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抖音传统文化网红(实用20篇)

冬至节,来由于节气特点“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在冬至祭祀神灵和祖先,此后形成节日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抖音传统文化网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浏览

7688

文章

107

篇1:传统特色饺子文化 团团圆圆健康的饺子馅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下面和本网一起去看看吧!

饺子似乎总与各种节日息息相关,不管什么节日,抑或节气,先吃顿饺子再说,“饺子”二字早已不单单代表着一种食物,经过1800多年的漫长发展,饺子已经升华成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情怀。饺子状似元宝,谐音“交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更有交好运发大财、吉祥如意的寓意。把饺子吃掉,也表示把去年的烦恼不如意吃掉,祈祷新的一年平安喜乐,一家人团团圆圆

饺子馅的文化

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

勤:即勤奋、勤劳;经常,勤密(频繁)源源不断,谓之勤财。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

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

久:即时间长、久远,谓之久财。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和睦、快乐、幸福。

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

百:量词,即百种、百样之意,谓之百财。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为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

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或为股票大盘的势,向上、饱鼓之意,谓之鼓财;或为对晚辈表达出希望其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

那么把饺子做的健健康康也是非常重要。如何做一顿健康的饺子呢?

饺子有皮有馅,饺子皮主要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属于我们的主食,饺子皮大同小异,都是用清水和面,如果为了营养更丰富,味道和样子更好,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榨汁,代替清水和面。

而最为主要的馅料有多种不同的搭配、多种不同的味道,从健康的角度来说,饺子馅要选择肉类和蔬菜的搭配,蔬菜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在把蔬菜做成馅料的过程中要尽量的保留蔬菜汁,最大程度的保留它的营养成分,肉类要选择瘦肉,这样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优质的蛋白质。

做饺子馅时要少油少盐,因肉类中已经含有脂肪了,油放的过多会过于油腻。另外一些食素的朋友可以在饺子馅中放一些豆制品,来补充优质蛋白。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健康的饺子吧!

一、芹菜猪肉

芹菜中含有芹菜甲素和芹菜乙素,这两种物质可以扩张血管,起到降压的作用,此外芹菜还有养血补虚、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清除烦躁等功效,新的一年吃芹菜还寓意着勤劳、勤奋。

二、胡萝卜羊肉

羊肉性温,具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预防手脚冰冷、帮助消化、止咳等功效。胡萝卜具有清肝明目、降血压、降血脂、促进消化、美容养颜的功效,胡萝卜羊肉馅的饺子味道鲜美,比较温补。

三、牛肉洋葱

洋葱具有一种辛辣的香气,可以去除牛肉的腥味,与牛肉搭配味道更好。牛肉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洋葱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牛肉洋葱馅的水饺很适合高血压、高血脂、贫血的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统文化:贵州夜郎文化

全文共 165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包含着许许多多各异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贵州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也有着它独特的地方。下面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贵州的夜郎文化,了解一下贵州的与众不同吧。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文化最大特点是多元化的。据《汉书》、《华阳国志》、《水经注》记载,夜郎的主体先民是濮人、僚人,后发展为仡佬人。“仡佬”一词自南宋首次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夜郎文化是指夜郎政治、经济范围内所有民族文化的组合,也是指受夜郎文化势力影响的周边地区文化的组合,包括古夜郎文化,也涵盖了夜郎风影响的当代民族文化。古夜郎强盛时期,其疆城达到昆明以东、四川自贡、西昌、广西中西部、湖南芷江等地。

种族文化

对于夜郎的族属问题,一般都必须认为夜郎不是单一的民族,有的认为夜郎来自周代徐淮夷中的谢人;有的认为由周到秦汉,有越系的僚人,南蛮系的濮人,今彝族先民的羌人,在夜郎地区都是主体民族;有的认为羌系的夷在夜郎中处于首领地位,夷即今之彝族先民;有的认为夜郎的主体民族为今布衣族先民;贵州境内苗族为一大族,虽有的认为是夜郎主体,但普遍认为苗族之进入贵州,时间远在夜郎亡后,而苗族自己传说,也对此作了否定。

政治文化

对于夜郎的政治中心,有且兰部和夜郎部两种说法。“夜郎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己提出,它是贵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当代贵州文化的重要基因或源头,它是夜郎时期的各民族及其尔后居住在夜郎故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也是夜郎与周边各地区相互影响的结果。

夜郎的许多习俗如生殖崇拜、祖先崇拜、鬼灵崇拜及夜郎人的居室建筑形式等,都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如巢居、山处、“干栏”这种居室建筑形式,对布依、侗、水等族人的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贵州,“随处见夜郎”早已是人们的共识,但其城堡或政治中心却一直在找寻,而且在争议,牵涉到安顺、镇宁、六枝、安龙、黄平、兴仁、赫章等地,这些地方本身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众多的夜郎古迹,更使得外业的人们对此充满探奇心理,以图寻找失落的文明,看来,随着探寻的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历史资料、历史文物的不断丰富,夜郎的真实面目也许会逐渐清晰,但探索内涵丰富的夜郎文化与我们的民族心态、现代化建设等又是永恒的课题,在这个意义上,它还将是一个谜。

居住文化

仡佬族住房或傍溪沟而建,或倚高山园林而筑,聚族而居。住房形式及建筑材料往往视地理环境、经济条件而定。其住户格式一般是确定的,多数是三间标准。中间是客户,称为“堂层”,不住人,只作供奉祖先、祭祀神灵和接待宾客用。其余两间是卧室和厨房。

卧室与厨房比中间堂屋林凸出一些,形成一个厅口,厅口有大门,两扇大门内开,另还有两扇棚栏门外开,棚栏门比大门矮得多。白天一般开大门,关上棚栏门,以防止鸡、狗等畜牧进入堂屋。以前他们的房屋家境贫一点的是土墙、篱笆墙和乱石等砌成的墙。项上盖的是茅草或谷草;富裕的则是木柱穿架结构的房屋雕梁画柱,气派豪华。现在,仡佬人生活有所改善,多数人住上木结构房子,少数劳动致富的人还住上了砖木房和楼房。

服饰文化

仡佬人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中老年人喜穿无袖的长短外脱襟,对襟和胸襟衣。男衣袖子长,多喜钉布钮扣,长衣服装要复杂一些。老老少少的仡佬族妇女都喜欢穿大袖外脱襟的花边栏杆,或大镶滚边或小镶滚边,前襟上边都绕有一道“花边线”或“拐脚边线”。

女上衣袖短、口大。女裤短且裤脚小,裤脚边镶有各色的布并有花边。脚穿钩尖鞋或剪刀口的软鞋、笼、布鞋,鞋子绣有色彩绚丽的花色。据史书文献记载,女子穿过通裙、桶裙、扭带等,裙上刺绣袜带上,绣有龙凤花草之类。男女都喜缠脚,穿蓝白色布飘子和穿刺绣的鞋;都喜包青白色头巾,男子圈于头,女子则圈围辫发或发髻。少女喜留长辫,或重或圈于头项,妇女习惯穿耳戴环,腕圈指戒。已婚妇女用马尾和青丝线织成的笼子罩于发髻,以示区别婚否。

猜你可能也喜欢:

青海文化的一朵奇葩:青海结婚习俗

特色鲜明的青海饮食文化

青海传统建筑风格与特色

古色古香的安徽传统建筑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文化意义

全文共 377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在这一天,我们有着许多的文化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扫墓的过程

1、 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 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 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2、 扫墓为何需要奉香给山神土地

扫墓时,除了将带来的香烛冥镪、鲜花果品、纸钱、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东西(祭祀礼品多寡随意),摆放在墓前外,还要燃点香烛,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护 神。此后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燃烧冥镪,奠酒(即将酒洒在地上,这代表向先人敬酒),礼毕,可以聚餐饮酒,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3、扫墓时为何不得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

4、为何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特别提醒朋友们: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 进镜头。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因此给亲人扫墓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尤其不要在墓地照相。

有一位朋友说:“前三年的一次扫墓,因为不懂,在先人墓地照了相,除了扫墓者自身合影外,我还与墓地合了影,而且照相时将其他坟墓也拍进了镜头。急问郑博士,我把这些照片删掉是否能补 救因此而造成的不吉?”郑博士认为,除了删掉或者销毁这些照片外,最好在门口烧香,请出去不好之“气”。

5、清明节什么情况 “烧包袱”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一种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 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 ,也做主牌用。

清明节的两大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清明节,我以为,至少可以做两大事情,发挥两大意义:1、怀念祖先;2、亲近大自然。

一、怀念祖先

清明节的第一大意义,可以引用《论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这里的“终”是指人的生命的结束,“远”是指时间上的久远。“慎终”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真诚、慎重地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感恩。“追远”是指不忘本,尽量远的追溯、怀念自己的祖先。所谓“树高千尺不忘根”。

活在世界上,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我是谁?”也就是“我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这也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探索的问题。 “慎终追远”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一问题。

所谓“明德归厚”的 “明德”指“慎终追远”之后,我们更有人生观、道德感更加清晰,正能量有所增加。我们的行为也会变得更加明确,德性也能够更加彰显。“归厚”,人的心灵逐渐变得充实、丰满、厚实。从全人心理学来看,悼念、怀念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就是与他们通心。德者,亦是大道运行之参悟、践行者也。厚德之人,乃得道之人。

清明节您想到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了吗?

如果您没有条件去扫墓,您是否能够抽出时间来冥想呢?对于您去世的亲人,您是否还有任何没有放下的情感呢?关于他们,您是否还有什么耿耿于怀的往事呢?如果有的话,现在的心理服务(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沟通辅导等)已经可以帮助您放下。经过适当地处理,您的能量将进一步地增加,您的心情将更加舒畅。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今天之所以会这样,与我们的亲人,特别是父母,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您的父母有的已经去世,在清明节,与他们对话、通心,我们就能够变得更加清明。

如果您去世的父母或者任何已经去世亲人,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包括悲伤、内疚、怨恨、无奈、生气等,那么您需要注意了。在生活中,您肯定不时有能量不足,力不从心之感。您需要进行心理调整。当您想到父母或者其他亲人,不再有任何不舒服情绪,只是感恩,那么,您的能量一定比较畅通了。

如果您的父母健在,那么可以与父母一道,怀念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与他们通心。如果您没有见过他们,这可是您的好机会。向自己的父母了解吧!他们会讲一些故事给您听。如果您是父母,不妨也多给孩子们讲一讲他们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的故事,这将对他们认识自己有所帮助。

二、如何与去世的亲人通心?

已经去世的亲人虽然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但他们的影响仍然留在您的心中。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也可以两面皆有。这些影响可以是使您愉快的,也可以是使您不愉快的,或者两种皆有。

心理学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可能发生改变,但是已经过去的事情对您的影响却可以发生改变。您与去世亲人的关系可以经过心理学的处理,可以增加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减少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就拿全人心理学的实践来说吧,我已经面对社会,办了十多年的“心灵成长工作坊”(或者称为“通心”工作坊)。在工作坊上,处理了数百例当事人与去世亲人的关系。所有的个案,都获得了大小不同的成功。经过处理,当事人在回想起去世亲人时,感觉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有的甚至是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能量、自信等都有所增加。我是用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处理的。对这方方面有兴趣者,可以看看其它有关的博文。

我也亲自见过其它一些成长类型的工作坊,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具有明显的、确切的效果。

如果有条件,不妨先参加一个什么工作坊。

如果您暂时还没有条件,在清明时节,做一做通心的练习,也是有好处的。具体办法如下:

找一个安静的屋子,有一个几平方米的空间。准备还两把椅子。一把您自己坐,一把代表您去世的亲人。

自己先坐好,体会一下亲人应该坐哪个位子,距离多远,方向是否正对您,或者斜对您。在摆椅子时,很容易发生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一会觉得近,一会觉得远。这说明您对于去世的亲人,心里有纠结。这个时候,最好是按照远的、方向不正的地方摆。因为通心,是为了化解纠结。

摆好了以后,开始对去世亲人说话。

说了之后,坐到亲人的位置上去。慢慢地感觉自己变成亲人。可以用控制呼吸的方法来做到。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吐出来。如此反复几次。直到感觉多少能够体会到亲人的状态。然后再感觉,亲人听到您这话之后,是舒服还是不舒服?如果舒服,就把椅子往与您更近的地方挪动,不舒服就往后退。

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回到自己,再对亲人说话。如此反复。如果最后能够与亲人拉近距离,就是通心成功。如果没有,也是常见的情况,这应该是好事情,因为您发现了自己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的一个地方。您与这位亲人的纠缠,占据了您一些能量。

您如果想活的更加自在,更有能量,更加自信,最好是找有经验的专家处理。

扫墓前的准备

1、 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

这里涉及的是两个时间问题:

其一,是清明节当日扫墓还是前后时间均可?越早越好吗?郑博士认为只要在清明节期间均可,看自己方便。当然,各地都有一些当地的习俗,我们要尊重这些习俗。还有,对于某些习俗来说,给 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郑博士提醒朋友们要遵守当地的相关习俗去做。

其二,扫墓当日出发的具体时间越早越好吗?

郑博士的回答是也不尽然,需要根据自己情况。古代是在5-7点,即卯时,也即古代历法中,为一。当然,现在通常不会那么早,但是,郑博士提醒朋友们,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 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2、清明节祭扫的具体日期如何确定

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3、 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4、 清明节早上为何要看看自己的额头

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有则表示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桃木等,以作化解。

5、 扫墓之前需禁食吗

扫墓之前最好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这一条,郑博士认为很重要,但是对一些朋友来说可能需要委屈自己一下了。

6、扫墓时能随意着装吗

不可以。为尊重亡者,扫墓应庄重着装、念头和言行。通常来说扫墓时要着深色衣服,并衣着整齐,神情庄严肃穆为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活动有哪些

全文共 225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秋节传统文化活动有哪些,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古人中秋夜都做什么

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士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三、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活动有哪些

赏月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中秋的小故事和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七夕节传统文化有哪些

全文共 4345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有许许多多乞巧活动,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夕节传统文化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夕的风俗习惯

1、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事情,需要提前约好亲朋好友联合举办。提前斋戒后在月光下摆桌,一起聊天吃果子,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少女们祈求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玩到半夜始散,而现在情侣们也可以一起赏月游玩,增进感情。

2、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种下粟米的生出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嫩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南方也称为“泡巧”。

3、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而在现在的七夕节,男生们送女生一瓶指甲油,并为她染指甲,也算是参与了七夕传统。

4、妇女洗头

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5、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2夕表达爱意的句子

1、多久没跟我问候了,多久没关心过我了,整天忙工作忙事业,你心里还有我么,如果你已经不爱我了,请早点告诉我,亲爱的,辛苦累坏了我心疼啊,七夕快乐

2、七夕到了,我亲爱的朋友,你还好么,一定也在和她柔情甜蜜吧,陈年玩笑乍起,心头滚动难息,曾经的美好难忘记,爱情也难以代替,愿你们都平安如意。

3、七夕突然袭击,心中隐隐窃喜,一束鲜花呈递,真情深情寄,缠绵多年心无隙,爱你痴心动天地,虽然无房无车没财力,嫁给我,真情伴我们一生甜蜜。

4、整天傻不拉几,看见你就无语,爱人家吧不敢理,装清纯吧太老气,干点啥事都缺乏勇气,表白吧还非说要在七月七,今天到了不要在躲避。道一声,我爱你。

5、风对你发怒了,太阳对你不理了,云儿也变的暴戾了,苍天也为我憋屈很久了,转眼到了七夕,再不答应我的相约,老天真的要哭泣了,那你就变落汤鸡吧。

6、没有牛郎,织女难过七夕,没有你,甜蜜幸福难觅,没有七夕,甜蜜日子少一季,没有葡萄架,二人世界躲哪里,没有点小雨,亲密该多介意,七夕幸福有天意

7、七如妻。夕如你,加上我,多福多乐趣,多缘多爱意。七如你,夕如妻,加上我,七月七情谊,七月七爱你,一年一次七月七,爱你直到古来稀。

8、七夕节到了,送你一碗长寿面,祝你们的爱情像长寿面一样长长久久,永远不分离。送你一份酸辣汤,让你们生活像酸辣汤一样有滋有味。真诚的祝福你七夕快乐。

9、牛郎:赶明儿奏请玉帝建个银河大桥,不仅方便你我夫妻,也可带动银河两岸的旅游经济。织女:回去咱都配手机,有短信天天都是七夕。祝:七夕快乐!

10、七夕到,爱情到,快乐的笑容喜眉梢。短信到,祝福到,美好的心情乐逍遥。借此良辰佳节,祝你快点找到心爱的他(她),一起共度佳节.

11、七夕节,有情人的过情人节,没情人的过“亲人节”,各位没情人的男同志女同志们,请洗净你的脸,刷白你的牙,嚼上绿箭口香糖,来到七夕夜场,逮着谁就亲谁,想亲谁就亲谁,你的七夕你做主!

12、【祝】英台配梁山泊,【你】我牵手幸福握,【七】仙董永古今说,【夕】阳虽短不蹉跎,【如】若再有来世活,【意】欲再将你收获!祝:七夕快乐!

13、认识你之前我是六神无主,娶你之后我才知道妻的含义,七就是六加一,你就是我的主心骨就是我的妻,原以为浪漫只是热恋时的小曲,没想到和你在一起浪漫绵绵无绝期,认识你真好,亲爱的妻,七夕快乐!

14、七夕节,有奖猜谜语:“家有女子就是好,七彩丝线合成锦,天鹅一出鸟不见”。猜对送你一束玫瑰花,再送你一句悄悄话:情人节快乐!

15、国外的情人节是冬天,中国的情人节是夏天,所以我们要尽情享受这火热的七夕,明媚的七夕,绚丽的七夕,或是细雨蒙蒙的七夕,过就过自己的情人节,亲爱的,七夕快乐!

16、七夕到,情人自是甜蜜日,光棍也别太沮丧,说明真情还未到,潇潇洒洒过今天,与那情人梦中见,相信真爱就要来,祝光棍们七夕快乐!

17、今日是七夕,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互与天上。如此浪漫的日子里,我把短信发给你,实在是有目的。还不懂?赶快回复短信与我约会吧!

18、七夕七夕又来到,短信短信忙送到。我的祝福有疗效,烦恼忧愁都跑掉,幸福快乐都来到,祝七夕快乐,爱情美妙!

19、七夕节要送礼,选来选去还是决定把短信送给你。短信虽小,情谊可表,我的短信有魔力,非美女帅哥是收不到的,七夕快乐哦!

20、为了你这朵鲜花,我宁愿成为泥土,受风吹雨打之苦,遭任人践踏之辱,只为我拥有你的领土,七夕今天希望你心归我属,我定会爱你一生一世。

3夕适合送什么礼物

鲜花

如果你准备和对方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或者已经是恋人了,那么送鲜花是个好选择。一般选玫瑰花,玫瑰花是最直观表达爱意的花朵。

口红

女生没有几个是不爱口红的,但是送口红需要有技巧的,你要平时多留意,多问,自己的女朋友看的是哪个品牌的口红,喜欢的色号是什么。

护肤品

女生相信拥有青春就是拥有了永恒。所以送上关于保湿补水的护肤品或者面膜一定是不会错的。

定制饰品

这类礼物特别有心,可以在项链、手链、吊坠、戒指等上面刻上她的名字。这个能让她永远记得你。

巧克力

巧克力也是非常受欢迎的礼物。送的是什么“品种”的巧克力,也可以反映出你对她的爱恋程度,如果你能够亲自动手制作,那是最好的了。

杯子

杯与辈同音,一杯子,有“一辈子”的意思,男生送女孩一杯子,如果两人之间还未确立关系,则有一种爱慕,追求的暗示;如果已经确立关系,则是情侣之间的一种美好愿望。

4夕节传统文化有哪些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5夕节的美食

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快板是哪里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快板是山东、天津、陕西、兰州、武安、四川等地的传统文化

快板是传统说唱艺术的一种,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很早以前叫作“数来宝”,也称“练子嘴”、“顺口溜”、“流口辙”,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来。

快板的表演方式简单,有群口、对口、单口三种。其受地域环境、地方方言和表演风格的不同分为众多分支,如天津快板、陕西快板、四川金钱板、兰州快板等。

快板艺术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形成了全国知名的三大艺术派系,即:李派指李润杰、王派指王凤山、高派指高凤山。

快板在表演时一般用竹板打节拍,表演抒情或说理的短篇节目,在快板艺术形成后,也开始创作表演长篇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庆节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_传统文化里的爱国情怀

全文共 2044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历代诗人永恒的吟咏主题。一起来感受下古人的爱国情怀吧!小编整理了国庆节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_传统文化里的爱国情怀,欢迎借鉴。

国庆节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出塞曲》【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1、《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2、《十一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3、《春愁》【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4、《海上》【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15、《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传统文化里的爱国情怀

坦报国之诚

送人赴安西

【唐】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西州

【唐代】张籍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

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

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

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塞上曲二首

【唐】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发报国之誓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哀忧国之情

杂诗

【魏晋】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感遇

【唐】陈子昂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读陆放翁集

【清】梁启超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统礼仪文化常识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无处不在,而根植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非常讲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传统礼仪文化常识,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传统说话礼仪常识

古人说话非常注重“分寸”,强调要说得恰如其分。《论语•季氏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噪;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我在进入而立之年以后,细细品味孔子这句话,真是感觉说得太有道理了。这句话意思就是侍奉君子,易犯三种过失,没有问到他就抢着发言,这是浮躁;问到他的时候又不说,这是心中有所隐匿;不看对方颜色便轻率发言,这就好像盲人一样。我理解,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不该你发言时,就要如铁公鸡拔毛、一言不发;该你发言时,就要声音洪亮、底气充足,大胆说、勇敢说,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尽情亮出来。我发现,有很多青年朋友初入职场时,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不该他说话时话特别多,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叽里呱啦;让他发言时,缩头缩脑、畏畏葸葸、吞吞吐吐,说话漫无边际、言不及义。所以,孔子又说“可与言之而不与言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意思也是当说就说、不当说就坚决不说,讲得都是同一个道理。

古人说话非常注重谦敬有礼、称人所长,有很多谦称和敬语。比如说称呼自己,就叫“鄙人、卑职、愚生、不肖、不才、晚生、小生、在下”等等;敬称别人时,通常用子、令、尊、贤等用语,“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德行的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老子、朱子等,能够称得上“子”的绝对是了不起的大家,春秋战国之后的数千年间,能够以“子”相称的,也只有朱熹了,现代社会再要出一个能够以“子”相称的大家,估计还要等待漫长时间;“令”是善与美的意思,一般对人表示恭敬之心,如令堂、令尊、令郎、令侄等;“尊”是常用敬称,如尊祖、尊夫人;“贤”边上德才之能,如贤弟、贤妹等等。

传统礼仪文化常识

拱手礼

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两手相抱合于胸前,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抑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拱手礼亦称抱拳礼。

道友相逢,平辈人见面、交往多行此礼,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拱手礼是“礼仪之邦”的古风礼节,已经延续了两三千年。

国人讲究是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肉体亲近。

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的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

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作揖礼

在拱手礼的基础之上,一边躬身,一边双手于腹前合抱,随着躬身双手同步向下,向人行礼。

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

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

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的传统习俗文化有哪些

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春节也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传统习俗。下面小编整理了春节的传统习俗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传统食物

1.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 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 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2.馄饨: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 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3.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4.饺子: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 ,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春节的传统习俗文化

贴春联

春联,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其中写成对联的又叫春联。

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但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贴。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但不是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剪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剪纸品种之一。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窗花北方较为普遍。

放爆竹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现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部分城市已解除。

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古代春节的民间习俗

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

教坊自乐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拜年送名片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到明代仍然如此。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宫中赐银幡

《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南宋沿习了北宋风之风,《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初七饰梅花妆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传统文化

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大传统文化观念,晋商成功的宝贵财富

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晋商的大成功和他们的经商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晋商在经商活动中,充分展现的文化素养究竟是和什么传统文化观念有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晋商文化中一起共同学习一下吧。

1、儒贾相通观

对于儒和贾,明清社会上的一般看法是“儒为名高,贾为厚利”,认为儒、贾追求目标不一。

但一些山西商人却提出了儒贾相通观,他们认为行贾也可习儒,儒可贾,贾可仕,仕可不失贾业。例如,明代蒲州商人王瑶,就是“行货而教义,转输积而手不离简册”。山西商人还在河东盐池为其子弟设立了运学,在两淮盐区其子弟独有商籍,而徽商无。

2、义利相通观

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禁约人们行为的准则。

在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诚信戒欺,重视商誉,则成为山西商人的商业道德观。义利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诚”与“不欺”,尽管“不务仁义之行,而徒以机利相高”的商人大有人在,但奉行诚信不欺的商人仍为主流。如清代著名的山西介休商人范永斗,就是由于“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而受到清政府的垂青,后来当上皇商,并由此获得厚利。

诚信不欺,以诚信重义作为商人处世立业之道。“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可谓山西商人精神价值观的体现。

3、谋略竞争观

义利思想是明清山西商人的精神价值观,也是经营管理哲学。但商品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深谋略,通权变,作为商场上的竞争之道,体现出明清山西商人文化观的又一个特色。

明人张四维说:“蒲俗,善贾者必相时度地居物而擅其盈,故其业有不终身(生)变老,有不终岁变者,其有一业不变而世守之者。”

如前述山西蒲州商人王海峰,“始亦以居货走四方,而中负隐隐与众不类。青沧者故太公管仲之盐荚之区,陶朱公据以累致干金者也。国家亦有榷务存焉,法弊利雍。诸贾过,不以正目视之。公独曰:此可居也。遂相地制宜,审时观变,究览鹾政,……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4、修身正己观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培养人才之道是“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我修养为前提。“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这就是说,修身正己,是使人具备担当治国、安天下重任的基本素质要求。

关于这些基本素质的标准,孟子主张“仁义礼智信”,兵家对为将者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三略》概括为“道、德、义、仁、礼”。因而晋商用人唯贤是举。勤俭经商也是晋商修身正己的一个重要内容。

5、科技应用观

数学、地理、交通与商人的经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明清山西商人很注意对数学、地理、交通等科技的实际应用。明代蒲州大商张四教,16岁服贾远游,“所经纪废居,咸出人意”。其兄张四维说他“尤精《九章算术》,凡方田粟布勾股商分等法厘中白首不得肯綮者,弟皆按籍妙解,不由师授。

晋商还在清代江苏王氏所著《生意世事初阶》基础上,编著了《贸易须知》,总结了培养学徒和坐贾经商等经验,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经商著作。由以上之例不难看出,明清山西商人在经商活动中十分重视科技的应用,并通过科技的应用推动其商业活动。

总之,明清晋商精神表现了山西人经商的思想品质、经营谋略、经营作风、文化观念等,这是晋商取得商业成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你可能也喜欢:

晋商名人代表有哪些,名震天下!

贯穿经营理念的晋商文化精神是什么

以“信”为真理,晋商诚信故事和传说

晋商没落的原因,说多都是辛酸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福建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特色

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福建地处我国沿海,而文化特色则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福建是多元性的,它包括了福建的特色美食,特色的地理位置以及福建的戏曲等都是福建的传统文化。本期的福建文化为你带来福建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闽南区域文化特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秦汉以前,闽中土着居民与中原的交往不多,土着民俗自成体系,史称这个时期的越族人,傍水而居,习于水斗,善于用舟,盛行原始巫术。到了汉代,中原人士依然认为闽中及其居民为“方外之地,劗发纹身之民也。”汉晋至五代,中原汉人开始不断向东南沿海迁徙。随着汉人大批入闽,汉文化在闽中由北向南迅速传播,汉族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庆、宗教信仰等民俗逐渐取代土着民俗而占主导地位。

同时,一些汉族与土着通婚,或土着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自动转化为汉族,闽越族的一些习俗风尚及其人文特点也沉淀下来,成为闽南区域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福建社会经济得以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闽南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和演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条件下,福建经济在短时间内跻身于全国发达地区行列。特别是宋代闽学的兴起,对于包括闽南文化在内的福建文化以及民间的习俗风尚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这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为保存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文化礼俗提供了比较良好而又特殊化的条件。经过唐宋时代的锤炼,作为一种具有某些独特性格的闽南区域文化已经基本形成。元明时期,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经历了海洋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强烈冲击。明代中期以后,中国商品市场经济繁荣,士农工商的界限渐趋模糊,传统的农业经济更加掺杂混合了多元的经济成分。与此同时,思想文化界酝酿着求新求变的思潮冲动,更是对于闽南区域文化特征的走向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闽南区域文化特征”,无疑应该是以明清时代的闽南区域为基本表征。

闽南文化的形成与成熟定型虽然是伴随着中原文化在福建的传播而向前发展的,中华主流文化对于闽南区域文化的形成与成熟定型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力。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所谓的中华主流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潜移默化之中。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中“诸子百家”争相辉映、充满生机活力的年代,随着秦汉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儒家文化逐渐成了这种政治体制“独崇”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文化的独尊地位为维护中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以及融合吸纳多民族的文化因素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唐宋以降,中国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日益朝着极权专制的方向迈进,因循守旧、虚伪逢迎、营私舞弊的官僚恶习,逐渐成为司空见惯的社会风气。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严重变异。一方面,空谈高调的道德标准往往令人可望而不可即,而另一方面,迷信权势、唯利是图又成了许多士大夫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可以说,从宋代以后,虽然还有一部分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力图坚守先秦儒家的道德规范,但是从整体上看,围绕着政治统治核心的中原主流文化,日益出现了虚伪凝重与抱残守缺的异化倾向。中原主流文化基本上是由北向南而向各个边陲地带传播的。相对而言,越是边陲地带,其所受到的中原主流文化影响就会越弱小一些。

你可能也喜欢:

浓墨重彩的福建特色文化

闽菜的烹调技艺,四大特色

福建的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

十番音乐溯源与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毕摩文化对彝族传统社会的影响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毕摩文化促成了彝族意识形态领域的聚变,推动了彝族社会的发展,并且渗透到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很深远。

毕摩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一种民族文化,毕摩文化因为其独特性,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究竟毕摩文化对彝族传统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毕摩文化在川、滇、黔、桂彝区长久的传承和广泛的传播,集成了彝族古代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谱谍、地理、天文、历法、民俗、伦理、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技艺等内容。

2

毕摩是毕摩文化的传承主体,其承袭有着严格的师承教育惯制,一般以世承家学为主,以拜师学业为辅。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世传毕摩家支和毕摩大师。

3

毕摩文化通常以彝文经籍文献为载体形式,以仪式活动为行为表征。也就是说,毕摩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在书写文化与口头传统的交融与互动中完成的。

4

在今天的彝族传统社区,毕摩文化的仪式传播,依然集道德教育、知识传授与文艺娱乐为一体,通过繁复的仪式程序和象征化的仪式行为,探求人的生存价值,掘进人的生活思考,提升人的精神高度。因此,毕摩文化及其仪式化的口头传播具有表达民族情感、促进社会互动、秉持文化传统的作用,也具有凝聚民族认同、维系道德价值观念和表现民间审美取向的功能。

5

毕摩文献凝结着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关系到彝族社会结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心理、民族认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堪称彝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什么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

1、传统文学:指的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书籍以及文学著作,比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典型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在这些节日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礼仪以及习俗;

3、传统戏剧:中国戏剧类型多样,且每种戏剧都代表着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4、传统建筑:中国的建筑造型独特,并且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很受人们的喜爱以及欢迎;

5、传统工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工艺有剪纸、泥人、中国结、面人、面塑等,这些工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6、传统武术:中国武术的历史时间十分悠久,且类型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武术主要包括太极拳、少林武术、剑术等;

7、传统美食: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美食,这些美食很受人们的喜爱;

8、传统服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这些服饰看起来是十分漂亮美观的;

9、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并且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主要有桂林文化、大漠文化、江南文化等;

10、传统器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主要有红木家具、彩陶、古代兵器、雕刻、瓷器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三家传统文化之思想,在中国合称为三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霜降有什么节日文化 霜降的传统习俗文化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吃柿子、拔萝卜、赏菊等是霜降时节的传统节日文化。吃柿子: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我国某些地区很流行,据说可以御寒保暖;拔萝卜: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可见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赏菊:古有“霜百打菊花开”之说,所以赏菊是古代延续下来习俗

霜降有什么节日文化

1、吃柿子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霜降,在此期问,吃柿子的习俗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在民间,一直就很讲究在霜降吃柿子,据说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

2、拔萝卜

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这句话出自山东地区,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此时很多地区要赶紧收萝卜,如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专和收成。

3、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此时天高云淡,枫叶尽染,风景怡人,气候舒爽,登高赏菊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还令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当年轻人遇到传统文化 青春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新时代的创新,年轻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和实践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新事物的兴起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弘扬。

在中国的许多城市,有许多年轻人通过绘画、拍摄、修复等自己擅长的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年轻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些崭新的作品。这些年轻人的努力,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在绘画方面,有些年轻人致力于创作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通过现代绘画技法和手法,描绘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感。一些年轻画家在传统的绘画中加入了现代元素,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还有一些年轻人参加传统中国画、山水画等绘画类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在摄影和拍摄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镜头记录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点滴。在旅行中发现了许多美景和传统文化遗产,通过摄影把这些珍贵的瞬间永久地保存下来。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通过微视频、短片等形式分享作品,将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修复方面,有些年轻人致力于保护和修复传统文化遗产。学习修复技能,参与到古建筑、文物等修复工作中,为保护传统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学校和社会组织中,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通过展览、演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传统文化。这些年轻人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路上并不容易。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在不断加深,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加清澈和深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全文共 305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因为这个节日,许多常年在外拼搏的游子们,都会回到自己最原始的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供大家阅读参考。

春节去哪里旅游年味浓

成都:

成都武侯祠一直是成都的文化地标,春节到武侯祠感受“游喜神方”是老成都人的习俗之一。今年,成都大庙会迎来在武侯祠举办十周年,春节活动更精彩纷呈。

要说“正宗”腊肉,只有在春节、在四川才能吃到最正宗的腊肉香肠,当地人在腊月就开始杀猪、自制调料,熏制年味腊肉香肠,用湿的松柏树枝、桔皮、柚子壳等物燃烧所散发的烟来熏制,以此熏入特殊香味口感,味道美极了。当然,作为舌尖上的美食之地,地道的火锅、串串、烧烤等各种特色成都小吃,也能满足您的味蕾!感受浓郁的巴蜀节庆文化。

在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的锦里,鳞次栉比的茶坊、客栈、酒楼、戏台、民俗工艺店挂满了灯笼彩带,还有三国遗风民俗体验,让你仿佛回到古代新年。“国学小喜神”现场送祝福,三国主题嘉年华有三国名人大巡游,“英雄三国”主题灯展再现三国人物的英姿,大庙会书市和展览让人们了解到源远流长的古代历史。

赏宫灯、逛庙会、看川剧等巴蜀民俗表演;品碗茶、打川麻,体验最原滋原味的成都市井风味;到武侯祠感受“游喜神方”,去锦里体验三国民俗。此外,传统舞龙、高跷、川剧、杂技等民间绝技表演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为游人带来欢乐吉祥的过年气氛,可以让你体验最原味最怀旧的成都市井风味。

川菜,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着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成都着名小吃:双流老妈兔头、夫妻肺片、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三大炮、赖汤圆、军屯锅盔、九尺板鸭等。

西安:

春节前夕,兔子、鲤鱼、彩灯、财神等新春元素将大唐不夜城装扮一新,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大年初一至初七,戏曲巡游、社火表演、舞龙舞狮、迎财神、民间绝技展示等精彩活动为当地人民和游客奉上最纯粹最热闹的文化体验。

逛庙会品小吃看珍稀动物巡演;城隍庙:听长安古乐看特色“斗鼓”;西安城墙赏灯会,欣赏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参与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吃饺子、蒸花馍,尽情品尝三秦美食。

在西安,主要是逛这里的名胜古迹,当春节来临之时,登上古老而厚重的明城墙,租上一辆自行车,在城墙上飞驰,看城中无数的火红和热闹,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再不要提这里的大雁塔、法门寺、兵马俑、曲江寒窑了,个个有历史,个个有故事,个个都是好玩的地方,去大雁塔拜一下玄奘,祈祷自己新的一生能够平和安康,到法门寺去聆听一下佛钟,到兵马俑去感受一下两千年的铁甲铮嵘,逛一逛曲江寒窑,缅怀一下王宝钏苦守寒窑,只为坚守一份爱情的执着和信念。

而逛古逛累了,大家也可以赏今,室内、室外大型游乐场,滑沙场,都会让你尽情快乐。即使不去这些景点,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买几件手工帛品,老虎帽、虎头鞋、粗布小毛驴,带回家给朋友或孩子,也是一份很好的旅行纪念。西安,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将会为你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安昌:

安昌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为浙江省重点历史保护地,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

绿色河水上漂浮着有限的几条乌篷船,划船的多是些年龄大的爷爷。吆喝,发呆,努力地用脚划船,偶尔看到某条船上还坐着帮爷爷一起划船的小童孙,也许什么都是一种宿命,年年天天在宁静的水面划船,一代一代,一辈一辈,失去的是喧嚣与繁华;拥有的是宁静与泰然。

如果说腊肉是四川的独特美食,那么,腊肠便是安昌特有的菜肴,极具地方特色,流传历史悠长。每到冬令季节,安昌民居廊沿窗前、沿街廊下挂满腊肠,为岁末“年夜饭”做准备。而到了春节,世界各地的美食爱好者便相继来到安昌寻找这最具年味儿的地道美食。

小桥流水的景象多半离不开造型各异的‘桥’。安昌古镇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石桥,造型虽没有多大差异,但盘步在桥上的绿色帷幔植物,却姿态各异,招展在桥面,桥身,桥下,怕过客因为慵懒的气氛而忽视了他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就那么向上,向四周伸展着,带来眼前一片一片‘桥’装的绿色。

安昌,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安昌镇,隶属浙江绍兴市,绍兴县。于是从绍兴市的汽车南站出发,乘坐公交118,花四块钱,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可安全舒适地到达这个美丽质朴的小镇。显然,这里还没有被商业完全开发。

人文安昌,了解师爷故里的浓郁历史情结;坐乌篷船,游古镇,看各式石桥、青石小弄;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尝遍传统的江南美食。

日本人春节吃什么

御节料理是供奉给神吃的料理,其实第二天就撤下来祭了人的五脏庙。日本人吃这个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从神那里得到吃的东西。明明是自己做的菜奉献给了神,自己吃的时候反倒是从神那里得到了恩赐。

大晦日的食品有荞麦面,日本叫年越荞麦,有什么讲究我不是很懂,但是有一个过去的俗话却是听说过的。就是女儿好比圣诞节的蛋糕,一定要到25以前嫁出去,男孩子是大年三十的荞麦麺,过了30没有娶也不要紧。

新年的第一天要喝屠苏酒,一年内防病消灾的意思。屠苏是一种中药。配方内包括白术、桔梗、山椒、防风、肉桂、大黄、小豆等。喝屠苏酒起源于宫廷,后来传至民间。肯定有很多人会说,这个不用讲得太详细了,这个是我们中国传过去的习惯,哈哈,的确这样。

杂煮则是一种放年糕的汤。前面讲过年糕在日本是很贵重的东西,古代还被当作压岁钱用呢。不赏钱赏年糕吃。在关东用,用清水煮。关西用白味噌煮,年糕是圆形的。吃杂煮就是把头天供给神吃的东西,撤下来加上山珍海味一起煮,表示得到了神的恩惠。

喝七草粥,让正月里吃了太多好东西的胃得到休息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吧。传说一月七日的早上吃七草粥可以在新的一年中无病息灾。最初的七草粥是由七种谷物煮成的粥,鎌仓时代以后慢慢地变成了现在的芹菜、荠菜、繁缕、菘菜、萝卜菜、御形、佛座等七种绿色植物。

过去的镜饼,是不可以用刀之类的东西切开的,要用手或者槌来掰开,砸开。这天一般的家里,一边祈祷一家的圆圆满满,讲用炭火烤熟的年糕放在热腾腾的红豆汤里吃。

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贴春联

春联,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其中写成对联的又叫春联。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但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贴。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但不是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剪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

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

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办年货

年货是过年前买一些好的物品,而采购过程则称为办年货,采购好所需要的东西庆祝新年的来临。有些地方的人会买糖果瓜子的年货放在全盒里,亲戚朋友来拜年时,就请他们吃糖果和瓜子等。另外办的年货就是拜年时送的礼物,城市地区流行送巧克力、曲奇饼等,这是因为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时,传统习俗是要带一些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理性看待西方节日

全文共 41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几年,原本是我们生活世界一部分的传统节日,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而“洋节”风却越来越盛行。在洋节对我们传统节日的冲击下,自己是否过于重视洋节而忽视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呢?

独善其身,才可以兼善天下。传统节日只有得到我们的认可,才能将其发扬光大。因为缺少了民族认同感,所以产生了媚洋崇外心理,传统节日也如此。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文化底蕴上就比西方节日略胜一筹了。

报四时之恩赐——中秋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与西方相比,我们更看中“家“的内涵与意义,家团圆,人团圆,小家聚力,爱之长存。

感先贤之圣德——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激流勇进,奋力前行,大国精神随处彰显。

念祖先之恩德——清明

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第五个节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国传统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清明节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正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文内涵所在。

比起万圣节,清明节多一分思想感情上的敬畏与缅怀。

结恋人之良缘——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每个中国人都是听牛郎织女的故事长大的,最美丽的传说里一定有葡萄架下的悄悄话。爱情对我们来说不是西方的豪放肆意,是裁下银河一角,用恒久星辉,幻化成诗的语句说给你听。

论浪漫,七夕节比情人节的节日起源来的更有戏剧性。

由此可见,中国不但不缺节日,中国的节日更不缺底蕴。继承节日中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内涵,把传统节日作为争强民族自豪感的支撑。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民俗文化,有助于形成一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其中所蕴涵的审美情感和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来包装着我们,中国民俗文化倘若被遗弃了,那我们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中国人。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让人觉得是高度现代化的,同时也是很传统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活的话,你会觉得很舒服,要现代的有现代的,要传统的有传统的,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都得以保持。

中国的孔子学院早已走出国门,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遍世界。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宝。

传统节日需要的是保留着最初最本质的情怀,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传统文化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给予传统文化和民俗以更加尊崇的地位,自豪地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富有魅力的传统习俗推向全世界,这是中国成为一个大国尤其是文化大国的标志。 而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将传统节日继承下去,我们有责任!

别让传统文化丧失

1840年,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血腥的杀戮,至今能让每一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然而面对西方的文化入侵,我们却是麻木不仁,许多文人在谈到西方文化时却是津津乐道,一脸媚相,相对于自己的祖宗和姓氏却是知之甚少。情人节正是西方文化一把插在中国土地上的利器,我们的“七夕”几乎就这样快要毙命在了它的手上。近年来,一些诗人更是成为幕后推手,大搞什么“情人节”诗会,大有不把自己的“七夕”灭掉誓不罢休的气势。本人曾经提到民族性疼痛的特性时就谈到这种疼痛应该“来自对外来文明吸纳时对自身文化割裂后的一种迷茫中”。

再度强烈呼吁,抵御西方的精神殖民,中国人过自己的传统节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理性看待西方节日

12月25日,请问是什么节? 对!是圣诞节。12月25是西方人过的圣诞节,在节日里,人们会在自家的门前放圣诞树以增添节日的气氛,给亲人及朋友寄发贺卡,发祝福的短信。还和亲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唱圣诞歌,夜晚还会到基督教教堂里去诵经、做在国外,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

所谓的节日习俗

只是商业手段

可是这些年来,放眼所看,这个节日到我国之后就“变味”了。比较常见的是一些同学会花上十几元、甚至更多的钱去买一些比平时高出几倍价钱的礼物,买那包裹着几层塑料包装纸的苹果送给心仪的同学或者恋人,美其名曰:寓意是平平安安;仿佛是苹果的包装纸越多就越能表示出对对方爱得越深。其实翻遍所有的资料和网页,在西方的圣诞节里,根本找不到用包装纸包裹苹果送给朋友和恋人这一习俗,这真是我们中国人一个大胆、幼稚而又令外国人不可思议的“发明创造”。把一个本来很神圣、庄严、有意义的圣诞节演变为“攀比节”、“情人节”去了,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让人发笑!如果你要问他们:圣诞节是怎么来的?耶稣是什么?过圣诞节有何意义等问题,他们就不知道了,或者说:好玩、热闹、别人过也跟着过呗!同学们,请大家想想,这些回答可不可笑?不知道一个节日的历而去过它,有没有意义?把一个节日过得“变味”、“变质”了,还是不是这个节?同学们,我们到学校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们的身后是父母,是老师们殷切的期望! 而不是来学校玩乐、攀比和谈情说爱的!再有,我们学生本来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我们所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如果在这时候花上比平时多几倍的钱去买这些昂贵的礼物、包裹着塑料包装纸的苹果,这不仅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而且所扔下的塑料包装纸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这真是一种浪费、不环保、很不理智的做法!

理性看待西方日

因此,对于这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我们要抱着一种理智、很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我们可以去了解、认识一下圣诞节的来历、意义和文化习俗,这可以扩充我们的知识面,这才是我们要做的,我们要理智、文明、健康、环保、节俭地过这个节,完全没有必要去盲从跟风,更没有必要去和商家一起大肆炒作和推波助澜,因为这样做只会鼓了商人的腰包,而浪费了我们父母的血汗钱,这是一种很不理智、愚蠢的做法。在我国,根本不过这个节的!早在30年代的时候,民族之魂的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对待外来文化,要吸其精华,去除糟粕,要有“拿来主义”的眼光和行动!只有这样,我,才是真正的自我;中华民族,才是真正的中是中华民族!

不要一味盲目崇拜

也不要一味SayNo

每年,我总有几次无奈的愤怒,那就是,临到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中国大地就会掀起一片“节日”气氛,几乎让人分辨不出自己是否还身处父母之邦、祖宗之国,自己到底身为何种何族。而每到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则是每况愈下,中国的年轻人几乎不知道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层意蕴,但却对西方的一些鸡零狗碎如数家珍,趋之若鹜。当然,这里面既有商家唯利是图的商业利用,也有大众传媒毫无头脑的炒作鼓噪。这股盲潮的涌流泛滥,已经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因为,中国今日的危机,主要已经是文化的危机;中国人民族自信心的丧失,主要是对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丧失。所以,如果再任由发展,则后果堪忧。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身份识别的象征之一,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每到异国他乡,人们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禀性习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参与他们的节日活动。节日是带给我们儿时最欢乐的记忆,是陪伴我们人生岁月的纪念日,是和家人、乡里、国人共欢乐的盛大聚会,是凝聚全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一个民族表情达意的重要管道。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还能说是一个民族吗?可惜,我们现在的中国,就面临这样的情况。

众所周知,圣诞节是有着强烈宗教色彩的节日,非基督教徒去欢庆它,说得轻些,就是随波逐流;说得重些,就是崇洋媚外。有人或许会说,我过西方节日,并没有认同他们的文化,也不是背叛我们的文化,只不过借这个机会乐一乐罢了。实则不然啊!文化的认同是如何发生的?不仅仅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关键的是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就象看多了美国电影,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美国人是真理和正义的代表,是救世主的化身。道理就这么简单。

赞天地之化育——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比起西方的圣诞节,我们的春节更加喜庆欢乐。

孝亲人之大恩——重阳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最美的时光里,陪伴在你左右。父母渐渐苍老的容颜,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和生活的辛酸与沧桑,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久久”的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重阳“天下父母共同的节日,也教会我们一种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等。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传统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全文共 165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用他们的语言、戏剧、音乐、工艺、饮食、建筑等等方面的总和所得来的。而且客家文化继承了正统的汉族文化还融合了土著文化,才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那些关于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有什么?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起源阶段

岭南地区是客家人起源和形成的地方,国内和国外各地的客家人,其祖辈都与岭南地区有着渊源关系。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的,所以,研究客家文化和民系的产生,应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起来。

上古时代,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在秦朝之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岭南地区的文明程度属于相当落后的蛮夷之地,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之后,中原地区的文化进入了岭南地区,岭南地区的文明才得到了开发。由此可见,秦朝之前不存在中原人向岭南移居的问题,只有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融为一体,南北交往大门正式打开,才使北方人有条件迁入岭南。

“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秦始皇平定、治理岭南时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北方人向岭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这批人来到岭南之后不久,中原地区即发生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当时的南海尉赵佗为防岭南地区出现动乱,拥兵关隘,封闭南北通道,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王。

南越国存在近百年,来自中原地区的秦朝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只能滞留在岭南地区安居生息。到汉武帝时,南越国归并汉朝,这些人留下的子孙也不可能再回到北方,名符其实地成为做客他乡之人。所以,秦朝是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起源时期,当时所留下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客家人。

异变阶段

秦朝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留居岭南,当时虽然客居他乡,但并不是意义上的客家人。作为一个有一定人口规模,有独特文化特征的独立民系的产生和形成,其必须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异化演变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既把一个地区的土着人同化过来,又不具移民的全部特征。秦、汉、唐三个朝代,是住在岭南地区的北方人向客家人异化演变的重要阶段。

这种演变是以秦朝留在岭南的将士戌卒和他们的家属为主体的,他们以军营为生活圈,有继续保持北方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的群体条件,但他们因长期生活在岭南,不可能不受当地土着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影响,尤其是以后随着一些土着人被充实到军队,军队已不再是由纯粹的北方人所组成。

当地土着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也就更多地渗透到军营中,久而久之,这种以北方人为主体的军营生活群体,语音和生活习惯也就有所变化,成为一支既有北方人语音和生活特征,又有所退化异变,不完全与北方人语音和生活习俗相同的独特群体。这种群体的形成,为今后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形成阶段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据史料记载,其中一次是三国至南北朝,尤其是南北朝“五胡乱华”之时,不少中原人为避战乱而南迁;另一次是隋唐时期,因北方匈奴及其他外部入侵,加上唐末发生黄巢起义,致使大量北人离乡背井,避乱南方;再一次是宋朝期间,先是宋室南迁,由北宋转为南宋,再后来忽必烈派兵驰驱南下,南宋朝庭又从长江边退到广东。

许多中原人民和大批的皇室贵宦及商贾文人随朝庭来到了南方,还有一次是元末明初,因政权更换,中原地区的许多民众再一次为避战乱南迁。这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可以说,隋唐以前的南迁北人都是以平民为主的,人数居多,却缺乏文化底蕴,宋元之后的北人南迁则不同。

他们除了一般平民外,还有不少官宦人家、文人骚客和仁人志士,特别是宋朝,当时中原文化非常繁荣,北人南迁是随官府朝庭不断南移而进行的,他们不仅人来到南方,还带来了浓厚的中原文化。

所以,隋唐之前的中原人来到南方,为客家人的数量起了壮大的作用,但因缺乏文化因素,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民系文化。宋元之后,随着一些望门贵族和文人骚客来到南方,既使客家壮大了规模,又使客家提升了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促使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最终形成。

你可能也喜欢: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客家人属于哪个民族,客家人的祖先在哪里

客家结婚风俗赏,看客家人的婚礼流程

台湾有多少客家人,台湾客家人的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