设有主教的宝座,教堂亦因而得名。主教座堂内设4个小堂,包括“圣心小堂”、“圣安多尼小堂”、“苦难小堂”及“圣若瑟小堂”,其中3个小堂的云石祭台原属威灵顿街圣堂的旧物。

Hong Kong Catholic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必去理由:香港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勒皮主教座堂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勒皮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勒皮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法国奥弗涅大区上卢瓦尔省的省会勒皮。它在查理曼大帝时代之前已经是朝圣中心,是前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的组成部分。它是法国的国家历史文物,1998年作为通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的一部分列为世界遗产。

勒皮主教座堂位于城市的最高点,包括从5世纪到15世纪的各种建筑风格,但是大部分建筑始于12世纪上半叶。其正立面用白色砂岩和黑色火山角砾岩形成条纹,需要攀登60级台阶、3条高大的拱形走道通往门廊,再通往教堂正厅的第一个分隔下方。教堂内部上方是3个中央窗户,照亮正厅;再上方是3面山形墙。教堂正厅分隔的上方是八角形的塔楼,唱诗班席位和十字形翼部在筒形穹窿下面。色彩斑驳的走廊连接13世纪要塞的遗址,要塞将主教座堂区域与城市其余部分隔开。

勒皮主教座堂很早就是圣母崇拜的中心和朝圣地,查理曼曾两次前往勒皮朝圣,为其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影响力。其财富逃脱了数百年间的历次蹂躏,直到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彻底毁灭,包括路易九世赠送的勒皮圣母黑檀木像。

Le Puy Cathedral

必去理由:勒皮地区最为神圣的大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奥弗涅大区 [Auvergne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勒皮 [Le Puy-en-Velay]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伯尔厄隆的主教和他的亲眷

全文共 437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在日德兰北部,在荒野沼地的另一边。我们可以听到"西海岸的呜呜声",听到浪花翻滚的声音,离我们很近。不过在我们眼前是一个很大的沙冈,我们早就看见这东西了,我们的车子朝着它奔去。在深厚的沙地上,车子走得很慢。沙冈上有一座很大的旧庭院,那是伯尔厄隆修道院,它最大的一翼现在仍是教堂。这天晚上我们到了那里,天虽然很晚,但天色明朗,光明夜晚的季节。你可以看到四周很远的地方,可以穿过田野和沼泽望到奥尔堡海湾,望过矮树丛生的地带和草原,一直望到那深蓝色的大海。

我们已经到了那边,现在我们正从仓舍房屋之间慢慢穿过,拐来拐去,从大门走进那座古堡。这里椴树沿着墙成行地排着,墙为树挡了风雨,所以它们长成了大树,枝子几乎盖住了窗子。

我们顺着石头铺的螺旋台阶走了上去,穿过木梁屋顶下的长廊。这里风的呼啸声很奇怪,无论外面还是里面,你真搞不清它到底在哪里。于是人们便说了起来——是啊,当一个人心中很害怕,或者想搞得别人害怕的时候,他讲出很多理由或看出很多理由。人们说,那些古老的灭亡了的教规便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进了教堂,到唱圣诗的地方,你可以从风的呼呼声中听到它。这样一来,你的心情便被它搞得很奇怪,你便想着古代——想着想着,你便回到了古代。

——海岸上有船遇难,主教的下属都跑到那儿去了,对在海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他们毫不留情;海水冲洗掉了从被击碎的头骨里流出的鲜血。遇难船上的货物成了主教的。东西真不少,海水冲来了一只只酒桶,满装着价值昂贵的酒,这些都到了修道院的地下酒窖里,而里面原来已经装满了啤酒和蜜水;厨房里堆满了宰好的牲畜、香肠和火腿;外边的水潭里,肥胖的鲫鱼和鲜美的鲤鱼游来游去。伯尔厄隆的主教是一个很有势力的人,他有土地,而且还想霸占更多;人人都得对这位奥鲁夫·格洛勃低头。在曲镇那个地方,他的一位富有的亲属死了。"亲人对亲人最糟糕"①,这话对那边的那位遗孀可成了真理。她的丈夫拥有除去教会的地产以外的全部土地。她的儿子在异国他乡。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便被送去学习异国风俗习惯,那是他的志向。好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了,说不定他已经躺进了坟墓,永远也不会回家来管理他母亲掌管的这些财产了。

"什么,让一个妇人来管理?"主教这么说。他送信要召见她,传她到议事会。可是这帮得了他多少忙呢?她从不触犯法律,她正当地行使着自己的合法权利。

伯尔厄隆的主教奥鲁夫,你在打什么算盘?你在那张空白的羊皮纸上写下些什么?你在盖了火漆印并用带子扎好的那封信里悄悄地写了些什么?为什么又让驿马差人和仆人带上它出国,跑到了远远的教皇城市去?

这是落叶的时节,也是海上多难的时节。严冬马上到了。已经回来两拨人了,最后这次驿马差人和仆人在众人的欢迎中回来了。他们带着教皇的信从罗马回来了,这是一封谴责胆敢冒犯虔诚的主教的那个寡妇的信。"谴责她和她所有的一切!把她从教会和教徒中赶出去!谁都不应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亲属和朋友应该像躲避瘟疫和麻风病一样避开她!""不屈从的必须摧毁!"伯尔厄隆的主教说道。

他们都远避她,但是她并不避开自己的上帝,他是她的保护人,是救助她的人。

只有一个老仆人——一位老女仆对她很忠心。她和她一道去耕地。谷粟长起来了,尽管土地是受过教皇和主教的诅咒的。

"你这个鬼东西!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旨意!"伯尔厄隆的主教说道,"现在我要使用教皇的手压住你,让你服从诏令,接受审判!"

于是,她把她最后的两头公牛套在车上,然后和女仆坐上去,走过荒原,离开了丹麦的国土。她来到讲外语,有异国风俗的异国人中,成了那里的异国人。她们走得很远很远,到了一片葱绿山丘堆成的、长着葡萄的大山。四处漂泊的商人来来往往,他们从装满货物的车子上恐惧地四下张望,害怕强盗匪徒来袭击。这两位妇人乘着由两头黑公牛拉着的破车,放心地行驶在那不安全的崎岖道路和密林中,来到了莱茵河中部国家。她在这里遇到了一位仪表不凡的骑士,后面跟着十二个全副武装的随从。他停住,望着这辆奇怪的车子,问这两位妇人旅行的目的,是从哪个国家来的。于是年纪轻一点的那个妇人提到了丹麦的曲镇,讲述了自己悲伤而苦难的遭遇。不过这一切很快便成了过去,上帝作了这样的安排。那位骑士正是她的儿子。他把手伸给她,拥抱她。母亲哭了。她多年来没有哭过了,而只是紧紧地咬着嘴唇,直到鲜血流了出来。

那是叶落的季节,海上多难的季节。

海水把酒桶卷到陆地上,卷到主教的地下酒窖里和厨房中;熊熊的火上烤着铁叉上的野味。在这冷得刺骨的冬天,屋子里面十分温暖。这时传来了消息:曲镇的延斯·格罗勃和他的母亲回来了;延斯·格罗勃要召集议事会,要按宗教的教规和国家的法律来指控主教。

"那对他没有用处!"主教说道。"放弃这场争议吧,骑士延斯!"

第二年,又到了叶落和海上多难的季节,严寒的冬天来了。白色的蜜蜂②漫天飞舞,它叮在行人的脸上,一直到自己融化掉。

今天空气很清新,出过门的人都这么说。延斯·格罗勃在沉思,火焰飞到了他的长袍上,是啊,烧出一个小洞。"你这个伯尔厄隆的主教!我能制服你!在教皇的庇护下,法律对你无可奈何。不过,延斯·格罗勃会收拾你的!"于是他给他在萨林的姐夫奥鲁夫·哈斯先生写信,请他在圣诞节前夕做晨祷的时候到维兹贝教堂,主教要在那里主持弥撒,所以他得从伯尔厄隆来到曲镇,延斯得知了这事。草原和沼泽都被冰雪覆盖着,马和骑士、整队人、主教和教堂的神职人员以及仆人,都要从上面走过。他们骑马抄近路穿过脆干的芦苇丛,在凄凄风声中向前走去。

穿狐皮大衣的号手,吹起你那铜号吧!在清新的空气中,它的声音格外响亮。他们骑马走过了草原和沼泽地,炎热的夏日里莫甘娜仙女的草原幻影出现了,他们要往南去,直到维兹贝教堂。

风吹着它的号角,吹得越来越响。刮起了暴风,最可怕的风越来越大,成了狂风,这是上帝赐予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中,他们走向上帝的屋子。上帝的屋子屹立不动,可是上帝的狂风却在田野上、沼泽上、海湾、海上肆虐。伯尔厄隆的主教到了教堂,但是奥鲁夫·哈斯先生却没有到,不论他骑马奔得多快。他和他的随从从他住的海湾那边前来帮助延斯·格罗勃,要在最高议事会前对主教审判。

上帝的屋子便是法庭,祭坛是审判台。巨大的铜烛台上的烛全都燃着。风暴在读控诉词和判决词。它的声音在天空中、在沼泽上、在荒原上,在波涛翻滚的海洋上呼啸。在这样的天气中,是没有渡船穿过海湾的。

奥鲁夫·哈斯在奥德松德海峡边上站着。在那里他让他的随从回去,赠给他们马匹和马具,准假让他们回家去和自己的妻子团圆。他愿独自一人在那汹涌的波浪中去冒一下生命危险。但是他手下的那些人愿以身为证,延斯·格罗勃在维兹贝教堂孤立无援并不是他的过错。那些忠实的随从没有离开他,他们跟着他走进了深水,其中有十个人被水卷走了,奥鲁夫·哈斯本人和两个孩子到达了对岸。他们还有四里路要走。

已经过了半夜,这是圣诞夜。风已经停了,教堂里灯火通明。明亮的光焰透过玻璃窗照到了草地和荒原上。太阳升起前的晨祷早已结束,上帝的屋子里一片静悄悄,人们可以听到熔蜡滴到地上的声音。这时奥鲁夫·哈斯到了。

在悬挂徽记的大厅里,延斯·格罗勃欢迎他。对他说:"你好,我已经和主教和解了!"

"和他和解了?"奥鲁夫说道,"这么说你和主教都不能活着离开教堂了。"

剑出鞘了,奥鲁夫·哈斯动手了,延斯·格罗勃关上了那扇教堂的门,把他自己和哈斯隔开了,于是那扇门被劈碎了。

"别着急,亲爱的兄弟,先看看是怎样的和解!我已经把主教和他手下的人全杀了。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多说一句话,我也没有讲我母亲所遭受的那一切冤屈了。"

祭坛上烛光鲜红,但是地上的血更红。主教的头被砍掉落到地上,他的仆从都被杀死倒下。神圣的圣诞夜里,四周一片寂静。

圣诞节后第三天晚上,伯尔厄隆修道院敲响了丧钟。那位被杀死的主教和仆从,被陈列在一个黑颜色的华盖下面,四周是用黑纱包裹起来的烛台。死者,这个一度十分威风的主教,现在身穿银线绣的袍子,手中握着十字杖,但已丧失权力了。香烟散发出香气,僧侣在唱。声音像是在哀诉,像是愤怒的谴责判决,这判决要乘着风,让风唱着传遍全国,使远近都听到。风会停歇,但是却永不会消失,总会再刮起,唱着自己的歌,一直唱到我们的时代。在那边唱着伯尔厄隆的主教和他的厉害的亲戚。这声音黑夜可以听到,为那些在沉重的沙上驾车行驶过伯尔厄隆修道院的惊恐的农民听到;为那些在伯尔厄隆厚墙内的屋子里难以入眠并注意着四周的人听到。因为它总是在通向教堂的发出回声的长廊里盘旋,教堂的入口早已经被砖块封住,但是在迷信者的眼中并非如此;他们仍旧看到这扇门,它是敞开着的。教堂铜烛台的火光还在闪耀,香烟仍在散发香气,教堂依旧保存着昔日的光彩,僧侣们仍旧在为那被杀死的穿着银线绣的长袍、失去了权力而拿着手杖的主教念着弥撒。在他那苍白而骄傲的额上,血迹斑斑的伤口在闪光,像火似的闪着光。那是尘俗的思想和邪恶的欲念在燃烧。

听风的咆哮吧,它压过了海涛翻滚的声音!那边刮起了风暴,这风暴会叫人丧命!在新的时期中它并没有改变思想。今天晚上它张开大口吞噬生命,明天说不定又成了一只能反射一切影子的眼睛,就和那个已被我们埋葬掉的古老的时代一样。如果你能睡去,那就请安详地睡吧!

现在到了早晨。

新时代的阳光照进了屋子!风仍在肆虐。又传来了海难的消息,就像古时一样。

夜里,在吕肯那个红房顶小渔村的附近,我们从窗子里看到一只船遇难。在那边外面稍远一点的地方,它触了礁。不过救生发射器③射出了绳索,为船骸和陆地间结上联系。船上所有的人都被救出来了,他们被送到岸上,送到床上去休息。今天他们被邀请到伯尔厄隆修道院。在舒适的屋子里,他们得到殷勤的招待,看到了温和的眼光,还可以受到本国语言的欢迎。钢琴键奏出自己祖国的乐曲,在这些结束之前,又有一根弦④颤动起来,虽说是无声的,却又十分响亮和充满信心:思想信息传到了那些航船遇难的人的故乡,通报他们已得救;他们的心灵感到了慰藉。今天晚上,在伯尔厄隆厅里的欢宴上会有舞会,我们会跳起华尔兹和方步舞,唱起歌颂丹麦和新时代的《勇敢的士兵》⑤的歌。

新的时代啊,祝福你!乘着夏日清新的空气飞进城里吧!让你的阳光照进人们的心灵和思想里吧!在你光辉闪耀的大地上,那些艰难残酷的时代里黑暗的传说将消失。

题注伯尔厄隆修道院在北日德兰吕肯城西6公里的地方,原是一个皇室的庄园。在12世纪时被改建为一个修道院。这里的教堂成了维兹贝区的主教堂。当时,主教是由修道院的僧侣们推选的。中世纪的丹麦还谈不上什么法制。他们保存着原始的人民议事习俗,重大问题都由人民在议事会上决定。议事会也是司法的地方。

①丹麦谚语。

②指雪花、雪片。

③丹麦西海岸海难很多,那里的渔民使用一种能发射带着绳索的箭一般的铁器的机械装置。渔民们把这种"箭"射到遇难的船上,再把船拖回;或者由船上的人扶索回到岸上。

④指电报线。

⑤丹麦诗人彼得·费伯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墨西哥城主教座堂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墨西哥城主教座堂是美洲最大和最古老的主教座堂,位于墨西哥城市中心宪法广场北侧,从前的阿兹特克神庙上面,始建于1573年,即西班牙征服特诺奇提特兰不久,于1813年完成,为西班牙哥特式教堂式样。

自1573年至1813年的建设中,墨西哥城主教座堂被三种殖民地时期的建筑风格所主导,分别为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墨西哥城主教座堂坐北朝南,有2个钟塔、1个中央穹顶、3个大门、5个中殿、51个拱顶和40个塔器组成。墨西哥城主教座堂长110米,宽54米,2座钟楼内有25口钟,16座礼拜堂中有14座对公众开放,有各自华丽的祭坛、绘画和雕塑,座堂还拥有2台18世纪巨大的管风琴。教堂内有两个华丽盛大的祭坛、一个圣器收藏室以及一个唱诗班。

Mexico City Metropolitan Cathedral

必去理由:美洲最大和最古老的主教座堂

景点所在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墨西哥[Mexico]

景点所在省、州:墨西哥联邦特区 [México D.F]

景点所在城市:墨西哥城 [Mexico Cit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萨拉戈萨耶稣救主主教座堂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萨拉戈萨耶稣救主主教座堂坐落于萨拉戈萨的皮拉尔广场上,当地通常简称为“座堂”,是天主教萨拉戈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作为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个教堂在原来古罗马城市广场上建造,于12世纪开始建造,当时为罗马式建筑风格,之后经过多次修改和扩建,直至1704年巴洛克风格尖塔的落成才使得整个教堂完工。这是一座多种建筑风格互相融合的教堂,尖塔为巴洛克式,正门为新古典主义,教堂东端突出的半圆为罗马风格,教堂内部的墙和屋顶为穆迪哈尔人建筑风格,总教主的陵墓为文艺复兴风格,也许正是由于其多种风格的融合才使其更具特色,成为萨拉戈萨最受关注的建筑。座堂的内部分为多个不同风格的小礼拜堂,每个都被装饰的极其庄严,墙壁上的绘画也是精美无比。

Cathedral of the Savior

必去理由:萨拉戈萨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西班牙[Spain]

景点所在省、州:阿拉贡自治区 [Aragon Autonomous Community]

景点所在城市:萨拉戈萨 [Zaragoz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圣灵主教大教堂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圣灵主教教堂位于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是明斯克东正教重要的活动中心,也是明斯克比较有价值的教堂。

圣灵主教大教堂始建于1633年,于1642年完工,属巴洛克建筑风格。圣灵主教大教堂最初曾是天主教女修道院的主教堂。1860年,该教堂转为东正教教堂;1870年教堂开设圣-士修道院;1918年,修道院被关闭,同时圣灵大教堂的礼拜活动也被禁止。教堂变为-训练场地,随后被改为档案馆。1943年,教堂开始恢复东正教礼拜活动,所属修道院也予以恢复。1947年,教堂顶部安放东正教大十字架。

20世纪50年代上半叶,对教堂内部进行过一次维修。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对教堂进行最后一次修葺并保持至今。教堂中供奉着一些宗教珍品,圣障有很多令人惊奇的圣像,如,明斯克圣母圣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圣母主教座堂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安特卫普圣母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Our Lady,Antwerp)是比利时最高的哥特式教堂。1352年底开始动工,直到1521年整个工程才完工,虽然耗时如此之久、经历无数建筑师的监造,不过整个建筑风格却相当一致和谐。教堂中最引人的部分是高塔,塔高123米,塔上的精细的装饰让人叹为观止。

教堂整体建筑外观至今保存完好,教堂正门上是13世纪时以圣经中的-摩西•约翰等为主题的雕像,虽然许多颜色已经斑驳,但其精致的程度仍令今人叹喟。教堂内部庄严肃穆,许多石柱上都留有中世纪的彩绘,这里最有名的当属玫瑰窗(Rose Window),窗上的彩绘按不同季节与月份所形成的宇宙意象为主题,玄妙精致、美仑美奂。教堂内保存有很多宗教题材的绘画,包括鲁本斯的杰作祭坛画《耶稣的升架》、《耶酥的下架》和《圣母升天》等。

教堂内有一座高耸的钟塔,走过通向钟塔的232级台阶,从高塔上方可以原眺巍峨的阿尔卑斯山脉和波光粼粼的莱蒙湖以及整个洛桑的景色。这座钟塔之所以格外不同,还在于这里保留了世界上唯一的“守夜报时”习俗。

Cathedral of Our Lady(Antwerp)

必去理由:比利时最高的哥特式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比利时[Belgium]

景点所在省、州:安特卫普省 [Antwerp Pr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安特卫普 [Antwerp]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主教桥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主教桥是横跨法国巴黎塞纳河的一条古老桥梁,于1828年在查理十世统治下建成,是为了将西岱岛与位于左岸的蒙特贝罗河岸连接起来。大桥长68米,宽17米,是一座石制桥梁,包括三个拱径为15米的石砌桥拱。

主教桥比塞纳河历史最低水位高出7.86米,是塞纳河这一段支流最矮的桥,也是巴黎最窄的桥。曾经这座大桥差一点被拆除,因为桥梁的高度不够,影响了航运,但是根据1910年的一条法令,该桥将不能拆毁重建。这座大桥是一座因爱情锁而知名的桥梁,被誉为法国最浪漫的桥梁之一,在全球享受盛誉,每天都会有世界各地的情侣慕名到来,在桥梁上的网上挂上象征爱墙的同心锁(爱情锁),象征两人永不磨灭的爱情。

现如今,这座桥梁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悬挂有数不清的同心锁,成为巴黎最知名的情侣旅游之旅,每一对情侣的到来意为着一个同心锁的悬挂,希望每个来此的情侣都可获得长长久久的爱情。

Pont de lArchevêché

必去理由:法国最浪漫的桥梁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法兰西岛大区 [Ile-de-France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巴黎 [Pari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圣海伦主教门教堂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海伦主教教堂是伦敦城一座大型的圣公会教堂,靠近劳埃德大厦和圣玛莉艾克斯30号大楼。该教堂保存有不少古迹,在伦敦的诸多教堂中仅次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因此有时被称为“伦敦城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圣海伦主教门教堂可追溯至12世纪本笃会的修女院,1538年修道院解散,几经变迁1891-1893年进行改建。该教堂独特之处在于有两个平行的中殿和宽大的内饰。1590年代莎士比亚居住在该区时,在此教堂礼拜,是极少数历经1666年伦敦大火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大轰炸而幸存的教堂之一。1950年1月,该教堂被列为I级登录建筑。如今,圣海伦主教门教堂每周日举行三次仪式,还有一些小的团体共同研读《圣经》故事。

St Helens Bishopsgate

必去理由:伦敦城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英国[Britain]

景点所在省、州:大伦敦 [Greater London]

景点所在城市:伦敦 [Lond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圣母圣诞主教座堂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圣母圣诞主教座堂通称主教座堂,俗称大堂,是天主教澳门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澳门大堂前地,建立于1576年以前,其建筑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

大堂主体为一层,坡屋顶,木屋架;钟楼部分为三层,平屋顶。教堂立面对称,为典型的古典式构图,墙面用壁柱划分,是经过简化处理后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外墙正面用石材,两侧用水刷石粉面,立面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顶高约12米,两旁钟楼为三层,高约13米,中间依然是三段式的构图模式,三扇门、三扇窗和三角形山花,以横线条为主。教堂的大钟是英国制造的,为纪念葡王伯多禄五世荣登王位。

教堂主殿为矩形平面,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耳堂和一个祈祷室,其中最古老的耳堂采用木拱顶,供奉贞节圣母。主祭坛空间深远,设计简单,仅仅以彩色玻璃窗为背景,因为祭坛下面掩埋着16和17世纪的主教和-遗骨,为教堂带来无限的荣光。教堂入口处的木制葡国屏风、教堂内部的圣像以及彩色玻璃窗都是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教堂内部色彩以淡绿色为主,从宽敞的中厅、祈祷室、主祭坛可以领略到主教座堂的气派。

Catedral Igreja da Sé

必去理由:澳门最宏伟的天主教堂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圣弥额尔圣古都勒主教座堂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圣弥额尔圣古都主教座堂坐落于布鲁塞尔的一座山上,是布鲁塞尔最醒目、最宏伟的大教堂之一。

该教堂的主保圣人——总领天使圣弥额尔和殉道者圣古都勒,也是布鲁塞尔的主保圣人。1047年,兰贝尔二世在该教堂创立了参议会,并组织了圣古都勒遗物的转移,后者曾被放在圣热里岛上的圣热里教堂里。13世纪时,该主教座堂被翻新为哥特式;唱经楼在1226年至1276年间兴建;立面完成于15世纪中叶。该教堂处在在天主教梅赫伦-布鲁塞尔总教区,是一座梅赫伦-布鲁塞尔总主教的总主教主教座堂,现在的总主教安德烈-约瑟夫•莱奥纳尔是比利时的首席主教。

由于圣弥额尔圣古都勒主教座堂位于国都,所以经常被用来举办全国性天主教典礼,如皇家婚礼或国葬。其南塔拥有皇家埃斯博茨铸钟厂制造的49个钟的排钟,它经常被用于周日音乐会。

St. Michael and St. Gudula Cathedral

必去理由:布鲁塞尔最宏伟的大教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比利时[Belgium]

景点所在省、州:布鲁塞尔首都大区 [Brussels-Capital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布鲁塞尔 [Brussel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阿奎拉古迹区及长方形主教教堂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阿奎拉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地区弗留利威尼西亚朱利亚区,是早期罗马帝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在5世纪中叶被阿提拉(Attila)匈奴帝国国王毁灭。阿奎拉大部分遗迹仍埋在地下而未被发掘,正由于此,它才是这一类型中最大的古迹区。这里的长方形主教教堂是用优质的马赛克铺筑的著名建筑,同时它也在中欧大部地区的传教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阿奎拉最著名的是13世纪建在西南角城墙外的圣玛丽亚科雷马乔教堂,正面红白相间,3扇园花窗与大门巧妙配合,使哥特式艺术和罗马式艺术获得了和谐的统一。圣伯纳迪诺教堂是一座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内部在1703年大地震后重建,巴罗克式的天花板和管风琴都是佩斯科科斯坦查附近的费迪南多`莫斯卡设计的。

国立阿鲁佐博物馆,位于拉奎拉城北的古堡中,城堡本身建于1532年,由那不勒斯建筑师埃斯科里巴设计,以4只伸出的耳朵闻名,守卫城堡的卫兵可以观察到每个角度的来人。博物馆一层考古部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雕有梅杜萨头像的中楣,二层宗教部有一对1131年造的木门,三、四层的现代部展出阿布鲁佐当代画家的油画。正是由于古代阿奎拉的大部分遗迹未受损和未被挖掘,它才称得上是地中海地区最完整的早期古罗马城市。

Archaeological Area and the Patriarchal Basilica of Aquileia

必去理由:地中海地区最完整的早期古罗马城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 [Friuli-Venezia Giulia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马赛主教座堂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马赛主教座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法国历史古迹,位于马赛。1896年,该教堂-为宗座圣殿,也就是天主教马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成为了当地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

马赛主教座堂由建筑师莱昂•沃杜瓦耶(Léon Vaudoyer)主持修建于19世纪中叶,大约在1852年至1896年。实际上这一地点自公元5世纪起就是马赛的主教座堂,老主教座堂大部分已经拆除,剩下的部分站立在一旁,与新主教座堂相比,相形见绌。这座罗马拜占庭式大教堂能够同时容纳3000人,是法国自中世纪以来最大的教堂,也是位于马赛的法国著名历史古迹之一。教堂内部的大理石板,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斑岩柱和马赛克都反射出大教堂真正的辉煌,另外,教堂里陈列的来自于岱拉•洛比亚(Della Robbia)车间的陶器也非常值得关注。

Marseille Cathedral

必去理由:法国自中世纪以来最大的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 [Provence-Alpes-Côte dAzur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马赛 [Marseille]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斯蒂芬主教座堂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维也纳斯蒂芬主教座堂又称作“圣•斯蒂芬大教堂”,罗马天主教的总主教的所在。为人所喜爱的维也纳城市的标志,常被选作奥地利国家生活中大事的地点。

斯蒂芬主教座堂以137米高的哥特式尖塔和马赛克花样的屋顶享誉全球,是维也纳首都的象征。斯蒂芬主教座堂建于12世纪末,高高的塔尖高达137米,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罗克风格,将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人们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又是维也纳人折中调和才能的体现。进入教堂,赫然跃入眼帘的是宏大的哥特式讲坛,是由安东•皮尔格莱姆塑造而成的。他同时也塑造了一个自楼梯下面的窗子向外张望的自身雕像。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另一尊自塑像正挺立在石质琴台脚边。

教堂南侧的大尖塔完成于15世纪中叶,它由无数较小的尖塔围着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尖塔,并环绕着一层层的圆珠,像是一顶缀满珠宝的皇冠,富丽璀璨。沿着大尖塔内狭窄的345级回旋梯拾级而上,可以到达塔顶,一览维也纳市区的美丽和宁静。

St. Stephens Cathedral

必去理由:维也纳最重要的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奥地利[Austria]

景点所在省、州:维也纳州 [Vienna]

景点所在城市:维也纳 [Vienn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